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诗词九首》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九首滁州西涧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九首滁州西涧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九首滁州西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九首滁州西涧教案北师大版《滁州西涧》韦应物一、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背诵诗歌。

二、导入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2.试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3.试分析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四、教师点拨,并引导探究内容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 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五、进入诗歌的意境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八年级下册书中唐诗三首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书中唐诗三首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书中唐诗三首北师大版1、石壕吏杜甫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卖炭翁白居易唐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课后古诗词十首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拓展阅读《诗词九首》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拓展阅读《诗词九首》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诗词九首》导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课文。

2、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二、思考讨论1、这首诗是一首。

(填体裁)2、这首诗中写眼前之景的语句是3、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4、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文中的的运用中可以反映出来。

三、赏析诗歌四、背诵默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及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3、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1.诗人简介刘长卿(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

字文房。

玄宗天宝进士。

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2.解题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3.赏析(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相信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2)简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图。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在山路上,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3、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4、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

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谈一谈《滁州西涧》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背诵诗歌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引入二、指导朗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第一句诗,讲的是什么?2、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九首》(共92张PPT)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九首》(共92张PPT)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 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曾著《五柳先 生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后 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 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 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 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 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 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 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 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请同学们自读几遍,想想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富安中学刘瑛
听评讲
诗歌品赏:
思考: 1、读了此诗,你觉得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孟浩从然这接首受一诗位中老你朋友体的会邀到请,诗来人到怎乡村样做的客感的事情情?)
3、(诗诗人中与描故人写的田真园挚友风情光和的对田是园哪生句活的?向用往了)什么修 辞手法?再找一句运用相同修辞的句子。
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仰慕陶渊明 人品尤其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和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 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 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 闲。”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 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 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 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 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 世。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 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 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 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 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近岳而望,并未 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 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 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八下语文《诗词九首》

八下语文《诗词九首》

描写山居秋暝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 向往。 主题
赏析
《蜀道难》
诗中通过对蜀道艰 险的生动描绘和作 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的抒发,表达了作 者对人生的深刻思 考和积极向上的态 度,同时也展现了 作者卓越的文学才 华和艺术魅力。
赏析 主题 描绘蜀道艰险,表达作者对人生艰难的感慨。
#O3
诗词风格与特点
意象丰富
在《诗词九首》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 动物、植物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和思考。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 象征意义。
VS
象征手法多样
作者还运用了多种象征手法,如借代、隐喻等, 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这些象征手法使得 诗词的意蕴更加深刻、丰富。
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节奏感强
除了韵律美外,作者还注重诗词的节奏感。通 过运用长短句、快慢节奏等手法,使得诗词具 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
表达爱情相思之苦。
《涉江采芙蓉》
赏析
诗中通过描绘采芙蓉的场景和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 求和相思之苦的深切感受。
《短歌行》
主题
抒发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
赏析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短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呼 吁人们珍惜时光,追求自由和快乐。
《归园田居(其一)》
应对考试要求
八年级下册语文考试中包含《诗词九首》的相关内容,通过 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诗词九首简介
80%
《诗词九首》概述
简要介绍《诗词九首》的作者、创作背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题思想等。
100%
诗词内容解析
分别对九首诗词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字 词解释、句子赏析、意境描绘等。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古诗九首饮酒》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古诗九首饮酒》PPT课件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陶酒
渊 明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 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 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鲁迅说过:“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是 ‘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读山海经(其三)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在?
学习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比较探究诗词九首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比较探究诗词九首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诗词九首》课文解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盖房子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感觉到世俗往来的纷扰。

)[结庐:建立住宅。

人境:人们聚居的地方。

车马喧(xuān):这里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段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揭示了主旨,刻画出作者别出心裁的精神风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段析】设问句,将诗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看法明言道出,富有哲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望见了庐山。

)【段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传诵千古。

写活了诗人的淡泊情怀,也描绘出诗人潇洒飘逸的形象。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色秀丽,天空中的鸟儿一起结伴飞回来。

)[气:气象,景色。

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相与:一起。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①理解《饮酒》结尾两句诗的深层含义。

)【段析】“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颇富哲理,诗人在田园中所得到的妙不行言的“真意”与欢悦,是语言所难以表达出来的。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故人打算了鸡和小米,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段析】首联写老挚友邀请“我”去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村边的绿树合抱环绕,墙外的青山隐隐歪斜。

)【段析】颔联写诗人进村看到的幽美景色。

传达出诗人开心的心情。

开轩面场圃,杷酒话桑麻。

(打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端着酒杯倾谈农事桑麻。

)【段析】颈联描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说话的情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九九”重阳佳节,还来喝酒观赏菊花。

)(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段析】尾联写和故人相约而别。

说不尽的知心话,遭不完的依恋情。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占闲。

(天上几只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8古诗九首西江月 遣兴》word教案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8古诗九首西江月 遣兴》word教案

西江月·遣兴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1]【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辛弃疾[2](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有两种角度的赏析,其中赏析一更为生动形象:赏析一: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

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

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

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拓展阅读《诗词九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拓展阅读《诗词九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诗词九首》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建议]一.这几篇文章可以安排学生课内或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可以只要求围绕“阅读练习·探究”一、二进行准备。

课堂讨论交流,教师讲评。

二.《三峡》这一课,可组织学生和郦道元的《三峡》简单作比较即可。

三.关于《诗词十一首》,教师可重点抓住诵读。

通过诵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品味、评点各篇诗文中的佳句妙词奇笔。

体味各篇诗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领会作者在议论或写景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个性。

(一). 饮酒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入仕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不久解职归。

后来还担任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

义熙元年(405),为彭泽令。

以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决计弃官归隐,此后长期过着躬耕陇亩的生活。

陶渊明志行高洁,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

归隐后接近农民,参予农活,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所写田园诗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内容真切,感情深厚。

他的咏怀诗寄托其不得施展的抱负,悲愤豪放。

陶诗质朴自然而又韵味隽永,极富审美价值。

他开启了诗歌史上的田园诗派,对入唐以后的诗歌影响深远。

有《陶渊明集》。

2.课文简析诗写诗人隐居后悠闲自得的生活和恬静舒适的心情,言外也透露出他对官场争名逐利的生活的厌恶。

前四句写隐居的处境和心情。

居住在“人境”却“无车马喧”,这是什么缘故?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揭示了这个矛盾是怎么统一的。

那就是心境淡泊宁静,不汲汲于功名富贵,远离喧嚣的尘俗的纠缠。

“心远地偏”,揭示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

后六句描绘隐居后自己的精神与自然景色的浑然契合和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的人生意趣。

“采菊”二句,一向为人们所激赏。

其妙处在于写出了无意看山,只是在一俯一仰之间、漫不经心之际,南山扑入眼帘,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北师大版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北师大版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北师大版《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第8课三峡诗词九首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第8课三峡诗词九首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三峡》《诗词九首》⊙收获平台一、你如何理解余秋雨《三峡》中的这些语句?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与同学沟通,留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分析,完善自己的理解。

1.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揖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常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

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答:2. 过三峡本是找寻不得词汇的。

只能老醇厚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

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

答:*3.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挚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平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缠绕。

答:二、与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写得精确。

赢家可得说一说背诵的小窍门。

1.依据提示填写诗文的上下句:①羁鸟恋旧林,。

②荡胸生层云,。

,一览众山小。

③,野渡无人舟自横。

2.用课文原句回答:①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中写声音反而更衬托出环境之幽静的诗句是,。

②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中表现作者醉态的句子是。

3.依据提示,完整地填写诗歌的题目、作者和其他诗句:江雪,。

,。

⊙发展空间一、请比较《田园乐》和《春晓》,回答下面问题: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两首诗都写到春雨、啼鸟,构成的意境相同吗?答:2.你更喜爱哪一首并说明理由。

答:二、品读《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题李凝幽居》三首诗,填写下表:⊙轻松一刻猜一猜:*春潮带雨晚来急(猜古书目一)*野渡无人舟自横(猜成语一)*一览众山小(猜成语一)*万径人踪灭(猜四字常用语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猜数学名词一)*两岸猿声啼不住(猜物理名词二)参考答案⊙收获平台一、1.盛世时诗人是豪迈的、昂扬的、浪漫的,他们不必忧国忧民,不必为生计奔波,可是假如社会动荡担忧,敏感的诗人就为现实所苦,他们的心就无法翱翔,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而痛哭流涕,奔跑呼喊,而当他们的哭泣、呼喊没人理睬时,他们就发不出声音,写不出诗歌了。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需背诵古诗文集锦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需背诵古诗文集锦

八·下《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阙”通“缺”】处。

重(c hóng)岩/叠嶂(zh àng),隐天/ 蔽(bì)日。

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 曦(xī)月。

至于/ 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素湍(tuān)/ 绿潭,回清/ 倒影。

绝巘(yǎn)(山的意思)/ 多生怪柏(bǎi),悬泉/ 瀑布,飞漱(shù)/ 其间。

清/荣/ 峻(jùn)/茂,良多[2]/趣味。

每至/ 晴初/霜旦,林寒/ 涧(jiàn)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z hǔ)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zhuǎn) /久绝。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 g),猿鸣三声/ 泪沾裳(cháng)。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九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九首》课件

1、古诗中哪一句话描写了村庄的环境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村庄的环境。
村边绿树环绕,村庄的四周青山斜立。 远景和近景相结合,体现了 农村秀美的自然景色。
1、古诗中,那一句话描写了把酒闲话的场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作者和朋友在喝酒的时候,面对的是什么? 谈论的是什么? 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谈论的是庄稼的生长 情况。 这一句诗描写了恬淡闲 适的农村生活。
朗诵与品悟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请同学们自读几遍,想想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品赏:
思考: 1、读了此诗,你觉得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情)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仰慕陶渊明 人品尤其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和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 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 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 闲。”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 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 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曾著《五柳先 生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后 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 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 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 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 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 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 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 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安中学刘瑛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 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 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 的生活场景,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过故人庄 /
首联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
hàn guō xiá shǔ yāo
颔联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 / / 颈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仰慕陶渊明 人品尤其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和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 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 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 闲。”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 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等到。 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回到朋友家。 就菊花:来欣赏菊花与饮酒。
此诗句意思是: 等到重阳节时,再来 这里边欣赏菊花边饮 菊花酒。
朗诵欣赏与明意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1、古诗中哪一句话描写了村庄的环境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村庄的环境。
村边绿树环绕,村庄的四周青山斜立。 远景和近景相结合,体现了 农村秀美的自然景色。
1、古诗中,那一句话描写了把酒闲话的场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作者和朋友在喝酒的时候,面对的是什么? 谈论的是什么? 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谈论的是庄稼的生长 情况。 这一句诗描写了恬淡闲 适的农村生活。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是哪句?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再找一句运用相同修辞的句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富安中学刘瑛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对仗(对偶)
1、古诗中,哪一句写了朋友邀我到他家做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朋友邀请我做客,为我准备的是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鸡黍。 我和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 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 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 “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 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 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 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 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 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显示出了诗 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 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 (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 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 嵩山)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 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 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 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1、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
别写的是什么? 2、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 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 宁呢? 3、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 谈你喜欢的原因
1至4句为第一层
讲作者因为能 够超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境 界,所以觉得所 在的地方也偏僻 幽静了。
5至10句为 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由山中之 欲辨已忘言。 景领会到人生 真谛,但诗人 并未明辨。世 界上美好的东 西往往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 (总结全篇、点名主旨)感受它。
3、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 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 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 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 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 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 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 济天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 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jǐngຫໍສະໝຸດ xuān pǔ sāng má
尾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 /
dài chóng
huán
重点词品析 1. 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 的田庄。 2. 具:准备。具鸡黍:杀鸡做饭。 3. 合:环绕。 4. 轩:指窗户。 5. 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富安中学刘瑛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 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 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 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 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 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 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 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 是其中的第五首。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 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曾著《五柳先 生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后 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 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 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 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 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 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 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 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 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具:准备。 鸡黍:饭菜。 至:到。
此诗句意思: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 邀请我到他家作客。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环绕。 郭:村庄的四周。 斜:斜立。
村边绿树和,郭外青山斜。
此诗句意思是:
村边绿树环绕,村庄的 四周青山斜立。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窗户。 面场圃:面对打谷场和菜园。 把酒:拿起酒杯。 话:说,闲谈的意思。 桑麻:庄稼。 此诗句意思是: 打开窗户面对着打谷场 和菜园。拿起酒杯边喝酒边 谈论庄稼(的生长情况)。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回巢 的飞鸟,都显得那 样美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而飞鸟 归巢自然勾起了诗 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 隐居之情,以纯朴自 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 诗人闲适的生活,感 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 自然风光的喜爱。
2、此中有真意,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 面为“阴”。
造化万物的大自然, 使你汇聚了天地间的神奇和俊秀。 横亘的山姿, 使南北晨光暮色截然分明。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眦:眼眶

云气蒸腾缭绕山峦, 令人心胸激荡开阔, 极目眺望眼眶欲裂, 蓝天飞鸟翩翩返巢。
泰山
整体感知

杜甫

齐鲁青未了。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层云, 会当凌绝顶,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巍然峻拔的泰山呵 , 郁郁碧青的山色, 覆盖了辽阔的齐鲁大地。 写作者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 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 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 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 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 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 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 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 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词九首》
《 陶饮 渊酒 明 》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 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 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 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 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 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 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 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富安中学刘瑛
了解作者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 写田园山水诗为主。是唐代一位不甘隐 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早年在家隐居 读书,30岁曾到过长安应试求仕,失意而 返回故里。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 王维交谊甚笃。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 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 情。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 应故人邀请到农做客时所写,描述了田 园生活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