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之文学分析

合集下载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

discourses an d thoughts.{acts and concepts with its artistic charm tO attain ironical horrible ef{ects. Key words:The Cask of Am ontillado;irony; verbal irony;dramatic irony
但是不能肯 定这 桶酒 的 真伪 。弗 图纳多 听后 ,执 意要 地通过人 物 自己的语言表达他 的反讽 修辞态度 。
去鉴别其真 伪 。蒙 特利 瑟佯装 推 托不 过 ,便 带弗 图 纳
(二 )谐 音
多来 到 自家 的酒窖 ,并 引诱 其到地 窖的最深 处 ,立 即将
小说 中仅有两个人物 ,其 中的一个 叫弗 图纳 多 ,英
明处 ,而蒙特 利 瑟 的 缺 陷则 是 隐 匿的 。通 过 这 种重 复 嗽 可不算什么 ,咳不死 的。我不 会 咳死 的”。蒙特 利瑟
表达形成 的对 比,构 成 了强烈 的反讽 ,产 生的恐 怖效 果 所希望 的就是 看 到弗 图纳 多 的 死亡 ,他 自始 至终 清 楚 让人毛骨耸然 。故事 的主题 在这种 重复 模式 中得 到 了 地知道将 要发生 的一 切 。但 他却 以虚伪 的谦卑 掩 盖 了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9247(2009)01—0070—02
On Im lfieal Art of 11le Cask of Am ontillado

ZI W en-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H UT , M a’anshan 243002,A nhui,China) Abstract:The Cask of Am ontillado is one of the short stories written by the Am erican Romantic writer A1an Poe. By means of overstatem ent,homophonic,verbal irony and dram atic irony etc.,he dem onstrates the great di{ferenees between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2 展会汉英翻译的常见问题和策略分析3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4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透视《野草在歌唱》的人物及意象5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6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7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8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9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0 从委婉语的研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11 (英语系经贸英语)解读国际知名度假村产业创新模式—以地中海俱乐部为例12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13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14 《屋顶丽人》中的多重冲突及其张力15 分析嘉丽妹妹性格变化的原因16 毕业论文]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17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18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19 运用“第三空间”解析《女勇士》中的文化现象20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21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22 从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2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2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25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26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27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28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29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30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31 英语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32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33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34 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成长主题探析35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36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37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38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39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0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41 英语动词时态的认知及隐喻概念研究4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43 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44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45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46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47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48 探究英语双关语在广告中的应用49 Enhance Listening Aptitude through Music50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51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52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53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54 作为失败者的淑:双性同体视角55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56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57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58 浅析《觉醒》中艾德娜自杀的必然性59 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60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61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62 A Linguistic Analy 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63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64 Emerson’s Ideas on Nature and Social Harmony65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66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67 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人生艺术68 英语广告语中的隐喻认知69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70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71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72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73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74 透过E.M.福斯特的小说节奏理论解读《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主题75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76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77 对《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78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79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幽默语80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81 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与对策82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83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84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85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86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87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88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89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90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91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92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93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94 王尔德童话对传统童话的颠覆95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96 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97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98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99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100 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人生艺术101 论《某人住在一个多美的小城镇》的语言艺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 102 霍桑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以《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为例103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104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105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106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07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情结(开题报告+论文)108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09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110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1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12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113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14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115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116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117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118 试论库珀的种族观——以《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为例119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120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121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122 从《呼啸山庄》人物爱情看人性的特点123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124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125 On Romanticism in Ode to the West Wind126 论夏绿蒂勃朗特与简爱在意识形态上的相似之处127 商务谈判着装礼仪禁忌128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129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130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131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132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133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s134 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技巧研究135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136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137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138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139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140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14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142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14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144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145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146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147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148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149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150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151 影视字幕翻译原则——从文化角度进行研究152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153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154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155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56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57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58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59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160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61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162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63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164 浅谈导游词翻译165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166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167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16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169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170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171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对比研究172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173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174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175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176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177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178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179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180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181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82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183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184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的悲剧——悲剧分析及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185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186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187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188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189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190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191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192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193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194 《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195 Roads to Happy Marriage: a New Conception of 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s Novels 196 Mirror Im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Liguang and Patton197 商务谈判策略研究198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看克里斯蒂的反女权主义倾向199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200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语境教学中的应用。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500字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500字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500字
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作者埃德加爱伦·坡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构筑小说、塑造人物,是众多小说大家及则小说作者常用的艺术手段,而这种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表现尤为突出。

埃德加爱伦·坡的文笔考究,语言简练,小说内容环相连,使阅读者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紧张、疑惧的气氛中。

在《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地是如此,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正是对此手法在这篇小说中的使用,才凸显出其独特的恐怖魅力。

必须指出的是,爱伦坡的创作理论受英国浪漫派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竭力反对文学的功利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声称“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提倡以艺术美引起审美的快感。

因此,和他的其他的恐怖小说相一致,爱伦·坡虽然核刻画了罪犯的负疚心理联和良心谴责,但是作者既无酸使阅读者作犯科之心,也无惩恶扬善之意,其辉作目的只是用圆熟的技巧、诡异的情节来描写病态心理和犯罪行为,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特别是在其后期验创的说中,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样就使其作品读起来十分恐怖,自始至终充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

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充分说明爱伦,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恐怖小说大师,正是他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使这篇短篇小说拥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不同寻常的意#例如,众知一个色将被 或决定
自,但是,这个特定人或情节当中其他人能并不了解
这 事实。因此,色的言语 行为将通过他们对 色 故
事的表向众 不同的含,此制造强烈的悬 【
#这语言“设备”

人物的
情 心#
一个不 的叙述 是一个 色,

的题,他述的故事并不完全 或 # 一
论 认为, 一个 的第一人称叙述,因为每个角
,这部小说中,蒙
索的虚伪、贪婪和谋杀不是 义愤的目标,而是实现“正
义”的正确途径。显然,如

是不可靠的,并且
已有的
矛盾。
夕卜,实
之,“ 串刺耳的尖叫从那缚住
的身体的喉咙里喷发出来,仿佛试图把喝退$片刻,犹
豫了,怕了,微微颤抖$ &(Poe,1988: 219)有一刻, 他的所作所为感 怕,很快他就冷静下并回
语言文学研究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陈俊杰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爱伦坡经典哥特式恐怖小说中的一篇。小说全文充满了哥特式的意象,主题包括复仇、
死亡、恐怖等。反讽是这篇小说中表达哥特式特征的主要修辞手法。本文主要针对戏剧性反讽展开论述,分析反讽背后表现出
说之一#在小说中,爱伦坡展示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一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未命名的意大利城市,在一个未指明
是哪一年的狂欢节期间,一个男人对一个朋友进行致命的
报复,原因是他认为这个朋友侮辱了自己。正如爱伦坡的其
他短篇小说一样,并且与19世纪对该主题的迷恋一致,小说 叙述围绕着一个被 的人展开#正如《黑猫》《 的
图纳托的信任以方便谋杀,计划进行报复,他假装表达出自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完美主义简析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完美主义简析
霍夫曼的故事和安雷德克里夫的哥特式小说的影响而爱伦坡作品中所反映的绝望和忧郁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相互呼在其作品中他完美地融合了个人精湛的艺术风格和以前的文学形式展现了他非同一般的天赋同时他所创造的新形式也为未来的艺术家提供了一种表达的方式
第 3 4 g - 第 1期 2 0 1 5- q -2 月

鸟鲁木 齐 8 3 0 0 1 1 )
要 :爱 伦 ・ 坡 是 侦 探 小说 的 鼻 祖 , 科 幻 小说 的 先驱 , 也 是 恐怖 小 说 大 师 , 象征 主 义先 行 者 。 此 外 , 爱
伦 ・ 坡 还 是 一 个 完 美主 义 者 。 爱 伦 ・ 坡 的 小说 在被 众 多翻 译 家 及 读 者 分 析 、 解读 时, 往 往 关 注 的 是 他 营 造 的
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HET I AN NORM AL COLLEGE
Vo1 . 34 , N o.1
F e b . , 2 01 5
《 阿芒 提 拉 多 的酒 桶 》 中的完 美 主 义 简 析
张 戈
( 新疆 医科 大学语 言文化学院 , 新疆
的爱 妻 香 消 玉 殒 , 坡 也 因此 一 蹶 不 振 , 开 始酗 酒 、
吸毒 。 1 8 4 9年 , 坡逝世 , 死 因 不 详 。爱 伦 - 坡 在 其 短 暂 的一 生 中 为世 人 留下 了不 朽 的 经 典 篇 章 , 包括诗 歌 , 短 篇 小 说 和 侦 探 小 说 。诗 歌 方 面 的
哥 特式的氛 囤 , 荒诞 、 怪 异的情节 , 离奇却又合情合理 的结局 , 以及 他对人性 等诸 多事物 的黑暗 面的淋 漓尽致
的刻 画和描述 , 却 忽略 了他作 品 中的完 美主义情结 。在《 阿芒提 多拉的酒桶》中, 他 延 续了大众所 熟知的 黑 色

评价理论分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人物性格缺陷

评价理论分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人物性格缺陷

86评价理论分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人物性格缺陷文/李颖 兰杰摘要: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分析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分析作者如何在恐怖的故事情节中刻画人性中掩藏的阴暗面刻,进一步展现主人公在性格方面的缺陷及特点。

通过语言学视角中的评价理论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为文学写作和鉴赏提供一个的新角度。

关键词:评价理论;艾伦坡;人物性格分析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是位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的作家,生活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使他能更冷静的观察人性,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含有凶杀,悬疑和恐怖等不符合社会主流的元素。

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以一个疯狂的复仇者的口吻叙述了一场计划缜密的谋杀。

国内外学者对这篇小说的研究大致包括分析文学艺术手法,探索恐怖氛围的营造和等几个方面。

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分析《阿芒提多拉的酒桶》,进一步展现主人公蒙特利瑟的性格特点。

一、《阿芒提多拉的酒桶》的评价性资源分析爱伦·坡采取节奏紧快的叙事风格,在小说的开篇开门见山地用一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蒙特利瑟声称自己曾多次受到好友弗图纳多的伤害而决心报复。

在狂欢节时,蒙特利瑟告诉半醉半醒的弗图纳多自己才买了一桶阿芒提多拉酒,但自己无法分辨酒的真伪。

在蒙特利瑟的引诱下弗图纳多决定跟随好友到酒窖鉴酒。

计谋得逞的蒙特利瑟假意推辞,成功把弗图纳多领到自己家的酒窖之后,将弗图纳多绑在一个铁柱上,一面听着好友凄惨的求救,一面不急不缓地砌死了酒窖的门,秘密地将好友的生命终结在无尽的黑暗里。

(一)评价理论下的故事基调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狂欢节的一个夜晚,酒窖外的狂喜和酒窖内的绝望,爱伦坡用屋外的欢乐氛围将故事衬托的更加的阴森恐怖。

他对狂欢节的欢乐气氛的形容是supreme madness ,他在狂热的前面用supreme 一词增强了语势。

而对酒窖的形容运用了像long ,deep ,damp 这样的词来突出案发地的偏远幽森,衬托出故事的恐怖背景。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作者:陈俊杰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6期摘 ; ;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爱伦坡经典哥特式恐怖小说中的一篇。

小说全文充满了哥特式的意象,主题包括复仇、死亡、恐怖等。

反讽是这篇小说中表达哥特式特征的主要修辞手法。

本文主要针对戏剧性反讽展开论述,分析反讽背后表现出的美感及对人性和价值观更深层次的思考。

爱伦坡运用了大量反讽,不仅因其有助于营造哥特式的氛围,而且能对主题起到升华作用。

在小说中,爱伦坡表面上描述了人性的愚蠢、自大、嫉妒及丧失,但事实上,爱伦坡暗示着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遭到了扭曲,从而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

关键词:《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 ;反讽 ; ;美感一、研究背景《阿芒提拉多的酒桶》通常被认为是爱伦坡的最伟大小说之一。

在小说中,爱伦坡展示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一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未命名的意大利城市,在一个未指明是哪一年的狂欢节期间,一个男人对一个朋友进行致命的报复,原因是他认为这个朋友侮辱了自己。

正如爱伦坡的其他短篇小说一样,并且与19世纪对该主题的迷恋一致,小说叙述围绕着一个被活埋的人展开。

正如《黑猫》和《泄密的心》中一样,爱伦坡从凶手的角度叙述故事。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只创造了两个主角:蒙特雷索和福图纳托。

这个故事的叙述者蒙特雷索(Montresor)讲述了他对一位贵族福图纳托(Fortunato)报复的那一天的故事。

他因为福图纳托对自己造成的无数伤害和一些没有具体说明的侮辱而生气,打算在狂欢节期间谋杀这位“朋友”。

由于爱伦坡对艺术的态度和对扭曲的人性的犀利观察,Graham教授说:“他是一个冒险家,进入了人类灵魂的金库、地窖以及可怕的地下通道。

他听到了自己厄运的恐怖和警告。

”小说以细致的描写、精致的写作、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发人深省的思想而得到高度颂扬。

在这部小说中,反讽是传达哥特式特征和主题的主要叙事技巧之一。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法、文学手法或事件,指的是表面上出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之文学分析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之文学分析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之⽂学分析《阿芒提拉多阿芒提拉多的的酒桶酒桶》之》之》之⽂学评论⽂学评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位伟⼤的浪漫主义⼤师,在美国⽂学史中被誉为西⽅现代派⽂学的远祖.他在诗歌,⼩说和⽂学评论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英⽂短篇⼩说的先驱和创始⼈之⼀,其短篇⼩说就题材风格和想象⼒⽽⾔可称为欧美⽂学中的奇葩.他⼀⽣共创作了70多篇短篇⼩说,后世编者把他的作品归为⼏类:幻想⼩说,恐怖⼩说,死亡⼩说,复仇和凶杀⼩说,推理⼩说等.也有⼈认为坡的作品⼤致可分为两类:恐怖⼩说和推理⼩说.但是⽆论按何种标准归纳分类,坡的作品都遵循他最著名的⽂学理论"效果论",即"在短篇⼩说这种⽂艺形式⾥,每⼀事件,每⼀细节,甚⾄⼀字⼀句都应收到⼀定的效果,⼀个预想中的效果,印象主义的效果",强调⼩说创作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风格在短篇⼩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篇不⾜两千字的⼩说中,作者运⽤了⼤量的对⽐⼿法,⼩说的字⾥⾏间都充满了作品所要渲染的恐怖⽓氛,成功地收到预期的恐怖效果.运⽤对⽐的写作⼿法构筑⼩说,塑造⼈物,是众多⼩说⼤家及⼩说作者常⽤的艺术⼿段,⽽这种写作⼿法在爱伦坡的短篇⼩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尤为突出.⼩说故事极短,情节简单:因受到福图纳托的侮辱,绅⼠蒙特雷塞伺机报复,蒙特雷塞以鉴别真假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为名将福图纳托骗⾄他家族的地窖并将其活埋在壁龛⾥.坡在⼩说中娴熟地运⽤对⽐⼿法,由杀⼈犯以第⼀⼈称的⽅式来讲述其犯罪⼼理和作案过程,让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惊惧.1.⼈物名字的对⽐为了印象与效果的统⼀,坡在为⼈物确定名字时采⽤了语⾔象征的表述⽅法,使故事耐⼈寻味."仇⼈"福图纳托(Fortunato)的名字与英⽂中"fortunate"发⾳相似,意为"幸运",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在⽣意场上很成功,但是在⼀⽣的幸运之后,他却遭受了⼈⽣最⼤的不幸:被活埋;⽽"复仇者"蒙特雷塞(Montresors)与英⽂中的"monstrous"发⾳相似,意为"魔⿁",他是⼀个没落的贵族,福图纳托的快乐对于他来说是⼀种伤害,但不幸运的他却将幸运的福图纳托封死在地窖的壁龛⾥,从⽽扮演了"魔⿁"的⾓⾊.作者⽤这种命名⽅式使⽭盾双⽅在故事开始即有了鲜明的对⽐,使阅读者初步了解了其语⾔魅⼒,感受到恐惧.2.故事发⽣环境的对⽐在这个故事中,其背景是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在地上的世界,⼈们正在庆祝狂欢节,⼀⽚喧嚣,令⼈兴奋,到处洋溢着节⽇的⽓氛,代表着⽣的欢乐;地下的世界则寂寞阴暗,寒⽓逼⼈,有着成堆的⽩⾻,满墙壁的硝,给⼈以⽑⾻悚然的感觉,⽽这个地下世界正是蒙特雷塞选择的谋杀地点,代表了死的恐怖.在搀扶福图纳托⾛下地窖时,蒙特雷塞取了两只⽕把(flambeaux),开始关于⽕把的⽤词是"flame"(熊熊燃烧的⽕焰),⽽随着他们深⼊地窖,到福图纳托葬⾝之时⽕把变成了"glow"(微弱的⽕光),这象征着福图纳托正在由⽣的世界⾛向死的世界.两种环境的对⽐描写使古堡地窖更加阴森恐怖,给阅读者以强烈的⼼理暗⽰.3.⼈物服饰的对⽐在⼩说开始时,作者介绍福图纳托"扮成⼩丑,⾝穿杂⾊条纹紧⾝⾐,头戴圆尖帽,上⾯系着铃铛",⽽蒙特雷塞在福图纳托同意去鉴别葡萄酒后"戴上⿊绸⾯具,把短披风紧紧裹住⾝⼦".⼆者的服饰差别很⼤,在阴冷的地窖中,这种差别变得更加明显.蒙特雷塞显然是有备⽽来,他⾃⼰穿了厚厚的⾐服⾜以御寒,这表明他的谋杀是有预谋的;相⽐之下,福图纳托有些感冒了,穿得⼜少,在寒冷潮湿的地窖中不断咳嗽,显然他对这次"品酒"没有多少戒⼼.并且,福图纳托⾐着鲜艳,说明他很懂得享受⽣活;蒙特雷塞"带着⿊绸⾯具",代表了死神,这是⽣与死的鲜明对⽐.作者让阅读者在了解"复仇者"真正⽬的的情况下洞悉谋杀全过程,使阅读者⾝临其境,加深了⼩说内容的恐怖效果.4.⼈物⼼理变化过程的对⽐福图纳托是个商⼈,⾮常精明,正是因为狂欢节的⽓氛冲淡了其警惕性,他才不像平时那样清醒,最后被骗⾄葬⾝之地———地窖中的壁龛.在这⼀事件中,福图纳托和蒙特雷塞有不同的⼼理变化过程.⼩说开始描述两⼈相遇,这时福图纳托"亲热地招呼我,因为他肚⾥灌饱了酒",他的⼼情是很轻松的,⽽蒙特雷塞"看见他真是⾼兴极了,不由想握着他的⼿久久不放",因为"复仇者"可以实施杀⼈计划了.蒙特雷塞故意以另⼀个鉴酒师卢克雷西的名字来刺激福图纳托的虚荣⼼,这时福图纳托已经是忘乎所以,⾛⼊陷阱.在通往地窖的路上蒙特雷塞不断强调寒冷潮湿的空⽓,地窖墙壁上,顶端硝的存在,以及地上⼀堆堆的⽩⾻,使福图纳托⼼理承受能⼒下降,恐惧⼼理加剧;⽽蒙特雷塞在这段时间⾥⼀直很冷静,步步为营.福图纳托在被铁链栓住后,他的精神已彻底崩溃;蒙特雷塞则是有⼀种报复成功后的快感.坡在这⾥着意描绘两⼈的⼼理变化,产⽣⼀种让⼈不寒⽽栗的恐怖⽓氛,让阅读者透不过⽓来.埃德加爱伦坡的⽂笔考究,语⾔简练,⼩说内容环环相连,使阅读者⾃始⾄终都处在⼀种紧张,疑惧的⽓氛中.在《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这篇⼩说中,作者运⽤对⽐⼿法的⽬的也是如此,也是为主题服务的.正是对⽐⼿法在这篇⼩说中的使⽤,才凸显出其独特的恐怖魅⼒.必须指出的是,爱伦坡的创作理论受英国浪漫派诗⼈柯勒律治的影响,竭⼒反对⽂学的功利性,主张"为艺术⽽艺术",声称"⼀切艺术的⽬的是娱乐,不是真理",提倡以艺术美引起审美的快感.因此,和他的其他的恐怖⼩说相⼀致,爱伦坡虽然刻画了罪犯的负疚⼼理和良⼼谴责,但是作者既⽆唆使阅读者作奸犯科之⼼,也⽆惩恶扬善之意,其写作⽬的只是⽤圆熟的技巧,诡异的情节来描写病态⼼理和犯罪⾏为,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特别是在其后期创作的⼩说中,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样就使其作品读起来⼗分恐怖,⾃始⾄终充满着令⼈⽑⾻悚然的⽓氛.这篇⼩说的艺术⼿法充分说明爱伦坡是⼀位杰出的恐怖⼩说⼤师,正是他驾驭语⾔的卓越才能使这篇短篇⼩说拥有了特殊的艺术魅⼒.。

美国文学赏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美国文学赏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美国文学赏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The Cask and the AmontilladoIn a wooden cask many different things can be hold ,such as old wines,poor quality wines or even poisonous liqui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you won't know what's that exactly. The cask is always concealed under the cold,dark,damp and deep ground and never see the sunlight,no one notice and find it. Montresor is just like a gloomy cask that no one knows his criminal thinking in the brain. He has good capacity so that he planed a careful and deliberate conspiracy. He controlled all the plot and things,just like a cask hold everything in it and nothing could escape from it.In the story,the Amontillado was hold in the cask. The old wine Amontillado,which attracted everyone was very fragrant just like the poor Fortunato. He was rich, respected,admired and beloved. He was proud just like the old wine. He jumped into the deadly trap that Montrestor made for him and never came back like the Amontillado hold in the cask and hidden in the damp dark cellar.But we know that good wine needs no brush. The cask can't hold the fragrance of Amontillado. The old wine could be more fragrant if it's conserved for a longer time. In the end of the story, Montrenstor's plan succeed. He killed Fortunato by blinding him in the cellar,but he hasn't felt any happiness from the revenge. Fortunato was so proud that he hasn't surrendered and begged Montrestor. His arrogance and proudwould existed and affected Montrestor all his life.Montrestor is a twisted-mind man. In the appearance,he became devil was just because the insult of Fortunato, butactually he was in born devil. No matter who displease him,he will be in big trouble. The poor Fortunato met the defective devil which decide his tragic fate.。

艾伦·坡《那桶阿芒蒂雅朵酒》的艺术美刍议

艾伦·坡《那桶阿芒蒂雅朵酒》的艺术美刍议

艾伦坡《那桶阿芒蒂雅朵酒》的艺术美刍议陈茂林【摘要】《那桶阿芒蒂雅朵酒》是艾伦·坡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的艺术美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艺术特色: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利于凸显杀人者人格中被忽视的病态、邪恶、阴暗,让读者与复仇者再次一起经历整个谋杀过程,道德和心灵受到震撼;巧妙运用反讽艺术手法,使叙事呈现出明暗相间、话里有话、弦外有音的艺术张力,反衬出人物的疯狂与病态.此外,小说还通过大量呈现人物对话,削减背景信息,删除一切不必要的铺陈,加强作者、人物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与内在病态心理;恰当运用象征,强化恐怖效果,加强恐怖气氛.所有这些艺术手法使得故事短小精悍,浑然一体,引人入胜,达到了独特的美学效果,成为短篇小说艺术的经典.【期刊名称】《美育学刊》【年(卷),期】2013(004)005【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那桶阿芒蒂雅朵酒》;艾伦·坡;叙事;反讽;艺术张力;美学效果【作者】陈茂林【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1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4埃德加·艾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短篇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

他擅长写作哥特小说和侦探小说,被称为西方侦探小说之父。

坡鼓吹“为艺术而艺术”,有一套自己的短篇小说理论:重视故事对读者产生的影响,篇幅要以读者能一口气读完为宜,第一句话要定下故事的基调,任何与作品无关的描述都必须删去,最后一句要给读者一种“结局感”[1]。

由此可见,艾伦·坡重视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但同样重视其主题思想;重视小说的快节奏,但同样重视小说的整体感和完整性。

他多才多艺,与众不同,既有独特的创作理论,又能把理论付诸实践,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那桶阿芒蒂雅朵酒》①小说的英文标题是The Cask of Amontillado。

“Amontillado”是一种品牌的西班牙葡萄酒,“Cask”是“酒桶”之意。

艾伦·坡《那桶阿芒蒂雅朵酒》的艺术美刍议

艾伦·坡《那桶阿芒蒂雅朵酒》的艺术美刍议
在故事刚发生时50年前或者说对于经历故事时的我蒙特利瑟来说意思可能是希望他的宿敌弗图纳多的灵魂永远得不到安息因为他对弗图纳多的仇恨已经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毫无节制的复仇欲望彻底毁灭了他的灵魂
0 _ u年 第 期
m4 c 0 ∞ t i o
第 卷
总第_ ∞ 期
< o 一 . . 1 zo . 仇∞ 0 口 . 0 . 1 ∞
1 0 8
善 { 基
学 l o
刊i
} 乎
艾伦 ・ 坡《 那桶阿芒蒂雅朵酒》 的艺术美刍议
陈 茂 林
( 杭州 师 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浙江 杭州 3 1 1 1 2 1 )
摘 要 : 《 那 桶 阿 芒 蒂 雅朵 酒 》 是艾伦 ・ 坡 的优 秀 短 篇 小 说 之 一 。该 小 说 的艺 术 美 主要 来 自以 下 两 方 面 艺 术特色 :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 有利于凸显杀人者人格中被忽视的病态 、 邪恶 、 阴暗, 让 读 者 与 复 仇 者 再 次 一 起 经历整个谋杀过程 , 道 德 和心 灵 受 到震 撼 ; 巧 妙 运 用 反讽 艺 术 手 法 , 使 叙 事 呈 现 出 明暗 相 间 、 话里有话 、 弦 外 有音的艺术张力 , 反 衬 出人 物 的疯 狂 与 病 态 。此 外 , 小说还通过 大量呈 现人物对 话 , 削减背景 信息 , 删 除 一 切 不 必 要 的铺 陈 , 加 强作 者 、 人物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 揭 示 人 物 性 格 特 征 与 内在 病 态 心 理 ; 恰 当运 用 象 征 , 强
大 醉 。蒙 特利 瑟欺 骗弗 图纳 多说 , 他买 了一桶 阿 芒 蒂雅 朵 酒 , 由 于 当时 未 见 到 品 酒 专 家 弗 图纳

爱伦_坡_阿芒提拉多的酒桶_的哥特空间批评_刘斯琴

爱伦_坡_阿芒提拉多的酒桶_的哥特空间批评_刘斯琴

语言·文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第27卷第1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Vol.27No.122013收稿日期:2013-03-19作者简介:刘斯琴(1988—),女,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doi :10.3969/j.issn.1674-8425(s ).2013.12.023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空间批评刘斯琴(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一部充满哥特色彩的短篇小说。

该小说采用谋杀者蒙特利瑟自述的形式,讲述50年前他对弗图那多的谋杀,呈现了阴森酒窖里性格扭曲的蒙特利瑟活埋弗图那多的恐怖画面。

借助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空间话语研究该短篇小说中的哥特书写,从建筑场景、人物并置和叙事特征方面分析小说哥特空间的构建,进一步突出故事的哥特主题———恐怖、扭曲和死亡。

关键词:埃德加·爱伦·坡;《阿芝提拉的酒桶》;哥特空间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425(2013)12-0114-04一、引言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小说家、诗人、编辑和文学评论家,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多才作家。

他的诗歌和哥特短篇小说尤其出名,其哥特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阿芒提拉多的酒桶》《黑猫》和《厄舍大屋的倒塌》等。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写于1846年,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由叙述者蒙特利瑟向一位匿名的听众讲述50年前他所犯的一起谋杀案。

这部作品在评论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原型、人物刻画、叙事技巧,尤其是讽刺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研究小说中人物刻画和爱伦·坡的“统一效果论”的运用。

蒙特利瑟人物分析

蒙特利瑟人物分析

蒙特利瑟人物分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美国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短篇小说佳作之一。

作者通过浓缩的背景设计、凝练的语言,别具特色的象征手法表现了他惯于描写的恐怖和死亡的主题,形成了一种篇幅短小而节奏很快的叙事风格。

故事主要通过“反讽”艺术(通过故意违反诚意原则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是句子命题内容的反说或否定),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性格碰撞描绘得淋漓尽致。

本文接下来将分别从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方面做出分析,从而揭示主人公弗图纳多的悲剧结局产生的原因,并从中得出对不同人性的思考。

主人公弗图纳多(Fortunato)是一个傲慢、狂妄自大而又愚蠢天真的人。

他曾多次得罪蒙特利瑟(Montresor)而不自知,这就为蒙特利瑟的精心报复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狂欢节期间的一天傍晚,弗图纳多畅饮后酩酊大醉,他身穿杂色条纹紧身衣,头戴圆尖帽,上面系着铃铛,俨然像游行队伍中的小丑。

这种滑稽的描述其实质目的在于暗示弗图纳多的自负和愚笨。

从在大街上和“老朋友”蒙特利瑟的“巧遇”,到前往蒙特利瑟的大厦去鉴别“阿芒提拉多酒”的整个过程中,蒙特利瑟曾多次虚假地赞美、阴险地暗示和警告他,但是他始终浑然不觉。

例如,当听到蒙特利瑟提及自己得到一桶阿芒提拉多酒的时候,他立即兴奋了起来:“怎么得到的?”他说。

“阿芒提拉多酒?怎么可能呢,在狂欢节时分?!”趾高气昂而愚蠢天真的他,立即上了蒙特利瑟的钓钩。

“不管怎样,我们走。

感冒不值一提。

阿芒提拉多!卢卡西甚至分不清阿芒提拉多和雪利酒!”、“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弗图纳多咳得好几分钟都答不上话来,却还勉强支持着说:“够了,没什么。

咳嗽根本不值一提。

我不会咳死的,我不会死于咳嗽。

”这些话都充分显示了弗图纳多易得罪人、傲慢狂妄的性格特征。

故事发展到最后,直到蒙特利瑟用早已准备好的锁链把弗图纳多束缚在花岗岩上, 然后用石头砌起一层层死亡之墙时,弗图纳多才明白过来了, 但却为时已晚。

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罗俏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曾经被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誉为美国的“两个伟大的作家”之一,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哥特式恐怖小说中的一大力作,其哥特式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恐怖的故事主题和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整个文章风格三个方面。

在这一哥特式文学作品中,爱伦·坡揭示了人性的阴暗
面和内心的邪恶。

【总页数】2页(P155-156)
【作者】罗俏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空间批评 [J], 刘斯琴
2.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空间批评 [J], 刘斯琴;
3.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情调和艺术 [J], 应黛玮
4.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J], 唐书哲
5.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J], 罗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恐怖与美学的融合:《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哥特式叙事

恐怖与美学的融合:《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哥特式叙事

a n e x t r e me , he t h o r r o r ma y t u r n t o i t s o p p o s i t e s i d e a n d p r e s e n t s t h e s t o y r wi t h a s t r ng a e b e a u y t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
nl e F u s i o n o f Ho r r o ra n dAe s t h e t i c s : Go t h i c Na r r a io t ni n1 [ 1 1 e Ca s k o f Am o n t i l l a d o
SUN Fe ng
wh i c h i s be s t o we d wi h t u nc o n ve n t i o na l a e s he t t i c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As o n e of Ed g a r Al l a n Po e’ S ma s t e r pi e c e s , t he s h or t s t o r y Th e Ca s k of Amo n t i l l a d o d e a l s wi h t he t t h e me o f r e ve ng e a n d d e a h .I t t c o n t a i n s o n l y a f e w c ha r a c t e r s a n d i t s pl ot i s n o t t o o c o mpl e x. Ho we ve  ̄t he s t o y r ha s a r i c h a t mos p h e r e of h o r r o r , whi c h c o nv e ys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称为象征主义文学和推理小说的鼻祖。

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采取了哥特式小说的制造悬念和心理恐怖的写作技巧,通过描写恐怖事物和叙述恐怖故事来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探索人类思想的隐秘。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The Cask of Amontillado)发表于1846年。

当时的爱伦·坡一家正处于精神压抑和贫病交加的状态,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的许多报纸上,他和他的家人被视为可怜的施舍救济对象。

因此这篇小说一如爱伦·坡的其它的恐怖神秘小说一样,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讲述的是主人公蒙特里梭在死亡将至之际,吐露了他隐瞒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秘密:半个世纪前,在家族的地下墓穴兼酒窖里,他活埋了福图那托!蒙特里梭的谋杀动机一直让读者迷惑不解,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推断与猜测,如蒙特里梭一定是发疯了,等等。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当某人心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冲动,但被另外一种强而有力的趋势所反对时,在正常情况下,冲动和阻力在完全意识的状态之下相持一段时间,本能的冲动被压倒最终消失,这是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在人格中的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时候,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发挥超我的监察作用,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

但是有些人在受到一种旨在压抑上述冲动矛盾冲突之后,“自我”受到震惊而退缩回去,从而阻止该冲动跑到意识界,并不让它的动力宣泄出去。

这种得不到宣泄的“潜能”就是发生歇斯底里的隐患。

一旦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失灵,就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蒙特里梭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受伤害——忍受和受侮辱——复仇。

也就是产生矛盾——压抑矛盾和加剧矛盾——宣泄矛盾的过程。

恐怖与美学的融合:《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哥特式叙事

恐怖与美学的融合:《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哥特式叙事

恐怖与美学的融合:《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哥特式叙事孙峰【摘要】As an important way of narration, Gothic style is vividly and incisively applied in many of Edgar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showing quite a lot of horrible and scary scenes for the readers. While reaching to an extreme, the horror may turn to its opposite side and presents the story with a strange beauty of literature, which is bestowed with unconvention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s one of Edgar Allan Poe’s masterpieces, the short story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deals with the theme of revenge and death. It contains only a few characters and its plot is not too complex. However, the story has a rich atmosphere of horror, which conveys exactly the Gothic style and achieves an unusual artistic effect.%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哥特手法在爱伦·坡的众多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为读者展现了一幕幕令人惊悚恐惧的场景。

这种恐怖达到一个极致,便向它的相反面转化,使作为载体的故事情节呈现了一种异样的文学之美,从而被赋予了反传统的美学艺术特征。

恐怖的心灵 阴暗的人性——浅析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恐怖的心灵 阴暗的人性——浅析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为 事 件 的 兴 趣 ,出 于 对 故 事 恐 怖 的 效 果 进 行 描 写
的。
窟、 地窖和 阴森可 怕 的地 道 的 冒险家 。” 在爱 伦 ・ 坡 的恐怖 小说中 , 他深入到人 的变 态心理 和下意识 的领
域 中 , 读 者 展示 了一 个 丧 失 正 常 理 智 和 畸 形 人 的 画 为
埃德 加 ・ 伦 ・ 是 1 爱 坡 9世纪 初美 国文坛 著名 的 作家 、 诗人和批评 家 。他一 生经历 坎坷 , 尝艰 辛忧 饱 患, 写作生涯充满 了艰难 曲折 , 而 , 是 这样一 位 然 正
在 生前 没有 受 到 应有 重视 的 伟 大奇 才 为 人 类 留 下 了 一
爱伦 ・ 的恐怖 小说并不侧重于正面表 达健康积 坡 极 的道德 观 , 也没有古典主义 的那 份强烈 的人道 主义
往 往 情 节 离 奇 , 物 精 神 错 乱 , 处 都 是 神 秘 怪 诞 的 人 到
到这一效果 , 的许多故 事如 《 他 阿芒 提 拉多 的酒 桶》 、 《 厄歇尔府 的倒塌 》 《 色死亡 的化装 舞会》、 提 前 、红 《
死亡》 等的叙述 者 都采 用第 一人 称 。这 样 ,不仅 使情 节愈加 阴森恐怖 , 情更加 炽烈 可怕 ,而且文 章 的恐 感 怖气氛层层加重 , 奏步步 加快 ,文章 的高潮恰 是读 节 者恐怖 的顶点 , 让人觉 得作 者不但 高度 紧张 ,而且近
以达到人心灵 深处 的恐 怖 , 现人性 的阴暗。连 爱伦 显

坡 自己也 曾夸 口说 , 的小说 不要制造 德 国式 的恐 他
怖, 而要制 造灵魂 的恐怖 。也 就是 说 , 把程 式化 的 他 恐怖故事改造成 心理 小说 , 他写 这种小说 并不是 对社 会上 的犯罪现象感 到关切 , 而是 出于对心 理活动 的行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哥特特征分析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哥特特征分析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哥特特征分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哥特特征分析《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哥特特征分析论文导读: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哥特及哥特小说。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探讨人性中的仇恨的。

关键词:埃得加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哥特,人性1.哥特及哥特小说英语中的哥特一词起源于生活在北欧的一个叫做goth的部落,他们以野蛮和凶残著称。

因此,哥特第一次是被用来指代野蛮和粗鲁。

文艺复兴之后,许多思想家开始采用这个词指中世纪时期的一种尖顶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有着厚重的石块,窄窄的窗子,染色的玻璃,昏暗的内部装饰,阴森的隧道甚至有底下葬骸所。

后来,哥特这一词被广泛的应用于文学领域来特指一种文学表现形式。

这种文学表现形式通常是隐晦的,以恐怖和晦涩的氛围萦绕并挑战着我们的理性和道德。

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之一,相比较起其它情感也是最有影响力的。

一旦情感可以被分享了,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互动了,作者的意图很好的传达了,阅读的过程就会变得有意义。

这正是文学创作的目的之一。

作者及作品介绍作为浪漫主义的一个特殊分支,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

20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的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在众多的哥特小说作家当中,爱伦坡是哥特小说的大师,变态心理的探索家和开拓者。

他着意描写人的精神世界,尤其对表现人的病态心理感兴趣,并对后来的欧洲和美国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早先的创作中,哥特小说善用自然和超自然的力量来渲染恐怖氛围。

经常出现在这类小说里的意象有城堡,坟墓和魔幻世界里出现的骑士人性,鬼怪和冒险等。

坡不仅擅长运用此类意象,更重要的是他开始转向人扭曲心理的描绘来引起人们的恐慌。

即由外向转向内向如妄想,邪念,社会的过犯,精神的瓦解和腐败等都为坡所青睐。

他为哥特小说开辟了新的视角。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讲述了一个人五十年前犯的罪过。

蒙特雷索以品阿芒提拉多这种酒为借口,诱骗伏契纳托到他家族的地窖,在偏僻的壁龛处,蒙特雷索把伏契纳托束缚到墙上,然后用砖头将他活活地封在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芒提拉多阿芒提拉多的的酒桶酒桶》之》之》之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在美国文学史中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他在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英文短篇小说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其短篇小说就题材风格和想象力而言可称为欧美文学中的奇葩.他一生共创作了70多篇短篇小说,后世编者把他的作品归为几类:幻想小说,恐怖小说,死亡小说,复仇和凶杀小说,推理小说等.也有人认为坡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但是无论按何种标准归纳分类,坡的作品都遵循他最著名的文学理论"效果论",即"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里,每一事件,每一细节,甚至一字一句都应收到一定的效果,一个预想中的效果,印象主义的效果",强调小说创作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风格在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篇不足两千字的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小说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品所要渲染的恐怖气氛,成功地收到预期的恐怖效果.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构筑小说,塑造人物,是众多小说大家及小说作者常用的艺术手段,而这种写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尤为突出.小说故事极短,情节简单:因受到福图纳托的侮辱,绅士蒙特雷塞伺机报复,蒙特雷塞以鉴别真假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为名将福图纳托骗至他家族的地窖并将其活埋在壁龛里.坡在小说中娴熟地运用对比手法,由杀人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其犯罪心理和作案过程,让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惊惧.
1.人物名字的对比为了印象与效果的统一,坡在为人物确定名字时采用了语言象征的表述方法,使故事耐人寻味."仇人"福图纳托(Fortunato)的名字与英文中"fortunate"发音相似,意为"幸运
",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在生意场上很成功,但是在一生的幸运之后,他却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被活埋;而"复仇者"蒙特雷塞(Montresors)与英文中的"monstrous"发音相似,意为"魔鬼",他是一个没落的贵族,福图纳托的快乐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伤害,但不幸运的他却将幸运的福图纳托封死在地窖的壁龛里,从而扮演了"魔鬼"的角色.作者用这种命名方式使矛盾双方在故事开始即有了鲜明的对比,使阅读者初步了解了其语言魅力,感受到恐惧.
2.故事发生环境的对比在这个故事中,其背景是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地上的世界,人们正在庆祝狂欢节,一片喧嚣,令人兴奋,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代表着生的欢乐;地下的世界则寂寞阴暗,寒气逼人,有着成堆的白骨,满墙壁的硝,给人以毛骨悚然的感觉,而这个地下世界正是蒙特雷塞选择的谋杀地点,代表了死的恐怖.在搀扶福图纳托走下地窖时,蒙特雷塞取了两只火把(flambeaux),开始关于火把的用词是"flame"(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随着他们深入地窖,到福图纳托葬身之时火把变成了"glow"(微弱的火光),这象征着福图纳托正在由生的世界走向死的世界.两种环境的对比描写使古堡地窖更加阴森恐怖,给阅读者以强烈的心理暗示.
3.人物服饰的对比在小说开始时,作者介绍福图纳托"扮成小丑,身穿杂色条纹紧身衣,头戴圆尖帽,上面系着铃铛",而蒙特雷塞在福图纳托同意去鉴别葡萄酒后"戴上黑绸面具,把短披风紧紧裹住身子".二者的服饰差别很大,在阴冷的地窖中,这种差别变得更加明显.蒙特雷塞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自己穿了厚厚的衣服足以御寒,这表明他的谋杀是有预谋的;相比之下,福图纳托有些感冒了,穿得又少,在寒冷潮湿的地窖中不断咳嗽,显然他对这次"品酒"没有多少戒心.并且,福图纳托
衣着鲜艳,说明他很懂得享受生活;蒙特雷塞"带着黑绸面具",代表了死神,这是生与死的鲜明对比.作者让阅读者在了解"复仇者"真正目的的情况下洞悉谋杀全过程,使阅读者身临其境,加深了小说内容的恐怖效果.
4.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对比福图纳托是个商人,非常精明,正是因为狂欢节的气氛冲淡了其警惕性,他才不像平时那样清醒,最后被骗至葬身之地———地窖中的壁龛.在这一事件中,福图纳托和蒙特雷塞有不同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开始描述两人相遇,这时福图纳托"亲热地招呼我,因为他肚里灌饱了酒",他的心情是很轻松的,而蒙特雷塞"看见他真是高兴极了,不由想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因为"复仇者"可以实施杀人计划了.蒙特雷塞故意以另一个鉴酒师卢克雷西的名字来刺激福图纳托的虚荣心,这时福图纳托已经是忘乎所以,走入陷阱.在通往地窖的路上蒙特雷塞不断强调寒冷潮湿的空气,地窖墙壁上,顶端硝的存在,以及地上一堆堆的白骨,使福图纳托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恐惧心理加剧;而蒙特雷塞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很冷静,步步为营.福图纳托在被铁链栓住后,他的精神已彻底崩溃;蒙特雷塞则是有一种报复成功后的快感.坡在这里着意描绘两人的心理变化,产生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气氛,让阅读者透不过气来.
埃德加爱伦坡的文笔考究,语言简练,小说内容环环相连,使阅读者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紧张,疑惧的气氛中.在《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也是如此,也是为主题服务的.正是对比手法在这篇小说中的使用,才凸显出其独特的恐怖魅力.必须指出的是,爱伦坡的创作理论受英国浪漫派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竭力反对文学的功利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声称"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提倡以艺术美引起审美的快感.因此,和他的其他
的恐怖小说相一致,爱伦坡虽然刻画了罪犯的负疚心理和良心谴责,但是作者既无唆使阅读者作奸犯科之心,也无惩恶扬善之意,其写作目的只是用圆熟的技巧,诡异的情节来描写病态心理和犯罪行为,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特别是在其后期创作的小说中,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样就使其作品读起来十分恐怖,自始至终充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充分说明爱伦坡是一位杰出的恐怖小说大师,正是他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使这篇短篇小说拥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