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古诗详细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古诗详细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古诗详细分析以下是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马诗》进行的详细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

一、背景介绍《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共有23首,均为咏马之作,但实际上是通过借物抒怀,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第五首,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这一首。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以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二、原文及译文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三、内容分析1.前两句写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景色。

大漠的沙子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白雪,燕山上的月亮则像一把弯钩。

这种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通过“雪”和“钩”的意象,暗示了战场的寒冷和战斗的气息。

1.后两句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诗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到重用。

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何时才能得到重用,像骏马一样在战场上驰骋,建立功勋的期盼。

四、情感分析这首诗通过咏马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人借马的命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感慨,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

诗中充满了对边疆战场的向往和对英雄用武之地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愤懑的情绪。

五、艺术特色1.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边疆战场的景色,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这种以景起兴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委婉。

1.象征手法:•金络脑作为贵重的马具,象征着马受到重用。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诵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诵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诵课外古诗词鉴赏山中杂诗》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峨眉山月歌》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古诗六年级下册必背

古诗六年级下册必背

古诗六年级下册必背六年级下册有不少经典古诗需要背诵,这些古诗各有千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 解析。

-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点明季节是春天,而且是繁花盛开的时候。

“无处不”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春天的长安城到处都是飞舞的花瓣,那画面感超强的,就像整个城市都被花瓣雨给包围了。

- “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的时候,东风一吹,皇宫里的柳树都随风倾斜。

这里的“御柳”可是皇宫里的柳树哦,给人一种很庄重又有点神秘的感觉。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到了傍晚,皇宫里开始传蜡烛,那蜡烛的轻烟飘进了五侯之家。

这两句可有点深意呢,寒食节本来是禁火的,但是这些权贵之家却能得到特殊待遇,点起蜡烛,这就暗暗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特权制度。

2. 赏析。

- 从描写手法来看,前两句是描写寒食节时长安城的景色,通过“飞花”“御柳”这些美好的景象来烘托节日的氛围。

后两句呢,就像是一个特写镜头,聚焦到皇宫里传蜡烛这个特殊的行为,从景写到事,过渡得很自然。

而且整首诗用词很精美,“飞”字让花瓣好像有了生命,在城里到处飞舞,充满了动态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解析。

- 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形容牵牛星距离遥远,“皎皎”写出了织女星的明亮。

这就像电影的开场,先把两个主角——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和状态给交代清楚了。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描写织女的手又细又白,摆弄着织布机,“纤纤”和“札札”这两个词特别形象,一个形容手的纤细柔美,一个形容织布机的声音,就像我们能看到织女在那辛勤织布的样子。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可是织女一整天都织不出一匹布来,眼泪像雨一样落下来。

为啥呢?因为她思念牵牛星呀,心里乱乱的,哪有心思织布呢。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75首小学生必备古诗词鉴赏,附详细赏析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75首小学生必备古诗词鉴赏,附详细赏析  全国通用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2.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解析

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解析

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解析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时所作。

诗人通过明月的光辉,联想到地上的霜,进而引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孟浩然以春天的早晨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欣赏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李白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叹。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柳宗元以江雪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清净世界的向往。

6.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析:苏轼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用西子比喻西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7.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杜甫通过对比黄鹂和白鹭的生动形象,以及雪与船的静态美,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8.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杜甫以泰山为题,表达了对泰山雄伟壮丽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立志攀登高峰的壮志。

9.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全然。

这首诗以石灰自喻,通过描写石灰的烧制过程,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二、赏析:这首诗真厉害啊!从石灰的诞生开始说起,它得经过千锤万凿才能从深山里出来,这得多难啊,就像一个人要经历重重磨难才能成长一样。

然后又被烈火焚烧,可它根本不当回事儿,这种淡定太让人钦佩了。

最后就算粉骨碎身也不怕,就为了留下清白在人间。

诗人于谦这是把自己的志向和品质都寄托在石灰身上了呢。

他就想告诉大家,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考验,自己都要保持清白廉洁的操守。

三、作者介绍:于谦是明代的一位了不起的大臣。

他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在明朝面临危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保卫国家。

他为人刚正不阿,这种性格也体现在他的诗作当中。

四、运用片段: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在公司里遇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有些同事为了升职加薪,就会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还想拉小李一起。

小李当时就跟我说:“我就像那石灰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那些歪门邪道我可不干,我要像石灰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一定要在这个公司里留清白在人间。

”我听了特别佩服他,觉得他真是个有原则的人。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咬定”:这里把竹子拟人化,形象地写出竹子紧紧扎根的样子。

“立根”:扎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竹子扎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那么坚定,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二、赏析:三、作者介绍:四、运用片段:我的邻居张爷爷就是这样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生活就像那破岩一样艰苦。

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一直在奋斗。

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可是他的性格还是像竹子一样。

有一次,社区里有人想违规占用公共用地,大家都不敢说话,张爷爷站出来了,他说:“我就像那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

文中句式齐整,以五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

此诗以素笔淡墨,描写了深山幽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喜爱山水的生活情趣。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下。

“来”、“落”两字写出了动态。

“见”、“窥”两字用得很恰当:烟来则举目可见;日落则是透过竹子间的空隙所见,所以用“窥”字。

“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三、四句说,鸟儿向着屋檐上飞翔,白云从窗户里轻轻流出。

这两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处地势的高峻。

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屋宇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

“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古诗十首六年级下册

古诗十首六年级下册

古诗十首六年级下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这诗的作者于谦可真是个硬骨头呢!你看啊,“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在山里的时候就被千锤百炼才开采出来,就像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磨难一样。

“烈火焚烧若等闲”,被火烧的时候石灰都不害怕,这得多勇敢啊,就像那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人。

最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算身体粉碎了也不在乎,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世上就行。

于谦其实也是在说自己呢,他为官清廉,不管遇到什么威胁,都要保持自己的清白。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郑燮写竹子可真是写绝了。

竹子就像一个坚定的战士,“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咬住青山,一点都不放松,这决心多大呀。

它的根扎在破岩里,条件那么艰苦,但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不管受到多少折磨打击,还是那么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都吹不倒它。

这竹子就象征着那些有坚定信念的人,不管外界有多少干扰和压力,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析:杜甫这个大诗人啊,一直盼着国家能安定呢。

“剑外忽传收蓟北”,突然听到官军收复了蓟北这个好消息,他一下子就哭了,眼泪鼻涕沾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原来的忧愁都没了。

“漫卷诗书喜欲狂”,高兴得把书随便一卷,都发狂了。

然后就想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天要唱歌喝酒庆祝,趁着美好的春光回家乡。

最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路线都想好了,就想快快回到家乡,可见他有多高兴,也能看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安定的欣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龚自珍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满是离愁呢。

“浩荡离愁白日斜”,那离愁就像江水一样浩浩荡荡,太阳都快落山了,就像他的心情有点低落。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1.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解析。

-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就是春天的长安城。

哇,这一句就像给我们展开了一幅超级美的画卷呢。

春天到了,长安城里到处都飞舞着落花,那画面感超强,就好像整个城市都被花的精灵给占领了。

- “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的时候,东风一吹,皇宫里的柳树都随风倾斜。

这里提到“御柳”,就是皇宫里的柳树,感觉很有皇家的那种高贵气息哦。

- 然后“日暮汉宫传蜡烛”,到了傍晚的时候,皇宫里开始传蜡烛了。

寒食节本来是禁火的,但是呢,皇宫里却有特权,可以传蜡烛点火。

- 最后“轻烟散入五侯家”,那些蜡烛的轻烟就飘进了五侯的家里。

这里的“五侯”是指受到皇帝宠信的权贵。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寒食节的景象,其实是在讽刺当时的权贵特权阶层呢。

1. 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赏析。

- 诗一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就把我们的目光拉到了遥远的银河边。

牵牛星远远地在那儿,河汉女(也就是织女星)呢,洁白明亮。

这就像在讲一个超级浪漫又有点小忧伤的故事的开头。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她纤细洁白的手,摆弄着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想象一下,织女在银河那边辛勤地织布,那画面还挺美的呢。

- 可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她忙了一整天,却织不出布来,为啥呢?因为她心里想着牛郎呢,思念得泪水像雨一样落下来。

这就很感人啦,把织女的那种思念之情描写得超级细腻。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看起来又清澈又浅,他们俩距离好像也没多远啊。

这里就有一种无奈,明明看起来距离不远,却不能在一起。

- 最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他们就隔着这么一条银河,含情脉脉地却不能说话。

这简直是把那种思念和无奈写到极致了,就像两个相爱的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拥,让人心里怪难受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第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①漉豉(chǐ):豆制品。

②萁(qí):豆茎。

③然:通“燃”。

(1)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2)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1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

2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②③①答案第1页,总5页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1)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2)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答出心境、环境,意思对即可)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以动衬静。

月亮爬上山头,清光遍照涧谷,惊醒了树上夜宿的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喳喳地鸣叫几声。

答案第2页,总5页8.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题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2分)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送别情景。

【小题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心称作“冰心”?采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表明诗人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1分);突出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依然坚持操守、冰清玉洁的品质(1分)。

十首古诗六年级下册

十首古诗六年级下册

十首古诗六年级下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解析:这首诗就像一个老兵的回忆录。

以前出征的时候呢,杨柳轻柔地随风摆动,那画面可美了,就像他离开家乡时还有点不舍的那种惆怅的美。

结果回来的时候,大雪纷纷扬扬的。

他在路上走得很慢很慢,又渴又饿的。

他心里可悲伤了,但是这种悲伤啊,别人都不懂呢。

就像我们有时候心里有苦说不出,这个老兵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再看到眼前的景象,那种复杂的心情全在这几句诗里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你看啊,早晨渭城刚下了一场小雨,把地面的尘土都打湿了,旅舍周围的柳树啊,那颜色特别清新。

这时候呢,诗人就要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了。

他就跟朋友说,兄弟啊,再喝一杯酒吧,你这一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陪你啦。

这诗里既有那种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朋友的担心和牵挂。

那清新的景色和离别的愁绪放在一起,对比可强烈了,就像你吃着甜的糖,心里却苦得很,特别有味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析:这杜甫可真会写雨啊。

他说这雨啊,就像知道时节似的,春天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

它还悄悄地随着风在夜里下起来,滋润万物还没有声音,就像个小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呢。

野外的小路和天上的云都是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渔船有一点灯火亮着。

最后他想象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被雨水打湿的花朵沉甸甸地开在锦官城,那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感觉整个锦官城都被这场雨变得更美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韩愈写的春天很特别哦。

长安街上的小雨啊,就像酥油一样滋润。

远远看去,草好像有点绿意了,可是走近了看呢,又好像没有。

这就很有趣味,就像捉迷藏似的。

他还说这个时候可是一年中春天最美的时候呢,比那满城都是如烟的柳树的时候还要美。

他这是发现了春天最早的那一点小美好,就像我们在一堆石头里发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小宝石一样。

六下语文古诗词鉴赏(带答案)-优质文档

六下语文古诗词鉴赏(带答案)-优质文档

六下语文古诗词鉴赏《迢迢牵牛星》1.请举例说说叠词在本诗中的妙处。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寒食》3.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情景?4.这首诗,有人读出了歌咏,有人读出了讽喻。

你读出了什么?《十五夜望月》5.请展开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6.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马诗》7.前两句所用的比喻手法,有什么妙处?8.后两句“何当”一词引出此句,让人感到无限感慨。

这个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石灰吟》9.诗歌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什么?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竹石》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前两句。

12.请分析本诗中“托物言志”的妙用。

六下古诗词鉴赏答案1.本诗歌中的叠词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如“纤纤”,写出了织女之手修长柔美的样子;同时,都用在句首,使诗作节奏鲜明、韵律舒缓优美。

2.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既是织女,也指思妇(诗人)。

诗歌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恨别愁。

3.前两句写寒食白昼之景:春日京城落红漫舞、柳条随风袅娜,一派绚丽迷人的春景;后两句写日暮传烛之景:宫里忙着赐新火给宫侯近臣,灯火通明,轻烟袅袅,一派祥和。

4.示例1:诗作刻画了皇室气派,充满着对京城春色的陶醉,表达了对盛世太平的歌咏。

示例2: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宫特权及宦官专宠的讽刺,反衬了普通百姓的贫寒。

5.月光的清辉洒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一层清冷的白霜;萧瑟的树影里,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已深,秋露微寒,点点无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6.本诗通过“月光”、“鸦雀”、“秋露”、“桂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寂寥、冷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7.“沙如雪”,不仅从视觉上写出颜色,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的感觉,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月似钩”,不仅是写月的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驰骋沙场、报效祖国。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古诗词鉴赏.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古诗词鉴赏.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课内)古诗词鉴赏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文学常识: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律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60 篇中录有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2.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注释1.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明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颔联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恋不舍。

3.颈联展示了分别时的寥阔背景。

又巧妙地用“浮云”作比,写出友人将踏上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漂泊之旅,隐含了对友人的无限关切及不舍之情。

4.尾联写离别的场景。

“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表现诗人豁达乐观;“萧萧班马鸣”道出诗人无限深情。

5.整首诗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横”与“绕”),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出寥廓清丽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四.习题【第一组】1.诗中“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2.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情景交融,现出送别时的依依之情。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征程的担忧及依恋不舍。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不舍。

D.尾联直接写出内心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安慰之意。

(答案: 1.远行的朋友。

错在“直接” )【第二组】1.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李白。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孤蓬”这里指远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C.“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

D.“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1.律诗;李白错在比喻诗人自己)【第三组】1.“班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2.下列错误的一项是(D)A.首联中的“横”字写出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1. 《咏鹅》 - 骆宾王
千古传世之作,流传至今,骆宾王的《咏鹅》以简洁而生动的
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鹅的形象。

这首古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
童真。

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骆宾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生命的赞美。

2. 《静夜思》 - 李白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练而富有意
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的思绪。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节奏流畅,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想
象自己站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倾听着寂静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
与平和。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豪迈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雄伟壮丽的景象。

通过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眼前的雄鹰高飞,展翅欲飞之态,以及高楼耸立的壮观景象。

4.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杨万里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古老的牛渚古镇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人和古迹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描写真实而细腻,给人以历史的沉思和思考。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镇风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5. 《春晓》 - 孟浩然
孟浩然的《春晓》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丽和希望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是我对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的赏析,这些古诗各有不同的
主题和艺术特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作品。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1,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1],漉菽以为汁[2]。

萁在釜下燃[3],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4],相煎何太急[5]。

注释[1]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2]漉:过滤。

菽:豆子。

[3]萁:豆秆。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4]本:原本,本来。

[5]相煎:互相煎熬,这里偏指一方迫害另一方。

何:何必。

今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秆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同一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秆又何必过于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用豆汁做的羹是美味的吧。

要先将豆子放在锅里煮,然后滤除豆子的残渣,才能有这美味的豆汁。

可又有谁知道,煮豆子的时候,在锅底做燃料的,是本与豆子同根生长的豆秸呢?豆秸在锅底燃烧着,火焰烧烤着煮豆子的锅,又有谁听到豆子在锅里的哭泣?它在小声地哭诉:“你我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啊,为什么要这样急急忙忙地来煎烤我啊!”2,鸟鸣涧[6](唐)王维人闲桂花落[7],夜静春山空[8]。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9]。

注释[6]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7]闲:安静。

[8]空:空寂、空空荡荡。

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9]时:时而,偶尔。

这里寂静无人声,只有桂花在悄然飘落。

夜的寂静更让人觉得春山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山鸟,时不时地在春涧中传出一两声鸣叫。

诗境入夜的山,退去了白日的喧嚣,就这样静了下来。

没有声音的夜,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了。

只有这天,这地,这山,和我。

让我享受这样的宁静吧,让我侧耳倾听这属于我的夜吧。

我听见了,听见了桂花悄悄落下的声音,伴随着空气中的清甜;我听见了,听见了月儿爬上山坡的声音,伴随着这一树的清辉。

从远处山涧中时不时传来一声鸟鸣,打破了这片夜的宁静,大概是这花落月出之声也惊醒了熟睡的鸟儿吧。

这一切,是否都具有禅意呢!3,芙蓉楼送辛渐[10](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11],平明送客楚山孤[12]。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导语】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捷的视察,奇妙的联想,精致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赢得人们的爱好,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元日(宋代: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暖和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烈、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烈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朝阳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光辉的景象,象征无穷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很多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中,重点预习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古代诗词的重点预习,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一、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和特点古代诗词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其背景和特点是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基础。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教材,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学风格,诗词的创作背景和题材内容。

同时,有针对性地学习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比喻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

二、精选古代诗词进行深度阅读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或教师的指导,选择一些重点诗词进行深度阅读。

通过仔细研读诗词的文字和内涵,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古代诗词的结构和意象,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思维。

三、开展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活动预习的过程不仅是个体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欣赏与鉴赏的小组或整体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朗诵或表演,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创作活动,通过模仿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扩展与延伸古代诗词的学习在预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扩展和延伸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拓展对古代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诗词的注释和研读相关评论,了解不同学者对于古代诗词的解读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与古代诗词相关的参观和讲座,亲身感受古代诗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的重要环节。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解释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解释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解释以下是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的相关解释:一、寒食韩翃1. 作者介绍韩翃,唐代诗人。

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有一些作品描绘了宫廷生活,也有一些反映了社会现实。

2. 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 注释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御柳:皇宫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4. 翻译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

在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

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5.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的明媚春光和皇室的雍容富贵。

前两句写的是白昼,“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后两句写夜晚,“日暮”“传蜡烛”“轻烟散入”,描绘出一幅宫中走马传烛图,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二、迢迢牵牛星1. 出处它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2. 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注释迢迢:遥远的样子。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伸出。

素手:洁白的手。

札札:象声词,机杼声。

机杼:织布机。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零:落下。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4. 翻译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课内)古诗词鉴赏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律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60篇中录有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
1.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2.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注释
1.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明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颔联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恋不舍。

3.颈联展示了分别时的寥阔背景。

又巧妙地用“浮云”作比,写出友人将踏上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漂泊之旅,隐含了对友人的无限关切及不舍之情。

4.尾联写离别的场景。

“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表现诗人豁达乐观;“萧萧班马鸣”道出诗人无限深情。

5.整首诗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横”与“绕”),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出寥廓清丽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四.习题
【第一组】
1.诗中“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2.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D)
A.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情景交融,现出送别时的依依之情。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征程的担忧及依恋不舍。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不舍。

D.尾联直接写出内心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安慰之意。

(答案:1.远行的朋友。

错在“直接”)
【第二组】
1.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李白。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孤蓬”这里指远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C.“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

D.“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1.律诗;李白错在比喻诗人自己)
【第三组】
1.“班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2.下列错误的一项是(D)
A.首联中的“横”字写出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颔联中的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颈联景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

D.尾联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潇洒挥手别去吧。

(答案:1.载人远离的马错在对“挥手自兹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