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科学和人文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626da4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7.png)
科学和人文的融合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来看,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有助于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首先,科学的发展不但需要人文,而且也离不开人文。
人文对科学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科学不可能在真空中成长,它需要一个能促进其发展的良好的人文文化背景。
同时,科学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也需要有包括理想、精神、境界、信念、意志、兴趣和激情等在内的人文动力。
科学创造过程本身也并非纯粹是“科学”的,它需要各种人文因素的积极参与。
人文因素还往往变为科学家的灵感、直觉与想象,直接参与科学的创造活动。
其次,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而且离不开科学。
人文也不可能在真空中成长,它需要有一个能促进人文发展的良好的科学文化背景。
人文的发展,特别是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工艺和技术的进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的进步。
现代艺术之所以取得迅猛发展,各种作品、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层出不穷,缤纷缭乱,交相辉映,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学不仅带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视角,而且也带来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这一切都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前景。
人文创造过程本身也并非纯粹是“人文”的,它需要各种科学因素的积极参与。
科学创造不仅仅只是运用理性、逻辑和数学的过程,它还需要直觉、灵感和想象等人文因素的积极参与。
反之亦然。
人文创造也不仅仅只是直觉、灵感和想象的过程,它也需要理性、逻辑和数学等科学因素的积极参与。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有助于促进两种文化本身的共同繁荣,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的功能和价值,从而促进的全面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靠科学,而且也需要依靠人文。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将更有力地推动经济蓬勃而健康地发展,从而大大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进一步讲,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不仅有助于直接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有助于把握科技发展及其应用的正确方向,防止或克服科学技术对人、自然和社会可能或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和社会获得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aa386ca0360cba1aa811dabb.png)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开发自然界的“胜利”,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文化相比,已成为主流,在当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变的严重不协调,科学与人文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对深层的矛盾。
面对在许多情况下人文精神可怕的完全缺席,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人文学者,都应树立使科学与人文双赢和交融的目标。
本文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研究背景出发,探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状,并且分析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对策,最后展望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前景。
关键词:科学;人文;融合科学与人文源远流长。
它们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本身有着深刻的关联。
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联,消除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促进其相互融合,无论是对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或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与人文融合研究的背景分析1.1理论背景:17世纪以来,在牛顿一笛卡尔的思想模式以及培根的科学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机械论科学观把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视为由彼此孤立的客体组成的毫无生气的世界图景,与其相对应,科学则被视为纯客观的知识,科学活动被视为与价值无涉的求真活动,由此,事实与价值被割裂开来,工具理性失去了价值理性的引导和规范与此同时,由于自身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科学理性倍受推崇,自然科学获得独尊地位,人文科学或人文学科却因不能创造出有力的“实际成果”而逐渐遭到积压和吞曦。
直到维也纳学派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科学与哲学彻底分裂,表明了科学与人文的彻底分野。
但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使得机械论世界观被打破,辨证的、普遍联系的世界图景得以形成,尤其进入2侧世纪以来,随着量子力学、宇宙科学、系统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的兴起,整体的、综合的、动态开放的系统观念的提出则进一步表明在有机整体的复杂世界,系统的各元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科学的认知主体和客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的因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被看作是科学的重要因素,人文价值因素是内涵于科学的。
6-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6-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12b503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e.png)
➢ 科学主义只是一般地提出科学化的要求,不考虑非自 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在这些领域应用自然科学的概念 和方法的条件。
➢ 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的一般有限原则加以不适当地推 广和转换,将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 搬用并规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违背科学精神 的,凡是严肃的科学家都不会赞同。
➢“人文”在中国古代意指那些不是以自然为对象 的文明文化现象,如诗、书、礼、乐等。
贲卦:亨,小利有攸往。
▪ 离下艮上 ----------- --- 艮上(山) --- ------------- --- 离下(火) ---------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 斯诺的批评重点在于指出对科学文化的不 了解,这种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 来的非科学气氛,而这种非科学气氛又往往 转化为反科学”
2、科学与人文的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
1、科学主义:自然科学是知识的范型,文化的其他 领域必须按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
I. “科学主义”的概念辨析
“科学主义”,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唯科学主义”。
2、“反科学”思潮:
I. 概念辨析
➢ 所谓“反科学”思潮,系指由于科学的社会控 制失当并导致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引发的“反科 学”(anti-science)倾向。这种倾向的一个 显著的特征就是认定科学在本质上同人类的追 求相冲突。
➢ “反科学”思潮对科学的抵制并不具有明确 的认识论基础,尚未提升为系统的哲理、建构 严密的逻辑形态,也未组织成一个围绕共同的、 概念明确的社会共同体。
望——论科学研究的实在》(1999); ➢ 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编辑了《作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平衡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c18c5f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3.png)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平衡在当今社会,科学和人文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科学带给我们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人文则关注着我们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关系。
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平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科学和人文在很多方面可以进行融合,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首先,科学方法可以为人文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科学的严谨性和实证性能够帮助人文研究者从客观和系统的角度去探索社会、文化和心理等问题。
例如,人文学科中的心理学借助科学的实验和统计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从而增加了人文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次,人文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深刻的人类思想和价值观的思考。
科学本身是客观的,只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人文则强调人的主观性和情感。
人文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将科学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践,造福于人类社会。
此外,科学和人文的融合还可以激发创新和跨学科研究。
两者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激发创新思维。
例如,在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中,产生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和产品。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还可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二、科学与人文的平衡科学与人文的平衡意味着在社会发展中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补。
如果一个社会只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文关怀和思考,将导致社会的冷漠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只追求人文关怀和思考而忽视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无法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导致社会的落后和经济的低迷。
为了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我们需要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中,科学与人文应该同时被重视和培养。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培养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只有将两者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关注科学与人文的平衡。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同时也需要社会的认可和理解。
而人文研究和教育也需要政策和社会环境的支持,让人文学科在学术界和社会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863153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5.png)
内容摘要
在当今时代,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汇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首先, 科技创新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而人文文化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 法。同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文 化和社会问题,这需要人文文化的引导和干预。此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 合也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人类的文化素质。
Hale Waihona Puke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定义 和关系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定义和关系
科学文化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探索的成果,它涵盖了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包括工程、技术等应用科学领域。科学文化 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定义和关系
内容摘要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都源于古代,但在近现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和 科技的发展,两个文化领域的相互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科学领域,人文精神 的引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促进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文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推动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1、打破文化界限:为了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首先需要打破彼此之间的界限。 这可能涉及到推动学科交叉、鼓励跨领域研究和消除学术地位不平衡等现象。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2、兼容并蓄:在打破界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实现两种文化的兼容并 蓄。这意味着科学家需要人文精神,而人文主义者也需要了解科学知识。这种跨 文化的视野将有助于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的意义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c5b9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1.png)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人文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
虽然它们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但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交错、互相渗透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既是冲突、又是融合。
一些人认为,科学和人文之间存在冲突,是因为科学是客观的,人文是主观的;科学是一种逻辑思维,人文则是一种情感交流。
但是,科学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人文的主观性;人文的情感交流也并不排斥科学的逻辑思维。
两者不该是对立的,而是应该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让我们来看看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交集,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其对我们的意义。
一、科学和人文的共性科学和人文二者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是通过长期积累和经验来获取知识;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试验;都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
而所谓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和结果,也包括人文领域中的感情、思想、文化等方面。
可以说,科学和人文都试图探求真理,这是它们共同的目标。
二、科学与人文的冲突虽然科学和人文有共性,但是它们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一些人认为,科学是严谨的,而人文是主观的,它们之间缺乏对话。
此外,科学倾向于剥夺事物的人文性,人文则倾向于降低科学的可靠性。
比如,虚拟现实的应用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用它来学习、沟通、购物,甚至是感官享受。
但是,当科学家意识到这种技术的潜在危险时,他们提出了质疑。
虚拟现实的应用可能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这个问题是科学上的,但它也是人文上的。
这种危险不仅是虚拟现实技术本身,更是人类如何利用这种技术的问题。
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科技发展在不断地重构人类的生活,这涉及到我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以及政策制定的问题。
这就需要科学界与人文界进行深度对话。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虽然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冲突可能会阻碍彼此的发展,但是这两者的融合将可以创造新的领域。
在这方面,艺术和科学相结合便是典型的例子。
科学家们不仅需要靠逻辑思维来推导各种结论,同时需要激发灵感、开拓想象力。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伦理思考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伦理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fe435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f.png)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伦理思考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
科学文化强调理性、客观、实证的特点,而人文文化则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情感与精神追求。
当这两种文化相互融合时,可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伦理思考,避免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提升人类文明的智慧。
科学文化注重理性思维和实证验证,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
而人文文化注重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人类精神世界的价值和意义。
当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时,能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世界,提供全面、深入的认知。
科学的技术手段能够支持人文的情感体验,让人们在科技的辅助下更好地欣赏艺术、文学等人文作品,促进人类智慧的开拓。
比如,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增强了人们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其次,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
科学的技术创新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单纯追求科技进步而忽视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的引导,可能会导致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的负面影响。
只有将科学技术与人文价值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健康和幸福,但同时也需要伦理法律的引导,保护人类的尊严和权益。
然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也需要注意伦理思考。
科技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道德观念的滞后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可能会引发一些伦理难题。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带来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应用的普及,但同时也产生了隐私保护、人机关系等伦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同时,加强伦理思考,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以确保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损害人类的尊严和权益。
综上所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8f982b6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b.png)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人文两个领域一直以来被视为互相对立的概念。
科学被认为是追求客观真理的方法论,而人文则强调主观感受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然而,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将科学与人文进行融合,以实现更全面、多元化的人类发展。
本文将探讨科学和人文的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促进两个领域融合的可能途径。
首先,科学和人文的融合能够促进人类对世界的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科学所追求的是客观事实和现象的规律性,通过实验和观测的方法,科学家们能够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然而,人文领域则关注的是人类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主观领域。
当科学和人文相互融合时,科学的客观性可以为人文提供理论支持,而人文可以为科学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人类能够以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其次,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科学提供了一种可以验证和复制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手段,人们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生活。
然而,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回答一些关于人类情感、道德和伦理等问题。
而人文的思考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人文关注的是人类的价值、信仰和情感。
当科学和人文相互融合时,科学可以为人文问题提供实证数据,而人文可以为科学问题提供伦理和道德指引。
通过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人类可以更全面、综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人类社会的改善作出更多贡献。
同时,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也有助于培养完整的个体和全面的社会发展。
在教育领域,往往存在着对科学和人文的二分。
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人文教育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创造力。
然而,一个完整的个体应该具备科学思维和人文关怀的综合能力。
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在社会发展方面,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也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并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5fd644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a.png)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旨在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关系。
科学文化以实证、逻辑、量化为核心,追求客观真理和实用性;而人文文化则强调价值、意义、情感,追求主观体验和人文精神。
这两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既存在冲突,又有交融的可能,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The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culture and humanistic culture aims to explore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culture and humanistic culture in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culture focuses on empirical,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aspects, pursuing objective truth and practicality; Humanistic culture emphasizes value, meaning, and emotions, pursuing subjective experiences and humanistic spirit. These two cultures have both conflict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blending in modern society, jointly shaping our worldview and values.本文将首先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两者在知识体系、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差异。
接着,通过历史与现实案例,揭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实践中的冲突表现,如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冲突、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失衡等。
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与发展
![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9c91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5.png)
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与发展科技与人文是两个看似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的领域。
科技作为一门应用自然科学的学科,旨在创造新的工具和方法以改善人类生活。
而人文则关注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然而,科技和人文领域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两者之间的交融和发展正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使得人类文化和艺术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艺术创作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创作。
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而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使得音乐家能够创作出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音乐作品。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化传承,也提升了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其次,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研究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经济趋势,从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同时,人文学科也借助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文本挖掘技术使得语言学家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工具。
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应用程序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教育。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也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然而,科技与人文交融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科技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导致人文价值的忽视和失去。
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可能因此受到挤压。
另一方面,科技的应用也可能带来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引发人类就业和隐私安全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的过度应用可能使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弱。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638ae7d31b765ce05081428.png)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admin 时间:2006年3月20日声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报告集》(第一辑)已于2005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扩大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巡讲报告活动的影响,特授权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在中国科学院网站上全文刊载。
未经许可,其他网站和公众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刊载、转载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这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在一次讲话中的精辟论述。
国力竞争之所以激烈,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之所以初见端倪,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归根结底,当今时代发展的关键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与技术之源,技术的重大进展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的进展,亦即来自科学文化的进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是客观世界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赐福于民,也可造祸于民,问题在于人如何去认识、去把握。
两三百年来,科技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与精神问题以及科技本身发展问题。
而且,科技发展的速度正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美国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1999年出版的《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一书中忧虑此事。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https://img.taocdn.com/s3/m/1968bf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c.png)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简述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与关系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1.价值观的冲突2.方法论的冲突3.知识体系的冲突三、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医学发展的需求2.社会伦理和法律的约束3.科技与人文的互动与融合四、结论: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共存与互促正文一、引言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文化以理性、实证和客观为特点,关注对自然界的探索与利用;而人文文化则以感性、想象和主观为特点,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与传承。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文化形态既存在冲突,也有协调。
本文将从医学这一特定领域,探讨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1.价值观的冲突科学技术文化以客观、实用和效率为价值观,追求真理和实际应用。
而人文文化则强调情感、审美和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的精神需求。
在医学领域,这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在医学实践中对患者需求的关注上。
2.方法论的冲突科学技术文化倡导实证主义,强调数据和实验,追求精确和可重复性。
而人文文化则倡导解释学,关注个体经验和情感,追求理解和意义。
在医学领域,这两种方法论的冲突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如生物医学模式与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差异。
3.知识体系的冲突科学技术文化关注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知识,强调逻辑性、系统性和普遍性。
而人文文化关注的知识体系是文化知识,强调历史性、地域性和特殊性。
在医学领域,这两种知识体系的冲突体现在医学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上,如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教育的平衡。
三、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医学发展的需求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科学技术文化的推动。
同时,医学作为一门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学科,也需要关注人文文化的价值。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688781efe4733687e21aaec.png)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教育主要是人文文化教育,科学化的前提是人文化。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血肉相依,一切为人,这就是人文的问题,人文的问题就是对人的高度关心。
一个科学家的想象力主要来源于人文。
多读一些人文书多一些人文知识,起码有几点好处:树立民族责任感,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学人文知识可以提升精神境界放开想象力。
跟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的教育发展趋势。
从科学家到大学生到中学生到小学生,人文科学是起巨大作用的,里面也包括学习人文科学的人,应该适当的了解数理化知识,了解自然科学情况。
时代呼唤我们将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交融起来。
科学文化是客观规律,人办事肯定要学习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是同源的,共生的,互通的,互补的,不可分割的,交融能够提高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交融就是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
日本发展快,跟教育的飞速发展有关系。
提高人的素质,就是提高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科学技术成果的作用不看未来是非常危险的。
当今发展的特别快,信息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甚至改变人本身,科学技术给人类送来了神奇的创新,同时带来了潜在毁灭性的后果。
科学技术要有,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一个是,一个是灵性,对负责。
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起着不同的作用,科学文化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认识客观世界,要了解客观世界,使我们做的事情符合客观世界规律。
这是求真的问题,也是世界发展下去的原因。
一个人五岁时的创新能力最强,小孩子的好奇心强,创新最大的动力就是好奇,但是小孩的好奇心要善加引导。
人文主要涉及到精神世界的问题,涉及到人与人终极关怀的问题。
一切人文活动的基础是科学,人文为科学导向,一切科学必须要以人文为指导方向。
人文文化是确定为人之本。
要放在第一位,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改变社会风气,才能办好其他事情。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否能交融、如何交融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否能交融、如何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97e53218b7360b4c2e3f641d.png)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否能交融、如何交融?人文文化:在汉语中,人文旧指诗书礼乐等,与以自然为对象的那些文明文化现象相对应。
在西方,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词humanitas,强调是与人有关的人文现象或人文世界。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人文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体认和追求的结晶,它关注对象是“人”,而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强烈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特征。
科学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成果与财富的总和,它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规范、精神三个基本层次。
物质文化主要是指科学文化的外层和硬件;科学的规范文化是科学文化的中介和软件部分,包括科学的伦理规范、科学的法律规范和科学的政治、组织规范;科学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从伦理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文化,主要是从精神文化的层次来考查。
正如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斯诺,他在《两种文化》一书中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文化,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具有本质的区别,互不相干,互不融合,彼此之间是分离的。
但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离是人为的。
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如杨叔子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中指出的“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主要为后者导向,后者主要为前者奠基;文化蕴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同源、共生、互通、不可分割。
”两者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因而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可以交融的。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需要相互融合的这表现在:首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一样,都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即求真。
那么人文文化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就必须一方面要有对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求,要求对理想事业的无畏献身,即要具有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要使人们克服传统思维的随意性、模糊性,也必须将科学的思维方式纳入人文文化中。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共3篇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a6e1b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8.png)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共3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1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对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融,人们的看法不同,但无疑的是,两者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表现在一些具体的方面。
科学文化追求的是真实、客观、可证实的事实和规律,而人文文化关注的则是人性、道德、情感、艺术等方面。
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过程中,的确发生过一些不同观点的冲突,比如科学家们因为技术上的进步而挑战了许多传统信仰,这也引发了一些文化上的分歧和矛盾。
但是,仔细审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并不是全面的,因为两者交融的方面也很多。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和人文文化的发展对彼此相互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人文文化的蓬勃发展。
其次,人文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和精神也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譬如人道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等,这些都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科学的发展也需要受这些价值观的约束,比如科学研究必须以人类的福祉为中心,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等等。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文化的交融变得越来越普遍。
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和人文文化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的合理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比如,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已经被纳入了科学研究的范畴,许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艺术和文化的重要部分。
还有更多的学者和文化人士积极探索科学和人文文化的交融之处,并尝试把二者融合在一起。
对于我们来说,既要看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要看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交融。
我们应该提倡把两者结合起来,推动人文科学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保持和传承,维护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发扬,推进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让科学和人文文化共同推动人类进步。
综上所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融是一个双向的、复杂的过程。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例子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af3a36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2.png)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体现在许多领域,这些领域融合了科学知识和人文思维,形成了富有创新性和综合性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医学与人文关怀:
在医学领域,不仅需要医学知识,还需要关怀患者的人文情怀。
许多医疗机构强调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包括沟通技能、患者关系、患者家庭支持等。
2. 科技艺术展览:
科技与艺术的交融在科技艺术展览中体现。
这些展览旨在通过科技手段表达艺术创意,同时提供观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3. 环境科学与社会人文:
在环境科学领域,研究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还关注社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一个融合了科学和人文的范例。
4. 数字人文学:
数字人文学是人文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通过数字技术分析、展示和传播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学等。
5.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深入分析,融合了人文思考和科学方法。
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在解释和理解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些例子突显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重要性,展示了这种交融在各个领域中的丰富表现。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融合论文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融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c97fd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a.png)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融合论文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融合论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1959年,英国著名学者C。
P。
斯诺在剑桥大学演讲中提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关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经常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并且还相互鄙视、甚至不屑于去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
这一现象被称为“斯诺命题”。
斯诺认为两种文化的分裂必然会妨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科学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成果与财富的总和,大致可划分为物质、规范、精神三个基本层次。
物质文化是指科学文化的物质,主要是科学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其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
科学的规范文化是科学文化的服务中介,包括科学的伦理规范、科学的法律规范和科学的政治、组织规范。
科学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是求真,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人文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体认和追求的结晶,它关注对象是“人”,而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强烈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特征。
人文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侧重于人类生存意义、方式与价值的关怀与维护;其文化体系的主体内容是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及体现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的价值观念体系。
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研究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实质是真与善的交融。
李政道博士曾深刻指出二者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和普遍性。
科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但是科学文化本身并不能保证科技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引导这一发展方向的是人文文化。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f255b606e87101f69e319514.png)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郝昆清华环境系摘要: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显著特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深层底蕴和价值取向上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其共同的目标指向是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
科学技术工作者只有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底蕴,才能有重大的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融合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
作为两种文化精髓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更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
在大力提倡科技文明、追求社会进步与人的自我完善、推行可持续战略的当今 , 深入探讨两种文化及两种文化的差异,进一步研究两种文化的相容性,对于树立真正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 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在讨论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
科学文化是指以自然界为指向,基于严谨的科学知识、规范的科学方法、理性的科学思想而形成的文化体系。
科学文化以物为尺度, 推崇工具理性至上, 追求真实。
科学文化的成果是客观的真理性知识, 它能教人知、行, 蕴涵于其中的客观、求实、理性的精神则能开阔人的心胸, 启迪人的心智, 扩大人的视野, 摒弃人的愚昧无知、教条迷信。
客观、求实、理性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精髓。
对于科学文化而言:第一 ,科技知识是一元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 ,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二 ,科学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 ,是正确思维的基础。
第三 ,科学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 ,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第四 ,科学精神则是科学文化的精髓 ,是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求真精神贯串科学文化始终。
求真 ,力求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才可能是一元的;求真 ,思维才要求合于逻辑 ,以保证结果正确;求真 ,方法才能依赖实证 ,以保证思维逻辑与知识一元。
同样 ,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 ,人文的求善精神贯穿人文文化始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摘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推动文化巨车前进的两个轮子,是铸就先进文化强劲肌体的重要元素。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中产生的两大文化现象。
两者是从融合到分裂再到融合的历史演变过程,目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进一步的融合具有历史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具有深刻的价值一致性,两者共同的目标是指向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融合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辨析文化是人类发展史上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合,表现为人类生活与生产的方式。
文化可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构成了文化的两个维度。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在探析对象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存在的两大文化现象。
它们统摄着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形成不同视野中的世界图景,它们的分野、对峙与交融、互渗,赵成了人类知识与智慧的曲折演进。
尽管人们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争论不休,但对其概念却仍然缺少基本的、清晰的界定。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一是就是“知识”、“学问”,所以,从最初人们使用“科学”这一范畴时起,就是把它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的[1]。
在这里,“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科学文化是在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
科学求真就是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
他有三个特点:一是追求真,崇尚客观性和求实性。
具体表现为以物为尺度,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把主体对认识过程的干扰视为科学的大敌,竭力去逼近排除了一切主体作用的事物本来面貌。
二是理性至上,努力把个别的、无限丰富多彩的感性经验抽象为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简洁性的概念、范畴和公式。
三是科学的对象无禁区,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的范围和不断开拓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是主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内在冲动。
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是科学文化的五个要素[2]。
“人文文化”是从“人文主义”演变过来的。
人文文化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它是指蕴含在人文学科中的共同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尤其体现在哲学、宗教和艺术中。
人文文化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追求善和美。
具体表现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
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去挖掘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和本性,强调客观对象适合主体的需要和满足。
二是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三是人文的对象有禁区。
在选择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和指向研究目标时,无不受到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制约。
人文文化的内容体现在精神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包含着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在人类早期的文化母体中,二者完全是内在地融为一体的。
科学不仅表现为形式上与哲学、宗教、艺术的浑然一体,更主要的是内容上与人的存在的统一。
这从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主题可以看到。
古代最早产生的自然科学是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和医学,说明古人既注重研究外界的自然,又注重研究自身的自然。
古代哲学一开始注重的是研究世界的本原,到苏格拉底那里转向“认识你自己”。
同样,在中国,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所显示的那种“因其固然”、“依乎天理”的文化取向和境界,就充分体现了技术达到至境后所透露出来的诗意。
东汉张衡研制的“地动仪”,既是一件科学仪器,又是一种技术装置,同时还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因此,古典文化与技术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3]。
在人类步人近代工业文明之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处于一种完全对立的状态。
这就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产生。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割裂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补性和内在联系,形成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
科学主义无限夸大科学的作用,推崇理性和科学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力量,贬斥关于人的价值、尊严的空洞口号,片面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并把科学理念不加限定地推广到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导致了人文文化的失落;人本主义则鼓吹非理性主义,反对理性和科学进步,主张抽象的个人价值、个人理想、个人本位和个人中心等,无限夸大人的意志、情欲、生命、潜意识直至本能的作用,造成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严重分离。
各执一端的观点都对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20世纪以后,在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汇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一方面,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时既要遵循科学文化,又要顾及其人文社会后果。
另一方面,人文文化与科学理性相适应,努力吸收科学的成果与内容。
科学文化能保证人文文化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文化则能保证科学文化的正确指向[2]。
2、两种文化融合的必然性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当代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越来越呈现出现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是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从根本上是内在统一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两种文化内在统一的终极基础[4]。
尽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研究的对象、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这两种科学都统一在人们的现实世界之中。
具体地说,是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这一活动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中。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在人的身上映现着自然系统的完美和谐与动态演进。
这就为以自然为对象的科学及科学文化与以人为对象的人学及人文文化的统一提供了终极基础。
人是一切科学的主体,是科学及科学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根本依据,人的生存意义决定着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即科学技术的终极指向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最高目的;科学理性在价值尺度上也只能以服从人的人文本性为最高价值。
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想和激情并与人类自身发展、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依靠科学文化将自己从动物界提升为人,并演进为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主体;而科学文化也在人文文化的关照和指引下不断向前发展。
科学文化是因为人的存在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离开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科学文化的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科学文化什么时候离开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什么时候就成为社会发展的祸害。
任何时代的人类生活方式都离不开三种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这三种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构成人类生活方式总体结构的基础。
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正是渗透于人类生活方式各个要素之中的文化意识和观念,是与特定的人类生活方式的总体连为一体的。
正是这种关系,成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的内在根据。
如果说,自然科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人文科学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两种关系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展开的基本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生活方式总体结构的基础。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正是渗透于人类生活方式中的文化意识和观念,是与特定的人类生活方式的总体连为一体的。
因此,两种精神得以生存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世界,它们就是统一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之中的,当然也是可以融通的。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浑然一体、分离与更高层面上“复归”、重新“联姻”的过程。
在古代,哲学和具体科学浑然一体。
到了近代,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日益增多的独立学科。
随着学科愈分愈细、门类越分越多,科学与人文出现了彼此分离的状态。
然而,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科学与人文会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复归”、重新“联姻”。
这是从当代科技发展综合趋势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其标志就是在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和边缘地带,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些学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和分界,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创造了条件。
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促进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的发展过程[5]。
科学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本身就体现着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科学文化体现的精神并非只是自然科学的精神,而是整个人类文化精神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同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不仅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而且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关心人类自身及其命运,必须是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
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臻美精神,以及如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所揭示的科学的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论的精神气质等,本身就是追求真善美的人文精神;以实证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珠联璧合为根基的科学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以及由此衍生的独立性、独创性、自由、宽容、公正、人的尊严和自重等价值,都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情操,也是抗衡和抵御现代社会的种种流行病——极端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的有效解毒剂。
这样,我们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世界本身中,就看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内在统一性[3]。
3、两种文化融合的意义诚然,人不可能穷尽科学的对象,科学也无法穷尽人的世界,但科学与人之间存在着互渗互促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从人文文化中获得教益,而人文的发展也要从科学文化中汲取营养。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互利互补的关系。
从理论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得理性与情感、分析与感悟、追求真实与求善求美等两极之间达成了某种沟通,而最重要的是使得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达成了某种和谐统一。
对世界的认识及其成就:不仅从科学出发,判别其对或错,而且还从人出发,看其能否符合人的“需要”,给人带来利益,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美感和愉悦。
即:人们在认识中,既要追求“真理",又要讲究“价值”。
正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才使现代认识论日益走向“真理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统一,这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在理论上最为深刻的意义。
从实践看,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全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
这一思想表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要树立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体的观念,这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文价值的追求,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