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质控品(微柱凝胶法)SOP
交叉配血质控品(微柱凝胶法)标准操作程序(SOP)一、用途本试剂盒用于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12卡/盒)交叉配血实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二、准备工作1、将质控品从冰箱取出后平衡至室温。
2、观察检测卡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之后将卡平衡至室温(18-25℃),再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三、操作步骤1、取1张微柱凝胶检测卡,取四孔分别标记为组合1、组合2、组合3、组合4;2、交叉配血实验按照组合1(样本4+样本1)、组合2(样本4+样本2)、组合3(样本5+样本1)、组合4(样本5+样本3)进行加样,先加红细胞再加血浆,各1滴(50ul);3、加样完毕后,专用孵育器孵育15min;4、孵育完毕,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判读结果。
结果判读样本组合检测结果检测作用组合1 样本4+样本1 + 检测IgM类抗原抗体反应组合2 样本4+样本2 0 检测IgM类抗原抗体反应组合3 样本5+样本1 + 检测IgG类抗原抗体反应组合4 样本5+样本3 0 检测IgG类抗原抗体反应“0”代表阴性,“+”代表阳性。
质控品检测结束后,用户可将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阳性质控结果与预期结果比较出现超过1+凝集强度的差异,或阴性质控出现阳性结果时,均视为失控。
失控后要分析查找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确认失控原因消除后开展正常检测工作。
特异性、抗原强度及效价:AB型RhD(+)红细胞抗原强度:与抗A、抗B、抗D抗体均发生凝集,无溶血及其他不易分辨现象;与抗A抗体凝集强度≥3+,与抗B抗体凝集强度≥3+,与抗D抗体凝集强度≥3+。
O型RhD(+)红细胞:与抗A、抗B不发生凝集,与抗D发生凝集,无溶血及其他不易分辨现象;与抗D抗体凝集强度≥3+。
RhD(-)红细胞:与抗D不发生凝集,无溶血及其他不易分辨现象。
O血清:与A1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均发生凝集,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无溶血及其他不易分辨现象;O血清与A1型红细胞反应,效价≥8,与B型红细胞反应,效价≥8。
交叉配血微柱凝集法
交叉配血微柱凝集法
交叉配血微柱凝集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相容性的实验方法,常用于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
该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红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将待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或血浆分别加入到微柱凝集卡中,通过离心使红细胞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反应。
根据凝集的程度和类型,可以判断待检者和供血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
交叉配血微柱凝集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快速等优点,已经成为输血前常规的检测方法之一。
在进行交叉配血微柱凝集法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交叉配血微柱凝集法只是一种初步的检测方法,不能完全代替其他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方法。
在进行输血前,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交叉配血卡 操作规程
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操作规程[样本要求]:血样用枸橼酸钠或EDTA等抗凝,用血清代替血浆进行检测时,用前离心,2000g×10min,防止纤维蛋白干扰反应结果。
[样本准备]:将供者红细胞和受者红细胞各配制为1%生理盐水悬液。
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配套试剂]: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检测卡,低离子介质溶液[实验步骤]:(1) 试剂卡室温平衡,离心一次,标记编号;(2) 将配血的标本1 500 g离心5分钟;(3) 主侧加入用低离子液稀释至1%的供者红细胞50UL,受血者血浆(或血清)50 UL;次侧加入用低离子液稀释至1%的受血者的红细胞50 UL,供者血浆(或血清)50 UL ;(4)将配血卡臵37 ℃专用孵育器孵育15分钟;(5)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900r/min2分钟、1500r/min,3分钟),判定结果。
[结果判定]:一.阳性(+ ):红细胞浮在凝胶表面或部分散入于胶中(结果大于等于1+),表示配血不成功,需进一步检测。
双相(d.p)既有阳性结果,同时也有阴性结果。
溶血(Hemo):红细胞溶解,作为阳性结果对待。
二.阴性(-):红细胞沉于微柱凝胶的尖底部,表示配血成功。
备注:1.非特异性凝集:在配血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凝集的现象。
当血液标本中含有较多纤维蛋白原时,配血会出现阳性的结果,可用以下办法去除血清中的纤维蛋白:(1)轻轻摇动试管,弃去纤维蛋白网;(2)把血标本臵37 ℃中水浴,待血清自动析出或水浴后离心,将纤维蛋白弃去。
如果患者的血液中含有较高的冷凝集素,在春、秋、冬三季用凝聚胺配血会出现凝集的现象,但凝集在37 ℃水浴中会解离。
这种患者配血是可将红细胞用37 ℃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再在37 ℃下操作,这样就可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影响。
2.特异性凝集:当次侧出现凝集时,要考虑为受血者的红细胞已致敏或其他血型(A,B或AB型)的受血者接受O型血,可使用洗涤红细胞。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1. 目的为规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作交叉配血试验。
3. 职责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对交叉配血的试验。
4. 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与不完全抗体(IgG),在抗人球蛋白的桥梁作用下,经一定的离心力,产生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或红细胞血型抗原与完全抗体(IgM)直接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被排阻在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凝胶表层或凝胶颗粒间隙之中,判为阳性结果,表示待检血标本中含有相应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红细胞全部沉积于凝胶孔腔底部,即判断为阴性反应,表示待检血标本中无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
5. 所需设备和试剂普通离心机、微注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微柱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微量移液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6. 检测环境条件室湿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 操作步骤7.1先将供(受)血标本制备0.5%红细胞低离子介质(LIM)悬液。
7.2撕开卡的封膜,于反应胶中主(次)侧管加供(受)者 0.5% 红细胞LIM 悬液100μl,加入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25μl(或50μl)。
7.3将检测卡37℃孵育15min取出,置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7.4取出,判定结果,结果判定标准按下表:(可参照结果判定示图)检验结果的解释:阳性结果,表示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中含供(受)血者红细胞血型抗原相应的抗体(不完全抗体IgG或完全抗体IgM),供受血者血液不相容。
阴性结果,表示供受血者血液相容。
8. 质量控制8.1微柱凝胶试剂卡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试剂卡在使用前用已知阴、阳性对照确认其有效性。
8.1试剂质量控制方法8.1.1即作阴、阳性对照试验:撕开检测卡的封膜,于2个反应腔中分别加入已致敏IgG抗D的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健康者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抗人球蛋白法)
一、目的:
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一)
(二))、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五)
主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献血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患者血清或血浆25ul;
次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患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献血者血浆25ul。
(六)将卡放入DGTHERM孵育箱15分钟,移出放入离心机9分钟,取出观察结果。
七、结果观察:
(一)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细胞沉于反应卡的底部,配血相合,可以输血
(二)主侧或次侧出现凝集,细胞悬挂于卡的中间或上部,配血不相合,不可以输血
(三)若输注血液为红细胞,则只需主侧配血相合。
微柱卡式法凝集强度描述。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微柱凝胶法)【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同志【部门主管】【质量控制员】【目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BYZ型血库血清学多用离心机,2002-2型血库专用离心机,FYQ免疫微柱孵育器。
【该SOP变动程序】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应用范围】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检测的操作。
【原理、方法、用途】本品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用于交叉配血试验。
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后(致敏红细胞),凝胶中抗人球蛋白形成凝集块,离心后仍滞留在胶上或胶中,而未和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则完全沉于凝胶底部。
该方法使试验更简单,更规范,结果更易判定。
本品系由聚丙烯塑料透明卡片的六支微柱型管中充满葡聚糖凝胶和抗人球蛋白,制成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试剂卡。
【标本采集和处理】1.由临床科室采用真空负压EDTA K2抗凝管采集3ml-5ml,作好标记,立即送检。
备血使用的受血者标本必须是输血前2天之内的血样。
采血时要防止溶血及多量组织液混入(多发生在静脉穿刺不顺利勉强抽血时),在病人输液时采集标本,必须从未输液的一侧肢体抽取,绝不允许在输液管接头处采集。
2.非急症病人输血前,应事先采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填写申请单配血单上,以便核对。
急症抢救输血,未能事先采血检测血型,则要求由专人核对、贴标签、采取血标本送检。
3. 检验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以及标本是否与申请单一致。
确认无误后用专用记号笔在试管与申请单上编写对应数字序号。
并按日期索引进行登记。
4. 将标本置于2002-2型血库专用离心机内,放置保证平衡,以1500转/min 离心10分钟。
保证血浆于血球有效分离。
溶血标本应重采取、乳糜血及标本量不足应加以登记,溶血性疾病应注明。
【试剂】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试剂卡。
【操作步骤】1.取出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试剂卡,应注明病人姓名、科室和床号。
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交叉配血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故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主侧”;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两者合称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试验又称不配合性试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完整的操作规程应包括:?查阅受血者以前的血型检查记录,如与这次检查结果有所不同,应及时分析原因;?对收到的受血者血样应作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其他血型检查以及血型抗体检测和鉴定;?选择预先进行血型检查的合格供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
一、配血要求1(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样(血型复查)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的;2(核对病人资料: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病历三者,其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原始血常规血型和血型复查中血型)、用血品种、用血量等,必须正确无误;3(核对血液:血液完整性、血液标签、血液质量;4(核对取血凭证:按临床(取血凭证)实际用血品种、量进行配发血;5(配血前,先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和抗筛,并报告其结果;6(在电子病历或急诊医生工作站中,检查临床输血五项的执行情况;7(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白细胞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方法:采用盐水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二、盐水配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方法原理】本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不配合性。
当受血者血清(浆)和供血者红细胞经混合并离心后,如有ABO不配合问题,就会很快显示出来。
【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3ml于EDTA.K2。
2(标本采取时间:要求受检者血样一定要在输血前48h(抗筛是48h)内采集,血样必须是新近的,无溶血现象。
【试剂】1(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长春博德)2(Anti-D (IgM) Biotest。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检测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输血相容性,包括主侧配血与次侧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二)检验原理1.凝聚胺法利用多聚季胺盐类——凝聚胺携带很多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凝集。
无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当加入中和液后,则凝集消散,而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则不能消散,以此来判断供、受者间血液的相容性。
2.微柱凝胶法微柱凝胶卡的微管中装填有葡聚糖凝胶颗粒和抗人球蛋白试剂,红细胞表面抗原与其对应的IgG抗体结合以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管底沉降,并与抗人球蛋白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颗粒,使其悬浮在凝胶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颗粒到达微管底部。
3.玻璃珠微柱法微柱卡的每一个微管中装填有直径均一的玻璃微珠和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和抗补体C3),红细胞表面抗原与其对应的IgG抗体结合以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管底沉降,并与抗人球蛋白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玻璃微珠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玻璃微珠,使其悬浮在玻璃微珠层的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玻璃微珠之间的微小空隙到达微管底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手工凝聚胺法、全自动微柱凝胶法、全自动玻璃珠微柱法交叉配血试验。
(四)设备性能参数各种交叉配血检测系统性能指标参见相应检测系统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1.器材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低速离心机、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SWING-SAXO血型配血系统、Techno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Othro Au-toVuel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系统、阅片灯箱、光学显微镜、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100m m×l2mm和75m m ×l2mm)、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输血科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试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原理微柱凝胶卡采用分子排阻层析原理在微管中装填有葡聚糖凝胶颗粒和抗人球蛋白试剂,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颗粒,使其悬浮在凝胶颗粒中,而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颗粒到达微管底部。
3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试验4操作程序4.1试剂:4.1.10.9%生理盐水;4.1.2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卡4.2器材:4.2.1LDZ4-1.2台式普通离心机4.2.2微柱凝胶法专用孵育箱: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4.2.3微柱凝胶法专用离心分离机:TD-3A型血型血清学离心机4.2.4IOU1、50Ul的微量移液器。
4.2.5玻璃或塑料试管(IOXI2mm或12X15mm)4.2.6一次性枪头4.3样本要求:抗凝全血3ml,本实验室为EDTA-K2抗凝。
4.4方法4.4.1选择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卡,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然后将卡平行至室温(15°C-28℃),平衡后用TD-3A型血型血清学离心机离心2-3min o做好标记:填写病人姓名、血型和配血日期,去除卡中微柱凝胶管上的密封铝膜。
4.4.2制备红细胞悬液:分别将受血者及供血者的抗凝血标本使用LDZ4-1.2台式普通离心机IoOOXg60SeC(3479转/分离心60SeC),将红细胞吸出后,用0.9%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10UI红细胞沉淀溶于InIIO.9%生理盐水中工取50Ul1%受血者或供血者红细胞悬液加于相应的微管。
4.4.3将已达室温的待检的全血标本使用LDZ4-1.2台式普通离心机离心IOOOXg2-3min(3479转/分离心2-3min),确保加入反应体系中的血浆不含有任何颗粒性成分,取50UI受血者及供血者血浆加于相应的微管。
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输血科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院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的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本实验的技术操作。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试验方法:凝胶测试法4.2原理:本微量定型系统凝胶测试法基于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离心技术及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反应。
当抗原抗体反应,抗人球试验时,血细胞发生凝集。
离心时凝集块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留在凝胶上层,呈阳性反应,未凝集细胞离心时可通过凝胶间隙而沉积在凝胶管底部,呈阴性反应。
5、样本采集和处理受血者血样为EDTA-K2抗凝血。
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于专用管(紫色头管)内,分离出血浆。
红细胞配成0.8%的悬液,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浆,并配制0.8%红细胞悬液。
配血所用受血者血样必需是输血前3天内的。
6、试剂:6.1 0.9%的生理盐水;6.2戴安娜合血卡;7、仪器:7.1XTL-4.7细胞洗涤离心机;7.2DiaMed-ID Incubator 37 SⅠ温育器;7.3DiaMed-ID Centrifuge 12 SⅡ8、操作程序:8.1工作准备:8.1.1生理盐水室温平衡。
准备样本。
标记合血卡。
8.1.2 0.8%-1%样本红细胞制备:加25μl样本压积红细胞悬浮液于2ml戴安娜2号稀释液中。
8.1.3于1号管中(主侧)加入50μl献血者红细胞(0.8%)。
25μl受血者血浆或血清。
8.1.4 2号管中(次侧)加入50μl受血者红细胞(0.8%)。
25μl献血者血浆或血清。
8.1.5 37℃孵育15分钟。
8.1.6 离心10分钟。
判断结果,并作好记录。
9、结果判断:1+至4+为抗人球配血不相容;—(0)为配血相容,可以输注。
10、医学解释:ABO交叉配血试验是检查供、受血者血液中是否含有不相合的抗原和抗体成分的试验。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标准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标准操作规程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微柱凝胶试剂卡的准备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之后将卡放置室温(18-25℃)平衡,再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检测标本的准备3.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取被检者压积红细胞50微升,加入1毫升红细胞稀释液(盐水),外观应为均匀淡红色,无絮状物和血块。
二.操作步骤1.将准备好的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卡做好标记。
2.将受血者血清1滴(或50μl)与献血者红细胞悬液10μl先后加入主侧管中。
3.将献血者血清1滴(或50μl)与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0μl先后加入次侧管中。
4.加样后的试剂卡,置37℃孵育器中孵育15分钟。
5.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取出肉眼观察结果。
三.结果判定1.阴性结果:红细胞完全沉降于凝胶管底部,表明受血者与献血者血型相合。
2.阳性结果:红细胞凝集块位于凝胶表面或凝胶中,表明受血者与献血者血型不相合。
四.注意事项1.红细胞标本一定不能被细菌污染,否则出现假阳性反应。
尽可能应用当日采集的新鲜血做本试验。
如不得不用过夜血或陈旧血,则必须首先用该标本做阴性对照试验,以确定该标本是否可以做本实验。
2.血清标本:血清标本必须充分去纤维蛋白,否则标本中纤维蛋白在微柱凝胶中析出,阻碍阴性红细胞沉淀,呈假阳性反应。
3.如在微柱凝胶管中出现溶血现象,强烈提示为红细胞抗原抗体阳性反应,也不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溶血,故对此标本一定认真分析,并向上级主管技术人员报告并讨论其原因。
4.每日试验前,先取出微柱凝胶卡放置至室温。
5.试剂卡应放在18-25℃储存,如若长期放在4℃冰箱,建议每1-2个月取出,用专用离心机离心一次,以防止干胶或产生气泡。
医院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2)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职责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4、原理使受血者血清(血浆)和红细胞分别与献血者红细胞和血清(血浆)反应,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及微柱凝胶法等检测供、受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判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之间红细胞血型免疫的相容性。
5、所需设备和试剂5.1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普通显微镜。
5.2试剂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
6、检测环境条件6.1室温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步骤与方法7.1受血者、献血者血标本处理7.1.1将受血者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血浆)及红细胞,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受血者的唯一性标识,吸取离心后血标本血清(血浆)到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吸取红细胞30μl 到另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加生理盐水1ml稀释成3%的红细胞悬液。
7.1.2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执行《试管法鉴定ABO和RhD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7.1.3受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执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7.1.4根据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选择ABO和RhD相容血液成分,剪取献血者血袋上一段留样管,取1支试管标记献血者唯一性标识,将剪下的血标本盛入标识的试管中,离心分离血清(血浆)及红细胞;另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献血者唯一性标识,吸取献血者血标本血清(血浆)到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吸取献血者血标本红细胞3μl到另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加生理盐水1ml稀释成3%的红细胞悬液。
7.1.5复检献血者ABO和RhD血型。
7.2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试验7.2.1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为“主侧”、“次侧”,主侧加受血者血清(血浆)2滴、献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次侧加献血者血清(血浆)2。
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1.目的:在临床用血前将患者血清和血细胞分别与献血员血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排除各种因素引起的输血反应(如凝集或溶血),保证用血安全。
2.适用范围:2.1 所有申请输用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标本。
2.2 申请输用手工血小板的标本。
3.职责:输血科主任负责对该标准化操作规程监督执行。
4.原理交叉配血就是将患者血清和血细胞分别与献血员血细胞和血清进行主次测交叉配试验,以排除各种因素引起的输血反应(如凝集或溶血),保证用血安全。
微柱凝胶检测法是凝胶分子筛技术和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调节凝胶(葡聚糖)的浓度,控制凝胶间隙大小,只允许游离红细胞通过,从而达到分离游离红细胞和凝集红细胞的目的。
如果红细胞沉积在凝胶管底部,表明红细胞未发生凝集,即凝集实验阴性;如果红细胞聚集在凝胶上部或中部,表明红细胞发生凝集,即凝集实验阳性。
5.标本5.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5.2标本要求:5.2.1 抗凝剂:EDTA(浓度15g/L)或枸橼酸钠(浓度32g/L)抗凝5.2.2 采血量:至少不低于5ml的静脉血(加入试管后注意与抗凝剂混匀)5.2.3 离心要求:转速必须大于3500转/分,时间必须大于15分钟5.3 标本采集要求5.3.1 采血时,一定要认真核对病室、床号和病人姓名,无误后再抽血。
5.3.2 血标本容器要清洁干燥并事先贴好标签,加血标本前要认真核对、无误后再将血液注入。
5.3.3 血标本标签填写必须与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编号完全一致。
5.3.4 采血者要在申请单和标本标签上签名,写清采血时间,及时送检。
5.3.5 采血时要防止溶血及多量组织液混入(多发生在静脉穿刺不顺利勉强抽血时)在病人输液时采集标本,必须从未输液的一侧肢体抽取,绝不允许在输液管接头处采集。
5.3.6 非急诊病人输血前,应事先采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以便核对。
急诊抢救输血,未能事先采血检测血型,则要求注明急诊字样由专人核对、贴标签、采取血标本送检。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集法)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集法)一、目的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三、原理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微柱检测系统中进行。
微柱检测系统的上端为反应室,将葡萄聚糖凝胶作为凝集反应的介质装入检测卡微柱凝集检测管中,微柱凝集检测管中的凝胶的间隙起分子筛作用。
凝集反应阳性的红细胞凝决留在微柱凝集检测管的上面或中间,反应阴性未凝集的红细胞将通过凝胶的间隙,沉积在微柱凝集检测管的底部。
四、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37℃免疫微柱孵育器;六、试剂1、试剂名称: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卡(微柱凝集法)2、试剂生产厂家: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4、包装规格:聚丙烯卡12卡×3检测人份/盒;5、贮藏条件;18-25℃避光保存。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12个月;七、检测样本要求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0.5%-0.8%红细胞悬液3、将受血者血清50ul与献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加入主侧管中;4、将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与献血者血清50ul加入次侧管中;5、将加样后的试剂卡置37℃免疫微柱孵育器中孵育15分钟;6、使用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900rpm离心2分钟,1500rpm 离心3分钟,取出肉眼观察结果。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二)设备:戴安娜专用离心机(型号:DG SPIN)、戴安娜专用孵
育器(型号:DG THERM)、微量移液器(5-50ul)、普通离心机、玻
璃试管、生理盐水等
五、标本要求:
(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
在
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
待用。 (五)交叉配血: 主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献血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 +患者血清或
血浆25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次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患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 + 献血者血浆
25ul。 (六)将卡放入DG THERM孵育箱15分钟,移出放入离心机9分钟,
取出观察结果。 七、结果观察: (一)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细胞沉于反应卡的底部,配血相合,可
(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8℃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
六、操作步骤:
(一)交叉配血前,先复检患者和献血者ABO和Rh血型。
(二)实验前将未开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放置于DG SPIN专用离心机
离心9分钟左右,取出待用。
(三)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上标明患者姓名或住院号、主侧和次侧,
撕掉配血卡上的封条。
(四)取试管两支,分别配制患者和献血者红细胞悬液(浓度为1%)
之内
2+
80%(大部分)的红血球沉在微管的上端2/3
之内
3+
80%(大部分)的红血球沉在微管的上端1/3
之内
4+ DP(双 群)
H(溶 血)
凝集的细胞处于微管的顶部 红血球同时位于微管上部和微管底部
微管中液体出现透明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
1.目的
为规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作交叉配血试验。
3.职责
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对交叉配血的试验。
4.原理
红细胞血型抗原与不完全抗体(IgG),在抗人球蛋白的桥梁作用下,经一定的离心力,产生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或红细胞血型抗原与完全抗体(IgM)直接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被排阻在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凝胶表层或凝胶颗粒间隙之中,判为阳性结果,表示待检血标本中含有相应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红细胞全部沉积于凝胶孔腔底部,即判断为阴性反应,表示待检血标本中无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
5.所需设备和试剂
普通离心机、微注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微柱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微量移液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
6.检测环境条件
室湿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操作步骤
7.1先将供(受)血标本制备0.5%红细胞低离子介质(LIM)悬液。
7.2撕开卡的封膜,于反应胶中主(次)侧管加供(受)者0.5% 红细胞LIM悬液100μl,加入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25μl(或50μl)。
7.3将检测卡37℃孵育15min取出,置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结果,表示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中含供(受)血者红细胞血
型抗原相应的抗体(不完全抗体IgG或完全抗体IgM),供
受血者血液不相容。
阴性结果,表示供受血者血液相容。
8.质量控制
8.1微柱凝胶试剂卡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试剂卡在使用前用已知阴、阳性对照确认其有效性。
8.1试剂质量控制方法
8.1.1即作阴、阳性对照试验:撕开检测卡的封膜,于2个反应腔中分别加入已致敏IgG抗D的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健康者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
8.1.2将检测卡于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8.1.3取出,结果判定同7.3
9.注意事项
9.1检测卡若在冰箱储存,使用前须放置实验室平衡至室温。
9.2检测卡试验前,应3000r/min离心1min,正立放置待用。
9.3如因运输过程产生的气泡,可将检测卡放置在漩涡震荡器上震荡,使气泡漂移至胶面为止,3000r/min离心2min。
9.4细菌污染、纤维蛋白析出、抗凝不佳的血,可产生假阳性。
9.5离心速度过快,时间过长,试剂失效等因素均可导致假阴性。
10.相关文件
山东科博试剂仪器有限公司《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