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导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
下⾯是分享的名⼈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三顾茅庐】 主要⼈物:刘备 故事: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想请他帮助⾃⼰统⼀国家。
官渡⼤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刻去许都。
徐庶临⾛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天,刘备就和关⽻、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天,刘备和关⽻。
张飞冒着⼤雪⼜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了。
刘备⾮常失望,只好留下⼀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有⼀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张飞在门外等候,⾃⼰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业。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围魏救赵】 主要⼈物:孙膑 故事: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梁,因⽽,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遭齐兵截击,⼏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包抄敌⼈的后⽅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强拉硬扯,要排解别⼈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顾曲周郎】 主要⼈物:周瑜 东汉末年,吴中有⼀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
他出⾝⼠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了孙吴政权。
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作⽓ 春秋时期,有⼀次齐国攻打鲁国。
当时,齐国强⼤,鲁国弱⼩,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
鲁国有⼀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叫曹刿(ɡuì),他⾃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
双⽅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进攻。
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
”齐国击了三次⿎,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
”于是,鲁军⿎声震天,⼠兵们像潮⽔⼀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抱头逃命。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观察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
第⼀次击⿎时,⼠兵们的⽃志最旺盛;第⼆次击⿎的时候,⼤家的⼠⽓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的时候,⼠兵的勇⽓就全消失了。
等齐军的三通⿎击完,我们才击⿎冲锋,这时齐兵的勇⽓已经衰竭,⽽我⽅的⼠⽓正是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作⽓,打败了齐军。
” 成语“⼀⿎作⽓”⽐喻做事要趁⼤家情绪⾼涨时,⼀下⼦做完。
含有⿎励的意思。
⿎,敲战⿎;作,振作。
2.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运来了⼀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处,就把驴放到⼭脚下。
⼀只⽼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的家伙⼀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偷偷观察着,后来⼜悄悄⾛出来,⼩⼼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的底细。
有⼀天,驴叫了⼀声,驴叫的声⾳很特别,很恐怖。
⼤虎⼤吃⼀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了,⾮常恐惧。
然⽽,⽼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四子成语篇一安分守己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
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
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我们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做什么事,交什么人,守规矩就能和谐、成事,不守规矩只能冒犯人和坏事。
人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叫安分守己。
四字成语故事篇二曲突徙薪西汉时期,有人盖了一座新房子,客人们都前来观赏。
可是有一个客人,看到烟囱笔直地竖在厨房顶上,灶门口又堆着柴禾,就劝主人把烟囱重新砌得弯曲一些,柴禾要搬得远些,以免发生火灾。
可是主人认为这客人不会说吉利话,很不高兴,便没有听他的。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幸亏左邻右舍赶来相救,才把火扑灭。
主人为了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杀牛买酒,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坐在旁边,就是没有请那位劝他改砌烟囱,搬走柴禾的人。
席间有个客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从那位朋友的意见,根本不会失火,也就用不着像今天这样杀牛打酒请客了。
现在你请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却把那位朋友忘了。
这岂不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吗?”主人听了这话,猛然醒悟过来,他马上派人把那位朋友请来,并让他坐了首席的位置。
成语故事四子成语篇三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安然无恙】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对话原文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抛砖引玉】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赵嘏(gu),诗才很高,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曾得到诗人杜牧的赞赏,因此人们称他为“赵倚楼”。
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常建,他的诗写得也不错,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而对于赵嘏的诗,却非常佩服。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
常建正好在苏州,他高兴地说:“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然要去灵岩寺,如果预先在寺中写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引起赵嘏的诗兴。
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两句诗。
赵嘏果然来到灵岩寺游览,看到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了两句,成了完整的一首。
常建的计策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两句诗,换来了赵嘏续成的精彩的整首诗!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见解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1.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2.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四字成语故事篇三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四字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四字成语故事篇五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6.四字成语故事篇六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简单四个字成语故事(10篇)

简单四个字成语故事(10篇)1.简单四个字成语故事闭门思过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化人们做善事,以礼让解决纠纷,平息诉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当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了高陵县,看见兄弟两个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
韩延寿见此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
他于是说,“我有幸成为这里的长官,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争讼。
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来好好地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听候朝廷处分。
”说完之后,他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使当地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一个个的把自己捆起来投到监狱里,表示请罪。
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
兄弟俩被深深地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着上身到县衙请罪。
两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
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的官员以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且大设酒宴和他们同欢共乐。
闭门思过成语意思:后来人们就用闭门思过这个成语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
闭门思过中的过就是过失错误。
2.简单四个字成语故事凿壁借光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十分刻苦的人。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
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三篇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字成语寓⾔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愚⼈⾷盐】 从前,有⼀个愚不可及的⼈,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样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难以下咽。
主⼈闻过即改,⽴刻在菜⾥加上⼀些盐,请他再尝。
果然,这些菜加了盐之后,味道⼗分鲜美,顿使他的⾷欲⼤增。
为此,愚⼈在私下⾥暗⾃琢磨:“这些菜在没放盐时,淡⽽⽆味;后来只是因为加了⼀点点盐,就变得这么可⼝耐嚼。
如果我能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于是,这个愚蠢的⼈在回到家⾥以后,就什么东西也不吃,⼀天到晚总是空着肚⼦拼命地吃盐。
这样⼀来,他不仅没能吃出鲜美的味道,反⽽把正常的味⼝也吃败坏了。
美味的盐最终竟成了他的祸害。
这个故事告诉⼈们:⼲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旦过头就会⾛向反⾯,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步,就变成了谬误。
【囫囵吞枣】 有⼏个⼈闲来⽆事,在⼀起聊天。
⼀个年纪⼤的⼈对周围⼏个⼈说:“吃梨对⼈的⽛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
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齿有害。
” ⼈群中⼀个呆头呆脑的青年⼈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个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齿⼜不伤脾,吃枣健脾⼜不⾄于伤⽛齿。
” 那位年纪⼤的⼈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齿了吗?” ⼀个⼈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都哈哈⼤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抓⽿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接受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味⽣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三篇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一曝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着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画饼充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岁。
一天他一个人出去玩,结果他走进了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时候,小男孩很饿很饿了,他很想吃妈妈做的饼,可这时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能吃到妈妈做的饼呢?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还在饼上点上芝麻。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精选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闻鸡起舞】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
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
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
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
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
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
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
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
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
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
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
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
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
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
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斗。
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取并州。
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
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 趋炎附势 宋真宗时,聊城⼈李垂考中进⼠,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官职。
李垂很有才学,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作风⾮常反感,因此得不到重⽤。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阿谀奉承的卑劣⼿法获取真宗欢⼼的。
他玩弄权术,独揽朝政。
许多想升官的⼈都不住地吹捧他。
有⼈对李垂不⾛丁谓的门道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从未去拜谒过丁谓。
李垂说:“丁谓⾝为宰相,不但不公正处理事务,⽽且仗势欺⼈,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
这样的⼈我为什么要去拜谒他?” 这话后来传到了丁谓那⾥,丁谓⾮常恼⽕,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当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了台,李垂却被召回京都。
⼀些关⼼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有些⼤⾂知道你才学过⼈,想推举你当如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等官员)。
不过,当今宰相还不认识你,你何不去拜见⼀下他呢?” 李垂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30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了。
我年纪⼤了,见到有的⼤⾂处事不公正,就常常当⾯指责他。
我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的眼⾊⾏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荐引和提携呢?” 他的这番话⼜传到了宰相⽿⾥。
结果他再次被挤出京都,到外地当州官。
后来,“趋炎附势”这⼀成语⽤来形容⾛权门,或奉承和依附有权势的⼈。
【篇⼆】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 千虑⼀得 晏婴是齐国的⼤夫。
他⽗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王朝的相国。
晏婴为⼈正直,当官清廉,⽣活⾮常俭朴,上⾄君主、下⾄百姓,对他都很尊敬。
⼀天,晏婴正要吃午饭,刘景公派了⼀个⼈来见他。
晏婴因为对⽅是君王派来的⽽特殊款待,当场把⾃⼰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共进午餐。
当然,他这顿饭没有吃饱。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相国家⾥竟然如此贫困,我⼀直不知道。
这是我的过错!” 说罢,景公命⼈给晏婴送去千⾦,以供他接待宾客之⽤。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门庭若市】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
邹忌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晨,邹忌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
“你邹忌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访问,邹忌便乘机认真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
结果,邹忌发觉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
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齐王,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齐王,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齐王的关怀,看来恭维齐王的人一定更多,齐王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
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
”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赶忙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喧闹。
成语门庭若市出自:《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豫,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解释:门口和庭院里喧闹得集市一样。
形容来的人多。
【先声夺人】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
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活。
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

【导语】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下⾯是⽆忧考分享的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出奇制胜 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因此⼈民⽣活得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将联合另外⼏个国家⼀同进攻齐国。
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抗敌,⼠⽓也⾮常低落。
后来,他们看到燕兵**掳掠,想到国仇家恨,⼼⾥⾮常难过,于是逃往莒城和即墨,誓死抵抗。
燕军攻了⼏年,⼀直都没有攻下莒城,于是只好转攻即墨城。
即墨城中的守军知道⼤将⽥单是位⾜智多谋的勇⼠,也很擅于攻略,于是就推举他为守城的⼤将军。
聪明的⽥单想出了⼀个新的计谋,叫“⽕⽜阵”。
他先叫城内的商⼈,拿着⾦银珠宝偷偷送到燕军将领⼿中,并且要他们假装投降,并且说:“即墨城的守军兵⼒不够快要投降了,这些珠宝献给你们,请求⼤⼈您⼊城之后千万别杀我们!”燕军⼀听,以为即墨城⾥已经准备投降,⼀⾼兴就放松了警戒。
没想到⽥单从城⾥收集来⼀千多头⽜,并且将这些⽜都披上五彩龙纹⾐,双⾓上绑着尖⼑,尾巴上绑着草,在⼀个⽉⿊风⾼的夜晚,他⼀声令下,部署们将⽕把点上⽜尾巴上的草,⽜被⽕烫到之后,就拼命往前跑。
燕军从睡梦中惊醒,看到这⼀⼤群五彩怪兽,吓得惊惶失措,四处乱逃,⼤都被⽜撞死、踼死或被齐兵砍死了。
⽥单⼜乘胜追击,最后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七⼗多个城⾢。
成语故事出奇制胜的主⼈公是⽥单,意思是⽤奇兵或奇计战胜敌⼈,⽐喻⽤对⽅意想不到的⽅法来取胜。
【篇⼆】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专⼼致志 从前有⼀个下棋能⼿名叫秋,他的棋艺⾮常⾼超。
秋有两个学⽣,⼀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个学⽣⾮常专⼼集中精⼒跟⽼师学习。
另⼀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不着认真。
⽼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可⼼⾥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只鸿雁,美餐⼀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不在焉,⽼师的讲解⼀点也没听进去。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自相矛盾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
”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
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三买椟还珠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4.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四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凑。
竽: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5.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五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10篇)(精选)

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道听途说从前,有一个叫毛空的人,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子于是两个人便闲聊了起来。
毛空对艾子说:“有一户人家养的鸭子,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了一百多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毛空又说道:“我说错了,不是一只鸭子,实际上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一百多个蛋。
”“那也不可能!”艾子还是不信。
毛空又说道:“大概是三只鸭子一次下了那么多蛋,我记不太清了。
”艾子还是不信,结果毛空便一次次的增加鸭子的数量,艾子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对他说道:“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些说吗?”可毛孔却坚持地说:“那不行,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接着,毛空又对艾子说道:“上个月,从天上掉下来一块肉,这块肉有十丈宽十丈长。
”艾子依旧不相信地说道:“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毛空于是又说道:“是我记错了,那大概是二十丈长宽吧!”艾子实在是受不了毛空的吹嘘,便说道:“这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大的肉,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里?你见到了吗?还有,刚才说的那个鸭子是那户人家养的?”这时,毛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螳螂捕蝉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
他已经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要是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旁有一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
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就唤他说:“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园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给打湿了。
”那少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说:“大王,别作声。
您看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高兴兴地喝露水呢!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子!”那少年仍旧很有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正要扑上去,没想到有一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四字成语故事(通用35个)

四字成语故事(通用35个)1.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2.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3.水中捞月从前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玩着玩着他往井里一看,发现里面有个月亮,小猴子大叫道:不好啦!不好啦!月亮掉到井里啦!大猴子听见了,急忙跑过来跟着也叫了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
”他们这一叫,引来了老猴子,老猴子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啦!”这一下附近的猴子也听见了,都跑过来看。
大家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我们快把它捞上来。
”猴子们纷纷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第一个倒挂在大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
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

经典成语的故事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经典成语的故事,欢迎阅读!经典成语的故事篇1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群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
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
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
“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而走,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经典成语的故事篇2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四字成语故事(9篇)

四字成语故事(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字成语故事(9篇)故事想必大家看了很多,而有哪些四字成语故事呢?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四字成语故事(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导读:本文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
每股势力都想壮大自己,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其中有位叫刘备的英雄,他看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战争折磨,很想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但是,刘备的势力很薄弱,他身边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而缺少有智谋的人帮助他。
后来,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深远,如果谁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那时,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
他们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刘备亲自去敲门。
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弃请诸葛亮的念头。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拜访。
那时正是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还下着大雪。
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
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诸葛亮的茅草屋。
过了些日子,刘备准备再次去请诸葛亮。
这时,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们都觉得刘备没必要对诸葛亮这么恭敬。
刘备却说:“对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态度。
”然后,又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一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
刘备在门外等了很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
关羽和张飞都心疼地劝刘备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刘备觉得,那样不足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坚持守在门口。
诸葛亮醒来后,听说刘备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已经在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心里非常感动,赶快出门去迎接刘备。
诸葛亮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现俩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经典的四字成语小故事集锦

经典的四字成语小故事集锦1.经典的四字成语小故事集锦篇一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经典的四字成语小故事集锦篇二朝三暮四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
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
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
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
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说,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我们就说他是“朝三暮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
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映雪囊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
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释义:形容在艰困之环境中,勤奋读书。
或形容贫士勤勉攻读。
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
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
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论语》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造句:只要辛勤努力,就不信没有天道酬勤的道理。
你要相信天道酬勤,所以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