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知识点与经典例题
特殊四边形知识点与例题
![特殊四边形知识点与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3d2d11f705cc17542709df.png)
特别四边形一、几种特别四边形的性质:二、几种特别四边形的常用判断方法:三、各种特别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四、有关中点四边形的几个结论1、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围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围成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围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相等而且相互垂直的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围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例 1、已知,矩形 ABCD 中, AB=4cm ,BC=8cm ,AC 的垂直均分线 EF 分别交 AD 、BC 于点 E、F,垂足为 O.(1)如图 1,连接 AF 、 CE.求证四边形 AFCE 为菱形,并求 AF 的长;(2)如图 2,动点 P、Q 分别从 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 AFB 和△ 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 A → F→ B→A 停止,点 Q 自 C→ D→ E→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①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5cm,点 Q 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 秒,当 A 、 C、P、Q 四点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②若点 P、Q 的运动行程分别为a、b(单位: cm,ab≠ 0),已知 A 、C、 P、Q 四点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 a 与 b 满足的数目关系式.例 2、在矩形 ABCD 中, AB=1 ,AD= 根号 3,AF 均分∠ DAB ,过点 C 作 CE⊥ BD 于 E,延伸 AF 、EC 交于点 H ,那么以下结论:① AF=FH ;② BO=BF ;③ CA=CH ;④ BE=3ED .此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例 3、在正方形 ABCD 中 ,对角线 AC 与 BD 订交于点 O,AF均分∠ BAC, 交 BD 于点 E,交 BC 于点 F求证:( 1) AO+EO=AB(2) FC=2EO五、梯形中常有的添辅助线的技巧1.延伸两腰交于一点2.平移一腰作用:使梯形问题转变成三角形问题。
(完整)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典型例题及练习
![(完整)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典型例题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644f7fc7cd184254a353540.png)
平行四边形一、知识点复习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线等分线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3)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三角形的重心(1)重心的定义: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2)重心的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和各边中点的距离等于相应各边上中线的三分之一。
二、典型例题讲解模块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题型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例题1: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CF AE ,分别是DAB ∠,BCD ∠的平分线,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例题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BC 的中点,以AD 为边向左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
(1)求CAE ∠的度数.(2)取AB 的中点F ,连接CF 、EF 。
试证明四边形CDEF 是平行四边形.例题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D 为对角线,F E ,是BD 上的点,且DF BE =.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练习:1。
如图,在ABC ∆中,中线BD ,CE 相交于点O ,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连接DE GD FG EF ,,,,求证:四边形DEFG 是平行四边形。
2。
如图,已知DE AB //,DE AB =,DC AF =,求证: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四边形ABCD 中,BC AD //,作DC AE //交BC 于E 。
第20章四边形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分析
![第20章四边形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4f78c2aa00b52acfc7ca83.png)
第20章知识点整理2、梯形问题常见辅助线做法:(1)平移梯形一腰即过梯形上底或下底的一个端点作一腰的平行线,将梯形分割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出现上下底的差,利用这些条件解决所给的问题。
图1BC图2图3BC图4BA图5P(2)平移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即过梯形上底或下底的一个端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将梯形割补成与之等积的三角形,并出现上下底的和,利用这些条件解决所给的问题(3)作高线:过上底的两个端点作梯形的高线,将梯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矩形 (4)延长两腰:延长梯形两腰交于一点,构成两个三角形(5)全等变换:连结上底的一端点与一腰的中点,延长交下底的延长线于一点,将梯形割补成与之等积的三角形。
3、正方形:判定方法(不要记,只须理解)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四边均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7: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8: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0、(2007•安徽)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BC=CD ,∠BAD 和∠CDA 均为锐角,点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点,PQ ∥BA 交AD 于点Q ,PS ∥BC 交DC 于点S ,四边形PQRS 是平行四边形.(1)当点P与点B重合时,图1变为图2,若∠ABD=90°,求证:△ABR≌△CRD;(2)对于图1,若四边形PRDS也是平行四边形,此时,你能推出四边形ABCD还应满足什么条件?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开放型。
分析:(1)可先证CR⊥B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得∠BCR=∠DCR,进而求得∠BAR=∠DCR,又有AB=CR,AR=BC=CD,可证△ABR≌△CRD;(2)由PS∥QR,PS∥RD知,点R在QD上,故BC∥AD.又由AB=CD知∠A=∠CDA因为SR∥PQ∥BA,所以∠SRD=∠A=∠CDA,从而SR=SD.由PS∥BC及BC=CD知SP=SD.而SP=DR,所以SR=SD=RD故∠CDA=60度.因此四边形ABCD还应满足BC∥AD,∠CDA=60°解答:证明:(1)∵∠ABD=90°,AB∥CR,∴CR⊥BD.∵BC=CD,∴∠BCR=∠DCR.∵四边形ABCR是平行四边形,∴∠BCR=∠BAR.∴∠BAR=∠DCR.又∵AB=CR,AR=BC=CD,∴△ABR≌△CRD.(2)由PS∥QR,PS∥RD知,点R在QD上,故BC∥AD.又由AB=CD知∠A=∠CDA,因为SR∥PQ∥BA,所以∠SRD=∠A=∠CDA,从而SR=SD.由PS∥BC及BC=CD知SP=SD.而SP=DR,所以SR=SD=RD故∠CDA=60°.因此四边形ABCD还应满足BC∥AD,∠CDA=60°.(注:若推出的条件为BC∥AD,∠BAD=60°或BC∥AD,∠BCD=120°等亦可.)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21、(2005•四川)己知:如图,E、F分别是▱ABCD的AD、BC边上的点,且AE=CF.(1)求证:△ABE≌△CDF;(2)若M、N分别是BE、DF的中点,连接MF、EN,试判断四边形MFNE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4518188bd63186bdebbc58.png)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知识点总结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 性质:(1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即AB=CD,AD=BC ); (2):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 (即: AB//CD,AD//BC ); (3): 平行四边形 对角相等 (即: ∠A=∠C,∠ B=∠D ); (4): 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 (即: OA=OC , OB=OD ); 判定方法: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法)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对角线互相平分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考点 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矩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 ____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_____ 角。
矩形具有 ___ 的一切性质。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 _________ 条,矩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 _______ 的交点。
矩形被对角线分成了 _________ 个等腰三角形。
(3)矩形的判定有一个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 ________ 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 _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温馨提示 :矩形的对角线是矩形比较常用的性质,当对角线的夹角中,有一个角为 60 度时,则构成一个等边三角 形;在判定矩形时,要注意利用定义或对角线来判定时,必须先证明此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请一个角为直角 或对角线相等。
很多同学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2.菱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菱形的____ 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___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___ 一组对角;菱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菱形即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条。
初中所有四边形知识点考点类型题及练习含答案
![初中所有四边形知识点考点类型题及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d1721ee06eff9aef807b4.png)
四边形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考点一、多边形及镶嵌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2.下列正多边形中,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A、正五边形B、正六边形C、正七边形D、正八边形3.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共引出三条对角线,此多边形一定是( )A.四边形B. 五边形C.六边形D.三角形4. 一个同学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时,求得的内角和为1125°,当发现错了之后,重新检查,发现少了一个内角.少了的这个内角是_________度,他求的是_________边形的内角和.举一反三:【变式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3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6 B.7 C.8 D.以上答案都不对【变式2】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_____,边数增加一条时,它的内角和增加___度. 考点二、平行四边形考点二、平行四边形5.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0,两邻边的比为2:3,则这一组邻边长分别为________.考点:平行四边形的边的性质.6. 已知O是□ABCD的对角线交点,AC=24,BD=38,AD=14,那么△OBC的周长等于_______.7. 如图,BD是□ABCD的对角线,点E、F在BD上,要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举一反三:【变式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右图,与△ABO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个.A、1B、2C、3D、4【变式2】如图,△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DF=∠A.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考点三、矩形8.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OB=60°,AB=8,则矩形对角线的长_________.9. 如右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E处且与AD相交于点O.写出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不包括和).举一反三:【变式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它是矩形的是( )A.AB=CD,AD=BC,∠BAD=90°B.AO=CO,BO=DO,AC=BDC.∠BAD=∠ABC=90°,∠BCD+∠ADC=180°D.∠BAD=∠BCD,∠ABC=∠ADC=90°【变式2】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成2cm和3cm,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考点四、菱形10.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的长分别为5厘米、10厘米,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厘米2.11.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一组对角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这组对角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边长相等,则菱形的两个邻角度数分别为( )A. 45°,135°B. 60°,120°C. 90°,90°D. 30°,150°【变式2】如图,已知AD平分∠BAC,DE∥AC,DF∥AB,AE=5.(1)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2)它的周长是多少?【变式3】如图,菱形ABCO的边长为2,∠AOC=45°,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_.考点五、正方形12.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A.四个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相等定互相垂直.13.如图,以A、B为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正方形,一共可以作( )A.1个B.2个C.3个D.4个.14.图中的矩形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其中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变式3】(1)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2)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3)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4)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考点六、梯形15.等腰梯形中,,cm,cm,,则梯形的腰长是_________cm.16.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2,BC=8,AC=6,BD=8,则此梯形的面积是( )(A)24(B)20(C)16(D)121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点O.•有下列四个结论:①AC=BD;②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③∠ADB=∠DAC;④△AOD≌△ABO.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中位线长为6,则下底长为______.【变式2】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BC和∠BCD 互余,若AD=4,BC=10,则EF=_________.【变式3】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 ,E为梯形内一点,且.求证:考点七、平面图形四.中考题萃1.(北京市)(4分)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B.6C.7D.82.(赤峰市)(3分)分别剪一些边长相同的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如果用其中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都可以3.(湖北省襄樊市)(3分)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 )A.菱形B.正方形C.矩形D.等腰梯形4.(衡阳市)(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为垂足,如果,那么的度数是( )A. B. C. D.5.(广州)(3分)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把阴影部分剪下来,用剪下来的阴影部分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 )A. B.2 C. D.6.(永春县)(3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度.7.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连结AC,AD,则∠CAD的度数是__________°.8.(佳木斯市)(3分)一幅图案.在某个顶点处由三个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镶嵌而成.其中的两个分别是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则第三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9.(江苏省宿迁市)(3分)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10.(安顺市)(4分)若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11.(赤峰市)(4分)如图,已知平分,,,则________.12.(佛山市)(3分)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 = BC,则∠ACP度数是__________.13.(湖南省怀化市)(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C、,CE BD于E,则__________.14.(海南省)(3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E∥DC,AB=6cm,则AE=__________cm.15.(莆田市)(3分)如图,大正方形网格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16.(广州)(3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AD=6,BC=8,则梯形的高为.17.(莆田市)(3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D=2AB,若沿过点D的折痕DE将A角翻折,使点A落在BC上的A1处,则∠EA1B=______________度.18.(湖北省荆门市)(3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9,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那么折痕EF的长为________.19.(江苏省宿迁市)(3分)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__.20.(内蒙古)(6分)如图,在梯形中,AD∥BC,,,AE⊥BD于E,.求梯形的高.21.(湖北省荆州市)(6分)如图,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于F,连结DE,求证:DF=DC.22.(北京市)(5分)如图,在梯形中,,,,,,求的长.学习成果测评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只用下列图形不能镶嵌的是( )A.三角形B.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2.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A.AB=CDB.AD=BCC.AB=BCD.AC=BD3.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翻折,使点恰好落在上的点处,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4.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所成的四边形必定是( )A.等腰梯形B.菱形C.矩形D.平行四边形5.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6.如图,矩形ABCD中,AD∥BC,AC与BD交于点O,则图中与△AO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7.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命题是( )A.AB∥CD且AB=CDB.AB=AD、BC=CDC.AB=CD,AD=BCD.∠A=∠C,∠B=∠D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有一组对边和一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9.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C.四条边都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0.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A.3cmB.4cmC.5cmD.6cm二、填空题1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12.正方形的面积为4,则它的边长为________,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____.13.一个多边形,若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则它是_________边形.14.如果四边形ABCD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AC 和BD互相垂直(只需填写一组你认为适当的条件)15.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2,面积为30,则这个菱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1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于E,AF⊥DC于F,BC=5,AB=4,AE=3,则AF的长为________.17.如图,梯形ABCD中,AD∥BC,已知AD=4,BC=8,则中位线EF=___________,EF分梯形所得的两个梯形的面积比S1:S2为________________.18.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45°,则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E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AE=AD,∠ADE=75°,求∠AEB的度数.20.如图,正方形中,与分别是、上一点.在①、②∥、③中,请选择其中一个条件,证明. (1)你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2)证明:2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Q,BN,CN,DQ分别是∠DAB,∠ABC,∠BCD,∠CDA的平分线,AQ与BN交于P,CN与DQ交于M,在不添加其它条件的情况下,试写出一个由上述条件推出的结论,并给出证明过程(要求:推理过程要用到“平行四边形”和“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中位线长为8,则该等腰梯形的面积为( )A.16B.32C.64D.512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菱形B.矩形C.正方形D.等腰梯形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C,∠C=70°,AE⊥BD于E,则∠DAE等于( )A.20°B.25°C.30°D.35°4.如图,在梯形中,,,边的垂直平分线交边于,且为边的中点,又,则梯形的周长等于( )A. B. C. D.5.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3cm,BC=4cm,现将纸片折叠压平,使A与C重合,设折痕为EF,则重叠部分△AEF的面积等于( ).二、填空题6.如图(1)是一个等腰梯形,由6个这样的等腰梯形恰好可以拼出如图(2)所示的一个菱形.对于图(1)中的等腰梯形,请写出它的内角的度数或腰与底边长度之间关系的一个正确结论:________________.7.如图,矩形纸片ABCD,BC=2,∠ABD=30°.将该纸片沿对角线BD翻折,点A落在点E处,EB交DC于点F,则点F到直线DB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8.四边形ABCD为边长等于1的菱形,顺次连结它的各边中点组成四边形EFGH(四边形EFGH称为原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再顺次连结四边形EFGH的各边中点组成第二个中点四边形,……,则按上述规律组成的第八个中点四边形的边长等于_____________.9.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于点E、F,连接CE,则CE的长为________.10.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正六边形密铺而成,黑色正六边形周围第一层有六个白色正六边形,则第n层有___________白色正六边形.三、解答题11.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12.如图,把矩形纸片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点落在点处.(1)求证:;(2)设,试猜想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压轴题练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78d3d0da38376baf1fae31.png)
A C BD 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⑵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⑴.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⑵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⑷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5、矩形的性质:⑴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⑵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矩形判定定理:⑴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⑵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7、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8、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9、菱形的性质:⑴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⑵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S 菱形=1/2×ab (a 、b 为两条对角线长)10、菱形的判定定理:⑴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⑵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1、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2正方形判定定理:⑴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常考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A.AB=BC B.AC=BD C.AC⊥BD D.AB⊥B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4.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6.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8.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9.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10.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12.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 ⊥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1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cm2.16.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的周长等于.1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 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厘米.1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2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度.21.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22.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23.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 (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2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27.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13小题)28.如图,已知:AB∥CD,BE⊥AD,垂足为点E,CF⊥AD,垂足为点F,并且AE=DF.求证: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29.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30.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接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31.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BE⊥AC,CF⊥BD,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CF.3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线段BD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3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积.3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35.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6.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边AB、BC、CD、DA上,AE=CG,AH=CF,且EG平分∠HEF.求证:(1)△AEH≌△CGF;(2)四边形EFGH是菱形.3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A⊥AD,BC=DC,BE⊥CD于点E.(1)求证:△ABD≌△EBD;(2)过点E作EF∥DA,交BD于点F,连接AF.求证:四边形AFED是菱形.38.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2)求证:∠DPE=∠ABC;(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度.39.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的长.40.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3•宜宾)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分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14•河池)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A.AB=BC B.AC=BD C.AC⊥BD D.AB⊥BD【分析】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解答】解:A、是邻边相等,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B、是对角线相等,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正确;C、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D、无法判断.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各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判定.3.(2008•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分析】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所给条件可以证出邻边相等;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解:A、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AB=BC时,它是菱形,故A选项正确;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OD,∵AC⊥BD,∴AB2=BO2+AO2,AD2=DO2+AO2,∴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B选项正确;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C选项正确;D、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当AC=BD时,它是矩形,不是正方形,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是D选项;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矩形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答题时容易出错.4.(2011•张家界)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分析】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等于原来四边形某一对角线的一半,说明新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所以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连接BD,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在△ABD中,E、H是AB、AD中点,∴EH∥BD,EH=BD.∵在△BCD中,G、F是DC、BC中点,∴GF∥BD,GF=BD,∴EH=GF,EH∥GF,∴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故选:A.【点评】本题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5.(2006•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分析】因为D点坐标为(2,3),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C点的纵坐标一定是3,又由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故可得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解答】解:已知A,B,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2,3),∵AB在x轴上,∴点C与点D的纵坐标相等,都为3,又∵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0=2,∴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点的坐标的表示及平行线的性质和互为余(补)角的等知识的直接考查.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题目的条件既有数又有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既依托数也依托形,体现了数形的紧密结合,但本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并不高.6.(2014•河南)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易求BO的长,进而可求出BD的长.【解答】解:∵▱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O=DO,AO=CO,∵AB⊥AC,AB=4,AC=6,∴BO==5,∴BD=2BO=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是中考常见题型,比较简单.7.(2013•南充)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分析】在矩形ABCD中根据AD∥BC得出∠DEF=∠EFB=60°,由于把矩形ABCD 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所以∠EFB=∠DEF=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可知∠DEF=∠EFB=∠EB′F=60°故△EFB′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出∠A′B′E=90°﹣60°=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B=2,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AD∥BC,∴∠DEF=∠EFB=60°,∵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DEF=∠EFB=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DEF=∠EFB=∠EB′F=60°∴△EFB′是等边三角形,Rt△A′EB′中,∵∠A′B′E=90°﹣60°=30°,∴B′E=2A′E,而A′E=2,∴B′E=4,∴A′B′=2,即AB=2,∵AE=2,DE=6,∴AD=AE+DE=2+6=8,∴矩形ABCD的面积=AB•AD=2×8=1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2013•扬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分析】连接BF,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出∠BAC,∠BCF=∠DCF,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DC,再根据菱形的邻角互补求出∠ABC,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F=BF,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ABF=∠BAC,从而求出∠CB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CF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DF=∠CBF.【解答】解:如图,连接BF,在菱形ABCD中,∠BAC=∠BAD=×80°=40°,∠BCF=∠DCF,BC=DC,∠ABC=180°﹣∠BAD=180°﹣80°=100°,∵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F=BF,∠ABF=∠BAC=40°,∴∠CBF=∠ABC﹣∠ABF=100°﹣40°=60°,∵在△BCF和△DCF中,,∴△BCF≌△DCF(SAS),∴∠CDF=∠CBF=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2015•河南)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 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分析】由基本作图得到AB=AF,加上AO平分∠BAD,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BF,BO=FO=BF=3,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F∥BE,所以∠1=∠3,于是得到∠2=∠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AB=EB,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OE,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O,从而得到AE的长.【解答】解:连结EF,AE与BF交于点O,如图,∵AB=AF,AO平分∠BAD,∴AO⊥BF,BO=FO=BF=3,∵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F∥BE,∴∠1=∠3,∴∠2=∠3,∴AB=EB,而BO⊥AE,∴AO=OE,在Rt△AOB中,AO===4,∴AE=2AO=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基本作图.10.(2013•凉山州)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分析】根据菱形得出AB=BC,得出等边三角形ABC,求出AC,长,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F=EF=EC=AC=4,求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4,∴正方形ACEF的周长是AC+CE+EF+AF=4×4=1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性质,正方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的长.11.(2013•泰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分析】由AE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与BE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及等角对等边得到AD=DF,由F为DC中点,AB=CD,求出AD与DF的长,得出三角形ADF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得到G为AF中点,在直角三角形ADG中,由AD 与D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进而求出AF的长,再由三角形ADF 与三角形ECF全等,得出AF=EF,即可求出AE的长.【解答】解:∵AE为∠DAB的平分线,∴∠DAE=∠BAE,∵DC∥AB,∴∠BAE=∠DFA,∴∠DAE=∠DFA,∴AD=FD,又F为DC的中点,∴DF=CF,∴AD=DF=DC=AB=2,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G=,则AF=2AG=2,∵平行四边形ABCD,∴AD∥BC,∴∠DAF=∠E,∠ADF=∠ECF,在△ADF和△ECF中,,∴△ADF≌△ECF(AAS),∴AF=EF,则AE=2AF=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2.(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分析】由图可得,S1的边长为3,由AC=BC,BC=CE=CD,可得AC=2CD,CD=2,EC=;然后,分别算出S1、S2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2的边长为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C=x,x=CD,∴AC=2CD,CD==2,∴EC2=22+22,即EC=;∴S2的面积为EC2==8;∵S1的边长为3,S1的面积为3×3=9,∴S1+S2=8+9=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13.(2013•连云港)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ABD=∠ADB=45°,再求出∠DAE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AED,从而得到∠DAE=∠AE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到AD=DE,然后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BD,再求出BE,最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倍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D=∠ADB=45°,∵∠BAE=22.5°,∴∠DAE=90°﹣∠BAE=90°﹣22.5°=67.5°,在△ADE中,∠AED=180°﹣45°﹣67.5°=67.5°,∴∠DAE=∠AED,∴AD=DE=4,∵正方形的边长为4,∴BD=4,∴BE=BD﹣DE=4﹣4,∵EF⊥AB,∠ABD=45°,∴△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E=×(4﹣4)=4﹣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角的度数的相等求出相等的角,再求出DE=AD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4.(2014•福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 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BAC=45°,再求∠BFC.【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DE,∠DAE=60°,∴AB=AE,∴∠ABE=∠AEB,∠BAE=90°+60°=150°,∴∠ABE=(180°﹣150°)÷2=15°,又∵∠BAC=45°,∴∠BFC=45°+15°=6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2008•恩施州)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24cm2.【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得其面积即可.【解答】解:由已知得,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6×8÷2=24cm2.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16.(2015•梅州)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 的周长等于20.【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E=∠AEB,继而可得AB=AE,然后根据已知可求得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C,AD=BC,AB=CD,∴∠AEB=∠EBC,∵BE平分∠ABC,∴∠ABE=∠EBC,∴∠ABE=∠AEB,∴AB=AE,∴AE+DE=AD=BC=6,∴AE+2=6,∴AE=4,∴AB=CD=4,∴▱ABCD的周长=4+4+6+6=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E=∠AEB.17.(2013•厦门)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3厘米.【分析】根据AC+BD=24厘米,可得出出OA+OB=12cm,继而求出AB,判断EF 是△OAB的中位线即可得出EF的长度.【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cm,∵△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cm,∵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AB=3cm.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18.(2007•临夏州)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分析】根据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寻找思路:△AOE≌△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AEO=∠CFO;又∵∠AOE=∠COF,在△AOE和△COF中,,∴△AOE≌△COF,∴S△AOE =S△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S△BCD=BC×CD=×2×3=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根据三角形全等,从而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矩形面积的一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2014•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 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5,4).【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O的长,进而求出C点坐标.【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 在y轴上,∴AB=5,∴DO=4,∴点C的坐标是:(5,4).故答案为:(5,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DO的长是解题关键.20.(2015•黄冈)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65度.【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SAS证明△ABE与△ADE 全等,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形ABCD,∴AB=AD,∠BAE=∠DAE,在△ABE与△ADE中,,∴△ABE≌△ADE(SAS),∴∠AEB=∠AED,∠ABE=∠ADE,∵∠CBF=20°,∴∠ABE=70°,∴∠AED=∠AEB=180°﹣45°﹣70°=65°,故答案为:65【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21.(2013•十堰)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1.【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推出AB=CD,AB∥CD,得出平行四边形ABDE,推出DE=DC=AB,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CE长,即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CD,即D为CE中点,∵EF⊥BC,∴∠EFC=90°,∵AB∥CD,∴∠DCF=∠ABC=60°,∴∠CEF=30°,∵EF=,∴CE==2,∴AB=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22.(2013•黔西南州)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 ⊥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ABE可求出AE的长,再由菱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计算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BC=4,∵AE⊥BC于E,∠B=60°,∴sinB==,∴AE=2,∴菱形的面积=4×2=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菱形面积公式的运用.23.(2013•鞍山)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11.【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H=FG=AD,EF=GH=B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D⊥CD,BD=4,CD=3,∴BC===5,∵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EH=FG=AD,EF=GH=BC,∴四边形EFGH的周长=EH+GH+FG+EF=AD+BC,又∵AD=6,∴四边形EFGH的周长=6+5=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4.(2015•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CB=90°,OC=4,BC=OA=10,求出OD=AD=5,分情况讨论:①当PO=PD时;②当OP=OD时;③当DP=DO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或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OCB=90°,OC=4,BC=OA=10,∵D为OA的中点,∴OD=AD=5,①当PO=PD时,点P在OD得垂直平分线上,∴点P的坐标为:(2.5,4);②当OP=OD时,如图1所示:则OP=OD=5,PC==3,∴点P的坐标为:(3,4);③当DP=DO时,作PE⊥OA于E,则∠PED=90°,DE==3;分两种情况:当E在D的左侧时,如图2所示:OE=5﹣3=2,∴点P的坐标为:(2,4);当E在D的右侧时,如图3所示:OE=5+3=8,∴点P的坐标为:(8,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故答案为:(2.5,4),或(3,4),或(2,4),或(8,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出结果.25.(2013•阜新)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3,2),(﹣5,2),(1,﹣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别以BC,AB,AC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分别为:(3,2),(﹣5,2),(1,﹣2).故答案为:(3,2),(﹣5,2),(1,﹣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坐标与图形的关系.26.(2014•丹东)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分析】延长AB至M,使BM=AE,连接FM,证出△DAE≌EMF,得到△BMF 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菱形的边长为4求出时间t的值.。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及经典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f082b4b307e87100f696c7.png)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知识点梳理1、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训练1.(3分)如图,两X对边平行的纸条,随意穿插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X,重合的局部构成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是________.2.(3分)如图,在□ABCD中,EF∥BC,GH∥AB,EF,GH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共有平行四边形( )A.6个B.7个C.8个D.9个3.(3分)在□ABCD中,AB=6 cm,BC=8 cm,那么□ABCD的周长为cm.4.(3分)用40 c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其相邻两边的长度比为3∶2,那么较长的边的长度为cm.5.(4分)在□ABCD中,假设∠A∶∠B=1∶5,那么∠D=;假设∠A+∠C=140°,那么∠D=.6.(4分)(2014·XX)如图,在□ABCD中,DE平分∠ADC,AD=6,BE=2,那么□ABCD 的周长是.7.(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C的直线CE⊥AB,垂足为E,假设∠EAD =53°,那么∠BCE的度数为( )A.53°B.37°C.47°D.123°8.(8分)(2013·XX)如下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DF.求证:AE=CF.9.(4分)如图,点E,F分别是□ABCD中AD,AB边上的任意一点,假设△EBC的面积为10 cm²,那么△DCF的面积为。
10.(4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记△ABO的面积为S1,△COD的面积为S2,那么S1,S2的大小关系是( )A.S1>S2 B.S1=S2 C.S1<S2 D.无法比拟11.在□ABCD中,∠A∶∠B∶∠C∶∠D的值可能是( )A.1∶2∶3∶4 B.1∶2∶2∶1C.2∶2∶1∶1 D.2∶1∶2∶112.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顶点D恰落在AB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AN,那么对于结论:①MN∥BC;②MN=AM,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都对B.①②都错C.①对②错D.①错②13.如图,在□ABCD中,BE⊥CD,BF⊥AD,垂足分别为E,F,CE=2,DF=1,∠EBF =60°,那么□ABCD的周长为__.14.(2013·XX)如图,□ABCD与□DCFE的周长相等,且∠BAD=60°,∠F=110°,那么∠DAE的度数为。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_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第1课时 同步典型例题精讲课件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_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第1课时 同步典型例题精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4fc30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5.png)
6
C.1∶2∶1∶2
D.1∶1∶2∶2
7
解析:由题意,得∠A与∠C是对角,∠B与∠D是对角.当∠A=∠C,
8
∠B=∠D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选项A,B,D不符合
9
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STEP1 知识理解与运用
返回目录
1
7.在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D )
1
2.小红同学周末在家做家务,不慎把家里的一块
2
平行四边形玻璃打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为了
3
能从玻璃店配到一块与原来相同的玻璃,他应
4
该带去玻璃店的是( B )
5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返回目录
6
7
解析:只有②④两块角的两边互相平行,且中间部分相连,角的两边
8
的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STEP1 知识理解与运用
返回目录
1
知识点四 对角线互相平分
2
8.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下列能判定四边
3
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D )
4
A.AO=OC,AC=BD
5
B.BO=OD,AC=BD
6
C.AO=BO,CO=DO
D.AO=OC,BO=OD
7
8
解析:∵AC,BD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O=OC,BO=OD,
6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7
8
9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STEP1 知识理解与运用
返回目录
1
知识点三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初二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二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cb6d25b7360b4c2e3f647c.png)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一、四边形相关1、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2、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___________。
二、平行四边形1.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都是从 边、角、对角线 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简述的.(1)角:(2)边:(3)对角线:(4)面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_____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3.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三、矩形1. 矩形定义:2. 矩形性质3. 矩形的判定:4. 矩形的面积四、菱形 1. 菱形定义:2. 菱形性质3. 菱形的判定:.4. 菱形的面积五、正方形1. 正方形定义:它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菱形,也是矩形。
2.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的判定:4. 正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练习2.一只因损坏而倾斜的椅子,从背后看到的形状如图,其中两组对边的平行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若∠1=75°,则∠2的大小是( )A .75º B.115º C.65º D.105ºA BDO C C DB A O 12(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B (第7题图)3.如图3,在□ABCD 中,BM 是∠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M ,且MC=2,▱ABCD 的周长是在14,则DM 等于)是( )6.过□ABCD 对角线交点O 作直线m ,分别交直线AB 于点E ,交直线CD 于点F ,若AB=4,AE=6,则DF 的长是 .7. 如图7,□ABCD 中,∠ABC=60°,E 、F 分别在CD 、BC 的延长线上,AE∥BD,EF⊥BC ,DF=2,则EF= .8. 在□ABCD 中,AD=BD ,BE 是AD 边上的高,∠EBD=20°,则∠A 的度数为 .9. 在□ABCD 中,AB <BC ,已知∠B=30°,AB=2,将△ABC 沿AC 翻折至△AB ′C ,使点B ′落在□ABCD 所在的平面内,连接B ′D .若△AB ′D 是直角三角形,则BC 的长为.10.如图,已知:□ABCD 中,∠BCD 的平分线CE 交AD 于点E ,∠ABC 的平分线BG 交CE 于点F ,交AD 于点G .求证:AE=DG .11.如图,四边形ABCD 中,BD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点F ,E 为四边形ABCD 外一点,且∠ADE=∠BAD ,AE ⊥AC .(1)求证: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DA 平分∠BDE ,AB=5,AD=6,求AC 的长.C . 36D . 3613.如图,将矩形纸带ABCD ,沿EF 折叠后,C 、D 两点分别落在C ′、D′的位置,经测量得∠EFB=65°,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5题图 第13题图 第15题图A B C DEF G14.如图,点O 是矩形ABCD 的中心,E 是AB 上的点,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的16.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2AD ,如果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OB 、△BOC 、△COD 、△DOA 的面积分别记作S 1、S 2、S 3、S 4,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S 1=S 3B .S 2=2S 4C .S 2=2S 1 D.S 1•S 3=S 2•S 41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上一点,BE=1,F 为AB 上一点,AF=2,P 为AC 上一点,则PF+PE 的最小值为 .18.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4,AD=6.延长BC 到点E ,使CE=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为 或 秒时.△ABP 和△DCE 全等.19.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E ,F 为对角线AC 上两点,且AE=CF ,DF∥BE,AC平分∠BAD.求证:四边形ABCD 为菱形.20.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 ,AD=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E⊥AB,OF⊥CB,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OE=OF .21. 如图1,点O 是正方形ABCD 两对角线的交点,分别延长OD 到点G ,OC 到点E ,使OG =2OD ,OE =2OC ,第17题图 第16题图 第18题图然后以OG、OE为邻边作正方形OEFG,连接AG,DE.(1)求证:DE⊥AG;(2)正方形ABCD固定,将正方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0°<α<360°)得到正方形OE′F′G′,如图2.①在旋转过程中,当∠OAG′是直角时,求α的度数;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在旋转过程中,求AF′长的最大值和此时α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22.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1)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2)若△AEP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P,求证:△APB≌△EPC;(3)若矩形ABCD的边AB=6,BC=4,求△CPF的面积.。
数学 四边形之长方形知识点总结 附典型例题
![数学 四边形之长方形知识点总结 附典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349b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9.png)
数学四边形之长方形知识点总结附典型例题
长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它的对边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直角。
以下是一些关于长方形的基本知识点,以及一些例题。
知识点总结:
1. 定义:长方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对边相等且每个角都是直角。
2. 性质:
对边相等:长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
四个直角:长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相等。
3. 周长和面积公式:
周长公式:P = 2(l + w),其中l是长度,w是宽度。
面积公式:A = l × w,其中l是长度,w是宽度。
典型例题:
1.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长是a厘米,则宽是 ( )
A. (20 - a)厘米
B. (20 - 2a)厘米
C. (10 - a)厘米
D. 10 - a厘米
答案:C
2. 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解:假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a厘米,宽为b厘米.
由题意得:2(a+b)=20,
a+b=10;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就是要用长和宽的积最大,所以当a=5时,b=5时,面积最大.
即:5×5=25(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25平方厘米.。
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43bbdb763231126fdb1165.png)
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解答题1.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内一动点(不与点D重合),AB=AE,过点B作DE的垂线交DE所在直线于F,连接CF.提出问题:当点E运动时,线段CF与线段D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改变?探究问题:(1)首先考察点E的一个特殊位置:当点E与点B重合(如图①)时,点F与点B也重合.用等式表示线段CF与线段DE之间的数量关系:;(2)然后考察点E的一般位置,分两种情况:情况1:当点E是正方形ABCD内部一点(如图②)时;情况2:当点E是正方形ABCD外部一点(如图③)时.在情况1或情况2下,线段CF与线段DE之间的数量关系与(1)中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都相同,请选择一种情况证明;如果只在一种情况下相同或在两种情况下都不相同,请说明理由;拓展问题:(3)连接AF,用等式表示线段AF、CF、D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8cm,AD=16cm,BC=22cm,∠ABC=90°.点P从点A 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 时,四边形ABQP成为矩形?(2)当t= 时,以点P、Q与点A、B、C、D中的任意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四边形PBQD是否能成为菱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Q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BQD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3.在矩形ABCD中,AE⊥BD于点E,点P是边AD上一点,PF⊥BD于点F,PA=PF.(1)试判断四边形AGF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1,BC=2,求四边形AGFP的周长.4.如图,四边形OABC中,BC∥AO,A(4,0),B(3,4),C(0,4).点M从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运动;点N从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作NP垂直x 轴于点P,连结AC交NP于Q,连结MQ.(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NMP为平行四边形?(2)设四边形BNPA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点M,使得△AQM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AB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重合),另一直角边与角边经过点D,且直角顶点E在AB边上滑动(点E不与点A B∠的平分线BF相交于点F.CBM(1)求证: ADE FEM∠=∠;(2)如图(1),当点E在AB边的中点位置时,猜想DE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2),当点E在AB边(除两端点)上的任意位置时,猜想此时DE与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6.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将线段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090α︒<<︒),得到线段CE ,联结BE 、CE 、DE . 过点B 作BF ⊥DE 交线段DE 的延长线于F .(1)如图,当BE =CE 时,求旋转角α的度数;(2)当旋转角α的大小发生变化时,BEF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如果不变,请求出BEF ∠的度数;(3)联结AF ,求证:2DE AF =.7.猜想与证明:如图①摆放矩形纸片ABCD 与矩形纸片ECGF ,使B ,C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 在边CD 上.连结AF ,若M 为AF 的中点,连结DM ,ME ,试猜想DM 与M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与延伸:(1)若将“猜想与证明”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 与正方形纸片ECGF ,其他条件不变,则DM 和ME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②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 与正方形纸片ECGF ,使点F 在边CD 上,点M 仍为AF 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① ②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BC 边所在直线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B 作BF ⊥DE ,交射线DE 于点F ,连接CF .(1)如图,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BDF=α.①按要求补全图形;②∠EBF =______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③判断线段 BF ,C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当点E 在直线BC 上时,直接写出线段BF ,C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9.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CNM 为矩形,如图1,M 点坐标为(m ,0),C 点坐标为(0,n ),已知m ,n 满足550n m -+-=.(1)求m ,n 的值;(2)①如图1,P ,Q 分别为OM ,MN 上一点,若∠PCQ =45°,求证:PQ =OP+NQ ; ②如图2,S ,G ,R ,H 分别为OC ,OM ,MN ,NC 上一点,SR ,HG 交于点D .若∠SDG =135°,55HG 2=,则RS =______; (3)如图3,在矩形OABC 中,OA =5,OC =3,点F 在边BC 上且OF =OA ,连接AF ,动点P 在线段OF 是(动点P 与O ,F 不重合),动点Q 在线段OA 的延长线上,且AQ =FP ,连接PQ 交AF 于点N ,作PM ⊥AF 于M .试问:当P ,Q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度;若变化,请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CEFG 如图放置,连接AG ,AE .(1)求证:AG AE =(2)过点F 作FP AE ⊥于P ,交AB 、AD 于M 、N ,交AE 、AG 于P 、Q ,交BC 于H ,.求证:NH =FM【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DE2CF;(2)在情况1与情况2下都相同,详见解析;(3)AF+CF=2DF或|AF-CF|2【分析】(1)易证△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2CB,即可得出结果;(2)情况1:过点C作CG⊥CF,交DF于G,设BC交DF于P,由ASA证得△CDG≌△CBF,得出DG=FB,CG=CF,则△G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CF,连接BE,设∠CDG=α,则∠CBF=α,∠DEA=∠ADE=90°-α,求出∠DAE=2α,则∠EAB=90°-2α,∠BEA=∠ABE=12(180°-∠EAB)=45°+α,∠CBE=45°-α,推出∠FBE=45°,得出△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F=BF,推出EF=DG,DE=FG,得出2CF;情况2:过点C作CG⊥CF交DF延长线于G,连接BE,设CD交BF于P,由ASA证得△CDG≌△CBF,得出DG=FB,CG=CF,则△G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2CF,设∠CDG=α,则∠CBF=α,证明△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EF=BF,推出DE=FG,得出2CF;(3)①当F在BC的右侧时,作HD⊥DF交FA延长线于H,由(2)得△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由SSS证得△ABF≌△AEF,得出∠EFA=∠BFA=12∠BFE=45°,则△H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2DF,DH=DF,∵∠HDF=∠ADC=90°,由SAS证得△HDA≌△FDC,得CF=HA,即可得出2;②当F在AB的下方时,作DH⊥DE,交FC延长线于H,在DF上取点N,使CN=CD,连接BN,证明△B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BF=NF,由SSS证得△CNF≌△CBF,得∠NFC=∠BFC=12∠BFD=45°,则△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2,DF=DH,由SAS证得△ADF≌△CDH,得出CH=AF,即可得出AF+CF=2DF;③当F在DC的上方时,连接BE,作HD⊥DF,交AF于H,由(2)得△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由SSS证得△ABF≌△AEF,得∠EFA=∠BFA=12∠BFE=45°,则△H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HF=2DF,DH=DF,由SAS证得△ADC≌△HDF,得出AH=CF,即可得出AF-CF=2DF;④当F在AD左侧时,作HD⊥DF交AF的延长线于H,连接BE,设AD交BF于P,证明△B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EF=BF,由SSS证得△ABF≌△AEF,得∠EFA=∠BFA=12∠BFE=45°,则∠DFH=∠EFA=45°,△H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DH=DF,HF=2DF,由SAS证得△HDA≌△FDC,得出AF=CF,即可得出CF-AF=2DF.【详解】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CB,∠BCD=90°,∴△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B=2CB,当点E、F与点B重合时,则DE=2CF,故答案为:DE=2CF;(2)在情况1或情况2下,线段CF与线段DE之间的数量关系与(1)中结论相同;理由如下:情况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CB=AD=AB=AE,∠BCD=∠DAB=∠ABC=90°,过点C作CG⊥CF,交DF于G,如图②所示:则∠BCD=∠GCF=90°,∴∠DCG=∠BCF,设BC交DF于P,∵BF⊥DE,∴∠BFD=∠BCD=90°,∵∠DPC=∠FPB,∴∠CDP=∠FBP,在△CDG和△CBF中,DCG BCF CD CBCDG CBF ∠∠⎧⎪⎨⎪∠∠⎩===, ∴△CDG ≌△CBF (ASA ),∴DG=FB ,CG=CF ,∴△G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G=2CF,连接BE ,设∠CDG=α,则∠CBF=α,∠ADE=90°-α,∵AD=AE ,∴∠DEA=∠ADE=90°-α,∴∠DAE=180°-2(90°-α)=2α,∴∠EAB=90°-2α,∵AB=AE ,∴∠BEA=∠ABE=12(180°-∠EAB )=12(180°-90°+2α)=45°+α, ∴∠CBE=90°-(45°+α)=45°-α,∴∠FBE=∠CBE+∠CBF=45°-α+α=45°,∵BF ⊥DE ,∴△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 ,∴EF=DG ,∴EF+EG=DG+EG ,即DE=FG ,∴DE=2CF ;情况2:过点C 作CG ⊥CF 交DF 延长线于G ,连接BE ,设CD 交BF 于P ,如图③所示:∵∠GCF=∠BCD=90°,∴∠DCG=∠BCF ,∵∠FPD=∠BPC ,∴∠FDP=∠PBC ,在△CDG 和△CBF 中,DCG BCF CD CBCDG CBF ∠∠⎧⎪⎨⎪∠∠⎩===, ∴△CDG ≌△CBF (ASA ),∴DG=FB ,CG=CF ,∴△G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G=2CF ,设∠CDG=α,则∠CBF=α,同理可知:∠DEA=∠ADE=90°-α,∠DAE=2α,∴∠EAB=90°+2α,∵AB=AE ,∴∠BEA=∠ABE=45°-α,∴∠FEB=∠DEA-∠AEB=90°-α-(45°-α)=45°,∵BF ⊥DE ,∴△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 ,∴EF=DG ,∴DE=FG ,∴DE=2CF ;(3)①当F 在BC 的右侧时,作HD ⊥DF 交FA 延长线于H ,如图④所示:由(2)得:△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 ,在△ABF 和△AEF 中,AB AE AF AF BF EF ⎧⎪⎨⎪⎩===,∴△ABF ≌△AEF (SSS ),∴∠EFA=∠BFA=12∠BFE=45°, ∴△H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F=2DF ,DH=DF ,∵∠HDF=∠ADC=90°,∴∠HDA=∠FDC ,在△HDA 和△FDC 中,DH DF HDA FDC DA DC ⎧⎪∠∠⎨⎪⎩===,∴△HDA ≌△FDC (SAS ),∴CF=HA ,∴2DF=HF=HA+AF=CF+AF ,即AF+CF=2DF ;②当F 在AB 的下方时,作DH ⊥DE ,交FC 延长线于H ,在DF 上取点N ,使CN=CD ,连接BN ,如图⑤所示:设∠DAE=α,则∠CDN=∠CND=90°-α,∴∠DCN=2α,∴∠NCB=90°-2α,∵CN=CD=CB ,∴∠CNB=∠CBN=12(180°-∠NCB )=12(180°-90°+2α)=45°+α, ∵∠CNE=180°-∠CND=180°-(90°-α)=90°+α,∴∠FNB=90°+α-(45°+α)=45°,∴△BF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NF ,在△CNF 和△CBF 中,CN CB CF CF NF BF ⎧⎪⎨⎪⎩===,∴△CNF ≌△CBF (SSS ),∴∠NFC=∠BFC=12∠BFD=45°, ∴△DF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H=2DF ,DF=DH ,∵∠ADC=∠HDE=90°,∴∠ADF=∠CDH ,在△ADF 和△CDH 中,AD CD ADF CDH DF DH ⎧⎪∠∠⎨⎪⎩===,∴△ADF ≌△CDH (SAS ),∴CH=AF ,∴FH=CH+CF=AF+CF ,∴AF+CF=2DF ;③当F 在DC 的上方时,连接BE ,作HD ⊥DF ,交AF 于H ,如图⑥所示:由(2)得:△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 ,在△ABF 和△AEF 中,AB AE AF AF BF EF ⎧⎪⎨⎪⎩===,∴△ABF ≌△AEF (SSS ),∴∠EFA=∠BFA=12∠BFE=45°, ∴△H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DH=DF ,∵∠ADC=∠HDF=90°,∴∠ADH=∠CDF ,在△ADC 和△HDF 中,AD CD ADH CDF DH DF ⎧⎪∠∠⎨⎪⎩===,∴△ADC ≌△HDF (SAS ),∴AH=CF ,∴HF=AF-AH=AF-CF ,∴AF-CF=2DF ;④当F 在AD 左侧时,作HD ⊥DF 交AF 的延长线于H ,连接BE ,设AD 交BF 于P ,如图⑦所示:∵AB=AE=AD ,∴∠AED=∠ADE ,∵∠PFD=∠PAB=90°,∠FPD=∠BPA ,∴∠ABP=∠FDP ,∴∠FEA=∠FBA ,∵AB=AE ,∴∠AEB=∠ABE ,∴∠FEB=∠FBE ,∴△B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 ,在△ABF 和△AEF 中, AB AE AF AF BF EF ⎧⎪⎨⎪⎩===,∴△ABF ≌△AEF (SSS ),∴∠EFA=∠BFA=12∠BFE=45°, ∴∠DFH=∠EFA=45°,∴△H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H=DF ,DF ,∵∠HDF=∠CDA=90°,∴∠HDA=∠FDC ,在△HDA 和△FDC 中,DH DF HDA FDC AD CD ⎧⎪∠∠⎨⎪⎩===,∴△HDA ≌△FDC (SAS ),∴AF=CF ,∴AH-AF=CF-AF=HF ,∴DF ,综上所述,线段AF 、CF 、DF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DF 或DF , 故答案为:DF 或DF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112;(2)112或4;(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 【分析】 (1)由∠B=90°,AP ∥BQ ,由矩形的判定可知当AP=BQ 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 (2)由(1)可求得点P 、Q 与点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由当PD=CQ 时,CDPQ 是平行四边形,求得t 的值;(3)由PD ∥BQ ,当PD=BQ=BP 时,四边形PBQD 能成为菱形,先由PD=BQ 求出运动时间t 的值,再代入求BP ,发现BP≠PD ,判断此时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设Q 点的速度改变为vcm/s 时,四边形PBQD 在时刻t 为菱形,根据PD=BQ=BP 列出关于v 、t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Q 的速度.【详解】(1)如图1,∵∠B=90°,AP ∥BQ ,∴当AP=BQ 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此时有t=22﹣3t ,解得t=112. ∴当t=112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 故答案为112; (2)如图1,当t=112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如图2,当PD=CQ 时,四边形CDPQ 是平行四边形,则16﹣t=3t ,解得:t=4,∴当t=112或4时,以点P 、Q 与点A 、B 、C 、D 中的任意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112或4; (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理由如下:∵PD ∥BQ ,∴当PD=BQ=BP 时,四边形PBQD 能成为菱形.由PD=BQ ,得16﹣t=22﹣3t ,解得:t=3,当t=3时,PD=BQ=13,BP=22AB AP + =228t +=2283+=73≠1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如果Q 点的速度改变为vcm/s 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 在时刻ts 为菱形,由题意,得221622168t vtt t-=-⎧⎪⎨-=+⎪⎩,解得62t v =⎧⎨=⎩. 故点Q 的速度为2cm/s 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点睛】此题属于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3.(1)四边形AGFP 是菱形,理由见解析;(2)四边形AGFP 的周长为:252【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解答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1)四边形AGFP 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矩形,∴∠BAP =90°,∵PF ⊥BD ,PA =PF ,∴∠PBA =∠PBF ,∵AE ⊥BD ,∴∠PBF+∠BGE =90°,∵∠BAP =90°,∴∠PBA+∠APB =90°,∴∠APB =∠BGE ,∵∠AGP =∠BGE ,∴∠APB =∠AGP ,∴AP =AG ,∵PA =PF ,∴AG =PF ,∵AE ⊥BD ,PF ⊥BD ,∴AE ∥PF ,∴四边形AGFP 是平行四边形,∵PA =PF ,∴平行四边形AGFP 是菱形;(2)在Rt △ABP 和Rt △FBP 中,∵PB =PB ,PA =PF ,∴Rt △ABP ≌Rt △FBP (HL ),∴AB =FB =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2,∴BD =设PA =x ,则PF =x ,PD =2﹣x ,PF 1,在Rt △DPF 中,DF 2+PF 2=PD 2,∴2221)(2)x x +=-解得:x =12,∴四边形AGFP 的周长为:4x =42=. 【点睛】 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定理进行解题.4.(1)34;(2)y =4t +2;(3)存在,点M 的坐标为(1,0)或(2,0). 【分析】(1)因为BN ∥MP ,故当BN=MP 时,四边形BNMP 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点M 在点P 的左侧,求解即可;(2)y =12(BN +PA )•OC ,即可求解; (3)①当∠MQA 为直角时,则△MA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A =PM ,即可求解;②当∠QMA 为直角时,则NB +OM =BC =3,即可求解.【详解】(1)∵BN ∥MP ,故当BN =MP 时,四边形BNMP 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点M 在点P 的左侧时,即0≤t <1时,MP =OP ﹣OM =3﹣t ﹣2t =3﹣3t ,BN =t ,即3﹣3t =t ,解得:t =34; (2)由题意得:由点C 的坐标知,OC =4,BN =t ,NC =PO =3﹣t ,PA =4﹣OP =4﹣(3﹣t )=t +1,则y =12(BN +PA )•OC =12(t +t +1)×4=4t +2; (3)由点A 、C 的坐标知,OA =OC =4,则△CO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CA =∠OAC =45°,①当∠MQA 为直角时,∵∠OAC =45°,故△MA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A =PM ,而PA =4﹣(3﹣t )=t +1,PM =OP ﹣OM =(3﹣t )﹣2t =3﹣3t ,故t +1=3﹣3t ,解得:t =12,则OM =2t =1, 故点M (1,0);②当∠QMA 为直角时,则点M 、P 重合,则NB +OM =BC =3,即2t +t =3,解得:t =1,故OM =OP =2t =2,故点M (2,0);综上,点M 的坐标为(1,0)或(2,0).【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涉及坐标与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复杂度较高,难度较大,其中(3)要分类求解,避免遗漏.5.(1)详见解析;(2)DE EF =,理由详见解析;(3)DE EF =,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90,90AED FEB ADE AED ∠+∠=︒∠+∠=︒,等量代换即可证明;(2)DE=EF ,连接NE ,在DA 边上截取DN=EB ,证出△DNE ≌△EBF 即可得出答案;(3)在DA 边上截取DN EB =,连接NE ,证出()DNE EBF ASA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90DAB DEF ∠=∠=︒,∴90,90AED FEB ADE AED ∠+∠=︒∠+∠=︒,∴ADE FEM ∠=∠;(2) ;DE EF =理由如下:如图,取AD 的中点N ,连接NE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D AB = ,∵,N E 分别为,AD AB 中点 ∴11,22AN DN AD AE EB AB ====, ∴,DN BE AN AE == 又∵90A ∠=︒∴45ANE ∠=︒∴180135DNE ANE ∠=︒-∠=︒,又∵90CBM ∠=︒,BF 平分CBM ∠∴45,135CBF EBF ∠=︒∠=︒.∴DNE EBF ∠=∠在DNE △和EBF △中ADE FEB DN EBDNE EBF ∠=∠⎧⎪=⎨⎪∠=∠⎩()DNE EBF ASA ≌,∴DE EF =(3) DE EF =.理由如下:如图,在DA 边上截取DN EB =,连接N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DN EB =,∴AN AE =,∴AE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ANE ∠=︒∴18045135DNE ∠=︒-︒=︒,∵BF 平分CBM ∠, AN AE =,∴9045135EBF ∠=︒+︒=︒,∴DNE EBF ∠=∠,在DNE △和EBF △中ADE FEB DN EBDNE EBF ∠=∠⎧⎪=⎨⎪∠=∠⎩∴()DNE EBF ASA ≌,∴DE EF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求证△DNE ≌△EBF .6.(1)30°;(2)不变;45°;(3)见解析【分析】(1)利用图形的旋转与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EC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得α=∠DCE =30°.(2)因为△CED 是等腰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BEF =18045CED CEB ︒-∠-∠=︒.(3)过A 点与C 点添加平行线与垂线,作得四边形AGFH 是平行四边形,求得△ABG ≌△ADH .从而求得矩形AGFH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AHD ≌△DIC ,从而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 BC =CD .由旋转知,CE =CD ,又∵BE =CE ,∴BE =CE =BC ,∴△BEC 是等边三角形,∴∠BCE =60°.又∵∠BCD =90°,∴α=∠DCE =30°.(2)∠BEF 的度数不发生变化.在△CED 中,CE =CD ,∴∠CED =∠CDE =1809022︒-αα︒-, 在△CEB 中,CE =CB ,∠BCE =90α︒-,∴∠CEB =∠CBE =1804522BCE α︒-∠=︒+, ∴∠BEF =18045CED CEB ︒-∠-∠=︒.(3)过点A 作AG ∥DF 与BF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过点A 作AH ∥GF 与DF 交于点H ,过点C 作CI ⊥DF 于点I易知四边形AGFH 是平行四边形,又∵BF ⊥DF ,∴平行四边形AGFH 是矩形.∵∠BAD =∠BGF =90°,∠BPF =∠APD ,∴∠ABG =∠ADH .又∵∠AGB =∠AHD =90°,AB =AD ,∴△ABG ≌△ADH .∴AG =AH ,∴矩形AGFH 是正方形.∴∠AFH =∠FAH =45°,∴AH =AF∵∠DAH +∠ADH =∠CDI +∠ADH =90°∴∠DAH =∠CDI又∵∠AHD =∠DIC =90°,AD =DC ,∴△AHD ≌△DIC∴AH =DI ,∵DE =2DI ,∴DE =2AH AF【点晴】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图形的旋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猜想与证明:猜想DM与ME的数量关系是:DM=ME,证明见解析;拓展与延伸:(1)DM=ME,DM⊥ME;(2)证明见解析【分析】猜想:延长EM交AD于点H,利用△FME≌△AMH,得出HM=EM,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1)延长EM交AD于点H,利用△FME≌△AMH,得出HM=EM,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2)连接AC,AC和EC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详解】解:猜想与证明:猜想DM与ME的数量关系是:DM=ME.证明:如图①,延长EM交AD于点H.①∵四边形ABCD、四边形ECGF都是矩形,∴AD∥BG,EF∥BG,∠HDE=90°.∴AD∥EF.∴∠AHM=∠FEM.又∵AM=FM,∠AMH=∠FME,∴△AMH≌△FME.∴HM=EM.又∵∠HDE=90°,∴DM=12EH=ME;(1)∵四边形ABCD和CEFG是正方形,∴AD ∥EF ,∴∠EFM=∠HAM ,又∵∠FME=∠AMH ,FM=AM ,在△FME 和△AMH 中,EFM HAM FM AMFME AMH ∠=∠⎧⎪=⎨⎪∠=∠⎩, ∴△FME ≌△AMH (ASA )∴HM=EM ,在RT △HDE 中,HM=EM ,∴DM=HM=ME ,∴DM=ME .∵四边形ABCD 和CEFG 是正方形, ∴AD=CD ,CE=EF ,∵△FME ≌△AMH ,∴EF=AH ,∴DH=DE ,∴△DE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MH=ME ,故答案为:DM =ME ,DM ⊥ME ; (2)证明:如图②,连结AC.②∵四边形ABCD 、四边形ECGF 都是正方形, ∴∠DCA =∠DCE =∠CFE =45°, ∴点E 在AC 上.∴∠AEF =∠FEC =90°.又∵点M 是AF 的中点,∴ME =12AF. ∵∠ADC =90°,点M 是AF 的中点, ∴DM =12AF. ∴DM =ME. ∵ME =12AF =FM ,DM =12AF =FM ,∴∠DFM=12(180°-∠DMF),∠MFE=12(180°-∠FME),∴∠DFM+∠MFE=12(180°-∠DMF)+12(180°-∠FME)=180°-12(∠DMF+∠FME)=180°-12∠DME.∵∠DFM+∠MFE=180°-∠CFE=180°-45°=135°,∴180°-12∠DME=135°.∴∠DME=90°.∴DM⊥M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找出相等的线段.8.(1)①详见解析;②45°-α;③DF BF=+,详见解析;(2)DF BF=,或BF DF=,或BF DF+=【分析】(1)①由题意补全图形即可;②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1452DBE ABC∠=∠=,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45BEF DBE BDFα∠=∠+∠=+,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9045EBF BEFα∠=-∠=-即可;③在DF上截取DM=BF,连接CM,证明△CDM≌△CBF,得出CM=CF,∠DCM=∠BCF,得出即可得出结论;(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E在线段BC上时,,理由同(1)③;②当点E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在BF_上截取BM=DF,连接CM.同(1)③得△CBM≌△CDF得出CM=CF,∠BCM=∠DCF,证明△C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即可得出结论;③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在DF上截取DM=BF,连接CM,同(1) ③得:ACDM≌△CBF得出CM=CF,∠DCM=∠BCF,证明△C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①如图,②∵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90°,1452DBE ABC ∠=∠=, ∴45BEF DBE BDF α∠=∠+∠=+,∵BF ⊥DE,∴∠BFE=90°,∴9045EBF BEF α∠=-∠=-,故答案为:45°-α;③线段BF ,C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DF BF CF =+.证明如下:在DF 上截取DM =BF ,连接CM .如图2所示,∵ 正方形ABCD ,∴ BC =CD ,∠BDC =∠DBC =45°,∠BCD =90°∴∠CDM =∠CBF =45°-α,∴△CDM ≌△CBF (SAS ).∴ DM =BF , CM =CF ,∠DCM =∠BCF .∴ ∠MCF =∠BCF+∠MCE=∠DCM+∠MCE=∠BCD =90°,∴ MF 2CF . ∴2.DF DM MF BF CF =+=+(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2CF ,理由同(1)③; ②当点E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2CF ,理由如下:在BF 上截取BM=DF ,连接CM ,如图3所示,同(1) ③,得:△CBM ≌△CDF (SAS),∴CM=CF , ∠BCM=∠DCF .∴∠MCF=∠DCF+∠MCD=∠BCM+∠MCD= ∠ BCD=90°,∴△C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CF ,∴2CF ;③当点E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2CF ;理由如下:在DF 上截取DM=BF ,连接CM ,如图4所示,同(1)③得:△CDM ≌△CBF ,∴CM=CF ,∠DCM=∠BCF ,∴∠MCF=∠DCF+ ∠MCD= ∠DCF+∠BCF=∠BCD=90°,∴△CMF 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MF=2CF , 即DM+DF=2CF ,∴BF+DF=2CF ;综上所述,当点E 在直线BC 上时,线段BF ,CF ,DF 之间的数导关系为:2DF BF CF =+,或2BF DF CF =+,或2BF DF CF +=.【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的一道综合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注意解题中分情况讨论避免漏解.9.(1)m =5,n=5;(2)①证明见解析;②510;(3)MN 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它的长度为10. 【分析】 (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①作辅助线,构建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COE ≌△CNQ 和△ECP ≌△QCP ,由PE =PQ =OE+OP ,得出结论;②作辅助线,构建平行四边形和全等三角形,可得▱CSRE 和▱CFGH ,则CE =SR ,CF =GH ,证明△CEN ≌△CE′O 和△E′CF ≌△ECF ,得EF =E′F ,设EN =x ,在Rt △M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EN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CE ,则SR 与CE 相等,所以SR =510 ; (3)在(1)的条件下,当P 、Q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求出MN 的长即可;如图4,过P 作PD ∥OQ ,证明△PDF 是等腰三角形,由三线合一得:DM =12FD ,证明△PND ≌△QNA ,得DN =12AD ,则MN =12AF ,求出AF 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5|5|0n m -+-= , 又∵5n -≥0,|5﹣m|≥0,∴n ﹣5=0,5﹣m =0,∴m =5,n=5.(2)①如图1中,在PO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NQ =OE ,∵CN =OM =OC =MN ,∠COM =90°,∴四边形OMNC 是正方形,∴CO =CN ,∵∠EOC =∠N =90°,∴△COE ≌△CNQ (SAS ),∴CQ =CE ,∠ECO =∠QCN ,∵∠PCQ =45°,∴∠QCN+∠OCP =90°﹣45°=45°,∴∠ECP =∠ECO+∠OCP =45°,∴∠ECP =∠PCQ ,∵CP=CP,∴△ECP≌△QCP(SAS),∴EP=PQ,∵EP=EO+OP=NQ+OP,∴PQ=OP+NQ.②如图2中,过C作CE∥SR,在x轴负半轴上取一点E′,使OE′=EN,得▱CSRE,且△CEN≌△CE′O,则CE=SR,过C作CF∥GH交OM于F,连接FE,得▱CFGH,则CF=GH=552,∵∠SDG=135°,∴∠SDH=180°﹣135°=45°,∴∠FCE=∠SDH=45°,∴∠NCE+∠OCF=45°,∵△CEN≌△CE′O,∴∠E′CO=∠ECN,CE=CE′,∴∠E′CF=∠E′CO+∠OCF=45°,∴∠E′CF=∠FCE,∵CF=CF,∴△E′CF≌△ECF(SAS),∴E′F=EF在Rt△COF中,OC=5,FC 55,由勾股定理得:OF225552⎛⎫-⎪⎪⎝⎭=52,∴FM=5﹣52=52,设EN=x,则EM=5﹣x,FE=E′F=x+52,则(x+52)2=(52)2+(5﹣x)2,解得:x=53,∴EN=53,由勾股定理得:CE=2222553CN EN⎛⎫+=+ ⎪⎝⎭=510,∴SR=CE=5103.故答案为510.(3)当P、Q在移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图3中,过P作PD∥OQ,交AF于D.∵OF=OA,∴∠OFA=∠OAF=∠PDF,∴PF=PD,∵PF=AQ,∴PD=AQ,∵PM⊥AF,∴DM=12FD,∵PD∥OQ,∴∠DPN=∠PQA,∵∠PND=∠QNA,∴△PND≌△QNA(AAS),∴DN=AN,∴DN=12AD,∴MN=DM+DN=12DF+12AD=12AF,∵OF=OA=5,OC=3,∴CF2222534OF OC--=,∴BF=BC﹣CF=5﹣4=1,∴AF22221310BF AB+=+,∴MN =12AF =102, ∴当P 、Q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它的长度为10.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与动点问题的综合题,考查了矩形、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等图形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BG=DE ,利用SAS 可证明ABG ≌ADE ,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M 作MK ⊥BC 于K ,延长EF 交AB 于T ,根据ASA 可证明MHK △≌AED ,得到AE=MH ,再利用AAS 证明TNF △≌DAE △,得到NF=AE ,从而证得MH=NF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CEFG 均为正方形,∴AB=AD=BC=CD ,CG=CE ,∠ABG=∠ADE=90°,∴BC -GC=CD -EC ,即BG=DE ,∴ABG ≌ADE ,∴AG=AE ;(2)过M 作MK ⊥BC 于K ,则四边形MKCD 为矩形,∴∠MKH=∠ADE=90°,MK=CD ,∠AMK=90°,∴MK=AD ,∠AMP+∠HMK=90°,又∵FP AE ,∴∠EAD+∠AMP=90°,∴∠HMK=∠EAD ,∴MHK △≌AED ,∴MH=AE ,延长EF 交AB 于T ,则四边形TBGF 为矩形,∴FT=BG ,∠FTN=∠ADE=90°,∵ABG ≌ADE ,∴DE=BG ,∴FT=DE ,∵FP ⊥AE ,∠DAB=90°,∴∠N+∠NAP=∠DAE+∠NAP=90°,∴∠N=∠DAE ,∴TNF △≌DAE △,∴FN=AE ,∴FN=MH ,∴FN -FH=MH -FH ,∴NH=FM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098342bb4cf7ec4afed0c5.png)
《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知识、主要考点、配套试题全章知识脉络:平行四边形◆考点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推论: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的和为周长的一半对边平行内错角相等(有“角平分线”会产生“等腰三角形”)1.□ABCD 的周长为 34cm,且 AB=7cm,则 BC= cm。
2.□ABCD 的周长为 26cm,相邻两边相差 3cm,则 AB= cm。
3、如果ABCD 的周长为 28cm,且 AB:BC=2∶5,那么 AB=cm,BC= cm,CD=_____cm,4、如图,□ABCD 中,CE 平分∠BCD,BG 平分∠ABC,BG 与 CE 交于点F。
(1)求证:AB=AG;(2)求证:AE=DG;(3)求证:CE⊥BG。
E GA DFB C推论:平行四边形◆考点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邻角互补1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为 50 度,则其余三个角分别为。
2.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角相差 40 度,则相邻两角度数分别为。
3、□ABCD 中两邻角∠A:∠B=1:2,则∠C=_______度4、在□ABCD 中,若∠A-∠B=70°,则∠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考点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推论 1: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具备双重平分作用:①该直线平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②该直线在平行四边形内的部分被对角线平分。
1.如图,□ABCD 中,AC 、BD 交于点O ,△AOB 与△BOC 的周长相差2,AD且AB=5,则BC= 。
OBC2.如图△ABC 中,AB=3,AC=5,则 BC 边上的中线 AD 长度的取值范A围是 。
BCD3.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10,则它的两边可能长为( A .5 和 5B .3 和 9C .4 和 15D .10 和 204.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 6 和 10,则它的边长不可能是 ) A .3B .4C .7D .85.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 8,则它两条对角线可以是( A .6 和 12B .6 和 10C .6 和 8D .6 和 66.如图,□ABCD 中,AC 、BD 交于点 O ,过点 O 作 OE ⊥AC 交 AD 于 E , 连接 CE ,若△CDE 的周长为 12,则□ABCD 的周长为)()。
四边形知识点经典总结
![四边形知识点经典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958abb50e2524de5187ee9.png)
四边形知识点:名称定义性质判定面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①对边平行;②对边相等;③对角相等;④邻角互补;⑤对角线互相平分;⑥是中心对称图形①定义;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S=ah(a为一边长,h为这条边上的高)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②对角线相等;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④四个角都是直角①定义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S=ab(a为一边长,b为另一边长)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④四边形相等①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定义。
①S=ah(a为一边长,h为这条边上的高);②(b、c为两条对角线的长)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①四个角是直角,四条边相等;②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③③定义。
①(a为边长);②(b为对角线长)一、关系结构图:A BDOCADBCOCDBAOCDA B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BAC=90°,则AB²+AC²=BC²(勾股定理)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四边形章节涉及的15个易错点总结
![四边形章节涉及的15个易错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7770e70912a216147929e9.png)
四边形章节涉及的15个易错点精编精讲【知识点1】一、多边形与正多边形的概念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多边形2.在平面内,边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作正多边形二、多边形的内角和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o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o三、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易错点1 对多边形的截线问题考虑不全面,从而漏解例题1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5B.5或6C.5或7D.5或6或7【错解】A【错因】首先求得内角和为720°的多边形的边数,即可确定原多边形的边数,设内角和为720°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720°,解得n=6.错解是错误地认为截去一个角,多边形的内角就少了一个,从而得出原多边形的变数为5.由图2-1可知,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截去一个角后都可以得到六边形,故原边形的边数为5或6或7.【正解】由图2-1可知,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截去一个角后都可以得到六边形,故原边形的边数为5或6或7,故选D巩固1 内角和为540°的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的新多边形的边数为()A.4B.5C.6D.4或5或6【错解】A【正解】D【小结】结合图形很容易得出,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内角后,边数可能减l,可能不变,可能加1,反之,截去一个内角所得的多边形的边数比原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少1,可能多1,也有可能相等。
易错点2 对多边形内角及内角和的取值(范围)认识不够全面,解题陷入误区例题2小华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时,求得的内角和为1680°,当发现错了之后,重新检查,发现少加了一个内角,则这个内角是多少度?他求的是几边形的内角和?【错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n-2)×180°=1680°1680°不是180°的整数倍此题无解。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e40941b14e852458fb57ce.png)
例 9、如图,矩形纸片 ABCD,长 AD=9cm,宽 AB=3 cm,将其折叠,使点 D 与点 B 重合,那么
折叠后 DE 的长为
,折痕 EF 的长为
。
A
E
D
B
C F
G
例 10. 18.①如图,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过点 D 作 DP∥OC,且 DP=OC,
B
A
E D 与边
O
F
C
图7
例 5、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
;
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_________;
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_________;
例 6.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AD⊥BC,垂足为点 D,AN 是 M
△ABC 外角∠CAM 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 E,A E N (1)求证:四边形 ADCE 为矩形;
( 3)对角线相等 .
O
A
BA
B
(4)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矩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两对角线相交成 60°时得等边三角形。
5. 菱形的性质:
D
2.由矩形的性质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
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例题
例 1:如图 1,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 E、
F. 求证:∠BAE =∠DCF.
四边形及三角函数知识点回顾、例题讲解及课后练习(含答案)
![四边形及三角函数知识点回顾、例题讲解及课后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217d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c.png)
图形的变换、四边形及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点回顾、典例精讲、课后练习(含答案)教学目标:一. 教学目标:1、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的性质,灵活地运用平移、旋转、对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的性质,灵活地运用平移、旋转、对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定义、判定、性质,利用这些特殊四边形进行综合计算和证明。
算和证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特殊四边形的综合应用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特殊四边形的综合应用知识要点:三. 知识要点:知识点1:图形的变换与镶嵌知识点2:四边形的定义、判定及性质知识点3:矩形、菱形及正方形的判定知识点4:矩形、菱形及正方形的性质知识点5:梯形的判定及性质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ABC 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 至E ,延长BA 至F ,使AF =BE ,连结CF 、EF ,过点F 作直线FD ⊥CE 于D ,试发现∠FCE 与∠FE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如图所示,延长BE 到G ,使EG =BC ,连FG .∵AF =BE ,△ABC 为等边三角形,∴BF =BG ,∠ABC =60°,°,∴△GBF 也是等边三角形.在△BCF 和△GEF 中,中,∵BC =EG ,∠B =∠G =60°,BF =FG , ∴△BCF ≌△GEF ,∴CE =DE ,又∵FD ⊥CE ,∴∠FCE =∠FEC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过T 作TF ⊥AB 于F , 证△ACT ≌∠AFT (AAS ),△DCE ≌△FTB (AAS ).例2. 已知:知:如图,△如图,△ABC 中,中,∠∠C =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求证CT =BE .解:过T 作TF ⊥AB 于F , 证△ACT ≌∠AFT(AAS),△DCE ≌△FTB(AAS) 例3.如图,已知△ABC 中,AH ⊥BC 于H ,∠C =35°,且AB +BH =HC ,求∠B 度数.度数. 解:在CH 上截取DH =BH ,连结AD ,先证△ABH ≌△ADH , 再证∠C =∠DAC ,得到∠B =70°.°.例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建筑物的地板,•就能发现地板常用各种正多边形地砖铺砌成美丽的图案,也就是说,使用给定的某些正多边形,能够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在平面几何里叫做平面镶嵌)定的某些正多边形,能够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在平面几何里叫做平面镶嵌).这显然与正.这显然与正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关.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拼成了一个平面图形.面图形.(1)请根据图,填写下表中的空格:例题精讲 BACDEFAC TEBM D CA BH正多边形边数正多边形边数 3 4 5 6 …n 正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正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60°90°108°120°…?(2)如果限定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3)从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中选一种,再从其他正多边形中选一种,请画出用这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并探究这两种正多边形共能镶嵌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说明你的理由.【解析】(1)n 180)2n(´-.(2)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方形)、正六边形.(3)如:正方形和正八边形如图.设在一个顶点周围有n个正方形的角,n个正八边形的角,则m、n•应是方程m²90°+n²135°=360°的正整数解.°的正整数解.即2m+3n=8的正整数解,的正整数解,••这个方程的正整数解只有12mn=ìí=î一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 四边形一、 基础知识(一)四边形由一般到特殊的演变示意图(二)特殊四边形(三)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遍的一半。
2.由矩形的性质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例题例1: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D ,CF ⊥BD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BAE =∠DCF.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E =∠CDF ,AB= CD.又∵AE ⊥BD ,CF ⊥BD , ∴∠AEB =∠CFD = 90°, ∴△ABE ≌△CDF. ∴∠BAE =∠DCF.例2如图2,矩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O 点,BE ⊥AC 于E ,CF ⊥BD 于F.求证:BE = CF.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OB = OC. 又∵BE ⊥AC ,CF ⊥BD ,∴∠BEO =∠CFO = 90º. ∵∠BOE =∠COF. ∴△BOE ≌△COF. ∴BE = CF.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对角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例3已知:如图3,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且BE = 2EA ,CF = 2FD. 求证:∠BEC =∠CFB.证明:∵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 ∴∠ABC =∠DCB.又∵AB = DC ,BE = 2EA ,CF = 2FD , ∴BE = CF. ∵BC = CB , ∴△BEC ≌△CBF. ∴∠BEC =∠CFB.例4如图6,E 、F 分别是 ABCD 的AD 、BC 边上的点,且(1)求证:△ABE ≌△CDF; (2)若M 、N 分别是BE 、DF 的中点,连结MF 、EN ,试判断四边形MFNE 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 CD ,∠A =∠C. ∵AE = CF ,∴△ABE ≌△CDF.(图1)A DB CE F(图6) MN O A B C DE F(图2)(2)解析: 四边形MFNE 是平行四边形. ∵△ABE ≌△CDF ,∴∠AEB =∠CFD ,BE = DF. 又∵M 、N 分别是BE 、DF 的中点,∴ME = FN.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EB =∠FBE. ∴∠CFD =∠FBE. ∴EB ∥DF ,即ME ∥FN. ∴四边形MFNE 是平行四边形.评注:本题是一道猜想型问题. 先猜想结论,再证明其结论. 例5如图7, ABCD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 分别相交于点E ,F.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EAC =∠FCA. ∵EF是AC 的垂直平分线, ∴OA = OC ,∠EOA =∠FOC ,EA = EC. ∴△EOA ≌△FOC . ∴AE = CE.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又∵EA = EC , ∴四边形AFCE 是菱形. 例6如图9,四边形ABCD 是矩形,O 是它的中心,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点.(1)如果 ,则△DEC ≌△BFA (请你填上一个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2)证明你的结论.解析:本题是一道条件开放型问题,答案不唯一. (1)①AE=CF ;②OE = OF ;③DE ⊥AC ,BF ⊥AC ;④DE ∥BF 等. (2)①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 CD ,AB ∥ CD. ∴∠DCE =∠BAF. ∵AE=CF ,∴AC -AE = AC -CF ,即AF = CE.∴△DEC ≌△BFA. 例7如图10,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E 是BC 边上一个动点(点E 不与B 、C 两点重合),EF ∥BD 交AC 于点F ,EG ∥AC 交BD 于点C.(1)求证: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OB ;(2)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BB C解析:(1)证明:∵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 ∴∠ABC =∠DCB. 又∵BC = CB ,AB = DC , ∴△ABC ≌△DCB. ∴∠ACB =∠DBC. 又∵EG ∥AC ,∠ACB =∠GEB. ∴∠DBC=∠GEB. ∴EG = BG. ∵EG ∥OC ,EF ∥OG , ∴四边形EGOF 是平行四边形. ∴OE = OF ,EF = OG. ∴四边形EGOF 的周长 = 2(OG +GE )= 2(OG +GB )= 2OB. (2)如图11,已知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E 是BC 边上一个动点(点E 不与B 、C 两点重合),EF ∥BD 交AC 于点F ,EG ∥AC 交BD 于点C. 求证: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OB注意:若将矩形改为正方形,原结论成立吗? 例8有一块梯形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户种植(即将梯形的面积两等分),试设计两种方案(平分方案画在备用图13(1)、(2)上),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解析:本题是一道方案设计题,现提供三种方案供参考:方案一:如图14(1),连结梯形上、下底的中点E 、F ,则S 四边形ABFE = S 四边形EFCD =4)(hb a +. 方案二:如图14(2),分别量出梯形的上、下底a 、b 的长,在下底BC 上截取BE =21(a +b ),连结AE. 则S △ABE = S 四边形AECD =4)(hb a +. 方案三:如图14(3),连结AC ,取AC 的中点E ,连结BE 、E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 的一半.分析此方案可知,∵AE = EC ,∴S △AEB = S △EBC ,S △AED = S △ECD .∴S △AEB +S △AED = S △EBC +S △ECD =21 S 四边形ABCD .图14BA备用图(1)备用图(2)图13(1)ABCDEF (2) ABCDE (3)ABC DE例9请将四个全等直角梯形(如图15),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出两种不同的拼法示意图(拼出的两个图形只要不全等就认为是不同的拼法).解析:拼法有多种,现列举四例:三、适时训练(一)精心选一选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2.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32, 5AB=3BC,则AC 的取值范围为( ) A. 6<AC<10; B. 6<AC<16; C. 10<AC<16; D. 4<AC<163.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不等边)可拼成不同的平形四边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4.延长平形四边形ABCD 的一边AB 到E ,使BE =BD ,连结DE 交BC 于F ,若∠DAB =120°,∠CFE =135°,AB =1,则AC 的长为( )(A )1 (B )1.2 (C )32(D )1.5 5.若菱形ABCD 中,AE 垂直平分BC 于E ,AE =1cm ,则BD 的长是( )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6.若顺次连结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矩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 )(A )互相垂直 (B )相等 (C )互相平分 (D )互相垂直且相等 7. 如图,等腰△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DE ∥AC ,DF ∥AB ,AB=5 那么四边形AFDE 的周长是 ( ) (A )5 (B )10 (C )15 (D )208.如图,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中点E 处,点A 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9.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90°,AC 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ACD 是周长为18 cm 的等边三角形,则该梯形的中位线的长是( ).(A)9 cm (B)12cm (c)29cm (D)18 cm 图15A B CDEO图8R P DC B AE F第12题图 10.如图,在周长为20cm 的□ABCD中,AB≠AD,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E ,则△ABE 的周长为( )(A)4cm (B)6cm (C)8cm (D)10cm11.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 )(A )34 (B )33 (C )24(D )8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 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C 、线段EF 的长不变D 、线段EF 的长与点P13. 在梯形ABCD 中,AD//BC ,对角线AC ⊥BD ,且cm AC 5=,BD=12c m , 则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 )A. 7.5cmB. 7cmC. 6.5cmD. 6cm14.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 EF DC ∥∥,BC G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B .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C .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D .蓝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15.如图,在一个33⨯方格纸上,若以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为顶点画正方形,在该33⨯方格纸上最多可画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 )个A.13B.14C.18D.20 (二)细心填一填1.如果四边形四个内角之比1:2:3:4,则这四边形为____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