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分析
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分析1. 引言1.1 玉米种植现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受到农民的青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玉米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玉米种植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玉米种植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种植方式相对传统,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和传统耕作工具,生产效率不高;二是农业生产和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三是农民对市场需求和行情不够敏感,导致产销不畅等问题。
我国玉米种植现状亟待更新和改进,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1.2 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是指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和产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也逐渐引入了各种新技术,为玉米种植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中,农民主要依靠经验和天气等自然条件进行管理,效率相对较低。
而现代玉米种植技术则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种植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准度,从而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除了传统的现代技术外,智慧农业和基因编辑技术也开始在玉米种植中得到应用。
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管理和监测,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种植。
而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针对玉米的遗传特性进行精准修饰,提高其抗病性和适应性。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种植选择和管理方法。
通过引入新技术应用,玉米种植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新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
2. 正文2.1 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传统玉米种植方式是指以传统的耕种方法和种植技术进行玉米生产的方式。
在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中,通常采用耕地、施肥、播种、除草、灌溉、收割等传统农业操作步骤。
浅议玉米育种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的玉米,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培育与种植方面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当前对玉米优良品种的需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玉米育种发展的现状,包括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玉米产量常年居于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单产在5000kg/hm2左右,略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2400万hm2左右,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不断研发新育种材料,运用新的育种技术,提高玉米育种质量,进而促进玉米种植实现更大的突破。
目前玉米育种发展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
一、玉米育种发展现状1、优势①新品种与新自交系选育方面成就突出。
中国幅员辽阔,从南至北,从平原到高原,都有玉米种植。
但是地区不同,对玉米种质的要求就不同,只靠一两个玉米品种实现玉米产量,是很不现实的,因此,玉米品种越来越多。
自2006年至今,已经有上千个普通玉米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
农业专家以及种植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外来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了改良。
②引入热带、亚热带种质,为玉米进行杂交与自交系选育做了充足的准备。
经过努力,相继培育出了郑单958、先玉335等优良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种植密度高、适应地区广、成熟期早、产量高等优点,缓解了玉米品种的局限性问题,使得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促进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③育种新方法的运用与新材料的研发进步明显。
目前已经运用分子标记等新的生物技术,进行培育新品种和研究新的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用提取了玉米胚乳DNA的分子标记方法培育出来的玉米种子,纯度更高,对继续培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劣势①种质的资源比较狭窄。
虽然国内在选育玉米品种的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具备大面积种植资格的杂交品种却很少。
目前已经实现广泛种植的杂交玉米品种主要是旅大红骨体系、瑞德体系等。
浅谈红河州农科所玉米科研育种现状与展望
计今 后 5年还 可推广 1 ~ 5万亩 .约 占全 国芦 笋 0万 1
通过 充分 利 用科技 情 报 资源 ,促 进 了芦 笋 雄性
( )研究 制 定 了芦 笋全雄 品种制 种 技术 和标 准 种植 面积 的 l %以上 。 4 5
化 栽 培技术 规 程 .建立 了国 内第一 个全 雄 品种 制 种
研 事业单 位深 入市 场 ,尽 快将具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成 得 以促 进农 民增 收且 推 动 育种 实 力 的提 升 。 因此 , 多 出好 品种 ” 为 玉米 育 种 团 队 的必 然选 成 果转 化成 生产力 。目前 , 国内外科研 育种 单位 已全面 “ 出 品种 、 走 向正规 化轨 道 ,没有 自主知识 产 权 品种 的科研 单 择 。 位 已很难生 存 。
5 应 用推 广 情 况 及 社 会经 济 效 益
我 院对选 育 出 的 WF 8全 雄 芦 笋新 品种 及 其 配 医疗 保 健 企 业 、饲 料 加 工 企行 了大面 积示 范推 广 。通过 建 立新 品种示 总之 .该 项 目的实施 推 动 了我 国芦 笋产业 持 续稳 定 范 基 地 、 场 观摩 、 办 培 训 班 、 入 田间地 头 技 术 健康 发 展 ,延 长 了产 业链 ,收到 了显 著 的社 会 、生 现 举 深
2 玉 米 科研 育种 建 设 的 现 状及 实践
红 河州农 业科 学研 究 所玉 米育 种历 经5 多 年 的 0
1 玉米 科 研 育 种 发展 的必 然 性
红 河州委 政府 在 “ 十五 ” 间作 出 了“ 期 稳粮 、 调结 发展 , 育种实力正步人快速发展 的轨道 , 作为红河州 构、 增效 益 ” 的发展 思路 。红河 州粮 食生 产潜 力 最大 玉米育 种 的主力 军 和红河 州杂 交 玉米 种子产 业 持续 的是旱 粮玉米 , 要解 决 玉米 问题 , 先要 解决 好 边疆 发 展 的主体 ,在 玉米科 研 育种 上重 点抓 了以下 几方 首
玉米学论文.
[西南大学][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 农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22年4月26日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x)(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4级重庆 400715)【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1.3亿hm2,中国栽培玉米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
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872亿亩*、单产364.10千克/亩、总产1.774亿吨,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在21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消费多元化、分布区域化、产业层次等特点。
在了解玉米育种和生产状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玉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育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成就1、玉米育种理论创新成就1.1玉米育种目标、育种方向的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米育种目标有很大变化,商业化育种机制正在形成。
为了满足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出口的需求,育成的品种类型多、周期短、速度快,除了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优质、高产、抗病等育种目标外,随着对玉米品质要求的提高,对高淀粉、高油、高支链淀粉、甜玉米、爆裂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研究更加重视。
同时加强耐密植、低能量消耗、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和专用品种选育。
近年又提出“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培育抗病、抗倒伏、抗螟虫、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产量高、品质好、耐寒、拱土力强、适应性广的育种新材料,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
我国玉米种业的困境及出路PPt
种子公司类型
大公司 育繁推一体化 育种实验站 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加工厂 销售网络 孟山都 先锋 先正达
基础种子公司 研发型 育种 自交系亲本种子生产 销售亲本自交系 特许经营 Holdem MBS
小型公司 杂交种子特许生产、销售 雷森
杂交种市场份额: 大公司:孟山都34%、先锋34%、其它7%、共75% 小公司:25%
2、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公益育种部门向育繁推一 体化公司转移,为企业输血。
3、做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建设,促进科研院 所、大专院校的育种部门转型为独立的研发型育种公司, 支撑各类种子公司的发展。
4、营造生产经营型小公司的生存环境,加大优良品 种的覆盖面。
5、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建立、健全 国家级公益性的基础研究组织机构。
育种的整体水平下降
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育种规模变小、育种能力萎缩
育种方向不对
70-90年代 产量 抗病性 耐密性
90年代以后 “转基因育种” 放弃育种的主战场
缺乏基础研究支撑
可利用的种质资源不足
育种理论、育种方法和技术上缺乏创新性
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视而不见
四、走出困境的途径
改革的方向:
1、加强育种能力(资源、技术、人才)建设,做强 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
营销模式
先锋公司 “农户为先”理念 研发——育种——生产和推广——销售—— 服务 种子产业链
国内企业 “价格、渠道、促销、返利”
种子质量
先锋公司比中国 纯度标准: +1% 净度标准: +1% 发芽率标准: +10% 发芽势标准:
包衣剂的运用
三、落后的原因
改革方向不对
失去公益性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甜玉米产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是农业领域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对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分析。
一、国内甜玉米产业现状1.产量及面积:中国是世界上甜玉米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甜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对营养需求的不断提高,甜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2.品种改良:国内甜玉米产业在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的甜玉米品种,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满足了市场需求。
3.科学种植管理:近年来,国内甜玉米产业逐渐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通过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措施,提高了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4.加工及利用:国内甜玉米加工业也在逐步发展,目前主要以加工成玉米淀粉和玉米油为主,且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良好。
此外,甜玉米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速冻食品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二、国际甜玉米产业现状1.主要生产国家:全球甜玉米主要生产国家有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等。
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国,其产量占据全球产量的相当比例。
2.技术水平:国际上甜玉米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尤其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种植管理、品种改良、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他们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提高了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产品质量及市场需求:国际上的甜玉米产品以质优价高著称,其高度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甜玉米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材,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三、甜玉米产业发展前景1.内外市场需求增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甜玉米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材,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甜玉米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种植技术创新: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甜玉米种植技术将进一步创新,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分析报告
玉米种子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分析报告玉米种子是农业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玉米种子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玉米及其种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种子质量要求提高:农民对玉米种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种子具有高产高效、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种子品种丰富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种子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具有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4.地区市场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一些发达地区对玉米种子需求旺盛,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因农业水平相对较低,对玉米种子需求较少。
二、发展趋势1.基因改良技术的创新:随着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性、抗逆性等方面的特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问题。
2.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无公害种子的需求逐渐增加,希望通过使用无公害种子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性。
4.地区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不同地区的农产品需求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对于食用玉米的需求较高,而一些地区则更加注重玉米的工业应用,种子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差异化供给。
结论:玉米种子行业市场现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种子质量要求提高、种子品种丰富多样、地区市场差异明显等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特点。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基因改良技术的创新、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供应链整合以及地区市场需求的差异化等。
种子企业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农户的需求,保持竞争优势,优化市场布局。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玉米种子行业的支持和帮扶,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玉米是世界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育种技术也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内外玉米育种这一领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品种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改良。
(1)现状目前,国内外玉米育种经历了从孤立性育种到联合育种、从单一性选择到多样性育种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工作出现了广泛发展的趋势:一是把品质改良优先放在育种目标之上:其中综合品质优良,抗病虫性强,性状良好,适应性强。
二是积极发展特殊品种育种,如嗜热性、耐水性、抗逆等胁迫品种。
三是以抗温带性病害玉米品种为重点,加快抗环境逆境性胁迫品种研发。
(2)育种发展趋势首先,育种工作朝着新的科学方向发展,将以质量育种、生物数据育种、小核心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新技术渗透到育种工作中。
其次,一些新品种的创新性育种将是国际育种的主流方向,新品种将朝着高效、低耗、精品化的方向继续发展,使育种质量及种质改良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另外,多种科学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如,利用CARN技术/精准育种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从而改变传统的育种观念,更有效的解决育种难题。
二、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玉米育种未来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育种难题,重点在于:(1)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未来育种框架。
育种要立足社会需求,重点突出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系统为核心、以品质为特色、以科学为支撑、以安全为保障的育种体系体系框架;(2)大力开展育种精准化发展,加强基因改良、精准选育种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研究效率,提高育种效率,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3)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开发新型育种技术,不断强化增良品种研发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不断完善育种管理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将更加积极,最终将促进国内外玉米种植的优质发展,促进国家和国际粮食安全的提升。
长治玉米种植现状分析报告
长治玉米种植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对长治地区的玉米种植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报告,我们将了解长治地区玉米种植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长治地区玉米种植的总体情况1. 长治地区是山西省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大。
2. 玉米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种植户众多。
3. 玉米品种多样化,包括黄色玉米、白色玉米和甜玉米等。
二、长治地区玉米种植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受限:长治地区的耕地面积有限,玉米种植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2. 水资源供给不足:长治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蓄水设施不够完善,玉米种植面临灌溉困难。
3.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长治地区农田机械化程度较低,玉米种植过程中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劳动。
三、长治地区玉米种植的发展机遇1. 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农业技术如智慧农业、遥感技术等可以应用于玉米种植中,提高生产效率。
2. 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提供贴息政策和技术指导。
3. 农业合作社的推广:积极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合作社带动玉米种植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四、长治地区玉米种植的发展策略1. 科技先导:加大对新型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推广智慧农业、遥感技术等,提高种植效益。
2. 资金支持: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贴息政策和贷款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3. 农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合作社带动玉米种植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减轻农民劳动负担。
4. 水资源管理: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投入,提高灌溉效率,缓解灌溉困难。
5. 市场拓展:积极拓宽玉米销售渠道,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农民收益。
结论通过对长治地区玉米种植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长治地区玉米种植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资源受限、水资源供给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等。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发展机遇,如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农业合作社的推广等。
2024年玉米育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玉米育种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阔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玉米育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当前玉米育种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概览玉米育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玉米育种逐渐成为广大农民和企业的关注点。
据统计数据,全球玉米育种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主要驱动因素玉米育种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如下:1.需求增长: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需求也在增长。
2.品质要求:消费者对玉米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口感、营养价值等。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育种者需要不断改良玉米的品种。
3.抗逆性提高: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威胁给玉米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育种者致力于培育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以应对各种环境挑战。
4.技术进步:生物技术的发展,如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了玉米育种市场的发展。
市场现状玉米育种市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主导品种集中:当前市场上,少数几个大型种业企业控制了主导的玉米品种。
这些企业通过研发高产、高抗逆性的玉米品种,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2.育种技术创新:育种技术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除了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外,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引入,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市场竞争激烈:玉米育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农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玉米育种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几年,玉米育种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发展趋势与挑战玉米育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如下:1.品质改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增加,育种者将更加注重提高玉米的品质,包括口感、营养价值和食品加工性能等方面。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2.玉米品种和品质3.玉米生产技术水平4.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二、我国玉米发展目标1.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2.优化玉米种植结构3.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4.应对挑战和问题正文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
据统计,2021 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5.38 亿亩,总产量为 2.65 亿吨。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新品种的推广,玉米亩产量逐年递增。
2.玉米品种和品质我国玉米品种繁多,涵盖了粮食、饲料、鲜食等多个类型。
在粮食用途方面,主要以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为主;在饲料用途方面,以高蛋白、高能量等特性为主;在鲜食方面,以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为特点。
总体来说,我国玉米品质不断提高。
3.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我国玉米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育种、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得玉米品种不断更新,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种植技术的推广,如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使得玉米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4.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尽管我国玉米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造成玉米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其次,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少并且分散,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玉米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再次,玉米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二、我国玉米发展目标1.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我国将继续推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通过加大育种研发力度,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的品种,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2.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提高玉米产业的效益。
通过调整种植布局,发展绿色、生态、高效的玉米生产模式,提高玉米的产值。
3.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我国将继续加大玉米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玉米 作 为 我 国三 大 粮 食 作物 之 一 ,是 人类 和 畜禽 的重 要食 物 来 源 , 同 时也 是 重 要 的工 业和 医药 原料 。 11 玉 米在 我 国粮 食生 产 中 的地 位 。 随着 . 优 良杂 交种 的推 广应 用 和 综合 配 套 栽 培 技
北到 西 南包括 1 省 区的 “ 2个 中国玉米 带 ” 。玉 米带 上 的玉 米面积 和总产 量 占全 国的 8 %以上 。这 充 分 0 体现 了玉 米适 地种 植 ,趋 利避 害的 生态适 应性 。实 践证 明 ,这样 集 中种 植 有利 于 集 中使用 优 良品种 、 化肥 、农 药等 农用 物资 ;便 于集 中推 广先进 的科学
较差 。且 玉米深 加 工设 备滞 后 、加 工 成本 高 、品种 少 、档 次低 ,在 国际市场 缺 乏竞争 力 。
2 中 国 玉 米 生 产 发 展 特 点
发展 战略 ”
关 键词 :玉米 ;粮 食 作 物 ;大 玉 米发 展 战略 :全球 经济一 体化
1 我 国 玉 米 生 产 现 状
充分利 用 各地 的农业 自然 资源 和经 济 条件 ,有效 地 发挥玉 米 的增 产 作用 。 22 种 植 面 积 、单 产 和 总 产量 增 长 迅 速 。为 满足 . 畜牧 业 、玉 米 工 业 、 口粮 及 出 口等 日益 增 长 的 需
要 , 中国玉米 生产 发展 迅速 。从 各 种作物 的 总产量
21 玉 米 种 植 逐 步 实 现专 业 化 和 区域 化 。 由于 玉 .
米 高产 稳产 且适 应性 强 ,近年 ,在 玉米 面积 不 断扩 大的 同时又逐 渐 形成 了连 片种 植 的趋势 。 中国幅 员 辽 阔 ,地处 亚热 带 、温 带 和寒温 带 。从 南到 北种植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变化,玉米育种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满足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玉米育种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此外,玉米育种还面临着以下几个发展挑战:
1.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玉米的生产常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威胁,如玉米花叶病、玉米秧螟等。
因此,培育具有高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是重要的任务。
2.增加抗旱性和耐盐碱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干旱和盐碱地面积的增加,因此,培育具有较高的抗旱性和耐盐碱性的玉米品种是必要的。
针对以上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发展战略:
2.引进和培育优良种质资源:通过引进国内外的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遗传资源多样性,提高玉米的耐逆性和产量。
3.加强科研和合作交流:加强玉米育种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育种面临的问题,提高培育新品种的速度和质量。
4.注重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改良:在培育高产品种的同时,注重提高玉米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同时改善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5.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大对玉米育种科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育种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鼓励科技企业和农民合作,推广新品种的种植。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1. 当前玉米生产的现状1.1 玉米的种植面积与产量说到玉米,大家都知道这可是咱们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真是家喻户晓。
你知道吗?在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得让人吃惊,大约有四千多万公顷,产量也是个天文数字,每年能生产超过两亿吨的玉米,简直是金玉满堂!而且,很多地方的农民靠种玉米养家糊口,真是辛苦不易,活生生的“农民伯伯”呢!1.2 地区分布与主要产区尤其在东北、华北,甚至西南地区,玉米可就像春天的花儿,处处开放。
每到秋天,玉米成熟,那金黄的颜色,简直好看到爆。
像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真是玉米的“故乡”,收割时,田野里一片欢腾,那场景,真让人感动。
2. 玉米生产的技术与挑战2.1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说到种植,现代技术可是大大的提升了玉米的产量。
无人机、精准农业、智能喷灌……这些词听着耳熟吧?它们纷纷登场,让农民们的腰包鼓鼓。
就像篮球场上的“战术”,农民们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真是稳抓稳打,收成自然不会低。
2.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不过,天上不会掉馅饼,想要丰收,挑战也不少。
气候变化、病虫害、市场波动,真是让人绞尽脑汁。
有时候,你明明照顾得好好的,结果却被一场意外的暴雨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心里那个酸啊,真是不言而喻啊!再说,市场价格也是有起有落的,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玉米,到了市场上,有时候连打个平手都难,真是让人心疼。
3. 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3.1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然而,不能光着急,咱们也得放眼未来。
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必然趋势。
比如说,采用轮作制度,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让土壤更健康。
就像人一样,饮食均衡,身体才好,对吧?而且,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支持也是越来越好,农民的积极性也是时刻高涨,大家伙儿都在琢磨如何能种得更好。
3.2 市场需求与产业链的拓展再者,市场需求变化也给玉米产业带来了不少机会。
你看看,玉米不仅是粮食,那些零食、饲料、甚至生物燃料,结构越来越丰富。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1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玉 米 品 种 选 育 现 状
11 20 ~2 1 . 0 1 0 0年 黑 龙 江 省 玉 米 品 种 审 定 和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玉 米 品 种 审 定 情 况
2 0 ~ 21 01 0 O年 , 龙 江 省 共 审 定 玉 米 品种 黑 2 7个 , 中黑 龙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审 定 玉米 品种 8 其 1 1个 , 0 平均 年 审 定 玉 米 新 品 种 1 O个 , 占黑 龙 江 省 1 玉米 品种 审定 总数 的 3 . , 0a 5 2/ 是黑 龙江 省 9 6
黑 龙 江农 业 科 学 2 1 ( ) 1 O 1 4 0 2 7 :4 ~ 4
Heln j n r ut r l ce cs i gi g Ag i lua in e o a c S
黑 龙 江 省农 业 科 学 院玉 米 育 种 现状 及 发 展 策 略
申 惠 波
( 黑龙 江省 农业科 学 院 科研 处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5 0 6
The n mb rofma z a i te p r v d b u e ie v re is a p o e y
Heln j n a e fA rc l r l c n e i gi gAc d myo g i t a S i c s o a uu e
占粮 豆薯 总产 的 4 . 5 , 米 商 品化 率 7 以 67% 玉 , O 上 , 米种 植 面 积 、 产量 、 给 国家 的商 品粮 量 玉 总 供 均 居全 国第一 。黑 龙 江省玉米 生 产对保 障 国家粮 食 安全 和实 现干亿 斤粮 食产 能起 到重要 的 支撑作 用 。因此加 快 黑龙 江 省 玉米 品种 选 育 , 一 步提 进 高玉 米产量 是提 高黑龙 江 省玉米 生产水 平 的关键 因素 之一 。黑龙 江省农 业 科学 院作为 黑龙 江省第 大 玉米 育种 的科研 单位 , 论是 品种选 育 的 无
中国玉米育种行业现状
中国玉米育种行业现状
中国玉米育种行业现状较为活跃。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玉米育种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首先,中国玉米育种行业的基础不断加强。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玉米遗传资源的集中收集和保护,建立了玉米遗传资源库,为玉米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产量和耐逆性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例如,中国玉米品种“中玉335”和“杂交玉龙8号”在国内
外都享有盛誉,成为了玉米产业的支柱品种。
此外,中国还注重培养玉米育种人才,加强科研力量。
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玉米育种研究团队,开展了多项玉米育种的研究工作,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中国玉米育种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玉米遗传资源的利用和创新仍需要加强,探索全球玉米遗传资源的应用潜力。
二是玉米功能性研究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对功能性玉米品种的培育与研发。
三是玉米育种技术的推广应用仍面临一定难度,需要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提高新品种的推广率。
综上所述,中国玉米育种行业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玉米育种的持续发展,中国玉米育种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疆玉米育种及应用前景
玉米作为可再生资源,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生物质能源
玉米淀粉、纤维素等成分可用于生产多种化工产品,如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替代部分石化产品,降低环境污染。
化工原料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玉米中的低价值成分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玉米秸秆转化为生物基聚酯等,提高玉米资源的利用价值。
工业用玉米品种
为满足工业需求,育种家们选育出适合加工淀粉、酒精等工业产品的专用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高产、高淀粉含量、低杂质等特点,为玉米加工业提供了优质原料。
饲用玉米品种
针对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育种家们成功选育出适合作为饲料的专用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等特性,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
03
CHAPTER
新疆玉米的应用前景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原料用于制作玉米面、玉米片、玉米油等食品。
食品加工原料
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等玉米制品常用作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加工性能。
食品添加剂
利用玉米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开发出多种功能食品,如富含膳食纤维的玉米饼干、高抗氧化玉米饮料等。
高产性状优化
通过利用现代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编辑等手段,成功选育出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能够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有效提高农民的收益。
优质性状改良
在选育过程中,不仅关注产量性状,还注重品质性状的改良。通过优化种质资源,成功选育出优质蛋白、高油份等特性的玉米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新疆玉米育种及应用前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新疆玉米育种概述新疆玉米育种的研究成果新疆玉米的应用前景新疆玉米育种的挑战与展望
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将对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根据成功案例分析,要将对策应用到实 际生产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完善的农业管理体系和技术培训机 制,提高农民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 技术水平。
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保证玉米 制种的高产和优质。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并注重品种选育和田间管理。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智能化农业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问题 • 玉米制种产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 解决玉米制种产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问题
玉米制种产业现状
玉米制种产业分布
我国玉米制种生产主要分布在 全国的西北、西南、东北等地
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
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如节 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益 和产量。
推广机械化设备
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播种、施肥、喷药等机 械化设备,提高玉米制种的效率和质量。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品种
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高玉米种子的创新性和 竞争力。
作,实现了玉米制种的高产和优质。
成功案例分析
要点一
成功案例一
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采用了智能化农 业设备,如智能灌溉系统和无人机监测等,提高了生 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此外,该公司还注重品种选育和 田间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要点二
成功案例二
该农业合作社的成功在于其对品种选育和田间管理的 重视。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的农业操作 ,如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实现了玉米制种 的高产和优质。
我国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玉米种植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玉米种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提出对策和措施进行解决。
一、现状分析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玉米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产量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玉米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2.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由传统品种向优良品种转变。
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玉米良种繁育和推广的投入力度,推动玉米品种结构不断升级,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推动了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机械化作业手段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4.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食品加工原料等多种用途的原料,市场潜力巨大。
二、存在的问题1.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单一化和重复化现象,品种单一、表观品质差异小,市场对不同种类玉米的需求难以满足。
2.生产成本偏高目前,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的生产成本偏高,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玉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3.品牌建设较弱我国玉米产品的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差,影响了我国玉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4.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导致玉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质量安全隐患,不利于玉米产品的市场竞争和出口贸易。
三、对策建议加大新品种的引进、研发和种植力度,促进玉米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摘要种子产业技术进步涉及知识创新、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还包括少量制度创新。
不同性质的机构在这个产业技术链条中的位置决定了在改革中的走向。
目前,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玉米种业技术发展的焦点问题。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暴露出我国种子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就在于种质创新缺位,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则受制于落后的育种思路,因而降低了投资效率。
玉米商业育种的实践基础是简化、统一的杂种优势模式。
施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将激化产业内部矛盾,促进种业内部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一、玉米种业和种业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加入WTO以后,玉米育种研究体系的各个环节就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产业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种子产业技术大体包括三个层次: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基础研究,以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以产品创新为目标的应用研究。
这些都纳入产业技术的范畴,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
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产业技术链中每个环节的未来走向。
这是研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演变的基本考虑,也是技术创新的立脚点。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历史时期,这个系统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就玉米育种来说,我国在五十年代那样贫穷落后的经济条件下成功地研发和推广杂交种,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后来只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便从双交种过渡到更先进的单交种选育技术。
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在李竞雄教授的带领下自主攻克了玉米抗病育种技术难关,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玉米产量提高了将近4倍。
但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期,玉米育种技术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实际上,发达国家当时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同样的发展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通过抗逆育种途径持续提高玉米产量,有效地解决了产量爬坡问题。
然后又投资生物技术,提高种子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这些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遗传增益。
当西方国家解决面临的技术挑战时,我们恰恰进入理论与技术的停滞状态。
究其原因是产业技术的发展思路出了偏差。
玉米育种的发展思路和技术轮廓,做出了大胆尝试。
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带领全国玉米育种家将这些发展思路付诸实践,就怆然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国玉米产业技术发展遭受一次内部重创。
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结构失衡。
玉米育种体系对理论和技术反应迟钝,基础性工作和基础性研究被忽视,属于应用技术的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脱离客观规律,被误导着走进狭窄的发展空间。
玉米育种有关的体制改革掉进利益矛盾的漩涡,阻碍了产业技术发展。
育种家在这个过程里走向自我贬值。
但产业发展的步伐和迎接挑战的行政努力不会被停止。
国家及时启动种子工程,虽然这是一个引起争议和备受指责的项目,但毕竟推动了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特别是在政企分离、种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商业化的改革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从而也影响了技术发展趋势。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拱着育种技术朝前走。
在社会转型时期,玉米育种家对科技体制改革发生片面理解,没有及时认清自己所处的产业技术环节和位置。
浮躁狭隘和片面的利益导向掩盖了科学规律,扭曲了产业技术结构。
这是我国种子产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原因。
一旦国家停止对产业技术中属于产品研发项目的直接资助,我国种子产业将面临更艰难的处境,没有能力与跨国公司竞争。
从最近3年的品种试验来看,如果把我们的产业技术摆在西方跨国公司面前比对,企业的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都很微弱,只是少数几家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及时调整科研方向的能力。
其他多数企业则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摆在我们面前的玉米育种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3+1”模式,即种质创新、生物技术和改善品质的三个技术创新方向,加上一个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包括育种技术的商业转移和企业的商业化改造。
我国玉米进入商业育种阶段已经10年,但一直被误解着。
最近还有人说“商业育种不就是卖点种子吗!”说这话的人不懂遗传、育种学,也不熟悉种子行业的技术特点和历史规律,所以很难理解本文开头关于WTO以后的产业技术概念。
当前要继续强化玉米商业育种,尽可能利用WTO过渡期内的优惠条件,抓紧所剩不多的缓冲时机,继续支持对产业研发能力建设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支持。
我国玉米界不应该形成商业性育种和公益性育种在同一个锅里抢饭吃的恶性竞争局面。
转变机制和调整方向是必然要发生的改革过程。
这是协调公益性与商业性育种机构的唯一机会,也是促进民族种业发展的唯一希望。
提高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加强前育种研究,是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两个支撑条件,而我国作物育种中国家和CG系统则被称作前育种研究。
国家公益性研究机构应逐渐退出竞争性的商业育种领域,而以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研究的成果支持本民族的种子产业和产业技术发展。
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应毫不犹豫地将多数重叠的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推向竞争性研发领域。
实际上,我国多数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已经朝着这个方向探索了将近20年,取得了明显进展。
这是成熟技术转移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国民族种业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政策的犹豫和徘徊,以及来自公益性研究体系和公共产品的支持比较软弱,使得多数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推向竞争性研发领域的态度还不够坚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
建设完整的玉米育种研发体系首先要明确涉及到哪些创新领域和目标层次。
第一是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基础性研究,也包括一些基础性工作。
国家在这些领域有专项支持,同时鼓励科学家的自由探索。
第二是以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应用基础研究,在我国玉米界被长期忽视,现在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暴露出我们的种子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就在于种质创新缺位,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第三是以市场为目标的产品创新,我国在这方面积累了较雄厚的基础,但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对市场和环境反应不够灵敏,体制上有束缚,与应用基础研究脱节,与跨国公司相比仍然缺少竞争力。
虽然我国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但技术落后型品种较多,总体投资效率不是很高。
第四个方向是制度创新。
目前的管理体制没有促进成熟技术的商业化转移,反而强化了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弊端。
例如,在很长时间内,科研单位强调创办种子公司,办成经济实体,个别省的农科院几乎整体改制为企业。
这样做的后果是越来越阻碍成熟技术的商业化转移和削弱公共产品的社会服务功能。
改革中的一些政策不配套,限制了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
国家公益性研究机构和项目对产业的技术支持减少。
这是狭隘利益导向对改革方向的误导。
这些不利因素综合起来,约束了民族产业和产业技术的健康发展。
但市场需求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冲破不利因素的障碍,引导科研单位的体制改革朝着技术转移和市场服务的方向转变。
实践证明,科研单位办企业的难度很大,或者基本不适应当前的国情与市场需要,但是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服务社会经济的改革空间却是无限宽广的。
二、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焦点目前我国玉米育种体系涉及的创新领域,除去特定范围的基础性研究和制度创新以外,大多数情况下涉及的是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种质创新的缺位已经严重地抑制了企业和基层科研单位的产品创新能力。
但是种质创新的难度相当大,需要较雄厚的理论和技术积累作为种质创新的支撑条件。
目前普遍采用自交系杂交选育二环系的育种方法,估计效率大约在万分之一以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是可以普遍推广的成熟技术。
可是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不必每个省和地区都陷入进来。
同样,技术创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难度越来越提高。
比起30多年前的某些遗传育种技术,现在的分子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的难度和对理论基础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目前,我们的科研经费支持强度还很低,像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这类难度很大的研究活动应集中在少数较有实力的国家单位和大学里进行。
举一个小例子,DNA指纹是再简单不过的应用型技术,但是个别单位在应用该技术进行品种指纹分析时却漏洞百出,不知不觉中就犯了许多技术和概念错误。
产品创新是以雄厚的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
现在我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主要障碍是缺少创新型的基础材料。
许多专家迷恋从美国商业杂交种选育二环系。
这有两个成功的事例。
一是从美国商品玉米中分离出U8112,后来演变成PA种质;另一个是从P78599或P78641中选育了一大批PB种质。
这是两个很特殊的事例,以后,跨国公司不会再把适宜选育二环系的杂交种奉送给我们。
虽然我根据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原理提出了继续从商业杂交种分离二环系的技术路线,但这毕竟不是玉米育种的基本策略。
商业育种是设计育种,关键是对育种目标的权衡和对育种材料的评价标准。
建立玉米商业育种的基本策略,要明确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什么是产量?产量与杂种优势有什么关系?到哪里去寻求继续提高产量的最大回报?在这些方面我们曾经发生过许多误解。
对玉米育种目标有过片面理解,对杂种优势陷入绝对化的认识。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玉米育种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是非杂种优势的遗传改良。
第二要分析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间特殊配合力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产量增长的相对贡献。
这是抉择育种技术时必需考虑的理论基础。
现在我们都明白,玉米产量的提高,是因为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在不断提高。
因此育种方法的基础就是继续提高一般配合力。
但是份额越来越小的特殊配合力却决定了对种质资源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因此对于制定育种策略是很关键的考虑。
第三,在明确这两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循环育种策略。
玉米商业育种的实践基础是简化、统一的杂种优势模式。
三、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机遇国家颁布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极大地刺激了多条渠道对玉米种业和种业技术的投资热情,促进种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科技体制改革。
但我们还注意到,从宏观上来说,我国玉米产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但是企业经营和资金管理水平却普遍低下,这就形成一对尖锐的内部矛盾,导致投资效率较低,甚至发生失误,增加风险和经营失败。
另一个矛盾现象是市场严重混乱和腐败丛生,再加上体制方面存在漏洞,就形成混乱局面。
加入WTO后,这种局面将阻碍技术创新和严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施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将激化产业内部矛盾,因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第一,可以释放生产力和科研能力。
第二,在走出去的过程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不管多数企业是否能够走出去,都必然会摆脱浮躁狭隘的利益漩涡,而卷入结构调整、技术竞争和管理能力竞争的漩涡,都要承受竞争的后果,必然加速淘汰一大批缺乏创新能力的落后企业,从而净化市场环境,包括涤荡业内的腐败风气。
第三,在走出去的过程里,能够更快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