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25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accumulated vast quantities of classics and documents, and left over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and treasures. They hav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ideology, science and imagery.
19
The comprehensive Taoist culture created a cultural pattern, combining Taoism and the Taoist school,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Buddhism.
9
影响最深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volv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既是一次大规模的 文化输入活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 活动,
道教的伦理制 度,主要是建立森 罗严密的等级制度, 是道教融合儒家思 想,以加速和实现 自身封建化的重要 举措。
道教的伦理思 想,就是把儒家的 忠孝思想和性命学 说写入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
23
24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Chinese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思想体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这个文化中,宗教信仰与思想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在儒家思想中,人们被教导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忠诚于国家。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与儒教相伴而生的是道教。
道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它包含了自然法则和宇宙真理的概念。
道教注重个体的修炼和内心的平静,通过修炼来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越。
道教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泛存在,尤其在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宗教信仰。
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
佛教强调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来解脱生死轮回,追求涅槃境界。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谛八正道”,它教导人们要认识到人生的苦难和无常,并通过修行来超越这些苦难。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在宗教信仰上,也在文化、艺术和哲学领域。
除了宗教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思想体系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和无为而治。
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公平,主张以兼爱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这些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思想体系是相互交织的,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宗教信仰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它们在中国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第四课古代宗教(实用模板)
古代宗教模块一原始宗教说到宗教,有人会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偏颇的思想意识。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古代宗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和全过程,甚至很多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早在尚无成文历史的远古时期,已经出现人类最早的宗教,而且在很长一段的原始社会发展时期,仍存在着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被称为原始宗教,多表现为对植物、动物、天体等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生殖、图腾和祖先的崇拜等。
这些表现了早期的人类对外界及自身的意识,具有自发性、地域性、氏族性、象征性等特点。
项目一 自然崇拜天体崇拜自然力崇拜自然环境崇拜 动植物崇拜主要指对日、月、星等天体的崇拜。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主要指对风、雨、雷、电等自然天象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 主要指对山川湖海等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崇拜的种类很多,小至昆虫、龟蛇,大至虎豹熊罴,有野兽,也有牲畜。
植物崇拜也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一种是对农作物的崇拜,其次是祭树神,均是祈求丰收、平安等。
项目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指把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看作与自己的民族有某种特殊关系,是本民族的象征和保护者。
图腾崇拜体现在原始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旗帜、舞蹈、服饰、文身、祭祀仪式及各类器物的装饰等。
项目一先秦诸子图腾崇拜发展的三个阶段010203对动植物直接认同、崇拜,建立幻想中的血亲关系。
构建半人半兽或人兽结合的图腾形象部分重要图腾随着氏族、部落的扩大、融合而被不断地综合化、艺术化。
项目二 史学的发展从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发展而来的龙凤崇拜逐渐形成一种龙凤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项目三祖先崇拜早期祖先崇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二是对先祖美德的赞美,即崇拜的是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从中发展出圣贤崇拜,成为人文主义的文化理想,起到了增强氏族成员的认同感,强化氏族团结的作用,有利于氏族的发展和壮大。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第四章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2课时)第一节佛教传入与中外文化的融合(40分钟)一、(讲授)佛教传入与中外文化的融合(15分钟)佛教于西汉末年经中亚从印度传入中国,从此开始了以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为中心的中外文化融合。
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印度佛教由释迦牟尼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
东汉时期印度佛教徒陆续来华。
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修建洛阳白马寺,让他们在那里翻译《四十二章经》,从此中国就有了佛教。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即东汉魏晋时期的初传阶段、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的繁荣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近代以来的革新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空前发展,佛寺和僧尼数量大增。
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1.历时最久。
从两汉之际,直至宋元清,2000年间从未间断。
著名的代表人物:东晋的法显,唐代的玄奘和鉴真。
(p.110—112)2.影响最深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尤其是对亚洲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难以估量。
(p.112 —118)3.化得最好佛教的中国化,一是指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一是指佛教内部各宗派之间的融合。
佛学的中国化,就是佛学的儒学化的过程,这个从形式到内容的佛儒一体化的过程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
此一佛教中国化成熟的6标志,就是以儒学的“人学”把外来佛教从重视佛的印度佛教化而成的重视人的中国佛教。
(p.118 —121)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规律显示,外来文化必须适合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原则就不能立足于中国,另一方面,消化吸收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而言必并不是一种可怕的事,而是可以成为去无蕪存精,长是发展的动力。
二、(互动教学,先提问,后介绍)佛教知多少——佛教常识问答(15分钟)1.佛教的创始人是谁?△释迦牟尼佛教创始者,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全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中国春秋时期),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皇室也尊崇道教, ♦宋代皇室也尊崇道教,宋真宗称其 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 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 老子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统治者也支持道教, ♦元代统治者也支持道教,当时影 响最大的是正一道和全真道。 响最大的是正一道和全真道。 正一道
(四)明清时代道教声势日渐衰落 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统治者的狂热宠信和 大力扶持其他还有历史原因以及道教自身 的原因。 的原因。
四、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
(一)自然崇拜
以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为基础而形成的 多神崇拜。 多神崇拜。
(二)图腾崇拜
图腾是 图腾是以某个自然物作为本 氏族或部落的标志。 氏族或部落的标志。
( 三)生殖崇拜
原始人生活环境残酷,人口的增加决定 原始人生活环境残酷, 氏族和部落的兴衰, 氏族和部落的兴衰,因而对生命的繁衍现象 及能力向往、崇拜。 及能力向往、崇拜。
(三)隋唐到明中叶,道教进入兴盛期 隋唐到明中叶,
道教教义、仪式日益完备, 道教教义、仪式日益完备,形成庞杂 的经典体系, 的经典体系,在组织上存在全国性的管理 体制和道官系统。 体制和道官系统。
道教与皇权结合, ♦ 隋唐时期道教与皇权结合,成为皇 族宗教。 族宗教。道、儒、释形成鼎足并立的 局面。确立了老子教祖的地位。 局面。确立了老子教祖的地位。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以神 仙信仰为核心。 仙信仰为核心。
其他宗教都在研究人死后如何升天的 问题
佛教讲修成 正果
基督教讲 死后 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 则认为信徒 死后回到 真主那儿
一致构造的是一个人死以后的世界
◈
道教是重视现实,珍 重视现实, 视生命,重人贵生的 视生命,重人贵生的 宗教。 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与艺术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与艺术审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思想和艺术审美是密不可分的。
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艺术则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两者的联系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宗教艺术。
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绘画、雕刻还是建筑,都有宗教的影响和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如巫术、祭祀等,这些都是中国宗教思想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相继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中发展壮大。
这些宗教传统,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艺术审美在中国文化中也非常重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充满了许多不同形式的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审美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使用的一种主观感受和认识方式。
中国艺术的审美理念是非常独特的,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多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宗教艺术的表现中。
宗教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宗教信仰的手段,更是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珍品。
中国古代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宗教的薰陶和启迪。
建筑是中国传统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寺庙和宫殿建筑。
寺庙和宫殿建筑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建筑形式,在建筑形式上集合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特点和思想。
在建筑风格、结构设计、空间布局、内部装饰等方面,都充满了宗教和文化的意义。
例如,少林寺的建筑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就是因为它建筑风格独特,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和儒家的道德观念,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和宗教色彩。
雕刻和绘画是中国宗教艺术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宗教雕刻和绘画表现着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文化价值观,如佛教造像、道教图案和儒家书画。
中国古代宗教
所谓戒即约束身心的戒律之学,有防止作恶的止持 戒和要求奉持善行的作持戒,目的是使信徒有一个行 为准则,止恶修善,修成正果。佛教各教派的戒数不 一,最基本的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不进行任何娱乐活 动和装扮自己、不坐不睡华丽的大床、不得过了正午 还吃饭)、“十戒” (…20岁以下的出家男女必须奉 行的十条戒规,是由八戒再加上禁止一切两性关系、 不积聚钱财这两条构成的)、“具足戒”(即完备的 戒规,其内容琐细,名目繁多,是僧侣必须时时处处 奉行不悖的)等。
4、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消化、吸 收与融合,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 国哲学、文学、艺术、民间习俗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相 当程度的影响。 (1) 佛教与中国哲学 (2) 佛教与中国文学艺术 (3) 佛教与社会生活
5、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与四大名山 、
1、观音菩萨与普陀山 2、文殊菩萨与五台山 3、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4、地藏菩萨与九华山
在以缘起论分析人生问题时,佛教提出 了十二因缘说,也称“十二分”或“十二有 支”,即“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处”“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 十二因缘又称为“三世两重因果”。
由佛教缘起论派生出来的另一重要理论还 有所谓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判断佛教学说的三 个基本标准。
禅宗是对佛教理论的一次革新。禅宗破除以往佛教教条繁琐,经卷 浩繁,宣扬“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言下顿悟”,主张不读书, 不礼佛,不坐禅。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坛经》)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坛经》) “若识自信,一悟即至佛也”(《坛经》)。 禅宗还提出“立无念为宗”。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ppt
在古代西方,也曾有过类似中国古代的这种认识,但在发展过 程中却逐渐异化。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自然科学便在广泛搜 集材料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比 较、归纳,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分解为单个部分,把具体问 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研究。这种认 识论在几个世纪以来促进了科学(尤其是分门别类的学科)的发展, 人类因此也得益甚多。但同时,这种研究方式也具有孤立、片面、 静止观察事物的弊端。尽管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这种机械 论已渐为有机论所取代,但西方医学中机械的孤立的人体观和生命 观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3、对人与环境间关系的探索
在中国古代,大自然不是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人类与自然 界就是水乳交融的统一体,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 限。人类,就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网 络,相互贯通,彼此渗透,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整 体的面貌。这种观念,不仅表现为总体上人与天地一气相通、阴阳 相应、四时同变、五行周流的统一感应关系,而且表现于人对具体 环境和自然物的情感交融。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综合观,首先表现 在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用构成万物的“气”把生 命活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医在强调人体自身整体性的 同时,还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
如果不拘泥于西方的宗教概念,儒教肯定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与西方 宗教不同的独特的中国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提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简析:高二年级政治课开设的是《文化生活》,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第一,设置专门模块讲授文化建设,是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教育的必要举措。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针对性、更有效地贯彻“三贴近〞原如此,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较为系统地讲授有关文化生活的容,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程英文名:Special Subj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代码: 04413013一、课程根本情况1.学分:2分学时: 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0 〕2.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高等教育参考书目: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师大学。
梁漱溟《东西文化与其哲学》,商务印书馆。
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
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大学。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中国和平。
小枫《中国文化特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
〔英〕罗素(Bertrand Russell)《中国问题》,学林。
〔美〕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薛刚译,华夏。
胡道静、戚文《周易十讲》,人民。
锦全、达文《中国哲学初步》人民。
文初、述卓等《中国山水文化》,人民。
天喻等《中华文化史》,人民。
二﹑课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与围十分宽广,材料极为丰富。
我们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旨在使在校大学生对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开展问题以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学会做人。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宗教信仰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宗教信仰中国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深深根植于宗教信仰,在古代的时候,有五方神祇、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不同的宗教信仰流传于中国大地上。
其中,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被认为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影响最为深远的两种宗教信仰。
这篇文章将会总体探讨一下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宗教信仰。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它的影响遍布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在孔子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儒家经典著作,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爱”、“礼法”、“孝悌”、“忠信”等为基石的人伦思想,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讲究了如何做一个好的人和怎样处世。
儒家思想的流传,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可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起始阶段。
二、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源于印度,但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达到了顶峰。
佛家思想的中心是“涅槃”,强调了实现自我超越和在个人生命中寻求真理的过程。
佛家思想的传播也带来了很多寺庙、塔和佛教经典,佛家思想的影响因而传到了社会各个方面。
佛家思想是一种人文思想,它将人置于一个更为人性化的位置上,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中国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之一。
但是,尽管两者在基本上属于宗教信仰方面,但是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有很大的区别。
儒家倡导“仁爱”、“礼法”等社会伦理,把家庭、社会作为整体来看待;佛家则更强调个人的修炼和心灵层面上的内心修行,重视对救度众生的慈悲心。
这些不同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很多方面,为中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三、其他宗教信仰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在历史的进程中,还出现了很多种宗教信仰思想,如道家思想、民间信仰等。
在道家思想中,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准,强调了修炼精神和追求仙境的方向,在某些时期,它是中国社会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信仰方式。
民间信仰则包括一些比较底层的信仰、神话、迷信等,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它们都极为普遍,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
第四章 四大宗教 道教
❖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 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 )、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 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 (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 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 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 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创建 经典 主要特征 戒规
传播地区 祖庭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 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 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 宗教活动场所。
道教的形成来源
1.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 符箓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 直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就是长 生不死。
❖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成为道教的标记。
斋醮(也称道场、法事)
❖ 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诵经、赞颂,并配以烛 灯和音乐等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1)尊神
(三)道教供奉的对象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
(“天公地母”)
(2)神仙
吕洞宾、何仙姑—男女
江南及台湾地区
终南山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 龙虎山 宫——全真道三大祖庭
二、道教的基本常识 (一)道教的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奉太上老君为无时不存的至尊天神。 3、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4.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道”是“万物之母”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亦名老聃)为 教祖,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 为宗教的主要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 该书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是道的显 现;“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行动。 所以道教的基本教义,即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是宇宙万物之巾最核心的东西。
中国传统宗教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章
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青岛广播电视大学邵艺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宗教的最大特点。
一、传统宗教发展历程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原始崇拜。
例如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就发现有红色的赤铁矿粉末,说明他们已经具有关于灵魂的观念。
1、原始宗教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灵魂崇拜。
如图腾崇拜就是原始部落中,人们相信他们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或植物,并把它神话为部落的保护神,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英雄崇拜是把真实存在或者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作为崇拜对象。
中国原始英雄崇拜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部落首领,如炎帝、黄帝、尧、舜等,一类是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明者,如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
2、儒教儒学通过孔子、孟子创立,董仲舒完成,到宋明理学发展和升华,最终成为具有礼教性和宗教性的博大、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符合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需要,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和主干。
历代统治者为强化儒学思想的精神统治,进一步将孔子神圣化,将儒学宗教化,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因此发挥着宗教的社会功能。
董仲舒作为先秦儒学的继承者和汉代儒学的奠基人,有——汉代孔子之称。
儒教的基本思想(简答)儒教的基本思想具有宗教性和礼教性,其特点是:一是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是儒教信仰和制度的核心。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祖辈中的圣贤突出出来,使其人格得到神化。
黄帝、尧、舜禹等圣贤,都被隆重地加以祭祀。
随着孔子地位的一日高于一日,封号越来越高,祭孔的规格也越来越高,孔子及历代群儒也进入孔庙。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崇拜的神灵,来自人世而非彼岸世界。
所以它重视现实人生和人伦道德。
天人合一是儒家道德论和宇宙论的基本观点。
儒教认为天人并非对立,神人可以相通。
董仲舒进一步吸收、融合法、道、阴阳各家学说,建立起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
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吸收、融合佛、道两家精义,使儒家“天人合一”的道德论和宇宙观更加成熟、完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教等宗教信仰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哲学思想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儒家思想与宗教信仰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不以崇拜神灵为主要形式的宗教信仰,而是通过尊重祖先和先贤,实践仁义道德来表达对伟人和先贤的崇敬。
建立“家庭至上”的价值观,提倡孝道和纲常思想,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道家思想与宗教信仰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与道的和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我解脱。
道家思想的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对天地之间至高无上的“道”的崇拜,而不涉及具体的神灵崇拜或仪式活动。
道家注重个体修养,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较高的地位。
三、佛教与宗教信仰佛教源自印度,但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佛教所宣扬的慈悲、忍辱、舍己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谦和等价值观相契合,因此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佛教的宗教信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寺庙供奉、礼佛祈福等,这些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
四、儒家哲学思想儒家哲学思想以孔子等先贤的经典著作为依据,强调礼、义、道、仁、智等要素的培养与实践。
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关注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对社会的责任。
儒家思想以其明确的人伦观和社会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道家哲学思想道家哲学思想强调虚无、宇宙的变化和自然法则,主张顺其自然,追求内心自由平和。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实践,注重在当下的生活中体验和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和审美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墨家与法家哲学思想墨家哲学思想以墨子为代表,崇尚兼爱、非攻、节俭等原则,主张减少战争和争斗,追求社会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分类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组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组研究和展示。
4.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小组研究的成果。
第二章: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
2. 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3. 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2.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3. 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介绍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哲学重要代表人物的介绍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进行思考和讨论。
传统文化第四章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经济的多元融合与民族的多元融合是一 个主题的两个侧面。在中国,一般说来,汉 族是农耕地主体,少数民族是游牧的主体, 农耕与游牧的交流,也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 的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中国道教与一些世界性宗教的排他性不 同,其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在宗教形式下兼 容并蓄的文化体系,从所包涵的文化品种之 多,可以说中国道教是“会通之学”的一个 典型形态。
道教的伦理 思想,就是 把儒家的忠 孝思想和性 命学说写入 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 重要组成部 分。
第三节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佛教和道教积累了大量的经籍文书,留 下许多文物宝藏,对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 观念文化、科技文化和形象文化都产生过不 同程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有过不少重要的贡献。
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文化影响 最大。以思想史为例,中国佛学诗隋唐时期 的主要社会思潮,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 不可缺少的、承前启后的思想“网结”和纽 带。
道教吸取儒 家思想,建立 了道教的宗教 伦理学。从它 产生时起就表 现出对世俗生 活的极大关注 。
他们一直注 重研究儒家 《五经》, 从中吸取资 料,建立道 教的伦理制 度和伦理思 想。
道教的伦理 制度,主要 是建立森罗 严密的等级 制度,是道 教融合儒家 思想,以加 速和实现自 身封建化的 重要举措。
首先是在传统中国画中出现了文人佛、道画的新品种。
佛教和道教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形象文化的发展
32
• 首先,在传统国画中出现了文人佛、道画 的新品种。
• 东晋 顾恺之
地狱变相图,是盛唐“画圣”吴道子所作,于 “寺观之中,图画墙壁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卧 异状,无有同者。
天王送子图
其次,是在传统文学中产生出一批以佛、道 为题材的著名作品,这些作品带来了新的意境、 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影响广泛存在于音乐、绘画、 雕塑、建筑等方面,尤其对 寺塔艺术和佛窟艺术影响。 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 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成 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艺术 宝藏。
对中国民风习俗的影响
因果报应、轮回转生、 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 这些说教对人们的心理 造成巨大冲击,并逐渐 形成庙神膜拜和超度亡 灵的信仰民俗。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求法的 佛教
第一节
求仙的 道教
第二节
三教合流
第三节
2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玄奘(zhidao602年-664年),是唐朝 著名的“三藏法师”(对精通佛教圣 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9
大乘佛教
乘是车子、运载的意思,大乘即大车子,小乘即小 车子。它们的喻义是搭乘佛法,离开苦难的此岸,到达 快乐的彼岸。之所以称为小乘,是因为小乘的小车子只 是用来运载自己(度自己)的,而大乘的车子不但运载 自己(度自己),而且还用来运载他人(度他人)。小 乘倾向自觉,只求自己觉悟而脱离生死,并无济度众生 的意思;大乘则在自觉之外还要觉他,要救度一切众生 而同登彼岸。大乘佛教认为,修行的过程必须是一方面 通过思辨、禅修获取无上的智慧;另一方面以利乐众生 的慈悲心,做种种助人、度人的善行。
31
道教方术,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其中的命、相、卜,显然属于唯心主义和迷信范畴, 但尽管如此,其中一些方法在心理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如“山术”中的食疗、筑基、拳法等,“医术”中的方剂、针灸、等,
对强体健身、治疗疾病还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道教的活动场所最初称为仙馆,后来取“观星望气”之意,改称为“观”。
36
图像中间为释迦牟尼,代表佛教;左侧为老 子,代表道教;右侧为孔子,代表儒教。三教共 存,一片融和。。
中华传统文化是和谐的文化,这种和谐在中国 的宗教文化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走进少林寺会看 到一座“三教合一碑”,此图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和 尚的图像,正面看是释迦牟尼,左侧挽发髻的是道 教的代表老子,右侧头戴方巾者为儒教代表孔子。 三教共存一碑,一片圆融。这三个头像合在一起, 浑然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佛、儒、 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图”。像中国 这样把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融合得如此之好的,恐 怕世界少有。中国的不少庙宇,把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同称为“三圣”,一起供奉。儒释道三教在中 国大地上共存共荣,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 和包容性。
道教修炼的方法,主要分为外炼与内修,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丹和内丹。
30
道教的“金丹”
外丹就是把一些矿物质如丹砂、雄黄、雌黄、 磁石之类放在炉鼎之中烧炼,经过若干化学反应, 据说可以炼成“金丹”。金丹又称“还丹”,只 要服用少量的“九转还丹”就能成仙.长生不死。 但是这些矿物质往往含有剧毒,许多迷信神仙的 人,日日夜夜炼金丹,服用后不但不能延年益寿, 反而中毒身死。所以古人说:“服食求神仙,多 为药所误。”古代许多皇帝因迷信神仙,结果服 丹而死。像唐太宗那样的开明君主,都因服所谓 的仙丹而中毒丧命,年仅51岁。
白云道观
武当山
北京的白云道观是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 一,号称道教“天下第一丛林”。
武当山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 作为道教名山,武当山上有大量的道教建筑,主要 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 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寺庙 等共200余处。
33
三、道教与中国文化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12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在佛教中,菩萨罗汉等好像是接受佛陀教育所得 到的不同“学位”:
佛法
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 慈悲、忍耐、结缘、信心、智慧等,都是佛法。 佛教把弘扬佛法叫做弘法。
14
佛经
佛经就是修行的标准。
佛教的经典很多,主要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简 称《华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35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三节 三教合流
佛教和道教在中华大地上发展演变的 过程,也是与儒家及儒教既相抵牾又相融 合的过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也离不开 佛教与道教。自从汉朝以后在中华大地上 就开演了儒释道三教的“三国演义”,时 而佛教占上风,时而道教占上风,时而儒 教占上风。但在激烈的相互竞争和争夺中, 各教不断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其结果是 形成了中华文化中特有的儒释道三教鼎立 和三教融合的统一。
10
隋唐时期,佛学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宗: 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三论宗和禅宗。 禅宗是最典型的中国佛教,也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的
宗派。 唐代宗派佛教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11
二、佛、佛法、佛经和佛寺
佛教认为佛是对宇宙、人生彻底明了的智慧,是对过去世、现在世、 未来世无所不知的智慧。
34
阿炳与“二泉映月”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 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 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 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代表作品《二泉映 月》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 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 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 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 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神仙思想,把“长生不死”、“肉体成仙”作为道教追求的最高目的。 道教是把神仙思想、道家学说、方士之术以及民间巫术综合起来,理论化、宗教化的产物。
道教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的观点,迎合了 封建统治者的愿望。
道教修行的最高理想是得道成仙,认为人 只要返本还源,与道合一,就能成为灵魂常在、 肉体永生的神仙。
少数民族地区影响
除藏传佛教和西南地区南 传小乘佛教外,还有许多 民间宗教,如萨满教、本 教、东巴教等在少数民族 地区有很大影响。
24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
佛教,或俗称喇嘛教。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1.“格义”是指( ), 佛法是指( ),佛经
是指( )。
2.佛教八宗指的是(
17
佛教音乐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五台山
佛
普陀山
教中国传统文化
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浙江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建
峨眉山
第四章 中国九传华统山宗教思想
筑
四川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
安徽九华山,传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坐落在河西 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
5
一、佛教传播
两汉传入 经魏晋南北朝
隋唐盛行
中国佛教以大乘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实践 为标志,并与隋唐盛世交相辉映,使世界佛 教的中心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 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以及我国的西 藏等地,佛教至此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6
白马寺的由来
相传东汉时期的明帝,夜梦金人, 即梦到了佛,于是派人到天竺寻访佛法。 后来天竺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来到洛阳, 随后就在洛阳城外修建白马寺,藏经译 经,这是中国最早正式建立的佛教寺院。 同一时期,在中国的新疆一带,也有佛 教从印度传入,从此开始了以佛教文化 交流为中心的中外文化大融合的时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所谓“世界”、“大千世界”, 这些词汇与概念,都来自佛经, 来自佛陀和佛教高僧们的宇宙观。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某些地区的影响
佛教的个别流派在某些地 区的影响是极大的。其中 地区性影响较大的是蒙藏 地区的藏传佛教和西南地 区的南传小乘佛教。
27
一、中国的本土宗教
道家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种 学术思想和学术派别,以《道德 经》的作者老子为代表。因其核 心范畴是“道”,故而称为道家。 道教的产生要晚得多,它是 一种宗教形态、宗教信仰。道教 既然是宗教,就必然具有一般宗 教的特征,如他们有自己信奉的 神,有自己的教义、教规,有自 己的宗教行为、宗教仪式和宗教 场所等。这些都是作为学术派别 的道家所没有的。
唐僧,也叫唐三藏,小名叫江流儿。《西游记》 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修成正 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求法的佛教
佛教发源于印度,是最早的世界性宗 教。由距今三千多年前古印度的迦毗罗卫 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 立,悉达多被人们尊称为“佛陀”。因为 悉达多属于释迦族,人们又尊称他为释迦 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教传入中 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中 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富 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 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
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 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 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
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艺术地。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 国宝《三界九地之图》 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
中国传统文化 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 。
7
由于高僧令人崇敬的 出国求法、传法,才使得 佛教在中国扎下根来。由 于大规模的取经求法,也 导致了历时最久的大规模 的文化输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