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答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诗文欣赏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 的手法,韵味深远。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 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 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 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 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 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 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创作背景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 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游李商隐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ā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
①庾郎: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
《晋书·庾翼传》:“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明媚的春天出游,见到高桥之上骏马疾驰,白鸟高飞于长川之上。
B.烟轻柳新,春意萌发,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苞欲放,与诗人心境相契。
C.此诗为即事感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
D.庾翼年少有为,就连青草都要妒忌他的春袍,隐含作者怀才不遇的伤感。
2.诗词常借动作细节抒写人物心境,请简要分析诗句“摩挲七宝刀”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的不同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花明韦应物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色彩鲜艳,画面感强。
B.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
C.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
D.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
4.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乙酉八月十一日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陈寅恪①降书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见此时。
闻讯杜陵欢至泣,还家贺监鬓弥衰。
国仇已雪南迁耻,家祭难忘北定诗。
②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
【注释】①陈寅恪(1890—1969),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亦是杰出的诗人。
①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于1937年8月日军进入北平后绝食而死,死前犹挂念前方战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体现 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 句:“九死南荒吾不恨” (1分)。 • 人生态度:遭受人生打击,历尽坎坷艰险,
•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 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 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 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 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 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 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 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 感而放弃诗句。
• ②随遇而安。海南在别人眼中是荒蛮之地,但是 作者认为此地风景奇绝,冠绝天下,正所谓“此 心安处是吾乡"。
• 如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①直抒胸臆。重重打击磨难,作者却 说“不恨”,蛮荒之地,作者却说“奇绝”;
• ②倒因为果(翻因为果)。尾联第一句“九死离荒 吾不恨”为果,第二句“兹游奇绝冠平生”为因, 因果倒置,引人思索,意味盎然。
(1分)仍心胸坦荡,乐观豁达(2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 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 所不曾有过的。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人生态度?
•是如何表现的?
• 2.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 表现的?
• 人生态度:
• ①乐观豁达。虽遭受重重人生打击,历尽万千坎 河艰险,但总是乐观面对;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诗词鉴赏: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诗词鉴赏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悔恨。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2)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题目1.(一)表现个人情怀和人生体悟是苏诗最重要的内容,此诗即借咏海棠表达了苏轼自己的人生感慨。
1.诗中描写了海棠怎样的神韵?这与苏轼的精神品格有何相似之处?(10分)【答案】:答:诗的前半部,以拟人的手法描绘海棠的高贵,自然的天姿和幽独不群的神韵,而此时的苏轼,虽被贬至黄州,但他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黄州期间,他在城东的东坡垦荒种地,时刻关心国事,以待时机,希望能重反政坛,为国为民出力。
这与海棠的品格有极相似之处。
题目2.2.诗中描写了海棠怎样的生长环境?这与苏轼当时的处境有何相似之处?(10分)【答案】:答:海棠本是西蜀之盛产,现却落地于陋邦黄州,有流落天涯之感。
作者苏轼本在京城任职后因事被贬到黄州。
海棠的处境与作者苏轼的处境极为相似。
题目3.3.请在苏轼其他诗中抄录一联表达人生感悟和思考的句子并做分析。
(10分)【答案】:答:《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的情感:元符三年(1100),苏轼遇赦召还,渡琼州海峡时写下此诗。
这两句借自然景象抒发遇赦后的心情。
《晋书·谢重传》曾说“月夜明净,不如微云点缀”。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说过同样的话。
此时他从海南岛乘船渡海果然看到如此景象,于是便借题发挥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空海色本澄清。
”言外之意是说他本来很清白,在元佑党争中受到诬陷;如今蔽月的浮云终于消散,他也恢复了本来面目。
诗人借景抒情,手法巧妙。
因此清人纪昀说这“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见《瀛奎律髓刊误》)。
而本诗寄寓身世流落之感。
题目4.(二)此诗艺术成就很高,苏诗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在其中也都有体现。
1.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尤其是在“以才学为诗”的宋代。
作为宋诗最杰出代表,苏轼也非常擅长用典。
(1)化用前代的诗词文章是用典的表现之一,请找出此诗中化用前人诗句之处,并说明其表达了怎样的意义。
(10分)【答案】:答“也知造物有深意,故谴佳人在空谷”化用何人何诗何句:答:此处化用杜甫《佳人》诗的诗句。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及赏析
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 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也 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 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 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 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 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 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 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有人评论 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 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 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 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 不着的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 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 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纪昀评此说:前半纯是比体。
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
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
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
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的心境。
而在此之前,还是苦终,一片漆黑。
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
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
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
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
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
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
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
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
宋人,则力求洗练与深折。
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
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
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
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
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
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
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
《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
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
②苦雨终风:下个不停的雨,吹个不停的风。
③鲁叟乘桴:孔于曾慨叹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1)第一联和第二联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参考答案](1)(3分)第一问:比喻(1分);第二问:用“苦雨终风”变晴,“云散月明”喻自己受到的各种打击和挫折已终结(1分),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1分)。
(2)(4分)第一问:“九死南荒吾不恨”(1分)。
第二问:遭受人生打击,历尽坎坷艰险,(1分)仍心胸坦荡,乐观豁达(2分)。
3.这首诗颈联中所说的“鲁叟”是指,而“乘桴”说的是。
(2分)4.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请你具体说说,在这首诗的前两联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比”的手法的?(5分)【参考答案】:3.(2分)鲁叟指的是孔子,“乘桴”是说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之言。
4.(5分)首句“参横斗转”是深夜与黎明交替时分,比喻人生的黑暗即将过去;次句“苦雨终风”喻指南来所受的种种迫害;“也解晴”比喻迫害终于结束了;“云散月明”比喻所有围绕自己的风波均已结束;“天容海色”比喻自己的光风霁月的人格。
译文: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2)形考任务1-4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 (2)形考任务一题目顺序不一,CTRL+F 搜索答案试题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宋代诗人黄庭坚《_____》一诗中的名句。
选择一项:A. 寄黄几复B.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C. 登快阁D. 戏呈孔毅父正确答案是:寄黄几复试题2关怀民生疾苦是苏轼诗歌主要题材之一,下列苏轼作品中属于此类题材的是《_____》。
选择一项:A. 荔枝叹B. 赠刘景文C.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D. 新城道中正确答案是:荔枝叹试题3下列词作中不属于苏轼作品的是_____。
选择一项:A.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B. 《洞仙歌》(冰肌玉骨)C. 《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D.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正确答案是:《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试题4宋代诗人_____作诗既善于用典,又擅长比喻,如“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用古代仁人志士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
选择一项:A. 黄庭坚B. 杨万里C. 朱敦儒D. 陈师道正确答案是:黄庭坚试题5_____,天容海色本澄清。
选择一项:A. 日暮北风吹雨去B. 卷地风来忽吹散C. 岭上晴云披絮帽D. 云散月明谁点缀正确答案是:云散月明谁点缀试题6楼船夜雪瓜州渡,_____。
选择一项:A. 中原北望气如山B. 夜归急雪满貂裘C. 八千仞岳上摩天D. 铁马秋风大散关正确答案是:铁马秋风大散关试题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宋代诗人_____《临安春雨初霁》诗中的句子。
选择一项:A. 戴复古B. 陆游C. 谢翱D. 谢枋得正确答案是:陆游试题8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宋代词人_____的代表作。
选择一项:A. 周密B. 吴文英C. 周邦彦D. 姜夔正确答案是:姜夔试题9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选择一项:A. 数亩荒池净水花B. 一水护田将绿绕C. 扫地开窗置书几D. 一阕声长听不尽正确答案是:一水护田将绿绕试题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宋代作家_____感慨人生短暂的名句。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两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两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根据诗意之旅的开场白,完成题目。
同学们:①大家好!今天我们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目的不仅仅是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hán养身心,敦品励行。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情感记录,是我们代代传承的文化guī宝。
①在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过程中,诗词中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是诗词传播与传承的重心所在。
在当代传播中,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活使之深入人心,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这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根基所在。
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寻找教材里的诗意、观察湿地植物的诗意、探究生活中的诗意!(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hán ( ) 养敦.品励行( )guī ( ) 宝取之不竭.( )(2)下列短语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敦品励行B.雅俗共赏C.悲天悯人D.源远流长(3)画线句的复句类型是:。
(4)诗歌中常用到借代手法,比如鸿雁代指书信,婵娟代指月亮,丝竹代表。
二、名句名篇默写2.【寻找·诗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叠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诗文中随处可见。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综合性学习3.【观察·诗意】(1)根据材料填写恰当的选项。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B.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
C.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2)根据示例语段,选择图中其他湿地植物,写一首小诗。
四、语言表达4.【探究·诗意】请你结合漫画的画面和文字,谈谈你获得了什么生活启示?五、文言文阅读阅读古诗文,完成题目。
5.用“/ ”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小 巷 民 夷 杂 揉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歌鉴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 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兹游”,直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这次出游”或“这番游历”, 这首先是照应诗题,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仅指这次渡海,还 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县的全过程。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抵 惠州贬所,不得签书公事。他从1097年(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与苏 辙诀别、登舟渡海,到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渡海北归,在海 南岛渡过了三个年头的流放生涯。这就是所谓“兹游”。下句的“兹游” 与上句的“九死南荒”并不是互不相承的两个概念,那“九死南荒”, 即包含于“兹游”之中。不过“兹游”的内容更大一些,它还包含此诗 前六句所写的一切。
五、六两句,转入写“海”。三、四句上下交错,合用一个典故;这两句则显得有变化。
“鲁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人,所以陶渊明《饮酒诗》有“汲汲鲁中叟”之句,称他为鲁国 的 老 头 儿 。 孔 子 曾 说 过 “ 道 不 行 , 乘 桴 浮 于 海 ” ( 《 论 语 ·公 冶 长 》 ) , 意 思 是 : 我 的 道 在 海 内 无 法实行,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能够实行吧!苏轼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屡受打击,最 终被流放到海南岛。在海南岛,“饮食不具,药石无有”,尽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传播文 化的工作;但作为“罪人”,是不可能谈得上“行道”的。此时渡海北归,回想多年来的苦难历程, 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的感慨。这句诗,用典相当灵活。它包含的意思是:在内地,他和孔 子同样是“道不行”。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却没去成;他虽然去了,并且在那里呆了好几年,可 是当他离开那儿渡海北归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行道”的实绩值得他自慰,只不过空有孔子乘桴 行道的想法还留在胸中罢了。这句诗,由于巧妙地用了人所共知的典故,因而寥寥数字,就概括了 曲折的事,抒发了复杂的情;而“乘桴”一词,又准确地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轩辕”即 黄 帝 , 黄 帝 奏 乐 , 见 《 庄 子 ·天 运 》 : “ 北 门 成 问 于 黄 帝 曰 : ‘ 帝 张 咸 池 之 乐 于 洞 庭 之 野 , 吾 始 闻 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2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长郡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初三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试题卷共23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秘决箴.言(zhēn)郑重其事孜.孜不倦(zī)B.端详诓.骗(kuàng)走投无路自惭形秽.(huì)C.嬉闹筵.席(yán)言不及意心无旁骛.(wù)D.作揖瞥.见(piē)形销骨立前仆.后继(pū)2.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不二法门....。
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能力一旦形成,出口成章,附庸风雅..也就水到渠成了。
A.汲取B.不二法门C.相得益彰D.附庸风雅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电影《长津湖》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点燃了观众的爱国情怀。
B.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超过9.8%。
C.嫦娥五号上升器和返回器能实现无人交会对接,靠的是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引导决定的。
D.我们的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4.对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为纪念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8月。
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1.宋初诗坛的西昆体诗人学习唐代诗人_____,诗歌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内容上比较单调。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答案]C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宋代诗人黄庭坚《_____》一诗中的名句。
A.寄黄几复B.登快阁C.戏呈孔毅父D.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答案]A3.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_____。
A.李商隐B.柳宗元C.杜甫D.韩愈[答案]C4.北宋词人_____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等。
A.秦观B.贺铸C.柳永D.周邦彦[答案]D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宋代诗人_____《临安春雨初霁》诗中的句子。
A.谢翱B.陆游C.谢枋得D.戴复古[答案]B6.宋代诗人_____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A.范成大B.赵师秀C.梅尧臣D.杨万里[答案]D7.宋代词人_____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创作,如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A.晏几道[答案]C8.登临咏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下列作品中_____即是这一类代表作。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贺新郎》(甚矣吾衰矣)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答案]A9.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宋代词人_____的代表作。
A.周密B.吴文英C.姜夔D.周邦彦[答案]C10.南宋后期的_____学习晚唐诗人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诗风。
A.江湖诗派B.江西诗派C.竟陵诗派D.四灵诗派[答案]D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宋代作家_____《渔家傲》词中的句子。
《新题速递》11月刊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一、(2021·福建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1-4题。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丁芒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我只寄你一缕硝烟,和电一样的刀光,霞一样的血影,寄给你,我的战友的雄姿,寄给你,战壕里泥土的温馨。
也寄给你春天的溪流,饮饱冰雪的柳芽已经发青,寄给你雷霆似的脚步,寄给你汗气熏蒸的白云。
让你去把握革命未来的节奏,让你去呼吸时代飞迸的火星,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让千山万水都来向你叮咛。
你再去寻觅家乡的云树,像从百花园中采一朵芳馨,你才会有深沉壮阔的爱,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选自《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第一节中的四个“不寄”,意味着儿子参军后曾写信表达对家的思念,诗人让他放下这种思绪。
B.“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诗人委婉告诫儿子要踏下心来保卫祖国边疆。
C.第三节和第四节都写到要“寄”什么,但内涵有所不同,第三节侧重激励儿子要有军人的血性。
D.“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中的“炮弹”体现了儿子的军种,暗示儿子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炮兵。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诗歌开始说“不寄”,接下来又说“寄”,在“寄”与“不寄”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深沉的情怀。
B.与“寄”和“不寄”搭配的多为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这就增强了让读者求索回味诗意的情味。
C.诗人开始说不给儿子寄家乡的什么,最后却让儿子“寻觅家乡的云树”,形成矛盾纠结的呼应。
D.诗歌每四句构成一节,不少地方又反复某个词以连带一组句子,强化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如何理解“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4分)4.诗歌采用家书的形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题库】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客观题本一、选择题1、下列杜甫作品中属于五古的是()。
(2101)A.《无家别》B.《春夜喜雨》C.《兵车行》D.《蜀相》答案:A:《无家别》2、下列词人中属于花间词人的是()。
(2101、1907)A.韦庄B.柳永C.晏殊D.秦观答案:A:韦庄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七律的是()。
(2101、2001)4、A.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B.李商隐《锦瑟》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D.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答案:D: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4、著名的咏梅词《暗香》《疏影》是南宋词人()作品。
(2101、1807)A.吴文英B.张炎C.姜夔D.周邦彦答案:C:姜夔5、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古文派别的是()。
(2101、1907)A.吴江派B.西昆派C.桐城派D.阳羡派答案:C:桐城派6、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
(2101、2107)A.《逍遥游》B.《齐物论》C.《盗跖》D.《五蠹》答案:D:《五蠹》7、著名的乐府诗《木兰诗》属于(ㅤㅤㅤ)。
(2007、2001)A.汉乐府B.北朝乐府C.南朝乐府D.新乐府答案:B:北朝乐府8、下列论说文中属于韩愈的作品是(ㅤㅤㅤ)。
(2007)A.《马说》B.《捕蛇者说》C.《六国论》D.《贾谊论》答案:A:《马说》9、黄庭坚《寄黄几复》在体裁上属于(ㅤㅤㅤ)。
(2007)A.五古B.七古C.五律D.七律答案:D:七律10、宋代古文家欧阳修擅长写亭台记,下列亭台记中属于欧阳修的是(ㅤㅤㅤ)(2101、2007、1901)A.《丰乐亭记》B.《喜雨亭记》C.《黄州快哉亭记》D.《放鹤亭记》答案:A:《丰乐亭记》11、唐代诗人(ㅤㅤㅤ)擅长创作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其代表作之一。
(2101、2007、2107)A.王之换B.王昌龄C.王翰D.王勃答案:B:王昌龄12、五律名篇《使至塞上》是诗人(ㅤㅤㅤ)的作品,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充满画意,是其诗歌的长处。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
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这首诗是元符三年(1100)苏轼北归夜渡琼州海峡时所作。
诗的前四句真切描绘了渡海夜景:参横斗转、风住雨停、云散月明、海天澄清。
然而,正如纪昀所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引)。
诗人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指物譬喻,有所寄托。
诗中的景物不仅仅是渡海时的具体环境,而且是时局的象征:滓秽太清的章之流被黜,朝廷恢复清明,襟怀澄澈的诗人终于洗脱垢辱。
借景寓意,意与景融,自无痕迹。
末二句的豪壮宣言,掷地有声,表达了诗人对南荒的热爱和赞美,更是充分体现了诗人坚持操守的信念和豪迈旷达的襟怀。
贺裳《载酒园诗话》云:坡诗吾第一服其气概。
后至垂老投荒,夜渡瘴海,犹云: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如此胸襟,真天人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者:【宋】苏轼来源:《新教育(下旬)》 2020年第11期【宋】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但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奇绝的经历。
赏析: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上期答案揭晓懒散的富翁答案:因为当时电视机只有声音而没有画面,管家的偷窃行为,全在电视机的屏幕上反映出来。
故富翁看得一清二楚。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第一关:这是从上往下看的电话听筒。
第二关:应为上方一长方形,下方为四个圆的图形。
因为图中图形变化规律是:上排小方块每减少一个,下排的图形就增加一个。
第三关:由两个十位数相加有进位,得出:菱形代表数字1;什么数与4相加的和才出现1呢?这个数是7。
因此,正方形代表数字7,由此进一步得出:三角形代表数字5。
即57+54=111。
第四关:应填入30。
因为每个三角形中间的数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数之和的3倍。
第五关:把机翼上的绳结扩大,穿过机翼下方的另一个孔,并使纽扣和导弹从中穿过,飞机和导弹就分开了。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赏析一】诗歌从渡海所见开笔。
看似写景,实说自己的命运雨过天晴。
颔联用《晋书谢重传》事。
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
重曰:不如微云点缀。
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作者以此表达自本澄清而陷害者居心不净。
颈联中鲁叟即孔子。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轼也力主改革弊政而道不行。
孔子想去海外行道而没去;苏轼去了也无法行道,因此,空余鲁叟乘桴意罢了。
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苏轼绍圣四年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廉州,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赏析三】白的。
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
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
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六句是议论。
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关于乘桴的主意。
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
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精神。
那天夜里渡海,是东坡终于被朝廷召回,要从海南回到中原了。
所以这里写的天容海色,是政治的天容海色,也是诗人渡海那夜时所见真实的天容海色。
连日的阴雨,终于露出了青天。
《从军行(其一)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州宅堂前荷花》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从军行(其一) 》《蓟中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释]①无那,无奈。
(1)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3分)(2)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
(4分)(3)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分)【参考答案】:(1)广漠无边,充满凄清与悲凉,但也潜藏着紧张。
(2)运用了曲笔。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
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也可以从虚实或者对比衬托的角度谈)(3)王诗表达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高诗表达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阅读答案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其【问题】何年顾陆②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其【问题】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注释①陈季常,人名。
名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居士,四川眉山人,乃北宋隐士。
其父陈希亮名公弼。
成语“河东狮吼”的典故即出自陈季常和其妻子柳月娥的事迹。
作者也在那儿作签书判官,遂与季常相识。
后陈氏移家洛阳,作者至黄州后,季常数从之游。
蓄,收藏。
这是作者为季常题其所藏画的诗。
朱陈村全村仅朱、陈二姓,世为婚姻,唐白居易曾有诗咏其事。
②顾恺之、陆探徽,均晋代有名的画家,二人都善绘人物。
③崔姓、卢姓,都是北朝——魏、北周——的贵族。
南北朝时,最重门第;一直沿到唐代,仍以崔、卢诸姓为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5.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
阅读答案:
14.C
15.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
意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
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评分标准】6分。
每条2分,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