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背诵版(三份整合)

合集下载

2012年经济师测试中级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统计内容

2012年经济师测试中级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统计内容

2012年经济师测试中级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统计内容第四部分统计1.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2. 在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3. 数值型变量根据其取值的不同,可以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可以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可以一一列举;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多个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

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当离散变量的取值很多时,也可以将离散变量当作连续变量来处理。

4.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

普查是适合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5.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

普查是适合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6. 统计报表是我国目前收集统计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

7. 登记性误差是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从理论上讲,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8. 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3)样本容量不足等。

这类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

9. 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是指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或出现频数的多少确定的集中趋势的代表值,主要有众数、中位数等;数值平均数是指根据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背诵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背诵资料

1.统计:对某一现象有关数量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2.分类: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3.内容: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实验设计4.特性:①概率性②二元性③归纳性5.原则: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四、学科性质6.意义: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管理的工具、阅读科学文献7.总体:性质相同的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基本单位或单元.8.数据:经常性资料(日常工作记录, 统计报表);一时性资料(调查研究、测量研究、实验研究)(准确性、完整性)(顺序分布、等级分布、次数分布)(结构要简单明了;层次清楚,具有逻辑性) (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10.优良集中量的条件:①反应灵敏②严密确定③意义简明,易于理解④容易计算⑤合代数运算⑥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1.教育测量: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特点:①间接性和推断性;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③测量具有多样性;④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3.量表(指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①称名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4.教育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测量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的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测量与评价:①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也是一种方法手段。

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②区别:A关注点:测量:数量的多少,评价:价值的高低;B特点:测量:客观的过程,评价: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C复杂程度:测量:教育效果或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定量、单一,评价:定性与定量、复杂、综合。

7.类型:①学业成就测验;心理测验;气质类型测验、心理健康状况测验②标准化;非标准化③按测量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安置性测量;形成性测量;诊断性测量;终结性测量④常模参照测量:在团体中相对地位;标准/目标参照测量:达到一定标准教育目标;潜力参照测量⑤最佳行为;典型行为⑥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成就测量;人格测量8.功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巩固学习成果的必要措施;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1.信度: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

2011新版经济基础中级第四部分背诵版(持续更新中……)

2011新版经济基础中级第四部分背诵版(持续更新中……)

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3.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4.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到细):定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5.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属性6.定序尺度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

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7.定距尺度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量。

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8.定比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9.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是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10.11.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12.数值型变量根据取值不同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13.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14.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但时点指标不能累积。

15.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

相对数的两种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

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2.案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4.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

3、【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4、【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变异性。

其中:在数量性上,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数据。

统计数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反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数量的多少:从总量上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B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现象之间的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点:(1)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要求确定的。

(2)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

(3)统计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必须具有同一性质。

3、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1)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

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2)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一部分单位。

总体单位1、【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例: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

统计总体:该市全部工业企业全部职工。

统计单位: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统计指标:该市全部职工收入。

统计标志:该市每一个职工的收入。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背记

统计学背记

1.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区别:标志说明的是总体单位特征,指标说明的是总体特征;标志中的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而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所有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2)联系: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时在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基础上直接汇总得到的;在一定条件下(研究目的的调整),指标和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统计调查组织方式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3.统计调查方案的结构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调查时间以及调查的组织与实施的具体细则等4.频数分布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1)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值变异程度的绝对值,不宜对不同水平、不同计量单位的数列进行比较2)离散系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相对变异程度的指标,可以用以比较不同数列的变异程度因此,应将反映数据的绝对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转化为反映相对差异程度的指标,再进行对比6.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二者的关系(1)联系:都是研究和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数理统计方法,且相互补充,密切联系。

回归分析师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具有密切相关的两个变量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进行统计推断,是相关分析的拓展。

而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前提,对于相关程度很低的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师没有实际意义的(2)区别:1)相关分析主要通过相关系数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系及其关系的密切程度,其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且变量之间不必区别自变量和因变量。

而回归分析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另一个非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且变量之间必须区别自变量和因变量2)相关系数只能观察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不能估计推算具体数值。

而回归分析可以根据回归方程,用自变量数值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3)互为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拟合两个回归方程,且相互独立,不能互相替换。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统计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词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作。

没有统计⼯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是⼀门⽅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特征:同质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的为纽带⽽相互联系的⼀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第⼀,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字回答)。

⼆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的⽽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统计中级整理笔记

统计中级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一、统计的含义1、统计是指着重对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它通过对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从数量上来认识客观现象总体的现状和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的数量变化规律2、统计有三种具体含义⑴统计工作:专门从事统计调查研究活动的工作⑵统计资料:调查研究活动的成果,包括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资料⑶统计学:指导统计调查研究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二、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数量的多少;各种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2、总体性:统计认识着眼于认识事物总体的数量特征3、社会性:三、统计活动的过程1、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开始,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过程2、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四、统计的作用1、具体体现在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上2、作用的发挥是通过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服务而发挥出来的第二节统计的研究对象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1、就共性而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方法2、就具体而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⑴统计活动的特点和过程⑵统计认识对象的特征⑶怎样才能取得反映个体表现的资料并将它过渡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⑷如何利用部分数据推断总体并把握推断的可信度⑸应当用哪些统计分析方法能使统计的认识深化二、统计学的性质:属于方法论学科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几个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

它的形成有三个条件: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

按照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可分类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

二、标志和指标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2、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⑴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⑵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数量标志可以,而指标都必须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和标志的联系:⑴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指标与数量标志存在着转化关系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标志:即可变标志,是指一个总体中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2、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以及统计指标。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二、三章☐1、P3: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P6: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3、P7: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关系)/ 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个别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同质性) 。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情况,则企业是总体,职工是单位,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规模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

☐4、P8: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

)统计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对比关系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时间状况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5、P10:变量(变量与变量值的定义;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变异: 反映组成总体的各单位不同的具体表现。

变异分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取值。

变量定义:一般在数量上的变异。

分类:①连续型变量: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

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的变量。

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6、P18: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主体部分包括的六部分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六部分内容: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

国民经济统计背诵知识点

国民经济统计背诵知识点

1月2日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离散变量:指变量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如工人人数、机器台数。

2、变量值: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为标志值。

3、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4、统计总体: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5、统计指标体系: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6、标志: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二、简答题1、简述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一是统计活动。

二是统计资料。

三是统计科学。

2、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和算出来的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活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统计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3、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一组的总体单位数。

7、统计标准化: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统计学知识点(完整)

统计学知识点(完整)

基本统计方法第一章概论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集合);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

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标准差等,用希腊字母表示,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Statistic):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等,采用拉丁字字母表示,是在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3. 统计资料分类:定量(计量)资料、定性(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第二章计量资料统计描述1. 集中趋势:均数(算术、几何)、中位数、众数2。

离散趋势:极差、四分位间距(QR=P75—P25)、标准差(或方差)、变异系数(CV)3。

正态分布特征:①X轴上方关于X=μ对称的钟形曲线;②X=μ时,f(X)取得最大值;③有两个参数,位置参数μ和形态参数σ;④曲线下面积为1,区间μ±σ的面积为68.27%,区间μ±1.96σ的面积为95.00%,区间μ±2。

58σ的面积为99。

00%。

4.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正态近似法:;百分位数法:P2.5-P97.5。

第三章总体均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抽样误差不可避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2。

均数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n, SEM):样本均数的标准差,计算公式:.反映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说明抽样误差的大小。

3。

降低抽样误差的途径有:①通过增加样本含量n;②通过设计减少S。

4。

t分布特征:①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②形态取决于自由度ν,ν越小,t值越分散,t分布的峰部越矮而尾部翘得越高;③当ν逼近∞,逼近,t分布逼近u分布,故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计算公式:或。

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20190607191608)(K12教育文档)

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20190607191608)(K12教育文档)

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20190607191608)(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20190607191608)(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20190607191608)(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 3 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统计2.1.1简单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

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2.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3.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4.随机数表法: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 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 /n(样本规模)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资料背诵版一、单选题: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四分位数间距指标较好。

2、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

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标准差不变。

4、比较某地1~2岁和5~5.5岁儿童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变异系数。

5、偏态分布宜用中位数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6、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变异系数不变。

7、正态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8、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右偏态分布(说明:设X变量经Y=lgX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问X变量属何种分布?)9、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2.58的面积为49.5%10、当各观察值呈倍数变化(等比关系)时,平均数宜用几何均数。

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1、均数的标准误反映了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

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越小,说明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3、甲乙两人分别从同一随机数字表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X1和S 12、X2和S22,则理论上由甲、乙两样本均数之差求出的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很可能包括04、在参数未知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丨X-μ丨≥t0.05/2,vS X的概率为5%5、某地1992年随机抽取100名健康女性,算得其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均数为74g/L,标准差为4g/L,则其95%的参考值范围为74±1.96×46、关于以0为中心的t分布,叙述错误的是相同时,丨t丨越大,P越大。

7、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为两总体均数相等。

8、两样本均数比较作t检验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犯第二类错误概率最小的是α=0.309、正态性检验,按α=0.10水准,认为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此时若推断有错,其错误的概率等于β,而β未知。

10、关于假设检验,说法正确的是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两样本t检验是由试验设计方案所决定的。

第四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SS总=SS组间+SS组内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对其各变异关系表达正确的是SS总=SS处理+SS区组+SS误差3、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结果完全等价且t=F4、方差分析结果,F处理>F0.05,(v1,v2),则统计推论是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5、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和随机误差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的统计量。

6、配对设计资料,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要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比较,可选择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7、k个组方差齐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σ12、σ22、...σk2不全相等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1、医院日门诊各科疾病分类资料,可作为计算构成比指标的基础。

2、计算某地某年肺癌发病率,其分子应为该地某年新发生肺癌患者3、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下列情况该病患病率将增加4、在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将构成比当做率看待5、在实际工作中,发生把构成比当做率分析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率容易得到6、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总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7、要比较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某种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采取标准化法的原理是假设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比相同8、要比较甲乙两厂工人换某种职业病的患病率,对工龄进行标化,其标准构成的选择是甲乙两厂合并后的工人工龄构成。

9、某项关于某种药物的广告声称:“在服用本制剂的1000名上感的儿童中,有970名儿童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

”因此推断此药治疗儿童的上感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推广应用。

这项推论是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或对比组10、定基比和环比属于相对比指标。

第六章:几种离散型变量的分布及其应用1、若某人群某疾病发生的阳性数X服从二项分布,则从该人群随机抽出n个人,阳性数X不少于k 人的概率为P(k)+P(k+1)+...+P(n)2、Poisson分布的标准差σ和均数λ的关系是λ=σ23、用计数器测得某放射性物质10min内发出的脉冲数为660个,据此可估计该放射性物质平均每分钟脉冲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66+1.96106604、Poisson分布的方差和均数分别记为σ2和λ,当满足条件σ2≥20时,Poisson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5、能用来较好地描述传染性疾病发生规律的离散型分布是负二项分布6、在负二项分布的两个参数μ和k中,用来衡量分布的聚集趋向的程度是k第七章:x2检验1、x2分布的形状与自由度v有关2、x2值的取值范围0<x2<+3、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数不变时,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不变4、下列检验不适用x2检验的是两样本均数的比较5、以下关于x2检验的自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若x20.05,v1>x20.05,v2,则自由度v1>v26、5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4,则在a=0.05检验水准下,可认为各总体率不全等第八章: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1、两个独立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资料是否符合t检验条件2、配对样本差值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确定P值的方法为T值在界值范围内,P大于相应的a3、等级资料比较宜用非参数检验4、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H检验5、以下检验方法中,不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是t检验6、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T是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T第九章:双变量回归与相关1、直线回归中,如果自变量X乘以一个不为0或1的常数,则有回归系数改变2、利用直线回归估计X值所对应Y值的均数可信区间时,增加样本含量、令X值接近其均数、减小剩余标准差、减小可信度(以上都可以)可以减小区间长度。

3、直线相关假设检验得到P>a,可认为两变量无直线关系4、如果直线相关系数r=1,则一定有SS总=SS回5、如果直线相关系数r=0,则一定有直线回归的截距等于Y或X6、如果两样本r1=r2,n1>n2,那么t b1=t r17、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测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8、曲线拟合时,决定系数R2的大小一定是Y与Y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平方。

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欲比较两地20年来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最好选用半对数线图2、202例腰椎间盘后突患者年龄分布如下所示(略),为了形象地描述该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宜选用直方图3、比较某地在两个年份几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可用复式条图4、某地一年级12名大学生的体重与肺活量数据如下(略),希望用统计图来反映肺活量与体重之间的变化趋势,宜绘制散点图5、表示某地区某年各种死因的构成比,可绘制圆图6、关于统计表的制作,不正确的叙述是统计表包含的内容越多越好7、关于统计图的制作,正确的叙述是直条图的纵轴必须从零开始二、简答题1、资料的分类:A 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

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根据其观测值取值是否连续,又可分为连续型或离散型两类。

B 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者无序分类变量资料,亦称名义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

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C 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

其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2、试述频数发布表的用途1)描述频数分布的类型:看是正态分布还是偏态分布;2)描述频数发布的特征:如可看出是数据变异范围和统计分布规律;3)便于发现一些特大或特小的离群值;4)便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和处理。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描述性指标及其应用条件1)集中趋势描述性指标: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应用条件:算术平均数:可用于反映一组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几何均数: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中位数和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可用于各种分布类型的资料,尤其是偏态分布资料和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值的资料;2)离散趋势的描述性指标:极差,四分位间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应用条件:极差:可用于各种类型分布;四分位间距:一般和中位数一起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方差与标准差:可用于各种类型发布,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水平;变异系数(CV):多用于所观察的指标单位不同时,如身高与体重的比较,或者均数相差太大时。

4、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依据资料的分布类型不同有以下2种计算医学参考值的方法:1)对于数据为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及虽然为偏态发布但如果可以经适当的变量变换转化为正态分布的资料都可以采用正态分布法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采用此方法前一般要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且要求样本含量较大(如n≥100)。

2) 偏态分布资料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通常采用百分位数法,所要求的样本含量比正态分布法要多(不低于100).5、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概念均数的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均数的差异,叫做抽样误差。

标准误的概念: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也称均数的标准误(SEM),它反映了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映样本均数与相应总体均数间的差异,因而说明了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6、可信区间的概念及其确切含义可信区间的概念:可信区间通常是由2个界值即可信限/置信限(CL)构成并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所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

其中较小值为可信下限,较大值为可信上限,一般表示为(L,U),用圆括号表示。

确切含义:从固定样本含量的已知总体中进行重复随机抽样试验,根据每个样本可以算得一个可信区间,那么平均有1-a(如95%)的可信区间包含了总体参数,而不是总体参数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a。

7、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及其P值的确切含义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a, Ho:为无效假设, H1: 为对立假设,a为预先规定的概率值.(2)计算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

P值的确切含义:根据获得的事后概率P值与事先规定的概率——检验水准a进行比较,看其是否为小概率事件而得出结论。

若P≤a,则结论为按所取检验水准a,拒绝Ho,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