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
《草原》教学实录及评析-word课件
《草原》教学实录及评析《草原》是作家老舍先生亲自去陈巴尔虎旗所看到的美景,所经历的蒙古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的描写,表达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草原独特的景色之美;其次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远迎、相见、款待、话别、感受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的赞美,对蒙汉情深的讴歌。
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悟到文章所描述的草原美,因此,在教学中,我营造了轻松自然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自己的心理状态下,情真意切地感受作者在写文章时表达出来的真情,能够真切地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美、人美两大部分,渐渐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把景美、人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感受到景美,为后面体会人美做铺垫,让美丽宽广、富饶生机的草原养育了这里勤劳淳朴、好客热情的人民的美滋润学生的心田,更深地体会蒙汉情深、亲如一家的感情。
【教学片断】一、真情朗读,感受作者初到草原的心情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去领略草原的风光?生:(欣赏草原风光片)师:草原美吗?看后,你想说些什么?生:草原很美,很大。
生:草原一望无边,空气清鲜,白云飘飘。
生:草原上有白色的羊群和明亮的小河,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老师的心和你们一样,也飞向了美丽的草原。
板书课题:草原齐读。
师: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作者这次来到草原,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这次,作者来到了草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
他觉得这里的天空是明朗的,是可爱的。
生:这次,作者来到了草原,心很快就愉悦起来了,他想用歌声来表达这种感受。
生:作者看到了明朗的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四周,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作者想用歌声来表达初到草原的感受,那请同学们用朗读也来表达一下对草原的这种喜爱之情吧!生感情饱满地齐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部分内容。
二、动静结合,感受草原诗情画意的天然美师:作者来到了草原,看到了什么?生:来到草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大片的绿包围着其中的人们。
第八届全国阅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
彭娟
一等奖
第一节《巨人的花园》
西藏
张林军
一等奖
第二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湖南
贾峰
一等奖
第三节《中彩那天》
广东
皮涛
特等奖
第四节《詹天佑》
上海
李碧云
一等奖
第一节《草原》
新疆兵团
薛姣
一等奖
第二节《落花生》
甘肃
张玉栋
特等奖
第三节《蒙娜丽莎之约》(略读)
宁夏
孟峰
特等奖
第四节《小猴脸红了》
吉林
邙心睿
一等奖
江西
易艳丹
一等奖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第二会场现场课获奖名单
第一节《小兵张嘎》
重庆
郭蕾
一等奖
第二节《自然之道》
山东
苏婷
一等奖
第三节《伯牙绝弦》
浙江
罗才军
特等奖
第一节《生命生命》
黑龙江
张安龙
一等奖
第二节《地震中的父与子》
云南
毕雪燕
一等奖
第三节《数星星的孩子》
安徽
张文花
特等奖
第四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湖北
刘进
一等奖
第二节《蜀鄙之僧》
河北
胡瑞兵
一等奖
第三节《画家和牧童》
内蒙古
张丹
特等奖
第四节《天鹅的故事》
宁夏
张金虎
一等奖
第一节《最后一头战象》
北京
张龙
特等奖
第二节《送元二使安西》
陕西
方会通
一等奖
第三节《桥》
海南
崔传统
一等奖
《草原》语文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草原》语文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草原》语文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草原》语文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们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通过阅读想象,展示语言文字蕴涵的丰富形象,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抓住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通过品读好语段,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1.课前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搜集有关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和赞美草原的曲子。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播放歌曲,引导想象。
(出示视频)(二)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体会。
(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
(四)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导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
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一)自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己轻声朗读课文。
(三)同桌互读。
(四)检查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一)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二)引导交流,理清条理。
课文主要写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写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写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汉情谊的深。
《草原》教学实录
课程涵盖了草原的自然风光、民 族文化和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旨在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对 自然的敬畏。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课 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子 和段落,理解课文的内容 和主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 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角色扮演:体验草原牧民生活
角色分配
学生被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牧民、游客、政府官员等,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职责。
场景模拟
通过模拟草原牧民生活的场景,如搭建蒙古包、放牧、制作奶制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草 原牧民的生活方式。
角色扮演
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如牧民需要照顾羊群、制作奶制品 ,游客需要了解草原文化、体验牧民生活等。
《草原》教学实录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学生活动与互动 •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师团队建设与成长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背景
《草原》课程概述
课程定位
《草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 篇经典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 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成功之处
本次教学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成功引导学生们进入草原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激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部分学生的作品在 创意性和技术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改进建议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 考能力。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草原》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
《草原》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草原》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草原》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骏()俊()竣()限()驰()峻()唆()梭()垠()弛()蹄()茶()貌()杯()跤()缔()荼()藐()怀()胶()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2.理清课文线索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3.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2【教学点评】1、《草原》此课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关于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课型最困惑的就是两点:⑴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到网络的世界里去:以课文为原点,以这一点可以引出很多条线,如廖老师是以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两条线出发,是没问题的,美丽风光是这节课的着重点,着重于对美丽风光的理解。
文中每一个句子都是一幅画,这么多的画面要*她去领悟然后用图片和文字相配合好一起来解说一个事情是一项非常费脑子的工作。
还有一个民俗风情也是很多,学生说了很多他们感兴趣的,比如他们抽签抽到有:手把肉、摔跤、蒙古包等等这些如果要上网查资料就又是一节课的内容。
⑵怎样引导学生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网络世界浩大无边,我们如何让学生尽快抓住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学会收集处理这些信息。
这不光对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2、关于本课:廖老师对《草原》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课也就是抓住这两方面,特别是课文后面有个升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赞美,抓住赞美这一点来理解异域的风光、异域的民情,表达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廖老师抓住了这一点来设计这一节课。
让学生展开了一个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在这节课中学生对某些语句的感悟是很深的,包括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感觉到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我们并不是因为一个图画我们怎么去给它配文字解说,或者是因文索图因为某些文字我们去找相关的图片,语文课不应该是停留在这个位置上,更重要的是整体感知、整体感受和整体感悟。
从感知这个角度讲,它是个很实的东西,它需要学生阅读具体的文字来感知草原的美;而感受则因人而异,可以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去因文索图,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给很美的草原风光图片用自己的话配以解说文字,这样的话学生的感受就可能有独特的东西,而不会大家找到同一副画面,要说的句子也是同样的,这样就还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感受这样比较主观的东西就不太充分了。
草原一等奖说课稿
草原一等奖说课稿《草原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草原一等奖说课稿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
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
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
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草原教学实录一等奖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实录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草原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草原上人民好客的优良品质,结构清晰,联系紧密,处处令人赞叹。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修辞手法和叙事顺序,体会他们对草原的热爱。
中国教师考试院为您提供更详细的教学设计,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语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感受蒙汉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播放草原美景图);朗诵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蒙古大草原的图片和歌曲《草原》)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很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板书:草原】(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
2.教师PPT出示生字词,讲解“毯、陈、蹄、涩”等重点生字词。
3.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明确:我写了进入草原、迎客、待客、告别等内容。
从风景美和人情美两个方面展现草原之美。
【板书:美景人情】(三)深入研读1.感受“风景美”(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思考:草原的美景有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来展现草原的美景?明确: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
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成了中国画;把草地比成绿毯,把羊群比成绿毯上的白花。
2024年《草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4年《草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草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观察、想象、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尊重民族风俗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讲解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运用。
4. 例题讲解(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作用。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草原的热爱。
5.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新学的词语,写一段描述草原的文字。
6. 小组合作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重点词语:碧绿、一望无际、骏马、雄鹰、牧羊姑娘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描述草原的作文。
答案示例:草原风光旖旎,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地,让人陶醉。
成群的骏马在草原上奔跑,雄鹰在蓝天翱翔,牧羊姑娘唱着动听的歌曲,让人流连忘返。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呼伦贝尔大草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讲解课文、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
《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版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执教者:新疆兵团薛姣【课前谈话未录下来,故略。
】【上课时间】(师播放歌曲)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
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草原。
师:再读一次。
生:草原。
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生:去过。
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生:感觉很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还有谁去过。
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
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可以放声朗读。
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
你画出了哪个词?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
生:新鲜、明朗、渲染。
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生:勾勒、低吟、回味。
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
把它画下来。
请你说。
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蒙”,再读一遍。
生:蒙。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
草原教学实录
草原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草原?”学生纷纷发言,描述自己眼中的草原。
教师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去领略那里独特的风光和风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然后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归纳总结:课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精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风光的?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天空、草地、小丘等方面进行分析。
3、重点句子赏析(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草原天空的可爱和清鲜明朗,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让学生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碧绿。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羊群在草原上的动态美。
《草原》教学实录
《草原》教学实录第一篇:《草原》教学实录《草原》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什么地方才有这样的景色?生:草原!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十二课《草原》(板书课题)请问你们的家有在内蒙古草原的吗?生:(相互看)没有!师:想了解草原吗?生:想!(高兴地说)师:在学习课文以前,请听蒙古族歌手给我们带来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请大家结合图画欣赏。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师:听着这优美的歌声,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们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
如此迷人的草原风光,课文哪一部分作了详细描绘?生:第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小黑板上的教学内容)二、研究学习师:请听第一部分的课文录音,在听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播放录音)(学生微闭双眼)生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么明朗,又是那么可爱。
(板书:天空、明朗、可爱)生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板书:地、一碧千里)生3:我好像看到了小丘。
(板书:小丘)生4:我好像看到了羊群、大牛和骏马。
(板书:马、牛、羊)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听的时候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翻开书,认真读这一部分,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生1:“勾勒”和“渲染”这两个词语我不理解?(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生2:“勾勒”就是用线勾边,“渲染”就是用颜色直接涂抹。
师:上黑板演示一下。
生2:到黑板上用粉笔演示:“勾勒”就是……“渲染”就是……生3:“一碧千里”什么意思?生4:一望无际都是碧绿的颜色。
生5:“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生6:翠绿的颜色很浓,像是快要流下来。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发现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通过查找工具书相互作了解答,扫清了阅读中的“拦路虎”,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草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草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内容《草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草原》为教学文本。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表达的情感;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难点:3. 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4.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教学多媒体设备;2. 课文《草原》文本;3. 相关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具:1. 笔记本;2. 彩色笔;3. 课文《草原》文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草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相关知识,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究(10分钟):4. 创新教学(10分钟):教师提出创新教学任务,如:编写一个以草原为背景的故事或诗歌,或者设计一个以草原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创新任务。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草原的图片或绘画作品为基础,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和修辞手法,展示草原的美丽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草原》的内容,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诗歌,展示你对草原的理解和想象。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精选16篇)《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篇1一、听歌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理清文脉四、精读感悟五、背诵积累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带来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注意听,听听歌中唱的什么?”听歌交流生:草原师:怎样的草原?生:美丽的草原。
课文草原的教案一等奖模板5篇
课文草原的教案一等奖模板5篇课文草原的教案一等奖模板5篇语文教案的制定应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课文草原的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学习。
课文草原的教案一等奖(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二、教学难点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2、对初二学生而言,散文是记叙文中比较新的文体,鉴赏比较有难度。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提问法——课文分析法——讲授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预习要求1、通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读课文,在各段落之前标上序号,并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3、有条件的情况下,课前通过查找一些图片图像,从而对草原这一自然景观有更直观的印象。
七、教学过程1、以上节课学过的《刺勒歌》导入,全班齐声背诵。
2、导入课文后,抽查预习情况,请同学到讲台上为生字词注音,解释文中的生词意义。
3、进入课文讲解环节,提问同学对文章的阅读体验,鼓励同学自主发言。
4、同学发言完毕后,老师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对课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课文,选取重点句段讲解。
A.从辽远、苍茫困惑这几个词语归纳出看不到这个特点,第七段归纳出看不尽这个特点。
B.看不到看不尽——单一,但是单一中的丰富体现在哪里呢?在与海的对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触,抚摸,打滚儿,过夜等)。
C.重点段,第11自然段,结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
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觉。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1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1【教学实录】师:上课。
生:起立。
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看起来看到了什么?师放《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录音,生闭眼听歌想像。
师:歌曲就听到那个地点。
现在请同学告诉我你看起来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草原。
师:请你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我看起来看到了草原。
师:好,还有吗?生:我看起来看到了马儿在青青的草地上奔驰。
师:专门好,(对另一生)再请你说。
生:我看起来看到专门多人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
师:专门好,还有吗?你说。
生:还有看见草地上有许多蒙古包。
师: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草原上……师:我看起来……生:我看起来看见草原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蒙古包。
师:说的专门好,你说。
生:我看起来看到了许多人在唱歌。
师:专门好,看来同学们的想像力专门丰富。
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老舍先生优美纯朴的语言来到大草原上领会它漂亮的风光和专门的民俗风情。
板书:草原漂亮风光民俗风情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草原。
师:现在请你翻开书,迅速地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
然后划上记号,读给你们的组员听。
读完以后,记录员手上有一张表,请你们评比之后,写下谁读的最好。
开始。
生读课文。
师:能够依照自己的节奏读。
(巡视)师:老师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差不多划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现在请你把它念上几遍,然后你们小组能够聚在一起评比谁读的最好。
尽管你们中间有桌子隔着,然而没关系,你们能够离开自己的座位,聚在一起,读给小组长听,读给组员听。
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小组内读句子。
师:老师表上的格子打得有点小,但只要是你们觉得读的好的同学,都能够把名字写上去。
生连续读句子,互评。
师:我看到有些小组差不多读完了。
请读完的小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谁读的最好,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小组谁读的最好啊?生不敢举手师:自告奋勇,被选为读的最好的同学能不能请你来读给我们听?几个学生举手。
课堂实录草原
课堂实录草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草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评点草原教学内容:理解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电视机、影碟机、光盘、录音机、《草原》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生:(齐)草-----原!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
(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师:大家说得很好。
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
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生:天空、小丘……生:羊群、骏马和大牛……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
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
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的方法和手段。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子和段落。
2. 朗读法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意境。
3.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关于草原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草原的景色。
- 提问学生: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 引出课题:草原。
2.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 指导学生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的意思。
- 引导学生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 学习第二自然段: -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 指导学生理解“洒脱”“迂回”等词语的意思。
- 引导学生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 学习第三自然段: -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 指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作者:————————————————————————————————日期:《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版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执教者:新疆兵团薛姣【课前谈话未录下来,故略。
】【上课时间】(师播放歌曲)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
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草原。
师:再读一次。
生:草原。
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生:去过。
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生:感觉很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还有谁去过。
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
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可以放声朗读。
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
你画出了哪个词?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
生:新鲜、明朗、渲染。
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生:勾勒、低吟、回味。
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
把它画下来。
请你说。
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蒙”,再读一遍。
生:蒙。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
师:是呀,是因为草原上的景色特别美。
老舍先生才忍不住多留片刻。
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生:老舍不想离开这里,是因为这里人的热情招待让他感动。
师:让他在这里……生:多留一会。
师:草原不但景色美,而且人民也是特别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我们就先去领略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写得最美,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从这句话我体会出在这境界里,既然连动物都在欣赏美景,可见草原非常美,而且动物也是自由自在的。
师:你是在用心在体会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交流。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一碧千里”让你感受到什么?生:让我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大、还有美。
师:一碧千里,这是多么的辽阔啊!这个“碧”是什么意思?生:“碧”的意思就是“绿”。
师:是呀,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我们近处看到的是绿色,远处也还是绿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原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茫茫”给人一种很空旷的感觉,而草原并不空旷。
师:所以作者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是呀,有了小丘、牛羊、骏马的点缀,我们一碧千里的草原并不茫茫。
直接的和大家交流。
生:是第一自然段: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里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愉快。
师:老舍先生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生:愉快的师:他感受到了这样的天,清鲜的空气。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用“清鲜”而不用别的词语呢?你试着给它换个词语。
可以换成什么?生:新鲜。
师:空气可以用新鲜来形容,还可以呢?生:还可以换成“清新”。
师:那作者为什么会用“清鲜”?生:“清鲜”里含有清爽和新鲜两个词语的意思,所以作者用的是“清鲜”。
师:说对了,作者感受到了这里清鲜的空气,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这时候,如果你也在草原上,你想说点什么?师:老舍先生想要高歌一曲,你呢?生:我想要躺在草地上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
师:你都不忍心去破坏这样的美景了,对吗?同学们,除了这句,还有哪里写得美?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使人感到十分舒服,一见便生爱慕之心。
师:说得多好呀!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是一碧千里。
师:同学们,还有哪里写得美?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觉得这能表现老舍看见的小丘线条很优美,他在欣赏这种美。
师:这里确实写得美,里面有一个词“渲染”,“渲染”是什么意思呢?生:“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用渲染的手法画的一幅画,它用色彩涂抹画面,达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中国画是渲染出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那么老舍笔下就是那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孩子们,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生: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哪个词?生:翠色欲流让我感觉到心旷神怡。
师:翠色欲流。
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
师:好,还有吗?生:这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
师:是啊,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了。
近处是绿的,远处还是绿的,请同学们一起读。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用心来感受这样的句子,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
如果风吹起来的时候,草原上的草地随着风轻轻地动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上的绿色流入云际,流入每个人的心里。
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请你读一读。
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让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个句子里,我想象到作者老舍在看到这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草原的时候,已经被陶醉了。
师:你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想象到了作者的心里,你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
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他把白羊比作了大白花。
师: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还有呢?生:把草地比作了翠色欲流的绿毯。
师:什么样的绿毯。
生:无边的绿毯。
师: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孩子们,你们再想一想,羊群在草地上还能比作什么?请你把这个比喻句写下来。
师:谁能来读一读你写的句子?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草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师:孩子,这不是比喻句,虽然你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比喻句要有本体和喻体,你再想一想。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翠绿的河水中混着白色的浪花。
师:写得多好啊!想象力十分丰富。
孩子们,再读读作者的这个句子,看看哪一个字用得最巧妙。
生:文中用的最巧妙的是“绣”。
师:她找的很准,为什么“绣”用得巧妙?生:因为内蒙古草原的景色就像画一样。
师:如诗如画,羊群不仅仅是在这里吃草,而是在作者的笔下,就仿佛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这样的美,美得让人兴奋,美得让人陶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样的景色中,连骏马和大牛都仿佛陶醉了,好像回味着——生: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吧。
(音乐响起)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文字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可以看着不同的提示背一背这段话。
(师生共背第一自然段)师:这优美的文字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同学们,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从草原的天空写到了天底下的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从远处的小丘写到的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我们在写作文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作者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条理。
老舍先生为了表达他对草原的热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家乡吗?生:爱。
师:那就请大家也选取家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把你对家乡的爱写下来,让老师们感受到你们爱你们的家乡。
师:把你们写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生:贺兰山非常美,有此起彼伏的山峦,有高高的山上的绿树。
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银川,白云是那么的白,是那么优美。
师:时间来不及了,很遗憾,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完成练习。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而且也感受到了每位同学也很爱你们的家乡。
正是因为草原上的风景美,草原上热情好客的民族还正在等着你们呢!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读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正是因为这样,老舍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