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概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测试方法,常用于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

本文档介绍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包括仪器准备、样品处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仪器准备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之前,需要准备以下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样品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

•常规实验室用具:如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

样品处理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1.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需要测量吸光度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溶液、药物片剂或悬浮液等。

2.样品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

例如,可以使用溶解剂将药物片剂溶解成溶液。

操作步骤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正确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

2.设置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参数,例如波长范围、光强度等。

3.校准仪器: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仪器的校准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测量基线:使用纯溶剂进行基线测量,以排除仪器和溶剂的吸光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测量样品: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比色皿中,将比色皿放入光度计中进行测量。

记录下样品的吸光度值。

6.处理数据:将测得的吸光度值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出最终的测试结果。

7.清洗仪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清洗干净,以保证下次使用的准确性。

结果分析在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束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1.利用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所采用的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

通过比较样品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上的对应值,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2.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测得的吸光度值进行计算和处理,例如计算吸光度差、相对浓度等。

3.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小结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可用于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

本文档介绍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包括仪器准备、样品处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 引言1.1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并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通过对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我们将深入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1.2 背景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重要信息,如浓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指南。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推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物质浓度方面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化和环境领域。

它利用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和具体步骤。

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分子的电子跃迁过程。

当物质受到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照射时,能级较低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跃迁至较高的能级。

物质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它的分子结构以及电子能级的分布。

吸光度(A)定义为样品溶液中吸收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可以表示为A=log(I₀/I)。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法所使用的仪器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包含一个光源,一个单色仪、一个样品室和一个光电二极管。

光源会产生连续的电磁辐射,单色仪可以选择所需的波长,并将光传递到样品室。

样品室包含待测样品的池,光会穿过样品后被光电二极管接收,然后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步骤:1.准备样品溶液。

将待测物质溶解或稀释到合适的浓度。

溶液的量应足够填满样品池。

2.扫描选取波长范围。

根据样品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进行扫描。

典型的波长范围为190 nm至800 nm,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域进行扫描。

3.仪器的校准。

对仪器进行校准操作,通常使用空白试剂(不含待测物质的溶剂)进行校准。

将空白试剂放入样品室并设置为零点,此时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信号为零。

4.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将样品溶液放入样品池中,确保样品表面光滑平整。

选择合适的波长,将光源打开并扫描整个波长范围。

仪器会逐个记录每个波长对应的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信号。

通过计算光电二极管输出电信号与校准信号的比值,可以得到每个波长对应的吸光度。

5.绘制吸光度和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

将所测得的吸光度值绘制成图表,横轴为波长,纵轴为吸光度。

这个曲线被称为吸光度谱,可以帮助确定样品的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

6.计算浓度。

利用兰伯特-比尔定律,即A=εlc,其中A表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长度,c为溶液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含量。

它基于紫外线在分子中产生激发态的原理,通过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差异,得出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紫外线和电子激发紫外线是指在波长大约在10-400纳米之间的一段光谱区域中的光。

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紫外线在分子中产生电子激发,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具体来说,当分子中的原子或化学键吸收紫外线的能量时,会发生电荷转移或电子跃迁,使得分子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光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

分子吸收光的能力与其能级结构、电子云结构、分子大小等有关。

在紫外光谱区域,通常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关,如π-π*转移、σ-σ*转移等。

这些跃迁都伴随着分子的光谱吸收带,即分子吸收光的波长范围。

紫外光谱是以样品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的图形。

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分子吸收光谱转化为测定物质的方法。

工作原理如下:在紫外光谱的吸收峰处选定特定的波长,用一定波长的光束照射样品。

样品中的化合物将吸收部分光子,这些被吸收的光子会导致样品的发生电离、激发等反应,从而改变样品的光学性质。

此时,检测样品的光束将少量吸收,增加了光束的强度和传输路径。

通过测定空白和样品的吸光度差异,就可以确定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

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时,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衬底选择、溶剂选择、光程长度等。

衬底的选择应避免自身对分析物的吸收,同时要考虑是否能够防止样品的氧化或水解等分解反应。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与样品相容性、化学稳定性、纯度及其自身的吸光度等。

光程是指光束穿过样品的路径长度,它会影响到样品的吸光度和精确度。

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检测方法的要求,合理选择衬底、溶剂和光程长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如药品、食品、化妆品、石油、环境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在中药分析中,紫外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确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质量控制及中药质量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首先,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确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许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紫外吸收特性,可以通过测定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常用的酮酸类药物,如三七偏酮酸、丹参酮酸等,在紫外光区域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来确定其含量。

此外,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测定中药中的多种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成分等。

其次,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快速测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对中药质量进行监控和调整。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既能保证中药的治疗效果,又能有效防止中药中掺杂有害成分或劣质成分。

此外,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用于中药的质量评价。

中药的质量评价是对中药的药效和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而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定中药样品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可以评价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估中药的质量。

此外,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研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降解动力学。

中药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发生分解、转化或降解,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监测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降解过程,从而提供相关的稳定性和降解动力学数据,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适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中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确定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同时还可用于研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降解动力学等方面。

在中药分析领域,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对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度数范围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度数范围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度数范围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所用的光谱区域为200~780nm,其中可见分光光度法为400~780nm,紫外分光光度法为200~400nm。

红外光谱法为2.5~1000μm。

今天程诚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许多物质都是具有颜色的,例如MnO4-为紫色,Fe3+与SCN-形成的Fe(SCN)3为红色。

当含有这些物质的溶液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度也就随着改变。

溶液越浓颜色愈深,溶液越稀颜色愈浅。

因此可以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就称为比色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仪器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灵敏度高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0.001%的微量成分,甚至可测定低至10-6~10-7的痕量成分。

②准确度较高测定的相对误差为2%~5%,采用精密的分光光度计测量,相对误差可减少至1%~2%。

对于常量组分的测定,此法准确度不及重量法和滴定法,但对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已完全能满足要求。

对于微量组分,由于标准溶液消耗体积太小,无法采用滴定法进行测定。

一般来说,分光光度法特别适用于低含量和微量组分的测定,不适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但是在仪器上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用示差法,也可用于测定高含量组分。

③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测定。

④操作简便、快速,仪器价格不昂贵,所以应用广泛。

程诚小编结语:分光光度分析在地质、冶金、材料、食品和医学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分析仪器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光度分析在检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4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即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
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分别测量不同波长下
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波长作图得到该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即紫外吸收光谱。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可以用曲线上
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和
该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 来表示。
远紫外区,而在近紫外光区是透明的, 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必须在真空中测定。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2、价电子的种类及电子跃迁类型:
• ②n → σ* 跃迁
• 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 烃衍生物都可发生 n → σ* 跃迁,它比 σ → σ* 跃迁的能量要低,吸收波长较长, 一般在150~250 nm范围内。如CH3OH
• 1.生色团和助色团 • ①生色团——含不饱和键基团,有π键 • 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
n→π* 或π→π*跃迁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 是指在200~1000nm波长范围内产生特征吸收 带的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和未共用电子对 的基团。如

C O CC NN C C
CO
COOH
(二)紫外吸收光谱中的有关术语
吸收峰波长
吸收强度 极性溶剂
π→π*
n→π*
与组成双键的
有关
原子种类基本无关
强吸收 104~105 弱吸收 <102
向长波方向移动 向短波方向移动
2、价电子的种类及电子跃迁类型:
• 由于一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提供 190~850nm范围的单色光,因此只能测 量n → π* 跃迁和部分 n → σ* 跃迁、π → π* 跃迁的吸收,而对只能产生200 nm以 下吸收的 σ → σ* 跃迁则无法测量。常见 电子跃迁所处的波长范围及强度如图824所示。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最大吸收峰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最大吸收峰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最大吸收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DNA定量方法,其原理是利用DNA分子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在260nm波长下,DNA分子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对紫外光的吸收最大,因此通常将这个波长作为检测DNA的最大吸收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准备样品:将待测DNA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一般为1-5μg/mL。

-加入试剂: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如Tris-HCl缓冲液、EDTA等,以维持适宜的反应条件。

-测量吸光度: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26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计算DNA浓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出样品中DNA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来源的DNA可能具有不同的最大吸收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检测。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误差的产生,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要求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要求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于物质定量和质量分析的分析技术。

它基于物质与紫外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物质对光的吸收来确定其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环境监测等领域。

1.仪器设备:使用合适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光度计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的波长控制和精确的光路调整能力。

同时,检测过程中应保持光度计处于稳定状态,避免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2.校准与标定:在进行定量分析前,需要对光度计进行校准和标定。

校准用于建立起标准曲线,确定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标定则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实验,验证校准的准确性和精度。

3.波长选择:根据被测样品的吸收特性,选择适当的波长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波长应选择在物质吸收峰或拐点处进行测定,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4. 光程及比色皿:光程决定了样品对光的吸收程度,通常使用1cm光程比色皿进行测定。

同时,要确保比色皿的表面光洁、无污染,并注意样品的充填均匀,避免气泡和液滴。

5.样品处理:样品的处理过程应尽可能减少其它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对于液体样品,应注意除去悬浮物、杂质等。

对于固体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酸溶、溶解等,使其成为可检测的溶液。

6.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对测定所得的吸光度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如去除背景吸光度、消除仪器漂移等。

最后,将测得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对照,通过计算得到样品的浓度或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要求对仪器设备、校准与标定、波长选择、光程及比色皿、样品处理以及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都有相应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的样品类型和检测目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检测方案,以满足实际需要。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是两种不同的光学分析方法,下面进行一些对比:
1.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于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而荧光光度法基
于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的作用下产生的荧光效应。

2.应用范围:紫外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在紫外区的吸收光谱和吸光度,
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等;而荧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在可见光区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适用于荧光物质、高灵敏度分析等。

3.灵敏度: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通常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可以检测到更低
浓度的物质。

4.干扰因素:紫外分光光度法受到溶剂、pH值等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精
心选择和调节;而荧光光度法受到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少。

5.样品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低,可以直接测定;而荧
光光度法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需要预先进行提纯和浓缩。

6.测量时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时间较短,可以快速得到吸收光谱和吸光
度;而荧光光度法测量时间较长,需要等待样品达到稳态荧光。

综上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各有其优缺点,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利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其原理是基于分子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当分子受到紫外光的照射时,会发生电子跃迁,从而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线。

根据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它们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即吸光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比尔-朗伯定律表明,当光线通过一个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一定量的光线,吸收的光线量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通常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来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

该仪器可以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线,并测量样品溶液中吸收光线的强度。

通过比较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吸收光线强度,可以确定样品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测定各种物质的浓度,如蛋白质、核酸、药物等。

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浓度的分析化学方法。

它的原理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通过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如甲烷的λ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

n→σ *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
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 原子)均呈现n →σ*跃迁。如一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 →σ*跃迁的λ分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范瑞芳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三
种):σ电子、π电子、n电子。 分子轨道理论:一个成键轨道必定 有一个相应的反键轨道。通常外层电 子均处于分子轨道的基态,即成键轨 道或非键轨道上。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为:n→π * < π →π * < n→σ * < σ →σ *

σ →σ *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 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λ<200nm,只能被真空
三、吸光系数
当l以cm,c以g/L为单位,κ称为吸光系数,用 a表示。
A= a cl a的单位为L/(g.cm)
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四、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1)入射光为非单色光
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朗—比耳定律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入射光为 单色光。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 复合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非单色光、杂散光、非平行入射光都会引起 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最主要的是非单色光 作为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溶液中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原理基于兰伯特-比尔定律和比尔定律。

兰伯特-比尔定律(Lambert-Beer's Law)是描述溶液中物质吸收光的现象的一个基本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当光束通过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光线的强度(I)会减弱,而与通过光的浓度(C)成正比。

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I = I_0 * 10^(-εCl) 其中,I0 是入射光线的强度,ε是摩尔吸光系数,C 是溶液的浓度,l 是光程长度。

比尔定律(Beer's Law)是根据兰伯特-比尔定律推导出来的。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吸光度被定义为:A = log(I_0/I) 。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即A = εCl,其中ε是摩尔吸光系数,C 是溶液的浓度,l 是光程长度。

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我们可以根据比尔定律的关系确定溶液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了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

紫外光波长范围为200 nm - 400 nm,这个波长范围对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较明显的吸收峰。

通过测量溶液在紫外光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溶液:制备待测样品的溶液,并使其达到合适的浓度范围。

如果待测样品非常稀释或非常浓缩,可能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处理。

2. 调整光路:将光源与光准直器、光栅等光学元件连接起来,保证光线在通道内正确传输。

3. 校准:使用已知浓度的溶液进行校准。

根据已知浓度的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出标准曲线。

4. 测量:用待测样品替代校准溶液,测得其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浓度。

5. 计算: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使用标准曲线上的方程计算出样品的浓度或质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许多优点,包括高准确性、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

它在生物化学、药物分析、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含量药典标准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含量药典标准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含量药典标准在制药领域中,药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各国都颁布了严格的药典标准。

其中,紫外分光光度法就是一种常用的药典标准检验方法之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用于测定有机物质和某些无机物质的含量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它利用物质在紫外光下特定波长的吸收特性,通过测定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程度来间接确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准确、快速,且操作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紫外分光光度法常常被用来检验药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

对于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化合物,如植物提取物、维生素和某些药物原料药,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测定其含量,并根据药典标准来评估其质量。

当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检验含量药典标准时,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的方法和条件进行操作。

需要准备好标准曲线和样品溶液,确保在检验中能够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检测,通常是在目标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

根据药典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并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样品的预处理和处理过程。

在测定植物提取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时,可能需要进行提取和过滤等前处理步骤,以确保样品中的目标成分得以完全释放和准确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含量药典标准时,还需要考虑到干扰物质的影响。

一些样品可能同时含有多种吸收紫外光的成分,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干扰物质,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药物质量控制领域,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对于检验含量药典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条件进行操作,并特别注意样品的预处理和干扰物质的影响,可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我个人而言,深入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药物质量控制的意义和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对药品质量的认识,还有助于我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鉴别及检查: 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
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 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 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三.含量测定:
1.对照品比较法 : 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配制供
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 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 的(100士10)%以内,用同一溶剂,在规定的 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
供试品溶液配制: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 精密称取约相当于多潘立酮10mg的量,置50ml量 瓶中,加水5ml,振摇,加异丙醇25 ml,置水浴上 加热10分钟并时时振摇使溶解,放冷,加异丙醇稀 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 ml,置50 ml量瓶中, 加异丙醇至刻度, 振摇。
第七节 检验记录单内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波长校正-用汞灯、氘灯、钬玻璃 吸光度准确度-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 杂散光检查-1%碘化钠溶液、5%亚硝
酸钠溶液
第四节 样品测定操作方法
一.吸收系数测定(性状项下): 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供试
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测定其吸收度,并 计算吸收系数,应符合规定范围。
7 .测定时除另有规定者外,应在规定的吸 收峰±2nm处,再多测几个点的吸光度, 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位置是否正确, 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除另有规定外吸光度最大波长应在该品 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否则应 考虑试样的同一性、纯度以及仪器波长 的准确度。
第七节 检验记录单内容
第五节 注意事项
1.试验中所用的量瓶,移液管均应经检定校正、洗 净后使用。
2.使用的石英吸收池必须洁净。吸收池在测定样品 溶液前必须加以校正。 取吸收池时,手指拿毛玻璃面的两侧。装盛样品 溶液以池体积的4/5为度。 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吸收池透光面要用擦 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检视应无残留溶剂。
吸收池放入样品室时应注意每次放入方向相同。 吸收池使用后应用溶剂及水冲洗干净,晾干防尘 保存。 吸收池如污染不易洗净时可用硫酸发烟硝酸 (3:1V/V)混合液稍加浸泡后,洗净备用。如用 铬酸钾清洁液清洗时,吸收池不宜在清洁液中长 时间浸泡,否则清洁液中的铬酸钾结晶会损坏吸 收池的光学表面,并应充分用水冲洗,以防铬酸 钾吸附于吸收池表面。
2.吸收系数法 按各该品种项下配制供试品溶液,在
规定的波长及该波长士2nm处测定其吸光 度,按各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给出的吸收 系数计算含量。
采用吸收系数法应对仪器进行校正后 测定。
3.计算分光光度法
采用计算分光光度法的品种,应严格 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用本法 时应注意:有一些吸光度是在供试品或其 成分吸收曲线的上升或下降陡坡部处测定, 影响精度的因素较多,故应仔细操作,尽 量使测定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条件一致,若 该品种不用对照品,如维生素A测定法 (见中国药典附录),则应在测定前对仪 器作仔细的校正和检定
能产生单色光的色散元件主要是: 棱镜和光栅。
(三.)吸收池:
吸收池用于盛放分析试样,一般有石
英和玻璃材料两种。为减少光的损失,吸 收池的光学面必须完全垂直于光束方向。
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紫外区尤其重 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材 料本身的吸光特征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度 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
射光的强度不变,溶液吸收度(A)与溶 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
A=log1/T=ECL 式中E为吸收系数
2.吸收系数: 定义: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和单位液
层厚度时的吸收度。
表示方法:
(1)百分吸收系数(E): 当溶液浓度(C)为1%(g/ml),光
路长度(L)为1cm时,相应的吸收度为百 分吸收系数,以E表示。
E=A/C(%)×L(cm) 中国药典规定的吸收系数即为E。
(2)摩尔吸收系数(ε): 当溶液的浓度(C)为1mol/L,光路长度
(L)为1cm时,相应的吸收系数为摩尔吸 收系数,以ε表示。
ε =A/C(mol/L)×L(cm) ε和E的关系是:
ε=E×分子量/10 E= ε ×10/分子量
第三节.分光光度计组成
玻璃吸收池因为能吸收紫外光,故只 能用于320nm以上的可见光区。
石英吸收池因不吸收紫外光而常用 于300nm以下的紫外光区,但也可用于可 见光区。
最常用的光路长度为: 1cm的吸收池。
(四.)检测器:
检测器的功能是检测信号、测量 单色光透过溶液后光强度变化,是将 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空白溶剂检查
第七节 检验记录单内容
对照品溶液配制:取多潘立酮对照品约12.5mg, 精 密 称 定 , 置 2 5 ml 量 瓶 中 , 加 水 2 . 5 ml 与 异 丙 醇 12.5 ml,置水浴上加热溶解,冷却,加异丙醇稀 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置25 ml量瓶中, 加异丙醇至刻度, 振摇。
5. 供试品测试溶液的浓度,除各该品种项 下已有注明者外,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以在0.3~0.7之间为宜,吸光度读数在此 范围误差较小,并应结合所用仪器吸收 度线性范围,配制合适的读数浓度。
6.选用仪器的狭缝谱带宽度应小于供试品 吸收带的半宽度,否则测得的吸光度值 会偏低,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减小狭缝 宽度时供试品的吸光度不再增加为准, 对于中国药典紫外测定的大部分品种, 可以使用2nm缝宽,但对某些品种如青霉 素钾及钠的吸光度检查则需用1nm缝宽或 更窄,否则其264nm的吸光度会偏低。
检品名称:多潘立酮片 批 号:070524
检品编号:200703634 检验项目:含量测定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A
紫外分光光度计编号: 检验日期:
天平编号:
称量日期:
室 温:
相对湿度:
检测条件:检测波长 nm 狭缝宽度 2.0 nm
标准规定:含多潘立酮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讲议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研究物质在紫外光、可见光光区 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 些物质的分子吸收在200 ~ 800 nm光 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广泛用于无系数
1.光吸收基本定律: 比尔—郎伯(Beer—Lambert)定律
为光吸收基本定律,是分光光度分析的 理论基础。 Lambert于1730年提出了光 强度与吸收介质厚度的关系。1852年 Beer提出了光强度与吸收介质中吸光物 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透光率: 单色光通过一物质的溶液时透过光的
强度(I)与入射光的强度(I0)之比称为透 光率或透射比(T)。
测定方法:取上述二溶液,在288nm的波长处 分别测定吸光度。
标准物质名称:
批号:
标准物质含量:
标准物质来源: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药品检定所
试验计算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3. 测定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测定供试 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 可用1cm石英吸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 (即参比光路中不放置任何物质),测定 其吸光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所用溶剂应不超过其截止使用波长。 每次测定时所用的溶剂,应采用同一厂 牌批号,混合均匀的溶剂。
对溶剂的要求
溶剂的使用范围不能小于截至使用波长,如甲 醇、乙醇的截至使用波长是205nm。
基本原理框图: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讯号处理 及显示器
(一)光源
可见光区,常用钨灯做为光源,可使用的 范围在340 ~ 2500nm。
紫外光区,常用氢灯或氘灯做为光源。可 使用的范围在160 ~ 375 nm。
仪器必须配有稳压装置。
(二)单色器
单色器是能从光源辐射的复合光中 分出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其主要功能: 产生光谱纯度高的波长且波长在紫外可 见区域内任意可调。
T = I / I0
吸收度: 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收度或光密度。 A=log1/T=-logT
郎伯(Lambert)定律: 当溶液浓度不变时,吸收度与溶液的
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Beer)定律:
当溶液液层厚度不变时,吸收度与溶 液的浓度成正比。
郎伯—比尔(Lambert— Beer )定律: 单色光通过一物质的溶液时,如果入
在使用前应检查所用溶剂在供试品测定的波长 处是否符合要求(以空气为空白)。
220~240nm 吸光度≤0.40 241~250nm 吸光度≤0.20 251~300nm 吸光度≤0.10 300nm以上 吸光度≤0.05
4 .称量应按药典规定要求。配制测定溶液 时稀释转移次数应尽可能少,转移稀释 时所取溶积一般应不少于5ml。含量测定 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 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平行操作,每 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