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分析研究——以什邡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例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兼论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兼论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韩卢敏;焦华富;李俊峰【摘要】我国目前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郊型乡村旅游,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景区边缘乡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景区旅游容量的压力,优化景区环境等.本文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原则,并以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即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整合资源与景区形成互补;在功能定位上,实现景区观光、乡村休闲;在布局模式上,实现景区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实现相互参与和团结合作的双向模式.%Study on rural tourism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mainly concentrates on rural tourism in suburb type and study on edge type of scenic spot is relative less. Development of edge of scenic spo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edge of scenic spot, at a certain degree it' 11 alleviate pressure of capacity in scenic spot and optimize scenic spot environment etc.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 of edge of scenic spot,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edge types of scenic spot, and takes rural tourism around Yellow Mountain scenic spot for example, propos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edge type of scenic spot. That is, government should play leading effect on treating both relationship; it needs to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format complementary with scenic spot on developing products; it needs to implement sightseeing in scenic spot and leisure in rural on locatingfunction; it needs to revalidate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scenic spot and rural on layout model; it needs to realize two-way of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on developing and constructing.【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5页(P186-190)【关键词】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黄山风景区【作者】韩卢敏;焦华富;李俊峰【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1 问题的提出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区位分布主要有城郊型[1]、景区边缘型两大类型[2,3].中心地型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在出现[2],还存在一种老少边贫型[3-5].上述区位模式中,城郊的乡村旅游最为发达和典型[3],目前国内对城郊型乡村旅游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城郊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6-12]、存在的问题[13]、市场特征[14]、空间模型[15,16]等问题的研究和例证,而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如麻学锋提出关于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17],董红梅等提出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庄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18].我国大部分自然风景区主要分布在农村,但实际上很多风景区一般都成立管理委员会独立经营.风景区边缘型的乡村虽然与风景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上存在着紧密关系,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管理和政策滞后等原因,许多景区与其边缘型乡村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18].章锦河(2007)认为风景名胜区缺乏与周边居民利益协调的相应机制与政策,形成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影响风景名胜区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重大问题[19].风景区边缘型乡村的旅游开发可以满足乡村自身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缓解风景区旅游活动强度和旅游容量的压力,优化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再次能够带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形成大旅游发展的格局.2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分析2.1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地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环黄山乡村旅游圈”.黄山风景区边缘的乡村主要包括汤口镇、耿城镇、谭家桥镇、焦村镇、甘棠镇(见图1).受云谷寺索道和太平索道的影响,目前游客主要从汤口镇(南大门)和耿城镇(北大门)进入黄山风景区,汤口镇和耿城镇乡村旅游开发较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谭家桥(东大门)现有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和上海市干部疗养所,旅游接待设施集中且档次较高,其他乡镇的乡村旅游开发相对滞后.黄山风景区边缘各个乡村特点相对突出,如表1所示.由于黄山风景区有独立的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风景区一元化发展模式为其带来经济效益快速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风景区与周边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联系.黄山风景区由于旅游容量的限制以及接待设施的过分集中,已经面临着迫切的拓展要求,以及和周边地区整合发展的需要,同时,风景区相对单一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需要通过和风景区外围景点和资源的整合,形成产品功能互补、资源设施互补的格局.目前,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的开发基本上还停留在“农家乐”的初级阶段上,各个乡村特点突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与风景区整合开发将丰富黄山旅游的内容,塑造黄山旅游新形象,形成大旅游局面.2.2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图1 黄山风景区主要边缘乡村分布简图Fig.1 Distribution of main villages on edge type of yellow mountain scenic spot表1 黄山风景区主要边缘乡村旅游地特点分析Tab.1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main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on edge type of yellow mountain scenic spot(乡)镇村落名称特点开发情况寨西山野风光古朴野逸少量农家接待设施芳村千年古村落,徽派民居集中且保存完好未开发汤口山岔翡翠新村被安徽省建设厅列为“小康住宅建设示范新村”,是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接待设施较完善耿城辅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餐饮沟村峡谷、瀑布风光开发中城澜万亩棉油茶观光基地未开发民主农家乐餐饮,甘棠镇通往太平湖、西递、宏村必经之路农家乐餐饮甘棠兴村千年古村落,生态环境良好开发中庄里庄里新村获社会主义新农村首批达标示范村称号农家乐餐饮西文知青文化(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接待设施较完善谭家桥长源江家农庄,内有几十栋徽派别墅农家乐旅游接待罗村乡村田园风光优美未开发陈村未开发焦村距离黄山西大门票房近,区位优势明显;有大型寺庙翠微寺峰景竹海、田园风光、皖南古村落未开发2.2.1 管理体制未理顺,和风景区对接少由于黄山风景区有独立的管理委员会,与边缘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对接少,缺乏整体的整合与协调,如在管理上,缺乏团结合作意识,各自为政;在开发上,黄山风景区面临着强客流量的压力,而乡村旅游资源很多处于闲置状态.黄山风景区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产品结构有待调整和升级,这对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是个极好的发展机遇.2.2.2 产品缺乏系统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景点开发密度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由于资金投入较少、形式单一,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替代性竞争.在产品开发上主要集中在峡谷类旅游资源(如谭家桥镇的石门峡、耿城镇的金珠源等),由于开发的产品差、规模小、差异不大,易出现同质化竞争,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在农家乐餐饮接待上,秉承了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特征,但没有针对游客需求进行适当的改良和创新,不能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在住宿接待上,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条件有所改善,但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缺乏特色和创意,差异性小.2.2.3 功能定位不准,民俗文化挖掘不够边缘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文化特色和文化含量.对能反映乡村内涵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农业资源挖掘的深度不够,缺乏文化底蕴和氛围,如轩辕车会、跑马灯、庙会等民间节庆和聚会活动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对农事、农娱等参与性的项目开发较少,造成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等项目上,产品形式单调、功能不足,不能满足游客的高层次需求.2.2.4 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人才缺乏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是制约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边缘乡村作为分流景区客源的重要旅游地,在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与景区发展有很大的差距.乡村的道路、环境、住宿、供电、供水等硬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农家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有待改善.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本地居民,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教育和相关培训,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和提高.3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策略3.1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的原则3.1.1 市场依托性原则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托某一世界级或国家级、省级的风景名胜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2].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初期,依托景区在市场上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初级服务和设施,中远期随着市场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开始渐渐成熟.因此,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之初,要深入了解景区客源的来源与构成,以景区客源市场的需求为主要导向,中远期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规模,开发深度体验型和文化型类产品,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市场.3.1.2 主题突出性原则乡村旅游开发在理念上要批判“破旧立新”,开发的根基应该是“三乡二土”,即乡野环境,乡风民俗,乡村生活;乡土特色和本土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要“守旧创新”[20].因此,保持与城市及景区旅游供给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是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即要保留乡村原真性,突出乡村主题,营造乡村旅游的物质和非物质意境,切忌过度城市化和商业化,提高与城市及景区的区分度,保持特色鲜明的乡村主题.3.1.3 功能互补性原则乡村旅游中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基础,分别从资源、景观、经营等方面体现[21,22].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要以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深入挖掘与景区互补的旅游资源,开发多种种类的旅游产品,诸如乡村民俗、乡村节庆、乡村建筑文化等,功能上主要服务于核心景区,与景区的旅游产品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核心景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圈层发展格局,与景区构成综合性的旅游区.3.1.4 产品差异性原则由于地域相近,文脉相似,景区周边各个乡村旅游地开发的旅游产品模仿和雷同较多,造成近距离重复开发建设现象普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3].因此,在景区边缘的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重特色的挖掘,乡村旅游地要差异开发和错位开发,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3.2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策略3.2.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理顺景区和乡村的关系从行政划分上讲,景区一般都属于农村社区,因此在景区与周边的乡村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协同发展,将共同构成一个复合的旅游系统.景区边缘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整体优化的思路出发,理顺景区和乡村社区的关系,引导景区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共赢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科学管理规划,促进景区和乡村的共同发展.3.2.2 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与景区资源形成互补效应黄山风景区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殊荣的旅游区,品味很高.但很多游客却对黄山的文化感触不深,认为黄山以“四绝”取胜,缺乏人文活动和文化氛围.其实,与黄山风景区最为紧密的黄帝文化就蕴藏在其边缘的各个乡村之中.黄山因轩辕黄帝在此炼丹飞天后而改名黄山,而今,在仙源镇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举办的祭祀活动轩辕车会、谭家桥镇的轩辕黄帝游息之地黄帝源等均是黄帝文化的最好体现,也是黄山风景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景区外围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一方面与景区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扩大景区的文化、环境和空间范围,形成一个资源互补、设施共享、旅游产品丰富多样的大旅游地区.3.2.3 功能定位互补,实现景区观光、乡村休闲黄山风景区旅游容量的限制以及旅游设施的过分集中,已经造成旅游持续发展的瓶颈.而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起着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内容、完善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和分流旅游客流的作用.因此,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应准确定位,在全面了解和熟悉核心景区资源、市场的基础上,乡村旅游地要对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客源市场等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在功能定位上进行科学安排和全面部署,开发各具特色的街区、文化活动区和休闲体验区,让旅游者在景区观光,乡村休闲,扩充和完善景区的购物、娱乐、餐饮等休闲活动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形成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双赢的格局.3.2.4 景区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形成大社区旅游格局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在发展初期,核心区域控制边缘区域,边缘区域依赖核心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核心区域扩散作用加强,将带动和促进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最终会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24].目前黄山风景区和周边乡村在资金能力和开发水平上差异较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整合黄山风景区和周边乡村旅游的各个投资主体,联合开发和促销,通过景点的互补开发和周边乡村设施的完善,构建景区和乡村之间畅通的旅游廊道,把景区和周边乡村打造成为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以周边乡村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区,实现景区和周边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形成大社区旅游格局.3.2.5 采用建设与管理的双向模式,加强相互参与和团结合作风景区和周边乡村相互参与的管理模式,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资源、资金、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优势,风景区一般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上,而卫生状况差、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人才匮乏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初级阶段而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因此,黄山风景区和周边乡村在建设与管理上,要相互参与、分工协助实现旅游联动发展.景区应加强对边缘乡村的辐射作用,主动承担或直接管理边缘乡村相关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边缘乡村要改变被动参与的状况,开发高等级、高品位的景区(点),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以及高端的商务会展等设施和服务,主动服务于风景区各方面的发展需要.相互参与、团结合作的双向模式也是未来景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表现在:由政府引导整合各个投资主体,促进景区和周边乡村景点进行联合,并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要解决游客使用频度高的道路、食宿设施,再改善其他的如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可适度缓解资金压力;旅游人才方面,可实行景区和乡村相互参与对方建设和管理的双向模式,进行人力资源整合.4 结语风景区和周边乡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而往往由于本身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后期行政的划分使两者虽然在空间区位上紧密相连,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却逐渐边缘化,这不仅不利于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也不利于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周边乡村要积极接受风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与风景区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深度挖掘自身资源与建设配套设施,使风景区和周边乡村呈现和谐而又持续发展的区域旅游格局,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 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2):60-62.[2] 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0-93.[3]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4]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38-42.[5] 孟明浩,顾晓艳,蔡碧凡,等.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规划研究——以杭州富阳市白鹤村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225-229.[6] 黄震方,侯国林.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观光农业的开发初探:以南京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22(4):103-106.[7] 陈文君.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城市郊区旅游开发新景观[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0):134-138.[8] 孟明浩,顾晓艳.近年来国内关于城郊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2,17(6):71-75.[9] 税伟,陈列,等.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1(3):97-99.[10] 杨建翠.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4(5):33-34.[11] 段礼娟.浅议城市近郊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以郑州市惠济区为例[J].财经界,2007(1):189-190.[12] 王林,喻考鹏.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旅游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13-116.[13] 刘爱服.试论京郊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5,20(1):68-71.[14] 栗路军,王亮.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2):67-71.[15] 王云才,等.略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为例[J].旅游学刊,2000,(2):54-58.[16] 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J].城市问题,2003(6)68-71,45.[17] 麻学锋.湘西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1.[18] 董红梅,王喜莲.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07(1)51-54.[19] 章锦河,李佳佳,等.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372-375.[20] 刘聪,张陆,等.乡村旅游开发理念批判[J].人文地理,2005,(6):60-63.[21] 黄成林.乡村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4):390-394.[22] 苏勤.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395-400.[23] 龙茂兴.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7.7.30.[24] 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2(22):372-375.。
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
付能力 。 0 8年国务 院调整 了公众假 日, 20 取消“ 五一 ” 七天长 假, 取而代之以元旦、 清明 、 五一 、 端午 、 中秋 五个小长假 , 这 使得城 市居 民闲暇时段中为时三天 的小假期较往 年明显增 多, 因而对城郊旅游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
作者简介:毛焱 (9 5 ,女,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 系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滨 17 一)
市旅游发 展总体规划 》武 汉旅游未来要 形成、 体验农 家生活 、 感受 乡土文化 、 品 尝乡村美食并从 中获得愉悦 的休闲 、求知和 回归 自然 的旅
游活动。
圈、 三轴 ” 1 1 ” 的“1 3 战略性 空间发展 格局 , 即一个核 心( 武
-
71・
簇
工 作 节 奏 快 生 活 压 力 大 环 境 污 染 重 人 口 密 度 高
山 水 H 园 风 光 1
计划投资 30 00多万元 ,在龙泉 山风景区东北部 兴建 的
一
历 史 文 化 遗 存 特色农 业 景观 乡 村 民俗 文 化 农 林 生 产 活 动
条宽 6 0余米、 8公里 的玉屏大道 , 长 对龙泉山风景 区的 自
市功能和农村功能互为渗透的地 区。n 】 乡村旅游是指 - 城郊 在城市郊 区开展 的以城郊 山水 田园风光 、 历史 文化遗存 、 宗 教文化景观、 特色农业景观 、 乡村 民俗文化或者农林生产 活
动为吸引物 , 让城市居 民为主的旅游者欣 赏山水 风光、 畅游
动、 感受农家生活等旅游需求 。根据 20 年~00 武 汉 04 22 年《
带的打造 方式 主要体现在城郊乡村旅游 开发上。从江夏 区
城郊旅游业 的兴起一方 面是 由于城市生活环境 的不协
乡村旅游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策划——以武汉市城郊乡村为例一一以武汉市城郊乡村为例以武汉市城郊乡村为
( ) 以 乡村 资 源 为 基 础 一
乡村 体验 游 的开 发应 立足 于 当地 的 资源 现 状 , 开 发 地 方 特 色 浓 郁 的 旅 游 项 目 。 乡村 旅 游 资 源 既 包 括 乡村 田 园景 观 、 自然 生 态 环 境 等 自然 旅 游 资 源 ,也 包 括 乡村 传 统 农 业 劳 作 、 乡村 农 耕 文 化 及 民 俗 文 化 、 乡村 民 居 建 筑 等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 乡 村 旅 游 主 要 是 针 对 城 市 居 民 ,城 市 居 民 到 乡村 来 是 希 望 体 验 与 城 市
教育;逃避;与审美 ,简称 “ 。我们认为 ,乡村 4 E” 旅 游 者 还 有 1 种 体 验 : 挑 战 自我 。 城 郊 乡村 旅 游 产
品 的 开 发 和 旅 游 项 目活 动 的 设 计 要 紧 绕 游 客 的 这 5 种 体 验展 开 。 1. 乐 体 验 娱 娱 乐 体 验 渗 透 到 游 客 体 验 的 整 体 过 程 中 。把 一
是产 品本 身 ,也 不是 传统 意义上 的服 务 ,而 是顾 客
的 消 费 或 者 使 用 的 全 过 程 。 所 以 , 体 验 旅 游 的 核 心 观点是 “ 以顾客 的体验为 中心 ” ,来寻求顾 客的最 大 满意 度 。1 客 究 竟寻 找 什 么样 的 体 验 呢? P n I 和 [ 2 游 ie I Gim O e l F 在 体 验 经 济 中把 体 验 分 为 4种 :娱 乐 ;
i 一 验 济 旅 i 经 与 游 体
2 0世纪 7 0年代 ,美 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 ・ 托 夫 勒 出版 了 未 来 的 冲 击 》 ,书 中预 言 : 在 经 历 了几
千 年 的 农 业 经 济 、 几 百 年 的 工 业 经 济 、 几 十 年 的 服 务 经济 等浪 潮 后 ,体 验 经 济 将是 最新 的发 展 浪 潮 。2 0 世 纪末 ,美 国 的 B ・ 瑟夫 ・ 恩 和 詹姆 斯 ・ ・ 约 派 H 吉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邵伯旅游特色小镇为例
N O N G CU N F A ZHA N农村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邵伯旅游特色小镇为例摘要:旅游特色小镇要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载体,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实行差异化建设道路,避免同质化的建设风貌。
因此,需突出地域特色、旅游产业特色,强化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
关键词:旅游特色小镇;问题剖析;路径;对策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高永宏打造旅游风情小镇是全国旅游背景下的新生事物,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重振乡镇经济的重要举措,但要如何挖掘、整理、利用乡镇的旅游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各地均在摸索过程中。
一、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剖析(一)空心化危机旅游特色小镇是旅游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的社区功能。
在规划和建设中,必须立足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产业优势,使其互促共生、融合发展,将区域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特色小镇。
但在创建过程中出现三个普遍问题:一是有损历史文化原状,不够尊重历史史实,编造牵强附会的“伪故事”,编纂想当然的“伪历史”,兴建无中生有的“伪建筑”,对古建筑的修复未能做到修旧如旧;二是未有效护佑原生态,没有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人工痕迹较重,损坏了原汁原味风貌;三是搞大拆大建,好大喜功,一味追求时尚、追求新颖、追求高端,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导致原居住地百姓怨声四起,造成旅游特色小镇概念化、虚无化、空心化。
(二)特色化欠彰显顾名思义,旅游特色小镇应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以“泛旅游”产业模式统筹镇区和景区协同发展。
就扬州特色小镇建设而言,还有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文化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
扬州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繁多,比邻扬州城区及各县区的小镇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但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没有实现“旅游、历史、生态、文化、产业”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二是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第一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专业:城市规划学生:指导老师: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闲时自由时间的加多,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国内休闲旅游的新热点。
如何在与之出现的产业单一,无法形成积极盈利等问题中寻找突破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其中的关键。
怎样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确定自身的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是笔者想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研究了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等资料的前提下,以武胜县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分析了其现状、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策略等,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White Ping Resort Dragon CaseMajor: Urban PlanningStudent: Zeng RuiSupervisor: Guo Yanro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and people free time and more spare time,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of domestic leisure tourism.How in the industry with a single, unable to form a positive earnings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breach,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key.How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conditions,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the rural tourism market demand, determine its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author wants to discuss and solve the problem.This article in combing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rural tourism, and other materials under the premise of Bai Ping dragon resort in wus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development strategy, etc.,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Key words:Rural TourismRural Tourism industryDevelopment ModeII目录1导论....................................................................1 1.1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1 2白坪飞龙度假村现状......................................................1 2.1 基本情况............................................................1 2.2现有资源.............................................................1 2.3 公共设施现状........................................................2 3 白坪飞龙度假村SWOT分析..................................................2 3.1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优势..............................................2 3.2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劣势..............................................3 3.3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重要机遇..........................................3 3.4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威胁..............................................3 3.4.1 临渝地区的竞争....................................................3 3.4.2 市场准入的挑战....................................................3 4 白坪飞龙度假村产业发展策略..............................................3 4.1农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3 4.2乡村旅游业...........................................................5 4.2.1度假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5 4.2.2 度假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5 5 总结....................................................................5 参考文献..................................................................6 致谢.. (7)III1导论1.1研究背景随着不停发展的城市和人们不停加快的生活节奏,很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期选择乡村旅游。
以乡村旅游为主的农业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浅析——以溧阳上兴花村规划为例
以乡村旅游为主的农业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浅析——以溧阳上兴花村规划为例发布时间:2023-03-16T07:22:27.34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2期作者:姜梦姣[导读] 乡村旅游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呈现出超出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当前,乡村振兴受到国家及人民的高度重视,为有效地解决乡村快速发展导致的各类社会问题,乡村旅游日渐兴起,建设逐渐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主要根据溧阳上兴花村规划,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特色小镇;规划策略1.研究背景1.1政策背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溧阳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聚焦特色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标杆。
我国始终将“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乡村发展一直是各大政策聚焦的一大重点问题。
以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乡村发展的新热点。
1.2市场现状乡村旅游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呈现出超出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然而我国乡村旅游目前仍有配套设施落后导致体验感差、大拆大建破坏生态环境、批量生产缺乏新意同质化现象严重、粗放经营管理混乱、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等诸多问题。
2.溧阳上兴镇花村特色规划发展路径2.1基本概况上兴镇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地处溧阳市西北,东与竹箦镇相邻,南与南渡镇接壤,西与溧水县白马镇、高淳县桠溪镇毗邻,北与句容市天王镇毗连,镇人民政府距溧阳市人民政府27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45.6平方千米。
上兴镇是溧阳西门户、南京后花园,它接轨南京,是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图2-1)。
基地位于镇区中心片区,西接曹山风景区,东接产业集聚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2020年3月下半月刊119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姜雨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以往的旅游目的地很难再满足于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
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生活、享受自然风光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追捧。
现在,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收入增长率不断攀升。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我国GDP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不能与时俱进,限制了其更全面、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针对这一趋势,本文重点探究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成都市三圣花乡景区,探究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开发与管理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21世纪的旅游行业中,乡村旅游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潜力大,发展速度迅速。
以农民运营为主体、农村地域为特征,农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背景、农村田园风光以及农村传统民俗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核心竞争力,吸引着众多的城市居民前来观赏。
乡村旅游充分拉动旅游目的地乡村地区开展特色游览,而且可以带动全国旅游行业走向进步。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着实迅猛,收入逐年上涨,增长率甚至高达34.5%,全国共创建的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乡村旅游地不断增多。
2017年,我国在乡村旅游产业以及相关范畴的工作者增加到900万人,乡村旅游目的地消费者数量一直攀升,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地700万户左右的农民受益,优化了农民的收入方式与收入渠道,同时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喧嚣城市中少有的一片宁静与质朴,两全其美。
在此前提下,“休闲之都”——成都,其成功孕育了三圣花乡景区的成功。
论述此案例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探讨,有助于本文更好地进行分析,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三圣花乡景区作为案例,阐述分析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模式及相关对策。
二、乡村旅游界定及现状(一)乡村旅游界定目前,全球范围内,学术研究关于如何定义乡村旅游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分析
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分析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主要参观、旅游的一种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以及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乡村旅游是一项复杂的事业,需要利用多种策略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和效益。
其一,定位明确。
乡村旅游必须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
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确定具有独特品牌形象的旅游产品。
这样做可以提高游客在旅游后对该地区的印象和推广效果。
其二,创新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需要创新。
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引入好玩、好学、好看、好吃等内容,提高旅游吸引力。
在旅游产品设计阶段,应顾及到不同人群的需要,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其三,品牌打造。
乡村旅游打造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品牌体系建设可以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从而增加旅游业的收益和就业机会。
品牌建设包括策划、设计、营销等几个方面,必须在全面了解当地的资源信息后开始。
其四,营销推广。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营销推广策略,吸引更多游客。
通过网络推广、线下活动、新媒体等手段,将旅游资源和乡村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五,旅游标准化建设。
乡村旅游具有区域性、群众性和体验性,需要进行标准化建设,规范各个环节。
标准化建设包括建立标准、制定标准、执行标准等,目标是提高乡村旅游质量,打造优秀的旅游国家和地区品牌。
以上五个策略是乡村旅游发展必要的战略。
通过实施这些实际的战略,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业的收益和就业机会,同时减少对当地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压力。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以太原市为例
《 J)08 经济I ) 0 年第 6  ̄2 期
● 旅游 经 济
●张 红艳
摘 要: 乡村旅 游 已成 了为现代旅 游的一种发展趋 势, 郊型农村 城 因为具有城 市和农村的二重性 , 符合 了中国城 市居 民的休假制度和 出游 动机, 具有 自己特征 。 文章 以太原 市为例 , 对太原市城郊型农村发展 乡村 旅 游的优 势、 劣势 、 机遇和挑 战进行 了分析 , 出太原 市城郊型农村应认 得 真分析 自己的优 劣势 , 充分发挥 自己的优 势条件 , 进行合理规划 。 抓住机 遇, 抢先 掌握 市场 , 结合太原市的城 市旅游 。 出具有 自己特 色的发展 道 走
一
业的发达程度。城郊型农村 由于地理区位上受到大城 市的影响 , 经济发 展水平一般高于距离城 市较远 的农村 , 同时其生活方式 、 价值观 、 伦理观 等 更 易 受 到 城 市 的影 响 ; 基础 设 施 也 在 很 大 程度 上 受益 于 城 市的 辐射 效 应, 较为完善 , 有较强 的旅游接待能力 , 具 位于太原市周同的村镇 如晋 源 镇、 小店镇 、 清徐等 由于供 给太原市 的基本 生活所需和其他的次级农村 产品商品如洒类 、 醋类 等, 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 3区位优势 。区位对于 区域 的发展起着极 为重要 的作用 , 区位条 . 从 件和交通条件上看 , 太原市城郊 型农村接近太原城 区 . 高速公路 、 国道 、 省道 、 县道各级公路放射延伸 , 与太原市紧密相连 , 可进 入性强。 观察 和 抽 样 调 查 发 现 , 在大 中 城 市 周 边 地 区 ( 一 定 完 全 是 城 市 郊 不 区 )0 20公 里左右 , 是城市居 民周末休 闲度假 的高频 出游地 区, 在发展 中 国家居 民收入水平 和教育年限的现实情 况下 , 这种近程 、 短期 、 高频的 出 游行 为, 上述领域 中构成 了游憩土地的利用密集地 区。参考这种理论 在 研究成果 , 山西省城镇居民在出游率 . 旅游人均 消费水平 . 文化娱乐消费 水平均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 短期旅游 的可能性很大 。从我 国的休假 制度 和太原市 目前较低的消费水 平来看 , 城效型农村 更具有短期旅游的 可 行 性 和 现 实 性 , 加 具有 发展 乡村 旅 游 的 优势 。 更 4客源 优 势 。旅 游 行 为 的 实 现 决 定 于 游 客 对 目的 地 的 感 知 环 境 、 , 最 大效益和旅游偏好 。根据旅游者决策行 为的最大效益原则 , 在相似的旅 游产品中 , 旅游者一 般会选择较近 的旅游地 。 人 口基数大。在相似条件下 , 城郊型农村由于紧挨人 口众多的大城 市, 具有其他农村无法比拟 的客源优势 。20 0 5年在太原 市非农业人 口达 到 2 0万 , 1 城镇 人 口比重 为 8 .%, 为太 原市城郊 型 乡村旅游 的开发 24 这 和 经 营 提 供 了巨 大 的 客 源市 场 。 经济收入增加 。 济的增长是影响出游次数 和出游范周的主要因素 经 之一。“ 十五” 时期 , 原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 合实 力明显增 强, 太 综 财政 总 收 入年 均 增 长 2 .% ;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年 均 增 长 l.%。2 0 37 社 2 5 07年 物 价的上涨影响到人们的可 自由支配收入。同时. 的休假 制度 的调整 新 和 小假期 的增多 , 将可能促使人们将长距离的省外旅游调整 为短距离 的 旅游 , 乡村 的客 源 增 多 。 使 乡村 旅 游 的 认 可 度 。 据 对 太原 市 ,店 区 、 泽 区 、 花 岭 区居 民的 根 j 、 迎 杏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有 8 .%r 91 的被试对乡村旅游有兴趣 ,49 6. %的选择 去过并还会去 ;88 l.%的选 择没有去过但想去 :仅有 63 .%选择去过但不 会再去 ; 仅有 1.%的认 为 自己从没想过去乡村旅游 。由此得出 乡村旅 01 游 的认 可 度 ( 现 实 旅 游 者 ) 7 . 指 为 1 %。 2 二 、 势( ) 劣 W l 有一定的城 市化。城郊型农村发展 乡村旅游 的劣势在于兼具城 具 市和农村双重性质 ,乡村性 ” “ 的程度随城市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 城市化的景观会减弱对旅 游者的吸引力 , 使客源市场流向其他景区或农 村景观更好的区域。 2乡村旅游相对起步晚 , . 产品单一化 、 周期短 目前太原市城郊农村 的乡村旅游仅处于起步 阶段 。以观光农业和采摘为主 大多农户还以为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 在农忙季节 只接待少数游客或不接待:由于城 郊型 农村具有其他较高的收入来 源, 多农户并未将旅游作为主要的收入来 许 源, 投资宣传少 , 成乡村旅游 的周期短 , 造 档次低 , 难以形 成规模 。 3t , 务设施 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尽管城郊型农 村的基础设施较偏远 q / 农村好, 但仍不完 善, 乡村旅游地 ( 景区 ) 、 、 讯尚不配套 . 水 电 通 影响着开 发进程和旅 游质量 。 住宿 、 餐饮 、 洗浴 、 厕所部存在着问题 。 受传统 习惯影 响, 农村的卫生环境较差 , 往往使旅游者望而生怯 。有 的将住宿 、 餐饮等 “ 旅店化 ” 使“ . 乡村 ” 的感觉无意 中淡化 , 造成本土 的特色丧失 , 旅游经历 则 大 打 扣折 。
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以石榴红村为例
国外学者非常重视对乡村旅游 概念 的研究 , 包括乡村旅游 的定 义,乡村旅游经济及其影 响 ,
社 区居 民对发 展 乡 村旅 游 的态 度 ,乡村 旅 游 的可 持续发 展等方 面 的 研 究 。国外 乡村 旅 游研 究 首 先
1 乡 村旅 游 发 展 及 研 究 现 状
旅游 的类 型研 究 ,还 有很 多 学者 就 乡村 旅 游 的社 区参 与 、规 划开发 、旅游影 响等进行 了相关研 究 。
民房外 观改造 率达 10 0 %,电力 、电信 、有线 、
自来水 、排污 ( )管 道 等基 础 设 施 基 本 实 现 户 水 户通 ,群众性 健 身设 施 、文化 娱 乐 和休 闲活 动场 所基本建 成 。
供参考和借鉴。
[ 关键{ 石 红 城 型乡 旅 ; 策 究 司] 榴 村; 郊 村 游 对 研 中 图分 类号 :F 9 7 5 o.
以农 庄 度 假 和 民俗 节 日为 主 题 的乡 村 旅 游 , 在欧美 开展 的历 史 达 百 年 以上 ,乡 村旅 游 已具相 当规模 ,并 走 上 了规 范 发展 轨 道 。在新 西 兰 、爱 尔兰 、法 国等 国家 ,政 府 把 乡村 旅 游作 为 稳 定农 村 ,避免农 村人 口向城 市流 动 的 重要 手 段 ,在 资
金 、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我 国从 2 世纪 9 年 o o 代 中后期 开始,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国际旅
游 的示范 和脱 贫致 富 政 策 的促 进 下 ,一些 都 市 区 域 的旅 游市 场 开始 导 人 乡村 旅 游模 式 ,并 很 快形 成 超速 发 展 的态 势 。石 榴 红村 抓 住机 遇 ,利 用 当
四川大学 廖 静娴 、浙 江林 学 院的 孟 明浩 、孙 治 等
都市近郊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长假制度的实施,环城市乡村旅游度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期,进入观光型业态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业态转型的升级阶段。
本文在国内外乡村旅游度假产品体系和发展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度假的产品需求分析出发,探讨了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度假的产品体系,及其对未来国内乡村旅游度假区域规划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度假旅游产品1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日趋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旅游作为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单业态的观光旅游转向观光、休闲、度假三驾马车并行的复合型业态。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区域交通条件的大大改善,人们的旅游时空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在空间上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在需求上逐渐由观光猎奇向舒适型、享受型方向过渡。
旅游发展与旅游消费的转型客观需求,一种新的旅游产品———乡村度假旅游应运而生。
2乡村旅游研究概述2.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早,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其旅游管理体系上,相对比较集中在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作用,大多数学者们都认同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国外学者还探讨过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开发政策、提供人力和财政支持、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组织市场开拓等。
一些学者还提出,应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
尽管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或兼而有之的管理模式,但都强调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2国内研究综述。
樊岸青(2007)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四种成长模式: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的客源地依托模式;借助于与该乡村自己的或者相邻的原有名胜地的引力优势所开发的目的地依托模式;产品组合中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乡村关系并不明显的产品组成的非典型模式;由多种模式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组成的复合模式。
即墨城郊的乡村旅游项目设计——以龙泉镇窑上村为例
即墨城 如的乡材旅游I 目设计 页
以龙泉镇 窑上村为例
山 东工 商学乡村旅游” 以农 业 生产 、 民生活 、 是 农 农村 风貌 以及人 文遗迹、 民俗风 情为旅游吸 引物, 以城 市居 民为主要 客源 市场 , 以满 足旅 游者 乡村观光 、 度假 、 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 态。本文基 于城郊 乡村旅 游开发 总体 思路 , 休 以窑上村为例 , 进行 乡村旅 游项 目设 计 , 讨 乡村旅 游发展亮 点, 大的增强 了 乡村旅游的可行性 和参与性 , 探 极 使旅 游者能够从物 质和精 神两个层 面深刻感受 乡村旅 游的
一
、
观。
音 小 , 气 和 水 污染 少 。 大 该村 地理位置优 越 , 交通便利 。东距青威 高速公路 98 里 , 去 .公 西
1 公里与 山东交通大 动脉—— 济青高速公路 、 6 青银高速公路相接 , 距蓝 村火 车站 3 .公 里 , 51 南距青 岛 国际机 场 2 .公里 , 32 青岛港 4 .公里 , 06 北 接环海大道 。距 离即墨市区二十分钟公交 车程 , 南通鹤 山路 , 内道路 村 众 多 , 通 四通 八 达 。 交 即墨 东郊拥有 良好 的 自然生态环境 和独特 的人文环境 , 地缘 区位 优势 和便利 的交通条 件 , 市场潜力 大 。全 村有耕地 面积 17 亩 , 0 2 四大 水库 , 莲花 山 、 马虎山 、 烟台 山绵延不绝 , 毗邻 四舍山 , 内设有采石场 , 村 种有苹果 树 、 桃树 、 李子树 、 樱桃树 、 山楂 树 、 花果 树等 , 叶园 、 无 茶 养鸡 场一 应俱 全 , 驻扎 装 甲部 队 , 内空 闲位 置较 多 , 村 保存 有推 磨石 等工 具 。2 0 年 , 村共 有 4 9户 , 人 口为 l7 人 , 中劳动 力人 数有 06 全 1 总 32 其
城郊乡村发展案例分享
城郊乡村发展案例分享1. 案例一:北京市延庆区农村旅游发展延庆区地处北京市郊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一批农家乐、观光农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案例二:上海市崇明区农业现代化崇明区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向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
3. 案例三:广州市番禺区乡村振兴番禺区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提升了乡村发展水平。
4. 案例四:杭州市西湖区乡村文化保护西湖区通过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打造了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景区。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了当地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 案例五:成都市都江堰市农业合作社发展都江堰市鼓励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合作社还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
6. 案例六:深圳市龙岗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龙岗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传统农业的比例,增加现代农业和农村服务业的比重,并推动农民转型就业。
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7. 案例七:南京市浦口区农村环境整治浦口区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8. 案例八: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璧山区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
这一举措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发展。
9. 案例九:厦门市思明区农民合作社发展思明区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和资源整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农民合作社还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升了农民的专业素质。
10. 案例十:武汉市黄陂区农村电商发展黄陂区通过推广农村电商,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性 、乡土植被、自然水系和 自然风景。三是旅游产品在开发和经
营阶段都必须保持 对当地 文化 的尊重和敏感 。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三 .乡村景观相容度分析
确定 了城郊景观 的格局再对景观的相容度进行评价 。乡村景 观相容度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衡定 。一是行为与景观价值功能
景观 生态 学 主 要研 究 的是 中 宏观 尺 度 的景 观 结 构 ( 间 格 的 匹 配 特征 。行 为与 景观 价 值 的匹 配 特 征 表现 在 乡村 景 观 资 源 的 空 局 ) 景观功能 ( 、 生态 学 过 程 ) 和 景 观 动 态 , 年 来这 一 概 念 已 越 合 理 开 发 与 利 用 程 度 , 景 观 满 足城 乡居 民 引 致 需 求 行 为 的程 度 近 及
主 要 关注 的是 廊道 的宽 度 、内 容 形 状 连 续 性 以及 与 周边 斑 块
和能力。二 是行 为对 乡村景观的破坏性 。相互冲 突的行为导致 乡 村景观的质量 ( 如美景度等 )下降 ,景观生态破坏 ,自然生产性 降低和景观类型退化等结果 。减少或杜绝这种 行为对 乡村景观的 设性。相容度较高 的行 为会促进景观的建设 。 王云才将都市郊 区开放空间景观 类型依照独立景观形态进行
本要求, 是能促进环境、社会 经济协调发展 的旅 游产 品, 因此具 观 的稳定 性受人类 活动 的影 响特 别大 如修 建旅游道路及相关设 有生态旅游产 品的一些特征 。其 中最重要 的方面表现在对 自然、 施 修 建旅游渡假村等都会对 景观造成极大的影 响和破坏。在规
社会 文 化 和环 境 的影 响 达 到最 小化 原 则 。参 照 《 色 环 球 国 划 设 计 旅 游 产 品 时 特 别 注 意 运 用 景 观 生 态 学 的 思 想 ,将 景 观 绿 要
社区参与城郊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株洲市仙庾岭开发为例
基 金项 目:湖南工业大学资助项 目(0 5 K0 ) 2 0 X 9 作者简介 :傅丽华(9 1) 女 , 南永 州人 , 17 ., 湖 副教 授 ,
硕士 ,主要研究 方向为生态旅游 。
从当地政府和管理者的角度看 , 农业生态旅游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了机会,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 者 ,减少了流通环节,增加了附加值 ,既满足了游
宜开展农业生态旅游。
该 区 的农业 旅 游开 发县 自 19 年 以 农家 乐为 90
基础发展起来的。 02 20 年株洲市规划局对仙庾岭风
景 区进行 了功能 分 区的旅游 规划 ,按 现有 规划设 计
的安排 ,规划 近期 用地 47k ,远期 用地 1 m . m 0k 。
实及富有价值的生态旅游体验,不但可以增加农民 的直接收益 ,防止开发中的 “ 返贫”现象 ,而且居
收稿 日期 :2 0 —62 0 60 .6
为各级政府 的重要任务。通过农这一过程中可增加农村
居民的收入,扩大城市居民的消费。通过鼓励城市 居民参与乡村旅游 ,实现城乡互动 ,可逐渐消除城
乡之 间持续增大 的差距 ,逐步实现城乡区域 间平
等、公 平 、协调 、持 续 的发展 。
于社区”的旅游这一模式出现在 2 世纪 8 年代 , 0 0 该模 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 当地社 区居民直接 参与生态旅游有关决策的制定。 该模式被认为有助 于培养当地社 区的经济、心理、社会及政治能力 。 J
获益 ,并随着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而获得更
多的自我发展机会,从而实现旅游以及整个社区的 可持续发展…。 中国关于社 区参与的研究大多是在西 方原有基础 上作出反应性 的分析 ,缺乏实证的案例 研究和应用。仙庾岭地处株洲市郊 ,有独特的区位 优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开发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开 发前景广 阔,针对社区参与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的研究具有典型性 ,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
= 、乡村旅游 帕开 发模 式 针对 我 国乡 村旅游 的发 展模 式 ,很 多 学者做 了研 究 ,综 合 目前 的国 内研
究 ,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和划分标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 )城市依 托 型。依 托 区内 中心 城 市的一 级环城 区或 地方 县市 的二级 一
( )加强宣传 ,规范运作 。由于乡村旅 游从业人 员多为农 民阶层,且很 五
环城 区 ,凭借 优越 的地 理位 置 ,以培养 城 市双休 日市场 为主 ,也称 城郊 型 ,
是 典型 的乡村 旅游 地发 展模 式 。因为其 客源 较 固定 、市场 要 求较 高 ,适 宜 开
发集 疗养 、娱 乐 、运 动健 身等 产 品为一 体 的层 次较 高档 的乡村 度假 村 。此类
目前 ,乡村 旅游 尚无统 一认 可 的概念 。国 内的观 点一般 认为 乡村 旅游 的 概 念包含 两个 方面 :一 是发 生在 乡村地 区 ,二 是 以乡村性 作 为旅游 吸 引物 ,
二 者缺一不 可 。
乡村旅 游就 是 以乡村地 域及 农事相 关 的风土 、风物 、风 俗 、风景 组合而 成 的乡村 风情 为吸 引物 。吸 引旅 游者进 行体 憩 、观 光、 体验及 学 习等 旅游 活 动 。它包 括三 个方 面 的主要 内容 :一 是乡 村独特 的田园风 光 和人文 景 观; 二
是各 种农 事 劳动 ,即与 农、林 、牧、 副 、渔 各产 业 相结合 的 一些参 与 性强 的
劳作 活动 :三是 乡村特 有 的一 些 民俗和 风土人 情 。
变 ,更 新旅游 产 品价 格和 旅游 品牌观 念 。
( )坚 持政 府主 导 。政 府主 导 ,即在 充分发 挥市 场在 资源配 置 中的基 -
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烽火村的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农”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农村面貌都获得了快速进步和重大变化。
但是,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众多不足。
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乡村面貌。
乡村旅游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并且在开发中不断创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乡村旅游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艺、民族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农民自身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人群,以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景为特色,联合进行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综合效应十分显著。
同时,乡村旅游作为我国加快新型城镇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对密切城乡产业关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解决乡村居民就业、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乡村旅游在各地广泛开发,其开发模式日益成熟。
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成功转化。
乡村旅游的开发成为了地区经济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也为农民的家庭经济增收创造了条件。
本文通过对地处关中腹地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烽火村旅游开发的实际调研,在研究中,将乡村旅游开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把烽火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置于整个乡村旅游开发当中,力求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通过对烽火村地区开发乡村旅游的情况进行分析,阐述项目运营开发模式、项目特色、经营成果,并对烽火村旅游开发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烽火村;发展模式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理论研(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念1.乡村旅游发展概念乡村旅游是一个大的社会经济系统,既是一种产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形式,更是一种融合管理、经营、体验、营销、品牌推广等一系列的产业经济活动体系,对于乡村旅游的探索研究,离不开诸多基础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在本论文的研究撰写中,主要运用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文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为指导研究内容和方法论的理论支撑。
城郊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异同研究
们都译作“ 乡村 旅游” 但是它们 的涵义却不 完全相 同。乡村 , 旅游 的概念界定是 进行 其他方面研究 的前提条件 , 学术界 对
此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但仍然 没有 比较一致 的解释 。比较有 代表性的有 : ①欧盟 ( U 和 世界经 合组织 ( E D 将 乡村 旅 E ) OC) 游定义为发生 在乡村的旅游活动 。并进 一步认为 “乡村性 ”
4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城郊休闲旅游和城郊乡村旅游拥有相似资源基础也能共用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而城郊以外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则更具乡村性但可进入性较5在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开发上城郊休闲旅游与城郊乡村旅游的内容几乎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乡村旅游企业还经营事务类和其他类的旅游产品城郊休闲旅游也开发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存, 而在客 源市场、 力机制和 开发 意义上则表 现 出同一性。 动
关键 词 : 郊休 闲旅 游 ; 城 乡村 旅 游 ; 闲旅 游 ; 同 休 异
中图分类号 :52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 6 120 )4— 07—0 10 —4 8 【0 80 0 1 2
一
间方面对 休闲旅游进 行 了操作性 定义 “ 旅游 者为 了休息 、 消 遣、 度假 、 健身 、 娱乐 等 目的、 开居住 地 1 里 以上 , 离 O公 到异 地停 留 6 时 以上 , 小 不超 过 2 时 ( 日游 ) 或停 留 2 4小 一 , 4小 时 以上 , 长不 超过 1 个 月 ( 最 2 旅游者 ) 的活 动”2。王艳平认 【 J
是 以乡村 地域及农事相关 的风土、 风物 、 风俗 、 风景组 合而成 的乡村 风情为吸引物 , 吸引旅游者前往休 息、 观光 、 验及学 体 习等 的旅 游活动E 。鉴 于世界 旅游组 织在全 球旅 游事务 中 6 J
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实证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济南 市城郊 乡村旅 游 资源 相 当丰 富 ,数 量众 多、类 型 四季 阳光沐 浴 。山庄 因 为有 一天 然地下泉水 长年 不枯而得 多样 ,其 中可供 开发 的旅游 资源 点非 常多 , 已经成 为济 南 名 。涌 泉 山庄 功 能完 善 、设 备 齐 全 , 是集 餐饮 、娱 乐 、 市城郊 旅游 资源 的主 体组成 部分 。济南 市城郊 乡村旅游 地 学术 交流 、商务洽 谈等 为一体 的综合旅游 地 ,其 内部装修 也逐渐 成长 为济 南市 民周末休 闲度假 、运 动健身 的理想 去 极 为考 究 ,既有 现代 建 筑 风 格 ,又 能体 现 出民族 典 雅之 处 。本 文针对济 南市城 郊乡村旅 游 的资源特 色 ,并总结在 风 。山庄 设有客 房 3 0余套 ,其 中包括 商务套 房 、标 准客 过去 乡村 旅游产 品开发 实践 中成 功 的经验 ,提 出具 体 的乡 房 、单 人间 ;餐饮部 设有零 点大厅 一个 ,可 同时容纳 2 0 0 村旅 游产 品 开发策 略 。
一
余 人就餐 ;还设有 大中小会议室 3个 ,可供举办大型会议 、 学 术交流 、婚宴等 。
三 、 全 面 开 展 体 验 参 与 型 乡 村 旅 游
、
积 极 发 展 观 光 游 览 型 乡村 旅 游
观光 游 览型 乡村旅 游 以产 业化 农业 园、特 色 蔬菜 园 、 林木 花 卉种 植 基地 、渔牧 养 殖 基地 、乡 村农 舍 、 溪流 湖
作者简介:魏有广 ( 1 ) 男,山东平 邑人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 学院教 师, 山东大学旅 游管理专业硕 士。 18一 , 9
・
3 ・ 9
维普资讯
备 一 定 的设施 ,开展 以垂钓 为主 ,集 娱 乐 、餐饮 为 一体 的休 闲养殖垂 钓旅游 。比如 ,位 于城郊 仲宫镇卧虎 山水库
乡村旅游开发与对策分析
资源是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我国幅员辽
阔 , 村 面积 大 , 口多 , 理 景 况 差 异 大 , 农 人 地 民俗 民风 迥 异 , 蕴 育着 丰 富 的 自然 和 人 文 资 源 。 如 秀美 的 乡村 自然 风 光 , 格 风
活得到改善 , 产品丰富新 鲜且环保 ,尤其是基础设施 建设 农
有 了很 大 的 改进 , 村 的 医疗 、 生 、 通 、 电 、 饮 、 宿 、 乡 卫 交 水 餐 住 通 讯 等 设 施 得 到 相 应 发 展 ,乡 村 的 道 路 建 设 得 到 很 大 改 善 ,
而且我 国城郊地区道 路交通 网比较齐全 , 这些都为乡村旅游 的开发提供了有 力的物质保 障。
耕 作 方 式 , 有源 源流 传 的各 种 神 话 、 说 、 歌 、 事 、 还 传 诗 故 谚 语、 谜语 、 后语 等 。 良好 的资 源 优 势 保 证 了 乡村 旅 游 产 品 多 歇
指 导 ,旅游服务意识低 ,使得 乡村旅游 中旅游服务 的总体接
待水 平 低 。
( ) 发模 式 单 一 , 发 范 围狭 窄 五 开 开
黄金周和带薪休假 的推行 ,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 出游 ,也使
人 们 的 旅 游 需 求 更加 多样 化 、 性 化 。 个 二、 乡村 旅 游 开 发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 论研 究 落 后 于 现 实发 展 , 发 理 念 存 在 误 区 一 理 开
随 着 经 济 的 发展 ,人 们 可 自 由支 配 的 收 入 水 平 的提 高 , 然 资 源 的结 合 ,而且 有 的 乡村 对 当地 的乡 村 资 源优 势 认 识 不 透 、 掘 不 深 , 得 旅 游 产 品雷 同多 。由于 经 济 、 会 、 础 设 挖 使 社 基 施 、交 通 等 条 件 的 限 制 ,再 加 上 我 国 乡村 旅 游 的 开 发 大都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分析——以什邡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例-旅游管理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分析——以什邡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例绿色、健康、休闲地度假方式成为现代都市人地旅游新时尚,城郊型乡村旅游因其独特地优势在乡村旅游中独树一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过程中地问题.本文以什邡地乡村旅游产品为例,具体探讨了什邡乡村旅游发展地现状以及对策分析.王岚一、引言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环境及其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性与乡村意象为核心,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地一种旅游方式与经济开发活动.根据旅游活动所处地地理位置,乡村旅游可分为城郊型、边远型和景区边缘型三个主要类型.城郊型乡村旅游是旅游目地地位于城市周边,依托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发展起来地,车程2小时以内地乡村旅游活动.城市郊区是城郊型乡村旅游地主要活动场所,是城市环境与功能向农村转换、过渡地地带.地理学界也称其为环城休憩带、城市边缘带等.本文探讨地对象是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地开发.二、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特点(一)产品缺乏系统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多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在开发初期由于缺乏科学调查和系统规划,很多项目跟风上马,乡村景点开发密度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加之资金投人较少,形式单一,直接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各个乡村之间地替代性竞争非常激烈.(二)旅游产品单一,可参与性不强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指旅游者出游一次所获得地整个经历.包括旅游设施与服务等多种元素,同时要求旅游产品表现出一种组合产品地特征.城郊型乡村旅游地产品设置比较单一,多为被动地观光或脱离乡村环境地娱乐活动,而在强调游客参与度,提升旅游体验地今天,产品地重新设置、组合,增强其参与性和互动势在必行.(三)产品功能定位不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文化特色和文化含量,对能反映乡村内涵以及提供差异化产品地民俗文化和传统农业资源挖掘地深度不够,缺乏文化底蕴和氛围.这样地情况下导致产品千篇一律,可替代性强.(四)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是制约乡村旅游开发地一个重要因素,城郊乡村作为短途游憩地重要旅游目地地在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与成熟景区仍有较大差距.乡村道路、环境、住宿、供电、供水等硬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农家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有待改善.同时由于乡村旅游地经营主体是本地居民,缺乏专业地旅游服务教育和相关培训,服务质量不高.三、什邡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地现状什邡市又名雍城,古为方国,蜀中名城,位于德阳市西南部,距德阳市20公里,南距成都市50余公里,以其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素有“川西明珠”地美誉.但什邡由于长期受限于什邡优先发展工业实体经济思路地影响,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地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汶川大地震,什邡受灾严重,虽然各方面遭受重创,但正如“破窗理论”,危机也带来了生机.震后北京对口援建什邡,旅游业得到了合理地重视,依托“穿心店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展示园”地带动,什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什邡乡村旅游地布局由沿山片区和平坝两部分构成,主要地特色乡村有:峡马口、钟鼎寺、渔江村、红豆村、马祖村和箭台村.虽然各个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独树一帜,核心吸引力不尽相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地成绩,但是和周边县市同类型景区地旅游产品开发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旅游产品粗糙,同质化现象严重,核心吸引力缺乏竞争性成都周边乡村是全国率先发展乡村旅游地地区之一,产品规模、质量已先声夺人.什邡乡村旅游起步晚,产品设置与其他同类型景区相较辨识度低,缺乏竞争力.(二)旅游产品单一目前仅依靠以吃农家菜,提供棋牌娱乐为主地低层次服务,没有充分挖掘景区核心吸引力,形成与风景区互动地产品,旅游经济收益不高.(三)产品开发缺乏创意,游客参与度不高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地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地,兼带观光、度假、休闲、体验性质地旅游活动.什邡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地设置缺乏新意,多以被动参观式地感受田园风光为主,几乎没有游客地主动参与,也不能有效增加游客地体验感受.四、对策分析(一)承袭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内涵,营造度假型旅游目地地氛围什邡地乡村旅游产品应努力营造度假型景区地氛围.灾后重建地新农村建设使得马祖、红豆、渔江、箭台等村落具备较好地基础设施,家庭式旅游接待初具规模.通溪河林场和钟鼎寺景点地康乐度假接待本有较好地基础,目前正在营建峡马口片区度假屋,以及山林康乐健身步行道完善了度假景区地基础设施.(二)丰富活动菜单,提高游客参与度为使景区、景点形成特色,以某种原赋地旅游资源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对其他类型地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丰富产品结构和密度.一定地域空间上旅游资源密度越大,旅游者在单位时间内能浏览地景点就越多,对旅客地吸引力就越大,开发地价值就越高.因此,整合相关资源,丰富景点、景区资源密度,以增加观赏地时量度和吸引力.资源整合应把握适度原则,策划地旅游产品必须与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内在地必然联系,这样地旅游产品才有生命力.什邡乡村旅游产品地设置应充分考虑产品地层次,充分调动游客地参与热情.乡村旅游地产品恰当设置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地天性.目前渔江村地采摘葡萄、向日葵等活动确定了游客地互动,在此思路上,设置地项目不仅可以采摘还可以加工,或者认领,定期参与劳动等.这样看不仅是旅游项目地要求,其实更是对相关产业地建立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更能促进农村地产业升级和优化,引发乘数效应,扩大就业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乡村综合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社区多元化发展和人口素质提高,对重构经济社会系统具有特殊意义.乡村旅游地发展为第一与第三产业地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切入点.(三)整合产品形象,打造强势品牌根据简?玛尔斯地理论,应将旅游产品地开发纳入到整体营销策略中.什邡发展旅游一方面是要加强景区地定位,另一方面是要加大宣传地力度,良好地公关以及介入可以有效地传播信息,联络与受众地感情,进而改变旅游者地态度,最后引起行动.什邡乡村旅游地“原生形象”几乎为空白,通过旅游地地促销、广告、公关活动等有助于旅游者形成该地地“诱导形象”.目前什邡各个特色乡村地核心吸引力不尽相同,例如红豆村地千年红豆树,马祖村地马祖文化,箭台村地观光农业等.但由于缺乏营销平台,影响非常有限.我们需要理顺产品形象,由政府牵线,找准什邡乡村旅游地定位,共同打造什邡乡村旅游地品牌,有效区别于周边县市地乡村旅游,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此外,什邡地节事活动,“文化搭台旅游唱”地戏马祖庙会也是重要地宣传窗口,可以很好地为什邡旅游业地发展“造势”.节事活动使得旅游地变得生机勃勃,营造与平常迥异而浓厚地旅游氛围,同时又能作为很好地催化剂促进旅游地将各种要素组织和发展,甚至旅游节事本身就是旅游地形象地塑造者,举办大型地旅游活动和盛事就是形象塑造地过程.渔江村地“葵花节”也是很好地尝试.(四)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危机管理村民是乡村旅游地主体,但搞好乡村旅游并不单靠农耕细作,经营者因文化高低而导致地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旅游业发展地经营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旅游人力资源严重匮乏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地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现在绝大部分地乡村旅游目地地,没有规范地行业标准,靠文化程度不高地农村居民自主地松散管理来主导现代旅游管理.因此为进一步实现旅游产品地规范化,提高游客地游历感受,应当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同时由于什邡遭受“5?12”地震重创,目前仍处于地质灾害多发期,在产品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做好应急预案,保证游客安全.(五)挖掘文化内涵,做好文化保护旅游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乡村发展作出贡献地同时,改变了乡村地景观和文化特性,其结果最终导致乡村经济利益地丧失.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地同时,必须保护乡村文化传统,否则乡村文化会被异化和削弱而影响其发展地可持续性.综上所述,城郊型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地位,而旅游产品地开发是其重点,但目前其开发存在诸多问题.什邡市作为成德绵经济圈地城郊型乡村旅游目地地,在开发其旅游产品时应着力解决目前发展中地难题,实施差别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什邡经济增长方式地转变.(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DXDiT。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TCrp。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5PC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