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秦汉(2)导学案(无答案)-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说明:标有★的是中等难度的知识点,标有★★的是高难度知识点。
限时30分钟总分5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1、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中央设立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2、秦朝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主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3、“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A、力主实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崇世袭制★4、我国奴隶社会的“天子”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皇帝制度的最根本区别是( )A.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不同 B.对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规定不同C.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最高统治者拥有的权力不同★5、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闽中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6、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7、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课堂上有4位同学对“中央集权”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哪位同学表述较准确( )A.皇权至高无上,实行个人独裁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嬴政自称始皇帝,实行皇位世袭制D.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8、“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高三】高三历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学案人民版
【关键字】高三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人民版)一、学习目标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4.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5.秦汉时期的文化二、问题与例题分析问题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原因(1)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根底决定。
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2)政治根源: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
(3)理论法家“集权”理论影响。
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史;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例题: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D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解析:联系郡县制内容,通过与分封制对比可以知道,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并且不能世袭,实际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
故选D。
问题2 西汉王国问题是怎么一回事?怎样解决的?有什么影响?(1)由来:汉初统治者,错误认为秦朝亡于没有实行分封。
所以主张分封同姓王。
这也反映了异姓王威胁统治,所以用同姓王来代替。
目的是利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来巩固政权。
诸侯王在封国内有征收租赋,铸造钱币,任免官吏等特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
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管理体制。
(2)解决:汉武帝的“推恩”“夺爵”。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孙,建立侯国,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没有力量对抗中央。
(3)历史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点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自主认知】知能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1)周室东迁: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史称东周。
(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_______”。
一些诸侯国为了__________,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____来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2.秦朝统一:_________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秦王_______在公元前_______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
知能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建立:从秦朝开始,“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
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
(2)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教案
单元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1)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道家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三、思想文化:(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数学、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知识整合】一、秦朝的大一统1.秦朝统一(1)历史背景: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彻底。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或条件A、政治前提: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
C、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
D、思想来源: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E、实践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并证明法家思想的可行性。
(2)目的:巩固政权,维护大一统。
(3)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历史导学案高一历史导学案(秦汉篇)
历史导学案高一历史导学案(秦汉篇)历史导学案高一历史导学案(秦汉篇)导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探索秦汉时期的历史,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修建万里长城等重大事件,以及汉朝的兴起与繁荣等。
希望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开创了秦朝的历史。
秦国为何能够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中脱颖而出,迅速统一六国呢?原因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1.1 背景与原因首先,秦国拥有较为强大的军队。
秦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强化,例如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属国制、郡县制与县制等,从而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
此外,秦国还大力发展农业和军事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济与武器装备。
其次,秦国实行了法家思想的管理体制。
法家思想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和高效的行政管理,对秦国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秦始皇颁布了《秦律》和《焚书坑儒》,统一了法律和文字,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最后,兵器秦统一六国,秦国还建设了一系列的防御设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万里长城的修建。
万里长城的修建不仅加强了秦国的防御能力,还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1.2 影响与启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为后来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另一方面,秦始皇统一文字,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统一,为后来的文化交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汉朝的兴起与繁荣秦朝的灭亡后,汉朝接续而起,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汉朝的兴起和繁荣,离不开刘邦的智慧和谋略,以及汉武帝的治国才能。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1 刘邦的智慧和谋略刘邦是汉朝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刘邦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军事能力,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接管了大部分的权力。
他斩将夺旗,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汉朝。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知识与能力:统一;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重难点】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朝代架构。
1】秦朝。
前221-前207年,秦始皇-秦二世,都咸阳。
2】秦汉之际。
前207-前202年楚汉战争。
2.统一。
原因,趋势,经济发展,民心,商鞅变法。
统一,灭六国,统一南越、西南夷,北击匈奴统一河套。
意义,结束割据,促进发展,统一成为主流。
3.皇帝制。
秦-清朝;一切大权;世袭;专制主义。
4.三公九卿制。
秦汉中央行政制度。
丞相,帮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九卿分掌职能部门。
以皇权为中心,互相配合、牵制,丞相组织朝议,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5.郡县制。
秦朝到隋朝地方行政制度。
县长接受郡守管理,郡守执行中央诏令、向丞相汇报工作,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中国政治制度基础。
6.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区别是什么?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由皇帝个人最后决定;中央集权是指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地方权力来自中央。
7.地图阅读:在《秦朝疆域图》找出都城、统一南越后设置的3个郡、长城起止点、驰道。
8.岳麓版。
殿最考核制,中央官员考核地方官,地方官汇报政绩,殿受罚、最受赏。
秦律,雷厉风行推行中央政令,严酷。
乡里制。
9.选修四秦始皇一课要点。
招才纳士、远交近攻、统一中国。
创立皇帝制,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轨,修治驰道、长城、灵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秦汉.doc
专题二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复习策略】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大发展时期,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复习本篇章时, 考生首先应该从宏观上把握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然后以此为纲, 落实各个知识点。
1. 政治上: 秦统一后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上普遍推行郡县制, 首次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西汉时施行推恩令、察举制等继续巩固中央集权, 到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2. 经济上: 两汉出现了众多先进的耕作技术, 为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奠定基础;工商业有所进步,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
3. 思想上: 秦朝推崇法家,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从此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点预测】1. 近年高考涉及的主要考点: 秦朝的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儒学的发展、东汉的农业和手工业等。
2. 年高考考点预测: 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演变, 特别是地方制度的变迁;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及其原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定时期。
1.政治: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得到巩固。
2. 经济: 封建经济形式最终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自然经济成为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3. 文化: 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在思想方面, 加强思想专制开始成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
【知识整合】考点 1、政治文明1.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秦王赢政把三皇和五帘的名称合为“皇帝”, 规定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②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2)三公九卿制: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统治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一历史教学案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统治班级:姓名:学号:内容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特点。
【知识结构】灭六国,统一天下背景:秦的统一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央:三公九卿制(专制主义中央朝议制度集权制度的建立)建立:地方:废分封,行郡县思想文化专制:【基础知识回顾】(一)、“六王毕,四海一”1、“六王毕”:前230-前221年,秦始皇相继攻灭东方六国,意义: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秦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些?①商鞅变法侠秦国国力增强;②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③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④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根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四海一”秦始皇开拓疆域的措施:①、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长城②、南方:修灵渠,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置郡县。
——岭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③、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西南夷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诸侯混战局面;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③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的形成。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目的:巩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
(二)措施: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2、中央官僚机构:①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三公:A、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为“百官之长”。
B、御使大夫:“掌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第1讲先秦(1)导学案(无答案)-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二轮复习第1讲(1)先秦复习案通史坐标:1、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 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详解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三个特点: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尚未集权:各诸侯国拥有世袭的统治权,相对独立。
等级森严: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3、商朝的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区域,有很大的独立性分封制与外服的不同:商代的征伐,只不过迫使叛逆者屈服,尚未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亲戚子弟统治的史实;而周人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4、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
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练习案1.(2016·广元统考)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2.(2015·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2016·河南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秦汉专项教案
XX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秦汉专项教案专题2秦汉〔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末农民战争秦统一的历史条,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秦朝的疆域;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阔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
〔XX年全国Ⅰ12〕帝王谥号主要根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以下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B〕A.秦始皇B.汉武帝.唐太宗D.清康熙帝〔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刺史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推恩令;察举;编户齐民。
〔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开展和民族关系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边疆各主要民族及其生活地区。
匈奴的社会状况;匈奴的统一;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出塞;东汉初年的南匈奴与北匈奴;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张骞通西域;中原地区与西域联络的加强;西汉设西域都护;班超经营西域;西南夷和百越;两汉与西南夷的关系;西汉与南越的关系;汉武帝在南越地区设郡县。
〔XX年全国Ⅱ13〕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领袖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x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4〕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丝绸之路汉朝的外交与汉文化的影响。
秦汉与朝鲜半岛的往来;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
秦汉时期的中日交往;中越经济文化联络。
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与安息的交往;汉朝与大秦的交往。
〔XX年全国Ⅱ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限,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期表达这一纽带作用的详细史实。
高三历史复习案3-秦汉
第3单元秦汉导学案编写人:张书林审核人:杨华、肖爱华领导签字:【学习目标】掌握秦汉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知识;概括秦汉历史特征。
【基本知识】1.政治(必修一第2-3课;选修四秦始皇)。
一课时1】秦朝。
2】西汉。
3】东汉。
2.经济(必修二第1-4课)。
一课时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4】经济制度。
3.文化(必修三第2、8-10课)。
一课时 1】思想。
2】科技。
3】文学。
4】艺术。
【阶段特征】一课时1.经济特征。
2.政治特征。
3.文化特征。
【理解运用】一课时1.根据必修三知识理解秦朝制度的特点。
1】皇权专制。
秦始皇运用韩非子法术势思想驾驭大臣和地方官,最后决策权、官吏任免权、兵权等都操在自己手中。
2】中央集权。
采纳法家思想,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直接管理地方,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行政制度的基础。
3】法律严酷。
秦始皇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采纳韩非子的思想,制定严酷的法律统治人民,虽然使政令得到贯彻,但囹圄成市,激起人民反抗。
2.根据必修三董仲舒“新儒学”理论理解汉武帝改革的特点。
1】神化皇权。
汉武帝运用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鼓吹皇权来自天,皇帝是天子,所有大臣、诸侯王、少数民族都要听命于皇帝,为此,他设立中朝、削夺丞相权力,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军事打击与和亲结合制服边疆民族,加强了皇权专制。
2】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运用董仲舒“大一统”思想,设置刺史制度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实行察举征辟制将诸侯国人才吸引到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
3】加强思想控制。
汉武帝运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建立中央到地方教育体系,运用儒家经典教授子弟,还以孝廉等道德标准选拔人才,加强了思想控制。
材料一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即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
西汉儒学宗师董仲舒说“秦……重禁文字,不得挟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导学案(无答案)--2022届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
察和控制。
4.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制形成定制,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 主题:1.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课后反思:(重点从知识、方法、思维等角度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而称关东诸国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第2讲(2)秦汉、魏晋复习案
1.汉朝政治的独特之处
(1)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结果。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更是出现了外戚干政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士受到重用,几乎垄断汉代官僚体系。
(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的王国问题,西汉末年及东汉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
2.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之间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3.汉武帝时期促进“大一统”形成的措施及影响
(1)政治方面
①改革官制,加强皇权。
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②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作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州,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③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2)经济方面: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和“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从经济上巩固政治统治。
(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秦朝的大一统政治上: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始皇建立的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统一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
文化上: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
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练习案
1.(2015课标全国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
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
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2015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2018 河北保定高三一模)西汉时郡守自行辟除椽属(自行招聘府内幕僚)就已成为通制,东汉时把辟除郡县吏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更甚,一些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除椽属 ( )
A.对中央造成巨大财政负担
B.对专制主义集权形成威胁
C.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
D.利于保证政治生态的清明
4.(2018课标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5.(2016·黄冈模拟)《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对这种状况的描述比较准确的是(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2016·武昌调研)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
”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
”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7.(2016·全国乙卷)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
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8.(2012·全国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