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
关于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研究
调查研究Research关于公益性项口、市场化运作的研究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是当前国家提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思路,对农发行基础设施信贷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发行总行基础设施部课题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公益性项目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是当前国家提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思路,对农发行基础设施信贷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有必要厘清什么是公益性项目、为什么要市场化运作、钱从哪里来、困难在哪里以及今后发展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为做好此项课题研究,总行基础设施部成立专项小组,采用资料查询、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历经多次研讨,形成报告如下:一、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理论分析(一)对公益性项目的理解1.公益性项目的定义。
从现有掌握资料来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只有对公共产品的定义,而对公益性项目的定义涉及较少,但在我国财政部的发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公益性项目债务核算暂行办法》(财会〔2010〕22号)中给岀了定义:"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项目,如市政自身收益充足纯公益性项目自身无收益农村公路、公园准公益性项目自身收益不足公立学校、地铁高速公路、医院建设、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硏、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
”我们认为,财会〔2010]22号文中给出的定义在权威性和精准度方面更具有参考意义,即: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项目。
2.公益性项目的特点。
公益性项目是社会建设与民生建设的基础,是经济、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公益性项目为社会公共利益B艮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收益,因此公益性项目的非营利要求与项目收益可以共存。
|所以,有必要依据公益性项目的收益情况对其进行分类。
公益性项目的收益主要包含项目自身收益和外部性收益两部分。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范文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运营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
因此,研究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效建设与运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及特点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燃气、通讯、排水等公共设施。
其特点表现为公益性、基础性、网络性和资本密集性。
这些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传统运营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模式主要由政府主导,通过财政投入进行建设与维护。
这种模式在保障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资金来源单一、运营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四、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必要性市场化的运营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市场化运营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
五、市场化运营机制的主要内容1. 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2. 运营模式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特许经营、合同外包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基础设施的运营权交给市场主体。
3. 价格机制灵活化: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合理调整基础设施的价格,实现价格与价值的匹配。
4. 监管体系完善化: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化运营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六、市场化运营的实施路径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市场化运营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推进PPP项目建设: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
3. 引入先进管理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加强监管与评估:对市场化运营过程进行监管和评估,确保其合规性和效益性。
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趋势明显
.
,
并 阻 碍 着经 济社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备条件
,
也 是衡 量综
市基 础 设施 建 没投 资 占同期 G D P 的 比 例 应达 到 3 %
一
。
合国力强 弱和 人 民生 活水平 高低的重要标
志
。
5%
,
占同期 全社 会 固 定 资
9 %
一
投 融资主体单
一
。
融 资 渠道 狭 窄
基础 设 施 自身 的 垄 断 性
的资金 约 为 2 9 3 亿 元 现 实压 力
1
.
,
尚不 足 财 政 收 入
,
政投 入 以 外
小部 分 来 源 于
一
些 政 府背
,
:
严 峻 的基 础 设 施 现 状
的
l
%
。
随 着城 镇 新 增 人 口 的 增长
基
景 的公 司 上 市募集 资金 和 长 期企 业 债券 还有
一
基础 设 施 建 设 投 入 不 足
国有
并 且 由于 我 国的特殊 国情 念
,
,
转变传 统观
。
足
,
2005
年 国 家财政 收 入 达
“
3
万亿元
”
,
投 资占 6 2 占5
.
.
3%
,
外资占4
.
8%
,
私 营个 体
正视
、
顺应这
一
趋 势显 得 尤 为重 要
而 中 央财 政 用 于 农 村
六 小工 程
建设
8%
。
基础 设施建 设 资金除 了政府财
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
的平 均 成 本 随 产 品 和 服 务 的 增 加 而 逐 渐 下 降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需 要 有 政 府 机 构 的 参 与 和 管 理 , 到 公 众 监 督 的 私 人 投 资 受
谭 继亮
( 龙江 国际工程技术合作公 司 , 龙江 哈尔滨 黑 黑 100 ) 5 0 0
摘
要 : 过 对 基 础 设 施 概 念 、 阶 段 我 国基 础 设 施 投 资 趋 势 和 特 点 的 分 析 , 明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市 场 化 的 意 义 , 通 现 阐 探
讨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市场 化 的 范 围 、 程 以 及基 础 设 施 投 资 改 革 和 发展 的 途 径 。 进 关 键 词 : 础 设 施 ; 资 ; 场 化 基 投 市
在 19 94年《 界银行 发展 报告》 , 础设 施被 分成 经 世 中 基
济 基 础 设 施 和社 会 基 础 设 施 两 类 , 济 基 础 设 施 是 指 永 久 性 经 的工 程 构 筑 、 备 、 施 和 它 们 所 提 供 的 为 居 民 所 用 和 用 于 设 设
经 济 生 产 的 服 务 。 这 些 基 础 设 施 包 括 公 用 事 业 ( 力 、 道 电 管
中图分类号 : 2 7 F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7 2 0 )50 2 —3 0 07 1 (0 2 0 —0 60 投 资所 占的份额迅速 提高 , 为总投 资中最大 的部 分 。 成
在 9 代 以 来 我 国 经 济 的 高 增 长 中 , 盛 的 投 资 需 求 O年 旺 起 了决 定 性 的 作 用 。 消 费 需 求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由 8 O年 代 的 6 . %降到 9 58 O年 代 的 5 . % , 资 需 求 的 贡 献 则 由 8 67 投 O 年代 的 3 . %, 高 到 9 O8 提 O年 代 的 4 . % 。在 总 投 资 中 , 24 基
举例说明市场化各种工具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市场化是一种经济理论,旨在通过模仿自由市场的原则来提高效率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市场化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以提升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举例说明市场化工具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 政府采购市场化工具在政府采购中的具体应用是通过竞争性招标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
政府部门会发布招标公告,吸引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竞标,以获取最优质、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政府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工具的具体应用包括引入竞争机制和多元化服务提供者。
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性医疗服务提供者,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
市场化工具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不同需求,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
3. 事业单位改革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市场化工具的具体应用主要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例如引入员工股权激励机制,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以及引入外部竞争机制等方式,来激励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
4.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市场化工具的具体应用包括引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竞争性建设市场机制。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竞争性机制,政府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同时还可以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5. 政府监管在政府监管方面,市场化工具的具体应用主要是采用市场监管手段和推动政府监管的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引入市场化监管手段,如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等,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护用户权益。
通过以上举例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工具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政府采购、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监管等多个领域。
2024年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24年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公共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存在着体制不够完善、政府职能不够明确、效果不够显著等问题。
因此,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高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二、改革目标1. 建立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护效能。
2. 加强基础设施巡检和维护力度,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安全级别。
3. 提高基础设施运营和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4.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
5. 增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改革内容1. 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组织体系。
设立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局,统一管护各类基础设施的职责、权限和标准。
成立专业技术团队,加强基础设施技术研究和创新。
2. 健全基础设施巡检和维护机制。
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开展设施检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修复。
加强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 提高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
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基础设施运营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4. 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推行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公共交通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 加强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管理。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设施的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推行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降低政府负担。
四、改革路径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根据改革目标和内容,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力,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2. 提高人员技术水平。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
引入专业化人才,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范文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管理成为了决定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模式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而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的机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城市基础设施概述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燃气供应、环境卫生等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是城市运行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引入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多由政府主导,通过公共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和维护。
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多元化投资、强化成本控制等成为必然趋势。
市场化运营机制可以通过公私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企业化经营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运营效率提升。
四、市场化运营机制的优点(一)引入竞争机制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引入使得私营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这可以使得基础设服务的供应变得更加有效率和响应市场需求。
同时,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各个基础设施供应商可以开展服务质量竞争和成本控制竞争,从而实现设施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增加投资来源通过多元化投资,将公共和私人部门联合起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能够有效扩大投资规模。
此外,引入市场机制还能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优化成本控制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强调企业的盈利性和成本控制。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基础设施供应商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会主动寻求成本控制的最佳途径,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五、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挑战与对策(一)挑战1. 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当前,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
2. 风险分担机制:在公私合作模式下,如何合理分担风险是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趋势和风险
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趋势和风险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在中国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公路、港口、电力等领域开始,到现在的水务、固废处理、燃气等领域,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然而,尽管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可以带来一定的改善和提升,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一、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化竞争加剧: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市场上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不同的企业之间通过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2、政府引导发展: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3、专业化分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原本由政府部门负责的各项任务被委托给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企业来完成。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财政压力减轻: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可以降低政府的财政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保障、公共教育等领域,从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社会福利。
5、国有资产市场化: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也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化。
政府可以通过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将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权转让给民间企业。
二、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利益的流失:由于私营企业通常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如果政府监管不到位或企业自身利益驱动过于强烈,就会出现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例如限制服务范围、提高收费标准、降低服务质量等。
这些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产生活,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
2、市场垄断加剧: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巨大、门槛高,因此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才能参与。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企业可能逐渐形成垄断地位,从而限制市场竞争。
一旦出现价格垄断、服务垄断等情况,将会严重损害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
3、政府监管滞后:政府在民营化过程中需要扮演监管者的角色,但如果政府监管机构不够强大、制度不够完善或监管能力不足,则会产生监管滞后的问题。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思考
作 手 段 可 以有 效 丰 富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建 设手 段 ,引进 先进技 术 和管理 经验 ,提 升 基 础 设 施 行 业 技 术 水 平 ,盘 活 国 有
式 长 期 以来 我 国 基 础 设 施 项 目采 用
民 的 生活 成本 。 、
入 是远 远 不 够 的 。 实践 证 明 通 过 市 场
化 手 段 融 资 搞 建 设 是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 手 段 。 北 京 市 为 奥 运 配 套 公 共设 施 总
投 入达 2 0 亿 元 ,其 8 % 的 场馆 建设 80 5 都 是 采 取 市 场 化 运 作 的 方 式 来 建 设
通过 成 功 的市 场化 运作 可 以显 著 降低 当地 企 业 的商 务 成 本 、 生产 成 本 和居
一
、
加 强 城 市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管 理市 场化 ,形 成 有 效 的 市 场 竞 争 格
局 ,增 加 建 设 活 力 ,提 高 经 营 管 理 水
市 场 化 运 作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4 、以特 许 经营 权换 建 设模 式 .北
京地 铁 高 速 四 号 线 在 建 设 过 程 中 由首 创 集 团 、 香 港 地铁 有 限 公 司 和 北 京 市
回报 高 的 政 策 导 向机 制 ,引 导 社 会 资
制 改 革 和 运 营 机 制 创 新步 伐 . . 4 、市场 化 运作 有效 降 低项 目综 合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范文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与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往往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方式,但这种方式在效率和资源分配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因此,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引入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的机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开始尝试引入市场化机制,以提高效率和效益。
市场化运营不仅能够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这不仅是经济效率的体现,更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三、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的现状分析(一)现状概述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营仍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虽然已经有一些项目开始尝试公私合作(PPP)等模式,但整体上市场机制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1. 运营效率低下:由于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传统的运营模式效率较低。
2. 资源分配不均:在资源分配上,传统模式往往无法做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3. 资金来源单一:政府是主要的资金提供者,缺乏多元化资金来源。
四、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一)机制构建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2. 建立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管。
3. 多元化投资:鼓励私人资本、外资等多种资金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二)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市场化运营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2. 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3.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化运营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五、成功案例分析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的成功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应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及其效果等。
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对策(沈阳)1.doc
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对策(沈阳)1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对策随着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省及各市明显加大了对城市及城市间基础设施的投入。
那么,如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如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从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我省的实际情况看,基础设施改革的方向应是对可经营性项目实行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
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分散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和管理。
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把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政企分离的体制,根据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四分开”以及“政府项目、企业承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使企业真正成为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经营活动的主体,而政府则成为市场竞争的组织者和监管者。
第一,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基础设施领域哪些行业鼓励民间投资,应有明确的市场准入规定。
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投资人决策权。
对民间投资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凡可以由市场调节的环节不再纳入政府审批程序,交由企业自主决策。
对企业需要利用公共财政支持和利用国家主权担保资金建设项目的审批事项,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政资不分是政企不分的基础,只有在分级所有的产权框架之下建立起出资人制度和所有者代表机构,才能分开政资。
只有政资分开,才有希望对基础设施领域各行业建立起规制,一来保护公众利益和产业安全,二来促进公平竞争。
应尽快建立规范的国有控股的基础设施投资股份公司,利用股份公司整合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宏观调控,并使投资者获得资产性收益。
第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政府投资主体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资产的阶段性和结构性持股与退出,在市场化原则下实现对资源的整合,是这一机制的根本。
投资方在项目建成后退出市场,出让部分或全部股权,可以实现资产变现,用回笼的资金降低债务或再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公共基础设施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以照顾全体公民福祉为目标建设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公共交通、公园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维护对于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最大化其社会效益。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一、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是指政府直接负责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
这种模式下,政府作为最高管理者,全权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标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通过编制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维护等工作符合规范和标准。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能够直接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能够及时调整和处理各种问题。
同时,政府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的效率。
然而,政府直接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职能过于庞大,效率低下;政府资源有限,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公共-私人合作模式公共-私人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管理公共基础设施。
政府与私营企业或投资者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等责任。
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采取竞标等方式,选择合适的私人合作伙伴。
公共-私人合作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发挥私人投资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同时,私人企业在管理方面可能会更加高效和创新。
然而,此模式也有潜在的风险,如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公众利益;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责任划分等问题也可能引发争议。
三、市场化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管理公共基础设施。
政府将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工作交由市场主体来完成,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政府仍然负责监管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
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引入市场资源和竞争机制,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同时,市场化可以激发创新和发展新技术,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品质。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主要由政府负责,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逐渐得到应用。
本文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市场化运营的概念。
市场化运营是指将原本由政府主导的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借助市场竞争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运营可以有效引入经营者的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市场化运营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创新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市场机制下,企业具有更强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效率。
其次,市场化运营能够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市场机制下,企业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和效益原则,科学管理基础设施,提高投资回报率和社会效益。
再次,市场化运营还能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新和发展。
市场化运营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进步,提高基础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主要采用特许经营和公私合作两种模式。
特许经营是指政府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权委托给特许经营者,特许经营者按照相关协议运营和维护基础设施,并从中获取利润。
公私合作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建和运营基础设施,并在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合作。
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有效引入市场竞争,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然而,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监管机制的不完善。
市场化运营中,监管机构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监管规定不够系统和完善,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失职现象。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化运营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但是现实中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扭曲和不公平竞争。
2024年公共事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公共事业市场发展现状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公共事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首先,介绍了公共事业市场的定义和概念;其次,探讨了公共事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公共事业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共事业市场的发展现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1. 引言公共事业市场是指为满足公众基本生活需求而提供的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市场。
包括但不限于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领域。
公共事业市场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至关重要。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事业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加强管理和创新发展。
2. 公共事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2.1 发展趋势公共事业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公共事业市场正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环保可持续发展:公共事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清洁能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手段。
- 区域协同发展:公共事业市场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最大化。
2.2 面临的挑战公共事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些地区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 资金投入不足:公共事业市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目前的资金投入还不够,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 市场竞争不充分:一些公共事业市场缺乏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不高和价格不合理。
3. 公共事业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了推动公共事业市场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建议和对策: -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事业市场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 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对公共事业市场的监管,鼓励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鼓励创新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公共事业市场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4. 结论公共事业市场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机制作者:田贵州来源:《现代企业》2008年第04期由于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性、公共产品性、外溢性等特征,因而历来被认为是政府最有理由干预的经济领域。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占基础设施全部投资的90%以上。
目前,我国城市政府承担着大部分基础设施的提供任务,但提供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如何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提高基础设施的提供效率,是保证经济发展、减轻政府负担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的分类基础设施顾名思义就是向人们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共物质设施。
基础设施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公用和公益的特征,其产品和服务是针对所有居民的,为整个社会或某一区域的所有成员使用。
根据基础设施的属性和对应于可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基本属于市场化的类型,如高速公路等具有竞争性的行业。
在政府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通常可以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PPP(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私人经营)、BT (建设——移交)等多种项目融资方式引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通过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金,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
2.半市场化类型,如市区的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自来水、煤气、污水处理等大部分市政设施。
一般以政府投入为主,但同时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和外商参与投资,也可以探索吸引集体、个人投资,通过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给予市场补偿,使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得到投资收益。
3.基本上由政府投入的类型,即纯公益性基础设施,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如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园林、绿化、消防等,从根本上说是公益性项目,目前其建设资金主要是征收各种城市建设税费和投入部分经营性项目来解决。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与市场化建设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与市场化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为了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建设成为关键的手段。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服务的定义、体系建设和市场化建设这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与市场化建设的关系。
一、城市公共服务的定义和特点城市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城市居民日常需要所提供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与私人服务不同,城市公共服务具有普遍性、长期性、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等特点。
普遍性即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服务,不受收入、职业、居住地等因素的制约。
长期性则表明公共服务需要持续不断地提供,而不是一次性的或短期的。
不可分割性表明服务的提供不能按需分配,而是整体提供。
此外,城市公共服务还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人的利用并不会削弱另一个人的利用。
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各个方面的设施和服务,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七大领域:安全领域、文化领域、社会福利领域、环境领域、医疗卫生领域、教育领域和交通领域。
在安全领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公安、防火、安全监管等服务;在文化领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音乐、电影、美术、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在社会福利领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医疗救助等服务;在环境领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垃圾处理、城市绿化、环境监测等服务;在医疗卫生领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服务;在教育领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学校、图书馆等服务;在交通领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服务。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政府应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组织和协调,市场则应该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创新产品,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注入活力。
三、市场化建设对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影响市场化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市场化建设的核心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建设收 费装置 , 就具 备 了市 场化 融资 的 收 费机制 ,改 变 了政府 单一 投资 局面 ,
1基 本 属 于 市 场 化 的 类 型 , 高 速 基 本条 件也 即俱 乐部 物品 。 . 如 这情 况 叫做 吸引 了社 会各 个方 面 的投资 , 大大 促进
公 益 的 特 征 , 产 品 和 服 务 是 针 对 所 有 资 ,即我 们要 建立 的 市场 化融 资机 制 , 原则 。 过制 度创新 和 技术进 步使 物品 其 通 居 民 的 , 整 个 社 会 或 某 一 区 域 的所 有 是本文要 解决 的重 点 问题 。 为 例如 对于 一 性质 发生 满足 经济 效率 的转 变 以后 , 其
取 , ( 让—— 经 营 —— 转 让 ) B O ( 转 、O 建 品性 质的转 变 , 才是 市 场化 融资 机制 最 转 变 为 公 共 物 品 ( 消 收 费 机 制 ) 这 是
一
设—— 政 府 租 赁—— 私 人 经 营 ) B 、T
物品 性 质 的转 变 多 源 于 符 合 经 济
一
路 就 从 俱 乐 部 物 品转 变 为 公 共 物 品 。 近
二 、 益 性 基 础 设 施 市 场 化 融 资 机 些 年 , 国有 许 多城市 的公 园从 有 收费 公 我
制 的 理 Biblioteka 内 涵 、基 础 设 施 的 分 类
机制 到免 费开放 , 完成 了从 俱乐 部 物品
基 础 设施 顾 名 思 义 就是 向人 们 提
成员使 用 。 根据基 础设施 的属性 和对应 座桥梁 而言 ,如果 不 建设 收 费装置 , 就 提 供方式 也会 随之发 生 改变 。 中国公路
于 可市场化程 度 , 础设施 大 体 可以分 是公益 性基础 设施 也 即公共 产 品。 果 建 设 从 过 去 的 无 收 费 机 制 到 现 在 的 有 基 如
公共设施管理的市场化与竞争
公共设施管理的市场化与竞争公共设施管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众的福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共设施管理正逐渐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竞争性方向发展。
本文将分析公共设施管理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并探讨在此过程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及其对公共设施管理效率的影响。
公共设施管理市场化的背景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在多个领域推行了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公共设施管理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公共设施管理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公共设施管理中存在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迫切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改革。
2.财政压力加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加大,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社会公众需求的增长: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公共设施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国际化竞争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高公共设施管理水平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公共设施管理市场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公共设施管理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私合作(PPP)模式的推广: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2.竞争性采购和特许经营: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入多家企业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和运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
3.价格机制的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定价机制,使公共设施服务价格更加合理,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4.监管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管理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公众利益。
竞争机制在公共设施管理中的作用竞争机制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其在公共设施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供给效率: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技术,提高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一、引言城市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则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高效开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并从政府引导、市场竞争和公共参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政府引导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市场化运营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其次,政府应加强规划管理,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确保市场化运营与城市发展的一致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手段来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三、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化运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效率。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入多个竞争主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为了保证公平竞争,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
另外,政府还应鼓励市场主体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四、公共参与公众的参与是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的重要环节。
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强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市场化运营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政府应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如开展听证会、征求意见等,让公众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作用。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市场主体和公众的权益得到保护。
五、问题与挑战然而,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化运营可能导致一些基础设施服务的不平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人群而言。
其次,市场竞争可能导致市场主体过度追求利润,忽视公共利益,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试论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
试论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城市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之下,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也必将推动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文章立足于这一现状进行讨论,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化方式提高公共经济与公共部门的效率。
[关键词]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市场化在社会变革的条件之下,城市公共设施始终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
本文立足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反思,希望在整体上全面把握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过程的全貌,给予人们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事情。
一、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必然性(一)公共财政力量不济资金始终是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所在,而在我国,政府又始终是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显然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变革的需要。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一直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推进,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资金投入仍然是极其匮乏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与现有的状况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对于我国来说,如果仅仅将公共设施的提供看作是政府一方面的责任,那么如此巨大的项目对于政府来说显然是极具压力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如此重大的项目,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当中的资金问题,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城市化的进程。
(二)垄断经营效率低下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公共设施本来就应该由政府提供,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在发展当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都由政府来垄断经营城市公共设施。
但是大量的实践经验向我们表明,依靠政府垄断经营城市公共设施显然是不能够长久的,将会使得效率大打折扣,最终为社会总福利带来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沪泰铁路融资问题摘要:本文由扬中长江大桥和南京大胜关铁路长江大桥谈起,分析政府在铁路资金上的投资目的和资金缺口,浅谈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特许经营以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特许经营、BOT一,前言1.1 经济危机下的投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触及中国实体经济,中国政府今年提出了GDP保八为目标,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已经是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中国GDP的增长一直是由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在经济危机深度影响我国出口的今天,固定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2 省内民间集资建造的大桥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扬中长江大桥是一座由民间集资建造(扬中市地方政府筹资建造)的大桥,全长1172米,宽15米,共有30个墩台,总投资1.52亿元。
该桥于1992年5月正式开工,1994年10月建成通车。
扬中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江苏扬中岛与外界无桥相连的历史。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总造价38.6亿元,是一条连接京沪高铁的长江过江通道。
1.3 沪泰铁路对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和苏南部分县级市的重要性沪泰铁路指上海到泰州的铁路,路线为:上海-太仓-常熟-张家港-江阴-靖江-泰兴-泰州,沪泰铁路过可以建成,北上连接到徐州,将成为江苏的脊梁,苏北的希望,与沿海铁路一起构成苏北沟通苏南上海的快速通道。
此外,沪泰铁路还将将改变苏南四小虎(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以及苏中靖江、泰兴不通火车的历史,将打造泰州的铁路枢纽地位。
苏北、山东往上海苏南方向将可以不再绕到安徽、南京,如果能够按照高铁或者城际标准设计,将使泰州到上海的时间缩短一大部分,泰州将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
同时也加强了省内苏南、苏北城市的联系。
二,政府铁路投资的目的和资金缺口铁路是国家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运输方式,56%的煤炭、84%的石油、24%的钢铁、22%的粮食和58%的棉花都是通过铁路运输,可是由于投资不足,造成全国火车平均请车满足率只有54%。
我国政府为了缓解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正准备采取行动增加铁路投资,一方面,可以缓解火车运输的供求矛盾,而另一方面,铁路投资被认为是拉动内需的“火车头”,对扩大内需起到积极作用。
这一举措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大规模启动公路建设以刺激经济相当,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
而在当前,由于对未来趋势的不定性,老百姓已经捂紧了钱袋,靠老百姓掏钱启动消费,拉动内需,基本上不太现实;在房地产领域,投资市场正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人们购房消费萎靡;而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战略工程,在铁路方面的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围绕规模宏大的铁路投资,钢材、水泥、机车车辆制造以及电子行业、橡胶、玻璃等相关行业都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受益于铁路行业的投资增长,铁路装备制造业发展动力十足,部分掌握高端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将成为本轮铁路大规模建设的主要受益者,如车辆制造、元器件生产企业等。
与此同时,随着铁路投资建设规模的扩大,运输瓶颈有望得到有效缓解,相关运输物流企业的成长也将打开。
更重要的是解决就业问题,仅一条京沪高铁,施工人数就达10万余人,而整个铁路基建工人达150万,而铁路运输主业总职工人数也达到了208万。
所以,我国政府对铁路投资的溢出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钱怎么来?中央政府只有两万亿,具体分配到各个地方,尤其是地处长江以北的泰州,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尽管中央拨出两万亿的专款,但是据业内人士测算,到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缺口将为3万亿-3.5万亿元。
铁路资金缺口巨大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投资长期不足,运能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第二,融资渠道单一,长期以来除中央及地方政府以资本金的形式进行投入以外,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在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本金投人占62%左右,国内银行借款占28%左右,铁路直接面向市场的筹资数量不到10%。
如何来解决这一资金缺口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铁路急需引入新的融资方式,来保证实现我们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三,中国铁路融资的主要方式、困境以及政府措施鉴于我国铁路目前的融资方式,要解决上述3万亿-3.5万亿的资金缺口几乎是很困难的事情。
铁路目前拥有的融资渠道有银行贷款、债券融资、铁路建设基金、保险基金融资、地方政府投资以及部分战略投资者的直接融资。
如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十一五”期间向铁路建设提供2500亿元政策性贷款,债券融资则在国家的支持下近几年持续增长,2006年和2007年铁道部发债总额分别为293亿元和400亿,而截至2008年10月,铁道部已经发行1100亿债券。
铁路建设基金作为铁路投资的主要渠道,过去两年分别贡献了446亿和484亿元。
地方政府投资一般是以拆迁地价折算入股,这种方式在地价高企的情况解决了铁路建设很大一块建设资金需求。
保险基金融资在京沪高铁项目上获得突破,平安、社保等保险基金获准分年度对该项目投资共计800亿元。
国家将会大力支持铁道部通过发债填补资金缺口,因此2010年前,铁路投资的资金缺口并不明显。
但是若是按照目前这种资金需求结构,而2010到2020年铁路投资需求维持在每年3460亿元左右的话,铁道部每年新增有息负债1500亿元,则2010年铁道部的资产负债率会超过55%。
大举负债的空间有限,所以只有改变我国铁路融资的结构,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进入铁路投资这一领域。
事实上铁道部意识到仅凭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是不够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此,在2005年和2006年铁道部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突破融资难题。
2005年7月,铁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2006年6月,铁道部又推出《“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
然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一直是个极其难啃的骨头,这些措施只听雷声,未见雨点。
而现在,资金缺口在逼迫铁路投资和融资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在2万亿资金的“大盘子”中,必然是国家拿出一部分,另一部分通过社会融资。
据悉,本次国家批复该项目时,也一并要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细化具体项目内容时,要加大项目市场融资力度,进行铁路投资和融资体制的改革,此举能更多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使其市场化,从而加大我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四,民间资本铁路的困境--罗定铁路2006年08月22日凌晨,第一个引入民间资本的罗定铁路100%产权成功转让,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承担罗定铁路8.46亿元债务的前提下,以转让底价4186万元成功收购中铁罗定公司,随后更名为罗定中技;仅仅三个月后,罗定中技就将其持有的中铁罗定公司59%股权以4.12亿元的高价转让给了国恒铁路(上市公司),虽然名为“铁路”,但国恒铁路的铁路运费收入却少得可怜。
2007年,公司铁路运费收入仅1121万元,营业成本却高达2647万元。
2008年上半年情况同样如此,公司仅实现铁路运费收入831.93万元,毛利率为-27.00%。
从国内第一宗民间资本的铁路--罗定铁路,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条民间资本来运营的铁路公司不是很成功的,那么,是不是铁路对民营社会资本没有吸引力呢?据相关人士分析,中国铁路是一个相对紧缺的产业,市场前景可观;特别是一些繁忙的能源干线和客运干线运量很大,效益很不错。
投资铁路虽然不会短期内产生暴利,但具有长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而,如果侧重于长期投资,中国铁路将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五,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中国铁路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公共选择和新公共管理为主导的当代行政改革理论提出了“政府失灵”现象以及政府公共管理的改革。
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主张通过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引入市场机制,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经济职能推向社会、市场,来纠正“政府失灵”,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前中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也已经启动,在很多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一统天下的局面,如北京地铁四号线引进香港的资金,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来建造和运营,特许经营期为30年。
所谓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用事业、公路、铁路、航空、管道、通讯、电力等设施。
而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是指政府“筹集各种资源,通过民主政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优先目标;与此同时,又利用私营部门之所长,组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造和管理。
”具体而言,即指政府通过政治过程做出决策,确定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私营部门的参与,在竞争中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
其目的是在政府部门不放弃公共政策制定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挖掘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突破了政府决策、政府执行的传统模式,通过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之间的复合配置,凸现了双方各自的功能优势,从而为政府以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式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了可能。
然而,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一般存在一定的市场进入障碍:(1)技术经济障碍,基础设施具有资产专用性和巨大的沉淀成本,即该产业的资产一旦投入生产经营就很难转作他用。
也就是说,基础设施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技术条件,这种情况下,能够进入该行业并提供生产服务的企业数量很少,形成一种自然垄断的局面;(2)行政障碍,基础设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法律赋予其独占地位,允许其垄断经营,其服务内容、活动范围、价格条件等都按政府规定执行。
正因为目前我国对公共基础设施行业主要实行垄断经营的政府管制体制,所以企业不存在什么经营风险,应当看到,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曾经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过相当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竞争性领域改革的成功推进以及自然垄断行业技术的进步和变化,这种高度集中的政府管制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
另一方面,单靠国家财政拨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大量发行国债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又会加大政府投融资的风险和偿债压力。
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的实质就是改革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适当引入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
传统观念认为,微观经济领域应由私营中小企业承担,而公共基础设施应由政府垄断。
但是由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往往缺乏效率。
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将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的功能优势有机组合,使政府从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提供者”变为“促进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垄断,提高了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用最低的成本向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