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国: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
《焦氏易林》的方位词及其相关事象选析
《焦氏易林》的方位词及其相关事象选析田胜利【摘要】《焦氏易林》是产生于西汉末年的一部作品,杂取众家编撰而成.对方位词的调遣含有丰富的文化色彩.东邻、西家、东家、西邻、南山的高频率出现与处于黄河流域坐北朝南的建筑走向密不可分.东邻、西家、东家、西邻多婚姻事象,南山多生命力旺盛的舒展事象,北陆多生命力衰竭的收敛事象,这体现出方位认知和节令感受的整合,且与万物的生命意识相连,是阴阳五行观念使然.【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7页(P74-80)【关键词】《焦氏易林》;方位词;具体事象【作者】田胜利【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4《焦氏易林》(以下简称《易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涉猎各种典籍,杂糅汉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衍《易经》而成。
书中所涉及的空间方位词丰富,对具体方位词及其相关事象的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易林》的文化特色。
下面,试选取各个方位中具有代表性的词与相关事象加以探讨,作为这方面研究的尝试。
东邻、东家、西邻、西家在《易林》中出现频繁,分别计12次、9次、6次、2次。
将邻与家这两个语素和方位词搭配使用,在南和北中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次也没有出现。
《易林》中多次出现的东邻、东家、西邻、西家这些方位词,注释家往往从卦象上进行解释,比如,“震为东邻”[1]46、“离为东邻”[1]806、“坎为西邻”[1]100,从卦象上推理,乾为南邻、坤为北邻也是存在可能性的,为什么只有东邻、西邻、东家、西家而没有南邻、北邻、南家、北家呢?可见从卦象上还不能给出一个合理而明确的解释,只能另寻答案。
《易林》的作者焦赣,《汉书》记载道:“(京房),治《易》,事梁人焦延寿。
延寿字赣。
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
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卒于小黄。
《易林》“昭君”故实认定及爻辞辨证二则
第31卷第3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8年5月V ol 31, No 3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 2018 《易林》“昭君”故实认定及爻辞辨证二则田胜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焦氏易林》不少爻辞所涉故实在后代出现错讹或误读情形。
依托爻辞与卦象的关联,可以对系列悬案做出辨识。
一,“昭君”故实中的昭君指谁?考察卦象、爻辞史事,《萃》之《临》中的当指王昭君,《萃》之《益》亦可作如此认定,《震》之《节》等中的则指鲁昭公;二,“涉伯殉名”爻辞的卦象归属,当系于《履》之《颐》下;三,《恒》之《丰》所涉史实见于《左传》,爻辞各句指向具有一致性,卦旨当为凶。
关键词:焦氏易林;爻辞;“昭君”故实;爻辞归位;卦旨认定中图分类号:I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8)03-0082-05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8.03.012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焦氏易林》(以下简称《易林》)是汉代四言诗歌的典范,爻辞的解读是深入研究汉代诗歌的门径。
《易林》引史爻辞逾千首之多,丰富而多彩,每一则故实出现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反复的,或采用整首爻辞重见的方式,或采用短语镶嵌重见的方式,灵活而多变。
《易林》自西汉末年生成以来,顾炎武、黄丕烈、丁晏等于字句略有订正,然皆太略,至今《易林》引史类爻辞仍留有诸多史实不清或错讹的情形,需要加以辨析。
一、《易林》“昭君”史实认定再辨析《易林》爻辞多次称引“昭君”故实,针对“昭君”究竟指的是谁?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出过探讨,举其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昭君指周昭王;二是,昭君指齐桓公、汉昭帝②;三是,昭君指鲁昭公③;四是,昭君指汉代王嫱,王昭君④;五是,昭君指英明之君即明君,是一种泛称⑤。
焦氏易林
《焦氏易林》与汉代《易》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四川成都610071)摘要:《焦氏易林》是研究汉代《易》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主要从《易林》在汉代齐《易》学派中的特殊性、《周易》经学的文学转换两个方面,对其在汉易发展史上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作了详细分析,从而有利于对其的正确解读。
关键词:《焦氏易林》;汉易;文学化《焦氏易林》(以下称《易林》)是西汉焦延寿所撰的一部《易》学著作,又名《周易变卦》、《大易通变》等。
全书共4096卦,卦辞多为四言韵语。
其思想来源主要源于《周易》,是研究汉代《易》学演变发展的重要文献。
1 齐易学派之奇葩《易林》以“易”为名,其创作初衷首先就是为诠释《易》而作。
它侧重于卜筮验占,故古代学者多视之为术数之末流、《易》学之另类,历代官修目录和私人著述也都基本上将之归入术数或阴阳五行类。
正史中对该书的最早著录见于《隋书•经籍志三•历数类》,其后,新、旧《唐书》均收入“五行类”,《宋史•艺文志》归入“蓍龟类”。
私人著述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入“卜筮类”:“旧见沙随程迥所记,南渡诸人以《易林》筮国事,多奇验。
求之累年,宝庆丁亥始得之莆田。
皆韵语古雅,颇类左氏所载繇辞。
或时援引古事,间尝筮之,亦验。
”元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外篇》“论易林”条:“今焦氏诗既不本之卦爻辞,又不取之卦爻象,虽其变卦次第本文王序卦,而义则无取。
”实际上,《易林》虽由于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而被前人认为已“不复更及《易》道”(南宋叶适《习学记言》),但并非与《易》完全无关,它是植根于《易》学传统之中的,有其产生的基础。
过去的《易》学研究常常忽视它,提到“汉易”多言孟喜、京房,对《易林》或省略不提,或一笔带过。
近年来此书渐受重视,被视为《易》学奇葩,如民国尚秉和先生认为《易林》不但传经,且文辞字字皆由象生,解决了几千年来无法解释的卦爻辞与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发掘《易林》用象1500余例,由之返观《周易》、《左传》、《国语》等所载卦爻辞,建立了尚氏《易》学体系,著有《焦氏易诂》、《焦氏易林注》、《周易尚氏学》等。
焦氏易诂?作者:尚秉和
焦氏易诂作者:尚秉和
焦氏易诂作者:尚秉和
尚秉和撰。
十一卷,附录一卷。
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本。
作者尝以十余年之力著《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又辑其平日随注于《易林》简册上下四旁以参证诂训《易》义者,裒为是编。
书名盖取以焦氏《易林》解诂《周易》之意。
其书汇录札记,无有先后次序,书首《凡例》云:“阅者以随笔视之可也。
”卷一至十一,收其说三百二十三则,《补遗》二十五则,凡三百四十八则;末附录《左传国语易象解》一卷。
全书大旨,谓焦氏《易林》所载逸象,有对象、覆象、大象、半象等,多至一百数十例,为东汉《易》家所不知,故东汉《易》说多误;用此逸象参解《易》辞,则旧所不解者均可豁然开通。
其所释《左传》、《国语》中之《易》象,亦据《易林》逸象为说。
王树柟《焦氏易诂序》称:此书“使前汉之《易》说晦而复明,不但为焦氏之功臣,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
”然读此书者,又当与作者所撰《焦氏易林注》相对照研讨,则可窥其学说之全貌。
《易林》援引《左传》典语考
今人陈良运对《易林》亦有研究,著有《焦氏易林诗学阐释》一书。书分
《隋书·经籍志》记载焦延寿著有《易林》十六卷、《易林变占》十六卷, 丽今仅存《易林》一书。①《易经》有六十四卦,《易林》将《易经》的每一卦 演变为六十四卦,用“之”字表示,如《易经》中《乾》卦可变为《乾之乾》、
《乾之坤》至《乾之未济》等六十四卦。这样《易林》共得四千零九十六卦, 每卦多为四旬,亦有三句五句六旬不等,每句四言,偶有三言,称为“林辞”。 林辞多叶韵,如“栾子作殃,伯氏诛伤。州吁奔楚,失其宠光。”(《大畜之同人》) 又如“凿山信道,南至嘉国。周公祝祖,襄适荆楚。”(《小畜之师》)明朝杨慎
焦延寿,西汉梁人(今河南东部商丘县南),字赣(按此据《汉书·京房传》, 但颜师古注《汉书·儒林传》说“延寿其字,名赣”,黄伯思《东观余论》也持 此说,可供参考)。焦延寿家境贫穷,出身卑贱,因好学而得到梁敬王的器重, 于是梁敬王资助他学习。学成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小黄乃西汉陈留郡 之属县,今河南兰考附近)。任职期间,焦延寿“爱养吏民,化行县中”,(《汉 书·京房传》)后被举荐,要升迁到外地做官。于是小黄的三老官属上书极力挽 留,后得到朝廷批准,并许诺增加焦延寿的俸禄。这样,他终于留任,并老死 于小黄。
现代文豪闻一多特别关注《易林》,认为其四言韵语之《林辞》具有诗的色 彩,并准备写入中国文学史。闻一多从《易林》中选辑出一百二十三条林辞, 命名为《易林琼枝》,置之于他的《风诗类钞》、《乐府诗笺》、《唐诗大系》之间, 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易林》是诗,它的四言韵语的形式是诗;它的‘知周 乎万物’的内容尤其是诗。”’。
试论《焦氏易林》的易学建构
试论《焦氏易林》的易学建构作者:刘春雷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5期[摘要]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
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
《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焦氏易林》;《诗经》与《易经》;焦林值日;卦气说;汉代易学[中图分类号] B234.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5)05—0131—07一引言《焦氏易林》是现存焦延寿的唯一作品。
全书四千〇九十六林辞,凡八万余字,比较完整地展现出焦延寿的易学风貌。
尚秉和指出:“两汉释《易》之书,其完全无缺者,只有《焦氏易林》与扬子《太玄》。
”参阅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焦氏易林注例言》第一页。
尽管唐代王俞已经指出,《焦氏易林》“辞假出于经史,其意合于神明”,是不朽之作,但由于焦延寿其人和光隐几、《易林》构书形式独特,尤其东汉以来《易》象失传,所以对《易林》一书,“二千年来,无有通其义者”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焦氏易林注叙》第一页。
明中后期有一批诗人学者,如王世贞、于慎行、钟惺、谭元春等张扬《易林》价值,但重点关注其雅妙文辞,对其易学的核心要旨终究隔膜,诚如钱钟书所言,“卜筮之道不行,《易林》失其要用,转藉文词之末节,得以不废。
”钱钟书:《管锥编》(二)上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226页。
《焦氏易林》的编撰及其与《周易》的若干关系--以“一爻变”的卦例为中心
《焦氏易林》的编撰及其与《周易》的若干关系--以“一爻变”的卦例为中心田以樵【摘要】《焦氏易林》根植于《周易》“据象以系辞”的编撰原理,取象归附于《周易》。
在具体编撰方式上,一方面,《周易》的卦名之象、爻辞之象都对《焦氏易林》的编撰有所影响,部分林辞是借用或化用相关卦、爻辞而成;另一方面,《焦氏易林》的编撰又受到具体占筮的左右,多结合卦象而成,某些林辞与《周易》卦、爻辞无涉。
在卦旨的吉凶指向上,林辞一爻变的卦例呈现出二、五爻变多吉,其余爻位变化多吉凶持平的面貌,与《周易》的爻位意义扣合,系衍《易》而成。
【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6页(P121-126)【关键词】焦氏易林;周易;一爻变【作者】田以樵【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34《焦氏易林》(以下简称《易林》)又名《六十四卦变者占》、《大易通变》,命名依傍《周易》,和《周易》关系密切,大抵“焦赣所衍之数,《易》之所有也”①。
二者的关系,近人徐芹庭先生认为:“夫《易经》与《易林》诚如左右手不可或缺,有《易林》更能显《易经》之变化。
有《易经》方能寻《易林》之本体。
”②这种揭示是正确的,遗憾的是徐先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更进一步的论述,《易经》与《易林》有何具体联系并未明示,因而有的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追问和结论:“这些断语与卦的关系究竟何在?焦延寿何所依据而创作了这几千首占断诗?却是后世易家无法得知的谜。
”③其实,将《易林》与《易经》对读,若以一爻变占的林辞为中心,观察所涉的取象以及卦旨的吉凶,这种“本与末、源与流”的渊源关系是能得到明确印证的,《易林》的编撰方式也能从模糊走向清晰。
本文拟对此问题略作一番梳理。
一、《易林》取象与《周易》的卦名及爻辞之象《易林》一爻之变所涉及的384则林辞和《周易》对应紧密,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打开《易林》编撰之谜的一把钥匙。
首先来看《周易》卦名之象对林辞编撰的影响。
尚秉和《焦氏易林注》02
一、《說卦》係自古相傳之象,至周易愈演愈精,故用象每與《說卦》異。如《說卦》以震爲長男,兌爲少女;經則間以震爲小子,兌爲老婦。蓋以二人言初生者長,後者少。以一人言,初少上老,此其義唯《易林》知之,以《易林》書太古,尚存古義,能得周易真解,爲後儒所不知。如旅之大壯云“獨夫老婦”,以大壯上震爲獨夫,互兌爲老婦也。又觀之睽云“老女無夫”,亦以睽下兌爲老女。又夬之中孚云“道路不通,孩子心憒。”以中爻震爲孩子。又家人之巽云“孩子貪餅”,巽伏震,亦以震爲孩子,皆以易隨卦二三兩爻“係小子,失小子”爲本。又《易林》遇巽每曰少齊,亦以大過下巽爲女妻爲本也。又《說卦》以坎爲月,而經則多以兌爲月。至東漢馬、鄭、荀、虞諸儒皆不知此義,故經多誤解,於是後人並《易林》用象亦不知矣。
一、《易林》於既未濟等卦偶用半象,又常用遇卦象。左氏云:“震之離亦離之震”。易於既未濟,蓋兼用半象,故悉本之。凡遇此等必先注曰:“此用遇卦象”、“此用半象”,以期易明。
一、易數至爲繁瑣,皆用漢儒常用之數注之,惟邵子所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之先天八卦數,漢儒無知者,而《易林》每用之,如遇《兌》每言二是也。注中遇此必指明曰卦數,幾以爲區別,俾閱者知其所自來。
一、林辭重出者甚多,本宜全注,後詳加觀察,凡卦不同而辭同者,其象必同,如坤之離云:“齊魯爭言。”離中爻互兌巽,巽齊兌魯,又爲正反兌,故曰爭言。而比之蟲、謙之咸亦用此辭,則以蟲初至四、咸二至上亦兌巽也,注其一,餘即可隅反,以期簡約。
一、《易經》所有人名、地名無不從象生。如《泰》五之帝乙,以震爲帝,坤爲乙。《明夷》之文王、箕子,以坤爲文,以震爲王,故曰文王。震爲子、爲箕,故曰箕子。《既濟》之鬼方,以坎爲鬼也。《易林》之注,凡人名、國名、鳥獸名,隨手舉來,無不與象妙合。如遇《剝》曰高奴。高奴,地名,見《漢書·地理志》,則以艮爲奴,艮一陽在上,故曰高奴。遇《謙》曰重耳,互坎爲耳,坤爲重,故曰重耳。學者苟由是以求其機趣,必更有進於是者。
《焦氏易林》对《周易》筮法难题的回应
《焦氏易林》对《周易》筮法难题的回应
姜喜任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面对如何利用《周易》进行占筮的难题,《焦氏易林》通过重构《周易》文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将《周易》64卦两两配合,形成4096组“某卦之某卦”的卦爻象数系统,从而穷尽了通过《周易》筮法获取卦象的所有可能性.然后,为每一组“某卦之某卦”重新编撰了林辞以代替《周易》的卦爻辞,作为占断的根据.另外,《焦氏易林》的筮法与卦气无关,不能把二者强行结合在一起.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姜喜任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1
【相关文献】
1.《焦氏易林》的编撰及其与《周易》的若干关系--以“一爻变”的卦例为中心[J], 田以樵
2.《焦氏易林》对《周易》筮法难题的回应 [J], 姜喜任;
3.《周易》《焦氏易林》婚配生殖喻象摭论(之二) [J], 王政;
4.易卦的数学研究之二:焦氏“周易宇易代数学”建元(上) [J], 焦蔚芳
5.《周易》和《焦氏易林》婚配生殖喻象摭论 [J], 王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焦氏易林》与汉代《诗》学研究
《焦氏易林》与汉代《诗》学研究作者:李昊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02期[摘要]《诗》是《焦氏易林》文体与文辞的主要来源。
作为齐诗遗说的《易林》,是研究汉代《诗》学演变发展的重要文献;而通过对其文辞名物的考释,有利于佐证毛诗故训,从而正确解读毛诗。
《易林》吸收了《周易》卦爻辞言简意赅及《诗》四言韵语的特点,发展成为精炼的四言短体诗。
这种独特的创新文体,是汉代经学对文学渗透的体现之一。
[关键词]《焦氏易林》;《诗》学;四言;短体诗[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2-0183-03《焦氏易林》(以下称《易林》)乃西汉中晚期焦延寿所撰。
全书共4096卦,每卦仿《诗》例配有文辞,大多用四言韵语写成。
《易林》不仅在文体上仿《诗》,且《诗》亦是其文辞的来源之一。
据笔者统计,《易林》4096首诗(卦辞)中征引了《诗》的有508首,凡283处,涉及70多个《诗》篇目。
然《易林》与《诗》的关系并不囿于此,在研究三家诗古义、佐证毛诗故训以及《诗》学向文学转换发展等方面,《易林》都是不可缺少的文献,是研究汉代《诗》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一、《易林》为齐诗遗说考辨汉代《诗》学兴盛,传《诗》者主要四家,武帝时设五经博士,齐、鲁、韩三家得以在列,《毛诗》不与。
焦延寿大致经历武帝、昭帝、宣帝、元帝四代,正是“三家诗”鼎盛之时。
齐诗亡佚最早,鲁、韩渐次,今仅《毛诗》得存。
后世不少学者皆致力于“三家诗”遗说的采摭搜罗,且多将《易林》作为钩沉“齐诗”古义的重要依据。
如清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和魏源的《诗古微》,都大量征引《易林》文辞以证齐诗遗说,不少篇目下甚至仅列《易林》一家之说,因为除此以外别无他据,就这一点来说《易林》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易林》是否确为齐诗遗说产生了质疑。
如民国尚秉和先生就认为焦氏所习乃韩诗:《易林·噬嗑之渐》云:“鹎坞鸱鸹,治成遇灾。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焦氏易林》是一部汉代流传下来的易学著作,又名《易林》、《焦氏周易林》、《大易通变》等,西汉人焦延寿撰。
全书以《周易》64卦为纲,通过每卦与它自身及其它63卦的相互配合,共成4096卦,并以每64卦为一林,因而称作“易林”。
每卦又皆各配有文辞,大多用四言韵语写成,偶尔也有三字为句的。
句数多为四句,少数也有五句、六句、七句,甚至八句。
由于它结构上与《周易》有别,文辞上也不依傍《周易》,因此长期以来被视为《易》学中之另类,多归入术数一派。
近代学者尚秉和先生一反前之观念,认为《焦氏易林》不但传经,而且“字字步趋《周易》”,发前人所未发。
而在整个尚氏《易》学体系中,《焦氏易林》一书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意义非凡,可以说它是尚秉和先生“打通西汉以前的易学,钩沉失传易象的敲门砖”。
其所著《焦氏易林注》(以下简称《注》)、《焦氏易诂》二书,也向为学者所重。
尚氏《易林》研究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象数,尚秉和先生认为“《易林》之词无一字不从象生”,“有吾人不知其象者矣,断无象外之辞”,他广泛运用伏象、覆象、中爻、半象,以及先天卦、后天卦、纳甲、辟卦、九宫等法来解《易林》,以求无一字不合象,共发掘《易林》用象1500余例,远远超过了《说卦传》所载,从而被视为对《易》象研究的重大贡献,王树鰓赞之曰:“不但为焦氏之功臣,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
”仵墉曰:“不但为焦氏之功臣,实于《易》学所关至钜,其有功于后学甚大。
”于省吾先生说:“由于《周易》无象外之辞,而先生的绝大发明则在于象,解决了旧所不解的很多的易象问题,可以说,先生对易象贡献是空前的。
”汉代是象数《易》的黄金时期,焦延寿作为卦气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所著《焦氏易林》中含有象数学的成分,当然很有可能。
但是,是否即如尚先生所言,字字皆从象生,是否运用了那么多的取象方法以及那么多的“逸象”,却是值得怀疑的。
尚氏《易林》研究本身存在的许多自相矛盾之处、牵强附会之说也是不可回避的。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
6 所 谓 伏 象 , 指 与本 卦 之 象 相 对 立 的 卦体 , 《 》 《 》、 坎 》 《 》 ; 象 是 如 乾 对 坤 《 对 离 等 覆 是 指 一 卦 反 转 其 体 而 成 为 另 一 卦 , 称 倒 卦 或 反 卦 , 《 》 为 《 》 《 》 为 《 》等 ; 也 如 震 覆 艮 、兑 覆 巽 中爻 又 称 互 体 , 重 卦 二 至 四 、 至 五 组 成 的 卦 体 ; 象 是 指 取 单 卦 相 连 两 爻 为 象 , 称 指 三 半 亦 半 体 ; 天 卦 、 天 卦均 是 八 卦 方 位 学 说 , 者 以 离 为 东 、 南 、 西 、 北 、 东 南 、 西 先 后 前 乾 坎 坤 兑 巽
《 》 易 学所 关 至钜 , 其有 功 于后 学 甚 大 。 ” 于 省吾 先生 说 : 由于 《 易 》 象 8 “ 周 无 外之 辞 , 而先 生 的绝 大发 明则在 于 象 , 决 了旧所 不解 的很 多 的易 象 问题 , 解
可以说 , 先生对易象贡献是空前的。 9 ” 汉代是象数《 的黄金时期 , 易》 焦延寿
维普资讯
尚秉 和 《 氏 易 林 》 究 质 疑 焦 研
杜 志 国( 四川大 学)
《 焦氏易林》 是一部汉代流传下来 的易学著作 , 又名 《 易林》 《 氏周 易 、焦 林》 《 、大易通变》 , 等 西汉人焦延寿撰。1 全书以《 易)4卦为纲 , 周 6 通过每卦 与它 自 身及其他 6 卦的相互配合 , 3 共成 4 9 06卦, 以每 6 卦为一林 , 并 4 因而
维普资讯
18 0
杜 志 国
象、 覆象 、 中爻 、 半象 , 以及先天卦 、 后天卦、 甲、 纳 辟卦 、 九宫等法来解 《 易 林》 , 6 以求无一字不合象 , 共发掘《 易林》 用象 10 余例 , 50 远远超过了《 说卦 传》 所载 , 从而被视为对《 象研究的重大贡献 , 易》 王树楞赞之日 :不但为焦 “ 氏之功臣 , 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 仵墉 日:不但 为焦 氏之功 臣, 7 “ 实于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刘银昌【摘要】<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受<易>学象思维和占筮需要的影响,<焦氏易林>中有大量咏史诗,为我们考察汉代咏史诗提供了新的契机.【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焦氏易林》;咏史诗;焦赣【作者】刘银昌【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西汉中后期著名易学家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采用《诗经》四言诗(少数三言者)的形式自撰新的卦辞,推演《周易》卦变之理,衍《周易》六十四卦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成为《诗》《易》结合的艺术奇葩。
它既有实际的占卜功能,客观上又具诗歌审美韵味。
《易》之“立象以尽意”与《诗》之比兴以传情在《焦氏易林》中有着巧妙广泛地应用。
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说:“《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
”[1]19所以《易经》的象和《诗经》的比兴在思维方式上基本是一回事,表现在《焦氏易林》之中,就是对“象思维”高度灵活地运用。
“象之所包广矣,非徒《易》而已,六艺莫不兼之。
”[1]18按照章学诚的理论,《尚书》、《春秋》和《左传》均通于象,因此,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本身,就有了“立象尽意”的功能。
所以,朱自清先生把咏史诗看作比体之一种。
这种将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当作“象”来示意的做法,在《焦氏易林》中就表现为咏史诗的形式。
咏史诗是诗歌和史传文学交叉的一种文学形式,即在诗歌中叙述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这种叙述作为诗歌的主题而存在,并且不可置换。
因此,咏史诗和用典不同,用典是在诗文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语句,是使语言具有言简义丰、含蓄效果的修辞手段,并且只要表达的意思相同,在一首诗中就可以用其他的典故来置换。
在诗文中,用典是一种局部行为。
而咏史则是叙说完整的历史故事,并兼以抒怀,可以说是典故的篇章化、扩大化,置换掉其中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咏史诗就发生了变化而不成为咏史诗或者成为另外一首咏史诗。
《焦氏易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焦氏易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智宇晖【摘要】《焦氏易林》作为汉代四言诗的大观,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女性的描写独具特色.在情感和道德的不同领域,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色彩,渗透了作者的女性观,也反映了古代女性角色的复杂内涵.【期刊名称】《齐鲁学刊》【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焦氏易林》;女性形象;文化意蕴【作者】智宇晖【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焦氏易林》①本文所引《焦氏易林》诗作,皆据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为汉代易学与文学的兼得之作,共四千多首四言诗(个别三言),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涉及到了母亲、女儿、妻子、妾、贵妇、王妃等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构筑了一部简易的女性生命史。
无论是女性的生物性别角色,还是男性强加的社会性别属性,都对女性的精神世界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决定了诗歌中女性的形象塑造。
在情感生活领域,诗中主要表现她们与情人、丈夫之间的情感联系,她们是一群等待者,又是孤独者;在道德生活的领域,她们是被规定者,作者对众多的历史女性进行着道德的评判;超脱出一般情感道德领域,母亲作为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象征,打通了古代与现代的审美情感。
一般而言,古代的女性从生到死都是男性社会的依附者,所谓“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1](P189)虽然在古代的诗歌中也有主动干预、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往往都归于失败。
《焦氏易林》中女性虽然没有像汉代乐府民歌《上邪》中的女性那样决绝刚烈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们却是爱情的孤独等待者:采唐沬乡,要我桑中。
失信不会,忧思约带。
(《师之噬嗑》)采唐沬乡,徼期桑中。
失信不会,忧思约带。
(《临之大过》)采唐沬乡,徼期桑中。
失信不会,忧思忡忡。
(《蛊之谦》)三首诗意境源自《诗·鄘风·桑中》而有所改造。
焦氏易林文学研究
焦氏易林文学研究本书要研究的《焦氏易林》,是一部在小传统圈子里流传的占筮之书。
它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焦赣(当然,关于本书的作者还有一定的争议,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对作者进行详细的考辨),在《汉书》当中有关于他的简单记载。
焦赣的弟子京房是当时的一位经学大师,主要以研究《周易》著称。
汉代易学当中有一派叫做“京焦之易”,说的就是他们师徒两个在易学方面的创见。
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提要》当中的说法,把《周易》引向占验一派,焦赣和京房是始作俑者。
焦赣曾经做过西汉时期的小黄令,他的易学是得自隐士的传承。
所以,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读书人,又由于他做过低级官吏,所以他对于当时的民情是非常了解的。
而他所生活的时代,西汉王朝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作为一位有广大悲悯胸怀的下层文人和官吏,焦赣以他敏感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写出了《焦氏易林》一书。
这本书本来是用于算卦占卜的,它使用《周易》卦变的原理,把《周易》的六十四卦演变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一卦都模仿《周易》配有卦辞。
这些卦辞大都是四言诗的形式,也有个别是三言的,用意大概不外乎是判断吉凶。
由于其为占筮书,故其占辞讲究暗示性、多义性,而为了便于记忆,又编为歌谣诗词的形式。
在这一点上,它同其他的卦歌签诗并无区别。
关键是它的作者将它有意识地当作诗来写,作者在书中说:“作此哀诗,以告孔忧。
”说的就是这种创作意识。
并且,其中却也不乏优秀之作。
故而,明代的钟惺在《古诗归》中收录其一些繇辞并加按语评析,闻一多先生选编《易林琼枝》,并于其后附录中将《易林》与《史记》并驾齐驱。
由此可见,其文学成就被前人评价之高。
中国的诗歌一开始是《诗经》的四言诗形式。
在四言诗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了五言诗。
现在一般的观点认为,五言诗的起源和民间乐府诗歌有关。
但是,由四言诗变为五言诗,这中间有一个过程。
而现在的文学史对于汉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却没有详细地说明,尤其是对于汉代的四言诗发展,所谈到的也只是汉初韦孟《讽谏诗》和汉末的文人四言诗如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仲长统《述志》等。
焦氏易诂卷八~卷十
焦氏易诂卷八~卷十诚易堂出品,必属精品。
陈按:《焦氏易诂》是尚秉和先生发表对古籍易学书籍《焦氏易林》的研究心得。
尚秉和(1870~1950),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
晚清进士,著名易学家。
尚秉和博学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绘事,精通中医,与易学造诣渊深,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及《易说评议》等易著之津梁。
以下内容转自百度百科:尚秉和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对《周易》的筮法、治易的根本诸重大易学问题上,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并因此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
欲学易,先明筮朱熹说:“《易》本为卜筮之书。
”易本为卜筮而作,不讳的史实。
然自近代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许多治易者以为易讲筮法涉嫌迷信而避之唯恐不远。
这未免失之偏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周易》这门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把握。
尚氏不为时俗所囿,大声疾呼:“欲学易,先明筮。
”认为学易必须寻根溯源,只有先明《周易》的占筮方法,方能进入《周易》之门。
他说:“易本用以卜筮。
不娴筮法,九六之义,即不知其何来;而《系辞》大衍一章,尤难索解;春秋传所谓某卦之某卦,亦莫明其故。
故学易者宜先明筮法。
”尚秉和发愤搜辑古代筮案,逐一“考索古代易筮条例,以证《周易》筮法的基本程式及其文化内涵”,成《周易古筮考》一书。
是书上自《春秋左传》、《国语》,下迄明清传记所载,凡以辞象为占而存有本卦者,概为辑录。
凡得筮案一百有六则、一百一十卦,依类排列,逐一剖析,揲蓍之法遂昭然若揭。
其或词义怪奇、深奥难知者,则推求本卦,章解句释,以俾学者洞明筮辞及旨趣,而有所遵循。
其中有晋郭璞之占龙车诸卦,明胡宏之筮陆阜遇冯刘得祸,千百年来从无人能解其义。
尚氏按卦冥思穷索,一一剖解。
此外,尚氏对朱熹所定之“筮仪”即筮法规则,亦能有所阐发,以臻完善。
而对易学史上有关乾坤“用九、用六”之义的讼争,尚氏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谓用九、用六乃圣人之发凡明例,示人以筮法,即九六者只乾爻坤爻之代名,非筮得之九六,而“见群龙无首吉”、“利永贞”二语乃释用义,而非占辞,且专指三变成一爻,而非六爻全变;其谓六爻全变者,乃《左传》杜预注之误,“尤足正汉、魏以来注疏家之谬,扫除蒙说,独标真谛,于经义阐明尤为有功”。
《焦氏易林》中古小说钩沉——兼论《易林》的作者与时代
《焦氏易林》中古小说钩沉——兼论《易林》的作者与时代张树国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3)004
【摘要】《焦氏易林》中采用了大量西汉小说资料,其故事类型分为谶纬类、记异类、仙鬼类和杂传类.谶纬产生于西汉末哀、平之世,方士们编造大量故事来解说经典;《易林》征引记异类小说分为飞禽、走兽、水族、爬行类;仙鬼小说尤其西王母传说在西汉末流行甚广;杂传类小说如“江妃二女”、燕丹子故事等在《易林》中亦有反映.《易林》林辞中的许多故事出自宣、元、成时代的刘向作品,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其作者不可能是西汉昭宣时代的焦延寿,而应是两汉之交的崔篆.
【总页数】6页(P134-139)
【作者】张树国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焦氏易林》作者考
2.统计学论证的方法对中古文献研究的意义——读李昊《〈焦氏易林〉研究》
3.《焦氏易林》引《易》考索及释法再蠡测——以二爻变、四爻变卦卦例为中心
4.《焦氏易林》作者考辨——兼与黎子耀先生商榷
5.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焦氏易林》产生时代再考,兼评胡适《〈易林〉断归崔篆的判决书》中的“考证学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尚氏“无一字不根於象”说的失真性与潜在意义
尚氏“无一字不根於象”说的失真性与潜在意义
田胜利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焦氏易林》爻辞的生成,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诂》提出著名论断:无一字不根於象.然实际上《焦氏易林》卦象与辞的关系灵活,卦象代表的物象多种多样,交叉重叠的物象时有发生,畛域并不明显.一组变卦包含多个卦象,同一物象可对应多个不同的卦象,二者以自由关系为主.与此同时,相似卦形一定程度上有相似的取象趋势,卦象和物象之间也有制约关系存在,尚氏“字字皆从象生”暗含“字受象的影响”之义,则是正确的.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田胜利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1
【相关文献】
1.先秦“尚新”说的价值观意蕴及其现代意义 [J], 赵馥洁
2.论苏氏寂感说的文学意义 [J], 李学辰;肖英
3.论翁氏唯象信息预测方法及其意义 [J], 何建南
4.以少总多·尚象精神·诗性智慧——关于“比兴”说的一个理论评注 [J], 傅勇林
5.念好“三字经”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J], 王军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志国: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中国学术》2002年第2期《焦氏易林》是一部汉代流传下来的易学著作,又名《易林》、《焦氏周易林》、《大易通变》等,西汉人焦延寿撰。
全书以《周易》64卦为纲,通过每卦与它自身及其它63卦的相互配合,共成4096卦,并以每64卦为一林,因而称作“易林”。
每卦又皆各配有文辞,大多用四言韵语写成,偶尔也有三字为句的。
句数多为四句,少数也有五句、六句、七句,甚至八句。
由于它结构上与《周易》有别,文辞上也不依傍《周易》,因此长期以来被视为《易》学中之另类,多归入术数一派。
近代学者尚秉和先生一反前之观念,认为《焦氏易林》不但传经,而且“字字步趋《周易》”,发前人所未发。
而在整个尚氏《易》学体系中,《焦氏易林》一书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意义非凡,可以说它是尚秉和先生“打通西汉以前的易学,钩沉失传易象的敲门砖”。
其所著《焦氏易林注》(以下简称《注》)、《焦氏易诂》二书,也向为学者所重。
尚氏《易林》研究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象数,尚秉和先生认为“《易林》之词无一字不从象生”,“有吾人不知其象者矣,断无象外之辞”,他广泛运用伏象、覆象、中爻、半象,以及先天卦、后天卦、纳甲、辟卦、九宫等法来解《易林》,以求无一字不合象,共发掘《易林》用象1500余例,远远超过了《说卦传》所载,从而被视为对《易》象研究的重大贡献,王树鰓赞之曰:“不但为焦氏之功臣,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
”仵墉曰:“不但为焦氏之功臣,实于《易》学所关至钜,其有功于后学甚大。
”于省吾先生说:“由于《周易》无象外之辞,而先生的绝大发明则在于象,解决了旧所不解的很多的易象问题,可以说,先生对易象贡献是空前的。
”汉代是象数《易》的黄金时期,焦延寿作为卦气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所著《焦氏易林》中含有象数学的成分,当然很有可能。
但是,是否即如尚先生所言,字字皆从象生,是否运用了那么多的取象方法以及那么多的“逸象”,却是值得怀疑的。
尚氏《易林》研究本身存在的许多自相矛盾之处、牵强附会之说也是不可回避的。
从而,学术界对尚氏《易林》研究所作的高度评价也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在当代学者中,《焦氏易林》所包含的文学、哲学价值已经受到了比较多的关注,但奉尚氏之说为圭臬的仍不在少数,邓球柏氏所著《白话焦氏易林》一书,虽然在方法上与尚氏有一定差异,但仍不脱象数之囿,可是并不成功,自《随》林之后,基本再未作任何象数方面的阐释。
杨书诚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近人有尚秉和先生五十以学《易》,精研《焦氏易林》,撰有《焦氏易诂》、《焦氏易林注》,以象解《焦氏易林》,虽大有益于后学,但一有取象泛滥,而失去易卦取象的确定性之嫌,二是未能充分挖掘出《焦氏易林》中巨大的文学上与哲学上的财富,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可更为遗憾的是,即使是注意到了是书中包含的巨大的文学与哲学财富的学者,仍然不能摆脱象数的束缚,险怪之论常见诸笔端。
如陈良运《<焦氏易林>诗学阐释》一书着重阐发了《焦氏易林》在文学上的价值,但很多地方却仍以象数学为立论的根据,而某些观点之大胆,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焦氏易林•革之讼》曰:临河求鲤,燕婉失饵。
屏气摄息,不得鲤子。
陈良运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夫妇之间性生活的诗,可能是文人诗中绝无仅有之作”,并解释说:“《革》是阴性卦,下经卦为《离》,为…中女‟,又有…鱼‟象(《诗经》中的…鱼‟,多有性的意味);上经卦为《兑》,有…欢悦‟之象;互体有《巽》,有…入‟之义。
《讼》是阳性卦,下经卦为《坎》,为…中男‟,上经卦为《乾》,取阳性之义,互体又是《离》、《巽》,再示…入‟、…中女‟之义”。
前卦互体中也有《乾》,两相默契,暗示这对夫妇正在性交,想生个儿子;孔子有儿名…鲤‟,以此借代。
这首诗全用隐喻之辞展述,以…燕婉‟喻夫妇缱绻情态,…屏气摄息‟则是当时已广为流行的道家…房中术‟之类性学书籍中的语言(如马王堆出土的性学古籍《十问》就有性交应与气功相结合的问答)。
很遗憾,这对夫妇终未能如愿。
在生育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没有生育儿女,往往是女方引咎自责。
焦氏有一首寓言诗即表此意:秋冬探巢,不得鹊雏;衔指北去,惭我少夫。
(《师》之《革》)因无生育,雌鸟惭愧地自动离开她的…少夫‟”。
此种解释大胆至极,也草率至极。
但是,如果没有先验的象数学观念,也未必会有如此荒诞不经的引申。
本文无意于象数学本身的是非评判,仅是试图通过对尚氏《易林》研究本身的分析,揭示出其不可信之处,希望能引起对《焦氏易林》与象数学关系的重新思考。
也许走出象数的迷雾,我们会发现《焦氏易林》所包含的多方面的文学和文献价值更值得关注。
一、方法上:文无定法,取象随意取象手段的丰富和取象范围的扩大,使尚氏《易林》研究显得精巧而又严密,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取舍上的矛盾,从方法上讲,首先就极易造成取象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焦氏易林》采用卦变之法,一卦变而为六十四,所变之卦称为“遇卦”,经变化而成之卦称为“之卦”(也称本卦),尚秉和先生充分利用这种卦变之法,时而用之卦取象,时而用遇卦取象,时而二者兼用,并无定法。
同时,《周易》六十四卦皆是由上下两单卦组成,照尚氏《易林》研究体例,有所谓“中爻”,这样一卦之中本身就包含四个单卦;又有伏象,可取四单卦;又有覆象,也可取四单卦;又可用遇卦象,上述方式可以同样地重复一次。
如此一来,除《乾之乾》、《乾之坤》、《坤之坤》、《坤之乾》、《既济之既济》、《既济之未济》、《未济之未济》、《未济之既济》只有两卦象可取外,其余每一条林词可取的卦象均在四种以上(包括四种),我们任举几例,如《乾之同人》,《同人》离下乾上,中爻巽、乾;伏《师》,坎下坤上,中爻震、坤;覆《大有》,乾下离上,中爻乾、兑;遇卦《乾》,无变化,总共可取六卦象。
《之革》,《革》离下兑上,中爻巽、乾;伏《蒙》,坎下艮上,中爻也为震、坤,已经可取全部八卦象;遇卦,巽下乾上,中爻乾;伏《咸》,震下坤上,中爻坤,可取四卦象。
面对如此众多的取象方式、如此丰富的卦象内容,如果焦延寿系辞时真是字字皆从象出,那么他在众多的意象间如何取舍呢:为何取此象,而不取彼象?而对各种取象手段又如何选择呢:为何有时用之卦,有时用伏卦,有时用覆卦,有时又用遇卦?甚或杂用呢?而我们在《焦氏易林注》一书中看到的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情形。
《易林》共64林,每卦皆出现了64次,卦象相同,但文辞却各不相同,试以《乾》卦为例,其中用之卦取象7次,遇卦47次,之、遇卦兼用6次,3次曰“详某之某”,1次未作解释,毫无规律可循。
又如,《易林》每林之中均有数卦同用遇卦象,而文辞也都不同,以《师》林为例:《师之乾》:一簧两舌,佞言諂语。
三奸成虎,曾母投杼。
《注》曰:“此全用《师》象。
震为音,故曰簧,坎数一,故曰一簧;震为舌,坤数二,故曰两舌;震数三,坤为奸,乾为虎,故曰三奸成虎;坤为母,为重,曾与层同,故曰曾母,坎为杼。
事详《坤之》注。
…佞言諂语‟言坎上下皆兑口,凡《易》云…有言‟者象皆如此。
”《师之坤》:春桃生花,季女宜家。
受福且多,在师中吉,男为邦君。
《注》曰:“此用遇卦《师》象。
震为春、为桃、为花、为生,坎为室家,巽为季女。
《诗•召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坤为邦,震为长男、为君,故曰男为邦君。
”《师之家人》:配合谁迎,利之四乡。
欣喜兴怿,所言得当。
《注》曰:“此用《师》象。
坎为配合,巽为利,震为之,震卦数四,故曰利之四乡,坤为乡,震为乐、为兴、为言。
”《师之既济》:精诚所在,神为之辅。
德教尚忠,弥世长久。
三圣茂功,多受福祉。
《注》曰:“此用《师》象。
坎为精诚,震为辅、为教,坎为忠,故曰尚忠;坤为世,重坤,故曰弥世长久;坎为圣,震数三,故曰三圣,震为功、为福祐。
”《师之未济》:钻木取火,掘地索水。
主母饥渴,子为心祸。
《注》曰:“此仍用《师》象。
伏《同人》,巽木,离火。
《师》,坤地,坎水,坤为母,震为主,故曰主母;震为子,坎为心。
”由上文所引我们可以看出,同用《师》卦,取象却完全不同,那么,是否这几卦的文辞可以互换呢?就尚氏的研究方法而言,当然可以,但这样还有系辞的标准可讲吗?事实上,全书都是随文生象,由辞比象,正象不通,则用覆、伏象;覆、伏象不通,又用遇卦象;又不通,则用半象,在取象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如《否之萃》:破筐敞筥,弃捐于道。
坏落穿败,不复为宝。
《注》曰:“通《大畜》,震为筐筥,兑为破,巽为敝,艮为道,艮止不用,故曰弃捐;兑毁,故曰坏落穿败;震为玉、为宝,震覆,故不为宝。
”正象、伏象、覆象杂用。
又如《观之临》:人无足,法缓除。
牛出雄,走羊惊。
阳不制阴,男失其家。
《注》曰:“震为人,伏巽下断,故无足。
除,授官也。
坤柔,故缓言。
人有疾,不能授官也。
坤为半震、为雄,坤在上,故曰出雄;兑为羊,震为走、为惊,故曰走羊惊;阳少阴多,故曰不制;震为男,艮为家,艮伏,故失。
”正象、伏象、半象杂用。
又如《大过之需》:大树之子,百条共母。
当夏六月,枝叶盛茂。
鸾凤以庇,召伯避暑。
翩翩偃仰,各得其所。
《注》曰:“此用《大过》象。
巽为大树,伏震为子,故曰大树之子;巽为条、为母,乾为百,故曰百条共母;兑为月,乾数六,故曰六月;伏坤为文、为鸾凤,巽为枝叶,乾为盛茂,鸾凤居枝叶之中,故曰鸾凤以庇;伏震为召伯,坤为暑,一阳潜坤下,故曰避暑;正反震,故曰翩翩偃仰。
用遇卦象,兼及遇卦之伏象。
《易林》象学之难窥如此。
”尚秉和先生曾批评清儒依据汉人曲说,“求象不得,亦使卦再三变,以成其象”。
实际上,尚氏解《易林》之法,也未必不是再三变以成其象,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王弼曾指责汉儒“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义苟应健,何必从乾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又何可纪矣。
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
一失其原,巧愈弥甚”,可谓切中要害,而用来评价尚氏《易林》研究同样有其合理之处。
尚氏《易林》研究的另一特色就是“复象”的大量涌现,几乎将近70%均为“复象”,如乾日、坎日、艮日、离日、震日;乾言、离言、兑言、震言;乾马、坎马、坤马、震马;乾禄、坤禄、坎禄、震禄;乾水、坤水、坎水、兑水;乾忧、坤忧、坎忧、巽忧;震木、坎木、艮木、巽木;乾虎、坤虎、艮虎、兑虎;坤牛、艮牛、离牛、兑牛;一象对三卦,对二卦的更比比皆是。
甚至一卦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反的范畴,如兑为白,亦为黑。
对于“复象”的大量出现,尚氏解释说:《系辞》云圣人观象系辞,是所有卦爻辞皆从象生也,而《说卦》之象皆举其纲领,使人类推,非谓象止于此也。
又示人以复象,如乾为马,震、坎亦为马;坤为舆,震、坎亦为舆;坤为腹,离亦为腹,非谓某卦有某象,即不许某卦再有某象也,视其义何如耳。
”尚氏所言当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此大量的“复象”,大大淡化了卦象间的差异,于省吾先生就曾指出:“《周易》中言丘者三见,言 者一见,都取象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