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分型及肝衰竭诊断书写格式
第二讲 病毒性肝炎模板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测
Anti-HCV IgG IgM HCV RNA HE Anti-HEV IgG IgM HEV RNA 超声,CT,MRI 肝活组织病理检查
HC
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 1.接触史 2.输血注射史 3.污染的食物和水
诊
临床诊断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病原学——戊型肝炎病毒(HEV)
单股线状正链 RNA病毒 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与甲肝类似,不转为慢性。
HEV-Ag: 血清中检测不出 抗HEV-IgM,IgG 出现早,消失快,急性感染的诊断 HEV-RNA 出现在血清和粪便中
流行病学
传染源 HA和HE: 急性患者 亚临床感染者 HB,HC,HD: 急性感染病人 慢性病人 病毒携带者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
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 急性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 急性黄疸型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
分早、中、晚期
肝炎肝硬化
临床表现
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5——7天) HA和HE急性发病,多半发热 HB和HC发病隐匿 一般感染中毒症状 期末尿色加深
1. 轻度 症状和体征轻度肝功能异常 2. 中度 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 重度 症状严重,多有肝病容,蜘蛛痣,肝掌等
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项 目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ALT和/或AST( IU/L) 胆红素( umol/L) 白蛋白(A) (g/L)
≤ 正常3倍 ≤正常2倍 ≥35
变异
HBV血清标志物——抗-Hbe
肝脏异常报告模板
肝脏异常报告模板摘要本文档为肝脏异常报告的模板,旨在为医生提供一个统一的格式,以便更好地记录和交流肝脏异常的情况。
一、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住院号:[住院号] 检测日期:[检测日期]二、临床病史[在这里记录患者的基本病史,包括是否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同时,记录患者是否有过其他重要疾病或手术历史。
]三、体格检查[记录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主要包括皮肤黄染、腹部肿胀、肝脏触摸痛、脾脏肿大等。
]四、实验室检查结果1. 血液检查[记录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ST、ALT、总胆红素等)、病毒学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等)、凝血功能指标等。
]2. 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如B超、CT、MRI等。
包括肝脏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以及是否有结构异常、包块等情况。
]3. 肝脏活检[记录患者进行肝脏活检的结果,包括病理诊断、肝脏纤维化程度(如METAVIR分级)、是否存在炎症、坏死等情况。
]五、诊断和治疗意见[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给出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意见。
可以包括:具体的疾病诊断、疾病分级、并发症评估,以及治疗方法和建议。
]六、随访观察[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给出详细的随访观察要点。
这包括定期检查项目、目标值、随访频率等。
同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疗效观察,如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变化等。
]结论以上文档为肝脏异常报告模板,提供给医生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请根据具体病情和医院标准进行个性化修改和填写,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验诊断报告模式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与乙肝相关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包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 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IgM)。 每项应报告确切的阴性或阳性结果,使用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的还应报告 具体的检测数值,以及参考范围。检测HBsAg定量的应报告滴度,检测 抗-HBc-IgM应报告阴阳性结果和(或)滴度。
(三) 检验诊断/结论
1. 急性乙肝: 指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肝组织发炎的病变。同时符合
以下诊断标准中的(1)和(3),或同时符合(2)和(3)可诊断为疑似急性乙肝。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需满足: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5),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一) 检验信息
2. 检测信息: (1)样本:编号、收样时间、检测时间和报告时间; (2)检测方法: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生化法
等; (3)检验者和审核者; (4)检测实验室名称、地址、电话等。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一、概述
准确了解体内HBV的复制水平、患者的免疫状态、肝脏损伤程度,对患 者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V感染常见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 (非) 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和再活动期,不同时期血清HBV标志物和病毒复制水平有一定的 区别又有交叉,靠单一化验指标很难界定。
肝衰竭病历模板
01234
01234
D6
8:00
2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1234
01234
D7
8:00
2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0 1 2 3 4
0 1 2 3 4
0 1 2 3 4
D53
8:00
2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常 卧床
精神状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很好 极差
情 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很好 极差
与人交往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常严重干扰
生活兴趣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常严重干扰
观察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入组时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间歇期的化疗者,应由主管医生确认化疗后无止痛作用
该患者是否同意参加本诊疗,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如以上任何一个答案为“否”,此患者不能参加
2.患者排除标准:
本研究开始前4周内曾参加过其他临床诊疗
正在服用或本诊疗开始前2周内曾服用MAO抑制剂者(如优降宁、苯乙肼等)
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原则和分类
诊断原则:乙型肝炎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 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 HBVDNA检测结果
诊断分类:乙型肝炎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 等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 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非活动HBsAg携带者
乙肝痊愈
1. 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肝病史,或现存在抗- HBc阳性/阴性 ±抗- HBs 2. HBsAg 阴性 3. 血清HBV DNA不可检测水平* 4. ALT水平正常
AASLD PRACTICE GUIDELINES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September 2009,1~36
AASLD PRACTICE GUIDELINES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September 2009,1~36
HBV感染使用的临床术语(2)
慢性乙肝 1. HBsAg 阳性>6月 2. HBV DNA >20,000 IU/mL(105copies/mL),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常见低值2,000-20,000 IU/mL (104~105 copies/mL) 3 ALT/AST水平持续或间段性升高 4. 肝活检显示中度或重度炎症坏死的慢性肝炎 1. 2. 3. 4. 5. HBsAg 阳性 >6月 HBeAg 阴性,抗-HBe阳性 HBV DNA <2,000 IU/mL ALT/AST水平持续正常 肝活检证实没有明显的肝炎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 功能试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 炎须依据HCVRNA检测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和处理文档
内毒素吸收异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起病2周内出现肝衰竭症状
心理测试和精神神经测试检查可表现有缺陷
❖ 凋亡是肝细胞坏死最重要的先觉条件 妊娠急性脂肪肝:立刻终止妊娠。
可唤醒、精神错乱 不用对肝肾有毒性的药物
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
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
低钾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
❖ CTL为核心的细胞免疫是造成肝细胞凋亡的主要 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利尿剂使用、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肝衰竭的病因
类型
肝炎病毒 其他病毒 药物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 缺血性肝细胞坏死 恶性肿瘤 代谢异常 遗传性疾病 其它
病因
甲、乙、丙、丁、戊 巨细胞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等 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物(INH、RFP)
、化疗药、中草药(如土三七)等 四氯化碳、毒蕈、生鱼胆、DMF 肝静脉阻塞、(Budd-Chiar)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急性孕娠期脂肪肝、四环素脂肪肝 肝豆状核变性、α1-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Reye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
引起血氨升高的常见诱因
❖ 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 ❖ 低钾性碱中毒 ❖ 低血容量和缺氧 ❖ 感染 ❖ 便秘 ❖ 低血糖 ❖ 镇静、催眠药物;麻醉、手术。
肝性脑病的分期
➢ 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行为失常;可有扑翼样震颤;
症状不明显 ➢ 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行为失常、睡眠障碍;脑电图特 征性改变 ➢ 昏睡期
➢ 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功能衰竭
➢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早期
➢ 乙肝后肝硬化 失代偿期 慢性肝功能衰竭
主要并发症
❖ 肝性脑病 ❖ 脑水肿 ❖ 凝血功能障碍 ❖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肝肾综合症 ❖ 感染 ❖ 肝肺综合症
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0
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0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项或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出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
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作出科学、准确的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给于适当的治疗。
一、临床诊断(一)临床分型1、急性肝炎:(1)急性并无黄疸型(2)急性黄疸型2、慢性肝炎:(1)轻度(2)中度(3)重度3、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3)慢性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5、肝炎肝硬变(1)代偿期(2)失代偿期(二)各型肝炎的临床确诊依据1、急性肝炎(1)急性并无黄疸型肝炎a、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和注射或输血史。
b、近期内发生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咳嗽、腹部不适等症状,持续几天以上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c、存有肝肿大并存有触痛、肝区锡杖苦,部分患者可以存有轻度脾肿大等体征。
d、肝功能化验alt增高,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
(2)急性黄疸型肝炎a、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条件,可有尿色加深及巩膜皮肤黄染。
b、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它原因引发的黄疸。
2、慢性肝炎(1)急性肝炎病程少于半年。
(2)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重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3)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及b逊于检查综合分析或肝非政府病理学检查合乎慢性肝炎,一般会做出适当确诊。
为充分反映肝功能侵害程度,慢性肝炎临床上可以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
根据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同,可以将1慢性乙型肝炎分成: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3、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a、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
b、2周内发生极度不振及显著的消化道症状。
肝衰竭诊断标准及分型
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受损导致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并伴随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肝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以下是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肝衰竭的诊断标准:1.以体检所见或患者主诉为依据判断是否存在肝衰竭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腹胀等。
2.实验室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氨浓度、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胆红素等)、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其中AST和ALT的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胆红素的升高则反映肝内外胆道梗阻。
3.影像学检查:肝脏CT、MRI或B超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4.肝脏活检:对未明确病因的肝衰竭患者,肝脏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活检可以确定肝细胞坏死程度、炎症情况以及病变类型。
二、肝衰竭的分型:1.急性肝衰竭:又称为暴发型肝衰竭,是指在6个月内发生的肝脏功能严重损害,伴随着黄疸、凝血异常和脑功能改变。
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诊断标准:1)急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2)精神状态异常;3)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无其它急性肝病。
2.亚急性肝衰竭:是指在6-24周内发生的肝功能严重损害,伴随着黄疸和肝性脑病,但凝血异常并不明显。
常见病因包括亚急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诊断标准:1)严重肝损伤的表现;2)黄疸和/或肝性脑病;3)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3.慢性肝衰竭:是指慢性肝病在肝功能进行性发展过程中出现显著的肝脏功能减退。
常见病因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诊断标准:持续肝病超过6个月,肝脏功能损害严重,表现为肝性脑病、黄疸、出血倾向、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以上是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的相关参考内容。
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医生需要综合以上的参考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定位病因,确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
肝衰竭最新诊治指南
2.治愈率或好转率
(1)临床治愈标准:
①乏力、 纳差、 腹胀、 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
临床症状消失;
②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
③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④PTA(INR)恢复正常。
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常以临床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
D
19
(2)临床好转标准: ①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临床症状明 显好转, 肝性脑病消失; ②黄疽、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 ③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TBil降至正常的5倍以 下,PTA>40%或INR<1. 6)。 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以临床好转率作为判断
标准。
D
20
(六)预后评估
肝衰竭尚缺乏敏感、可靠的临床评估指标或
体系。多因 素预后评价模型如皇家医学院医院
(King’s College Hospital,KCH)标准、终末期肝 病模型(MELD)、序贯器官衰 竭评估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 Child pugh-Turcotte评分(CTP)等,以及单因素 指标如TBil、凝血酶 原时间(PT)、血肌酐、胆 碱酷酶、血脂、血清钠等对肝衰竭预 后评估有
一定价值,可在临床参考应用。
D
21
三、肝衰竭的治疗
D
22
(一)内科综合治疗
1. 一般支持治疗
✓ (1)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 (2)加强病情监测处理;建议完善PTA/INR,血氨及血液生化的监测,动脉 血乳酸,内毒素,嗜肝病毒标志物, 铜蓝蛋白,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 抗体检测,以及腹部B超 (肝胆脾胰、腹水),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等 相关检查。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范本模板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甲型肝炎:1。
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
4。
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乙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
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丙型肝炎:1.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2.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史;3.母亲为HCV感染者;4.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丁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
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戊型肝炎:1.注意发病前2月内是否到过疫区、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饮用生水、或与戊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如当地有戊肝暴发流行则更有助于诊断;2.可籍水或食物型传播引起暴发流行,暴发以水传播为主;3。
流行发病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散发病例季节不明显;4。
多见于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肝炎的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1.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
肝衰竭诊治指导
肝衰竭的诊治指南肝衰竭的诊治指南前言肝衰竭(liver failure或hepatic failu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探索,亟需制订一个统一的诊疗指南。
为此,参照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肝衰竭的诊治指南讨论稿,供大家讨论参考。
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一、肝衰竭的定义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肝衰竭的病因引起肝衰竭的病因有多种。
在我国,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表1 肝衰竭的病因常见少见或罕见肝炎病毒代谢异常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豆状核变性、糖代谢缺陷非肝炎病毒缺血缺氧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药物及有毒物质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异烟肼、利福平、醋氨酚等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酒精、四氯化碳、毒蕈等先天性胆道闭锁细菌及寄生虫其他严重细菌感染、血吸虫等创伤、中暑、妊娠特发性脂肪肝等其次是药物及有毒物质(包括药物、酒精及化学品等)。
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是引起慢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1]。
在儿童患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
肝衰竭的病因见表1。
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三、肝衰竭的分类根据肝衰竭病理组织学的特征和病情发展的速度,可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
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是由于肝脏功能急剧减退导致以明显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慢性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损害慢性进行性加重所致以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肝功能失代偿状态[2,3,4](见表2)。
肝炎病历书写模板
肝炎病历书写模板一、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就诊日期:[日期]- 就诊科室:[科室]- 主治医生:[医生姓名]二、主诉[患者简要陈述主诉]三、现病史- 病程:[患者病程描述]- 症状:[患者目前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伴随症状:[伴随症状的描述,如黄疸、乏力等]- 就诊前治疗情况:[之前是否就诊过、接受过治疗等] 四、既往史- 病史:[患者以往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手术史:[是否有过手术史,如肝脏手术等]- 反应:[是否对药物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五、家族史[患者是否有家族性疾病史,如肝炎、肝癌等]六、体格检查[记录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包括体重、血压、心率等]七、辅助检查- 乙肝病毒相关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等]-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肝炎病毒检测:[包括丙肝病毒抗体(HCVAb)、戊肝病毒抗体(HAVAb)等]- 影像学检查:[如肝脏B超、CT等]-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酌情添加其他相关检查]八、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初步诊断]九、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的药物及用法用量]- 其他治疗:[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十、随访计划- 随访时间:[设定随访的时间节点]- 随访内容:[具体随访的内容,如复查辅助检查、观察症状变化等]以上是一份肝炎病历书写模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改。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病毒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可分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途径传播。
临床可引起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外途径如血液、围生期、性传播。
临床除急性和重型肝炎外,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组织有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增生和纤维化。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肝脏和脾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
血清和肝组织中可检出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根据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别表现为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多种临床类型。
【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应做好鉴别。
必要时应作肝脏组织学检查,最后作出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一)临床诊断潜伏期:甲型肝炎为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为4~25周,一般10~12周。
丙型肝炎为2~26周,平均8周。
丁型肝炎为3~12周。
戊型肝炎为4~10周,平均6周。
1.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流行病学资料:①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病人(尤其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②有注射史,是指半年内有输血、血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③吃过不洁食物,是指经常在外吃饭、并吃过贝壳类食物如毛蚶等。
2)症状:指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厌食及厌油腻、恶心等。
3)体征:肝肿大并有压痛和叩痛。
部分病人有轻度脾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病原学检测阳性。
血清ALT升高并有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血清ALT升高及体征(或血清ALT升高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报告
乙肝五项常见组合
人体感染HCV后会产生?
HCV-RNA 出现早 现症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指标
需用PCR方法检测
Anti-HCV 8-12周后出现
既往感染
现症病人
联合血清抗HCV和HCV RNA水平诊断急性或 慢性HCV感染
抗-HCV + + HCV RNA + - 意义 结合临床情况考虑为急性或慢性HCV HCV痊愈或急性感染后RNA清除期
≥1.4
≤21 >70
<1.4~>1.0
>21~<26 70~60
<1.0
≥26 <60~>40
CHE
>5400
5400~4500
≤4500
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 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 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 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 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常发 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 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 ,胆红素>35μmol/L,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 原活动度 (PTA) <60%。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可有乙肝家族史。 一般症状较急性肝炎轻,个别病 人症状较重。 一般无明显黄疸,重型者可有较 明显黄疸,体检可有慢肝体征 一般病毒变化不大,个别病人HBV DNA可有下降。 慢性乙肝改变,主要病变为汇管 区,表现为炎症坏死和纤维增生 。 符合抗病毒适应症者要积极抗病 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4~>1.0 >21~<26 70~60 ≤5400~>4500
<1.0 ≥26 <60~>40 ≤4500
* 有条件开展CHE检测的单位,可参考本项指标
2021/11/14
9
(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
• 3. 重型肝炎:
• (1)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 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 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 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 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 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它原因
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
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 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2021/11/14
13
• 5. 肝炎肝硬化:(1)肝炎肝纤维化 主要根据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B超检查结果 可供参考。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 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 肝脏、脾脏可增大,但肝表面尚无颗粒状, 肝实质尚无结节样改变。肝纤维化的血清 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Ⅳ-C)、层连蛋白 (LN)四项指标与肝纤维分期有一定相关 性,但不能代表纤维沉积于肝组织的量。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2021/11/14
1
•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切忌主观片 面地只依靠某一项或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 出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 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 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做好鉴别。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 做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确诊
2021/11/14
14
• (2)肝炎肝硬化 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根据国家卫生部《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版),经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就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规范如下。
一、病毒性肝炎诊断名称规范
(一)急性肝炎
急性×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
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
(二)慢性肝炎
慢性×型病毒性肝炎
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根据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慢性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轻度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
(三)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四)肝炎肝硬化
×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
如: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性或静止性
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
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静止性
(五)混合感染
急性×型、×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黄疸型/无黄疸型
如:急性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黄疸型
(六)重叠感染
×型、×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
如:乙型、甲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急性甲型黄疸型慢性HBV携带者
(七)病原不明
对诊断病毒性肝炎而病毒学标志均阴性者:
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未定(限入院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未明(限出院诊断)
二、肝衰竭的规范诊断
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判断。
因此,原则上肝衰竭不能独立存在,而应首先列出病因诊断,将肝衰竭作为一种补充诊断。
病因待查或未明时,肝衰竭可作为独立诊断,此时应注明原因待查或原因未明。
(一)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常伴发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书写格式为“急性×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
(二)慢加急性肝衰竭
常伴发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书写格式为“慢性×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或“×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
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
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
(三)慢性肝衰竭
常伴发于肝炎肝硬化,书写格式为“×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
如: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
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
(四)肝衰竭作为独立诊断
如:急性肝衰竭原因待查(作为入院诊断,后面应列出至少2个可疑诊断)亚急性肝衰竭原因未明(仅可作为出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