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课件

2024年高考(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卜)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答案+解析+类题+方略PART真题透视012024年新高考I卷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

"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

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目民时长是A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也彳艮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

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

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

其实,(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

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

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O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新课标Ⅰ卷、Ⅱ卷参考答案及详解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新课标Ⅰ卷、Ⅱ卷参考答案及详解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新课标Ⅰ卷、Ⅱ卷参考答案及详解新课标Ⅰ卷详解1.C。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

根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

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蒙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2.D。

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

“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误。

“造成了”或然变必然,原文最后一段中是说“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

3.A。

分析论点、论据第二段的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A项,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

B项,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

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

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

D 项。

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

故选A.4.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与《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5.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每点2分)6.B。

理解文章相关内容。

“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分析错误,“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没有坏意”是父亲印象中船上人的形象。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命题趋势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命题趋势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命题趋势1.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

2014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

2014年、2015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因为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15年高考卷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的考查。

高考命题组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市场上很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

2015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

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

4.名篇名句默写应当会延续2015年的形式,即给出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

5.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上,小说仍然是热点。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及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及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

2024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一、教考衔接加强,回归教材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回归教材”的表现,即体现统编语文教材和试卷的关系,试卷中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可以看到教材的因素。

①显性的,如文言文第11题,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联系。

②隐性的,如古代诗歌阅读中,选的是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连--考查学生能否由试题给出的诗句联想到《兰亭集序》,联想到《琵琶行》。

这样的试题设计能够引导一线重视语文课文,打破刷题的怪圈,促使老师真正重视手头的教材使用,而不是去猜题押题刷题。

☞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教材本身的研读掌握,语文教材是学习与备考的第一基础。

学习与备考首先不能背离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要学会深挖教材。

二、跨学科素材与强烈的语文学科特色毫无疑问,这些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命题方面,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这也将是以后命题仍贯彻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作文题与科技有关。

这是中学教育对学生广泛的、跨学科阅读要求的体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素材本身只是命题思路与学科考察能力的载体,语文考试根本上还是服从和服务于语文学科能力的,即试卷考点设计、学生答题运用的能力依然是语文学科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范畴。

强调文本细读,学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筛选和把握,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和备考训练中,要克服当下碎片化阅读和粗略阅读的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方式灵活多样,强化了知识运用的考查,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要求。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全解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全解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全解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其考试大纲更是备受关注。

2024 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着一些新的变化和侧重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一下。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依然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文本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把握。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同时分析论证的逻辑结构和合理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材料可能涉及新闻报道、科普文章、调查报告等。

要求学生具备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理解图表等能力,能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主题的理解与感悟。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一直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文言文阅读,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需要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要求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情感主旨。

要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一般为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和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和灵活运用能力。

词语和病句的辨析,要求学生掌握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准确判断句子是否存在语病,并进行修改。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清晰、准确、恰当表达的能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补写句子、压缩语段等题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七年对比分析1

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七年对比分析1

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七年对比分析第一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时间考查内容 考查角度出处体裁 内容2007年 《新唐书》史传文韦丹传①实词解释②信息筛选③内容分析概括④文言翻译(2小题)2008年 《晋书》 史传文 嵇绍传 同上 2009年 《宋史》 史传文 朱昭传 同上 2010年 《明史》 史传文 花云传 同上 2011年 《宋史》 史传文 何灌传 同上 2012年 《宋史》 史传文 萧燧传 同上 2013年 《明史》史传文马文升传同上时间考查内容及角度考查内容 考查角度2007年 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08年 艺术上的“变形” 2009年 唐诗与现代歌词 2010年 金石书画漫谈 2011年 关于《诗经》2012年 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黑箱 2013年李学勤《<老子>的年代》古代诗歌鉴赏时间考查内容考查角度作者朝代体裁内容2007年刘一止宋律诗小斋即事鉴赏语言、评价情感2008年蔡肇宋绝句题李世南画扇鉴赏形象、评价内容2009年辛弃疾宋词鹧鸪天代人赋鉴赏手法,评价情感2010年江总南朝乐府诗雨雪曲鉴赏形象,评价情感。

2011年周朴唐律诗春日秦国怀古评价情感,鉴赏手法2012年晏几道宋宋词思远人鉴赏手法,评价内容2013年陆游宋宋词鹊桥仙评价情感,鉴赏手法(用典作用)第三模块:选考内容(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时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体裁考查角度题目体裁考查角度2007年《林冲见差拨》古典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客)②分析材料的作用③分析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叶圣陶在四川》传记内容的分析(客)②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探究小说中人物蕴含的民族性格、心理④根据文本,探究传主的襟怀2008年《二十年以后》(外)外国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②材料的作用③鉴赏人物形象④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探究。

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

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有不妥,敬请联系我们。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2018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课件

二、命题特点
①材料作文得到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得以回归,更强调对话题 的理解,突出考查思维能力。 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进行价值引领。高考命题关注个人与时代、 个人与国家,从一个角度切入大的社会主题,同时又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③思辨色彩进一步加强。应该说高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一 贯的,且有加强趋势。
卷别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作文题(关键点) 题型分类
故事是有力量的 材料作文
有时希望有一个自 感悟延伸类材料作
己的空间

本手、妙手、俗手 材料作文(多元)
“选择 创造 未来:任务型驱动作文
主题征文
(多元)
“体育之效—强弱 材料作文 转化”
描红“人”字对人 漫画作文 生的启迪
谢谢大家!
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
一、作文研题 二、主观感受
一、作文研题
1、题目解析 2、命题特点 3、具体思路 4、呈现问题 5、突破关键点
真题回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
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三、具体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 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 是否会越来越少?
第一次:越来越多【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第二次: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该如何理解?
①互联能高效地解决许多具体 的问题。
二、主观感受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含解析)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含解析)

@备考资料首选通过无忧轻松拿下考试基础阶段—专业知识刷题阶段—重点题库冲刺阶段—押题点睛考点覆盖—精编习题紧扣考纲—直击考点历年真题—押题抢分本封面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内容请认真预览本电子文本祝您考试顺利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II卷比较分析-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II卷比较分析-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II卷)比较分析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计八套。

由于所处区域位置不同,优惠照顾对象不同,各省高考制度不同,教育资源和教育基础不同,因此各省市高考试卷使用类别也存在差异。

高考试题难度也不一样。

全国一卷难度较大,一卷难度系数一般在6.25;全国二卷难度较小,二卷难度系数一般在5.25。

全国一卷主要面向高等教育不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二卷主要面向西部等少数民族教育不发达地区。

1、自主命题卷地区,第1档地区(优惠模式):北京、天津、上海使用自主命题卷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浙江、上海。

其中上海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总共2天半。

北京、天津、浙江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10日,总共4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浙江省语文、数学和外语由原来的自主命题改为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用全国新高考Ⅰ卷。

其他各科均由浙江省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的各科考试性质均属全国统考。

2、全国甲卷地区使用全国甲卷的省份有: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

其中西藏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藏族语文科目考试。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但是甲卷难度大,而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均是西部地区。

3、全国乙卷地区,第2档地区(优惠模式):宁夏、青海、吉林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

其中河南省是高考最艰难的省份。

但是,河南等省未必得到优惠。

简直是地狱模式。

其中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技术考试或少数民族语文科目考试。

其中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但是,高考前,安徽中途易辙,改用语文新高考全国II卷。

4、新高考I卷地区使用新高考I卷的省份有:广东、福建、湖南、河北、江苏、湖北、山东。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试卷结构202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共40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学常识等四个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包括作文、文言文翻译、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等四个部分。

二、选择题解析1. 现代文阅读(1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节选自孙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讲述了地下特别行动小组在1933年完成战略任务的故事。

以下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答案:(1)陈千里和叶桃的别离情节展现了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

(2)通过陈千里和叶桃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

2. 古诗文阅读(1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关雎》)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C.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陆游《卜算子·咏梅》)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答案:D3. 语言文字运用(10分)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B.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家园。

C.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D.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D4. 文学常识(10分)题目: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之最”。

B. 《水浒传》以宋江、武松等108位好汉为题材,描绘了他们的英雄事迹。

C.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唐僧师徒取经为线索,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D. 《三国演义》以曹操、刘备、孙权三国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群雄逐鹿的战争场面。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讲评课件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讲评课件

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 治组织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日本的小,表现在国度小,其 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而最 终打败日本。(看问题要抓住根本)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阐释了实施抗 日持久战的方法。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情况下敌人可以占地甚广, 却在占领地留下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 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毛泽东还具体分析了游击战的战略内容、游击战与正 规战的配合等问题。(看问题要看本质,并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 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 相反的变化。(变化地看问题)
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 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 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题目呼应教材内容,落实课标要求的“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 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以及“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 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等。
题目形式新颖,情境化明显,考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要高,得出启示的 过程能充分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有效做到了反机械刷题。 有利于选拔拔尖人才。
官方答案:
①要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 ②要抓住问题的根本; ③要切实考虑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④要注意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6.利用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

考纲不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

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

如2014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

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1.全国Ⅰ卷年份考点板块2013 2014 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文言断句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1.文言断句能力2.理解分析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4.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4.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4.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古诗词鉴赏 1.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2.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1.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2.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1.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2.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作品意蕴的能力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作品意蕴的能力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4.理解探究能力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4.理解探究能力1.筛选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对主要观点和文章特色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文本内容、作者态度、风格、修辞性质等方面的理解、鉴赏和评价4.对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结构性错误)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得体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图文转写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写作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2.全国Ⅱ卷年份考点板块2013 2014 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3.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4.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2.文言断句能力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4.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2.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4.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古诗词鉴赏 1.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1.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2.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 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2.理解和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3.概括、分析和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综合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1.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2.从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等方面,把握文学作品艺术构思的分析鉴赏能力3.概括、分析和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4.综合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1.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2.鉴赏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3.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着重考查考生体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并综合起来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4.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4.综合探究能力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4.综合探究能力1.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2.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3.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的能力4.对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结构性错误)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1.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2.判断病句的能力3.语言表达方面选用句式,实现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5.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图文转写的能力 写作 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五、试题特点 1.图一2.图二3.图三4.图四六、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趋势1.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

2014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

2014年、2015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因为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15年高考卷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的考查。

高考命题组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市场上很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

2015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

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

4.名篇名句默写应当会延续2015年的形式,即给出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

5.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上,小说仍然是热点。

2015年全国Ⅰ卷一反往年选名家名篇的特点,选取了非名家的名篇。

这样做,可以降低难度,使其与另一类选考文本的阅读难度达到平衡,还可以拓宽选材视野。

2015年全国Ⅱ卷从长篇作品中截取一个段落,解决了短篇作品的适用局限问题,扩大了选材范围。

这些信息都表明,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在悄悄地变化,应引起注意。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

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全国Ⅱ卷的第(4)小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

这是有意识地突出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6.实用类文本阅读2016年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是众人争议的焦点。

事实上,2015年全国卷的选材已有较大的变化。

2015年全国Ⅰ卷《朱东润自传》是从不同的章节中节选、删减组成的,文本已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2015年全国Ⅱ卷《将军赋采薇》,文本是从五篇不同的文章中节选、删减组成的,文本本身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这些信息都表明,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发生了显著变化,应格外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