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知识点_酶、维生素整理

合集下载

大学生物化学维生素总结

大学生物化学维生素总结
酰基和氢原子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视黄醇,醛,酸
动物性食物,植物胡萝卜素
1参与视觉传导2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调整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免疫能力3抗氧化剂
夜盲,干眼病,过量中毒
维生素D
钙酸醇
鱼肝油,动物性食物
1参与钙稳定调节2影响细胞分化
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过量中毒
维生素E
维生素D
动植物性食物
1抗氧化2维持生殖机能3促进血红素代谢4调控基因表达
①氨基酸转氨酶、 脱羧酶辅助小因子②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辅助因子③糖原磷酸化酶辅助因子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磷酸吡哆醛
氨基
泛酸(遍多酸)
辅酶A 酰基载体蛋白
酵母、米糠、肝脏、蛋黄,肉类,鱼等,肠道细菌的合成
①酰基转移酶辅助因子
人类罕见
辅酶A
酰基
生物素
生物胞素
各种动植物性食物肠道细菌合成
①羧化酶辅助因子
脱氢酶辅助因子
唇炎,舌炎,口角炎,眼睑炎,阴囊炎
FMN,FAD
氢原子,电子
维生素PP(烟酸,烟酰胺)
辅酶Ⅰ,辅酶Ⅱ
肉类,谷物,豆类,花生,芦笋,酵母
脱氢酶辅助因子
糙皮病
NA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ADP+
氢原子,电子
维生素B6(吡哆胺,吡哆醛,吡哆醇)
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胺
酵母、米糠、肝脏、蛋黄,肉类,鱼等,肠道细菌的合成
人类罕见
生物素
二氧化碳
叶酸(蝶酰谷氨酸)
四氢叶酸
各种动植物性食物肠道细菌合成
①一碳单位转移酶类辅助因子
巨幼细胞性贫血
四氢叶酸
一碳单位

生物化学第7章维生素与辅酶

生物化学第7章维生素与辅酶
-2H +2H
(CH2)4COO-
HS C C
HS C
二氢硫辛酸
OH CH3-C- H
O
CH3-C-S S
HS
(CH2)4COO-
C C
C
乙酰二氢硫辛酸
CoASH O
CH3-C- SCoA
生物素(biotin)和羧化反应
-
+ 酶蛋白 酶蛋白 ATP+CO2 ADP R—CH—CO— SCoA
维生素B12
思考
1
返回
2
3
4
第一节 维生素的发 现和分类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 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Biblioteka 素第四节 作为辅酶的 金属离子
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视黄醇(retinol) •维生素D:麦角钙化(甾)醇(ergocalciferol,即维生素D2)
○ 胆钙化(甾)醇(cholecalciferol,即维生素D3) •维生素E :生育粉(tecopherol) •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
主要可溶性维生素和相应辅酶
维生素
1. B1(硫胺素) 酸脱羧
2. B2(核黄素 ) 转移
3. PP [尼克酸(酰胺)] 移
4. 泛酸(遍多酸)
5. B6 [吡哆醇(醛、酸)] 6. 叶酸
7. 生物素
8. C(抗坏血酸)
9. 硫辛酸
辅酶 TPP
功能 醛基转移、 α -酮
FMN、FAD
氧化还原反应、 氢
第四章 维 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vitamin)是是参与 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 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 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 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已知绝大 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 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 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 质vitamin生障碍,引起维生 素缺乏症。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新生儿:轻度溶血性贫血 一般不易缺乏。重度损伤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脆性增加等溶血性贫血。动物缺乏,生殖器发育受损,甚至不育
临床常用维生素E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维生素K
凝血维生素
2-甲基1,4-萘醌
1.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的作用, 是许多γ-谷氨酰羧化酶的辅酶2.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对减少动脉钙化有重要作用,大剂量可降低动脉硬化的危险性。
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眼睑炎、畏光,并伴随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在破坏皮肤胆红素的同时,核黄素也遭到破坏,引起新生儿维生素B2缺乏症
维生素PP
维生素B3
抗糙皮病维生素(包括烟酸和烟酰胺)
辅酶I包括NAD+(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儿童:佝偻病 成人:软骨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毒。表现:高钙血症、高钙尿症、高血压、软组织钙化
在体内可合成:皮下储有维生素D3原,紫外线照射下可变成维生素D3
维生素E
生育酚类化合物(生育酚、生育三烯酚)
生育酚
1.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细胞膜,维持其流动性2.调节基因表达(抗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抑制细胞增殖,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肿瘤和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3.提高血红素合成关键酶活性,促进血红素合成。
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
长期应用抗生素及肠道灭菌有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可能性。引发脂类吸收障碍的疾病,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新生儿易缺乏(不能通过胎盘)
维生素B1
硫胺素thiamine
抗神经炎素、抗脚气病维生素
焦磷酸硫胺素(TPP)
1.a-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助因子,参与a-酮酸氧化脱羧。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章节考点总结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章节考点总结

第五章维生素与辅酶3学时定义: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大多数由食物供给,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它们。

脂溶性:A、D、E、K,单独具有生理功能。

水溶性:B1、B2、B6、B12、C等,辅酶。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P3601、结构化学名称:视黄醇,包括两种:A1、A22、维生素A的来源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黄玉米色素在肝脏、肠粘膜内转化成A。

β-胡萝卜素转化成二个维生素A(一切有色蔬菜)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转化成一个维生素A黄玉米色素3、功能与视觉有关。

缺乏症:夜盲症。

活性形式:11-顺式视黄醛P361 视循环视紫红质为弱光感受物,当弱光射到视网膜上时,视紫红质分解,并刺激视神经而发生光觉。

11-顺式视黄醛,在暗光下经视网膜圆柱细胞作用后,与视蛋白结合成视紫红质,形成一个视循环。

当全反视黄醛变成11-顺式视黄醛时,部分全反视黄醛被分解为无用物质,故必需随时补充维生素A,每日补充量1 mg。

二、维生素D(D1、D3,还有D4、D5)P361有两种:D3(又名胆钙化醇),D2(又名麦角钙化固醇)。

植物体内不含维生素D(但有维生素D原)1、来源鱼肝油、蛋黄、牛奶、肝、肾、皮肤组织等富含维生素D。

酵母、真菌、植物中:麦角固醇(D2原)动物体内:7一脱氢胆固醇(D3原)2、结构P362反应式:麦角固醇→维生素D2 (麦角钙化固醇)7-脱氢胆固醇(皮肤)→维生素D3 (胆钙化固醇)3、功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中钙磷正常水平,促进骨骼正常生长。

缺乏症:佝偻症等。

活性形式:1,25一二羟基胆钙固醇。

维生素D3 (胆钙化固醇)→25-羟基胆钙固醇(肝脏)→1,25一二羟基胆钙固醇(肾脏)→小肠(促进Ca2+ 的吸收、运输)及骨骼(促进Ca2+的沉积)中,参与调节钙磷代谢。

三、维生素E P363化学名称:生育酚,共有8种,直接具有活性。

1、结构P363 结构式:α-生育酚2、来源动、植物油、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棉子油、蛋黄、牛奶、水果等。

生物化学复习要点-维生素与辅酶

生物化学复习要点-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与辅酶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4种脂溶性维生维生素即: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10种水溶性维生素及其辅酶即: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7,维生素B11,维生素B12,硫辛酸和维生素C。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维生素(Vitamin)的概念1.维生素(Vitamin)的概念: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但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靠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维生素的分类:根据维生素溶解的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1)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包括维生素A、D、E、K。

(2)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又包括维生素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B12等。

3.维生素缺乏原因: (1)摄入量不足。

(2)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加。

(4)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二)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都是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或者衍生物,可伴随脂类吸收(可大量在体内储存)若吸收障碍就易产生缺乏病。

此类维生素各自发挥不同的生理功用。

l. 维生素A(1)化学本质与性质:维生素A是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

化学性质活泼,对氧、酸及紫外线敏感。

在避氧情况下可耐高温。

(2)维生素A原及转变:自然界一些红黄色植物(如胡萝卜素、红辣椒、黄玉米、茄等)含有类胡萝卜素。

(3)生化作用及缺乏症:①11—顺视黄醛构成视角细胞内感受弱光或暗光的物质——视紫红质。

②参与糖蛋白的合成,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与健全。

③β胡萝卜素是抗氧化剂,在氧分压低时直接消灭自由基。

④维生素A具有类固醇样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⑤维生素A缺乏时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等。

2.维生素D(1)化学本质与性质:维生素D属于类固醇的衍生物,主要有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两种。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一)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一)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一)前言生物化学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维生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正文什么是生物化学维生素?生物化学维生素是指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但其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通常,维生素以微量存在于食物中,并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摄入。

生物化学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抗氧化能力,维护免疫系统功能。

•维生素B1(硫胺素):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神经系统稳定。

•维生素B2(核黄素):参与酶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能量代谢。

•维生素B3(尼克酸):促进能量代谢,参与DNA修复。

•维生素B6(吡哆醇):参与氨基酸代谢,促进神经递质合成。

•维生素B12(钴胺素):促进DNA合成,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健康。

•维生素E: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氧化。

•维生素K:参与凝血过程和骨骼代谢。

维生素的作用和不足症维生素作为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其作用多种多样,但长期缺乏或过量摄入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水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和不足症•维生素C: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胶原蛋白,缺乏则容易引发坏血病和牙龈出血等。

•维生素B1: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缺乏可导致脚气病和心脏病。

•维生素B2:促进能量代谢,缺乏会引发皮肤炎症和口腔溃疡等。

•维生素B3:参与能量代谢和DNA修复,缺乏可引发糙皮病和脚气病等。

•维生素B6:参与神经递质和红血球生成,缺乏可导致贫血和神经系统疾病。

•维生素B12:参与DNA合成和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缺乏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疾病。

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和不足症•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

生物化学维生素重要知识点

生物化学维生素重要知识点

生物化学维生素重要知识点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化学中,维生素是一类各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化学中关于维生素的重要知识点。

一、维生素的分类根据其溶解性,维生素可以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1.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等)。

它们溶于水,不能被机体储存,需要经常摄入。

2.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它们可以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能够在机体内储存,不需要每天摄入。

二、维生素的功能1.维生素A:维生素A在维持视觉、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还参与细胞分化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2.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骨骼的发育和维持。

此外,它还与免疫调节和细胞增殖等过程密切相关。

3.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

它还参与免疫调节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4.维生素K:维生素K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至关重要。

5.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的提升。

6.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包括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等。

它们在体内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能够提供能量和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维生素的缺乏与过量1.缺乏维生素可引发一系列疾病和健康问题。

例如,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脚气病等。

2.过量摄入某些维生素也可能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过量摄入维生素A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头晕、呕吐和皮肤干燥等。

四、获得维生素的途径1.饮食摄入:通过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肉类等,可以获得多种维生素。

2.补充剂:在某些情况下,如特殊病症、孕期或老年人等,可以通过维生素补充剂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总结-V1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总结-V1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总结-V1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总结一、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是人体内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它们在人体内主要起着酶辅助剂的作用,可以促进人体代谢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维生素的分类:根据它们对水的溶解性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

1.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3(烟酰胺)、B5(泛酸)、B6(吡哆醇)、B7(生物素)、B9(叶酸)和B12(氢钴胺素)都是B 族维生素,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是强烈的抗氧化剂,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和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

2.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维生素A是视黄醇和类胡萝卜素的总称,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由皮肤合成并通过食物补充的维生素。

它是钙吸收和骨骼健康的关键物质。

维生素E是一种强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剂,有很强的细胞保护作用。

维生素K参与了凝血酶原的合成,是凝血系统的重要成分。

三、维生素的功能和作用:1. 维生素B族维生素B1:参与细胞呼吸过程,利用食物释放能量。

维生素B2: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促进生长和组织修复。

维生素B3:促进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酸代谢,为皮肤维持健康状态。

维生素B5: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来产生能量,促进物质代谢。

维生素B6:促进蛋白质代谢,维持肝脏、皮肤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B7:参与氨基酸合成、葡萄糖代谢、脂肪合成与细胞分裂。

维生素B9:参与DNA和RNA合成,有助于胎儿神经管的发育。

维生素B12:协助细胞的新陈代谢,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2.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在身体中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增加抵抗力、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铁的利用率。

3.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促进视力和生长,增强免疫力。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总结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总结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硫胺素) 活性形式:焦磷酸硫胺素<TPP>(VB1) 生理功能:
辅酶功能:焦磷酸硫胺素(TPP)是硫胺素主要的辅酶形式,
在体内参与两个重要的反应: -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和磷酸戊糖途径的转酮醇酶反应 非辅酶功能
– –
在神经生理上的作用:神经冲动可使硫胺素磷酸化合物去磷酸,并使其在 膜上移位,Na+得以自由通过膜。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和消化系统功能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维生素E和其他抗氧化剂摄人量 低,患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疾病的危险 性增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K 结构:2-甲基-1,4萘醌衍生物 生理功能: 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形成。
脂溶性维生素
缺乏病: 凝血时间延长,皮下、肌肉、胃肠出血。 一般不易缺乏:来源广泛,肠道能合成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6(吡哆醇) 结构:吡哆醇(PN)、吡哆醛(PL)、吡哆胺(PM) 三种衍生物。 生理功能:
参与氨基酸代谢(脱羧酶、转氨酶、脱氨酶、脱硫水化酶、
犬尿酸氧化酶) 参与脂质与糖代谢 其它功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慢性病(贫血)
水溶性维生素
缺乏病: 维生素B6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一种脂溢性皮炎,小细胞性 贫血,癫痫样惊厥,以及忧郁和精神错乱。维生素B6摄入不 足还会损害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


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C、B族维生 素 含碳、氢、氧外,有时 还有钴、硫等其他元素 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及脂 溶剂 一般没有前体 易吸收 吸收入血 体内有一定周转存留量, 但不储存多余随尿排出, 一般不会积蓄中毒 宜每日供给 缺乏时症状发展较明显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活性形式:11-顺视黄醇 生理功能: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酶与维生素(含试题及解析)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酶与维生素(含试题及解析)

第三章酶与辅酶一、知识要点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每分每秒都进行着成千上万的大量生物化学反应,而这些反应却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且速度非常快,使细胞能同时进行各种降解代谢及合成代谢,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物细胞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以极高的速度和很大的专一性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由于生物细胞中存在着生物催化剂——酶。

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不同于一般的催化剂,它具有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和酶活可调控性等催化特点。

酶可分为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六大类。

酶的专一性可分为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其中相对专一性又分为基团专一性和键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又分为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一性和潜手性专一性。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底物浓度(S)、酶液浓度(E)、反应温度(T)、反应pH值、激活剂(A)和抑制剂(I)等。

其中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为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 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分别对Km 值与V max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酶的催化机理包括过渡态学说、邻近和定向效应、锁钥学说、诱导楔合学说、酸碱催化和共价催化等,每个学说都有其各自的理论依据,其中过渡态学说或中间产物学说为大家所公认,诱导楔合学说也为对酶的研究做了大量贡献。

胰凝乳蛋白酶是胰脏中合成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活性中心由Asp102、His57及Ser195构成一个电荷转接系统,即电荷中继网。

其催化机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反应的酰化阶段,第二阶段为水解反应的脱酰阶段。

同工酶和变构酶是两种重要的酶。

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不完全相同的一组酶;变构酶是利用构象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活性的酶,是一个关键酶,催化限速步骤。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

生化维生素整理一、脂溶性维生素1. 维生素A名称:类视黄素、抗干眼病维生素、A1:视黄醇、A2:3-脱氢视黄醇活性形式: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功能:①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视紫红质→暗视觉;②调控细胞的生长与分化③增强免疫;④骨骼正常生长缺乏时疾病:夜盲症、干眼病其他:β-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前体2.维生素D名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本质是类固醇衍生物)活性形式:VD主要为VD3胆钙化醇,高活性形式1,25-二羟钙化醇功能:调节血钙水平,调节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影响骨组织钙代谢,维持血钙、磷的正常水平缺乏时疾病: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其他:前体为胆固醇,紫外线照射下可变成维生素D3,在体内可合成3.维生素E名称:生育酚类化合物(生育酚、生育三烯酚)活性形式:生育酚功能:还原剂,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尤其是生殖细胞)、肺脏、心脏、DNA 等缺乏时疾病:新生儿缺乏时轻度溶血性贫血一般不易缺乏其他:α生育酚比较重要,还原剂,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细胞膜脂肪酸被破坏。

临床常用维生素E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4.维生素K名称:凝血维生素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活性形式:2-甲基1,4-萘醌功能:主要参与凝血与骨骼形成两个阶段(钙的沉积、提高骨骼强度)缺乏时疾病:VK缺乏引起出血。

其他:长期应用抗生素及肠道灭菌有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可能性。

K1、K2均为天然维生素,脂溶性;K3、K4为人工合成,水溶性是许多γ-谷氨酰羧化酶的辅酶二、水溶性维生素1. 维生素B1名称:硫胺素活性形式:焦磷酸硫胺素(TPP)作用:①作为能量代谢辅酶,在糖代谢、供能代谢中有重要作用;②神经递质生化合成疾病:缺乏→脚气病其他:参与脱羧反应、转酮酶催化反应等,作为转移基团载体2.维生素B2名称:核黄素,也称为黄素辅酶活性形式: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黄素单核苷酸(FMN)功能:广泛参与能量代谢的酶,广泛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催化1或2个电子转移(FMNH2,FADH2);抗氧化剂疾病:缺少导致口腔、唇、舌头严重3.维生素B3(维生素PP)名称:抗癞皮病维生素(包括烟酸和烟酰胺)活化形式: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功能:NAD+和NADP+是多种脱氢酶的辅酶;支持脂肪酸合成疾病:缺少导致糙皮病,高量引起肝脏损伤、皮肤潮红4.维生素B5名称:泛酸,遍多酸活性形式:辅酶A(CoA)功能:①参与酰基转移反应,羧基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②燃料分子氧化反应其他:功能部位为末端-SH,可与酰基连接5.维生素B6名称:V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PLP、磷酸吡哆胺(两者可互相转变)功能:广泛参与氨基酸代谢反应,如异构、脱羧、侧脸消除、取代反应疾病:缺乏时导致蛋白质异常各种疾病,过多导致永久性神经炎6.维生素B7名称:生物素活性形式:生物素辅基功能:羧基转移反应,ATP依赖度羧化反应,其中包括氨基酸代谢、脂肪酸合成、DNA合成其他:可由肠道微生物少量合成,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也可能造成生物素缺乏。

生物化学-知识点_酶、维生素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_酶、维生素整理

酶、维生素1.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发挥相同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以蛋白质为主。

酶的化学组成:酶的活性中心:1)由酶分子在空间位置上比较靠近的几个氨基酸残基或其上某些功能基团所组成。

2)位于酶分子表面。

3)酶分子结构中其它部分为酶活性中心形成提供结构基础。

4)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2.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刚分泌时,无催化活性,这种无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酶原的激活:某种物质(活化素)作用于酶原使之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1)保证合成酶的细胞本身不受蛋白酶的消化破坏。

2)在特定的生理条件和规定的部位受到激活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3)酶原激活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调控酶活性的方式。

3.酶促反应的特点:加速化学反应,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高效性: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浓度对速度的影响:底物浓度对速度的影响: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的意义: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和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有关v=1/2Vm时,Km=[S]。

Km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成反比。

4.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特点: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强弱取决于[I]/[S],故抑制作用可被高浓度S解除动力学,v降低,Vmax不变,Km增大,斜率增大医学相关性: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糖代谢1.糖的无氧酵解定义、反应过程、生理意义。

1.1 无氧酵解的概念: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Glc或Gn分解为乳酸,并释放能量,反应过程类似酵母生醇酵,故称之为无氧酵解。

1.2 反应场所:细胞浆1.3 反应过程:1.3.1己糖磷酸化:己糖激酶(Hexokinase,H K):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ofructokinase-1,P F K1):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1.3.2一分子磷酸己糖裂解为两分子磷酸丙糖:1.3.3两分子磷酸丙糖氧化为两分子丙酮酸.1.3.4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无氧条件)1.4 生理意义:1.4.1缺氧状态下,迅速供能1.4.2少数组织仅以此途径获能---红细胞1.4.3有些组织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也以此1.4.4途径获部分能量---白细胞、视网膜1.4.5有氧氧化的前段过程。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

NNNN N N
CHC3HC3H3CH3 CHC3HC3H3CH3
NN NNN NN OOHH OHH
CC OCC OO
NN
NN NCNC NNHHCC NNHH
OO OO
NN N N N N NHN2H2NHN2H2
FM FMMNNFNMFNMN
FAD
FAD
FAFDAD FAD
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的结构
维生素原 本来不具有维生素活性,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的物质。
发现历史
可以追溯到东晋的葛宏、梁代的陶宏景。 Lind (1753)和Eijkmann(1896)等人的发现和前期工作, Vitamin一词的来源,是1911年波兰科学家Funk从米糠中分 离出一种对多发性神经炎有效的结晶性物质有关,由于当时不 知道其化学本质,认为是一种生命必须的胺(Amine), 1912年Funk提出了抗脚气病、抗坏血病、抗赖皮病、抗佝偻 病的四种物质,称其为生命胺(Vitamine),后来发现他们 并不是“胺”类,因而将最后一个字母“e”去掉,于1920年 定名为维生素(Vitamin)。
主要症状为口腔发炎,舌炎、角膜炎、皮炎等。
(3)功能:是多种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在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中,
起着电子和质子的传递体作用。 (4)存在: 小麦、表菜、黄豆、肝脏等。
OOHH OOOHHH OH
OH OH
OOHHOOHOHOHOOHHHOOHHOOHHOO OO CCHH2C2CHHHCCC2HHCH2CHCCHHHCCCHHHCC22HOOHCPPCOHOHCC22HOOH2PP2OOOCCOHH22 NOON
CH3OH O
O
CH2 C CH C NH CH2 CH2 C NH CH2CH2S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维生素
1.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发挥相同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以蛋白质为主。

酶的化学组成:
酶的活性中心:
1)由酶分子在空间位置上比较靠近的几个氨基酸残基或其上某些功能基团所组成。

2)位于酶分子表面。

3)酶分子结构中其它部分为酶活性中心形成提供结构基础。

4)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2.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刚分泌时,无催化活性,这种无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酶原的激活:某种物质(活化素)作用于酶原使之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
1)保证合成酶的细胞本身不受蛋白酶的消化破坏。

2)在特定的生理条件和规定的部位受到激活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3)酶原激活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调控酶活性的方式。

3.酶促反应的特点:加速化学反应,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高效性: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浓度对速度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速度的影响:
米氏方程:
米氏常数Km的意义: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和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有关
v=1/2Vm时,Km=[S]。

Km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成反比。

4.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特点:
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抑制作用强弱取决于[I]/[S],故抑制作用可被高浓度S解除
动力学, v 降低,Vmax不变,Km增大,斜率增大
医学相关性: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糖代谢
1.糖的无氧酵解定义、反应过程、生理意义。

1.1无氧酵解的概念:
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Glc 或Gn分解为乳酸,并释放能量,反应过程类似酵母生醇发酵,故称之为无氧酵解。

1.2反应场所:细胞浆
1.3反应过程:
1.3.1己糖磷酸化:
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关键酶
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ofructokinase-1,PFK1):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
1.3.2一分子磷酸己糖裂解为两分子磷酸丙糖:
1.3.3两分子磷酸丙糖氧化为两分子丙酮酸.
1.3.4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无氧条件)
1.4生理意义:
1.4.1缺氧状态下,迅速供能
1.4.2少数组织仅以此途径获能---红细胞
1.4.3有些组织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也以此
1.4.4途径获部分能量---白细胞、视网膜
1.4.5有氧氧化的前段过程。

2糖的有氧氧化的定义、反应过程、生理意义。

2.1定义:葡萄糖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再经三羧酸循环氧化生成水和二氧
化碳的过程。

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是体内能量获得的主要来源。

2.2反应场所:胞浆、线粒体
2.3反应过程:
2.3.1葡萄糖——丙酮酸(胞浆,类似糖酵解)
2.3.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线粒体)
不可逆反应过程
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多酶复合体(包括3种酶,5种辅酶)
2.3.3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
2.3.3.1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不可逆反应过程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TCA 循环中的第一个限速酶,重要调节点
2.3.3.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生成异柠檬酸
2.3.3.3异柠檬酸β-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不可逆反应,是TCA 循环中的第二个限速酶(最主要的调节点)
2.3.3.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辅酶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TCA 循环中的关键酶,是第三个调节点
2.3.3.5琥珀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
2.3.3.6琥珀酸脱氢转变为延胡索酸
2.3.3.7延胡索酸转变为苹果酸
2.3.3.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2.4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4.1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氧化分解必经的最终共同通路,是氧化释放能量产生ATP最
多的阶段。

2.4.2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枢纽
2.5糖有氧氧化生理意义
2.5.1糖的有氧氧化的主要功能是供能
2.5.2人体内,大多数组织从糖有氧氧化中获得能量。

3磷酸无糖途径定义和生理意义:
3.1定义: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另一途径。

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为关键酶,
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5-磷酸核糖、NADPH+H+,完成三碳、四碳、五碳、六碳、七碳糖转换
的重要代谢途径。

3.2生理意义:
3.2.1不是供能的主要途径
3.2.2提供生物合成所需的原料
3.2.3还原型NADPH+H+
⑴作为供氢体,参与生物合成,如脂肪酸,类固醇激素等
⑵是加单氧酶体系的辅酶之一,参与羟化反应
⑶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维持体内一定量的GSH,保持RBC的完整性,保护SH酶
的活性
3.2.45-磷酸核糖-- 合成核苷酸、核酸、3C,4C,5C,6C,7C糖的互变
4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的定义。

UDP-Glu的生成及作用。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

葡萄糖-6-磷酸酶.
4.1定义: 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4.2场所:胞浆
4.3UDP-Glc:活性葡萄糖,糖原合成的底物,葡萄糖残基的供体。

UDP-Glc在糖原合酶的催化下,
将葡萄糖残基转移到糖原蛋白中糖原直链分子非还原端残基上,以α-1,4-糖苷键相连延长糖链。

合成方式:
作用方式:
4.4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限速酶
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分解的限速酶
4.5G6P酶主要存在于肝、肾,故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肌肉中没有G6P酶。

4.6
5糖原分解,合成的生理意义:无
6糖异生概念。

糖异生反应过程。

丙酮酸羧化支路及其生理意义。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6.1非糖物质如氨基酸、乳酸、丙酮酸及甘油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6.1.1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肝、肾
6.1.2反应场所:胞浆、线粒体
6.2反应过程:
6.2.1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羧化支路
6.2.1.1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
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物素为辅酶
在线粒体中进行
是体内草酰乙酸的重要来源之一
6.2.1.2草酰乙酸脱羧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
在线粒体或胞液中进行
6.2.2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由1,6二磷酸果糖酶1 催化
6.2.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
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