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地下空间)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地下室抗浮方案1. 引言在设计和建造地下室时,抗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问题。
地下室的抗浮方案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条件、建造结构等多个因素。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最新最全的地下室抗浮方案,以供参考。
2. 地下室抗浮原理地下室抗浮原理是通过增加地下室的自重,降低浮力,从而保证建造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下室抗浮方式包括增加地下室的分量、降低地下室的浮力以及减小地下室与周围土壤的水压差。
2.1 增加地下室分量通过增加地下室的分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增加地下室分量的方法包括增加地下室结构的混凝土厚度、增加建造物的荷载和增加地下室内的地下水储存量等。
2.2 降低地下室浮力地下室的浮力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的浮力作用。
降低地下室浮力的方法包括设置防浮板、提高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能力和降低地下水位等。
2.3 减小水压差减小地下室与周围土壤的水压差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减小水压差的方法包括设置防水层、增加排水设施和提高地下室结构的密封性等。
3. 地下室抗浮方案设计3.1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应考虑抗浮要求,并根据土壤条件和地下水位确定地下室底板的厚度和强度。
地下室结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抗震要求。
3.2 地下室防浮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结构和浮力大小,设计相应的防浮措施。
常见的防浮措施包括设置防浮板、增加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能力和降低地下水位等。
设计防浮方案时应考虑与地下室结构的协调性和施工难度。
3.3 地下室排水方案设计地下室的排水方案设计应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室周围的排水情况。
合理设置排水设施,保证地下室内外的水压差,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4.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地下室结构设计图纸附件二:地下室抗浮方案设计图纸附件三:地下室排水方案设计图纸附件四:其他相关文档5.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抗浮:指地下室在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建造物稳定的能力。
地下室抗浮设计(2024)
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设计是在地下室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地下室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的压力,地下室会产生浮升的风险,在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地下室抗浮设计进行详细探讨,包括设计原则、抗浮措施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一、设计原则1.1地下水位分析:在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之前,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调查和监测,确定地下室地基所承受的水压力大小和变化趋势,从而提供设计依据。
1.2沉降分析:地下室建设过程中,地基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设计师需要通过地基工程勘察和分析,确定地基承载能力和沉降量的合理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地基沉降对地下室的影响。
1.3抗浮设计计算:抗浮设计计算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核心内容。
设计师需要根据地下室的结构和地下水的压力,进行浮力计算和承载力计算,确保地下室能够有效地抵抗浮升力。
还需要考虑地下室的重力结构和承载能力,以保证其稳定性。
1.4抗浮控制策略:设计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抗浮控制策略,包括采取何种措施来减小浮升力、增加地下室的自重和刚度、提高地下室的排水能力等。
这些措施应当符合相应的抗浮设计标准和规范。
1.5施工监测和评估:地下室抗浮设计不仅仅是在施工前的计算和设计,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实时监测地下室的变形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设计措施,确保地下室的抗浮性能。
二、抗浮措施2.1地下室顶板加强:地下室顶板是主要受力面之一,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来增加其抗浮能力。
可以采用增设钢筋或混凝土加厚的方式来增加顶板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2.2基础加固:地下室的基础是抗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来增强其抗浮能力。
可以采用加宽基础底座、增加基础深度或使用专用的加固材料等方式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2.3排水系统设计:地下室的排水系统在抗浮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地下室内的水能够及时排出,减小地下水位的压力。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地下室抗浮方案是在建筑中常见的安全设计措施,旨在防止地下室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浮起。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原理、常见方法以及相关案例,以深入探讨地下室抗浮方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一、地下室抗浮原理地下室抗浮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斥掉的液体的重力。
当地下室周围的水位上升时,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也随之增加,导致地下室受到往上推的力,从而引起地下室浮起的风险。
因此,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地下室充分抵抗浮力,保持稳定。
二、常见地下室抗浮方法1. 地下室重物压盖法该方法通过在地下室顶部设置重物,如混凝土或钢材,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抵抗浮力。
重物的选取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的结构承载能力和抗浮需求,以确保地下室不会因此而受到过大的压力。
2. 地下室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和维护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防止孔隙水积聚和增加水压力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将地下室周围的排水管道与雨水排水系统相连,以及设置有效的排水装置,如泵站和通风设备,确保地下室能够及时排除积水。
3. 桩基承载抗浮法该方法通过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小地下室受到的浮力。
利用桩基的承载力来抵抗浮力,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基,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根据地下室的深度和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桩基方案。
三、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实际应用1. 某商业综合体地下车库项目该项目采用地下室重物压盖法和地下室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抗浮方案。
在地下室顶部设置了大型的混凝土覆盖物,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并确保地下室与上部建筑物的结构相连。
同时,地下室排水系统通过合理布置排水管道和安装泵站,及时将积聚的水排除出去,保持地下室的稳定。
2. 某住宅小区地下室项目该项目选择桩基承载抗浮法作为地下室抗浮方案。
根据地质勘测结果,采用了带有增强灌注桩的基础设计,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将桩基与地下室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有效地抵抗了地下室的浮力。
地下室抗浮设计
地下室抗浮设计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建设越来越普遍。
然而,地下室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地下水浮力的影响,如果抗浮设计不合理,将会给建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地下室抗浮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下室受到地下水浮力作用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当地下室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水会对地下室结构产生向上的浮力。
如果这个浮力大于地下室结构自身的重量以及其上所承受的其他竖向荷载之和,地下室就会有上浮的趋势。
一旦发生上浮,可能导致地下室结构开裂、变形,甚至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时,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降雨量、周边地下水开采情况以及地形地貌等。
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调查,以获取可靠的地下水位数据。
通常,在设计中会考虑最高地下水位,以确保地下室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
在确定了地下水位后,接下来需要计算地下水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地下室排开的水的重量。
计算时要考虑地下室的形状、尺寸以及埋深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水的水压力分布情况,因为不同部位的水压力可能不同,这会影响到浮力的计算结果。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增加结构自重、设置抗浮桩、抗浮锚杆以及采用排水减压措施等。
增加结构自重是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
通过增加地下室顶板、底板和墙板的厚度,或者采用较重的建筑材料,可以增加结构的重量,从而抵抗地下水浮力。
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并且对于浮力较大的情况,单纯依靠增加自重可能效果不佳。
设置抗浮桩是一种常用的抗浮措施。
抗浮桩通常是灌注桩或预制桩,通过桩身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和桩端阻力来抵抗浮力。
抗浮桩的设计需要考虑桩的类型、直径、长度、间距以及桩身的强度等因素。
在设计时,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浮力大小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布置。
抗浮锚杆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浮手段。
抗浮锚杆是将锚杆锚固在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层或土层中,通过锚杆的抗拔力来抵抗浮力。
浅析地下室抗浮设计(全文)
浅析地下室抗浮设计(全文)【范本1】:地下室抗浮设计浅析一.引言地下室抗浮设计是建造地下室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抗浮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室因地下水压力过大而浮起的情况发生,保证地下室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地下室抗浮设计原理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概念地下室抗浮设计是指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地下水对地下室构筑物产生的浮力。
2. 影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因素地下室抗浮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下室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等。
3. 抗浮设计的原理抗浮设计的原理是通过增加地下室的自重和增加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地下室受到的浮力。
三.地下室抗浮设计方法1. 重力平衡法重力平衡法是通过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来抵消地下水的浮力,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地下室的重力物体和加重土体。
2. 摩擦平衡法摩擦平衡法是通过增加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地下室的横向摩擦力和增加地下室底板的横向摩擦力。
四.地下室抗浮设计注意事项1. 合理选取设计参数地下室抗浮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来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包括地下室的自重、底板的厚度和材料强度等。
2. 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地下室抗浮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模拟,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地下室抗浮设计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附件:1. 地下室抗浮设计计算表格2. 地下室抗浮设计施工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下水位:指在地下岩石或土壤中的自由水面的高度。
2. 地下水压力:地下水对地下室构筑物施加的压力。
3. 自重:地下室本身的重力。
4. 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相互抵抗相对运动的力。
【范本2】:地下室抗浮设计浅析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地下室的建设越来越普及,但同时也面临着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地下室抗浮不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地下室抗浮设计
地下室抗浮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地下室的深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地下室抗浮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如果地下室的抗浮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地下室上浮、结构开裂、渗漏等严重问题,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因此,做好地下室抗浮设计是确保地下室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一、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本原理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平衡地下室所受到的浮力和抗浮力,使地下室在地下水位上升时保持稳定。
浮力是由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其大小等于地下室排开地下水的体积乘以水的重度。
抗浮力则主要包括地下室结构的自重、地下室顶板上的覆土重量以及抗拔桩或抗浮锚杆提供的抗拔力等。
在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以及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并计算地下室所受到的浮力和抗浮力。
当抗浮力大于浮力时,地下室能够保持稳定;当抗浮力小于浮力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如增加地下室结构的自重、增加覆土厚度、设置抗拔桩或抗浮锚杆等,以提高抗浮力,确保地下室的抗浮安全。
二、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影响因素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分布和赋存情况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地下室所受到的浮力。
例如,在渗透性较好的砂土层中,地下水的流动较为顺畅,浮力较大;而在渗透性较差的黏土层中,地下水的流动受到限制,浮力相对较小。
2、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地下室抗浮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受到季节、气候、周边排水系统、地下工程施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抗浮设计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合理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并考虑地下水位的可能变化幅度,以确保地下室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3、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会对地下室抗浮设计产生影响。
地下室抗浮设计注意事项
地下室抗浮设计注意事项范本一:地下室抗浮设计注意事项地下室抗浮设计注意事项1. 确定地下室位置1.1 考虑地下水位1.2 评估土壤类型1.3 考虑周边建筑物2. 地基处理2.1 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2.2 加固地基2.3 预防地基沉降3. 地下室结构设计3.1 选择适当的结构类型3.2 考虑地下室形状和尺寸3.3 考虑地下室墙体厚度和加固措施4. 地下室底板设计4.1 考虑地下室底板厚度4.2 选择合适的底板材料4.3 考虑底板防水措施5. 地下室排水系统5.1 设计合适的地下室排水系统5.2 考虑地下室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材料5.3 安装有效的地下室排水设备6. 监测系统6.1 安装地下室监测系统6.2 监测地下室地基沉降6.3 监测地下室抗浮情况7. 定期维护7.1 定期检查地下室结构7.2 维护地下室排水系统7.3 修复和加固地下室结构附件:1. 地下室结构设计图纸2. 地下室排水系统平面图3. 地下室监测系统安装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壤力学: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学科。
2. 结构加固:针对已建成的结构,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抗震性能或承载能力。
3. 地下室防水:预防地下室被地下水渗入或受到雨水的影响而造成损坏的措施。
范本二:地下室抗浮设计要点地下室抗浮设计要点一、确定地下室位置1.1 考虑地下水位调查并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和变化范围,了解地下水位对地下室抗浮的影响。
1.2 评估土壤类型分析土壤的组成和特性,评估地下室建设可能面临的土壤问题。
1.3 考虑周边建筑物考虑周边建筑物对地下室抗浮的影响,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地基影响。
二、地基处理2.1 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加固地下室周边地基、使用地基加固材料等。
2.2 加固地基根据地下室结构和土壤情况,进行地基加固工程,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3 预防地基沉降采取预防措施,如测量地基沉降情况、使用沉降止补材料等,减少地基沉降引起的地下室抗浮问题。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抗浮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抗浮措施不当,可能会导致地下室上浮、结构破坏等严重后果,给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室抗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下室抗浮的基本原理地下室抗浮的原理是通过各种措施,使地下室所受到的上浮力小于或等于地下室自身的重量以及抗浮结构所提供的抗浮力之和,从而保证地下室在地下水位上升时不会发生上浮现象。
上浮力的大小取决于地下水位的高度、地下室的面积以及水的重度。
地下室自身的重量包括结构自重、覆土重量等。
抗浮力的来源则主要有抗拔桩、抗浮锚杆、增加配重等。
二、地下室抗浮方案的设计要点1、准确的地质勘察在设计地下室抗浮方案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这是制定合理抗浮方案的基础。
2、合理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防水位是指地下室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遇到的最高地下水位。
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时,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最高水位、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等因素。
3、计算上浮力和抗浮力根据确定的抗浮设防水位和地下室的尺寸,准确计算上浮力的大小。
同时,根据选用的抗浮措施,计算抗浮力的大小,确保抗浮力大于或等于上浮力。
4、选择合适的抗浮措施常见的地下室抗浮措施有以下几种:(1)抗拔桩抗拔桩是通过桩身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和桩端的阻力来提供抗拔力。
抗拔桩的优点是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适用于上浮力较大的情况。
(2)抗浮锚杆抗浮锚杆是将锚杆锚固在土层中,通过锚杆与土层之间的粘结力来提供抗拔力。
抗浮锚杆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承载能力相对较小,适用于上浮力较小的情况。
(3)增加配重通过在地下室顶板或底板增加混凝土配重、增加覆土厚度等方式来增加地下室的重量,从而抵抗上浮力。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会增加地下室的造价和施工难度。
(4)排水减压通过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减小上浮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有可靠排水出路的情况。
地下室抗浮和抗渗设计
地下室抗浮和抗渗设计一、地下室抗浮设计:1、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也就是地勘报告中所提的抗浮设计水位。
2、地下室抗浮稳定性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W/F>1.05----------------------(1)W--地下室自重及上部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总和;F--地下水浮力;(根据荷载规范,永久荷载对结构有利时,分项系数取1.0,所以式中W取标准值;荷载规范也规定,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而目前,只有《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第5.2.2条和5.2.3条规定了抗浮稳定验算时水浮力的分项系数为1.05)。
而广东省地基规范也是如此规定。
3、地下室抗浮措施:当地下室自重及其地面以上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总和不满足式(1)的要求,应采取抗浮措施。
工程设计中主要利用的是结构的自重来抗浮,只有结构自重小于水浮力时,才采取一定的抗浮措施。
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对于裙房部分,可考虑全部的自重及顶板上的覆土抗浮,对于塔楼部分,可考虑塔楼一定的层数自重来抗浮。
对于抗浮的自重,在施工期间一定要采取足够的降水措施,只有自重施工完毕后才能取消降水措施,这一点在施工图中必须注明。
如: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足够降排水措施,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及防止地下室上浮,待上部结构施工完地上五层及地下室顶板覆土后方可停止降水。
对于具体工程,可将结构模型去掉一定的标准层(初估塔楼部分施工到第几层可完全抵抗水浮力,一般取施工到转换层),将梁上隔墙线荷载、活荷载去掉,多建一层底板模型,在底板上输入1.05倍水压的恒荷载,并将混凝土容重取为22(梁板柱的重叠对于正向设计是一种富余,但抗浮考虑这种富余是不安全的,梁板柱的重叠一般占总重量的5%~10%),最后读取柱底轴力,若为正,不需采取抗浮措施,若为负,需采取抗浮措施。
4、抗浮措施:(1)、抗浮锚杆:锚杆孔直径宜取3倍锚杆直径,但不得小于1倍锚杆直径加50mm,通常取150mm。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二)2024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二)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地下室抗浮设计,并从五个大点展开讨论。
这五个大点包括抗浮措施的分类、地下室承载力的计算、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地下水位的监测和风险评估。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详细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技术细节。
正文:一、抗浮措施的分类1. 重力抗浮:利用地下室自身的重力,通过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或者增加地下室下方的重力,来抵抗浮力的作用。
2. 锚固抗浮:采用钢筋和锚杆等固定装置,将地下室与周围土体或钢筋混凝土桩进行连接,增加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3. 地下连续墙抗浮:通过设置地下连续墙,将地下室与地基形成一体化结构,以增加整体的抗浮性能。
二、地下室承载力的计算1. 地基的承载力计算:考虑地基材料的强度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通过计算地基的承载力来确定地下室的承载能力。
2. 地下室结构的承载力计算:根据地下室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采用相关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计算地下室的承载能力。
三、地下室结构的设计1. 结构形式的选择:根据地下室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拱形结构等。
2. 结构材料的选择: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3. 结构参数的确定: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地下室结构的各项参数,如截面尺寸、墙板厚度等。
四、地下水位的监测1. 地下水位的测量方法: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包括水位计、孔压计等,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2. 地下水位的监测频率:根据地下室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地下水位的监测频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对监测到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地下室抗浮性能,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五、风险评估1. 抗浮设计的合理性评估:通过对地下室抗浮设计方案的评估,判断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分析(全文)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分析(全文)范本一:正文:一:介绍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一个重要部分,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下室抗浮设计和抗浮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地下室抗浮设计1. 地下室结构底板设计1.1 底板厚度的选择1.2 底板的加固措施1.3 底板防腐处理2. 地下室结构墙设计2.1 墙体的选择与布置2.2 墙体的抗浮计算2.3 墙体的加固处理3. 地下室排水设计3.1 排水管道的布置3.2 排水管道的通畅性检测 3.3 排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三:地下室抗浮措施分析1. 注浆加固1.1 注浆加固的原理1.2 注浆加固的方法1.3 注浆加固的效果分析2. 锚杆加固2.1 锚杆加固的原理2.2 锚杆加固的施工步骤2.3 锚杆加固的应注意事项3. 放水降浮3.1 放水降浮的原理3.2 放水降浮的准备工作 3.3 放水降浮的实施方法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地下室抗浮设计图纸和抗浮计算表格。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木工程法:土建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等。
2. 土木工程标准:土建工程相关的标准文件,包括建筑构造标准、建筑设计标准等。
范本二:正文:一:引言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抗浮措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要点和抗浮措施的分析。
二:地下室抗浮设计2.1 结构底板设计2.1.1 底板材料选择2.1.2 底板厚度计算2.1.3 底板防水处理2.2 结构墙设计2.2.1 墙体材料选择2.2.2 墙体布置规划2.2.3 墙体强度计算2.3 排水系统设计2.3.1 排水管道布置2.3.2 排水管道尺寸计算 2.3.3 排水系统维护三:地下室抗浮措施分析3.1 注浆加固3.1.1 注浆原理及分类 3.1.2 注浆加固效果评估 3.1.3 注浆加固注意事项3.2 锚杆加固3.2.1 锚杆加固原理3.2.2 锚杆加固施工流程 3.2.3 锚杆加固质量检验3.3 放水降浮3.3.1 放水降浮原理及措施3.3.2 放水降浮过程管理3.3.3 放水降浮效果评价四: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地下室抗浮设计图纸和抗浮计算表格。
地下室抗浮方案(二)2024
地下室抗浮方案(二)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方案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地下室浮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讨论地下室抗浮方案的相关内容,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地下室浮动问题,并为设计制定合理可行的抗浮方案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优化地下室结构设计1. 通过增加地下室底板厚度,提高底板的刚度。
2. 应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以增加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
3. 尽量减少地下室底板和墙体的开口,以增加结构稳定性。
二、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1. 普遍采用地下室防渗透层的技术,如塑料薄膜包覆、防水涂层等。
2. 地下室外墙和底板之间的渗漏问题应得到重视,采用隔水膜等防水材料进行处理。
3. 在地下室防水时,应避免开挖过程中施工布置不当引起的渗水问题。
三、考虑地下室排水系统1. 地下室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地下室排水的需求,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
2. 可考虑设置排水管道、排水沟、排水泵等设施,确保地下室排水顺畅。
3. 进行合理的坡度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有效性。
四、加强地下室固结处理1. 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加地下室的抗浮重量,通过加重地下室的前墙、底板等。
2. 合理使用地下室周边的地基土层,增加地下室的固结效果。
3. 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如灌浆、加固地基等,以提高地下室的固结性能。
五、进行地下室监测与维护1. 地下室建成后,应进行地下室浮动监测,及时掌握地下室固结状况。
2. 建立健全的维护体系,定期检查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3. 针对地下室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总结:地下室抗浮方案的有效实施对于确保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地下室结构设计、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考虑地下室排水系统、加强地下室固结处理以及进行地下室监测与维护,可以有效地解决地下室浮动问题。
在地下室设计和施工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抗浮方案,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与稳定性。
建筑地下室的抗浮设计
建筑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土地的日益紧张,开发地下室可以暂时缓解了城市土地不足带来的影响。
而在多层地下室的开发过程中,抗浮问题一直是结构设计工程师所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对建筑地下室的抗浮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锚杆;抗浮设计一、项目概况某综合体项目集商场、各类餐饮为一体,建筑高度30m,总建筑面积186543m2,地上六层,地下四层,平面呈长方形,通过两道防震缝将整栋建筑分成三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首层建筑平面如图1。
本项目设计绝对标高值为36.00m,纯地下室标高-20.7m,勘探深度45.00m范围内有四层地下水,除了第一层类型为潜水,其余三层类型为承压水。
第一层的稳定水位埋深为11.70~16.00m,标高为22.64~17.53m。
第二层水头埋深为18.50~22.10m,标高为17.09~12.18m。
第三层水头埋深为26.6031.40m,标高为8.39 ~3.36m。
第四层水头埋深为35.00~40.80m,标高为0.58m~-6.64m。
设计时抗浮验算水位标高按29.60m核算,相当于-6.4m。
中庭部分和纯地下室部分需进行抗浮设计。
二、抗浮措施抗浮锚杆是一种有效的抗浮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地层适应性,易于施工。
锚杆布置非常灵活,锚固效率高,由于其单向受力特点,抗拔力及预应力易于控制,有利于建筑结构的应力与变形协调,可减少结构造价,在许多条件下优于压重和抗浮桩方案。
普通抗浮锚杆一般为全长粘结型锚杆,孔径不大于200mm,锚杆间距不小于1.5mx1.5m。
土层锚杆长度4~10m,岩层锚杆长度3~8m。
抗浮锚杆长度由计算确定,锚杆主筋锚入底板的长度应符合有关结构规范要求。
主筋宜采用单根HRB400类钢筋,方便锚杆防水处理,并设杆体隔离架,使锚杆居中。
为防止抗浮锚杆锈蚀,在底板与岩土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涂环氧树脂或防锈漆,在杆头底板内设止水板。
锚杆端部防水做法如图2。
地下室抗浮设计原则
地下室抗浮设计原则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原则是指在地下室施工中,为防止地下室因为地下水压力的作用而产生浮起现象,需要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抗浮设计对于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则。
1. 合理布置支撑系统地下室的抗浮设计首先要考虑合理布置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地下室的结构形式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确保地下室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地下室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支撑系统的类型、位置、材料等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2. 合理设计抗浮锚杆抗浮锚杆是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抗浮锚杆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起影响。
抗浮锚杆的设计应考虑地下室的深度、地下水位、土质等因素,采取合适的长度、直径和间距,确保抗浮锚杆能够有效地固定地下室结构,防止地下室受到浮动力的作用而产生位移或破坏。
3. 合理设置降压井和渗水措施地下室抗浮设计还需要合理设置降压井和采取适当的渗水措施。
降压井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位的影响,降低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起压力,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渗水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的侵蚀和破坏,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结构合理设置排水系统除了抗浮锚杆和降压井外,地下室抗浮设计还需要合理设置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室周围地下水的流动情况,采取适当的排水方式和措施,确保地下室周围地基土体的排水畅通,防止地下水积聚造成地下室浮起现象,保证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5. 质量保证和定期检测最后,地下室抗浮设计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定期进行检测。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各项工程质量符合标准,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
同时,在地下室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查看支撑系统、抗浮锚杆、降压井、排水系统等设施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处理,保证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效果持久稳定。
地下工程抗浮措施方案
地下工程抗浮措施方案一、前言地下工程抗浮措施是指为了防止地下结构浮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地下结构浮升是指地下结构在大地下水压力作用下,受到浮力的影响而产生向上浮动的现象。
在地下工程中,浮升现象不仅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针对地下工程地下结构抗浮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下结构抗浮机理地下结构呈现浮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
地下水与土体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地下水常常存在于不饱和带、饱和带和水文圈的过渡带等地下蒯或者是因附近有河流或湖泊存在而产生。
因此地下水的作用也会对地下工程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地下结构中,当地下水的作用超过了结构的自重而产生向上浮动的趋势时,就会导致地下结构的浮升。
地下结构的浮升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全浮升,即整个地下结构完全脱离地面;二是局部浮升,即结构的局部部位出现向上浮动;三是阶段浮升,即结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出现向上浮动。
综合地下结构抗浮的机理以及地下水的作用,我们需要有科学严密的理论探讨地下结构抗浮的措施。
接下来,我们就地下结构在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抗浮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三、地下结构抗浮的设计阶段1. 对地下结构的防浮要求进行明确。
在地下结构的设计之初,就需要明确地下结构对防浮的要求。
对于不同的地下结构,防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深基坑来讲,需要考虑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浮;对于地下管廊来讲,需要考虑管廊的防浮等等。
2. 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在地下结构的设计阶段,需要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认识。
例如了解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流动和水压力等信息,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地下水对结构浮升的影响。
3. 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
在地下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来降低地下结构的浮升趋势。
例如,可以采用重力式结构、耐浮式结构、地下水井工厂和井室式结构等。
4. 采用防浮措施。
在设计阶段,地下结构可以采用各种防浮措施,如地下水压减小措施、控制结构重量等,来降低地下结构的浮升趋势。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一)
浅谈地下室抗浮设计(一)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设计是建筑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建筑地下室设计中,抗浮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措施,防止地下室在地下水位上升时发生浮力过大而导致的结构失稳、倒塌甚至水灾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理、设计要点、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地下室抗浮设计进行浅谈。
正文内容:一、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理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本原理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受力分析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浮力计算方法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承载力计算方法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结构稳定性分析二、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要点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地基处理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排水系统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力结构设计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地下连续墙设计三、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方法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传统方法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现代化方法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监测与调整方法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经验法则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模型试验方法四、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施工技术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坑施工技术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土方开挖技术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础施工技术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结构施工技术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地下管道施工技术五、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目标2.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要点3.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措施4.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评估5.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质量控制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对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浅谈,我们可以看到地下室抗浮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原理、要点、方法、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抗浮设计与施工措施
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抗浮设计与施工措施1: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抗浮设计与施工措施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目标1.3 文档结构第二章: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抗浮原理2.1 地下室抗浮的基本概念2.2 浮力的来源和计算方法2.3 地下室结构的受力分析2.4 地下室抗浮的设计原则第三章: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抗浮设计3.1 地下室建筑的基础设计3.2 地下室结构的设计3.3 地下室的排水系统设计3.4 防水措施的设计3.5 安全出口的设计第四章: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抗浮施工措施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2 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4.3 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施工4.4 防水措施的施工4.5 安全出口的施工第五章:检测和监测5.1 施工过程中的检测要求5.2 地下室工程的监测措施5.3 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第六章: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6.1 风险评估和评估方法6.2 抗浮系统的维护和保养6.3 突发事件的处理附件:附件1:地下室抗浮设计报告模板附件2:地下室抗浮监测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抗浮:指地下室建筑工程中采取的防止地下室浮起的措施。
2. 浮力: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升力,地下室抗浮设计中需要考虑该浮力的大小。
3. 地下室结构:指地下室建筑的整体结构系统,包括基础、墙体、屋面等。
4. 排水系统:指地下室建筑中用于排水的设施,包括排水管道、雨水收集系统等。
5. 防水措施:指地下室建筑中采取的阻止水流入地下室的措施,包括防水涂层、防水板等。
6. 安全出口:指地下室建筑中用于人员疏散的出口,需要符合相关的建筑法规和安全标准。
2: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抗浮设计与施工措施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1.2 抗浮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1.3 本文档的目的和结构第二章: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原理与计算2.1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基本原理2.2 地下室浮力计算方法2.3 地下室结构受力分析2.4 抗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三章: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内容3.1 地下室基础设计要点3.2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3.3 地下室排水系统设计要点3.4 地下室防水设计要点3.5 地下室安全出口设计要点第四章:地下室抗浮施工措施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2 地下室结构施工方法4.3 地下室排水系统施工要点4.4 地下室防水施工要点4.5 地下室安全出口施工要点第五章: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施工的检测和监控5.1 施工过程中的检测要求5.2 地下室抗浮工程的监测措施5.3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附件:附件1:地下室抗浮设计报告模板附件2:地下室抗浮监测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抗浮:指地下室建筑工程中采取的措施,防止地下室因地下水压力造成的浮起或受损。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地下室抗浮方案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地下室因为水压力导致浮动或损坏的问题。
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水压力的影响,导致地下室浮动。
1. 地下室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地下室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1 地下水位:了解地下水位的高度和水压力对地下室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地下室的最低底板高度。
1.2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了解地质情况,评估地质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如加固地基或选择更稳定的场地。
1.3 结构设计: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如混凝土墙体和地板,以及加固结构的方法,如桩基、土钉墙等,以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抗浮能力。
2. 抗浮措施为了保证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以下抗浮措施:2.1 地下室底板设置排水系统:在地下室底板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将地下水迅速排出,减少水的压力。
可采用地下水泵或者设置合理的排水渠道来实现有效排水。
2.2 地下室底板施工防水处理:地下室底板需要进行密封处理,采用防水涂料或者铺设防水膜等措施,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室内。
2.3 地下室墙体采取防水措施:对于地下室的墙体,可以采用防水涂料、防水板材等防水措施,预防地下水渗透。
2.4 置换重力控制层:通过设置重力控制层,将地下室与周围的地基连接,增加地下室的重力,提高稳定性,减少浮动风险。
2.5 地基加固措施: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桩基、地锚和土钉墙等加固措施,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
2.6 控制地下室的荷载和结构形式:合理控制地下室的荷载,避免在地下室周围增加过重的负荷。
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结构等,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3. 监测和维护在地下室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3.1 定期检查排水系统:定期检查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地下水迅速排出,避免积水和增加水压力。
地下工程的抗浮措施及抗浮设计
地下工程的抗浮措施及抗浮设计摘要:地下水的浮力对基础的稳定有不利的影响。
本文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几种常用抗浮措施的适用条件,提出了地下工程抗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地下工程;抗浮措施;抗浮设计;浮力Abstract: The buoyancy of groundwater makes adverse effects to stability of found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e appliable conditions of several measures for buoyancy resist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steps and methods of buoyancy resistance design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undergroundengineering ; buoyancy resistance measures;design of buoyancy resistance; buoyancy1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引起政府的重视,许多城市结合城市建设,利用广场、绿地等建设各类地下工程。
许多工业项目例如加热炉、连铸机等其基础都在地下8、9米左右。
对于地下工程,特别在高水位地区,往往存在着工程的抗浮问题。
因地下水浮力引起的地下工程结构的破坏事故时有发生,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地下工程底板隆起破坏,工程的整体浮起导致梁柱节点处开裂及底板的破坏。
因此,工程的抗浮设计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和工程造价,应引起设计者的高度重视。
2工程抗浮措施的选择为防止地下工程的浮起破坏,目前,工程上通常采用配重法、设置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来解决地下工程的抗浮问题。
地下室抗浮设计(二)
地下室抗浮设计(二)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设计是地下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地基处理、地下水控制、基础设计、墙体结构和底板设计,对地下室抗浮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地基处理:1. 了解地基承载力:通过地质勘探等手段,获取地下室周围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准确评估地基承载力。
2. 地基加固技术:采用适当的地基增强措施,如浆体注射、振动加固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 考虑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地下水会导致地基土壤饱和和液化,需根据地下水位确定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方案。
地下水控制:1. 地下水位监测:安装可靠的地下水位监测设备,观察并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抗浮设计方案。
2. 地下水排水:采用合适的排水系统,如地下水泵、防水材料等,有效控制地下室的渗水和涌水问题。
基础设计:1. 基础形式选择:根据地下室的结构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如扩大基、桩基等,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
2. 基础尺寸设计:根据地下室的荷载特性和地基条件,确定合理的基础尺寸,确保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基础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基础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增强土、钢筋等,提高基础的抗压和抗浮能力。
墙体结构:1. 墙体选择:选择适当的墙体结构,如钢筋混凝土墙、钢筋砌筑墙等,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设计要求,提高墙体的抗浮能力。
2. 墙体厚度设计:根据地下室的荷载和地基条件,确定合理的墙体厚度,保证墙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墙体连接设计:设计合理的墙体连接方式,如榫卯连接、焊接等,增加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底板设计:1. 底板厚度设计: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荷载特性,确定合理的底板厚度,提高底板的抗压能力。
2. 底板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底板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钢等,提高底板的承载能力和抗浮能力。
3. 底板防水设计: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层,保证底板的防水性能,减少地下水对底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 831X(2004)01 0041 03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袁正如(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 210007)摘 要:在高地下水位地区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往往存在工程的抗浮问题。
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几种常用抗浮措施的适用条件,阐述了抗浮措施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地下工程抗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地下工程;抗浮措施;设计中图分类号:TU93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引起政府的重视,许多城市结合城市建设,利用广场、绿地等建设各类地下工程。
对于地下工程,特别在高水位地区,往往存在着工程的抗浮问题。
因地下水浮力引起的地下工程结构的破坏事故时有发生,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地下工程底板隆起破坏;工程的整体浮起导致梁柱节点处开裂及底板的破坏。
因此,工程的抗浮设计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和工程造价,应引起设计者的高度重视。
2 工程抗浮措施的选择为防止地下工程的浮起破坏,目前,工程上通常采用配重法、设置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来解决地下工程的抗浮问题。
配重法即通过增加工程的自重来抵御水浮力的作用,抗浮桩和抗浮锚杆则主要利用桩侧阻力和锚杆提供的拉力平衡浮力。
配重法适用于各类工程条件,配重的部位主要在底板。
通常根据工程配重要求,在底板上设回填层,用土、砂、石、混凝土等材料压实回填,利用回填物的重量增加工程自重,达到平衡浮力的目的。
有时也利用底板外挑部分的回填物作为配重的一部分。
对于底板为板柱或梁板结构,利用底板柱帽或梁至地坪之间的空间设置回填配重层,既解决了工程的抗浮问题,又便于底板的防水处理,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但是,也应看到,因设回填层增加了工程埋深而使浮力增大,配重提供的抗浮力自身也 消耗了约一半。
配重法受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少,造价低,因此,常作为基本方法予以采用。
抗浮桩利用桩侧阻力起抗浮作用,其抗浮能力与桩型、桩径、桩长及周围地质条件有关。
抗浮桩的单桩承载力较大,一般布置在柱、墙下,其抗浮面积较大,受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影响较大,造价较高。
抗浮锚杆则利用锚杆与砂浆组成的锚固体与岩土层的结合力作为抗浮力。
因其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受力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下工程的结构形式、地质条件、浮力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确定采用何种抗浮措施,也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采取多种抗浮措施。
3 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3.1 设计流程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采用安全系数法,公式表示为:第24卷 第1期2004年3月 地 下 空 间UNDERGROUND SPACEVol.24 No.1Mar.2004收稿日期:2003 12 12(修改稿)作者简介:袁正如(1963 ),男,江苏人,硕研、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国防和人防工程科研设计。
N +F !KV(1)式中:N ∀结构自重;F ∀抗浮力;V ∀静水浮力;K ∀抗浮安全系数,一般取1.05~1.10。
抗浮设计流程见图1。
图1 抗浮设计流程图3.2 水浮力计算水浮力计算是抗浮设计的前提,对地下工程而言,应正确合理确定工程的设防水位。
因此要求工程勘察单位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它不是工程所在位置的常年最高水位,更不是勘察期内的当前水位,而应综合分析历年水位地质资料,根据工程重要性以及工程建成后地下水位变化的可能性确定抗浮设计的设防水位。
从有关资料看,地下水的作用相当复杂,要准确地确定地下水的压力是比较困难的。
实际上在不同的地基环境中地下水浮力是变化的。
当地下工程位于粉土、粘土、砂土、碎石土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时,地下水浮力计算可不折减,而位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时,可对地下水浮力予以折减,甚至在地下工程底板与岩石地基紧密结合时,可不考虑浮力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符合条件的,可考虑对浮力进行折减,或作为工程抗浮的安全储备,这一点设计人员应胸中有数。
目前,对设防水位的选定没有明确的规定,作者认为应选取工程场地最高洪水位作为工程抗浮设计的设防水位。
3.3 抗浮设计在确定了结构形式、尺寸、埋深等条件后,根据设防水位,分别计算工程自重和净水浮力,并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抗浮措施。
如需要采取抗浮措施,应根据前述原则选择抗浮措施,进行工程抗浮设计。
3 3 1 配重法用配重解决抗浮问题,设计和计算比较简单,根据抗浮力大小,确定回填材料和深度。
常用的回填材料有土、砂石、混凝土等,必须保证回填物的密实,达到对回填物的容重要求,采取措施对回填层进行处理。
3 3 2 抗浮桩设计抗浮桩的桩型选择,一般主要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常用桩型为预制桩、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
布桩时应力求使各桩受荷均匀,一般将抗浮桩布置在柱下、纵横墙交叉处、沿外墙均匀布置。
抗浮桩设计的基础是单桩抗拔承载力的确定,由于目前对抗浮桩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相对抗压柱而言,其荷载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还不够成熟,仍处于套用抗压桩设计方法的阶段。
单桩抗拔承载力一般采用静载试验法或经验参数法。
用静载试验法确定桩的抗拔力比较接近工程实际,但由于往往缺少条件进行抗拔试验,因此,工程设计中较多地采用经验参数法。
目前规范采用的方法,都是利用桩的侧阻力值导入抗拔系数后作为抗拔桩侧阻力值,抗拔系数一般取0.5~0.8。
抗浮桩按轴心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桩的配筋由计算确定,并满足各类桩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抗浮桩的主筋沿桩通长布置,桩与柱的连接可参考抗压桩的要求。
3 3 3 抗浮锚杆的设计抗浮锚杆因具有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受力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但抗浮锚杆的设计、施工和检测还没有专业规范,给抗浮锚杆的应用带来不便。
目前,可参考的规范有:#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抗浮锚杆一般为全长粘结型锚杆,孔径不大于200mm 。
土层锚杆长度4~10m,岩层锚杆长度3~8m 。
相对抗浮桩其单根锚杆的抗浮能力较之为小。
在锚杆布置时,一般沿柱或其周边,或在底板平面内均匀布置。
如沿底板均匀布置,因在底板上附加应力较小并均匀,可减少底板厚度,降低工程造价。
42地 下 空 间 第24卷土层抗浮锚杆截面面积和长度分别由下式确定。
K 1N t %A g f yk (2)K 2N t %l a Q s (3)N t =abq f(4)式中:K 1、K 2∀∀∀抗力系数,K 1=1.5,K 2=2.2;N t ∀∀∀抗浮锚杆轴向拉力值;a .、b ∀∀∀分别为抗浮锚杆在横向和纵向的间隔;q f ∀∀∀抗浮锚杆承担荷载;A g ∀∀∀抗浮锚杆截面积;f yk ∀∀∀抗浮锚杆强度标准值;l a ∀∀∀抗浮锚杆锚固段长度;Q s ∀∀∀抗浮锚杆单位长度抗拔力。
对岩石中抗浮锚杆,目前没有比较明确适用的规范。
根据抗浮锚杆的受力机理,建议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N a % 1f y A s(5)式中:As ∀∀∀锚杆钢筋截面积(m 2);1∀∀∀锚杆抗拉工作条件参数,取0.69;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N a ∀∀∀锚杆抗拔力设计值(kN)。
N a % 2ndf b l a 1(6)式中:l a 1∀∀∀锚杆钢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m );d ∀∀∀锚杆钢筋直径(m );n ∀∀∀钢筋根数;f b ∀∀∀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2∀∀∀钢筋与砂浆粘结工作系数,取0.6。
N a % Df rb l a 2(7)式中:l a 2∀∀∀锚固段长度(m );D ∀∀∀锚固体直径(m );f rb ∀∀∀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强度值(kPa)。
抗浮锚杆长度由计算确定,锚杆主筋锚入底板结构的长度按有关结构规范要求,杆体直径宜16~32mm,并采用HRB335、HRB400类钢筋,并设杆体隔离架,使锚杆居中,为防止抗浮锚杆锈蚀,在底板与岩土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涂环氧树脂或防锈漆,在杆头底板内设止水板。
4 结束语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抗浮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重视地区经验做好构造处理,使工程的抗浮设计更加合理可靠。
参考文献:[1] 陈仲颐,叶书麟.基础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10月.[2] 贾金青.软岩地区抗浮锚杆的试验与施工[J].施工技术,2003年第1期:P40-41.[3] CEC S22: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S].[4] J 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5]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启 示地下空间编辑部拟争取社会资助,采取协办方式办好#地下空间∃杂志,希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协办。
第一家协办单位是:上海同济联合建设技术有限公司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所简略(上海同济联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束 昱 常务副所长:王 璇432004年第1期 袁正如: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jection of ground geology,investigation with instrument in tunnel and prediction with record of working faces.Some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gained which pla y active role in ensuring the safe ty and working schedule of the work.[Keywords ]tunnel;fault;geological disaster;forecastA Study on Hysteresis Effect of Shield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of Shield Tunnel TAN Xiao long et al &&&[Abstract ]I 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shield mechanism during tunneling.Based on analysis of loading state of shield machine during shield tunneling,with introducing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movement of the shield machine,which is verified by in sit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the hysteresis effect of behavior c ontrol of shield machine to the action response is studied,some useful c onclusions have been dra wn,which offer meaningful ba sis for position control during shield tunneling.[Keywords ]shield tunneling;position c ontrol;hysteresis effect;mechanical model of motionAnti floating Design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YUAN Zhen ru &&&&&&&&&&&&&&&&&&[Abstract ]In case of underground construc tion in area of high ground water level,there is often anti floating problem during the work.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the suitability of some common anti floating measures is analyzed.The principle for choosing the anti floating measures is expounded.The procedure and method for anti floating design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re suggested.[Keyword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anti floating measure;designAnalysis on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Enclosure and Settlement of Neighboring Building in Case of Top Dow n Technology YUAN Ju yuan et al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of enclosure and settlement of neighboring building during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of Xinye Building,Shanghai,it is found that the supporting syste m of floor of foundation pit with top down technology has the ability against deformation.After formation of floor in underground first story,the settle ment of the neighboring building tends to be stable,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n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during excavation in soft soil region.It is found that a great part of settle ment of neighboring building was formed dur ing trench cutting for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so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isolation measure before trenching of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such as deep mixing pile.In addition,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ing building ∋s founda tion on its settlement as well as the defor mation of enclosure caused by partial overloading during c onstruction is dis cussed.[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top down technology;isolation measure;settlement control;analysis of measured da taProject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Viaduct Under Existed Railway DING Chun lin et al &[Abstract ]The mentioned viaduct is situated at K18+326.7of Zegan Railway,wher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round is quite poor,the beam for construction work is hard to keep stable,in addition,there will be transverse dis placement of both side openings during c onstruction,making the advancement of medium opening difficult.A ne w project was suggested,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round under side cabin,the settle ment of bottom plate and maximum difference of settlement during train loading as well as the strength of the side cabin were calculated,using analytical method and numerical FE M,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were given for construction of this viaduct.[Keywords ]viaduct;construction technology;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round;settlement;structural strength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Permeability Pressure of Rock of Sewage Tunnel across Y angtze River in Chongqing W U Xiang chao et al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for permeability pressure of the rock during reconnaissance,the variation of per meability pressure near bottom and top of the tunnel across the river in period of 100years is predicted by correla tion analysis,the result can serve as guidanc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 tion of the project.1392004.No.1 CONT E NTS AND ABS 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