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定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过程特性,确保产品质量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策划、过程特性、产品特殊特性及持续改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 参考文件

《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

4 名词和定义

4.1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

4.2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4.3 过程变差:由于普通和特殊两种原因造成的变差,本变差可用样本标准差S 来估计。

4.4 过程固有变差:仅由于普通原因产生的那部分过程变差。该变差可以从控制图上通过R/d2 来估计。

4.5 过程能力:仅适用于统计稳定的过程,是过程固有变差的6σ范围,式中σ通常由R/d2(σR/d2)计算而得。

4.6 Cp:能力指数

4.7 Pp:性能指数

4.8 Cpu:上限能力指数

4.9 Cpl:下限能力指数

4.10 C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能力指数,定义为Cpu和Cpl的最小

值。

4.11 P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性能指数。

4.12 Ca:偏移度

4.13 UCL:(Upper Control limit)上控制限

LCL:(Lower Control limit)下控制限

5 权责

5.1 制定责任

5.2 实施责任

5.2.1 质量管理处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5.2.2 技术部

5.2.2.1 负责研究初始过程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

5.2.2.2 负责针对质量月报中提到的过程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5.2.2.3 负责对现场过程控制中过程特性和产品特性变差较大的利用控制图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5.3品保部质检处

5.3.1 负责制定和修正控制用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

5.3.2 负责收集生产各处室完成的控制用控制图,并对实际的过程能力进行计算,将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报到质量月报中。

5.4 生产各处室负责按照控制计划的要求对需用控制图进行控制的项目,在控制用控制图上进行过程监控。

5.5 由CFT小组每天对控制图进行监控,对工艺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异常问题及时分析对策。

6 内容及要求

6.1确定需求

6.1.1统计过程控制用于研究工序能力、监控工艺状况、评估测量系统。

6.1.2技术部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要确定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技术,并纳入控制计划。

6.1.3技术部在新产品差异性分析以后,对差异方面的产品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

6.2 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时机

6.2.1初始过程性能Ppk研究

6.2.1.1APQP小组按照《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规定,在新产品开发试生产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见附件1。

6.2.1.2 数据的采集和过程性能指数的计算

(1)APQP小组成员收到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以后,连续收集要求测量特性的实测数据。技术人员根据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具体见附件2。

(2)技术人员进行过程性能指数Ppk的计算;算的Ppk若小于1.67或达不到顾客的要求,技术人员应分析引起波动的特殊原因和一般原因,并通过实施改进措施来排除或减少波动。

6.2.2 量产阶段过程能力的连续监控

6.2.2.1 数据的收集和图表制作

(1)质检处接到量产阶段的控制计划以后,对要求运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来控制的特性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计算出稳定状态、且Cpk≥1.33时的上、下控制界限,将此上、下控制限传递给相关生产处室。

(2)生产处室在接到技术部门下发的控制计划以后,将质检处制定的控制限沿用到控制用控制图(见附件3)上,并要求现场按照控制计划要求的取样频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描点。描点的分布出现异常后,按照点的分布趋势,在生产调整范围内的,由操作工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超出生产工艺参数调整范围的,操作工将信息反馈给工艺技术人员,由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调整。CFT小组负责每天对控制图进行监控,对工艺技术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分析对策。操作工/工艺技术人员将异常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记录在控制用控制图上。

(3)质检处及时收集生产完成的控制用控制图(见附件3),对实际的过程能力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上报到质量月报中。

(4)技术部对过程能力不足的,从现场“人、机、料、法、环”各方面进行诊断,找出过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6.2.2.2 过程能力的分析

A.过程能力的评价标准

(1)确定为特殊特性的过程能力Cpk≥1.33;

(2)一般特性的过程能力Cpk≥1.00;

B.在过程能力分析时,应结合Cp和ca两方面对过程进行诊断分析,Cp和ca所表示的过程能力见下表:

C.如果工序确实没有能力,应采用100%的检验等措施。

D.工序能力很高时,例如:Cpk值至少是3.0,主管人员可适当减少抽样次数或更改控制计划,更改时需获得APQP小组的批准。

E.当特殊特性过程能力Cpk小于1.33,一般特性的过程能力Cpk小于1.00时,按照6.2.2.1(3)、(4)执行。

6.3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

6.3.1 X-R控制图的运用目的

X-R控制图是检查制造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手法之一。

6.3.2 X-R控制图的制作顺序:根据附件3(控制用X-R控制图模型)说明顺序。

(1)按照控制计划要求的频次和容量,在生产过程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采集,需取得20~25组的数据。

注1:Xbar-R图子组大小:一般抽取4-5件连续生产的产品的组合,从代表单一口型、刀具等生产出的半成品中选取。这样做的目的是每个子组内的半成品都是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及非常相似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注2:子组频率:其目的是检查过程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内收集足够的子组,这样子组才能反映潜在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潜在原因可能是换班、或操作人员更换、材料批次更换等。如每班一次、每小时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