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概论 第12讲 中国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历史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中国玉文化历史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28b693b9f3f90f76c61b6b.png)
• 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 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 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 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 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 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 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 的国家,素有“玉石之邦”的美誉 .
说是我国史前玉文化时期的高峰,玉文化历史的追根溯源提供了大量可靠信息。
良渚文化中期的遗存——余杭县反山氏族墓中各种玉器占全部随葬品
总数的90%以上,11座墓中计出土3200余件玉器,其中有一座墓随葬
玉器达500多件。
•
良渚文化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
密的方格网纹,颈脊长鬣上捲,边缘斜
削成锐刃,末端尖锐,尾向内弯曲,末
端圆钝,背有一对穿圆孔,可供穿挂用。
红山文化玉器
•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 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 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 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 勾云纹玉佩。以后,在红山文 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 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 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 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 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 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 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 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 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
石器时代玉器
• 旧石器时代掀开了玉文化的扉页,新石器时代让我国玉 文化开始萌芽。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文化是漫长而多样的,
漫长,是源于它经历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变迁。新石器时代 始于公元前10000年,结束于公元前2000年,历时近8000 年,为玉文化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多样,是源
于它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多样,
中华宝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宝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ad605c804d2b160b4ec08c.png)
中华宝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一)中华宝玉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其起源和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石至玉、再至宝的持续发展演变过程,经历了二万多年的萌芽、起源、形成、发展和繁荣的不同时期。
由远古时代的祭祀鬼神、充当礼仪、美身、殓葬至中古时代的权贵、品德、财富的象征;以及实用、玩赏、陈设、艺术化的升华,呈现了从古到今、由少数权贵利用宝玉石至君子必佩玉,再至官民皆可利用宝玉石的发展历程,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人类文明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中华宝玉石文化之所以如此令世人瞩目,源于中国盛产宝玉石,被石誉为“玉石世界雕刻之乡”;源于中国人爱玉、崇玉,玉以温润被颂为“君子之德”;源于世人把宝玉石作为历代王朝财富的象征、权力标志、道德的楷模;源于中国玉雕工艺精湛,被为“东方艺术”;源于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宝玉石,在朝迁规定了一整套利用宝玉石的制度,作为官吏等级的标志。
源于儒家十分崇尚玉,提出: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来美化和规范人的道德行为。
在宗教上教化,在政治上权力化,在伦理上权力化,在伦理上道德化、人格化,从而根深蒂固地深入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各个角落,融入神学、佛学、道学、儒学的各个方面。
所谓宝玉石文化,狭义地说是指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开发利用自然界玉石而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和物质、精神产品的总和。
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既具有继承性,也具有创造性。
中华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起源最早而又一直延续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华宝玉石文化按社会发展时期划分为萌芽时期、起源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五期。
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类阶段。
公元前3-1万年。
原始人以狩猎为生,主要是打制石工具,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遇上美观的石头、玉,便拾之以玩赏。
1933年在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穿孔砾石、石珠(原始首饰、项链)距今约19000年,它可能就是我们宝玉石文化的源头。
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9e226e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2.png)
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玉石文化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崇尚玉石文化,将其视为高尚的象征。
玉石在中国的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物质,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和文化。
“玉人尊之若神”、“玉牒重于金钩”等古语,都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玉石文化的重视与崇拜。
一、中国玉石文化的历史中国玉石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的玉器进行礼仪活动和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玉石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在古代,玉石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的玉器制作技术逐渐完善,并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工艺品。
在商朝时期,古玉器多以玉璧、玉璋、玉琮、玉杯等器皿形制为主,也有贝雕和铜雕交错使用的器物。
在汉朝时期,玉器逐渐向日常使用和装饰品方向转化,出现了手镯、耳坠、项链、戒指、鉴宝、鉴定等形式。
此时期最著名的玉器之一是“渡辽红山玉玦”,此类玉器造型精致,玉质温润,纹饰繁多,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既具有实用性,又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随着唐代的兴起,玉器制作技艺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唐代玉器在制作工艺、造型设计等方面都达到了顶级水平,其中有成品、概念、原材料、甚至制作工具等,这些珍贵文物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宝贵历史。
二、中国玉石文化的传承中国玉石文化的传承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古代,玉石文化还有祭祀的色彩,玉器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礼仪器具,具有祭天、祭祖的意义。
同时,玉器也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之一,世代传承。
到了现代,中国的玉石文化逐渐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
玉器不再只是贵族和富人的专属物品,逐渐走向了百姓家中。
经过长期的发展,玉石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和收藏价值。
同时,在玉石文化传承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的发展与研究,也为玉石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保障。
宝石学第12章 翡翠
![宝石学第12章 翡翠](https://img.taocdn.com/s3/m/1350bc3767ec102de2bd890a.png)
结构粗细分四个等级: (1)非常细粒:<0.01mm,放大镜下看不清矿物颗粒。 (2)细粒:0.1—0.5mm,肉眼难见,放大镜可见 (3)中粒:0.5—1mm,肉眼可见 (4)粗粒:>1mm,明显易见 4.净度:裂绺和杂质的含量决定了净度高低,越多翡翠质 量越低。 5.切工与雕工:俗话说“玉不雕不成器”。切工主要是针 对 首饰(如比例、弧度等),后者针对雕件(如造型、线 条、精巧等)。
1995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
• 翡翠胸针成交价497万 港元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情况 翡翠的开发利用源自云南,是经由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的古道(已有2000余年历史)从缅甸传入中国。传说云南的商 人们在与缅甸贸易时偶然发现了这种美丽的绿色玉石,并带回 中国制做首饰,逐渐流传到内地,成了人人喜爱的珍贵宝石。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翡翠饰品始于唐、宋,因为那时的史 料、文章里记载了翡翠玉器。但是考古工作发现的最古老的翡 翠制品是明代产品,并且十分少见,到清朝时逐渐多了起来。 翡翠这一名称据认为来源于一种美丽水鸟的名字,羽毛有 红、绿、棕、蓝等色,雄鸟以红色为主叫“翡”,雌鸟以绿色 为主称“翠”。明、清时期皇宫中曾流行用这种水鸟的美丽羽 毛作饰物佩带,后来逐渐变为以红、绿色为主的翡翠宝石的名 称。
B货的鉴别方法: 1.比重法:B货的密度低,在比重为3.32的二碘甲烷重液中 漂浮。 2. 荧光效应:大部分胶是有机物,在紫外光下发荧光。
3. 加热法:天然翡翠可耐热近千度,而胶在400℃左右会碳化成 黄褐色。 4.放大镜观察:结构有破坏,光泽近腊状,抛光面上有凸凹不平 现象,是由于胶的硬度小,抗磨性较差,因此多呈下凹的。 5. 敲击:手镯等较大的物件可以 敲击听其所发出的声音,天然的 音色清脆,注胶的音色发闷。
古玉及玉文化
![古玉及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12712eb102de2bd9605881c.png)
第11章中国古玉及玉文化11.1 概述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
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
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
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
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
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
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
《中国玉文化常识》课件
![《中国玉文化常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5a37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f.png)
欢迎来到《中国玉文化常识》PPT课件!通过这份课件,您将深入了解中国玉 文化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工艺与艺术、鉴定与收藏,以及未来的发展与前景。
中国玉文化简介
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的玉器文化是指以玉为载体的文明,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意义
玉具有质朴、脆弱、灵性等多种特性,被赋予 了吉祥、神秘、高贵等美好的文化内涵。
中国玉文化知识的总结与思考
文化历史
中国玉器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具有重要的 文化和艺术常挑战性的领 域,需要有专业知识和经验。
工艺技艺
中国玉器的制作工艺技术达到了高峰,涌现出 了无数的精美佳作。
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玉文化将会逐渐成为更加活跃 的行业和品牌,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 价值。
2 收藏指南
建议从品种、质地、工艺、风格、品相、来源、历史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收藏。
3 著名玉器收藏家
清代著名收藏家、学者唐鹤徵曾说过:“玉器是东方人的浪漫情怀,亦是思想的隐居之地"。
中国玉的市场和行业
市场规模 产业链条
中国玉器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预计2026年市场 规模将达到240亿元人民币。
中国的玉器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并且在制造、设 计、打磨、销售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玉的价值
价值体现
中国玉的价值体现在自然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 值等多个方面。
价值争议
中国玉的价值争议不断,既有引人注目的天价玉器, 也有流传出来玉器鉴定残缺不全的情况。
中国玉文化的未来展望
流行趋势
中国玉已经从传统工艺转向现代设计,通过玉石与 时尚元素的结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
发展前景
随着市场的开拓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玉文化的前景 非常广阔,将会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文化品 牌。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594f0e5f0e7cd184253664.png)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玉是尊贵、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玉器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所致。
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具有比石更多的优良品质,因此,对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玉与石的差别。
距今1万多年的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细石器时代遗址、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及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玉制的原始工具,被学术界公认为揭开玉器史序幕的先驱。
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出现了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方式,这是先民们创造的得以定居生活的物质条件。
随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玉器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被人们所崇尚与崇拜,其产生也成为必然。
玉器的成熟标志着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大变革的到来,象征着王权、神权、军权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礼及礼法制度的产生,体现了玉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
后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和江、浙、沪一带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像满天星斗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闪现着耀眼的文明之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中,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玉器是礼神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先民们认为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
史前时代玉器种类单调,主要为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制作技艺比较简陋、粗糙。
到了商周时代,玉器品类繁多,造型多样,工艺技术精致。
春秋时期之前用玉者显示威严、高贵和美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对玉料质地要求的提高和对它的特性赋予人格化的推崇。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
历史悠久而又永葆青春的中国玉文化(玉器鉴别如何鉴别翡翠)
![历史悠久而又永葆青春的中国玉文化(玉器鉴别如何鉴别翡翠)](https://img.taocdn.com/s3/m/522b990ab4daa58da0114a2b.png)
历史悠久而又永葆青春的中国玉文化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即万年玉文化史),有着无限的生命力而又永葆青春。
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俗称“中国印”)就是古老的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相结合的、纪念碑式的杰出作品,也是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玉文化的有力见证。
万年的中国玉文化经历了神本主义的巫玉一人本主义的王玉一民本主义的民玉三大阶段。
这三大阶段是古玉宏观时代鉴定的最大、最长的切断层面,是我们学习鉴定时必须首先把握的基本时代观。
一、巫玉阶段(距今10000—距今4000年)古代,于我国东北、东南、长江中下游及西北等蕴藏丰富的五大玉资源,促使史前社会有了巨大、惊人的发展,形成三大玉文化板块及五支玉文化亚板块,为中华文明铺设了奠基石。
(一)五大玉资源及产地1.“殉玎琪”(东夷玉)“殉玎琪”即东夷玉,主产地于今岫岩县(图一)西北的偏岭乡细玉沟的山顶上。
产于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富镁碳酸岩(白云石)中属于层控型中低温热液交待矿床,有黄、白、绿、青黑色等。
岫岩闪石玉砂矿屑冲洪积型,系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产物,密度2.91—3.02S/cm3,摩氏硬度6-6.5。
2.“瑶琨”(东越玉)“瑶琨”即东越玉,主产地在今溧阳县平桥小梅岭村的东南部和茅山。
“梅岭玉”产于燕山期花岗岩古生代镁质碳酸岩接触的外带中,野外新发现的青玉、青白玉和碧玉是一条穿插在简单卡岩中的脉矿。
白玉不透明,绿玉透明度较好,密度:白玉2.97s/em3,绿玉2.99s /em3;硬度5—6;纤维状变晶结构,未见和田玉中出现的毛毡状结构。
3.“鬼玉”(狄玉)“鬼玉”即狄玉,主产地于今俄罗斯东萨彦岭、维基姆河流域(图一)。
据俄方介绍,它与和田玉生于同一生成带,但质略差。
据化验,贝加尔湖地区闪石玉含闪石95%,存在一定比例的过渡性结构和中粗粒变斑晶结构以及碎裂结构,从而影响了该地区闪玉的品质。
白玉为透闪玉,绿玉为阳起石玉。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e9240bbfd0a79563c1e7257.png)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1、概述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
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2、中国古玉简介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
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
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
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
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
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
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2a881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7.png)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演变历史。
从古代到现代,玉文化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古代的玉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和装饰品。
玉石在古代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意义。
在商代,玉石的使用逐渐扩大,成为贵族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同时,玉器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提高,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到了周朝,玉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在周代,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精湛的玉器作品。
玉器被广泛用于祭祀、礼仪和装饰等方面,成为了周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玉石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祥瑞和幸福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发展,玉文化逐渐融入到中国的各个时期和地区。
在秦汉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玉器样式和工艺。
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在唐宋时期,玉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玉器作品。
到了明清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朝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清朝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许多珍贵的玉器作品。
同时,玉石的使用也逐渐扩大,成为了普通百姓的装饰品。
近现代以来,玉文化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影响,玉文化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玉文化得到了重视和保护,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现在,玉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工艺、装饰和收藏等方面。
总的来说,玉文化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玉文化在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古玉知识点
![古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942f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e.png)
古玉知识点古玉,又称为玉石,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瑰宝。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被誉为“中国的国石”。
古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广泛用于工艺品、装饰品以及各种礼器中。
本文将从古玉的定义、种类、制作工艺等方面来介绍古玉的知识点。
一、古玉的定义古玉是指中国古代玉石文化中的玉石,主要包括玉璧、玉璜、玉珮、玉佩、玉鉴等形制。
它们不仅是古代人们的装饰品,更是象征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古代玉器制作精美,工艺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古玉的种类古玉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玉璜、玉璧、玉珮、玉佩、玉鉴、玉琮等。
其中,玉璜是最常见的一种古玉,它呈圆环状,通常由粗糙的原石经过琢磨、打磨而成。
玉璧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形状为圆盘状,中间有一个圆孔。
玉珮则是一种形状扁平的玉器,多用于装饰衣物。
玉佩是一种吊坠状的玉器,通过绳索或链子系于脖颈,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三、古玉的制作工艺古玉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主要包括开料、雕琢、打磨和镶嵌等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玉石原料,然后进行开料,将玉石切割成所需的形状。
接下来,雕琢师傅会用各种工具对玉石进行雕刻,赋予其不同的纹饰和造型。
然后,进行打磨,使得玉石表面光滑细腻。
最后,如果需要,会进行镶嵌工艺,将其他材料与玉石结合在一起,增加玉器的装饰效果。
四、古玉的鉴别方法对于古玉爱好者来说,鉴别真伪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听声和手感。
首先,通过观察古玉的纹理、颜色、透明度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
其次,用手指敲击古玉,真玉的声音应该清脆悦耳。
最后,手感也是判断古玉真伪的重要方法,真玉的手感应该温润细腻。
五、古玉的保养方法为了保护古玉的完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与尖锐物品接触,以免刮花或破损古玉表面。
其次,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古玉变质。
最后,定期用软布擦拭古玉表面,保持其光洁。
综上所述,古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6d5251aa8114431b90dd8df.png)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中国考古学家相信在新石器时代与铜器、铁器时代之间,横亘着一个玉器时代。
东西方文化最早的基本差异,就是在新石器时代有无发达的玉器文化。
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富魅力的一种,值得我们珍爱。
玉,广受中国人尊重珍爱。
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汤,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艺术也绵延不绝。
由考古资料可知,七、八千年前,先民已认识了美丽坚实的闪玉(Nephrite),取之磨以为兵,琢为饰物。
一些似玉之美石,亦同为先民所采用。
【玉的历史】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玉器。
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属性,夏、商、周三代已经渐次完善。
在约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祇祖先。
他们相信天圆地方,便琢制圆璧与方琮,来礼拜天神与地祇;他们相信氏族远祖的生命,是经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饰想像中神祇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以礼拜之。
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祇祖先交通,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福庇。
上古社会里,个人地位的高下,端视人与神祇祖先关系的亲疏而定。
事神之「礼」,建立了人神之间的沟通管道,也维系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
「瑞器」就是象徵身份地位的玉器。
「祭器」与「瑞器」的制度,都源起於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继续发展。
在宗庙祭典与朝享会盟上,发挥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维系礼制,故总称为「礼器」。
东周时,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一些传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的观念。
於是佩玉之风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後世亦难出其右。
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
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璧图象。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e203c3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7.png)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玉文化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今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和装饰品。
这些原始的玉器主要是用打磨的方式制作而成,形状简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玉石的认识逐渐深化,开始意识到玉石的独特价值,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到了商代,玉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商代的玉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玉器的造型更加精美,纹饰更加繁复。
玉器在商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不仅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还被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中。
随着周代的到来,玉文化进一步发展。
周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玉器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玉器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必备品,不仅代表着财富和地位,还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不仅注重纹饰的精细处理,还注重整体的造型和比例。
到了秦汉时期,玉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
秦汉时期的玉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玉石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不再局限于实用功能。
同时,秦汉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玉器制作的经典范例。
玉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一直非常重要,无论是在政治、宗教还是艺术领域,玉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礼仪和文化传统中,玉器被视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被广泛运用于婚嫁、祭祀和宴会等场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玉文化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使得玉石的加工更加精细和多样化。
同时,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仅成为艺术品市场的热门,还成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符号。
总体来说,玉文化的演变历史可以概括为从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到商代的社会象征,再到周代和秦汉时期的艺术精品,以及现代的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作出了贡献。
了解中国古代宝石的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宝石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4023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1.png)
了解中国古代宝石的文化中国古代宝石文化源远流长,宝石在古代的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宝石不仅被用作饰品,更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和神秘的力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宝石的文化,从宝石的起源、分类,到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
一、宝石的起源和分类中国古代宝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人通过发现和使用宝石,逐渐认识到它们的独特之处。
中国宝石的分类有很多方式,常见的包括按照颜色、硬度和用途来分类。
按照颜色,宝石可以分为红宝石、蓝宝石、翡翠、和田玉等。
这些宝石都有自己独特的色泽和光泽,深受古人喜爱。
按照硬度,宝石可以分为贵重宝石和半宝石。
贵重宝石主要指硬度较高的宝石,如钻石、蓝宝石等。
而半宝石则指硬度较低的宝石,如珍珠、翡翠等。
按照用途,宝石可以分为饰品宝石和药用宝石。
饰品宝石主要用于制作首饰,如戒指、项链等。
而药用宝石则用于中医治疗或作为药材使用,如琥珀、珠母等。
二、古代宝石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宝石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既来源于宝石自身的特点,也与中国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有关。
红宝石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火焰的力量和男性的阳刚之气。
在婚礼和重要场合中,红宝石被广泛使用,以祈求幸福和保护。
蓝宝石象征着智慧和纯洁,被视为君子之宝。
古代文人士大夫常以蓝宝石为饰,以显示自己的学识和品德。
和田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宝石之一,被誉为“玉中之王”。
和田玉寓意着富贵和权力,曾是古代帝王的专属品。
同时,和田玉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三、宝石在古代文化中的使用方式宝石不仅用于珠宝饰品制作,还广泛应用于古代文化中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中国的宫廷文化中,宝石被用于制作宝玺、御服等皇家物品,体现了皇室的尊贵和权威。
此外,宝石在古代医学和中药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医学家认为不同的宝石具有不同的药性和疗效,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c076e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6.png)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指与玉相关的艺术、信仰和传统习俗等的综合体。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古代,玉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和吉祥的象征。
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玉器进行祭祀活动。
到了商周时期,玉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物品。
玉在这个时期的用途逐渐多样化,除了作为装饰品和祭祀用品外,还用于制作礼器、印章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文化逐渐从贵族阶层传播到普通人群中。
到了秦汉时期,玉的使用逐渐普及,不再局限于权贵阶层。
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将玉器当作礼物、交往的纪念品和婚嫁用品。
同时,玉雕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雕作品。
进入唐宋时期,玉文化进一步繁荣。
人们开始对玉的纹饰和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制作方法。
与此同时,玉器也成为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被视为雅致品味的象征。
到了明清时期,玉文化达到了巅峰。
在明朝,玉器制作技艺更加精湛,玉刀、玉雷和玉纹笔等玉雕艺术品相继问世。
而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时期,玉文化进一步繁荣。
清代玉制品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纹饰更加精美,尤以“白玉酒器”和“翡翠观音像”为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玉文化在中国逐渐淡化。
然而,玉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被人们作为收藏品和精美的礼品。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玉文化经历了从神圣和贵族象征到大众文化的转变。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中华宝玉石文化概论
![中华宝玉石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a59d4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8.png)
中华宝玉石文化概论
中华宝玉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自古以来,宝玉石在中国被视作吉祥、美好、神圣的象征,被广泛用于装饰、礼仪、信仰和收藏等方面。
中华宝玉石有着琳琅满目的品种,包括玉、翡翠、黄龙玉、和田玉等。
其中,玉被视为最为珍贵的宝石之一,被誉为“美玉无瑕”。
翡翠则以其独特的颜色和光泽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天然
的彩虹”。
而黄龙玉和和田玉则分别因其鲜黄色和温润质地而备受喜爱。
中华宝玉石的魅力远不止于其美观,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宝玉石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们常常将宝玉石视为吉祥物,相信它们能为人们带来好运、健康和幸福。
此外,宝玉石在中国的礼仪和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人常将宝玉石用于制作器物、首饰和礼品,以展示个人的身份和品味。
在各地的宗教仪式中,宝玉石也被当做神圣的存在,用以祈福和祭祀。
在当代,中华宝玉石也成为了收藏界的热门宝贝。
无论是富有的商人还是普通的百姓,都纷纷投入到宝玉石的收藏和研究中,推动着宝玉石文化繁荣发展。
总之,中华宝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优美的外观,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它在中国的礼俗和信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宝玉石的收藏和研究也为中华宝玉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中国古玉及玉文化11.1 概述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
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
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
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
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
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
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
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
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
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
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
《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
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3、玉的认识与政治、文化意识或道德标准密切联系根据中国古代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资料,并根据见之于史册各种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大量传说,中国古代关于玉的概念归纳起来有五种说法:万物主宰说:这种说法将玉的地位推崇为万物的主宰;天地之精说:这种说法将玉形成归纳为天地之精华;道德楷模说:玉在礼仪上被标榜为道德的楷模;辟邪除崇和延年益寿说:这种说法相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因而玉被用作巫术活动的主要器具。
玉还具有治病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这一认识从今天科学的角度看,应具有相当的科学基础。
这些说法就其实质来讲,是表明当时玉的认识与政治、文化意识或道德标准密切相关,这一整套玉的理论完全是以玉论人,讲的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形象。
11.2.2 品种和用途中国古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品种日趋繁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家族。
不同着眼点,可有不同的分类。
本书仅从中国古玉的用途出发,对其品种及用途作简要介绍。
1、石器类本应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盛行于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但从玉石学的角度看,它们是一类特殊的玉器,因为许多石器都符合耐久、美丽等特征,考古发现的许多石器也是用今天的玉石材料制成的,同时它们也记录了当时人类行活状况的许多信息而具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石器的主要品种有:石核石器、石片石器、刮削器、尖状器、石钻、石簇、石核、小石片、石砧、砸击石器、锤击石器、石锥、石纺轮、石钺、石耜、石铲、石锄、石犁、石戈、石凿、石锛、石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石臼、石珠、石环等。
2、礼乐器类这类玉器各种中国古玉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是古代进行祭祀活动、朝享、交聘、军旅等礼仪活动中所用的玉器,其品种繁多,主要品种有:(1)玉璧:是“六瑞”中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礼器。
呈圆形、片状,中部有孔。
环状实体部分称“肉”,孔洞部分称“好”。
比例有严格的规定:《尔雅》有:“肉倍好,谓之璧”之说。
其形状如图11-2-1。
玉璧的颜色为天蓝色,是礼天的玉器品种,因此,《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苍璧礼天”之记载。
图 11-2-1 玉璧的形状和尺寸示意图图 11-2-2 玉琮和形状示意图(2)玉琮:一种中间为圆筒状,外圈为正方或钝角四方形的器物,见图11-2-2。
琮的材料要求为黄色,琮是礼地的品种,因此,《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
玉琮的外方内圆代表了天圆地方的观念,中间穿孔代表天地之间的沟通。
此外,玉琮还被用于符瑞、敛葬等。
(3)玉圭:是一种扁平长方体器物,它是六瑞中最为每繁杂的一种重要礼器。
若板状器顶端为平的,称平首圭,顶端为尖的则称尖首圭,其形状见(图11-2-3)。
制作圭的材料要求是青色的,它是礼东方的器物,因此,《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青圭礼东方”的记载。
此外,玉圭还用于代表地位高低、符节、行使征守恤荒、和难聘女、治德结好、易行除慝等功用。
图11-2-3 圭的形状示意图(4)玉璋:是一种扁平长方体器物,一端斜刃,另一端穿孔,《说文》云:“半圭为璋”。
其形状见图11-2-4。
玉璋也是六器之一,作璋的玉材要求其颜色是红色的,璋是礼南方的器物,因此,《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赤璋礼南方”的记载。
图11-2-4 璋的形状示意图(5)玉璜:是一种圆心略缺的半圆形片状物,两端各有一孔。
《说文》释璜:“半璧也”。
但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璜仅三分之一璧(图11-2-5)。
璜也是六器之一,且是其中样式最繁硕、数量最多和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礼乐玉器。
做璜的玉材要求其颜色为黑色,璜是礼北方的器物,因此《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玄璜礼北方”的记载。
此外,玉璜也作为佩饰物。
图11-2-5 璜的形状示意图图11-2-6 琥的形状示意图(6)琥:是圆雕形片状体或饰虎纹形的虎形器(图11-2-6)。
要求做琥的材料为白色,琥是礼西方的器物,因此《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白琥礼西方”的记载。
同时,玉琥也是王候用以调兵的信物。
(7)珑:龙形玉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历代关于龙有无数神奇的传说。
许慎《说文》中解释:“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秦汉以后,玉龙主要是作为“祷旱玉”,民间认为龙能呼风唤雨。
(8)玉磐:一种标准形制如矩形尺状的器物。
中国上古时,玉磐是宫廷举行大礼秦乐时的主要打击乐器。
(9)玉册:是由数块扁平长条形玉片组成,上面书刻文字,内容有祭祀、明誓、悼文、记史等,是上层统治者的专用物。
3、佩饰类和装饰类佩饰类和装饰类玉器的品种繁多,十分庞杂,大致说来有头饰、耳饰、项饰、手饰、身饰几大类。
以下对其中几个常见的品种作进一步描述。
(1)瑷:圆形板状体,中间有一大孔,其孔径与其边缘之比为1:2,《尔雅》中有:“好倍肉,谓之瑷”可用证明。
瑷主要作佩饰用,但也有其它用途,例如作请召的信物,《旬子》说:“召人以瑷”,还作为引导君王上阶之器,以免君王失坠等。
(2)环:形同璧,区别在于肉和好的比例,《尔雅》云:“肉好若一谓之环”。
古人佩环是为了象征自始至终不渝的精神,除佩饰外,还用来传递回归、回还的信息。
(3)块:是一种带缺口的环形器,产于新石器时代,常作耳饰。
古人佩块有两个含义:一是决断事物;二是表示断绝之意。
(2)冲牙:片状长牙形玉器,是佩带在人身较下部的玉器。
(3)玉翁仲:人形佩饰。
传说翁仲姓阮,越南人,秦朝时来到中国,他体高魁梧,作战勇敢,攻无不克,为纪念他,人们将他的像制作成不同的雕塑和佩饰,并用来驱魔避邪、保全平安。
(4)玉刚卯、严卯:方柱形玉器。
中间有一穿孔,一般是用白玉琢作,成双成对。
严卯刻文曰:“疾曰严卯,帝今夔化,慎玺固伏,化兹灵殁,既正既直,既觚既方,赤疫刚瘅,莫我敢当。
”汉代贵族习惯佩饰刚卯,认为可以去凶化吉。
(5)玉斛:角形圆柱体,《礼·内则》云:“左佩小玉斛,右佩大玉斛”,除佩饰外,还有实用价值。
(6)玉剑饰:用于剑及鞘上的装饰玉件,常见的有剑首、剑格、遂、剑等。
(7)搬指:体作圆筒形,戴在手指上的玉饰。
(8)玉镯:是一种短筒形腕饰,为古代人们最早和最基本的装饰器件之一,故历代以来,流行不衰。
(9)玉带板(跨):佩带在腰部玉器,由许多玉片缀附在革带上而成,据说由唐高祖李渊所制。
玉带板不但作佩饰,而且是身分和等级高低的标志。
据《新唐书·东服志》记载:“三品官着金玉带,13跨;四品8跨;五品10跨;六、七品官是银玉带9跨”。
(10)玉人:人形玉饰品。
品种很多,有各种人像、佛像、观音等古人佩玉人饰,一是纪念,二是为了保佑平安。
除上述之外,还有如玉鱼、玉片饰、玉坠、玉牌、玉锁、、玉发箍、玉簪、玉笄、玉帽花、玉带钩、玉带扣、玉提携、朝珠、手串、朝带、顶圈、香囊、兽形器、人首形器、飞天、方勒、生肖、法轮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4、兵器和仪仗器类玉兵器和仪仗器主要出现在商、周两代,以商代前期最为突出。
主要品种有玉戈、刀、戚、钺、牙璋、斧等(图11-2-7)。
图11-2-7 各类玉兵器示意图5、葬玉类葬玉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盛行于汉代。
其品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陪葬之用,即将死者生前使用的玉或专门为死者制造一些玉制品随死者葬于墓中,或是让死者灵魂得到安慰,或是让死者进入阴间仍能飞黄腾达、高官厚禄;第二类是专门的丧葬器,古人迷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
丧葬品的主要品种有:(1)玉衣:有称玉匣或玉柙,用金丝银丝或铜丝将上千块小玉片联串而成的衣服。
玉衣起源于汉朝,分金缕、银缕和铜缕三级。
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更次一级的用铜缕玉衣。
(2)玉含:是放入死者口中的玉器,含玉有蝉形玉、玉鱼、珠、玉贝等(图11-2-8)。
图11-2-8 几种玉葬器示意图(3)玉塞:堵在死者九窍(两眼,耳,两鼻孔,口、前后阴)的玉器。
塞耳鼻、前后阴者一般器形如棒,横截面或六角、八角或圆形,一端略细,一端略粗,眼塞一般是片状,男子则套以琮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