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正常解剖
咽旁间隙
于振坤
咽旁间隙解剖边界
上界:颞骨外侧附着的咽颅骨筋膜,内侧至卵园孔和脊孔。注意:颅底 孔不包括在PPS的边界中。
下界:舌骨大角和二腹肌后腹。PPS在此水平弯向下颌间隙后面 内界:颊咽筋膜覆盖咽颅骨筋膜和咽缩肌 外侧:筋膜覆盖翼肌蝶下颌韧带。腮腺间隙与PPS外侧通过茎突下颌通道 沟通,该通道被由茎突到下颌角的茎突下颌韧带、下颌骨升支及颅底 封闭。 前界:翼下颌斜坡,起于翼内板钩至下颌骨舌面颏舌线后侧面。 后界:血管茎突肌腱筋膜覆盖由翼内板至茎突的腭帆张肌
图23:A,轴状位增强CT扫描显示左侧CS增强肿瘤。注意,颈内动脉前内侧移位 (箭头),颈内静脉被肿瘤挤压无法看到。 B:轴状位MRI T1WI扫描肿瘤轻度增强影像,颈内静脉被挤压至后外侧(黑箭头) 颈内动脉前内侧移位(白箭头)。 C:T1WI中多个低信号流空影证实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
图24:A强化后MRI轴状位 T1WI扫描示,CS肿物未见流空影。 MRI未见流空影是神经鞘瘤征象而不是副神经节瘤 B:强化CT扫描显示相对无明显强化支持雪旺氏细胞瘤。 C:强化后立即扫描图象显示雪旺氏细胞瘤轻度增强影像。 与图23相比较增强的程度明显降低
图14:A,腮腺区病变将PPS脂肪推向前内侧。 B, 轴状位MRI T1WI扫描像,左侧腮腺深叶肿瘤(T)将 PPS脂肪前内侧移位(箭头)。 C,肿瘤在T2WI为中等信号。 D,肿瘤在强化T1W脂肪饱和图象上为均质增强术后组 织学证实病变为低度分级肌上皮癌。
图15:A,轴状位MRI T1WI扫描显示起源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晰的低信号病变 (T)。肿瘤与周围正常脂肪化的腮腺组织(P)分界明显。 B,T2WI扫描病变为极高的信号与CSF信号接近。 C,病变在T1WI强化扫描图像上显示未见明显强化。多形性腺瘤的强化表现 为多样性,有时在照影的晚期图像上表现为增强,所以将其与周围组织分 辨较困难。
咽旁间隙解剖与常见病变
在腭帆张肌的后内侧,起于咽鼓管软骨部下面及邻近 的颞骨岩部下面,纤维向下并斜向前内方,止于腭腱膜, 作用为上提腭帆。
咽 鼓 管 通 气 取 决 于 咽 鼓 管 后 内壁 软 骨 板 的上 抬, 这 种 活动 方 式 解 除 了 软 骨 对 管 腔 的抑 制 使 咽 鼓 管 通 气.腭帆 提肌位 于咽鼓管的后下 方,是上 抬 咽鼓管 软 骨 的唯一 肌.
咽旁间隙的境界及毗邻
咽旁间隙位于咽外侧上颈部深面 , 底向颅底并紧靠颈静脉 孔 , 尖朝向舌骨大角 , 外侧壁为翼内肌及腮腺深部 , 内侧 壁为咽侧壁 , 后壁为椎前筋膜。
咽旁间隙的境界及毗邻
( 1) 咽旁前间隙较小 , 前界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颊咽 筋膜 , 后界借脂肪组织与咽旁后间隙相续 ,内侧界隔咽肌与 腭扁桃体相邻 , 外侧界为翼内肌和腮腺 , 上界为蝶骨大翼 , 借卵圆孔与颅中窝相通 , 下界为下颌下腺 ; ( 2) 咽旁后间 隙较大 , 前界借脂肪组织与咽旁前间隙延续 , 后界为头前 直肌和头长肌 , 内侧界为枕骨和颈椎的外侧缘 , 外侧界为 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咽肌 、 茎突舌肌 、 茎突舌骨肌组成 的茎突隔 , 上界为颈静脉孔及其附近骨质 , 向下借颈动脉 鞘与上纵隔相通 。
腭帆张肌呈扁平状 , 紧贴着咽鼓管的前外侧壁 , 其内侧起 自翼突内侧板的外侧 , 前方是翼内肌 、 翼外肌等结构 。
腭帆提肌的横断面呈圆柱形 , 位于咽鼓管后壁的后方 , 颈 内动 脉的前方 。
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
在咽隐窝层面 可见鼻咽部居断面中央 , 向后外侧延伸形成 咽隐窝 , 咽隐窝外侧为疏松结缔组织环境即咽旁间隙 , 咽 旁间隙内由后向前有腭帆提肌 、 腭帆张肌 , 咽旁间隙前外 侧依次为翼内肌 、 翼外肌和咬肌 , 翼外肌前外侧和外侧分 别可见颊神经和上颌动脉 , 后内侧咽旁间隙内有舌神经和 下牙槽神经 .靠近两侧缘耳廓附近有形状不规则的腮腺 , 腮 腺后端的内侧咽旁间隙内有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 , 前内侧 的动脉断面较小呈圆形.
咽部局部解剖学
咽部局部解剖学(一)咽部•上起自颅底部•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部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二)鼻咽部•鼻腔后方•软腭后上方•上自颅底•下至软腭下缘•顶后壁呈穹隆状•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腺样体或增殖体)(三)鼻咽周围主要间隙1、咽旁间隙上界:颅底下界:舌骨水平外侧:咀嚼肌间隙和腮腺间隙外后:颈动脉间隙内侧:颊粘膜间隙内后:咽后间隙前外界:翼内肌后外界:腮腺内界:腭肌内容:脂肪、小涎腺、腮腺残余、三叉神经下颌支等。
①茎突前间隙上:卵圆孔、棘孔、蝶骨大翼。
下:扁桃体内:咽隐窝外:颞下窝内容:上颌A、下牙槽神经、舌神经、耳颞神经。
②茎突后间隙(颈动脉间隙)上对:颈静脉孔内连:咽后间隙外邻:茎突前间隙内容:颈内A、V、Ⅸ、Ⅹ、Ⅺ、Ⅻ对颅神经、颈交感干、颈深上淋巴结。
咽旁间隙移位提示:•向外侧移位提示病变来自咽粘膜•向内移位提示来自腮腺深叶或嚼肌间隙•向前移位提示病变来自颈动脉鞘2、咽后间隙上达:颅底下至:达下咽部和食道后面至后纵隔前壁:颊咽筋膜后壁:椎前筋膜内容: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及少数淋巴。
1、上颌窦2、嚼肌3、颞肌4、下颌骨支5、颈内动脉6、茎突7、腮腺8、颈内静脉9、乳突尖端 10、头长肌 11、腭帆张肌 12、腭帆提肌 13、翼内肌 14、翼外肌3、椎旁间隙椎体前面与椎前筋膜之间的间隙。
内有颈长肌、头长肌和交感神经节。
(四)翼窝、颞下窝、翼腭窝1、翼窝翼突内外板向后伸形成翼窝,内有翼内肌、腭帆张肌,翼外板外面附着翼外肌。
2、颞下窝翼外板与下颌骨升支之间,内含颞肌、咀嚼肌、腮腺深叶及下颌骨喙突等。
3、翼腭窝•顶为蝶骨大翼•前壁为上颌窦内后壁•后壁为翼突•内侧壁为腭骨垂直板•外壁及下壁开放•内容:上颌动脉、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
鼻腔、眶腔、口腔和颅腔的交通“要道”•圆孔-颅中窝•蝶腭孔-鼻腔•翼管-破裂孔•眶下裂-眶尖-眶上裂-颅内•翼腭管、翼大小管-口腔•翼上颌裂-颞下窝•咽管-咽部(五)鼻咽部的淋巴。
咽旁间隙解剖及常见病变
内
茎突周
动 脉
围肌肉
颈外动脉
二腹肌
颈外动脉 二腹肌 下颌后静 脉
颈内动脉
12 头长肌 13 头前直肌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咽旁间隙是位于舌 骨上颈深筋膜深层 与颊咽筋膜之间的 潜在性漏斗状间隙
咽旁间隙解剖
咽旁间隙为位于这几层颈深筋膜筋膜之间的为脂肪组织所 充填的一个潜在间隙 , 上自颅底 , 下达舌骨 , 略呈倒置的 锥形 。 咽旁间隙以茎突及其肌群为界分为两部分 , 狭义的 咽旁间隙限指茎突前部分 , 主要内容为脂肪,小涎腺, 腮 腺残余, 三叉神经下颌支, 上颌动脉, 腭帆张 、提肌等 , 很少发生 肿瘤,由于咽旁间 隙处于周 围间 隙包 围中 , 故 后者病 变常 侵占 前者 。 而咽旁间隙后壁的筋膜尤其薄 弱 , 来自腮腺深叶和 颈动脉鞘的肿瘤极易向咽旁间隙扩展 。
腮腺深叶来源的多形性腺瘤体积较大时,其最大径面多 不位于腮腺内,常向同侧咽旁间隙内生长。
多形性腺瘤
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MRI 平扫T1WI 呈等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多轻度强化且伴延迟 性强化。
左侧茎突前间隙多形性腺瘤 CT平扫(1A)肿块边界清楚,密度略 不均匀,增强扫描(1B)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左侧茎突受压向后 外移位,颈部血管向内后方移位
咽旁间隙解剖及 常见病变
李进叶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翼状筋膜 椎前筋膜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椎前筋膜
咽 周 间 隙
鼻咽与咽旁间隙影像解剖共31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鼻咽与咽旁间隙影像解剖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பைடு நூலக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咽旁间隙 ppt课件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粘膜间隙 咽旁间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PPS)分区
茎突及其附着结构如茎突舌骨肌及茎突咽肌为界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
腮腺深叶 翼肌 脂肪 淋巴等组织
第Ⅸ~Ⅻ脑神经 颈交感链 颈动脉鞘 颈内动、静脉 颈深淋巴结 脂肪
颈动脉间隙(CS)
小结
腮腺深叶来源
T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内移 茎突向后移位 腮腺深叶形态消失 肿块凸入咽旁间隙呈哑铃状 二腹肌后腹受压后移或内移,位于肿块深面
非腮腺深叶来源
二腹肌后腹后外移动,位于肿块浅面 (茎突向外移位)
T
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
(parapharyngeal space,PPS)
——病变定位
2017-12-4
上颈部的重要间隙
咽旁间隙 (PPS) 咽粘膜间隙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后间隙
边界
上:颅底 下:舌骨 外:咀嚼肌间隙 内:咽粘膜间隙 后内:椎前肌肉及筋膜 后外:腮腺深叶、二腹肌后腹
茎突前间隙
腮腺深叶 翼肌 脂肪 淋巴等组织
茎突后间隙:
第Ⅸ~Ⅻ脑神经 颈交感链 颈动脉鞘 颈内动、静脉 颈深淋巴结 脂肪
长头肌
白线:腭帆张肌肌腱表面筋膜与茎突(S)相连 PPS: 茎突前咽旁间隙 CS:茎突后咽旁间隙(CS)
咽粘膜间隙(PMS)
咬肌间隙(MS)
腮腺间隙(PS)
咽旁间隙PPT课件
.
12
图10:A,右侧MS浸物浸润翼肌,但未引起张口受限。 B,病变经CT介导的FNA检查证实为淋巴瘤
.
13
图11:冠状位MRI T1WI 示异常增大、增强的颅底卵园孔左侧 V3*侵及MS。这一表现符合这一黑色素肿瘤患者的病史沿神经 扩散
.
14
图12:CT骨窗轴状位显示与图11为同一患者,证实:左侧卵园 孔增宽。 该例患者中,沿神经扩散可以引起骨管或孔的扩大而 未见骨质破坏
.
16
腮腺间隙常见疾病
肿瘤 • 多形性腺瘤 • Warthin 瘤 • 脂肪瘤 • 粘液表皮样癌 • 腺样囊性癌 • 腺泡细胞癌 • 鳞癌 • 淋巴结外或淋巴结非何杰金淋巴瘤 • 淋巴结转移癌,常见于面部和头皮的皮肤癌 炎症、感染 • 腮腺炎、腮腺囊肿 • 反应性淋巴肥大 • 淋巴上皮囊肿、病变 • 先天性、发育性病变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 第一鳃裂囊肿
B/C图像中T2WI显示在不同扫描位像上密集的亮结节代表复发的 腮腺床的肿瘤。
.
20
图17:A腮腺淋巴管瘤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 B,PPS下方直接与下颌和舌下间隙相沟通。
.
21
图18,右侧腮腺浅叶粘液表皮样癌,在T2WI扫描显 示出边界清晰高信号。 该表现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相 类似,影像学不易区分。
C:骨窗轴状位CT显示骨膜新骨形成的日光影-这种骨肉瘤常 见征象
.
11
咬肌间隙常见疾病
炎症/感染 • 牙缘性感染:蜂窝组织炎,脓肿 • 肌炎 • 先天性/发育性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新生物 • 肌肉或骨良性肿瘤 • 横纹肌肉瘤 • 骨肉瘤 • 神经鞘瘤 • 非何杰金淋巴瘤 • 粘膜癌深部侵犯 • 转移癌
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侧壁之间,呈倒立的锥体形。
上抵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颌下腺上缘;后界为椎前筋膜。
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二部。
前部称咽旁前间隙;后部称咽旁后间隙。
咽旁前间隙较小,咽升动、静脉行于其中,内侧有咽上缩肌及腭扁桃体。
腭扁桃体感染可侵及该间隙。
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此内容为腮腺床的结构。
咽旁间隙常见病变及影像学表现咽旁间隙解剖部位深在, 毗邻关系复杂, 此处的肿瘤病理类型繁杂多样, 据统计多达30 种以上。
咽旁间隙的肿瘤良性约占80% , 恶性约占20% 。
良性肿瘤主要有涎腺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他一些少见肿瘤( 如炎性假瘤、淋巴组织增生、脂肪瘤等) 。
咽旁间隙的恶性肿瘤可见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肉瘤、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等, 以鳞癌及恶性淋巴瘤居多, 其次为涎腺源性肿瘤。
咽旁间隙的感染或炎症几乎均由周围间隙蔓延而来, 常见是牙源性感染、扁桃体炎及下颌下腺感染。
咽旁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即发生在咽旁间隙的化脓性感染。
早期为蜂窝织炎,后发展形成脓肿。
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咽及颈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发音不清。
本病多见儿童。
咽旁间隙感染症状和体征:1.病史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急性扁桃体炎史,或有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舌下间隙感染史。
2.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除严重全身感染中毒体征外,局部常表现有如下三大特征。
(1)咽征口腔内一侧咽部红肿、触痛,肿胀范围包括翼下颌韧带区、软腭、悬雍垂移向健侧,病人吞别咽疼痛,进食困难。
从咽侧红肿最突出部位穿刺可抽出脓液。
(2)颈征患侧下颌角稍下方的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
(3)开口受限压由于炎症刺激该间隙外侧界的翼内肌发生痉挛,从而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开口受限。
咽旁间隙感染的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肿胀可波及同侧软腭、舌腭弓和咽腭弓,悬率雍垂被推向健侧;如伴有翼下颌间隙、颌下间隙炎症时,则咽侧及及颈上部肿胀更为广泛明显。
咽喉部正常解剖
喉 室laryngeal ventricle
喉
前
杓区和杓会厌襞粘膜下结缔组织疏松
庭
杓
会
喉入口
厌
襞
喉上面观
40
喉额状切面后面观
② .声门区:glottc portion
声 带vocal cords 前连合recommissure 后连合postcommissure 声门裂true glottis 喉和气道最窄处.
杓状软骨Arytenoid cartilage小角软骨 corniculate cartilage楔状软骨cuneiform cartilage
会厌软骨
前面观
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喉的软骨支架
29
后面观
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最大。 喉结, 切迹。
喉结
后面观
两甲状软骨板连接处 男女有别。男性为锐 角,上端前突成喉结。 女性为钝角,喉角不 明显。
❖ 扁桃体的上下各有一粘膜皱襞,上方称半月状皱襞。 下部称三角皱襞,扁桃体外侧面为结缔组织所形成的 扁桃体被膜,此被膜与扁桃体窝外壁的咽上缩肌附 着不紧,故手术时此处较易剥离。
扁桃体 扁桃
支 扁桃体
咽
隐窝 组织 泡
腭扁桃体冠状剖面图
❖ 扁桃体的血管均来自颈外动脉分支,上部由腭降动 脉供给,近舌根处由舌背动脉供给,外侧面由面动 脉的扁桃体支、腭升动脉和咽升动脉供给。
感 运动支-环甲
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
43
喉的神经正面观
喉的神经 背面观
44
喉的神经背面观
38
喉外肌侧面观
喉口:为喉 腔的上口,由 会厌上缘、 杓会厌襞和 杓间切迹围 成
咽后间隙和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和咽旁间隙
1.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上起颅底枕骨部,下达第一、二胸椎平面,可通入食管后的纵隔,在正中由于咽缝前后壁连接较紧,将咽后间隙分为左右各一,鼻、鼻窦及咽部的淋巴都汇入其中,因此,这些部位的炎症可引起咽后淋巴结感染化脓,胀肿多偏于一侧,临床上以3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最多见(图1-20)。
2.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亦称咽上颌间隙(pharyngomaxillary space),位于咽后间隙两则,左右各一,呈三角形漏斗状,内含疏松蜂窝组织,上界为颅底,下达舌骨大角处,后壁为椎前筋膜,内壁为颊咽筋膜、咽上缩肌,与扁桃体窝相隔,外侧壁为上颌骨升支内壁及其附着的翼内肌与腮腺包囊。
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此间隙分为茎突前隙和茎突后隙两部,前者较小,内侧与扁桃体窝仅隔一咽上缩肌,故扁桃体的炎症常扩散至此间隙;茎突后隙较大,其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及交感神经等穿过,内有颈深淋巴结上群,因此咽部感染,可以从颈深淋巴结向此隙蔓延。
咽旁间隙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748
咽旁/后间隙侵犯:咽后间隙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8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T分期?T3
N分期?N1
颈动脉鞘区肿物
茎突后间隙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咽后间隙
颅底
淋巴结
29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T? N?
淋巴结 转移
有/无肿瘤 有/无淋巴结肿大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648
咽旁/后间隙侵犯:咽后间隙
咽后淋巴结为鼻咽部的第 一站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转移标准:
咽后淋巴结≥4~6mm 淋巴链或坏死
MRI表现:
咽后间隙(椎前肌与颈动 脉鞘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
信号与鼻咽癌组织相似 增强后强化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4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CT判断标准:
“丰满”
双侧颈动脉鞘区软组织
丰 满
影不对称
患侧-健侧≥1cm,连续2 个层面
软组织厚度≤2cm
“肿物占据”
软组织肿块>2cm
肿
物
占
据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5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MRI判断标准: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咽旁间隙解剖及常见肿瘤
前界 翼下颌缝,起于翼内板钩至下颌骨舌面下颌舌骨线后侧 后界 张肌-血管-茎突筋膜(TVS)
➢ 除脂肪组织外,PPS还包括动、静脉和残余 涎腺组织
➢ 原发病变相对罕见,偶可发生脂肪瘤、涎腺 组织肿瘤
➢ 来源PPS小病变多为良性,边界清楚,可通 过周围脂肪的存在识别
➢ 此外,良性和侵袭性较弱的肿瘤可致PPS脂肪后外侧移位
咀嚼肌间隙
➢ 咀嚼肌间隙(The masticator space,MS )由颈深筋膜 浅层包裹,从颅底延伸至下颌骨下缘
➢ 包括下颌骨体部及下颌支,咀嚼肌(咬肌、翼内外肌、 颞肌)、三叉神经下颌支的运动和感觉分支、下牙槽 动静脉
➢ MS沿颞肌表面上外侧延伸,由颧骨分为上下部分 ➢ 前份与颊粘膜间隙相连续,由于无连续筋膜边界,疾
➢ 恶性肿瘤也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而在影像上 不易与良性肿瘤区分
➢ 来源于周围各间隙的肿瘤常影响PPS,造成 PPS脂肪偏心性移位
➢ 脂肪移位的方向可以帮助确定邻近各舌骨上 间隙的病变来源
➢ 部分恶性肿瘤,如低度涎腺肿瘤,也可取代 脂肪,致鉴别困难,但PPS脂肪明显浸润是 一个明显的恶性指标
➢ 大多数侵袭PPS的恶性肿瘤是PMS或淋巴结 起源的鳞状细胞癌,但偶尔PMS或PS的淋巴 瘤也可浸润
➢ 是一个倒置的锥形间隙,从颅底延伸到咽两侧舌骨的 水平
➢ 也称咽旁茎突前间隙
➢ PPS边界
上界 颞骨外侧附着的咽颅底筋膜,内侧至卵圆孔和棘孔 舌骨大角和二腹肌后腹
下界 PPS在此水平弯向下颌间隙后面
内界 覆盖咽颅底筋膜及咽缩肌的颊咽筋膜
覆盖翼状肌及下颌韧带的筋膜 外界 腮腺间隙与PPS外侧通过茎突下颌通道连续,该通道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茎突前间隙多见腺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神经源性肿瘤较少见,血管瘤、鳃裂囊肿、脂肪瘤等一般也发生在茎突前间隙。
2、源于茎突后间隙的肿瘤主要来自颈动脉鞘,其中以神经鞘膜瘤最常见,其次为副神经节瘤。
三、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因病变部位隐匿,早期常无症状,神经源性肿瘤亦很少具有神经隙(狭义的咽旁间隙)和茎突后间隙(颈动脉间隙)。可以根据咽旁脂肪的有无、颈部大血管的移位以及茎突的移位来判断。
一、咽旁间隙正常解剖:
1、咽旁间隙是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大致呈倒置的锥形。
2、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韧带、筋膜组成的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外侧有腮腺深叶伸入,间隙内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结构通过;
茎突后间隙主要通过颈动脉鞘(CS),其中包括颈内动静脉、Ⅸ-Ⅻ颅神经、颈交感干、球体组织和淋巴结等。
咽旁间隙就是咽部肌肉和咬肌之间得脂肪间隙。咽旁间隙肿瘤继发为主。分界线是茎突与腭帆张肌肌膜的连线。茎突前间隙主要是涎腺来源,茎突后间隙又叫颈动脉间隙,来源主要神经血管源。
腮腺深叶肿瘤位于茎突前间隙,颈内动脉位于肿瘤的后方。而茎突后间隙的肿瘤如神经鞘瘤等会将颈内动脉推向前。 根据二腹肌后腹来判断,一般咽旁间隙的肿瘤常使其向外侧移位,腮腺深叶 的肿瘤常使其向内侧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