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5.4.8手工铺砂法检测路面构造深度.

5.4.8手工铺砂法检测路面构造深度.
任务四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试验检测
知识点八:手工铺砂法检测 路面构造深度
• 路表构造深度-一定面积的路表面 凹凸不平的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 即宏观构造深度TD,以mm表示。
• 手工铺砂法 •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 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 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 2、仪具与材料 (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
组成。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 均质砂,粒径为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
帚或毛刷、挡风板。
• 3、方法与步骤
• (1)准备工作
• A、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 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容 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 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 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 E、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 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 ,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 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 4、计算 • (1)
TD=1000V/(πD2/4)=31831/D2
• (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 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 5、报告
•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 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 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 示。
•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 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 B、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 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 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构造深度作业指导书

构造深度作业指导书

构造深度检测1使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道路构造深度的现场检测。

2执行标准JTG 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仪器设备方法1. 手工砂铺仪、量砂、量尺、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方法2. 电动铺砂仪、量砂、标准量筒、玻璃板、直尺、灌砂漏斗、扫帚、毛刷等;方法3. 车载式激光构造深度仪。

4检测目的用以评定路面表面抗滑性能。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建设单位名称;(2)检测路段概况、起讫桩号及是否施工情况;(3)相关设计图纸要求。

6现场检测6.1手工铺砂法测试路面构造深度方法6.1.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0)mm的砂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试验时,量砂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2)按照本指导书6.4规定的方法选取路段测点横断面位置,同时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位置,且距路面边缘不得小于1m 。

6.1.2 测试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少于30cm×30cm 。

(2)用小铲向圆筒中缓缓注入准备好的量砂至高出量筒成尖顶状,手提圆筒上部,用钢尺轻轻叩打圆筒中部3次,并用刮尺边沿筒口一次刮平。

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量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向外均匀摊开,使砂填入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1mm 。

也可用专用尺直接测量构造深度。

(5)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试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

对同一处测试应该由同一个试验员进行测试。

该处的测试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6.1.3 数据处理(1)构造深度测试结果按式(1)计算: 221000318314V TD D D==π (1) 式中:V ——砂的体积(25cm 3); D ——摊平砂的平均直径(mm )。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报告
测点编号
1
2
3
4
5பைடு நூலகம்
构造深度(0.1mm)
测点平均值(0.1mm)
评定区间
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结论
5、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6、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7、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7.5.1a)所示,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7.5.1b)所示,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五、计算
1、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TD——路面表面构造深度,mm;
V——砂的体积,25cm3;
D——推平砂的平均直径,mm。
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
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六、报告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作业指导书8.1.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8.1.2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a.量砂筒:形状尺寸满足设计要求,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要求。

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b.推平板:形状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8.1.3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其它: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8.1.3方法与步骤8.1.3.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 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按本规程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8.1.3.2试验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 cm ×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的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构造。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⑴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

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⑵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

15~0。

3mm。

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⑷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3 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⑴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

15~0。

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⑵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 测试步骤⑴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⑵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⑶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⑷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⑸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六、 报告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 值及 3 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 于 0.2mm 时,试验结果以‎ <0.2mm 表示‎ 。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 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路面构造深‎度实验报告‎
测点编号
1
2
3
4
5
构造深度(0.1mm)
测点平均值‎
四、试验步骤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 砂晾干、过筛,取 0.15~0.30mm 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 方可使用。 2、 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
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 不应小于 1‎ m。
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
量砂筒:形状尺寸如‎ 图7.5.1a)所示,一端是封闭‎ 的,容积为(25±0.15)mL,可通过称
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 其容积 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
筒口‎ 量砂刮平。
推平板:形状尺寸如‎ 图7.5.1b)所示,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 ,直径 50m‎ m,底面粘一层
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

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 挤。
6、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 ,准确至 5m‎ m。
7、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 3次,3 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 上,测点间距 3‎ ~ 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 表示。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7.5.1a)所示,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7.5.1b)所示,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5、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6、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7、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0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7.5.1)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四、试验步骤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0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报告
测点编号
1
2
3
4
5
构造深度(0.1mm)
测点平均值(0.1mm)
评定区间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结论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一、试验目的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doc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doc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一、试验目的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二、试验要求通过试验,要求掌握摆式仪测定抗滑值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电动铺砂法测构造深度的试验方法。

三、仪器、设备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7.5.1a) 所示,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 ±0.15)mL ,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

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7.5.1b) 所示,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 、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 ~0.30mm。

3 、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7.5.1) 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 、其他:装砂容器( 小铲) 、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四、试验步骤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 ~0.30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4、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 3 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5、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构造。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⑴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⑵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

3mm.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⑷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 方法与步骤3。

1 准备工作⑴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

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⑵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3.2 测试步骤⑴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⑵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⑶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⑷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⑸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精编版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精编版

T0961-1995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结构。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

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的水质量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

推平板应为木质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厚钢板尺替代。

量砂筒(单位:mm)推平板(单位:mm)(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公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

3 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按规程的方法,对测定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测试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筒内量砂的密度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板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的尽可能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砂砾。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5mm。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构造.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⑴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⑵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

15~0。

3mm。

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⑷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 方法与步骤3。

1 准备工作⑴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

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⑵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

2 测试步骤⑴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⑵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⑶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⑷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⑸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五、计算
1、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TD——路面表面构造深度,mm;
V——砂的体积,25cm3;
D——推平砂的平均直径,mm。
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
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六、报告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报告
测点编号
1
2
3
4
5
构造深度(0.1mm)
测点平均值(0.1mm)
评定区间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结论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0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7.5.1)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四、试验步骤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0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5、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6、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精编版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精编版

T0961-1995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结构。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

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的水质量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

推平板应为木质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厚钢板尺替代。

量砂筒(单位:mm)推平板(单位:mm)(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公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

3 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按规程的方法,对测定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测试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筒内量砂的密度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板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的尽可能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砂砾。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5mm。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五、计算
1、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TD——路面表面构造深度,mm;
V——砂的体积,25cm3;
D——推平砂的平均直径,mm。
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
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六、报告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4、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报告
测点编号
1
2
3
4
5
构造深度(0.1mm)
测点平均值(0.1mm)
评定区间
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结论
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0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7.5.1)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四、试验步骤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0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7.5.1a)所示,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7.5.1b)所示,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5、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6、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7、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4、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报告
测点造深度(0.1mm)
测点平均值(0.1mm)
评定区间
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结论
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手工铺砂法)
一、试验目的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二、试验要求
通过试验,要求掌握摆式仪测定抗滑值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电动铺砂法测构造深度的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T0961-1995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结构。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

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的水质量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

推平板应为木质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厚钢板尺替代。

量砂筒(单位:mm)推平板(单位:mm)(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公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

3 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按规程的方法,对测定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测试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筒内量砂的密度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板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的尽可能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砂砾。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5mm。

手式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手式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手式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T0961-95)6.1.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6.1.2 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用下列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开关尺寸如图11.1.2-1所示,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要求。

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开关尺寸如图11.1.2-2所示,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尺,或采用已按式(11.1.4)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它: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6.1.3 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回收后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使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米。

2、试验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的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精编版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精编版

T0961-1995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结构。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

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的水质量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

推平板应为木质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厚钢板尺替代。

量砂筒(单位:mm)推平板(单位:mm)(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公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

3 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按规程的方法,对测定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测试步骤(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筒内量砂的密度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板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的尽可能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砂砾。

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砼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
定路面表面宏观构造。

2.仪器与材料
(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

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
±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
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

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
平。

②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

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
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mm)推平板(单位:mm)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已按构造深度计算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试验步骤
3.1准备工作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 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测试步骤
(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
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用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旋转摊铺,将砂尽可能向外摊铺成圆形,表面不得留浮动余砂。

(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

(5)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

对同一处,应该由同一个试验员进行测定。

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计算
4.1 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TD- 路面表面构造深度(mm )、V- 砂体积(25cm 3
)】 【D- 摊平砂平均直径(mm )】
4.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
为试验结果,准确至0.01mm 。

4.3按附录B 的方法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D D V TD 2138314/21000=

附录B 检测路段数据整理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平 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计算测定值与设计值之差,按照数理统计原理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代表值。

1.2计算代表值所使用的保证率,根据相关规范规定采用。

2.计算
2.1按下式计算实测值X i 与设计值X 0之差。

【X i - 各个测点的测定值、X 0-设计值】
【△X i - 实测
值X i 与设计值X 0之差】
2.2测定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绝对误差、精度按下式计算。

【X i - 各测点的测定值、N- 一个评定路段内的测点数】 【X -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平均值】 【C V -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变异系数(%)】
X i X i X -=∆N
X X i ∑
=
1
2
)
(-∑-=
N X i X S 100
⨯=X
S C V N
S m X =
100
⨯=
X
m p X X
【m X -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绝对误差】 【p X -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试验精度】
2.3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代表值时,对单侧检验的指标,按下式1计算;对双侧检验的指标,按下式2计算。

【X ’- 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代表值】
【t α或t α/2- t 分布表中随自由度(N-1)和置信水平α(保证率)而变化的系数】
3.报告
3.1根据工程需要及现行相关规范规定,列出一个评定路段内测定值的记录表,记录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代表值。

注明不符合规范规定的测点。

3.2当无特殊规定时,可疑数据的舍弃宜按照k 倍标准差作为舍弃标准,即在资料分析中,舍弃那些在kS X ±范围以外的测定值,然后再重新计算整理。

当试验数据N 为3、4、5、6个时,k 值分别为1.15、1.46、1.67、1.82,N ≥7时,k 值宜采用3.
5.报告
5.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
N
t
S X X α
±='N
t
S X X 2
/'α±=
均值。

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5.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6.技术要求
①括号中是公路水泥砼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要求。

②公路水泥砼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要求检测频率:高速、一级公路为每车道及硬路肩每200m测2处;其他公路为每车道每200m测1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