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2章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9b8f6632b14e852459fb5746.png)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概念,包含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内部交往(民族内)
性和相互依存性,诸如人与他人在物质、情感、观念及语言的勾通与文流交往;
• 实践性是动态地或纵向地反映人以自身、他人、自然及社会为改造对象的对
象性活动,诸如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等。
• 交往的物质性: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本原性的,它决定了其他一切交往活动
及其形式。
• 交往的历史性:物质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方式不仅构成历史的基
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广义社会交往: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交往的总和。
• 狭义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交往;
• 分类: • 从不同层次: • 宏观层面:民族、国家、整体社会等较大型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
• 中观层面:社会群体、组织、局部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 • 微观层面: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初级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
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 大体说来,根据马克思的划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这三
种社会形态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在经 济上表现为自然经济社会;第二个社会形态是在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 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商品经济社会;第三个社
社会学概论重点资料(全)
![社会学概论重点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73363f6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b.png)
社会学概论重点资料(全)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一、社会学的创立。
(一)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人,著有《实证哲学教程》,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奥古斯特·孔德提出的。
孔德认为,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是社会静力学。
其社会学思想可从三方面进行把握:①科学的分类。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所有其他学科都为它的建立作了准备。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秩序”和“进步”是其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③研究方法。
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卡尔·马克思——1818-1883,著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
3.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人,著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其社会学思想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论两个方面展开。
他认为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二)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埃米尔·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代表作有“三论”:《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自杀论》一书,就是涂尔干用一种社会事实(社会整合)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自杀)的范例。
其社会学观点如下:①社会学的研究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
②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团结是指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③失范理论。
④社会研究方法准则。
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而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
2.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2024版】社会学概论
![【2024版】社会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d4a54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8.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体系-586
![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体系-586](https://img.taocdn.com/s3/m/4e9e7888240c844768eaee52.png)
2、两个级数
▪ 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 ▪ 生活资料只能是算术级数增长。 ▪ 因此,人口增长大大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速度,如果不加干预,必将人口过剩、食 物匮乏
3、抑制人口增长的两种途径
▪ 积极性抑制: 增加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 手段:战争、瘟疫、饥荒、疾病等
▪ 预防性抑制: 限制出生人数。 手段:晚婚、避孕、杀婴、节欲
2、人口进入老龄化行列:
▪ 2000年: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1990年为5.6%)
▪ 60岁以上已接近1.41亿,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 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的1/2。
▪ 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仅占11%。到2040年,中国老年 人总数将达到4.11亿,占29%,将超过法国、德国、意大 利、日本和英国目前的人口总和。
▪ 0-14岁:28979万人,占22.89%;15-64岁:88793万人, 占70.15%;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
同四普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 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 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 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如此循环往复,使人口发展呈现为一种 波动的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口思想
▪ 过剩人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驳斥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压力假设。
▪ “两种生产”的原理: 生产本身可分为两种:生活资料的生产和 人自身的生产,前者是根本性的,决定人 的生产。
社会学概论章节重点
![社会学概论章节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072a65a45177232f60a23d.png)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提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
(《自杀论》)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187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1892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1》1893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1894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1895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1891-1911)成长时期(1912 -1927)建设时期(1928-1952)恢复重建时期(1979——)1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年7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有奥古斯.孔德首先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提出的.2:齐美尔的观点:社会学是研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3: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是:(1)整体性(最其本的特点) (2)综合性 (3)实证性(4)应用性4:社会学的功能:一,研究功能:1:描述性功能2:解释性功能3:预测性功能4:规范性功能二,教育功能:1: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三,社会管理功能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四,社会批评功能5: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筹划阶段第一,选题第二,建立研究假设第三,制定调查工具第四,组织人力第五,筹集研究经费.二,实施阶段三,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6: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一)问卷调查(属于”定量分析方法”)(二)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属于”定性分析方法”)(三)社会实验方法(属于”定量分析方法”)(四)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可分内容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比较分析三类.7: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8: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9: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区别:(一)着重点不同(四)学科基础不同(二)依据不同(五)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三)手段不同们(六)结论表述形式不同10: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下: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11:帕森斯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1目标2:情境3:规范12: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13: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互动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第三章:社会1: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二)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三)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四)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3:社会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4:社会唯实论者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者相反,它是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5:马克思主义主社会观:(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二)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三)需要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动力.(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五)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6: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和气质.7: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1:角色人格体系2:价值规范体系3:权力制度体系4:行为交换体系.8: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9: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10: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1:社会的基本要素:(一)人口资源(二)自然资源(分为1:环境资源2:生物资源3:矿产资源)的特点:1:首先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2:自然资源的系统性.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三)可持续发展11: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12:可持续发展的的意义:(一)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二)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力,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四)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五)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便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应看作人类的资源和价值源泉.第四章:文化1:文化的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特殊性和共性2:文化的构成要素:(1)物质形态要素. (2):精神形态要素. (3):语言符号要素.(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3: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2:文化集丛3:文化模式.4:文化的功能:(一)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二)社会导向功能(三)反功能5:最早对习俗作专门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6: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的规范.7:法律的特征:1公正性2:强制性.8:法律的社会功能:1:惩罚功能2:威慑功能3:教育功能.9:对神圣的信仰是宗教的中心特征.10宗教的正向功能有:(一)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二)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三)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11:文化传播有媒体,最原始,最基本的媒体是人.第五章:社会化1:所谓社会化:就是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2:社会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在时间上,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二)在内容上,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内涵(三)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以及社会化结果的社会性.3:社会化的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个体完善功能.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5: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4: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6:我国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新人.7: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因素,即个人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三)是社会实践,主要表现为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第六章: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2: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一)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二)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三)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3: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常人方法学(创始人加菲克尔)3:拟剧论4:“交换”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3:回报4:效益5:“交换”的类型:1:物质的交换2:非特质的交换6: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式合作7:社会互动的符号:1:语言2:身体语言3:个人空间8:空间距离提出四种空间是(霍尔):1: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2: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到4英尺)3: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到12英尺)4:公众距离(是指相距12英寸以上的距离)9:社会网络的特征:(一)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二)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11b699ebaeaad1f346933f6e.png)
四、交换理论
1、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 劳创立的。 2、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 种相互交换的过程,认为在交换过程中 要计算报酬和代价。衡量报酬和代价大 小的标准就是价值。
3、霍曼斯认为,每个人受到环境的刺激 产生某种需求就要与他人进行交换活动。 交换活动培养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导 致是社会的整合与一致性。 4、霍曼斯的理论缺陷在于,只看到个人 交换行为的心理方面,没有看到社会结 构对交换行为的影响。
1、定性分析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 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类:一是没有数量分析基础的定性研 究,具有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定量分 析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 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 方法。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孔德:研究社会 涂尔干:社会事实 韦伯:社会行为 索罗金:社会关系 本书认同齐美尔的观点:个人与社会关 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观察一个社会、一个人或一件事物, 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都是可以的,不过 如果站在哪个角度就把哪个角度观察到 的东西说成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而 把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的东西看作是从 属的,无足轻重的,那就难免发生主观 片面性。
五、符号互动论
1、符号互动论又称为象征互动论,是一 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和戈夫曼。 2、基本观点: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 的结果。 3、人们对客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 于他们对客体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同一 客体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意 义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会采取不同的对 待方式。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e78216ff00bed5b9f31d4c.png)
• (四)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 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 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二、问卷调查p67
• 1、问卷调查的涵义 • 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 种方法。 • 2、问卷的内容 • 一般有个人的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三个方面。 • 3、问卷的主要类型 • 问卷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
• • • • • • • • • •
(二)文献法的优缺点 1、文献法的优点: (1)文献法的资料信息恒存不变; (2)文献法的费用较低; (3)文献法可以研究其他方法不可及的历史现象; (4)文献法适用于作纵贯分析。 2、文献法的缺点: (1)文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难以考证; (2)受隐私和保密等限制,相关资料不易获取; (3)部分文献缺乏标准化的资料,难于编录和比较分析。
• (三)抽样调查 • 1、抽样调查的涵义 •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 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 估计和推理的一种调查方法。 • 2、抽样调查的类别 • 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 3、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 • (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概率被抽中; • (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 的范围之内。
• • • • • •
(三)社会管理功能 1、建立规范 2、提供模式 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社会学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 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 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p64
•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 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求知,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社会 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1、社会现象的性质; •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 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社会学概论》课件第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PPT
![《社会学概论》课件第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20614aa8114431b90dd878.png)
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化机构
家庭:以婚姻为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 夫妻子女为主要成员的 社会群体
社会化功能的特征 最早的环境 作用最直接 影响最广泛 影响最深刻 影响最长久
学校:社会建立的以传 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 育组织
社会化阶段 基本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代沟
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 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化特点
客体与主体:受动与能动的统一 主体—社会的传导 客体——个人不能选择、逃避,甚至被强制 个人非完全的被动,存在主体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 手段与目的:内外与外化的统一 前提和手段——个人将社会的教化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准则、
行为方式等 目的——个人将内化的外化出来 内容和结果: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接受社会共同性的、一致性的、认可的、制度化的,形成基
的评价 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
的行为
社会化过程——自我意识和人格发理论
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
提供动力 “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
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化实质是角色扮演,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
本的、共同性的方面 社会生活具体条件或社会化环境的差异性 接受的内容和结果具有差异性
个体社会化条件及基本内容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30c5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d.png)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
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本书旨在
提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
运作方式。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 社会学通过观察、调查和理论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章: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
-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斗争的影响。
- 符号交互主义关注个体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
第三章: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 社会化是个体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第四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是由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构成的。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
-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 社会阶层是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群体。
-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个体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第2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https://img.taocdn.com/s3/m/bb865bb948d7c1c709a145c7.png)
2021年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2.1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功能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涉及到本章的知识比力多,就考查形式而言,选择题、简答题都有可能。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回答。
[例题·单选题]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社会行动B. 社会事实C.社会D.社会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不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
社会学家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
(二)社会学的特征四个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例题·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A. 整体性特征B.经验性特征C. 综合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社会学。
(三)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一是帮忙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二是帮忙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办理功能:一是建立规范;二是提供模式;三是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示在()A. 提供模式B. 反馈信息C. 社会批评D. 帮忙人们合理选择[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包罗两个方面:帮忙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帮忙人们合理选择。
[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A. 规范性功能B. 描述性功能C. 解释性功能D. 预测性功能[答案]B[解析]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社会学概论二
![社会学概论二](https://img.taocdn.com/s3/m/6fcf8228453610661ed9f4f1.png)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sociology 一词最早在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他想建立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取意于战国时期社会思想家荀况的《王制》篇。
该书阐述了三个层次的区别:一是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二是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三是人与禽兽的区别。
从而分析了人类之所以能结成一定的群体,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的原因。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重视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研究。
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为《群学肆言》。
涂尔干是最早提出建立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分支社会学的社会学家。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把社会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它是和人、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它的形成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关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为不同的学科所研究。
之所以要有社会学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社会关系是一综合体,不能孤立地为某一个学科研究某一个部分,必须进行综合性研究;第二是因为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容易产生片面性,造成失误,整体研究可以避免片面。
第三是因为社会学研究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兼怍各学科之成果来得出结论。
以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为指导的社会学家是不能解释社会关系的实质和社会关系不断更替的真正原因的。
社会学的性质: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其研究范式是从生活出发,形成理论,再回到生活中去。
社会学的主要特征:一是整体性,即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角度考察、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二是综合性;三是广泛性;四是应用性。
(简记:整综广应)关于社会学在社会学科中的地位有三种观点:一是中心论,即把社会学的地位置于其他社会科学之上,其创始人是孔德、斯宾塞;二是平列论,即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于平等位置;三是特殊论。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7241ede881c758f5f61f6792.png)
贡献一
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
实”。
贡献二 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几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社会团结。
贡献三 贡献四
关于社会反常现象和偏离行为的研究,特
别是深入研究了自杀问题。
4、韦伯的社会学观点
Max Weber (1864—1920)
代表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 《经济与社会》。
(1)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还处在引进和研究 国外理论的阶段; (2)由于缺少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层理论的支持,研 究还不够规范,低层次水平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调 查还比较多; (3)分支社会科学还相对薄弱。
[思考题]
1、论述社会学产生的根源; 2、西方社会学创立、形成、发展阶段总体上的特 点; 3、论述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1、孔德的社会学观点
Auguste Comte (1798--1857)
代表作——
《实证哲学教程》
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念。 贡献之二:对科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构成部分。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和社会秩序的科学; 社会学分社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系
政治与法学学院
本章内容: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阶段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
五、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学创立的标志:
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 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社会学概论(完整)
![社会学概论(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a23911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5.png)
2008-3-4
1
本书对“社会”的定义: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理论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4
本章重要术语
◆孔德 ◆严复 ◆康有为 ◆《群学肄言》 ◆恩格斯的人的双重生产理论 ◆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注意点:
人怎样才能进行生产呢?生命的生产——无论自己生命的生产 (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 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2008-3-4
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
◆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礼记·礼运》 ◆ 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 康有为:《大同书》
2008-3-4
5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导入
人的行动的最初动力——人的社会需要
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一、社会需要的涵义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
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 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学概论第2章
![社会学概论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1ec6b7aeefdc8d377ee321d.png)
【本章要点】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转型之中,孔德、斯宾塞、涂 尔干、韦伯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理论多元化、分科化,方法科学化, 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逐步扩大等特点,形成诸如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 交换论、符号互动论以及多种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具有强调实践性、辩证性、 批判性、价值理想性以及视野的总体性等特点。 ·社会学是在19世纪末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的,新中国1952年中断社会学学科, 1979年开始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及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推动着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三)芝加哥学派 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以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 题的学派。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芝加哥学派主要对城市的外来 移民、贫民窟、犯罪、人口以及种族等问题展开经验研究,目的是诊治社会弊病,改 善城市运行。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一)涂尔干 3.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 (1)社会团结:在社会里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 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 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 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是维系和控制社会成员的力量, 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保证。 (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3)从社会团结的视角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
(一)孔德 2.主要观点 (1)他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认为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而 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进步。 (2)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 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他 人类知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社会发展三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133590b777232f60dccca147.png)
• 资源环境要素:
• 资源要素:一个国家、社会或地区所拥有的、可以转化为人类财富的自然与社会、物质与 人文等不同形态的资料来源。
• 环境要素:围绕着人群和社会的特定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 各种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因素的总和。
资源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可再生性资 源
不可再生性 资源
• (二)社会的本质 • 物质生产方式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
• (三)社会的基础 • 物质生产活动 • 人口 • 资源与环境 • 文化
• 物质生产活动: • 最基本的要素,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 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 社会存在的基础 • 最基本的活动,是其他更高层面的社会活动的基础
• 二者的区分是微妙的:制度离不开精神, 但精神(观念)不一定变成制度。
器物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建筑;服饰;食 价值观;
风俗习惯;
品;乐器;武器;各种知识和技术;正式的规范;
餐具;法器;电 态度; 器 书; 籍交 ;通书工写具工;具;情感;
生产工具;装饰 思维方式:
品;……
……
按一定规范建立 起来的群体形式; (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法律制 度;家庭婚姻制
• 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 2、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 • 3、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 4、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 在一定条件下,亚文化对社会具有分裂和侵蚀作用,特别是当亚文化与主文化产生 对立的时候。
• 4、主文化与反文化
• 反文化不一定是错误的或落后的文化。
• 反文化一般是亚文化,但也可能发展为主文化。
三、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 1、文化的产生 生物性的适应
自然选择 行为模式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6eec1d7e53a580217fcfe4c.png)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2.1复习笔记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受制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规模变化的测量指标包括:①人口增长率,即在一定时期里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人口增长数”是年末人口数减去年初人口数之差,“人口总数”一般用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
②人口倍增时间,是指人口总数翻一番所花的时间,通常用年数表示。
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口倍增的年数越少,表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反之,人口增长率越低,人口倍增的年数越多,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慢。
③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年数。
(2)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分析通常包括三类分析: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①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a.性别比通常是以女性人口数为100去计算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
如果性别比高于100,表示偏高,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反之,则表示偏低,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口。
b.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7%及以上,则表示人口结构进入老年型。
②人口的地域构成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构成、行政区域构成以及城乡构成等。
③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包括经济构成和社会构成两大类。
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稠密程度的指标,指特定时点上单位土地面积所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数来表示,可以用来评估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72b936fad6195f312ba6aa.png)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2ea6b7c77da26925c5b0f7.png)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最初提出者是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之父。
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认为是社会行为;索罗金认为是社会关系;齐美尔认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结构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宏观视角。
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微观视角。
把社会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实论。
把个人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名论。
2、社会学的特征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整体性。
社会学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注重描述性功能。
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描述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费孝通“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界定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章/节本章序号及名称第一章导言本章学习目标本章是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学,对其学科属性、学科特点、研究范围和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进行初步而系统的认识和接触,从而进入专业学习的开始,因此本章将通过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以及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的讲解,使学员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概要的了解,认识社会学的应用价值,此外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在了解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1、社会学的学科体系2、社会学概论的基本框架3、社会学和研究对象难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不了解这种历史,就无法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创始人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6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最早提出并使用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社会学出现于19世纪中叶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日趋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具体反映。
18世纪下半叶到期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欧洲社会经过以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领域的变革、以英国产业革命为代表的经济领域的变革和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领域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得以确立,欧洲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正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经历的被称之为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
转型时期新旧社会秩序同时并存,新旧制度、新旧观念相互冲撞,社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集中,各种社会势力的冲突比任何时期都激烈,这一切促使社会思想家和哲学家进行思考,同时也表明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
因此不同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
所以社会学的创始人所理想的社会学就是企图探求社会的本质,发现社会运行的规律,寻求好的社会变革之路,通过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以获得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
社会学是变革时代的产物,从其一开始就有着以经世济用、救世济民、治乱兴衰为已任的特征。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社会学不仅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对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哲学家就开始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进入中世纪以后,这种思考尽管受到来自宗教神学的束缚,却并没有中断。
但是总体而言,那时的社会理论是作为哲学的一部分被包含在一般哲学思想体系内的,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它的最大缺陷是思辨性。
即用逻辑推理、用思辨想像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想建构。
文艺复兴以后的思想家真正开始了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在横跨两个多世纪的时期里,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的业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发展,并为最终实现由“社会哲学”向“社会学”的过渡,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期间重要的思想及代表人物是:1.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是经过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长期统治之后第一个进行自由思考并用世俗眼光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现实的人。
2.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末,英国、法国的自然法学说、社会契约论以及一些经济学家,探讨了人类社会如何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提出了一些较为准确的关于社会的思想。
3.对社会学的产生具有直接理论前提意义的则是法国的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圣西门最先提出,要使社会哲学具有实证的性质,使其成为真正的科学,这对于孔德创立社会学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德国古典的哲学家黑格尔强调所有社会现象都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
特别是他区分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不同.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澄清了概念,提供了理论根据。
4.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数学家、统计学家等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资料,进行量化研究社会的尝试,也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研究方法上的基础。
三、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社会学在其产生以来的16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初创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后期)——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孔德、斯宾塞。
他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提出了基本构想,力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考察社会,但局限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简单移植,并仍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辩特征;(二)形成时期(19世纪末期)——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迪尔凯姆继承了孔德的实证社会学思想,并第一个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实践了社会学的学科理想,由于迪尔凯姆的努力,社会学终于在社会科学中取得了应有的地位,迪尔凯姆本人也成为法国第一个获得社会学教授职;与迪尔凯姆不同,韦伯开辟了社会学的另一传统,即反实证主义传统,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根本的不同,自然科学可以成为“规范性科学”,而社会科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不可重复的个体,所以社会科学只能是“表意性科学”,主张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理解人的社会行为,从根本上说明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
所以把自己的社会举称为“理解社会学”。
这一阶段社会学真正从学科意义上得以形成,较明确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范围;(三)发展时期(19世纪70代年至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传入美国,在美国兴起了众多代表人物和理论,如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等,从而使整个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移到美国。
在美国,社会学开始注重理论与经验结合,积极研究现实问题,促进社会学向应用方向发展;(四)当代社会学(20世纪70年代至今)——社会学在美国及欧洲和其他地区蓬勃发展,学派林立,理论众多,70年代以后面对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社会学界开始以新的解释模式,新的概念话语讨论更深层次的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新问题,形成了多元化的理论氛围。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上世纪末、本纪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时期,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企图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库中寻找改造旧中国的真理。
从此,“西学”开始涌入中国。
社会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入中国的。
把社会学首先引入到中国的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严复等。
社会学传入中国时,最初以“群学”命名,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以《群学肄言》的书名正式出版。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30年代,社会学在中国基本上处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阶段。
30年代以后,社会学由纯粹介绍转向中国化亦即本土化的轨道。
一是在理论上出现了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社会学专著与杂志,创办了社会学会和社会学系;二是在实践上对中国实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社会学被取消,直到1979年才得以恢复。
迄今为止,社会学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从研究机构的数量、教学科研人员的素质和人数、社会学普及的程度等方面来看,都超过了旧中国50年的发展。
社会学的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被引入决策过程。
为提高政府部门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界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几乎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有多少社会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说法。
一、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种种说法1、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10种有代表性的看法:(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2)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形式的;(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4)社会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的;(6)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7)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互动的;(8)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9)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10)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秩序的;2、我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6种有代表性的看法:(1) 认为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2)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3)认为社会学是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研究对象的;(4)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5)认为社会学是“以社会生活的结构和关系为对象,寻求社会生活的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6)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及相互关系”;上述种种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表达了对社会研究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旨趣。
事实上,社会学是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包罗万象,而是以独特的方法和独特的视角即宏观与微观的视角、静态分析与动态规律把握来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宏观的视角”如制度的角度、社会结构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等等;“微观的视角”如社会角色的角度、家庭的角度等等;“静态的分析”如社会构成要素的分析、社会制度的分析等;“动态的分析”如社会变迁的分析等等。
在本教材中,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做出如下界定。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具体地说,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并由此入手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社会科学。
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社会学研究的特点表现为视角上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变动性与现实性,方法上的规范性与表意性(定量与定性)。
三、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1. “理论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
——理论社会学探讨社会生活的一般原理与规律;——应用社会学是把理论社会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实际。
2.“一般社会学”、“部门社会学”与“方法社会学”——一般社会学即社会学基本理论。
本书即属于这一层次;——部门社会学亦即应用社会学,是用一般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考察某一类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部门社会学最能体现社会学的实际效用,是社会学的价值之所在。
目前部门社会学已达100种以上。
我国有学者将其划分为:(1)概括自然、社会、思维的一切现象或认识的社会学,如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2)同自然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如环境社会学(或生态社会学)、地理社会学、生物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等;(3)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如如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都市社会学、乡村社会学、劳动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老年社会学、妇女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等;(4)关于艺术、技术与社会整体关系的社会学,如艺术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工艺社会学等;(5)关于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如青少年犯罪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移民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