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1、综合说明榆中县甘草店镇地处榆中县东南部,位于宛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

该镇北靠清水驿乡、韦营乡,南接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县。

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99.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60米。

全镇总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

甘草店镇共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325户、1.86万人。

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71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7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6元。

近年来,甘草店镇先后被评为全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全省“乡镇企业示范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并于2008年被列为全市六个小城镇重点建设乡镇之一,通过多方努力,该镇现已启动了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

项目区位于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距甘草店镇政府所在地约5km,距榆中县县城约25km,距兰州市区约60km。

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331户1263人,总耕地面积9273.9亩,基本均为旱地,由于灌溉无法保证,常年靠天吃饭,使得耕地无法得到适时灌溉,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位于该村北侧沟道内有一座塘坝,其水源为天然积蓄的雨水,水质条件较好,水量稳定,是该村生产生活的优质且珍贵的水源,但由于该塘坝为当地村民自发修建,并且年代已久,坝体在规模及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要求,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积蓄利用,因此,受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委托,我院编制完成了《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水利工程措施,能对有限的水资源加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能解决该村850亩耕地的灌溉水源问题。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兴建蓄水塘坝1座,坝体为壤土均质土坝,坝长70m,最大坝高30m,坝下埋设φ600mm钢筋砼放水管道1条总长100m,放水管出口设置闸阀井1座,内设DN600闸阀1个,工作压力1.0Mpa;铺设压力管道总长500m,采用DN110mmUPVC管,工作压力1.0Mpa;新建泵房1座,建筑面积29.25㎡,安装水泵电机共2台套,总装机30kw,提水流量50m3/h,其中潜水电泵1台套,装机15kw,单级离心泵1台套,装机15kw;修建泵站进水前池1座,容量为30 m3时,山顶压力管道出口设置出水池1座,容量为50 m3,进出水池均为现浇钢筋砼带盖水池;安装变压器1台套,容量为100KV A,必装配电柜1面,架设10kv输电线路长700m。

池州绿野生态农庄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池州绿野生态农庄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池州绿野生态农庄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范本一(正式风格):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1.2 项目目标1.3 项目范围二:规划原则2.1 可持续发展原则2.2 环境保护原则2.3 主题一体化原则三:景观设计3.1 景观设计目标3.2 景观要素3.2.1 水体景观3.2.2 植物景观3.2.3 地形景观3.2.4 建筑景观3.2.5 配套设施景观四:功能区规划4.1 基础设施区4.1.1 道路规划4.1.2 停车场规划 4.1.3 灯光设施规划 4.1.4 排污系统规划4.2 农田区4.2.1 种植规划4.2.2 农田景观规划4.3 休闲区4.3.1 游客中心规划 4.3.2 休闲设施规划 4.3.3 活动区规划4.4 住宅区4.4.1 建筑规划4.4.2 绿化规划五:环保措施5.1 水资源保护5.2 生物多样性保护5.3 能源利用六:管理与维护6.1 管理机构设置6.2 维护标准与流程6.3 监测与评估以上为《池州绿野生态农庄景观设计规划方案》的内容,详细说明了项目背景、规划原则、景观设计、功能区规划、环保措施以及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附件:相关绘图文件、施工图纸、资料参考等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环境保护:指对自然环境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各项行动。

3. 主题一体化:指在景观设计中,将景观要素与主题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范本二(活泼风格):一:农庄背景1.1 农庄概述1.2 目标与定位1.3 农庄特色二:设计原则2.1 创意与想象2.2 科技与环保2.3 亲近自然三:景观设计3.1 设计目标3.2 水上乐园3.2.1 卧浪水滑道3.2.2 大鳄湖畔沙滩3.2.3 水上戏水设施3.3 农田生态园3.3.1 蔬菜种植区 3.3.2 果树采摘区 3.3.3 动物观赏区3.4 活动休闲区3.4.1 儿童游乐区 3.4.2 野餐烧烤区 3.4.3 体育运动区3.5 游客住宿区3.5.1 木屋别墅设计 3.5.2 帐篷营地规划 3.5.3 休闲公寓设计四:环保措施4.1 水资源回收利用4.2 垃圾分类处理4.3 动植物保护五:管理与维护5.1 管理团队组建5.2 设施维护标准5.3 游客流量监测以上为《池州绿野生态农庄景观设计规划方案》的内容,详细描述了农庄背景、设计原则、景观设计、活动休闲区规划、环保措施以及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模版(2014年)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模版(2014年)

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总则 (1)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1)二、规划编制依据 (2)三、规划指导思想 (2)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2)五、规划发展目标 (3)第二章村庄现状概述 (5)一、地理位置 (5)二、基础设施 (5)三、特色产业 (5)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5)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5)一、 产业发展定位 (5)二、 农业发展规划 (6)第四章村庄建设布局规划 (6)一、 建设现状 (6)二、 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7)三、 总体布局规划 (7)四、 住宅建设 (9)第五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10)一、道路广场规划 (10)二、给水排水规划 (10)三、电力电信规划 (10)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11)五、环卫环保规划 (11)六、 防灾减灾规划 (11)第六章村庄治理规划 (12)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12)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 (12)第七章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13)第八章工程预估 (14)前言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二五”期间,围绕安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前进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市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连村位于安宁市南部,建筑院落格局特色鲜明,生活和乐淳朴,生态环境优良。

按照市、街道办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将相连村打造成为以玫瑰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体验区。

魏家营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魏家营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榆中县连塔乡魏家营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编制背景 (1)二、规划指导思想 (1)三、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1)第二章总则 (1)一、规划依据 (1)二、规划原则 (2)三、村庄规划建设思路 (2)四、规划目标 (3)第三章现状概况与分析 (4)一、现状概况 (4)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三、分析 (4)第四章村庄功能定位与规模预测 (5)一、村庄性质定位 (5)二、人口发展预测 (5)第五章经济发展规划 (5)一、产业发展现状 (5)二、产业发展定位 (5)三、产业结构调整 (6)四、产业空间布局 (6)五、农业发展规划 (6)六、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7)七、产业链规划 (7)八、产业发展思路策划 .................................................................................................................................................7九、农民增收策划 .. (8)十、劳动力转移策划 (8)第六章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 (8)一、建设范围 (8)二、总体布局 (8)三、功能分区 (9)四、住宅规划 (9)五、道路交通规划 (9)六、道路竖向规划 (9)七、绿地与生态环境规划 (9)八、村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九、防灾规划 (11)十、近期建设规划 (11)十一、建设步骤与实施方法 (11)十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第七章政策措施 (11)一、保障措施 (11)二、倡导农民参与村庄建设规划与实施的过程 (12)三、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12)四、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 (12)第一章前言一、编制背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建设部到省建设厅、市规划局、县人民政府分级下达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任务,受榆中县人民政府和乔家营村村委会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本次乔家营村的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一、引言本说明书旨在对乡村地区进行规划,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规划涵盖了乡村的整体布局、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规划,我们将实现乡村发展的多方面目标,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

二、乡村整体布局针对乡村整体布局,本规划提出以下措施:1.制定乡村规划总体方案,统一规划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确保乡村整体布局协调有序。

2.划定生活区、农业区、生态区等功能区,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最佳的土地利用效益。

3.增加乡村交通设施,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便于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确保乡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建筑设计为了使乡村的建筑更加美观、符合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本规划提出以下建筑设计原则:1.倡导以传统乡土建筑为主,突出乡村特色。

在建设乡村房屋时,鼓励沿袭传统建筑风格,保留乡村特色的元素,如灰瓦、红砖等。

2.引入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使乡村的建筑具有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增加公共建筑和休闲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等,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场所,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环境保护为了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本规划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保护水源地和水资源,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严格控制乡村污水排放,确保水源的清洁与供应。

3.鼓励植树造林和绿化乡村,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五、文化传承为了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本规划提出以下文化传承措施:1.保护乡村的历史建筑和古迹,修复和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传承乡村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增加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背景综述一、概况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

北靠韦营乡,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

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

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

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

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

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

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

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美丽乡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意义
美丽乡村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农村环境质量,同时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
乡村目前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
目前,中国的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产业支撑,农民人均收入低,基础设 施落后,环境卫生差。
问题
农村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治理难度 大等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美丽乡村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可 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THANKS
环境效益预测与评估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项目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实 现可持续发展。
减少环境污染
在美丽乡村项目中,注重采用环保技术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和破坏。
环境效益综合评估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水 质等指标。
07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社会效益预测与评估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美丽乡村项目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基础 设施水平,促进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在美丽乡村项目中,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发扬优秀传 统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社会效益综合评估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农 民满意度、社会稳定性等指标。
建议与展望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美丽乡村项目范围内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提升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游客提供更 加便捷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充分利用美丽乡村项目的资源优势,开发观光、休闲、 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 的旅游需求。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

迁安市菜园镇小杨庄新农村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述1.1 规划背景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性系统性概念,它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经济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对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对农业的建设投资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80—93)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0-2001)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8.《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河北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2000]36号)10.《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冀建乡[1995]220号)11.《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冀建村[2006]425号)12.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13.《唐山市十一五规划》14.《唐山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5.《迁安市城乡统筹规划》17.《菜园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1.3 规划原则(1)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泉南村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泉南村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泉南村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古泉、富硒、新村”名泉清清酿古今,恰随春风建新村;厚德载物奉硒土,龙承天恩为后人。

中国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室2007年7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6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的范围与内容 (7)三、规划区基本概况 (7)第二章现状与旅游市场分析9一、优势条件 (9)二、存在问题 (9)三、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0)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11一、指导思想 (11)二、建设原则 (12)第四章“一园”——富硒产业园区规划13一、“一园”的发展重点和规划原则 (13)第五章“一带”——富硒产业带景观规划17一、经济林带景观规划 (17)二、道路景观规划 (17)三、道路节点景观规划 (18)第六章泉南村周边景观规划19一、道路规划 (19)二、景点规划 (19)第七章泉南村村域整体规划20一、规划主题 (20)二、道路规划 (21)三、功能分区和分期建设 (21)四、一期建设和功能分区 (22)五、二期建设和功能分区 (29)六、三期建设和功能分区 (30)七、环境容量概算 (32)八、旅游产品规划 (33)第八章基础设施规划33一、给排水工程规划 (33)二、供配电规划设计说明 (35)三、防雷和接地 (36)四、电视、电话工程规划设计说明 (37)五、防洪排涝体系 (37)六、村内卫生规划 (37)七、沼气池建设与利用 (37)第九章环境保护37一、环境保护规划 (37)二、景观生态保护 (39)第十章概预算与资金筹措39一、经费预算 (39)二、资金筹措 (40)附录43一、名胜古迹 (43)二、风俗习惯 (43)三、民间传说 (44)四、逸闻轶事 (44)五、时令节日 (45)六、植物名录 (45)七、矿产资源 ........................................................................................... 46 图纸编目1、区位分析图2、“一园”旅游规划分区图3、“一园”规划总平面图4、“一园”规划道路平面图5、“一园”旅游规划各区展示图(1)6、“一园”旅游规划各区展示图(2)7、“一园”旅游规划各区展示图(3)8、“一园”旅游规划各区展示图(4)9、“一园”旅游规划各区展示图(5)10、“一园”旅游规划各区展示图(6)11、经济林种植规划图12、道路绿化平面示意图13、1段式道路绿化景观图14、2段式道路绿化景观图15、3段式道路绿化景观图16、道路绿化节点平面图(1)17、道路绿化节点平面图(2)18、道路绿化节点平面图(3)19、道路节点景观效果图20、核心区景观规划图21、泉南村景观规划区位分析图22、泉南村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图23、泉南村景观规划主题分析24、泉南村景观规划平面图25、泉南村景观规划功能分区图26、泉南村景观规划道路规划图27、泉南村景观规划景点图28、泉南村景观规划分期图29、泉南村景观规划图30、泉南村景观规划示意图31、泉南村景观规划——“场”、“树”、“泉”32、泉南村村内种植与材质图33、泉南村时钟、牌坊广场平面图34、时钟广场效果图35、牌坊广场效果图36、时钟牌坊广场种植图37、时钟牌坊广场材质图38、洗壶罐广场平面图39、洗壶罐广场效果图40、洗壶罐广场种植与材质图41、石矛广场平面图42、石矛广场效果图43、石矛广场种植与材质图44、呓语童年平面图45、呓语童年效果图46、呓语童年种植材质图47、民俗文化广场平面图48、民俗文化广场意向图49、民俗文化广场种植图50、民俗文化广场铺地示意图51、“神鹭泉”湿地区平面图52、“神鹭泉”湿地区效果图53、“神鹭泉”湿地区种植图54、“神鹭泉”湿地区材质图55、泉南村水渠平面图56、水渠景观意向图57、水渠植物种植图58、原硒味滨水休闲区平面图59、原硒味滨水休闲区意向图60、滨水休闲区种植图61、滨水休闲区材质图62、生态净水池平面图63、生态净水池景观意向图64、生态净水池种植图65、农家乐别墅区平面图66、农家乐别墅区意向图67、浓硒苑森林氧吧平面图68、浓硒苑森林氧吧意向图69、卡通港儿童活动区平面图70、卡通港儿童活动区意向图71、富硒园山庄平面图72、富硒园山庄意向图73、拓展活动区平面图74、拓展活动区意向图第一章规划背景泉南村所属的董家镇位于江西省丰城市西北部,与高安市独城镇接壤,距昌樟高速26公里、丰城市区50公里、高安市区36公里,全镇土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为丰城市面积第四大乡镇,现有人口2.2万。

方河村安置点规划设计说明书

方河村安置点规划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范围 (1)1.3规划内容 (1)第2章现状概况 (1)2.1区位关系 (1)第3章安置点现状分析及问题 (1)3.1现状用地分析 (1)3.2场地分析 (2)3.3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情况分析 (2)3.4现状人居环境分析 (2)3.5居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分析 (2)3.6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第4章规划总则 (3)4.1规划依据 (3)4.2指导思想 (3)4.3规划原则 (3)4.4规划目标 (3)第5章安置点定位与规模 (3)5.1安置点发展性质 (3)5.2安置点发展定位 (3)5.3发展规模 (3)第6章用地布局规划 (4)6.1 居住用地 (4)6.2 公共设施用地 (4)第7章建筑平面布局规划 (4)7.1规划理念 (4)7.2 总体布局规划 (4)第8章建设引导 (5)8.1建设引导原则 (5)8.2建筑整体风格引导 (5)8.3建筑控制要素 (5)8.4小品设置引导 (5)8.5植物配置引导 (6)第9章道路系统规划 (6)9.1规划原则 (6)9.2道路分级及断面 ............................................................................................................................. 69.3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 (6)第10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7)10.1给水工程规划 (7)10.2排水工程规划 (7)10.3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7)10.4燃气工程规划 (8)10.5环卫设施规划 (8)10.6管线最小埋设深度 (8)第11章综合防灾规划 (8)11.1防震规划 (8)11.2防地质灾害规划 (8)11.3防洪规划 (8)11.4消防规划 (9)第12章实施措施 (9)附表1 新村安置点用地汇总表 (9)附表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0)附表3 公共设施规划一览表 (10)第 1 章项目概况1.1 规划背景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12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的批复》(川国土资函〔2012〕1443号)、中共蓬溪县委办公室、蓬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蓬溪县2012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合理、有序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利用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满足部分城镇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

美丽乡村片区内监理规划

美丽乡村片区内监理规划

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本级建设项目工程监理监理规划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目录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第三章监理工作内容第四章监理工作目标第五章监理工作依据第六章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第七章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配备计划第八章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岗位职责第九章工程监理中“三控三管一协调”第十章监理工作程序第十一章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第十二章监理工作制度第十三章监理设施第十四章旁站监理第十五章安全监理第十六章本工程监理工作重点与难点分析等第十七章工程竣工验收第十八章监理资料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迁安市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本级建设项目(长城绿道片区内项目)2、建设地点: 项目涉及五重安乡、大崔庄镇、建昌营镇、杨各庄镇、4个镇乡、26个村3、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改造建设农宅合作社用房、乡村文化建设、两改一清一拆、垃圾治理及零星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观景平台和景观带建设、智慧家园建设及绿道主干路沿途环境整治等工程。

4、资金来源: 资本金注入和申请贷款5、投资概算:监理范围内工程概算投资额约7601万元,本次招标监理费估算价为42.4万元6、质量标准: 合格。

7、监理范围及监理周期要求:8、监理范围:迁安市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本级建设项目(长城绿道片区内项目)的施工准备、施工、交工、养护、竣工、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阶段的监理服务。

9、监理周期:自施工准备起至工程养护期结束止。

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根据建设监理委托合同约定的工程范围内的监理业务有:1、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2、审查承包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的资质。

3、审定承包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

4、审查承包单位的材料、设备采购清单。

5、检查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

6、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并签证,参与处理工程事故。

7、监督、检查承建单位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督促承建单位搞好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

美丽乡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设计
旅游线路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色,设 计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如农家 乐、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
旅游产品创新
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推出具有 创意性的乡村旅游产品,如民 宿、农业体验、户外拓展等。
旅游品牌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品牌的策划与推 广,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
度和美誉度。
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THANK YOU.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 设,包括交通、通讯、给排水 、电力等,提高旅游地的可进
入性和通讯能力。
服务设施建设
在旅游地建设餐饮、住宿、娱乐 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旅 游体验,加强服务意识和质量监 管。
环境卫生管理
注重旅游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加强 垃圾处理、公共卫生间等设施的建 设和维护,保持旅游地的良好卫生 状况。
全面调查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项目的资源 优势和制约因素。
对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项目具备合 理性和可操作性。
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概算方案。
制定多渠道融资方案,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产 业基金等。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 建设。
资金缺乏
技术难题
美丽乡村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能面临 财政拨款不足的风险。
美丽乡村项目涉及多种技术问题,如生态修 复、污水处理等,需要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 。
村民参与度低
政策支持不足
由于意识不足或沟通不畅等原因,村民可能 对项目实施缺乏参与度和支持。
项目实施可能受到各级政策影响,如环保政 策、土地政策等,政策支持不足将影响项目 进度和效果。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背景综述一、概况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

北靠韦营乡,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

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

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

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

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

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

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

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蔡家沟村位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涝村。

有县乡公路过境,(原旧312国道)。

耕地面积9275亩,其中梯田6000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60%。

全村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中庄、李家沟、岔里沟、和岘口、转咀子、咀子上、脑上、坪上、三坪、郝家铺、东岭、白土窑、双虎子沟16个自然村组成,辖9个村民小组388户1309人,村内主要有张、蔡、王、魏、李、窦、古、郭、罗、刘、沈、马、田、伏、林、唐、何、全、武、杨、甘等21个姓氏。

蔡家沟村属沟壑山台地区、形成七沟八梁,海拔1600米-2180米。

无霜期153天,年降雨量380毫米,年蒸发量1450毫米左右,土壤属黄白土、褐土。

民国时期,蔡家沟村实行保甲制度,解放初成立农会,建立初级社、高级社、时属高崖公社,甘草店大队,蔡家沟中队,1962年设车道岭公社,蔡家沟中队体制变小,分蔡家沟大队、瓦房大队、白土窑大队。

当时蔡家沟大队由脑上社、坪上社、咀子社、三坪社组成了4个小队;瓦房大队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李家沟社、中庄社、岔里沟社、和岘口、转咀子组成所辖八个社。

白土窑大队辖东岭、郝家铺、白土窑、双虎子沟4个小社。

1965年9月开始社教运动,1966年初撤并车道岭公社,成为甘草店公社,三个大队也合并成一个大队--蔡家沟大队,下设9个生产小队。

1983年成立蔡家沟村民委员会,下设9个村民小组。

蔡家沟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留下有明代烽火台一处,村内有姬家娘娘庙2座、关帝庙一座丝路古镇甘草店是一个交通要道。

明代,陕西驿道自西安、平凉、隆德、会宁、安定(今定西县)过金县甘草店、清水驿、定远驿,进入兰州。

据清人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载:陕甘驿道自西安西去,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安定县称沟驿、皋兰县(今榆中县)车道岭(瓯落地)。

清代还有一条新驿路,即自车道岭至甘草店,过夏官营、买子堡(来紫堡)、响水河(小水子)至皋兰县东岗镇。

民国时,经过榆中县内的干支线由12条。

干线由县东清水驿经甘草店过车道岭入定西界,通陇东大道,在榆中境内35公里;由甘草店向南经大营川、水家坡,向东折经花寨子至符家川入定西界,通陇南大道。

始建于民国23年(1934)的西兰公路(G312线中段),次年全线修通。

县内自西向东经来紫堡、金崖、太平堡、清水驿、甘草店、车道岭至景家泉入定西,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

民国26年至民国28年,进行全线路面改善,路线自西向东经柳沟河、猪嘴岭、定远、麻家寺、石头沟、三角城、接驾嘴、甘草店,翻越车道岭入定西。

前线和改建的线路,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来往车辆,都习惯于在这里就餐。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馋柳高速公路穿境10公里,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军事要地,从西汉开始,历代兵家在县内修筑城池,营堡,用以防守,元代大部分倾废,明清时再度重修添建,清代有72营堡。

甘草店有1营5堡,即:三墩营、项家堡、邵家堡、正川堡、吴家堡、甘草店堡。

宋、元、明三代,县内修筑了27土墩(烽燧),其中甘草店就有3处烽燧遗址。

同治五年(1866)春,河镇王营进驻金县。

3月,总兵彭楚汉率南字三营驻甘草店、三墩营,经裁汰,有马兵21名,步兵14名,守兵6名。

光绪三十年(1904),金家崖改为兰州城守营驻防,金县城守营移驻甘草店,遇军事活动,则在甘草店、金家崖两地调动。

清代在境内设14塘:甘草店有车道岭、甘草店、三墩营3塘,每塘有兵50名。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十一月,前秦授乞伏司繁为使特节、都督镇守勇士川(在甘草店至东古城一带),后卒,子国仁代行其职。

清同治三年(1864)5月,甘草店人赵云花,刘克笃与回民反清军激战,杀知县蔡同等人。

后由清军先锋高金庆收复。

12月,回民反清军进攻甘草店等地。

明代至民国末,来甘草店经商的山西、陕西、河南商贾,是甘草店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甘草店蔡家沟烽火台第二章现状分析一、整体环境质量差蔡家沟村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社与社之间相距较远,有较陈旧的老村社,也有新建的村社,但整体环境质量较差,且破旧的建筑与环境也难以满足住户对现代生活质量的追求。

整个村内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村镇绿地不成系统,绿化植被较少,行道树缺乏。

山村内有多条河沟,但大部分沿河地段没有绿化,树种也比较单一,街道两侧缺少可观赏性植物,有的地段垃圾成堆,对河流形成污染。

第三章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6、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11、《甘肃省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62/T25-3048-201012、《榆中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5年)》13、《榆中县县城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5年)》14、《榆中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5、《城镇规划绿化与环境卫生规范》(GB50337-2003)16、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技术标准、技术规范17、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二、指导思想蔡家沟村“美丽乡村”风情旅游观光区是兰州市周边景观的重要节点,是兰州市避暑度假、体味农家风情、亲近自然山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绝好境地。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本次规划设计完全贯穿三个方面的内容将主题定位为“一个生态基底,承载农家田园风情、美丽乡村,容纳现代城市休闲生活”,并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三、设计原则(一)地方特色延续原则乡村风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与其历史发展分不开的。

它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是不同历史阶段街道形态的叠加。

因此,它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

而要在不断的历史演化中保持街道风貌的可持续特色,作为可以展示区域特色重要载体的沿街建筑立面、景观绿化就必然离不开特色设计。

此时,利用山区的特殊地形,地方特色材料运用,景观环境的美化改造不失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改造办法。

同时,这要在乡村的整体风貌特色的把握考虑下进行。

(二)合理性可视原则通过一些必要的整治改造,使村舍建筑立面的背景在视觉上协调、美观,景观环境凸显当地特色,景色宜人。

(三)控制性改造原则力图通过规划设计来控制、引导具体的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第四章规划理念与对策(一)生态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化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态化的要求贯穿于景区各项规划之中。

依靠该地区保持良好的原始地貌。

通过沿线连片种植的万亩油菜花、灌木林观光区、高原夏菜温室体验区等整体规划措施来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该项目通过生态化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能进一步对植被、水资源进行保护。

利用当地泉水建立连片湖面,达到灌溉、防洪的作用,又有景观的效果达到“美丽乡村”山青水秀、优美的生态环境。

(二)历史、民俗、丝绸之路文化蔡家沟村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涝村。

有县乡公路过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进出兰州地区的东大门,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文化交融并汇之地;这里商贸兴盛,是中西交通枢纽;这里民风淳朴,独有西部的风韵和特色。

甘草店镇,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而成为兰州市东大门上展示历史文化魅力的招牌。

这里山高峰峻,农田宽阔,是典型的二阴地区气候,走进这里民俗风情独特,以及黄土高原的自然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以及独特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的自然风景,无时不显示该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重点建设烽火台历史遗迹,通过对烽火台修复整治来讲述历史文化。

通过建设农家乐、利用现有的自然涝池建设成水景垂钓池,建设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农家乐以及蔡家沟村民俗风景村落的保护修缮,利用山泉水建成生态观光湖,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辅相衬的生态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