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交通运输五种方式的优缺点。
2.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3.了解交通运输网的组成、形式、层次。
4.理解交通线布局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货物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2.通过南昆铁路相关图文信息,学会分析影响铁路线布局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区位条件和意义。
难点: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区位条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融合,运用视频和人口迁移的大量图片,通过教材整合,精选和增补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身边的案例,探究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合理选择原则、布局的区位条件和意义。
这样既能挖掘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地理,更在体验中进行探究和分析,最终达到本节的课标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秀丽风光。
(教师)情景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世界各地的秀美风光,我发现好多同学还意犹未尽。
世界那么大,那么美,大家想去看看吗?如果条件具备,你最想去哪看看?怎样去呢?(学生)分享旅游心愿(教师)刚才为了实现旅游心愿,大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工具,对应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那如何选择才更加合理呢?带着问题走进本节课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旅游的方式,课堂初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增强了探究新课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成果展示疑难点拨1.预习成果展示(教师)展示优秀学生预习成果。
(教师点拨)优秀是一种习惯!2.疑难点拨,释疑解惑(教师)解答学生预习过程中两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交通运输方式的灵活性和连续性的含义。
高一地理 4.2《交通运输布局》精品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教学目标:1. 解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 用所掌握的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对某两地间交通线的类型选择、线路走向提出合理建议。
3. 知道各类交通运输站点特征,了解交通枢纽的类型和我国主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4. 懂得城市交通网规划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知道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途径,增强关心和爱护城市交通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学习资源]课本、地理图册。
[探究活动1]阅读课文“交通运输线”,并完成下面的填充。
[探究活动2]图4-2-1所示的是进藏铁路路径和走向的四种方案: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
在阅读完课文中P94的内容后分析、回答如下问题:(1)目前西藏的现代运输方式主要有 _运输和________运输两种。
其中线路①经过__ __盆地。
(2)四种方案中_____方案最佳。
因为需新修的线路里程_____,地形__________,桥隧长度_____;从技术上看,_________施工问题基本解决,投资_________,工期_______,建成后维修养护费用_____。
(3)川藏线方案和滇藏线方案铁路沿线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镇要比青藏铁路沿线多得多,为什么这两个方案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3]阅读课本“交通运输站点”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纲要:图4-2-1[探究活动4]初步学会分析港口发展的区位条件。
[探究活动5]将课文中“城市交通网”部分的内容转换成下面的纲要形式: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
)1、关于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B.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增加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制约作用C.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随时代而变化的D.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越来越重要2、从自然条件和经济腹地考虑,河流入海口不可能有特大型港口的是()图4-2-2 A .恒河 B .莱茵河 C .密西西比河 D .亚马孙河读图4-2-2(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米),完成第3题。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针对课堂所学,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收获。然后全体学生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巩固练自己搜集资料总结青藏铁路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建设的意义。
板书设计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依据
3.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二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
1.影响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科学技术
2.分析影响南昆铁路布局的的因素
3.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教后记
上一节课容易,真正上好一节课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内容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特点及布局。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其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布局特点,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4.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分析某一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提出改进建议等。
3.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和指导。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运用多媒体手段和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及特点,如公路运输的灵活性、铁路运输的连续性、水运的低成本等。
2.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交通运输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和布局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2)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影响其建设和布局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安排】布置预习:1、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完成导学案2、借助资料,搜集相关信息,调查本地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天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青藏铁路在歌曲中被比喻为“天路”、“祥云”、“巨龙”,它给藏族人民带来吉祥、安康,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在长。
视频给同学们视觉和听觉的冲ft。
那么除了铁路,还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这些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形象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呢?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新的学习。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合作探究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教师设问] 图片中显示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设问] 图片中交通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哪种交通运输工具?[提出问题,出示表格]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何优缺点?[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表5.1,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完成自主预习中的表格归纳方式优点缺点【生活直通车】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感悟交通运输的便捷。
[思考] 如何选择的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温馨提示:我们在选择何种交通运输方式时,不仅要考虑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还要考虑货物运输的距离、运量和运费,最终采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_地理_高中_刘艳杰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课标细化1.知道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2.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3.说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二、学情分析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是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
交通运输这一内容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均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教师还通过教材和相关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文信息,深挖有用信息,建构起解决相似问题的思维模式;并穿插练习进行巩固,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实效。
三、教材分析人类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
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主要得益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就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南昆铁路建设”为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材料偏少,且缺乏分析方法的指导和具体的实例印证,要想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靠单纯的教材讲解有些枯燥。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进行深化,对南昆铁路建设前后的基本情况以小组讨论、读图活动等形式进行补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教学难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对比归纳法有机结合,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壱节 交通运输方式特点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方法与布局发展趋势意义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因素。
部编教材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在新课讲授后的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我在一旁观察指导,适时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成果展示来看,学生们对于交通运输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对难点内容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2.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地理、经济、政策等因素。
3.探讨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交通运输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阐述现代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如高铁、航空、物流等,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地理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部编教材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教材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章节,内容包括: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与挑战。具体涉及以下知识点:
1.介绍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优势与局限性,如山区、高原、沿海等地区。
(2)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分析地理、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共同影响交通运输布局,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关注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3.针对学生对交通运输领域的陌生感,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4.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分析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格局及其地域差异,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我国主要的交通线路、交通枢纽分布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比较,探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分析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教授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交通运输线路、枢纽的空间分布特征。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心得体会,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
-强调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关注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分析你所在城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优势和局限。
-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布局原则和影响因素。
(二)讲授新知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与其他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及聚落、商业密切相关;在历年高考中也是高频考点,尤其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条件,命题方式也趋向于:以某一交通运输工程的区域图或景观图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区位选择的因素。
本节课是针对高二学生上的一轮复习课,在课堂设计中,课本基础知识就让学生放在了课下复习回顾,课堂上重点放在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运用上。
通过“西城高铁的开通”这个案例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析了合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方面,重点分析了影响交通布局的区位条件和建设的意义;高考题穿插在,每一个问题后面检测掌握情况,然后在每一个问题后面进行规律总结。
高考题的设计主要针对高二学生选择了难度系数不是很大的题目。
【考纲分析】考纲对本章节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根据考纲,本节课需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结合实例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区位条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高二学生的一轮复习用的,高二学生刚刚结束整个高中教材必修部分的学习基本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已经学习完,但是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节内容的设计中,针对他们的特点在问题的设计和习题的选择中都选择了题目难度比较适中,相对比较简单的题目,以提高他们的信心;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西城高铁”案例贯穿了整个课堂。
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在课堂上也没有留白时间,放在了课下进行复习回顾,课堂中在题目中检验复习情况。
【考情分析】以某一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区位条件、意义【复习目标】1.结合实例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影响其建设和布局的区位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布局原则以及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特点。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树立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增强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成就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对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章节,学生已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具备一定的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但在具体到交通运输领域的专业知识,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布局原则等方面,学生的理解尚浅,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往往容易受到自身生活经验的影响,对一些抽象的交通运输布局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盲点,结合生活实例,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交通运输知识体系。
2.详细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如便捷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4.结合我国地图,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其在我国的应用案例,探讨其优缺点。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案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类型和设计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学生阅读课本和市学
案
承转
图片展示城市交通拥堵图片,学生体会并能说出城市交通问题。
学生读
后回答
自主探
究
学生根据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分析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
学生读
后回答
PPT
总结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像北京单双号限行,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单元第源自节交通运输布局(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该湾能否作为优良港口来建设,为什么?
画图软件
导
问
港口发展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哪种因素的影响力更大呢
?
总结
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港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讨论探究
某海岛资料如图所示,请思考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做港口的是?说明理由。
学生读
图分析
PPT, 影片
播放
自主学
习
引导学生找出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区别,以西宁和兰州两
座枢纽城市教会学生辨别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学生读
图回答
PPT
承转
城市内的交通线和站点组成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有哪些类型,设计规划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市学案和课本P100。
单车,临沂的BRT,我们县城随处可见的知豆电动汽车等。
PPT
小
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学生小
结
PPT
当堂达标
PPT
质疑反
思
PPT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1) 渝利铁路在建设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2 分)
(2) 简要分析影响渝利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条件。
(3 分)
(3) 渝利铁路将原定路线改为现定路线,请你对
此进行评价。
(4 分)
1.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图文材料思考问题。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发言,表述自己的
不同观点,小组长记录下小组的讨论结果。
)
2.学生抢答问题。
3. 老师点评.
4. 给学生消化整理,完善自己答案的时间。
【案例探究二】
【案例探究三】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正线长度为299.18 公里,总投资371.3 亿元,为客运专线铁路。
于2010 年3 月正式开工。
2014 年12
月28 日正式通车。
材料二:随着私人小轿车的增加,荣成市区的交通在早晚下班的高峰期也出现了拥堵现象。
(1)根据材料一分析:荣成—青岛之间已有多条交通干线,现在又建高铁,试简要分析其建设的意义。
(4 分)。
高中综合实践《交通运输布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布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课程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能知道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能够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并简述设计理由。
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交通运输布局》是学生学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之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交通运输是主要的联系方式,交通运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最为密切,而交通运输布局又影响到聚落的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分析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区位选择,并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内容结构:第一目“交通运输线”。
简要介绍了交通运输线的类型,以及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
第二目“交通运输站点”。
教材首先介绍交通运输站点的类型及其一般特点,然后安排了两个案例。
第三目“城市交通网”。
城市是区域的交通中心,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会点,城市交通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教材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城市交通网规划建设的原则,以及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
不同版本教材比较:人教版和中图版是在一节中分别讲述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湘教版是重点阐述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鲁教版是作为一个单元来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在介绍完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后,在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中进行重点阐述。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交通”在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分布与交通”,第二单元“城市区位与交通”,第三单元“农业区位与交通”“工业区位与交通”中都有所涉及,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2、学习难度:(1)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在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材分析】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
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因此,本章的编写就是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要点的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了“南昆铁路建设”等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少,且欠缺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实例,单纯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交通的区位因素分析等内容进行深化。
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港口和航空港的基本情况也要以读图活动等形式进行补充。
【课标分析】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首先,“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是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小,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其次,通过将近一年的高中地理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般的读图、分析图和相关资料,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也具有开展一些简单调查研究的能力。
因此,教师通过展示教材案例,并进行相应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学生应该容易掌握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交通运输联系了不同区域,需要了解不同区域地理位置。
交通线、点的选取是在充分认知区域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布局,比如南昆铁路的修建必须要熟悉云贵高原的地理条件。
(2)综合思维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运距、运费、运输要求等各种因素才能做出合理选择。
2. 交通运输网的合理布局需要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地理实践力学会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优秀教学案例
3.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结合:本节课通过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活动,让学生模拟交通运输工作人员,探讨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问题。这种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置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的发展和问题。
2.培养学生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布局的知识点。
2.总结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让学生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
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于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工作。
4.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全面评价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
3.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案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我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针对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点。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布局原则。
3.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总结归纳环节:在总结归纳环节,我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并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使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布局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案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布局。例如,可以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速度、效率和适用场景。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基础设施,如火车站、机场、港口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交通运输的实际运作。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3.理解当代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意义。
二、重、难点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意义;2. 针对具体的案例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其意义,能够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中的点和线;三、教法分析1. 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 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4. 案例分析法(南昆铁路)四、学法分析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5.3和图5.4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意义。
2、学会画图:让学生画出中国铁路线的分布。
3、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交通线的修建考虑的因素和具体影响。
4、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一句网络语引出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交通运输布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进入预习导航【预习导航】、;、;、。
二、交通运输的布局1. 交通运输网中的和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2.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形式:运输网、运输网;层次:级运输网、级运输网、级运输网。
3.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条件)、2)社会因素、3)经济因素(根本原因)、4)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问题探究1】(1)看视频,依据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完成下列结构图。
(2)从运量、运速、运价三个方面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排序。
学生回答问题后再点拨[过渡]: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我们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那么联系实际,如果你要出行,要运送货物,会选择什么交通方式?[过渡]:今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②学会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③理解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②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上课前,安排学生就做,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播放音乐,在黑板上写出板书框架,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11名 称 总里程 投资 建设周期 桥隧长度( 千 ( 亿 ( 年) (千米)米) 元)青藏线 1118 200 6 31川藏线2015 768 38 819 滇藏线 1960 654 32 710青藏铁 青 藏 滇藏线川藏线四、自我评价再次展示课标要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让学生自我评价容进行梳理并自我评价反思得与失,查缺补漏。
五、成果检验利用学案上的成果检验题来进行。
便于知识及时巩固请在课下阅读教材P80 页案例1 南昆铁路的建设,六、课后活动分析影响南昆铁路修建的因素并探究其修建的意义。
以已学案例为参考,形成知识建模总的来说这节课进行的比较流畅,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教学任务七、教后反思完成较好。
我认为本节课存在有两个问题:一、在分析青藏铁路的意义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问题,学生思路不清晰,回答较差,用时较多。
这反映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待加强练习。
二、在课堂练习进行中时间把控出了点小状况,耽误了点时间。
12。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教学设计①了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并能根据货物运输的需要和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重点);②理解和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网布局的主要因素(重点);③理解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①能根据货物运输的需要和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难点);②能利用案例图表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交通运输点线网的布局因素分析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自学标疑,同伴学习;培养良好的自我负责、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理解南昆铁路修建对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教具】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听得歌的名字叫什么?生:《坐着火车去拉萨》师:这首歌里,牵扯到了哪种交通运输方式?生:铁路。
师:同学们,交通运输方式除了铁路,还有那些呢?生:公路、航空、水运、管道。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下面我们就聊聊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行,开始今天的新课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去拉萨,除了坐火车去拉萨外,还可以采取哪些交通运输方式?生:(回答)师: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出行方式有很多,可根据我们的需求选择汽车、飞机、火车、高铁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般本着最优原则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下面就让我们结合课本与我们的课前预习,一起帮帮下面五个案例中的人们,如何选择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一下,各自案例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好,为什么?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优缺点,适合运输什么物品?填一填下表。
展示案例:案例1:日钢最近从大同购买50 万吨煤炭,需要从大同运到日照,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2:学校购买一批学习用品,需要从临沂运往莒县,你认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3:从沙特到上海运十万吨原油,你认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4:一盒急救药品,从哈尔滨运往广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布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以青藏铁路、川藏铁路为例,归纳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2. 结合福建铁路建设,学会简单的交通运输选线及布局,形成作品。
3. 通过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分析,学会用地理视角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天路”,让学生在激动人心的旋律中欣赏青藏风光,感受青藏铁路的风采,迅速进入新课情境。
(一)以例得法——青藏铁路
设计意图:提供“青藏铁路建设”的关键素材,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反思”抽取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从而初步构建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原理模型。
为适当降低项目式学习的“门槛”,该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信息资源,意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项目1】青藏铁路建设
鲁教版教材P94 活动及下列补充材料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1984 年西宁至格尔木段投入运营,2006 年7 月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通车,2014 年8 月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拉萨—日喀则)铁路开通运营。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西藏与中东部地区的交流
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互助、巩固边疆稳定和西南国防。
[基本流程]
1. 提出问题:针对青藏铁路的建设,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的地理问题,并形成有价
值的问题链:为何建?→在哪里建?→有何自然障碍?如何保障?
2. 解决问题:将全班同学分成“需求论证组、线路选择组和技术保障组”3个小组,每
个小组探究1 个问题。
(1)需求论证组:(为何建)为什么要建设青藏铁路?
(2)线路选择组:(在哪儿建)在四个预选方案中,为什么最终选定青藏方案?(3)技术保障组:(有何自然障碍,如何保障)从自然环境考虑,在青藏铁路建
设中遇到哪些自然障碍?在铁路建设中采取哪些措施克服自然障碍?
教师参与到小组探究中点拨疑难、引领思路、搜集生成问题,调控探究方向和教学进程。
3. 归纳反思:每个小组选定1~2 人汇报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另外两组质疑、补充。
在小组展示汇报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发言给出及时中肯的评价,帮助学生归纳一般原理。
[学习成果1]
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二)以例证法——川藏铁路
设计意图:通过“川藏铁路”微项目的学习,对前面形成的原理模型进行印证,掌握
分析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项目2】川藏铁路
观看视频“川藏铁路——雪域高原上的第二条天路”和搜集整理的相关图文材料。
观看视频,根据学习“青藏铁路建设”获得的结论和方法,提出有价值的地理问题,
并尝试给出合理阐释。
[基本流程]
1. 问题征集: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3 个小组的代表将提出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师生协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征集筛选出的问题:
(1)已有青藏铁路和多条进藏公路,为什么还要修建川藏铁路?
(2)简述川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及其解决措施。
(3)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作用有何不同?
2. 深度探究:各小组分别认领1 个筛选出的问题,结合视频及相关图文材料进行深度探究,形成初步成果。
教师要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学生“力所不及”的节点上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3. 展示评价: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师生协同概括升华一般原理与思路。
[探究成果展示]
(1)①与公路相比,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连续性强;②与青藏线相比,川
藏铁路线路短,运输效率更高;③沿线地区资源丰富,西藏路段人口、城镇等集中,运输需求量大,辐射带动效应更强;④作为西藏、川西的东出通道,与中、东部地区的联系更便捷。
(2)不利影响:①沿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②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③沿线地区降水集中,暴雨、山洪多发。
解决措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
(3)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冻土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川藏铁路:沿线跨大江大河多,地势起伏大;绕避生态敏感区。
[学习成果2]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板书设计及课后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