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曹刿论战优秀ppt课件

曹刿论战优秀ppt课件

)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32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十年春: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伐: 攻打。 师: 军队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 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迎战。
9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见: 拜见。
远谋: 深谋远虑。
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 “那些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为何去参 与呢?”曹刿说:“那些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 深谋远虑。”(曹刿)就入朝拜见(庄公)。
11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牺牲: 牛羊等祭祀品
加: 虚报
福: 赐福
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 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应答说:“小小 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 灵是不会保佑(您打胜仗)。”
12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22
战前
请见 原因
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战略思想
准备 政治 小大之狱,虽不(取信于民)
准备 能察,必以情
文 章 结 构
战争 经过
齐人三鼓,鲁军一
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下视其辙,登轼望 (把握战机) 之,遂逐齐师
战后 总结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
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战术思想
请从。”
察: 明察 以: 1、按照
2、凭借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来审 理)。”曹刿应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 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 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完整版)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完整版)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四、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不耻下问, “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 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解释句中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5、可以一战 6、公将鼓之 7、彼竭我盈 8、望其旗靡
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 有那些?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概括第一层意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
十年春,齐师伐我 战争的性质:
齐国恃强凌弱,侵略鲁国,这是非正义战争。 曹刿为什么“请见”?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鲁国并无作战准备,仓促迎战。危急时刻, 曹刿挺身而出,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曹刿的担心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体现了曹刿什么性格?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重点句和难句翻译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爱得到神的充分)信任, 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 条件打一仗。
概括第二层意
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 认识。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和“下 视”“登轼而望”等动作,表现了曹刿什么样 的性性格格:从?容镇定、谨慎、善于观察敌情,善于 把握战机。
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为什么 “视”“望”之后才进军?作者并未解释,为什 么 1.?为下文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2.由当时紧张的战争态势决定的。 3.更主要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让曹刿于战后 “论战”,从而表现他的“远谋”。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

读清字音
曹刿( ɡuì ) 鄙( bǐ ) 玉帛( bó ) 登轼( shì ) 旗靡( mǐ )
又何间焉( jiàn ) 辙乱( zhé ) 小信未孚( fú ) 小惠未遍( biàn )
军队
指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吃肉肉食的人者。谋这之里,指又当何权者间焉?”刿曰:浅“陋肉。食这者里指鄙目,光未短浅
找出文章中描写战争过程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在“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当鲁军刚获胜,庄 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 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 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 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参与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诫心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 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句:小大之狱
狱 今义:监狱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 例句: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②一词多义。
何以战(介词,凭、靠)
以 必以分人( 介词,把 )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呢? 从“其乡人曰”一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 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 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 “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 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决策妙处的理解。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握准了两 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 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 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
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 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 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 谓兵不厌诈,这是必须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 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 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 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①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
省略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
“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
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 “以何战”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638年。此次战役中,曹刿作为宋国的使者前往楚国求和。
02
战争过程
楚国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地区对宋国军队发起进攻。曹刿在
观察了楚军的阵势后,向宋襄公提出了“敌疲我打”的战术建议。
03
战争结果
然而,宋襄公未采纳曹刿的建议,坚持“仁义之师”不乘人之危的原则,
结果导致宋军大败。尽管如此,曹刿在泓水之战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
曹刿的思想也被后来的军事著作所吸收和发扬,如《孙子兵法》中的“兵者, 诡道也”就与曹刿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对现代战争理论的启示
对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心理战的启示
曹刿提出的“兵者,诡道也”的战争观以及强调战争中人的因素的思想,对现代战争中 的信息战、心理战等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现代战争中运用智谋和策略的启示
公元前591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再次进攻鲁国,双方在鲁 国都城曲阜附近展开激战。曹刿继 续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提供战 略建议。
战争结果
经过艰苦的战斗,鲁国军队在曹刿 的帮助下再次战胜齐国军队,保卫 了鲁国的领土和主权。
泓水之战
01
战争背景
泓水之战是春秋时期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前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
曹刿指出,战争是双方力量的较量,包 括兵力、物力、财力等。他主张在战争 中要量力而行,避免力量消耗过大而影 响最终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 20、《曹刿论战》 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   20、《曹刿论战》  课件(26张PPT)
也丝织,品必等以祭信品。,”我对从来曰不:敢“夸小大信数未目孚,,神弗
一定要按实情。”曹刿说:“小信用,未
福能也让。神”灵信服பைடு நூலகம்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诉讼事件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诚,诚实、诚心
即使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则请从。”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译文: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诚心(裁 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 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
经耗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 齐国这样的大国,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 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整体感知
1.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是 怎么解释的? (1)齐人三鼓,鲁军一鼓,彼竭我盈, 故克之。
整体感知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国要做哪几方面的 准备?请找出课文原句。
战前准备: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曹刿评价: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 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矣。”遂逐齐师。
小知识

曹刿论战 (共29张PPT)最佳课件

曹刿论战 (共29张PPT)最佳课件
fú )
十攻年打 春,疏齐通文师意伐我鲁庄。公公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于:是谋“。肉”食军乃队者入鄙鄙见光陋,短。,浅未目 能当远政人的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以)实
则请竭 本从力 分。做 的好 事” 凭
情判断
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跟据实情慎 重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自 己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 一仗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 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
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公羊高 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左传》
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 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 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 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 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为何能取胜呢?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

全文结构
合作探究
• 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 在战前准备中,他充分肯定了鲁庄公的第三个准备,因为他知道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 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战则请从”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 在战争中,他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抓住 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关于《左传》
• 《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 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 《左氏春秋》,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记 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 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 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 事件,为后人所推崇。
创作背景
•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国是大国,鲁国是 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 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 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寄身。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师:军队。 • 伐:攻打。 •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俸禄的人。 • 间:参与。 • 鄙:鄙陋,目光短浅。 • 乃:于是,就。 • 以:用,凭,靠。
原文翻译
•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 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 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 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 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 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 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 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 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 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 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参与
注释
军队攻打 鲁庄公 高官厚鄙陋,见 禄者 识短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 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 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 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 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了。”
背景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齐鲁长勺之战(前684
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CHAPTER曹刿,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著称。

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战国之交,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刿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指挥能力,为鲁国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刿生平及时代背景《曹刿论战》创作背景《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一篇记述古代战争的文章。

文章以曹刿为主线,通过他与鲁庄公的对话,展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该文以简洁明快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刿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该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CHAPTER文章开篇即交代了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为后文的论述打下基础。

接着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取胜之道,展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文章以长勺之战的经过和结果作为结尾,验证了曹刿的战略眼光。

文章结构梳理及大意概述0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战争中士气的变化规律,展现了曹刿对战争心理的深刻洞察。

0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此句揭示了当权者的短视和无知,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0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体现了曹刿注重细节、严谨求实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重要性。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写作风格特点分析文章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通过战争实例来阐述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论述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CHAPTER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侦查和分析,充分了解敌人的实力和弱点,为制定有效的战略打下基础。

深入了解敌情灵活运用兵法善于把握时机曹刿不拘泥于常规兵法,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如采用迂回包抄、声东击西等战术。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PPT课件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可以可以牺牲牺牲参与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含有杀灭害虫的成分如烟草含有烟碱鱼藤含有鱼藤酮菊科植物除虫菊的花含有除虫菊素这些植物经提取加工后即可制成植物杀虫剂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小知识:春秋三 传:
公羊传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第2页/共63页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6)小信未孚( fú )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 )我盈(yíng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第8页/共63页
刿 guì
间 jiàn 帛 bó 孚 fú 遂 suì
目光短浅,但勇于纳谏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 力量
第37页/共63页
讨论:第二段
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讨论:第三段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2、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 战机什么时候? “辙乱”“旗靡” 是怎么发现的? “彼竭我盈”之时 下视其辙,登轼
第28页/共63页

《曹刿论战》ppt课件完美版

《曹刿论战》ppt课件完美版

归纳: 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具有爱国精神
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
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但能勇于纳谏、不耻下问
归纳
主题: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 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 争胜利的道理。
写作特点:
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 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 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 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 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 “这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 听从的。”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 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 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 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 集工作来说。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 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 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 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 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 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 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 语。
第二层:叙写了曹刿与鲁庄公战前的 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 先决条件。
第一段:叙述战争发生的 背景 ,曹 刿与鲁庄公战前的对话,说明 政治上取信于民 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 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 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您的目标
1、背诵全文。 2、能准确生动地讲解这个故事。 3、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齐桓公。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式
请特别注意以下字的音和意 刿 (秦桧 刽子手) 间 孚 帛 辙 轼 遂 靡 (糜)
Guì (huì guì) jìan fú bó zhé mí
shì suì mǐ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学 习的金钥匙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 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 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有五赞。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赞鲁庄公面 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 若谷,唯才是用;三赞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 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四赞鲁庄公不被“ 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 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 ”,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忠之属也,争
鲁军驰之
取胜原因 三鼓而进
分析原因
辙乱而逐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1、我眼中的曹刿
2、我眼中的鲁庄公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 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 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 不使人倍觉亲切和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的“鲁庄 公”!
点评:
这篇读后感运用求异思维,一反 人们思考问题的常规,不去赞颂长勺 战争舞台上的主角曹刿,而去“五赞 ”历来被人们否定为“未能远谋”的 鲁庄公,显示了立意的新奇。作者立 意的新奇,并非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而是以时代眼光,从改革的需要出 发,针砭时弊,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 。
首先,请你从字词方面提问 以下是全文的重点词语, 请着重思考并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批注
我 间 鄙 安 专 牺牲 加 信 孚 福 狱

可以 鼓 驰 辙 轼 遂 逐 克 再 竭 盈 靡
课文背诵线索
事件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人物活动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战前准备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强调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