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援助知识讲座(新)

2013.10

第一部分法律援助的含义、特征和法律规定

一、法律援助的含义

案例1:以案释义-阐明什么是法律援助

(南京付某某工伤案例:受援范围、受援对象、管辖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合同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概念: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减免服务费的一项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制度等,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是指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收费的法律服务制度。

广义、狭义之分:

第一,以法律援助主体的不同划分。广义的法律援助,包括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提供的法律援助。例如,《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称:“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

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狭义的仅指由律师提供的法律援助。

第二,从受援者得到援助的渠道不同划分。狭义的法律援助,是指律师无偿或者少收律师费而提供的法律援助。广义的法律援助,是指律师无偿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人民法院以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的方式提供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

二、法律援助的特征

三、1、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或者是行政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与律师自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区别)

现阶段,在我国现在仍有很多律师在自行为公民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案件。国家不禁止但也不提倡,对于一些真正做公益事业的律师给予扶持,去年,在我省就成立有专门从事公益服务的律师所。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说这是一个特征,这要从法律援助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1).“作为恩惠的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的产生初期,它最初是由民间组织,如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基于良心或者道义所从事的针对穷人的慈善行为。后来,政府机关和一些公共单位也有参与,但

并不起主要作用,最初的法律援助主要是民间行为或私人行为,可以称之为“作为恩惠的法律援助”。

(2).“作为权利的法律援助”十七八世纪以后,由于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影响,获得法律援助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应的国家有责任从保障每个公民诉诸法律、寻求司法救济,以及得到公平审判的权利出发,向经济条件差或者处境不利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而这一阶段的法律援助主要是政府行为,并逐渐开始向社会化发展,这时期的法律援助主要是针对刑事案件而言,可称为“作为权利的法律援助”。

(3).“作为福利的法律援助”二战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进入了社会福利化时期,民权运动对社会经济机会平等权利,包括寻求法律保障机会平等权利的强调,使得法律援助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化发展,加上经济长足地发展所创造的物质可能性,法律援助逐渐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这就导致当代较为发展的法律援助应当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可称为“作为福利的法律援助”。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援助制度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法律援助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走向法制化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公安机关、人民

检察院、人民法院通知给予法律援助的特殊对象;(指定和通知、转交)

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现阶段法律援助全免费用,而早期援助包括减、缓、免)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初期和现在援助形式区别。

三、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1、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

法律援助制度是司法行政机关代表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旨在维护社会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在促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法律援助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各种矛盾增多,各类纠纷频发。一些困难群众由于种种原因,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使困难群众能够借助国家力量,获得律师帮助,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援助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向那些处于经济困难境地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使得社会成员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从而促进司法公正,成为了一种直接体现“为民”精神的制度。

案例:草庙刘异工伤赔偿(一己之力没有实现),

大路口刘赏琴(仲裁、诉讼)工伤案件。

其次,法律援助有助于维护社会正义的实现。法律手段是维护和实现正义的重要途径。法律援助是为贫者、弱者、残疾者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它是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现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法律援助,就是用实际行动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管是贫者、弱者和残疾者,不管政治、经济地位如何,都能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进而通过法律途径伸张正义。就好象是我们政府对在校读书的特困生实行救济一样,保证这些困难学生有就学的机会和权利。这些年,在法律援助的帮助下依法讨回公道的人,枚不胜数。

案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妇女离婚(婚前财产、适当帮助)

第三、维护贫弱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援助。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诉讼案件,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其法律知识都是非常有限的,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他们很多人都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作为经济困难的贫、弱、残者更是无力聘请律师来为自己维权。这时候,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就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援助让这些贫弱者平等的享受到法律的保护。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第四、保持社会稳定需要法律援助。(援调对接、援访对接)在现实生活中,利益差异客观存在,矛盾纠纷不可避免,如果把握和解决不好,往往容易引发社会冲突乃至社会混乱和动荡。保持社会安定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