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高一、高二〕年级必修一课文必修二同步必修三知识必修四点,重必修五难点选修点拨、同步练习高一古诗文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高二专题特解文学常识内容一、梳理各单元生字词及文章脉络。

二、整体把握作者其人其文,体会作者创意图、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学会解读同类章。

三、对课文重难点进行剖析。

四、掌握个文体知识、写作方法和语言表等一般技巧五、引导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质。

六、归纳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及强化训练诗词〔意象分析、诗眼、练字、词等技巧析〕文言文根底〔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等〕散文戏曲 /小说论语专解阅读的根底知识储藏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结构、思路分析〕实用累文本阅读〔科普说明文解读技巧,题语言组织〕外国小说演练文艺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方向的把握,答题语言组织文学体裁作家作品1 / 5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高一、高二〕年级内容高考应试心里透视技巧克服心里紧张、怯场等答题技巧审题角度、答题的语言组织等时间分配及突发问考试节奏把握、作文离题应急方法题的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高三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高考综考应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高考字词的识记和掌握标点符号常见错误分析扩张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格巧妙运用语言表达应注意问题文段概括与图文转化作家作品文学体裁诗文名句古代文学常识古代诗文知识储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文言文整体阅读及答题2 / 5编号123高考 /中考、中考/初中作文高分冲刺、强化训练体系列表内容考试作文走思想倾向、题型变化,热点追踪势分析文体写作相记叙文记事类行文巧妙,结构的关知识储备写人类巧妙安排,语言风及写作技巧、写景状物类格等。

分类练习议论文立论立意,论证方法的驳论选择,素材取舍等说明文事物说明说明顺序、说明方事理说明法的运用等应用文书信体新闻各种体式范例及写调查报告作驾驭,语言要求个人网页设计等体例演讲文稿散文叙事散文情节的安排,散文抒情散文行文技巧等最新作文题片段散文型全解命题半命题散文相关题型题材对象范围的准确把握,新材料作立意的突破,文体选择,行文要点等文内化突破,意识提升,整体安排。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准 确
翻 译
方 法
对、换、留、删、补、调
推 断
根据造字法
根据常用构词法规律
根据古今词义练习
根据上下文文意
根据文言句式特点推断
分 析
文 章
内 容
基础常识
古代文学
古代诗歌发展简况
古代小说发展简况
古代散文发展简况
古代戏剧发展简况
文化
古代行政地理
古代官职科举
古代历法记时
古代姓名称谓
古代宗教礼俗
古代衣食住行
文体
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
汉字的书写
笔画和笔顺
汉字的偏旁部首
查字方法
音序检字法
部首检字法
笔画检字法
四角号码检字法
纠正错别字辨别形近字与来自音字注意笔画繁复的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准确理解字词含义
标点
标点的作用和种类
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句号、问好、叹号
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
表示句中大小、性质不同的停顿:逗号、顿号、分号
完整领会文章内容
理清文章人物整理的关系
概 括
作 者
观 点
充分把握阅读材料的已知信息:
注释、常识
了解与作者、文章有关的社会背景知识
体会史论文中作者对现象的关照和感慨
掌握文言文不同文体的特点





诗词曲赏析
诗歌常识

古体诗: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古风
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小令、中调、长调

“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情况
“以”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情况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重点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解

重点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解

3、关注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
1、阅读鉴赏(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
2、表达交流(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3、梳理探究(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积淀)
4、名着导读(扩大视野,丰富阅读经历)
三、模块化结构体系
(一)阅读鉴赏
(三)梳理探究
(四)名着导读
(三)坚持阅读和写作
(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五、文体教学体系
(一)诗词
现代诗歌文体意识
文学常识
1、诗歌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
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
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
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
白马篇——曹植:蓬莱文章建安骨盛唐气象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杜甫——转益多师是汝师
2、散文课程教学
现代散文
写景抒情
荷塘月色朱自清(流淌的诗情)
故都的秋郁达夫(感伤的行旅)
囚绿记陆蠡(不屈灵魂的象征)瓦尔登湖梭罗(智者的闲情偶记)
说理议论
现代戏剧《雷雨》《长亭送别》主题
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和现代戏剧戏剧冲突中国与外国
外国戏剧《哈姆莱特》运用语言塑造
人物形象
2、运用文体进行实用文写作。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字音拼写拼音字词字词书写成语基础知识词语俗语语法——辨析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文体知识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现代文阅读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概括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形象鉴赏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和辨析文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文言文中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句式、内容的理解(翻译)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及意境、形象的鉴赏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的默写句式仿写语句衔接综合性探究与学习语言简明表达句式变换语言表达连贯压缩语段材料作文作文漫画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高中语文教学知识框架图:一、新课改后教学理念和思想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三大语文能力:(1)应用能力(2)审美能力(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1、阅读鉴赏(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2、表达交流(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3、梳理探究(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积淀)4、名著导读(扩大视野,丰富阅读经历)三、模块化结构体系(一)阅读鉴赏(二)表达交流——写作(二)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三)梳理探究(四)名著导读四、新课改教学四大根本(一)强化文体意识1、阅读——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报告文学)2、作文——正确运用各类文体进行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基本要求和关注人本)(二)建立人本意识——关注人的发展(三)坚持阅读和写作(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五、文体教学体系(一)诗词现代诗歌文体意识文学常识1、诗歌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2、诗歌课程教学现代诗歌:第1册一单元(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艾青)古典诗词:第2册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骚孔古诗三首)第3册二单元(盛唐气象-唐末余音李杜白李商隐)第4册二单元(宋词柳苏辛李清照)第5册二单元(古代韵文陶渊明王勃庄子李密)3、古典诗词教学先秦—南北朝氓——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变曲采薇——西周时代的边塞诗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白马篇——曹植:蓬莱文章建安骨盛唐气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 字音拼写字音拼写拼音字词拼音字词字词书写字词书写成语成语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词语词语俗语俗语语法——辨析修改病句语法——辨析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概括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概括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形象鉴赏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形象鉴赏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和辨析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和辨析文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文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文言文中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文言文中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句式、内容的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式、内容的理解(翻译)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及意境、形象的鉴赏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及意境、形象的鉴赏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文的默写古代诗文的默写句式仿写句式仿写语句衔接语句衔接综合性探究与学习综合性探究与学习 语言简明表达语言简明表达句式变换句式变换语言表达连贯语言表达连贯压缩语段压缩语段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作文作文 漫画作文漫画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高中语文教学知识框架图:一、新课改后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新课改后教学理念和思想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三大语文能力:、提出三大语文能力:(1)应用能力)应用能力(2)审美能力)审美能力(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年级内容课时选课必修一一、梳理各单元生字词及文章脉络。

10 课文必修二二、整体把握作者其人其文,体会作者创作10同步必修三意图、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学会解读同类文10知识章。

必修四10 点,重三、对课文重难点进行剖析。

必修五10 难点四、掌握个文体知识、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选修点拨、等一般技巧同步五、引导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15 练习质。

六、归纳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及强化训练诗词(意象分析、诗眼、练字、词等技巧分 5高一古诗文鉴赏析)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基础(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8等)散文 5戏曲/小说8论语专解8阅读的基础知识储备 5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结构、思路分析)8实用累文本阅读(科普说明文解读技巧,答12现代文阅读题语言组织)外国小说演练10高二专题文艺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方向的把握,答题的语言组织4特解文学体裁 2 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5古代文化常识 2字/词/句详解8标点符号运用 2新闻语段概括8 基础知识图文转化(漫画题型) 2长短句等句式变化 5广告语、标题语、转述等 6思维创新(构思、立意) 6 合计年级内容课时选课高考应试心里透视 2技巧克服心里紧张、怯场等答题技巧8审题角度、答题的语言组织等时间分配及突发问考试节奏把握、作文离题应急方法 4题的处理高考字词的识记和掌握 5标点符号常见错误分析 2扩张语句、压缩语段 3语言知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 和语言表修辞格巧妙运用 3 达语言表达应注意问题 2文段概括与图文转化8作家作品 2高三文学常识文学体裁 2和名句名诗文名句 2篇古代文学常识 3古代诗文知识储备 4 高考综考文言实词 5 应考复习文言虚词 5文言特殊句式 5古代诗文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3 阅读文言文整体阅读及答题8古诗词鉴赏技巧 5论语专解10阅读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6阅读的考点分析16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现代文阅思路、明确文章写作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感流16读向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有效信息提取、信息概括、语言组织等)10外国小说专解12 合计高考/中考、中考/初中作文高分冲刺、强化训练体系列表编号内容课时选课思想倾向、题型变化,热点追踪101 考试作文走势分析文体写作相记叙文记事类行文巧妙,结构的关知识储备写人类巧妙安排,语言风12及写作技巧、格等。

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解

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解

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解:字音拼写拼音字词字词书写成语基础知识词语俗语语法——辨析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文体知识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现代文阅读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概括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形象鉴赏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和辨析文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文言文中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句式、内容的理解(翻译)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及意境、形象的鉴赏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的默写句式仿写语句衔接综合性探究与学习语言简明表达句式变换语言表达连贯压缩语段材料作文作文漫画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高中语文教学知识框架图:一、新课改后教学理念和思想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三大语文能力:(1)应用能力(2)审美能力(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1、阅读鉴赏(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2、表达交流(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3、梳理探究(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积淀)4、名著导读(扩大视野,丰富阅读经历)三、模块化结构体系(一)阅读鉴赏(二)表达交流——写作(二)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三)梳理探究(四)名著导读四、新课改教学四大根本(一)强化文体意识1、阅读——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报告文学)2、作文——正确运用各类文体进行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基本要求和关注人本)(二)建立人本意识——关注人的发展(三)坚持阅读和写作(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五、文体教学体系(一)诗词现代诗歌文体意识文学常识1、诗歌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2、诗歌课程教学现代诗歌:第1册一单元(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艾青)古典诗词:第2册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骚孔古诗三首)第3册二单元(盛唐气象-唐末余音李杜白李商隐)第4册二单元(宋词柳苏辛李清照)第5册二单元(古代韵文陶渊明王勃庄子李密)3、古典诗词教学先秦—南北朝氓——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变曲采薇——西周时代的边塞诗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白马篇——曹植:蓬莱文章建安骨盛唐气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5
命题半命题散文
8
新材料作文
10
看图作文
5
话题作文
8
4
专项训练
审题、拟提、立意、文体、选材等技巧提升
8
想象力、创新能力、抑扬能力、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情理结合,以新取胜,优秀体式内化,语体把握等强化训练
15
5
考场作文抢分技巧
六大注意,七大避免
审题、情感倾向、立意与构思、结构安排、中心不明、思维定势、问题不当、时间安排失误等
8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作家作品
2
文学体裁
2
诗文名句
2
古代文学常识
3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文知识储备
4
文言实词
5
文言虚词
5
文言特殊句式
5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3
文言文整体阅读及答题
8
古诗词鉴赏技巧
5
论语专解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6
阅读的考点分析
16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快速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明确文章写作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感流向等)
16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有效信息提取、信息概括、语言组织等)
10
外国小说专解
12
合计
高考/中考、中考/初中
作文高分冲刺、强化训练体系列表
编号
内容
课时
选课
1
考试作文走势分析
思想倾向、题型变化,热点追踪
10
2
文体写作相关知识储备及写作技巧、分类练习
记叙文
记事类
行文巧妙,结构的巧妙安排,语言风格等。
12
8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图

年级内容课时选课必修一一、梳理各单元生字词及文章脉络。

10 课文必修二二、整体把握作者其人其文,体会作者创作10同步必修三意图、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学会解读同类文10知识章。

必修四10 点,重三、对课文重难点进行剖析。

必修五10 难点四、掌握个文体知识、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选修点拨、等一般技巧同步五、引导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15练习质。

六、归纳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及强化训练诗词(意象分析、诗眼、练字、词等技巧分 5高一古诗文鉴赏析)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基础(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8等)散文 5戏曲/小说8论语专解8阅读的基础知识储备 5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结构、思路分析)8实用累文本阅读(科普说明文解读技巧,答12现代文阅读题语言组织)外国小说演练10高二专题文艺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方向的把握,答题的语言组织4特解文学体裁 2 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5古代文化常识 2字/词/句详解8标点符号运用 2新闻语段概括8 基础知识图文转化(漫画题型) 2长短句等句式变化 5广告语、标题语、转述等 6思维创新(构思、立意) 6 合计年级内容课时选课高考应试心里透视 2技巧克服心里紧张、怯场等答题技巧8审题角度、答题的语言组织等时间分配及突发问考试节奏把握、作文离题应急方法 4题的处理高考字词的识记和掌握 5标点符号常见错误分析 2扩张语句、压缩语段 3语言知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和语言表修辞格巧妙运用 3达语言表达应注意问题 2文段概括与图文转化8作家作品 2高三文学常识文学体裁 2和名句名诗文名句 2篇古代文学常识 3古代诗文知识储备 4 高考综考文言实词 5 应考复习文言虚词 5文言特殊句式 5古代诗文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3阅读文言文整体阅读及答题8古诗词鉴赏技巧 5论语专解10阅读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6阅读的考点分析16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现代文阅思路、明确文章写作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感流16读向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有效信息提取、信息概括、语言组织等)10外国小说专解12合计高考/中考、中考/初中作文高分冲刺、强化训练体系列表编号内容课时选课思想倾向、题型变化,热点追踪101 考试作文走势分析文体写作相记叙文记事类行文巧妙,结构的关知识储备写人类巧妙安排,语言风12及写作技巧、格等。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现代、当代有影响的作家笔名、原名、代表作及主要人物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代表作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文学
体裁
古代韵文
诗、词、曲、赋
古代散文
论说文:说、论、赠序等等
应用文:祭文、序等
杂记文:笔记、山水景物记、从事记
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现代文章体
记叙文:要素、顺序、人称、线索、详略
说明文:类型、顺序、方法
特殊句式:排比、反复、对偶、整散结合等作用
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和文艺理论水平
联系评析对象的具体内容和作者情况作认真体会
注重语感
展开联想
深入体验
多方联系

写作
单项能力
表达要求
记叙: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有明晰连贯的线索、合理的顺序
描写:具体、生动,运用一定描写方法、修辞方法,恰当选用词语、句式
说明:把握特征,语言简明,安排合理的顺序,运用恰当的方法
把握结构复杂的语句
理解地位重要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语句
分析含义比较深刻和含蓄性语句
辨别筛选重要信息
介绍和阐释文中的重要知识和概念
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和认识
准确提取文章的内容要点
准确辨析文中的隐含信息
正确转换图文等信息符号
综合
分析
能力
归纳要点中心
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意思
分析、筛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根据要求组织好表述语言
结构
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伏笔与悬念等
语言
符合各种文体的需要
各种写法
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的一般写法
熟悉各种写作形式:扩写、改写、缩写、续写等
观点
充分把握阅读材料的已知信息:
注释、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71341

高中语文知识结构图71341

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字音拼写拼音字词字词书写成语基础知识词语俗语语法——辨析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文体知识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现代文阅读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概括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形象鉴赏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和辨析文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文言文中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句式、内容的理解(翻译)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及意境、形象的鉴赏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的默写句式仿写语句衔接综合性探究与学习语言简明表达句式变换语言表达连贯压缩语段材料作文作文漫画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高中语文教学知识框架图:一、新课改后教学理念和思想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三大语文能力:(1)应用能力(2)审美能力(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1、阅读鉴赏(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2、表达交流(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3、梳理探究(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积淀)4、名著导读(扩大视野,丰富阅读经历)三、模块化结构体系(一)阅读鉴赏(二)表达交流——写作(二)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三)梳理探究(四)名著导读四、新课改教学四大根本(一)强化文体意识1、阅读——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报告文学)2、作文——正确运用各类文体进行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基本要求和关注人本)(二)建立人本意识——关注人的发展(三)坚持阅读和写作(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五、文体教学体系(一)诗词现代诗歌文体意识文学常识1、诗歌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2、诗歌课程教学现代诗歌:第1册一单元(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艾青)古典诗词:第2册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骚孔古诗三首)第3册二单元(盛唐气象-唐末余音李杜白李商隐)第4册二单元(宋词柳苏辛李清照)第5册二单元(古代韵文陶渊明王勃庄子李密)3、古典诗词教学先秦—南北朝氓——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变曲采薇——西周时代的边塞诗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白马篇——曹植:蓬莱文章建安骨盛唐气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高考语文知识结构图

高考语文知识结构图

语文高考复习知识结构图说明1.这份图是语文高考复习的知识结构图,分为五大板块——语言知识和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

2.第一、二、三三个板块的体例如下:§1考纲要求(蓝色字体)§2具体考查内容一、分类知识名目(一)解题指导(红色字体)(二)内容解说或举例(紫色字体)(三)典型例题(绿色字体)3.第四板块现代文阅读由于其特殊性,体例另排。

4.由于篇幅限制,部分知识点的知识举例从略,学生可以自查相关工具书。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和运用§1考纲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应该能力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词语(包括成语的)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欠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6.常见修辞方法及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

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10.常见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

§2具体考查内容一、正确识记字音。

(一)解题指导1.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

2.注意区别形近字。

3.注意区别多义多音字。

4.注意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

5.注意一些常见误读。

(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óu)答案:B。

(20XX年全国高考题)例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数shǔ数.说数.伏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 识 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C 横 héng 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D 模 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当代有影响的作家笔名、原名、代表作及主要人物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代表作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文 学
体 裁
古代韵文
诗、词、曲、赋
古代散文
论说文:说、论、赠序等等
应用文:祭文、序等
杂记文:笔记、山水景物记、从事记
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现代文章体
记叙文:要素、顺序、人称、线索、详略
说明文:类型、顺序、方法
格律诗:押韵、平仄、对仗
词:词牌、词调
曲:曲牌、宫调
诗歌句式的倒装互文等特点
把握赏析对象情与景的关系
情与景的关系
情与景的安排
表现手法的运用
充分利用赏析对象的有关信息
作者的基本思想状态
时代背景、作者背景
鉴赏对象的相关提示
白话作品中思想和表达技巧评析
现代文学、文化、文体知识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知识
表达方法: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作用
词语辨析
多义词辨析:上下文语境作用、辨析词的本义基本义
同义词的辨析与选用:词义、色彩、用法
成语的理解与使用
来源、结构、意义、使用对象
句子
句子的一般知识
常见句子类型
单句:主谓句、非主谓句
复句:一重复句、多重复句
几种特殊句式
把字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子的用途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单复句的划分
“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情况
“以”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情况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无标志的被动句
省略句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动词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疑问句
用疑问代词表示疑问
用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
把 握
句 意
准确断句(文言句读)
找名词或代词
找虚词
找对话、引文标志
找特殊句式
了解文言文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借代、互文、委婉、讳饰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的六种类型
变换和选择句式
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常式与变式、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
修辞
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六对修辞辨析:排比与反复、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反语与双关
简明、连贯、得体





中国重要作家
古代作家的名、字、号,时代、书画名、文集名、诗集名
近代作家的名、字、号,代表作、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分析结构
辨明文体一般结构
记叙文:时间推移、方位变换、时空交错、认识变化等
议论文:并列、层次、总分、对照
说明文:时间、空间、特征
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线索、文眼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把握文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寻找统摄全段、全篇内容的句子
辨析词语、句子在文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把握结构复杂的语句
理解地位重要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语句
分析含义比较深刻和含蓄性语句
辨别筛选重要信息
介绍和阐释文中的重要知识和概念
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和认识
准确提取文章的内容要点
准确辨析文中的隐含信息
正确转换图文等信息符号
综 合
分 析
能 力
归纳要点中心
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意思
分析、筛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根据要求组织好表述语言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悬念等作用
特殊句式:排比、反复、对偶、整散结合等作用
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和文艺理论水平
联系评析对象的具体内容和作者情况作认真体会
注重语感
展开联想
深入体验
多方联系

写作
单项能力
描写:具体、生动,运用一定描写方法、修辞方法,恰当选用词语、句式
汉字的书写
笔画和笔顺
汉字的偏旁部首
查字方法
音序检字法
部首检字法
笔画检字法
四角号码检字法
纠正错别字
辨别形近字与同音字
注意笔画繁复的字
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准确理解字词含义
标点
标点的作用和种类
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句号、问好、叹号
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
表示句中大小、性质不同的停顿:逗号、顿号、分号
标点的表意修辞作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虚词
共26个,高考要求掌握18个虚词
特 殊
句 式
判断句
有标志的判断句
无标志的判断句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动词:疑问句中的前置现象、否定句中的前置、“之”“是”的提宾现象
介词:疑问句中的前置,时间词、方位词的前置
谓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状语后置
把握文章反映的时代、社会背景




实 词
异读现象
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今异读
通假字
声旁字与形旁字想通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想通
形声字与声旁字想通
同音或音近字想通
一词多义
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弱化、感情色彩变化
古今异义
古文中的固定合成词
同形异义字
偏义复合词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理清文章人物整理的关系
概括
作者
观点
充分把握阅读材料的已知信息:
注释、常识
了解与作者、文章有关的社会背景知识
体会史论文中作者对现象的关照和感慨
掌握文言文不同文体的特点





诗词曲赏析
诗歌常识

古体诗: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古风
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套数
诗歌一般规律
议论文:类型、要素、结构、方法
应用文:类型、格式、行文
现代文学体
小说: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分类
诗歌:分类、特点
散文:特点、类型、抒情方式
戏剧:分类、结构、冲突、语言

现代文阅读
理 解
能 力
词语的含义
不同语境中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特殊语境中某个多义词的特殊含义
同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选用
词语临时义的推断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高中语文知识树

基础知识
语音
拼音规则
Y、W的使用规则
隔音符号的使用方法
轻音的规律
标调的位置
拼写规则
连拼与大写的规则
数字拼写方法
纠正误读
形近字的误读
多音字的误读
声旁字与形声字本音的误读
规划了的普通话语音误读
习惯性语音误读
文言遗留词与成语某些字的误读
汉字
汉字的形体
古文字阶段
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结构(六书)
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
表示提示和引用:冒号、引号
标点使用的规范性
表示插入、转折或删节了的一些语言:破折号、括号、省略号
表示特殊词语: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书名号
词语
词的分类:单纯词、合成词
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词的意义
同义词的使用
反义词的使用
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词的语体色彩
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技术语
准确
翻译
方法
对、换、留、删、补、调
推断
根据造字法
根据常用构词法规律
根据古今词义练习
根据上下文文意
根据文言句式特点推断
分析
文章
内容
基础常识
古代文学
古代诗歌发展简况
古代小说发展简况
古代散文发展简况
古代戏剧发展简况
文化
古代行政地理
古代官职科举
古代历法记时
古代姓名称谓
古代宗教礼俗
古代衣食住行
文体
完整领会文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