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合集下载

高等工程热力学第1章

高等工程热力学第1章
附: 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
t
( C) =5 t(F ) 32 9
° °
33
☻ 压力
绝对压力 p;
表压力 pe(pg); 真空度 pv;
p=
F A
p = pb + pe ( p > pb )
p = pb - pv ( p < pb )
动压力、静压力、滞止压力和绝对压力 ?
☻ 热力学能
Uch
G = G( p, T , n1 , n2 , , nr )
热力平衡系统
其中
是驱使第i 种组分变化的势,即化学势:
12
用A表示的化学势
改变约束条件,化学势还可有其它的表达式、但是 无论如何表示,其实质都相同:
据化学势概念,定温、定容和定压、定温系统的 平衡判据:
13
四. 稳定平衡判据
力学中平衡的稳定性
+
+
1
b2
1
C)状态参数分类: 广延量 强度量 (广延量的比性质,具有强度量特性)32
► 系统两个状态相同的充要条件: 所有状参一一对应相等 简单可压缩系两状态相同的充要条件: 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对应相等
► 基本状态参数
☻ 温度
测温的基础—热力学零定律 热力学温标和国际摄氏温标
{t } C = {T }K 273.15
δ AT ,V = 0
1
δ AT , V > 0
2
定温定压系统,平衡与稳定的条件
δ GT , p = 0
1
δ GT , p > 0
2
16
过程
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必须通过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才 能完成。 一切过程都是平衡被破坏的结果,工质和外界有了热的、力的 或化学的不平衡才促使工质向新的状态变化,故实际过程都是不 平衡的。

基本概念及定义

基本概念及定义

实际过程是否可以作为准静态过程来处理? 实际过程是否可以作为准静态过程来处理?这取决于所谓 弛豫时间。 弛豫时间。 弛豫时间—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弛豫时间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大部分实际过程可以近似地当做准静态过程。 大部分实际过程可以近似地当做准静态过程。因为气体分 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达每秒数百米以上, 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达每秒数百米以上,气体压力传播的速 度也达每秒数百米,因而在一般工程设备具有的有限空间中, 度也达每秒数百米,因而在一般工程设备具有的有限空间中,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即所谓弛豫时 间非常短。 间非常短。 例如,内燃机的活塞运动速度仅每秒十余米, 例如,内燃机的活塞运动速度仅每秒十余米,与其中的气 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比相差一个数量级,因此, 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比相差一个数量级,因此,当机器 工作时气体工质内部能及时地不断建立平衡状态, 工作时气体工质内部能及时地不断建立平衡状态,而工质的变 化过程很接近准静态过程
功量: 功量:
δ W = pdV
势:p 势:T
W1−2 = ∫ pdV
1
2
状态坐标: 状态坐标:V 状态坐标: ? 状态坐标:
热量 所以有
取描述热量传递的状态坐标为熵: 单位 单位: 取描述热量传递的状态坐标为熵:S,单位:J/K。
δ Q = T dS
Q1−2 = ∫ T dS
1
2
S 工质, 对1kg工质,则有 δq = 工质 则有: = = Td = Tds m m m
对准静态过程, 对准静态过程,F=pA,所以 δW=Fdx ,所以,δ 当系统由状态1到状态2进行一个准静态过程时, 当系统由状态1到状态2进行一个准静态过程时,系统对外 界所作的功可表示为: 界所作的功可表示为: 2 2 W1− 2 = ∫ δW = ∫ pdV

工程热力学-0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工程热力学-0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平衡状态1
p1 v1
p
p2
2
压容图 p-v图
平衡状态2
p1
1
p2 v2
O
v2
v1
v
12
1-4 状态方程式
在平衡状态下,由气态物质组成的系统,只要知道两个独立的 状态参数,系统的状态就完全确定,即所有的状态参数的数值随之 确定。这说明状态参数间存在某种确定的函数关系,状态参数之间 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就称为热力学函数。
(2)当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只要没有外界的影响, 系统的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
(3)整个系统可用一组具有确定数值的温度、压力及其他参
? 数来描述其状态。
10
经验表明,确定热力学系统所处平衡状态所需的独立状 态参数的数目,就等于系统和外界间进行能量传递方式的数 目。对于工程上常见的气态物质组成的系统,系统和外界间传递 的能量只限于热量和系统容积变化所作的功两种形式,因此只需 要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即可描述一个平衡状态。
3、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均匀状态
(1)关于稳定状态与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时,状态参数虽不随时间改 变,但它是依靠外界影响来维持的。而平 衡状态是不受外界影响时,参数不随时间 变化的状态。
85℃ 20℃
90℃
15℃
铜棒
平衡必稳定,稳定未必平衡。
(2)关于均匀状态与平衡 水
质统称为外界。 通常选取工质作为热力学系统,把高温热源、低温热源
等其他物体取作外界。
3、边界 ——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边界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边界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假想的。
3
二、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依据——有无物质或能量的交换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章 基本概念
一、代数系统的同态及性质
二、代数系统的同构及性质
三、代数系统同构的意义
一、代数系统的同态及性质
定义1 设集合 M及 M 各有代数运算 o 及o, 且 ϕ是 M到 M 的一个映射 .
___ _ ___
如果 ϕ满足以下条件:对 M中任意元素 a, b, 在 ϕ之下由
a → a, b → b 总有 a o b → a o b,
n次置换
1.3
代数运算
一、代数运算的概念
近世代数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抽象的代数系统(带有运算的集合)。 如何定义运算,先看几个我们熟悉的例子: (1)非负整数集Z上的普通加法“+”; (2)数域F上全体n阶矩阵集上的乘法。 可见运算“+” ,矩阵乘法就是个映射。 定义1 设M是一个集合.如果有一个法则,它对M中的任 意两个有次序的元素a 与b,在M中有一个惟一确定的元素 d与它们对应,则称这个法则是集合M的一个代数运算.
设ε表示集合 M的恒等变换,则对 ∀σ ∈T ( M ),有
σε ( x ) = εσ ( x ) = σ ( x ), (∀x ∈ M ),
从而 εσ = σε = σ,
在变换的乘法中,恒等变换着数1在数的普通乘法中相同的作用。
结论:设S(M)表示集合M的全体双射变换作成的集合,则
S ( M ) ⊆ T ( M ), 且变换乘法也是S ( M )的一个代数运算。
f o g, 即 f o g : X → Z,
对∀x ∈ X , ( f o g )( x ) = f [ g ( x )].
四、变换
定义:集合X 到自身的映射,叫做集合X的一个变换 . 定理3 含n个元素的任意集合共有n!个双射变换.
对有限集合的双射变换 ϕ,常用以下特殊符号表 示: L 2 n ⎞ ⎛ 1 ϕ =⎜ ⎜ ϕ (1) ϕ ( 2) L ϕ ( n) ⎟ ⎟ ⎝ ⎠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定义1。

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

对不对,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

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地交换就是绝热系。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

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b e p p p =+()e p p >,b e p p p =-()e p p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答: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当地大气压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环境大气压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选作温度计的感应元件的物体应具备某种物理性质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有两个系统分别和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于热平衡。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

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

第二次课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次课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无温差-热的平衡 热力平衡状态 无压差-力的平衡 化学平衡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差 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概念?? 如果系统平衡,可用一组确切的参数(压力 p,温度T)来描述
Ï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之间的关系?
平衡状态是相对时间而言的 均匀状态是相对空间而言的
— 平衡可不均匀 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必须条件
吸气 工作物质: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高温燃气 能量转换: 燃料化学能 燃气热能 排入大气 机械能
2)涡扇发动机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工作物质: 高温燃气
3)蒸汽轮机
锅炉:燃烧,形成过热蒸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汽轮机:膨胀,对外做功,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冷凝器:乏汽对环境放热,冷凝为水 水泵:对水进行加压,送入锅炉
mc BT 2
2
3 B k 2
k 为波尔兹曼常数 c 为分子移动的均方根速度
c) 温标: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建立温标的三个要素: ① 选择温度的固定点,规定其数值; ② 确定温度标尺的分度方法和单位; ③ 选择某随温度变化的物性作为温度测量的 依据。
摄氏温标: 瑞典天文 学 家 摄尔 修斯 ( Celsius ) 于 1742 年 建 立 。用 摄 氏 温 标 确 定的 温度 称 为 摄 氏 温度 ,用 符号t 表示,单位为℃ 。 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温度为0 ℃ ,纯 水的沸点温度为100 ℃,纯水的三相点(固、液、 汽三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点)温度为0.01℃ 。 选 择 水 银 的 体 积 作 为 温度 测 量的 物性 , 认 为 其 随温度线性变化,并将0 ℃ 和100 ℃温度下的体积 差均分100份,每份对应1 ℃。
对工质的要求: 1)膨胀性 2)流动性 3)热容量 4)稳定性,安全性 5)对环境友善 6)价廉,易大量获取 例如:空气、燃气、水蒸气、氨蒸气等。 物质三态中 气态最适宜。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3)好处:用系统的参数来计算;可以作 好处:用系统的参数来计算; 为实际过程中能量转换效果比较的标准和极 限;可把实际过程当作可逆过程进行分析计 然后再用经验系数加以修正。 算,然后再用经验系数加以修正。 (4)热量和功量 热量和功量都是过程量, 热量和功量都是过程量,它们的大小不仅与 过程的初终状态有关, 过程的初终状态有关,而且与过程的性质有 关。 可逆过程的功量: 可逆过程的功量: w = ∫ pdv 可逆过程的热量: 可逆过程的热量: q = ∫ Tds
C B A
课后题1 课后题1-5;1-6;1-9
(c)系统内部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d)系统内部状态不发生改变 2.均质等截面杆的两端的温度由分别维持 2.均质等截面杆的两端的温度由分别维持 t1 t2的两热源保持 t1 t2 不变,取此杆为系统, 不变,取此杆为系统, 则系统处于( 则系统处于(B)。 平衡状态, (a)平衡状态,因其各截面温度不随时间改 变 非平衡状态, (b)非平衡状态,因其各截面温度不等 平衡状态, (c)平衡状态,因其各截面温度不随时间改 变,且流入系统的热量等于流出系统的热量 非平衡状态, (d)非平衡状态,因其处于重力场
4.基本状态参数:温度、压力、 4.基本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体积 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 (1)温度:是热平衡的惟一判据
t = T − 273.15
(2)压力Βιβλιοθήκη p = B + pg
p = B−H
(3)比体积 二、平衡状态、状态公理及状态方程 平衡状态、 1.定义 是指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 定义: 1.定义:是指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 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2.实现平衡的条件: 2.实现平衡的条件: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 实现平衡的条件 之间各种不平衡势差消失

ch1 基本概念及定义

ch1 基本概念及定义

7
注意:
1)闭口系与系统内质量不变 的区别; 2)开口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3)孤立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8
Simple compressible system
最重要的热力系统
只交换热量以及可逆的功中的体积变化功
Moving Boundary Work
简单可压缩系统
体积变化功
Compression Work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
状态参数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数学上: 1
1, a
a
dz
1
2
dz dz z2 z1
1,b
2
2
b
2

d z 0
山高度变化
11
例:温度变化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
设 z =z (x , y)
dz是全微分
z z dz dx dy x y y x
pb
pv 当 p < p p p p b v b p
26
注意: 只有绝对压力 p 才是状态参数
不同环境大气压力发生变化,即使绝对压 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p > pb
p < pb
pe p pb
pv pb p
27
3 比体积及密度 Specific volume
18
温度测量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要求:感应元件应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物质 (水银,铂电阻) 温度计
特性 (体积膨胀,阻值)
基准点 Reference state 刻度 Scale 温标 Temperature scale

第一章 文献和分类

第一章 文献和分类

人们习惯于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知识和情报,文献已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情报的主要方式。 因此,文献是一种 重要的信息源。
但是,文献并不是唯一的信息源。除了文献信息外,还有 非文献信息源。
非文献信息源又可分为实物信息源和口头信息源两种。前 者包括实物、样品、展览等,后者包括交谈、会议、广播等。
第二节 文献分类依据和意义
SEP/OCT 2010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新英格兰医疗期刊” 2009年impact factor 50.017
April 9, 2009
美国Cell Press(隶属 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 集团) impact factor 为31.253
(4)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人向本国或外国专利局提出保护某项新发明、新 创造时递交的技术文件。经专利局审核后向全世界出版发行。
专利的主要内容: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其它材料。
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专利的作用: 保护自己;别人得不到保护。
(5)学位论文 为取得学位而撰写的论文。
高价值的一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的定义
1、知识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知识来源于信息,是对信息加工后获得的产品。
欧洲名言: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
2、信息 广义的信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它们的运动 状态的反映。 通俗的说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能发出的各种 信号和消息。
(6)标准文献
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称为产 品标准。 产品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分别由国家、部门和企业制定。

工程热力学_理论篇1

工程热力学_理论篇1
、绿色建筑”。 以节能为例
1 2 3
发电量: 电力装机总量在9亿千瓦上
电力结构:火电78% ,水电20% ,核电1.2%
燃煤:SO2,粉尘,CO2 ;污染环境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
4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本章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热力系统、外界、热力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 程、热力循环的概念,掌握温度、压力、比容的物理意义,掌握
过程无耗散效应(如机械摩擦、工质内摩擦等)。
注意可逆过程只是指可能性,并不是指必须要回到初态的过程。 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就是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是不引起任何热力
学损失的理想过程,是一切实际过程的理想极限。工程热力学就
是借助数学工具分析理想循环(过程)能量转换规律→分析实际循 环(过程)。
1.3 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状态是指热力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也可 以表述为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状态参数指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状态的宏观物理量。如温度
(T)、压力(p)、比体积(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 能(f)、自由焓(g)等,体积并不是状态参数。
恒温热源(constant heat reservoir)和变温热源。 1.2 热力系统
系统hermodynamic system(system)是指用界面从周围环境中分割出
来的研究对象(空间内物体总和)。 外界surrounding指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界面boundary指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
压力指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也称压强,p=F/f。微观
上,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垂直作用于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力。 p=(2n/3)mc2/2=2nBT/3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注:参考哈工大的工程热力学和西交大的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1、闭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5、热力平衡状态:热力系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6、准静态过程:如果造成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以致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近于某个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7、热力循环:热力系从某一状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后,又回复到原来状态。

8、系统储存能:是指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9、热力系统: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把用某种表面包围的特定物质和空间作为具体指定的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或者,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焓:可以理解为由于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并取决于热力状态参数的能量,即热力学能与推动功的总和。

3、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是稳定流动系统中系统动能、位能的增量与轴功三项之和4、稳态稳流:稳定流动时指流道中任何位置上的流体的流速及其他状态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流动。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可逆过程:系统经过一个过程后,如果使热力系沿原过程的路线反向进行并恢复到原状态,将不会给外界留下任何影响。

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使之全部转变为功。

3、可用能与不可用能:可以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可用能,不能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不可用能。

4、熵流:热力系和外界交换热量而导致的熵的流动量5、熵产:由热力系内部的热产引起的熵的产生。

6、卡诺定理:工作再两个恒温热源(1T 和2T )之间的循环,不管采用什么工质,如果是可逆的,其热效率均为121T T ,如果不是可逆的,其热效率恒小于121T T 。

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章基本概念

温度计
物质 (水银,铂电阻) 特性 (体积膨胀,阻值) 温度计 基准点 刻度 温标
温标
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Kelvin scale (Britisher, L. Kelvin, 1824-1907)T(K ) 摄氏温标Celsius scale (Swedish, A. Celsius, 1701-1744)t(℃) 华氏温标Fahrenheit scale (German, G. Fahrenheit, 1686-1736) F 朗肯温标Rankine scale (W. Rankine, 1820-1872) R
摄氏温标 t ℃:
基 准 点:标准大气压力下纯水的冰点和
沸点温度为基准点,规定冰点温度为0℃。 沸点温度为100℃。 分度方法:认定测温物质的测温属性随温度 的变化是线性的。0℃与100℃这两个基准点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度。
热力学温标T (K):
基 准 点:纯水的汽、液、固三相平衡共存 的状态点(三相点)为基准点,并规定它的温
3、外界与边界
外界:系统以外的所有物质 边界(界面):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系统与外界的能量(功和热) 与物质的迁移都通过边界
边界可以是固定的,
也可以是移动的, 也可以是虚拟的。
例1:真实、固定不动的界面


界面
例2:边界可以移动
界面 外界
热力系统
外界
热 源
例3:界面是虚拟的、运动的
三、状态参数的分类:
按能否用仪器或仪表进行直接或间接测量划分 基本状态参数
能够用仪器仪表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参数称为
基本状态参数。 如 :温度、压力、比体积
导出状态参数
不能用仪器仪表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参数称为 导出状态参数。 如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国际实用温标的固定点
平衡状态
平衡氢三相点 平衡氢沸点 氖沸点 氧三相点 氧冷凝点
国际实用温标指定

T,K
t,℃
13.81 -259.34
20.28 -252.87
20.102 -246.048
54.361 -218.789
90.183 -182.962
平衡状态
水三相点 水沸点
锌凝固点 银凝固点 金凝固点
一、热力过程
定义:热力系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变化时所经 历的全部状态的总和。
二、准平衡(准静态)过程
准平衡过程的实现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二、准平衡(准静态)过程
定义:由一系列平衡态组成的热力过程 实现条件:破坏平衡态存在的不平衡势差(温差、
力差、化学势差)应为无限小。 即Δp→0 ΔT→0 (Δμ→0)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三、可逆过程
力学例子:
定义: 当系统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如果有可能使系统再
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恢复到原来状态,并使相互中所涉 及到的外界亦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 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实现条件:准平衡过程加无耗散效应的热力过程 才是可逆过程。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用来实现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
理想气体
工 质
实际气体
蒸气
工程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二、平衡状态
(一)热力状态: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
物理状况。(简称状态)
(二)平衡状态 1、定义: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 状态。

水力学

水力学

常常忽略流速水头的影响,则总水头线与测压管 水头线重合。 (3)在等直径均匀流条件下,流速沿程不变,测 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相互平行。 (4)如果系统中有水泵,发生机械能的输入,水 头线会突然的上升,总水头线的上升幅度就是 水泵的扬程。
4.恒定流连续性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导出没有分叉的不 可压缩液体一维恒定总流任意两个过水断面的 连续性方程有下列形式。
1.5 水头和单位势能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可表示为:
z----位置水头;单位位能。 p/γ ----压强水头;单位压能。 z+p/γ ----测压管水头;单位势能。 z+p/γ=C ----测压管水头等于常数;静止液体内各点的单
位势能相等。
因此,水静力学基本方程也可表述为:静止液体 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是常数。该方程反映了静止液体 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上式说明:任意两个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与过水断 面的面积成反比。
对于有分叉的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可以表示为:
连续性方程是一个运动学方程,它没有涉及作用力 的关系,通常应用连续方程来计算某一已知过水断面的 面积和断面平均流速或者已知流速求流量,它是水力学 中三个最基本的方程之一。
5.恒定流能量方程
5.1 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式 实际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对单位重流
式中: ——流体密度 g ——重力加速度 V ——浸没于流体中的物体体积
1.8 潜、浮物体平衡与稳定
潜体在倾斜后恢复其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称为潜 体的稳定性。按照重心C和浮心D在同一铅垂线上的相对 位置,有以下三种可能
1、重心C位于浮心D之下,潜体如有倾斜,重力G 与浮力F形成一个使潜体恢复原来平衡位置的转动力矩, 使潜体能恢复原位,这种情况的平衡为稳定平衡。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1.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2.热能动力装置:从燃料燃烧中得到热能,以及利用热能所得到动力的整套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统称热能动力装置。

3.工质: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能量的转换都是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实现的。

4.高温热源: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叫热源,或称高温热源。

5.低温热源: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系叫冷源,或称低温热源。

6.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7.闭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闭口系统。

(系统质量不变) 8.开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开口系统。

(系统体积不变) 9.绝热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间无热量交换时称为绝热系统。

(无论开口、闭口系统,只要没有热量越过边界) 10.孤立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时,则称该系统为孤立系统。

11.表压力: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

12.真空度: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此时的压力计也叫真空计。

13.平衡状态:无外界影响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

充要条件是同时到达热平衡和力平衡。

14.稳定状态:系统参数不随时间改变。

(稳定未必平衡) 15.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环后自动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准平衡过程。

它是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16.可逆过程:完成某一过程后,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使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没有耗散效应(因摩擦机械能转变成热的现象)。

17.准平衡与可逆区别:准平衡过程只着眼工质内部平衡;可逆过程是分析工质与外界作用产生的总效果,不仅要求工质内部平衡,还要求工质与外界作用可以无条件逆复。

01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2013-文档资料

01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2013-文档资料
终态 p' A G' pb A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12
2. 准静态过程 quasi-static state process
过程中系统经历的是一系列平衡状态,并在 每次状态变化时仅是无限小地偏离平衡状态。 实现准静态过程的条件: 系统和外界△→0 大部分实际过程可以近似地当作准静态过程。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可用一条过 程曲线定性地表示该准静态过程。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6
3. 温度 Temperature , T ( t )
温度是标志系统冷、热程度的参数。 温度的建立以及测量是以热力学第零定律为基础的。
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The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 : 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彼此也
是衡量可逆过程中工质与外 界是否发生热交换的标志。
在p-v图上: 一点:一个平衡状态 一实线:一个准静态过程
在T-s图上:一点:一个平衡状态 一实线:一个准静态过程
曲线下面积:
可逆过程中系统所 做的容积变化功。
功是过程量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曲线下面积:
可逆过程中系统与 外界所交换热量。
热量是过程量
状态参数坐标图:
应用两个独立状态参数,可组成状态参数坐标图。
ex: P-V, T-s, h-s, p-h
注意:①图上任意一点代表一个平衡状态;
②若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则无法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描述。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10
1-4 状态方程式
1. 状态方程式
三个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 功量是过程量,仅存在于过程中,过程 一旦结束,功量这种能量形式就不复存在。

01第一章 基本概念1-3平衡状态

01第一章 基本概念1-3平衡状态

二、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区别
平衡状态 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没有外界作用 - 宏 观静态 稳定状态 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不一定有外界作用 - 宏观动态或静态 平衡必定是稳定的,稳定未必平衡 单相流体(气体、液体)当忽略重力场作用时,平衡 即稳定,稳定即平衡
— 稳定未必平衡
三、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区别
平衡状态 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宏观性质的时间特性-各时刻宏观性 质一样 均匀状态 强调宏观性质的空间特性-各空间宏观性 质一样 平衡状态未必是均匀的,均匀状态未必是平衡的
— 平衡可不均匀
任何热力系, 原来平衡状态,而又没有外界 的作用,它将一直保持这种平 衡状态;
原来处于非平衡状态,当 不平衡势消失,热力系也 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四、平衡(均匀)状态引入的益处 1、整个热力系的平衡(均匀)状态可以用一 个平衡(均匀)状态点来代表,而这就为用数 学上的几何点代表热力系的一个平衡(均匀) 状态奠定了物理基础。 2、平衡(均匀)状态的连续过渡可以运用微 积分等高等数学工具进行分析计算。
1-3平衡状态
一、平衡状态(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state)
1.定义: 热力系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 化的状态 •热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 : 在无外界作用的条件下,系统内部、系统与外界 处处温 度相等。 •力平衡(mechanical equilibrium): 在无外界作用的条件下,系统内部、系统与外界处处压 力相等。 •热力平衡的充要条件 —系统同时达到热平衡和力平衡。 相平衡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

● 为什么叫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1931年
T
18401850年 E
18541855年 S
1906年
S基准
● 温度的热力学定义
★由热力学第零定律可以推断:处于同一热平衡 状态的各个热力系,必定有某一宏观特征彼此 相同,用于描述此宏观特征的物理量——温度。
T 0.5 m c2 T=0 0.5 m c2=0 分子一切运动停止,零动能。
● 热力学第零定律
◆ 热平衡:不同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同,则它们处于热平衡。 ◆ 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结果):
若两个热力系分别与第三个热力系处于热平衡,那么这 两个热力系也处于热平衡。
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B 相当于温度计
压力的表示方法
◆ 绝对压力(p)、表压力(pg)、 真空度(pv)
◆ 绝对压力p、表压力pg、真空度pv、 大气压力pb的关系 pg =p- pb pv= pb-p
只有绝对压力p才是系统的状态参数。
例1:已知甲醇合成塔上压力表的读数为 150kgf/cm2,这时车间内气压计上的 读数为780mmHg。试求合成塔内绝 对压力等于多少kPa?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性:全微分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性
设 z =z (x , y) , dz是全微分 则: dzxzy dxyzxdy
充要条件是: 2 z 2 z xy yx
可判断是否是状态参数。
2.强度参数和广度参数
● 强度参数:与物质的量无关的参数。
如 p、T、v 等
0 冰熔点
32
-17.8 盐水熔点 0
559.67 491.67 459.67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七章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基本概念 绝热滞止过程:气体在绝热流动过程中,因受到某一障碍物的阻挡,流速降
为零的过程; 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过程方程、声速方程; 马赫数(Ma):气体流速与当地声速的比值;
Ma<1,亚声速流动,渐缩; Ma=1,声速流动,截面积最小; Ma>1,超声速流动,渐扩; 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流经阀门、孔板的等设备,由于局部阻力,流 体压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节流,绝热节流是等焓、熵增、降压过程,温度 变化和实际过程有关; 焦耳—汤姆逊系数(μ):μ>0,节流后温度降低;μ=0,温度不变;μ<0, 节流后温度升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能: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具有的能量总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与其他能量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总体能量保持不变。 基本概念
实质是能力的机械装备。
第三章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是弹性的,不具有体积,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的理
21. 蒸汽动力系统中的水泵进出口压力远大于燃气轮机压气机中的压力差,为什么燃气 轮机作功的大部分被压气机消耗,而蒸汽动力循环中水泵消耗的功可以忽略?
答:蒸汽动力循环中水泵压缩为液体,而燃气轮机中压气机压缩为气体,液体的压缩性比 气体差。 22. 能否在汽轮机中将全部蒸汽抽出来用于回热,这样可以取消凝汽器,从而提高效率? 答:不能,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并使其全部作功而不引起其他 变化。该过程不对外放热,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压缩过程需要耗功,为什么内燃机在燃烧之前都要有一个压缩过程? 答:压缩过程能够提高工质的压力,提高了工质的平均吸热温度,从而提高热效率。 24. 利用人力打气筒为车胎打气时用湿布包裹气筒的下部,会发现打气时轻松了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1(p1 、v1 )
注意:只有平衡状态才能在 图上 表示;对于非平衡状 态,没有确定的状态参数, 因此,不可以表示在图上。
v
。2(p2 、v2 )
1-5 热力过程和准静态过程
一、热力过程: 热力系统从某一个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 而变化到另一个状态,它所经历的全部状态的综合称为 热力过程,简称为过程。 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由于驱动其状态变化的不平衡 势差不存在,因此,其平衡状态不可能自发被破坏,若 系统所处的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使系统与外界之间出 现不平衡势差,则在不平衡势差的推动下,系统与外界 之间将发生能量的传递,能量的转换,同时系统的状态 发生变化,即产生一个热力过程。
第一章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基本概念及定义
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 平衡状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过程和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的功 热量 熵和温熵图 自检 热力循环
1-1 热力系统
一、定义:热现象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环境—系统外,与热、功转换有关的其它 物体。 二、分类: 以系统与外界是否有物质交换区分 1、闭口系统 2、开口系统
二、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
是经过科学抽象的假想气体,这种气体的分子是一些弹 性的、不占有体积的点,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三个基本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称为状态方程式。 F(p、v、T)=0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和对理想气体的假定,可导得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kg : p v = Rg T v - 气体比容 Rg-气体常数,其单位:J/(kg.k)
对于组成一定的闭口系统的给定平衡状态而言,与 外界的相互作用除了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功的交换外,还 可能有热量交换。 因此,可用n+1个参数限定。 n:系统进行的准静功的数目; 1:系统与外界的热量交换。 对于简单可压缩系统,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只有容积变 化功,n=1。 所以,对于简单可压缩系统,独立变量的数目只有 两个。
闭口系统:
定义: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功量、热量)的 交换 而无质量交换。——定质量系统
W
重物 工质吸热膨胀作功的过程分析: 系统: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 边界 边界:活塞下表面和缸壁 外界:热源和重物
Q
在分析内燃机缸内燃气的状态变化与作功的关 系时,如取进气阀关闭到排气阀开启之前,可取 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
−3
= 8 . 3143 J / mol . K
于是,某种气体的气体常数可按下式计算:
R 8.3143 Rg = = J / kg .K M M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反映出理想气体各参数之间的 基本
关系,在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时,按它计算的 结 果误差不大,因此,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三、状态参数坐标图: 热力系统的状态用状态参数描述,对于一个与外界 只有热能和机械能交换的简单的 热力系统,只要两个独 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它的状态。因此可以任意取两 个独立的状态参数组成平面坐标图来描述一定的状态。 这种由热力状态参数组成的坐标图称为状态参数坐标图。 常用的有压容图(p、v)和温熵图(T、s)。图上的 一点代表 一个平衡状态。
1、 实施条件:推动过程进行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 即 △p→0, △T →0。
2、 将准平衡过程表示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 在准平衡过程中,系统经历的某一个状态对平 衡状态的偏离都无限小,而且能很快恢复到平衡状 态,平衡状态可以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以一点表示 ,所以准平衡过程可以在图上以一系列的点表示, 即以曲线表示。 , p 注意:只有准平衡过程 1 1 才能以曲线表示,对于 非准平衡过程,由于经 , 历的状态为非平衡状态 2 ,不能表示在坐标图上, 2 只能以虚线示意性表示。 v
1-6
一、功是过程量:
准静过程的功
物理学中,功的定义式 :δW= F· dx 其中F=F(x) 注意: 1、功是过程量,微小过程的功以“δW”表示,以区分 状态量的变化。 2、功的单位是J、J/kg。 3、规定:系统作功为正;外界对系统作功为负。 4、功一旦越过系统的边界,就变为系统储存的能量。 二、气体的容积变化功(膨胀功和压缩功) 已知: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A, 任一瞬间气体压力为P,活塞移动 距离dx。
mkg :p V= m RgT V-mkg气体占有的容积
在计算中,经常用到以“摩尔”为单位 1mol : pMv = MRgT 或 pVm= RT M -摩尔质量, 单位:kg/mol
例如:氧气M=32×10 -3 kg/mol Vm = Mv -摩尔容积, 单位:m3/mol
R=MRg-通用气体常数, 单位:J/mol.k nmol : pV = nRT
1-3 平衡状态
所谓热力系统的状态是指热力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宏 观物理状况,对不同的瞬间,系统可能出现不同的状况。 例如下图: 当重物拿下时,在这一瞬间,系统各 处呈现了不同的压力、密度, 即各处 状态不同,对我们的研究有特别重要 意义的是所谓“平衡状态”。 一、平衡状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 态始终保持不变。
三、基本状态参数
简单可压缩气体的状态常用基本热力学参数p、v、T 来描述,这三个可以测量又常用的参数为基本热力学参 数。 1、 比容(v):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 容积。
v = V m
m3/kg
密度:
ρ=
m V
kg/m3
v⋅ρ =1
比容和 密度互为倒数,均为描述分子聚集 的疏密程度的物理量。
2、压力(p): 在一个真实的 或假想的 表面上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垂 直作用力称为压力。
注意:系统的选取不是唯一的,而答案是唯一的。
以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形式区分 1、一般热力系统 2、绝热系统 3、孤立系统 一般热力系统 :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功量、热 量) 交换,又有质量交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只有功量和质量的交换,而无 热量的交换。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 即系统与环境不发生任何作用。
二、特征: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统各处应具有均匀 一 致的温度和均匀一致的压力。 温差、压差、化学势差等都是一种不平衡势差,而 要建立热平衡、力平衡、化学平衡都是以相应的 不平衡 势差的消失为必要条件。 通常,当系统各部分压力平衡时,称系统处于机械 平衡;当系统各部分温度相同时,称系统处于热平衡, 既机械平衡又热平衡称系统处于热力平衡。 处于热力平衡的系统各处应有均匀一致的温度和均 匀一致的压力。
注意:自然界不存在真正的孤立系统。
任何非孤立系统 + 环境 = 孤立系统
1—2 热力系统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
一、热力系统的状态 定义:热力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 二、状态参数 1、定义:用于描述工质状态的物理量。 1 状态参数分为内参数和外参数。 内参数:由系统本身热力学性质决定的,也称为热 力学状态参数。 例如:p、v、T。
2、状态参数的数学特征 (1)、在任意过程中,系统由状态1过渡到状态2,其状 态参数的变化量等于初、终状态下该状态参数的差值,与 过程无关。 即
∫ dx
1
2= x ຫໍສະໝຸດ − x1(2)、当系统经历一个封闭的变化过程,又恢复到原来 状态时,其状态参数的变化为零。

dx = 0
可见状态参数的微分是全微分。
dx
气体作的微功为: δW= F· dx=pA·dx J 活塞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系统所作的功为:
2 S2 V2
W = ∫ δW =
对1kg工质:
1
∫ pAdx = ∫ pdV
V1
J
dx
S1
V δw = = Pd = Pdv m m
w =
v2
δW
∫ Pdv
(1)表压力: 当p大于pb时,压差计上的 读数为表压力, 以pe表示。 (2)真空度:当p小于pb时,压差计上的 读数为真空度, 以pv表示。
pb pb
p
pe
p
pv
p= p e+ pb (Pa) pe =ρgh (Pa) ; 测压物质密度——ρ( kg/m3)
pb= p+ pv (Pa) pv = ρgh (Pa)。 测出液柱高度—— h (m)
下面考察一下在有限压差作用下,气体膨胀作功过程。 设气缸内装有气体,无重 量的活塞上载有质量为m的重物, 如图: 取气缸内的气体为热力系统,开始系 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突然将重物移去有 限部分,系统在不平衡势差作用下,膨 胀作功,产生热力过程,向新的平衡状 态进行过渡,而在全部过程中,系统经 历的是一系列不平衡状态,因此,整个 过程为不平衡过程。
pV m R = J / mol .k T
因为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摩尔容积Vm均相等, 所以R是一个常数,与气体性质无关,称为通用气体常数。 以标准状态下的各参数代入上式: p = 0.101325Mpa ;T = 273.15K;Vm= 22.4138×10 –3m3/mol 得到 :
R = 101325 × 22 . 4138 273 . 15 × 10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状态公理 决定平衡热力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的数目有几个? 存在不平衡势差 能量的交换
能量交换是以状态变化为标志。 平衡意味着不平衡势差的消失,从而得到一个完 全确定的状态参数。 由于能量交换可以独立进行,所以认为: 决定热力系平衡状态的独立变量的数目应等于热 力系与外界交换能量的各种形式的总数。
3、温度(T):是物体冷、热程度的 标志。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测量采用热力学温标,以T表示,单 位符号为K(开尔文)。 热力学温度规定水的 三相点(纯冰、纯水、和水蒸气三 相平衡共存状态)的温度273.16 K 。热力学温度 的每单位开 尔文,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与热力学温标并用的有热力学摄氏温度,简称摄氏温度, 以符号t表示,其单位为摄氏度,以符号℃表示 。1960年国际 计量大会规定了摄氏温度按以下定义式确定 t℃=TK-273.15 也就是说,摄氏温度的零点(t= 0℃)相当于热力学温度 的273.15K,而且这两种温标的温度间隔完全相同。 按此新的定义,水的三相点温度为摄氏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