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获奖教案:《16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5篇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5篇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5篇范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语言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掌握大自然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3)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奇观1. 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奇观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奇观,如极光、火山喷发、地震等。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大自然奇观,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信号1. 导入:让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信号,如鸟鸣、蝉鸣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信号及其意义,如鸟鸣表示求偶、警告等。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信号,记录并分析其含义。

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节奏1. 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如潮汐、昼夜更替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节奏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实践:让学生调查并记录周围的大自然节奏,分析其规律。

第四课时:大自然的启示1. 导入:让学生思考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如天气预报、地震预警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及其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课时:大自然的艺术1. 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艺术,如山水、花草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艺术形式及其美感。

3. 实践: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创作一幅自然艺术作品。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内容预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1、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教具:幻灯机学习过程:一、把握语脉开展查字典比赛,看谁先读出下边多音字。

连翘(qiáo)--翘起(qià)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二、学生各自诵读课文。

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1、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

(幻灯片投影)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①(1-3)②(4、5)③(4-10)④(11)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条理性来安排说明顺序的。

这样安排言之有序,很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不能等量齐观。

3、放声朗读课文。

二、小结:(略)作业:1、熟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教具:幻灯机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复习旧课二、品味语言1.为什么标题把物候现象称作“大自然的语”?如果改为“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3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

出示课件(四季)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2、全班交流。

你听懂了什么?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

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

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

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②气象谚语6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多媒体展示画面,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研读小诗1、小黑板出示小诗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

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第二小节(小黑板)。

①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

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②男女生比一比——师评:(停顿得很好,有节奏感,这么一读让我也更明白这大自然的语言)。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增进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介绍2. 课程目标与意义第二章:天空的信号1. 天气现象的认识2. 云、雨、风、雷电的形成原理第三章:大地的印记1. 地形地貌的特点2.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第四章:生命的律动1.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2. 食物链与生态平衡第五章:水的世界1. 水资源的认识2. 水的循环过程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奥秘;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反思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4. 学生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表现、发言等,评价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材;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3. 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物品;4. 视频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引言(1课时)2. 第二章:天空的信号(2课时)3. 第三章:大地的印记(2课时)4. 第四章:生命的律动(2课时)5. 第五章:水的世界(2课时)6. 第六章:季节的变换(2课时)7. 第七章:动植物的奥秘(2课时)8. 第八章:自然界的声音(2课时)9. 第九章:人与自然(2课时)10. 第十章:大自然的保护(2课时)七、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2. 开展校园植物调查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3.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节水小实验,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4. 邀请专家进行环保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5.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索大自然的语言的奥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如大自然的语言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索大自然的语言的奥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与大自然进行交流的?大自然是否有自己的语言?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来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通过举例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探索大自然的语言的奥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实例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5.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和实例展示给全班同学。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评价,共同深入探讨大自然的语言。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小论文。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和分析,阐述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科学解释;(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引言1. 自然现象及其分类2. 大自然的信息传递第2课时:声音的世界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动物的声音通讯第3课时:光与色彩1. 光的传播与反射2. 动物的色彩通讯第4课时:植物的气味1. 植物的香气来源2. 植物的气味通讯第5课时:动物的行为1. 动物的行为分类2. 动物的行为通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现象及其分类;(2)声音、光、色彩、气味在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作用;(3)动物的行为及其通讯方式。

2. 教学难点:(1)声音、光、色彩、气味在自然界中的传播原理;(2)动物行为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现象;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自然现象及其科学解释;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现象;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解释;3. 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4.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然现象实物或图片、实验器材等;2. 教学资源:自然现象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资料等;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为教学提供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篇

【导语】《⼤⾃然的语⾔》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品⽂。

此⽂通俗⽣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学习⽣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3.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然的兴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课时 ⼀、导⼊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还记得⾥⾯是怎样分别描写⼩草的吗? 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春天,⼩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暗黄”。

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知道冬天已经降临。

⼤⾃然仿佛会告诉我们⽓候的信息似的。

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然的语⾔》这篇课⽂,将给⼈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通读全⽂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对⼀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起读课⽂中这⼏个字词。

[利⽤课⽂“预习提⽰”内的5 组字词,让学⽣个别读,齐读。

] 接下来讨论下⾯⼏个问题: 1.这篇课⽂介绍了什么知识? 2.“⼤⾃然的语⾔”⽐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标题是《⼀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为什么把它改为《⼤⾃然的语⾔》? [学⽣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课⽂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然的语⾔”⽤来⽐喻⽆⽐丰富的物候现象。

语⾔是⼈类最重要的交际⼯具,把⼤⾃然中种种物候现象⽐作“⼤⾃然的语⾔”,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把原来的标题改为“⼤⾃然的语⾔”,把⼤⾃然拟⼈化了,显得⽣动⽽有情趣,⼜很新颖,⽐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品”这类⽂章的特点。

下⾯再通读全⽂。

先替各⾃然段标上序号(⼀⾄⼗⼆)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语言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如鸟鸣、花香等。

2. 提问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语言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第二章:声音的大自然语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辨别不同动物的声音。

教学内容:1. 介绍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传递和交流。

2. 介绍不同动物的声音特点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传递和交流。

2. 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辨别和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2. 检查学生的辨别和认识能力。

第三章:植物的大自然语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植物通过颜色、形状、香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2. 介绍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第四章:动物的大自然语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通过声音、体态、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2. 介绍不同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通用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通用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通用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大自然的语言》。

本课主要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大自然的语言。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理解自然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观察和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和理解自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观察和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和理解自然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自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语言,如鸟鸣、花香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检测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技巧,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和理解自然的能力。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定义:大自然中的声音和现象特点:多样性和规律性作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调节生态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现象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大自然的基本语言特征,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5. 小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重要意义是什么? 3、决定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什么? 同学们都已经又快又准地答复了刚刚的问题,我们再一起来小结一下,本文按“是什么 到重要性再到决定因素,最后告知事物的重要性〞的顺序进展写作,这在说明文中,称之 为逻辑顺序,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条理性。 四、精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1、小组讨论:决定物候现象降临的四个因素能否对换位置,为什么? 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低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不能对换。这几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 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 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 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说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聆听自然
拓展:积累大自然的语言 1. 听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听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在哪里?? ?小燕子? 2.你能从以下古诗中,读出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请你在课后在收集一些大自然的语言,和同学们分享,看谁收集的多!
小结
物候学与大自然的现象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通过这一篇文章我 从知识角度分析 们可以很好的理解物候与物候学。
为什么难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一年有四季,每一个季节独有不同的声音,这很简单但是,要在今后 的学习生活中做到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的话,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 实践。
让学生不仅从视频中学习语言表达的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进展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 难点教学方法 间的师生互动。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现象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观察大自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观察法,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及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观察大自然的工具和器材。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引入本课的《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思考大自然是否有自己的语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共同解决生字词和理解上的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内容。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大自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小作文。

3. 观察家庭周边的大自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优秀教案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必须的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力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教案就难以将课本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本内容(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不能。

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

--“纬度影响”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16.大自然的语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知识。

2.了解物候知识。

能力目标1.学会默读,快速找到中心句并准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进而通过开展竞赛、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中,同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最后自然而然地突破文章的重点。

难点概括、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突破方法:通过组织“我是专家”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对文字作细致揣摩。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班级演讲、同学问质疑的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的辨析,并引申到生活实际当中。

这其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并正确地导航。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语文活动式教学法:针对八年级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增强,大胆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设计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作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自然地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并生成自己的语言资料库。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启发兴趣设计(一)教师展示一组四季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然后对比科学家对物候的研究,引发学生对物候现象的探究兴趣。

设计(二)师生问答导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3篇

《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3篇

《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3篇【通用文档】《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学问的科普文章。

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初中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简单懂得的科学。

而本文在文中尽量削减专业术语,运用美丽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一篇科学性、学问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情分析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学问的把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和把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学问的进一步熟悉与积存。

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好玩的语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进一步了讲解明文的学问。

2、了解物候学问。

二、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精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力量。

2、把握文章的说明挨次,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的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觉、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熟悉“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熟悉“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觉、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预备: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生:观看大自然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手中的画笔颜色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

今日,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索:诗歌讲了哪几局部内容?3、小组内沟通、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普文的条理性。

3、揣摩语言,体会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增强学生语言感悟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准确,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通过科普文的特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读科普文的方法,进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能力分析七年级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尚且不足,因此应该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来加深对此类文体的把握。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4、学生特点借班上课,学生对于授课教师不是十分熟悉,需要作充分的预习,设计了导学案。

对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性放到第二课时去分析品读。

3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科普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从中感受其中的科学精神。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表示季节。

明确:柳絮飞:暮春时节(洛阳) 梅花发:隆冬时分(三湘即岳州)衔接语:我们从柳絮飞、梅花发这些自然现象就可以读出季节。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什么?对,称它为“物候”。

”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

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写得一篇有关于物候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师: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引出体裁——科普文并概括其特点师: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关于物候的知识,作者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很形象。

那么,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这是一篇向我们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文。

科普文其实是说明文中的一种。

科普文,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因此,你们觉得科普类文章主要的阅读对象是谁(面向哪些人群)?比如《十万个为什么》。

是平民大众,目的是要让科学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易于接受,因此它必须写得通俗易懂。

这篇科普文除了“通俗易懂”这个特点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我们事先做了预习,请说说。

特点:通俗易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活动3【讲授】抓住科普文的特点分析本篇课文衔接语:科学家竺可桢是怎样用清晰的条理和准确的语言把一门复杂的物候学介绍清楚的呢?科普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条理清晰,那么什么叫条理清晰呢?就是讲的非常有序又有条理,简言之就是言之有序。

在这篇科普文中体现在哪里?1、(整体上)全文体现条理清晰:大自然的语言(现象)------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从自然现象到物候学概念,再到具体的内涵,最后写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符合我们思维、做事的习惯。

这种由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

2、(局部上)条理清晰还体现在哪里?(1)6—10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四个因素”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写的,思路十分清晰。

衔接语:下面我们就运用课文中所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知识来解释以下几首诗的自然现象。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问题:为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明确:因为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就晚于山下了。

是因为高下差异。

玉兰与红杏郭沫若两个月前,在广州,看到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到了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的功夫,你才到了华京。

问题:玉兰花“走得慢”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物候现象受纬度影响,越往北玉兰花开得越迟。

除了6-10节这一部分之外,其实文章其他部分条理也是十分清晰的。

(2)这篇科普文在局部上的条理性还体现在哪里?如:11节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此外,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又如:1-2两节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大自然的语言,也体现这篇科普文条理十分清晰。

可见,这篇科普文不论是整体上还是局部上来看,条理都是十分清晰。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把握科普文条理的阅读方法:可以从抓住文章中关键句或者表示次序的词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衔接语:科普文除了条理清晰之外,还有语言准确。

教师PPT展示表示语言准确性的句子,让学生同桌相互讨论,这些句子中哪些地方或者词语是体现了这篇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3、屏幕显示:①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③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④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⑤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⑥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明确:①“10”与“20”, 不是11而是10天,不是19天而是20天,“10”与“20”很精确。

是作者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得出时间上准确的数据,运用这些精准的数据表示语言的准确性。

但是这句话中还有表示语言准确性的地方,那就是“早春三四月间”与“晚春五月初”,为什们说模糊的时间表达也体现了准确呢?因为通过科学实验与统计发现时间三月有,四月有,说明时间各有早晚,五月初有的是五月初一,五月初二,或者五月初其他时间,具体哪一天不确定,因此,这样的模糊表达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体现。

②“迟十天左右”与“五六天”这两处,“左右”与“五六”都表示约数,因为经过实验之后要么10天多一点,要么10天不够一点,因此用“左右”来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五六”,有时候是五天,有时候是六天,因此,五六天运用约数来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③“约1°”的“约”字因为通过科学实验与统计发现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大约1°,不是刚好1°,因此这样的约数表达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体现。

还有要迟一个星期这一准确的时间表达来说明语言说明的准确性。

④“可能”表示猜测,因为影响损失的因素很多,而且作者无法做科学实验与统计,因此,运用猜测之词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⑤“较晚”是一个程度副词,相对于“较晚”来说,有“晚”、“最晚”等程度之分,运用“较晚”一词不是说明“晚一点点”,也不是“最晚”,因此,“较晚”更能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⑥“在一定高度上”表示限制性的词,不是没有具体的高度,而是无法运用精准的高度来表达,因此,运用限制高度的词语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衔接语:在这篇科普文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去分析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体现科普文语言准确性的一般规律?精准的表达与模糊的表达都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从这些准确的语言中,我们可以读出竺可桢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注重观察,勇于实践,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严谨求真,坚持不懈……活动4【讲授】作家竺可桢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就是因为这些科学精神支撑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地写上“局报”两字。

他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

活动5【讲授】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科普文,不仅学习到物候的相关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描摹、介绍事物,更学习到竺可桢那种严谨求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其实,读科普文,我们还可以感知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

正如作家薛忆沩所说的:我固执地认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在个人书架上为科普作品腾出一个角落。

读科普作品会让我们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卑微地位,这是精神生活最为重要的一步。

因此,同学们平时要多读科普作品,用它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活动6【作业】作业布置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初冬时在广润书院找到的那棵树吗?现在已经是初夏了,那棵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仔细地去观察,运用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写一篇观察日记。

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通俗易懂物候知识条理清晰科普文语言准确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