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切事物以往运动发展的过程包括
一、三核心六要素:
核心: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Who: 中国古代读书人 When: 中国古代(“始于隋文帝”“持续到20世纪初”) Where: “贡院” Why: 巩固统治(“为了促进民族融合” ……“为了解除江南人的不满情绪”)
科举考试(“不分出身、民族,按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 ……“不分 How: 出身、地位一律平等” ……“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修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1
重要内容
必
修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2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
修 3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模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高中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新特点
高中新课程培养及评价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类 (二)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类
二、能力目标 (一)获取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表达和辨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起着重大的作用。
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 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七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公元 1世纪 公元 2世纪 公元 10世纪 公元 11世纪 公元 12世纪 公元 20世纪 公元 21世纪
• 世纪的计算:
• 就是在公元前后年份的百位 数上加1。
年代(每10年是一个年代)
0~~19 初年
20~~29 20年代
30~~39 30年代 40~~49 40年代
50~~59 50年代 60~~69 60年代
权,阅读时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圈点。
• 3、利用好导学案:
• (1)重视历史课标。
• (2)注重团队意识,加强合作,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历 史探究案上的问题要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注重事物之间的 联系,善于提出问题,对于历史问题,习题要做到有怀疑态 度,要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
四、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en
Why
Where
how
Who
你知道吗?
公元纪年法
公元:即公历的纪元。以耶稣诞生 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往前推算,称 为公元前多少年,往后推算,称为公 元多少年。
公元公纪元年纪年
年代尺
公9 8 7 6 5 4 3 2 公公 2 3 4 5 6 7 8 9 公
元
元元
元
前
前元
10
10
一年
年
年
年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3、背诵历史朝代歌
数轴
公元纪年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 1、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算算距今已有多少年。 • 2、数一数年代尺,看看公元前5年距公元5年是多少年。
下面就时间长度的计算, 教给同学们一些计
算的小窍门:
历史导言课(上课)
台湾历史学家张玉法先生说过,学 习历史的人,其历史空间大,“历史空 间大的人,人生的情怀就不一样。”因 为“历史的经验,绝不是让人看破红尘。 但有时对某些事,你必须淡然处之的时 候,历史中便会有千百案例,支持你这 样做。”
看看国外怎么说: 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 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 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 行任何合理的考察; 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 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 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 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840年——1949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 国 古 代 朝 代 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隋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约前1046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前202年——公元9年 公元25年——220年 220——280 266——316 317——420 420——589 439——581 581——618 618——907 907——960 960——1127 1127——1276 1271——1368 1368——1644 1636——1840(鸦片战争以前)
历史朝代歌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十六国。 南北朝后是隋唐, 五代十国北南宋。 辽夏金元明和清。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 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者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 生产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 系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 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 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 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二者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历史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这不仅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基本知识的了解,还包括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动机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只有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才能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和应用这些知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包括对事件的因果关系、影响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比较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结论。
只有具备了这些历史思维的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历史。
第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搜集和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口述资料等,来进行历史研究。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提出和解决历史问题,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评价等。
只有掌握了适当的历史研究方法,学生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历史研究和论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学生需要具备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能够辨别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善恶、优劣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正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只有形成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历史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
高三历史大连名师总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5年)》提出的历史学科六大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2)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3)历史理解: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4)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5)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素养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初中生可能掌握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生可能掌握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总体上,历史学科有时空观点、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大类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点: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使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二史料实证:1.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理解。
三历史理解:1.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理解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2.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3.在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理解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五历史价值观:1.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能够理解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能够将对历史的理解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理解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六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历史课堂我们不能以高中生,大学生的标准来看待初中历史的学生之核心素养形成。
他们绝绝大部分将来也不会进修“历史专业”。
所以,时间感与历史价值观,唯物史观,我们认为才是所有历史核心素养的根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历史道路的”探索之中享受成功。
高一历史导言课
范冰冰想当“刘胡兰”
《墨攻》在京举行首版海报发布会, 范冰冰扮演的仪仗队队长逸悦堪称是国 产版“贞德”,在乱世战争中献出了年轻 生命。范冰冰不仅在戏中第一次展示了 男孩性格,而且还在采访时用一句话概 括了自己的性格:“如果赶上抗日战争时 代,我一定会成为刘胡兰式的人物,拼死保卫国家。”不久就有人在网 上质疑:“刘胡兰是抗日战争期间为保卫国家牺牲的吗?”
赵薇军旗装事件
2001年,赵薇为《时 装》杂志拍摄了一组照 片,有张照片的服装图 案酷似日本军旗,所以 引起了很大争议,很多 人认为赵薇不爱国。在 网络上也引起了网友的 强烈谴责,于是在舆论 的压力下,赵薇为此事 发表了公开声明,并在 媒体上公开道歉。
三、怎样学好历史?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不同要求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
即持中正的态度记事 “史”字即手持簿书的人,“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 作书为事。”
中
五代 907——960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6
元 1271——1368
明 1368——1644
清 1636——1840(鸦片战争以前)
历史并不是让人背得死去活 来的可恶学科。
聪明的你们,会使历史学习 成为积淀人文底蕴的有效途径, 进而获益终生。我愿用心为大家 的历史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高 中 歷 史 導 言
一、什么是历史? 二、历史有什么用? 三、怎样学好历史? 四、高中历史学什么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 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 选择的记录。
——葛剑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的两个层面: 一是指人类过去的往事。(客观) 二是指对那些往事的记述和研究。(即历史学,带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
初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1、核心理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2、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呈现形式: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
3、核心方法: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呈现形式:史料分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史论结合、观点论证等。
4、核心能力: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呈现形式: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历史理解、因果关系等。
5、核心价值: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呈现形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科技文明、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联系现实等。
学好初中历史需要掌握的七种史观做到以下三点,学好历史不再难!学好初中历史,常用的七种记忆法如何学好初中历史?(四)—谈七年级学生如何预习新课一线高级教师告诉你学好历史的捷径如何学好初中历史?(三)。
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历史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现途径唯物史观是核心价值观,也是历史学科成就人的最基本原则。
它里面蕴含着信念和责任伦理。
唯物史观之下历史有着自身的建构。
这种建构的主干知识便是历史学最基本的知识框架,它必须掌握的,不能通过对话合作产生。
时空观属于形而上学。
时空的本质是物质,时空观便是物质存在的价值源泉。
因此,历史时空观念之下,追求物质存在的价值及其价值观才属于人的素养范畴。
比如,1949年10月1日的中国,以唯物史观下的时空观去解释便可以找到“人民中国”“人民民主”“站起来了”等价值关键词汇。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学很容易把历史时空观念作为一种知识去教学,这是极其错误的。
其后果便是,时空观成为建构知识体系的分析工具而已。
史料实证追求的是人的成才品质,诚信,谨言慎行等价值品质。
历史解释固然是需要史料来说话,但是后现代史学的发展,如虚拟史学、现象史学均已走出史料实证的传统史学窠臼。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影响、 积极性: 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国家 统一的巩固,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性: 使秦朝的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短暂而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 由发展。
下列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 幼,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 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 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 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周王
西周分封
先 代 帝 王 后 代 姜 和 尚 周 边 召 成 远 公 王 公 (齐) 氏 弟 子 伯 族 禽 部 (鲁)(燕)(晋) 落 首 领
皇帝
丞相
理 全 国 政 事 协 助 皇 帝 处
太尉
负 责 管 理 全 国 军 务
御史大夫
负 责 监 察 百 官
下 达 皇 帝 诏 令
执 掌 群 臣 奏 章 ,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前者由皇帝直接任免,后者由世袭产生 官员产生方式不同: 前者受到很大限制,后者拥有很强的独立性 官员权力大小不同: 影响不同: 前者由于地方权力过度削弱,从而导致统治者独断专 权;后者由于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容易导致地方的分 裂割据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早期阶段
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BC2070年~BC476年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BC475~AD1840年
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必修1)
2、政治制度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国家 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分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 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 段(夏商周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 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 1840年)
3.宗法制(家族核心,权力财产等分配方式)
目的:
加强和巩固统治秩序,解决矛盾
含义: 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的制度。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形成相对的大宗、小宗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血缘与政治合一;
影响: ①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和团结。 ③保证贵族在政治垄断和特权地位。 ④对以后中国封建政治产生很大影响。 表现为皇位继承、等级制,绝对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 权主义,裙带作风等等。 ⑤家谱、家庙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历史现象
龟甲刻辞与卜兆
一条完整的卜 辞,包含有叙 辞、命辞、占 辞、验辞四部 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周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纣王暴政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西周建立。
请大家阅读疆域图回答,假如你是统治 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 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1)时间: 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3)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4)阶段特征 这一历史阶段……礼制的初步
(标志):
形成
一、夏商政治形式 2、夏的概况及政治特点
(1)概况:公元前2070年 禹建夏
公元前1600年 (2)政治制度: 汤灭夏
《说文解字》历,过也,传也。
政治史
40个知识点
经济史
13个知识点
思想文化史 12个知识点
(2)能力要求方面:
学习方式 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突出问题意识 培养学科素养 强调能力转换
五、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圣陶:学习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 良好的习惯。 伏尔泰: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是日本的领土,说的时候振振有词。作为中国人,我听到他的论述时,很想提出
反对意见。然而,我搜肠刮肚,想不到具体的依据来驳斥他的观点,最后只能泛
泛地发言说“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是存在争议的,中国人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
土。”那时,我真切的感到自己的辩解是多么无力,见识又是多么狭窄。”……
一个来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留学生,却在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时,连个论据都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会考高考——现实需要 2、品味鉴赏——情感需要 3、学史明智——人生需要 4、自信自强——民族需要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会考高考——现实需要 高一年级: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高三年级:江苏高考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品味鉴赏——情感需要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4、自信自强——民族需要 案例3
三、高中历史学什么
特点:专题史、中外合编
必修一:政治史模块 必修二:经济史模块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模块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四、高、初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1)课程结构方面 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其特殊的核心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涵盖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从理论、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一、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包括对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的掌握。
首先是对历史观念的理解,即对时间、历史进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其次是对历史方法的了解,包括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历史研究的逻辑和方法论。
最后是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的了解,包括各个历史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历史学的重要学科分支和研究领域。
培养理论素养的关键是系统学习历史学的基本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学的教材、参加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习等途径来获得理论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等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二、方法素养方法素养是历史学科的核心,包括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借助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获取、整理和分析历史信息。
在方法素养方面,历史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 文献检索能力。
历史学研究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文献,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文献检索工具和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源。
2. 文献整理能力。
历史学研究需要对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文献管理工具和方法,对文献进行整理、摘录和注释。
3. 数据分析能力。
历史学研究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能够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4. 理论运用能力。
历史研究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将历史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培养方法素养的关键是实践和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历史研究项目、完成历史调查和撰写历史论文等方式来获得实践经验。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历史研究方法的培训班和专业实践课程,提升自己的方法技能。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共25页
(1)古:世袭为官、荐举为官 (2)今:高考制度、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 (3)“知识就是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4)孔乙己、范进中举
聚合思维:(1)(2)从方式上发散;
(3)从积极影响上发散; (4)从消极影响上发散;
辨证思维:两点论: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重点论:积极影响为主 或 消极影响为主
Thank you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6)共性与个性 (7)必然与偶然 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封建经济——巩固封建制度)
(3)阶级分析法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4)发展史观 (要放在具体历史时期去分析其内容) (5)人民史观
三、用如下四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学习历史非常重要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从名人身上看看历史的价值:
1、诺贝尔物理将获得者扬振宁先生所研究的“对称与物理学”课
题,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对中国古代冶金、建筑、文学、思想观念 的了解。他的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对于他发现物理学科要解决 的理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 (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的基础上,教
师进行点评、归纳,并提出个人的意见)
①以课本为本,以课标为标,以大纲为纲 ②切实搞好预习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削枝强干,精讲精练 △作业:
同学们继续对历史教学提要求和建议,科代 表加以搜集,并整理成文,然后上交老师。
比较思维:与中国当今高考制度比较:
同:方式——考试;原则——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 影响——对个人(前途攸关)、对国家(选拔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234 B、123 C、234 D、23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 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地方百里, 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 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 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 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 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 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 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请思考:
1、根据材料一说明周王分封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周王与诸侯是怎样的关系?
1.明确课标要求(这是每节课的重点以及思维的方向)
2.做好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掌握本课涉及到 的三核心六要素,按照历史学习的四层次要求记忆史实 理解概念、梳理线索、探索规律)
3.保证听课效果(参与课堂、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探求 方法、提高情趣)
4.完成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积极思考、思维碰撞、合作 学习、共同进步)
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 宗绝对的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 具有血缘关系。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 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 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 世禄”的特权。
周王
周王 周王
诸
诸
侯
侯
诸侯
诸
卿
侯
大
夫
卿
大
•传贤“禅让制”
传子“世袭制”
从此宗族关系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实行宗法制 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甲骨文 殷墟的考古发掘
二、西周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商 周
探究: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 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 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 什么?
1、定义: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
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 联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和小宗的定义:
嫡长子传宗继统,可以奉祀祖先,称为大宗,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即庶子,非嫡配 所生的孩子)为小宗。大小宗是相对的,小宗 的嫡长子又是这个小宗里的大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主
要
诸
侯
国
有
•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
宋 等
王室、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
周王
异
同
先
姓
姓
代
功
王
帝
臣
室
王
贵
贵
后
族
族
代
|
和
姜 尚 (齐)
周 公 子
伯
禽
召 公
成 王 弟
边 远 氏 族
部
落
(鲁)(燕)(晋) 首
领
尧舜商 后后后 代代代 (蓟)(陈)(宋)
《周朝诸侯分类示意表》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范围: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侯 继续分封。
3、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和统治,巩固王权
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从而使天子的权威削弱
三、西周宗法制
公祭黄帝陵
三、西周的宗法制
俺们来做包青天——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 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 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 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 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 请问应该判给谁?
我的历史我做主
1.课后作业
2.课堂听讲:
3.测试: (1)小测: (2)考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习题
1、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2、 在宗法制下,区分大宗、小宗的主要依据是:
A、权力的大小 B、才识的贤愚 C、身份的贵贱 D、血缘的亲疏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夏、商、周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秦 清朝
众多迷人的传说,向我们倾诉那个遥远的时代: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禹死启继,“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y how
When Where
Who
马克思主义关于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1)、原因与结果 (2)、继承与发展 (3)、现象与本质 (4)、主观与客观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6)、共性与个性 (7)、必然与偶然
“历史”要求我们:
3、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4、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2、分封制内容: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天子 直辖地区)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 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 役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 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 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 令。
士
夫
诸侯 卿大夫
3、宗法制作用:
保证贵族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 稳定。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 现,“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