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那么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成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成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成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月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有()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掀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②马克思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实践,提出了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③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人类认识的顶峰,马克思全盘吸收了这些理论成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北京临川学校高二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

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④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0江西吉安一中高二月考,改编)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因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要不断与时俱进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应坚持用马克思原著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题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4.(2020黑龙江鸡西一中高二期中)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A.科学性B.阶级性C.历史性D.实践性5.(2020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二月考)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优秀资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022版《3年高考2年模拟课标政治》练习 必修4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年模拟

2022版《3年高考2年模拟课标政治》练习 必修4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年模拟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A组2022—2021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8分钟分值:28分1.(2021山西忻州四校联考,21)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说明()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④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2021江苏淮安二模,25)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

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确定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21江苏宿迁四模,1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进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这主要说明()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自然、社会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物质是整个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4.(2021天津滨海新区二模,5)朝鲜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国际社会亲密关注朝鲜往哪走。

其实朝鲜始终在变化,但它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点。

这体现了()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事物在进展的肯定阶段和肯定时期,根本性质不会变化③物质世界是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量变是永恒的、确定的,质变是临时的、相对的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2022江苏盐城一模,23)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整和促进睡眠。

而科学争辩发觉:以iPad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这一争辩表明()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B.人们可以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6.(2022湖北黄冈三校联考,19)随着卫星科技的进步,我国气象部门对恶劣气象的猜测也越来越精确。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探究世界的本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物质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2. 掌握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现象。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中关于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物质?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2)物质具有哪些基本属性?(3)自然界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物质现象,如:光折射、重力作用、植物生长等。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作业内容,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2.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现象时,注意观察细致,积极思考,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释现象;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象背后的规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思考深度、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分数;3. 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将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对于仍然存在困惑的问题,应做好记录,以便在下次作业中寻求解答;2. 学生应积极与教师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相长;3. 学生应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掌握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现象。

同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思考深度、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分数,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 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Ⅲ.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活动一:物质概念情景: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往往仅限于肉眼能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的物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问题探究|
(1)宇宙的颜色逐渐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宇宙的颜色从苍绿色逐渐过渡为现在的米黄色,还将逐渐
发生变化,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 提示:(1)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宇宙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
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
变。这说明( )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是事物的静止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特别提醒](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 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 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 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栏目 导引
背规律。同时,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名师解惑|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概念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2)正确理解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
方法论要求 运动不可分。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也不能离开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同步练习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析:其观点否认了静止,而不是否定了客观性,故A项不选。

其观点夸大了运动,而不是夸大主观能动性,故B项不选。

克拉底鲁的观点夸大了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C项应入选。

D项观点不能从题干得到说明,不选。

答案:C2.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外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

按此计算,他的“第一步”迈出了9 165千米。

但是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翟志刚与飞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

这说明( )①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正确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①把运动和静止等同,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是错误的。

②③④是对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正确理解。

答案为A。

答案:A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A、C、D三项本身都错误。

B项正确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且符合题意。

答案:B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项观点本身是错误的,静止是相对的;B项也是错误的,运动是绝对的;C项观点明显是错误的;D项正确表达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2018年6月8日,美国公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30多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钻探到了有机分子,这可能是火星存在古生命的证据。

上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 )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①符合题意;通过探索进一步认识了火星,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合题意;②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2.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复存在”。

这启示我们必须(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B.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C.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D.尽快放弃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A项是其应有的启示。

B、C、D三项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D.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故答案选A项;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整个客观世界中所有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只是物质的一部分,D项说法不准确。

4.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

”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D.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B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讲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C项指出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但不是其论据,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项错误。

2020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0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524.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644.6亿元。

我们应如何看待频发的自然灾害?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本框的学习,将为你解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了解物质的含义。

结合当前自然界发展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事例,理解并归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教材“探究问题1”提示不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形成于47亿年前,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的。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构成生命细胞的所有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因此,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因而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教材“探究问题2”提示 (1)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问题时受时代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有限,他们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

(2)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对于物质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其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探究世界的本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究世界的本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掌握物质的概念及其特性。

2. 认识世界本质的哲学意义,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政治学科素养。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材料:学生需阅读《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的相关教材内容,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及其哲学意义。

2. 视频学习:观看教师推荐的关于世界本质的短视频,了解世界物质的多样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笔记整理:学生需将所学的物质概念、特性和其与意识的关系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就“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观点,记录在作业本上。

5. 思考题:学生需思考并回答“如何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一问题,并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阅读教材内容要全面,理解准确,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要进行标记,待课堂上进行询问。

2. 视频学习要认真观看,做好笔记,把握视频中提及的重要观点。

3. 笔记整理要有条理,重要知识点要标注清楚,便于回顾复习。

4. 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言,形成有逻辑的讨论成果,记录观点并体现团队合作。

5. 思考题答案要条理清晰,体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过程。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知识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掌握了其特性和与意识的关系。

2. 笔记整理情况:评价学生笔记的条理性、重点是否突出,是否便于复习。

3. 团队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及观点的逻辑性。

4. 思考题答案质量:评价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物质的含义1.物质概念:不_________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_________,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__。

(3)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___________;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_________________。

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静止的概念: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高中政治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造成了数百人伤亡。

这说明①自然界按照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②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界③地震的发生不会受人的意志的影响④地震是人们对自然主观反映的产物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难度】一般2.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对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的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

这一发现说明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美国航天局通过科学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佐证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观点错误。

【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难度】一般3.暗物质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

它们不发出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不到,但它们能够产生万有引力,对可见的物质产生作用。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研究成果,称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

材料表明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B.物质和暗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暗物质因意识的发现而存在【答案】B【考点】物质与具体物质的关系【难度】一般4.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所说的“物质”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物质现象才具有客观实在性,①错误;恩格斯所说的“物质”实际上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现实世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②错误,④正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正确。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

学案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1)静止的含义①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X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那么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 )提示错误。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二者不能混淆。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 )提示错误。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就是静〞错误,因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规律有好坏之分。

( )提示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选题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

一201路最美寄语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

但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40多年的实践证明,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必须顺应历史逻辑与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代同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①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只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③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革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

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

这体现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4.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④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④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认识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保护环境②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依靠国家政策来缓和④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特定的神经定位细胞--大脑GPS细胞,初步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困扰着科学界的“大脑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定位路径”的问题。

这一发现证明了(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②意识是对自然现象的反映③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

这说明物质(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11.“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物质和运动彼此独立D.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12.《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③“世间万物,变动不惊,明者因时而变”④“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何事物,比方说大的或者小的、轻的或者重的,因为大的即会是小的,重的即会是轻的。

”从哲学角度看,普罗泰戈拉 ( )①坚持相对主义而导致诡辩论②否认绝对运动而陷入形而上学③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④将静止绝对化而陷入形而上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4.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运动的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5.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运动着的公交车上下车极易摔倒。

所以人们等公交车靠站停稳后下车。

材料告诉我们( )A.可以改变条件消灭客观规律B.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C.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D.规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16.近几年,地震活跃频繁。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17.2018年8月17日凌晨,第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上海浦东。

而早在该台风来临之前,气象、水文等部门就及时预测了其动向,发布了预警信息,防汛部门也适时启动了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切实加强了应急处置工作。

这表明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C.人们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并且征服自然D.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等灾害18.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①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③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④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2019年2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孝钿博士等人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上发表研究成果:银河系恒星外盘展示出了翘曲结构。

该银河系恒星盘翘曲的发现首先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观测证据,为我们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这一研究成果证明(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②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突破客规规律的制约③思维与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④意识是大脑对思维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

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段经历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

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②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就能把握规律的客观性③人能够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④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1只青蛙的捕捉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

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

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1998年,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捉了 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严重虫灾,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哲学启示?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必须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必须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必须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原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意识。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同样,也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①④符合题意。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排除②;③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

2.答案:C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探诸身的智慧。

这体现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说法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化的世界观;③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