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16793b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4.png)
任元汉学校生本高效课堂之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生本高效课堂是教学思想、教学观点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
生本高效课堂简来说之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长为本、以学生的生动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本,以学生的生命激昂为本。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主人,让学生好学的教育,让学生的生命走向生命激昂的教育。
解读: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有诗情涌动。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
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和学的过程中,对课文实行创造地阅读、吟诵、体验、感悟、理解时所表现出来的,实质上是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美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不但有利于学习本身,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所以,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充满诗意的空间。
这同时符合生本高效课堂的理论:全面依靠学生,激发潜能,使学生自不过然的发展,已达到学生心灵的熏陶、人格的发展。
课堂模式:环节一:初学展示——诗意课堂的序幕内容:前置性学习内容的反馈。
即预习反馈——课文朗读、字词理解、文脉梳理、内容概括、资料查找……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展示为主,能够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是诗意课堂的前奏,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
”这样做充分依靠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情感体验,让他们注重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诗意课堂的初体验。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d2fcf8004a7302768e99391d.png)
笔者 结合 自身多年教 学经验 ,力求为 小学生打造诗 意课 堂 , 富 的情感 ,每 一篇 文章 就想 心灵 的窗户 ,一 旦打 开这 个窗 希望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激发 小学生的诗 意潜能。 户,就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作为教学工作者的主要 【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 意 课 堂 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教师要在 基于 小学生 的年龄 特征 与心 理特 征来看 ,在 小学 生眼 上 课之 前认真 备课 ,首先对 课文 所描 述 的情 境进 行一 次感 里 一切 都那 么美 好 ,整 个世 界都 充满 了诗意 ,作 为教 师也 悟 ,然 后在 课堂 上带领 学生 一起 走入 作者 的 内心世 界,与 知道 只有 为学 生打造 具有 诗意 的环境 ,才能 充分 激发 学生 作者一起去经历、思考。唯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通过 的诗 意潜 能。 诗意 的课堂 是以学 生为主 体 ,具有 较高 的灵 准 确 的表情 、生 动语 言 ,来 将 作者在 课文 中所传 达 的情感 活 性 ,并 且整个 课堂 从始 至终都 贯穿 了美好 的意 境 。一堂 充分表 达 出来 ,并 以此作 为与 学生 共鸣 的基 点,构 建 出一 成 功的语 文课 堂本 该像一 首诗 ,诗 的境界 就是 让人轻 松 、 种与 课文 意境 相符 合的 教学情 境 ,激发 学生 诗意 的情感 。 愉快 、 自由,而小学 生在 这样 的环境 中学 习 ,不仅 能更 好 三 、充分利用 多媒体融入诗意 的 学习语 文知 识 ,而且 能受到 诗意之 美 的熏 陶。 因此 ,在 小 学语文 课堂 诗意 化 ,应该使 学生 真正 获得语 文教 育 小 学语 文 中开展诗 意课堂 是教 育者 当前 必须研 究 的课题 。
心 ,而 从 古至今 关于 写母亲 的文 章与诗 歌也 是非 常 多的 ,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5d54c66561252d380eb6e4c.png)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作者:郭怀英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1期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创设情景传诗情不少学生认为作文难写,面对作文或愁眉苦脸,或抓耳挠腮,或叫苦连天,仿佛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一般。
而我的学生最喜欢我给他们上的就是写作课。
原因之一,就是我善于设置情境,营造氛围。
即创设一种情境,或巧设圈套,或引起悬念,或制造冲突,来诱发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进入最佳境界。
最初,我常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以激发他们的必趣,提升他们的写作热情和信心。
扩写训练便是我首选的方法。
给他们几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连词成段,的句成篇。
例如设置这样一道训练题:根据下列词语提供的情景各写一段话(任选一题)情景1: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伞情景2: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路上行人伞同学们看过后觉得很简单,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认真思考起来。
十分钟后,我让同学们读自己的文段。
有的写道:“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到处都像蒸笼似的,散发出阵阵热气。
我撑着一把破伞,疲倦地走在毒辣辣的太阳光下,感到特别的郁闷和烦躁。
”有的写道:“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为盈耳的雨声呼唤成朦胧的画,就连路上行人手中撑起的伞,也成了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鲜花,似荷叶,那么安逸,那么别致。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风里穿梭,或长成一棵树,或开出一朵花,也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浪漫与诗意。
二.张扬个性显诗趣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舒展和自由发挥,给他们驰骋想象的空间、言论自由的舞台,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在重视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他们去想象,去探索,在无疑处求疑,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8cb44c84cc22bcd126ff0c6c.png)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十年前,我刚刚走上语文教学岗位,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很模糊。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一位前辈讲授的《背影》一课,他的课堂导入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从此使我的语文教学有了追求的方向。
“如果说母爱是一湾港,那么父爱就是一座山;如果母爱是一把伞,那么父爱就是一棵树。
父亲永远无言的隐蔽着自己的儿女,父爱永远无言的围绕在儿女身旁,就像今天我们读到这位伟大而平凡的父亲。
”我沉浸在这诗意的语言当中,心中不自觉地想:语文课堂就该是这样的。
一堂课,他就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朱自清父亲伟大的爱,带领我们每一个听课的人感受着朱自清的拳拳赤子之心。
从那一天开始我告诉自己,我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营造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从此成为我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呢?一、营造诗意的氛围语文课包罗万象,生活中的所有色彩都在为语文课堂着色。
语文课上我们可以欣赏美丽的图画,可以聆听优美的旋律,可以观赏雄伟的建筑,可以感受历史的苍茫,可以展望未来的美好。
当生活的画卷在学生眼前一一铺展开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进入到这幅画卷当中,营造诗意的氛围,走进作品,走进作品所呈现的意境。
(一)音乐创设诗意的氛围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靠岸。
当我们在讲授诗歌、散文或者游记等体裁的文章时,往往可以借助音乐使学生浮躁的心冷静下来,进而走入文学作品,走进诗意的境界。
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三单元写景散文、九年级下册一单元爱国和思乡诗歌和许多古代写景散文的时候都运用音乐作为营造课堂氛围的帮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选择音乐作为营造氛围的手段,必须以了解文章内容和音乐主题为前提。
避免音乐与课文格格不入,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诵读朗读是语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一种重要技能。
好的朗读可以把听课的人带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一般情况下,语文课文都有现成的朗读录音。
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凡是自己能范读的文章,绝不用他人的脚本;凡是能当堂诵读的,绝不录制音频材料播放。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https://img.taocdn.com/s3/m/dc5fbf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d.png)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则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营造“诗情”。
要想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教师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个氛围要温馨、舒适,充满美好的感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轻柔、悦耳的音乐,或者熏香、放花等,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情感会得到释放,学习的动力也会进一步激发。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情的美好。
通过朗诵、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除了“诗情”之外,“画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加入丰富的图像、色彩等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课文中的情境和场景。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画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不仅仅是营造“诗情”和“画意”的氛围,教师还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这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启迪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作业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由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课堂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教学活动。
打造溢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打造溢满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dcbcc1b6edb6f1afe001f06.png)
前前后后挤满 了听课的老师 , 间学们虽说也是久经沙场 , 但他 们
二、 提升个 人 素养 , 炼 诗意 语言 锤
著名特级教师 十漪说 : 教 师 的语言 委锤 炼 、 确生 动 、 “ 准 流
畅 优 美 , 磁 石 吸 铁 一 样 , 牢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正 为 于 像 牢 ” 漪 老 师 努 力 追 求 课 堂 教 学 语 言 艺 术 , 以 , 的教 学 语 言生 动 隽 所 她
嚼蜡 、 毫无生机时 , 意已远去 !真 的语 文课 堂 , 是诗 意 四 诗 应
溢 的柄 息 地 , 灵 魂 畅 游 的 伊 甸 冈 , 情 感 荡 漾 的乐 同 , 妙 不 是 是 是
可言 的美 的殿堂 ; 意的课 堂 , 诗 应有 “ 然 回首 , 人却 在灯 火 蓦 那 花 柳
I 四坛心沿
打造溢满诗意 的语文课 堂
江 苏省溧 阳市西平 小学 邢玲 湘 2 30 1 30
德国哲学 家海 德格尔 说过 : 人 , “ 诗意 的安居 。 但 足 , 几 ” 曾
何 时 , 们 的课 堂 , 得 不 被 一 些 毫 无 诗 意 的 东 西 允 斥 着 , 生 我 不 师
情。
一
瑰花茶 , 让学生通过 目视 、 手触 、 鼻嗅 、 口尝 , 再结合 自己的生活 阅历 , 运用 丰富的联 系和想象 , 写 《 丁 ・ 关 杯化茶》 的作文。
笔 者 也 会 教 他 们 打 破 常 规 , 通 观 感 , 耳 朵 看 世 界 , 眼 打 用 用 睛 尝 气 味 , 鼻 子 嗅 色彩 , 味 觉 品 声 音 , 以 , 生 会 写 出 这 样 用 用 所 学 的 句 子 : 天 是 云 朵 的 家 园 , 阳是 她 最 亲 密 的 伙 伴 , 蓝 是 “ 太 蔚 她最 钟 爱 的 霓 裳 , 亮 、 星 则 是 天 空 对 她 殷 殷 的 注 视 和 祝 月 星
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cd14d077cd184254b3535ca.png)
、
的情境 效应 , 就会激活我们 的课 堂 , 营造 出生动活泼 的 教学氛围, 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学生在整堂 语 文课 中都能保持非常高 的热情 ,思维处于积极 的思 考状态 。运 用导语 营造诗意的氛 围。充满诗意 的导语 , 可以“ 先声夺 人” 地刨设诗意 的课 堂情境 。在课 堂的开 始, 如果能通过一段诗情 画意 的导语 , 渲染 出一种 典雅
生共同铸就、 融人了诗意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 , 言语
表 达是这 节课 的主要方 式 ,每位学生在表达着 自己的
境。 现在社会 中科技高速发展 , 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 媒体 , 已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常用辅助手段。 借助多 媒 体 , 以把学 生迅速 带人情境 : 可 如诗 的画 面 , 即渲 立 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动情的 背景音乐在学 生的朗诵 中响起 ,学生 情不 自禁地进人 了意境 。多媒体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聆 听课 堂诗情 、 感悟唤醒 中追寻语文诗意 三个方面 , 究建构诗 意语 文课 堂的教 学 在 在 探
策略。
关键 词: 诗意语 文; 生命 ; 学策略 ; 文课 堂 精神 教 语
中图分类号 : 633 G 3. 文献标 识码 文章编号 :6 4 9 2 (0 2 0— 19 0 17 — 3 4 2 1 )2 0 7 — 2
李 晓倩 ,
( 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 , 河南 郑 州 4 00 ) 5 00
摘要 : 新课程理念 下的语文课 堂应当是充满诗意的。 语文课 堂的诗意 , 师和 学生在教 与学的过程 中, 是教 进行
创造性感悟、 体验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 堂如果没有诗意的清泉, 课 就不会 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创设诗 意
打造诗意的课堂寻求课堂的诗意——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语文组介绍
![打造诗意的课堂寻求课堂的诗意——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语文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e600c24ed630b1c59eeb591.png)
个 活泼而温情的大家庭 ,虽然我们
栖 居在诗 意的大 地 上 ,既 可 以做到
“ 前事 不忘 ,后 事之师 ” ,同样 也可 以达到 “ 古之立大事者 , 不惟有超世 之才 ,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生
来 自四面八方 ,但是我们亲如兄弟姊 妹, 恰似父母子女 , 不仅在教学上相
互进 步,同时也在生活等方 面给予无 微不至的关怀 。我们还是一个踏实而
处世准则 , 使其在 自己的人 生舞 台上
能够熠熠生光,这就是我们 所有语文
勤思的队伍 ,我们严抓学生 的基础知
识 ,实行基础知识周周练,素材与基
后 、舳 后三个年 龄段 的教师 组成一 个结构合理的梯队,使本组成为以中
老师的共同心愿 ,也是我们执着追寻 的目标。因为我们深知 , 语文是一种 浪漫 的情怀 , 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种
诗意”是我们的 向往 , “ 点亮心灵的 明灯 , 照亮脚下的道路”是我们的心 愿, “ 正心以至善 , 化育 以德馨”是
重难点 ,统一进度,统一备课 ,统
一
命题” ,每 星期 都会集体备课 ,由
结 、求精 、和谐 、温情 ” ,成 了我们 语文组 的标识 。 在教学上 , 我们严肃认真 ,精益
样 的教研活动 ,不断提升教师的 自身
素质和教学水平 , 在每年的高考中都 在 尹明华 主任的带领下 ,团结一致 , 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精诚合作 ,资源共享 ,探讨研究 ,追
的团队 ,做到 “ 四个 统一” ,即 “ 统
一
“ 打造诗 意的课堂 ,寻求课堂的 求 精益求精 。我们是一个严肃而认真
老师们共 同进步。同时注重夯实学生
的基础知识 ,实行基础 知识周周练 ,
诗情教师 诗意课堂 诗化学生
![诗情教师 诗意课堂 诗化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3c0b083287c24028915fc392.png)
诗情教师诗意课堂诗化学生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
”那么语文教学更应该是一首诗。
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澎湃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意的旋律。
曾有一位特级教师把自己比做《红楼梦》中的妙玉,把上课比做请学生喝茶。
妙玉从梅花的蕊上收集冰魄雪魂,让那些拥有梅雪精神的诗行,如花蕊雪露静静地溶在用这一方厚土煅烧的中华青花瓷瓮内,在华夏千年的文明之火上,煮一壶茶,请学生静静地品尝。
能够这样想的教师一定是一位诗情教师,她的课堂一定是诗意的课堂,它一定能够感化学生。
其实我们当老师的,也没多崇高的理想,就是想把课教好,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今天的课上的让自己满意,甚至得意,今天的心情就特别好,回到备课室有的还会眉飞色舞的与同伴分享一下,在这个班没上好,到下一节课赶紧改变一下。
我们老师的快乐和幸福几乎都是建立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之上的。
争做诗情教师,打造诗意课堂,是我从教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让我的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感受知识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是我不变的追求。
一、“独辟蹊径”的备课是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
千改万改,育人不改,千变万变,备课不变。
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在一个“巧”字上下功夫。
丁榕老师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在自己当老师的第一节课上能够把诗歌和画画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巧。
《父母的心》一文从结尾的“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中的“终于”一词的意思为切入点,寻找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就是一个巧。
在市级高效课堂达标活动中,我讲的是《窗》这一课,我设计的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窗是瞭望的视点,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让我们透过这扇窗看看窗内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窗外又有着怎样精彩的世界。
”学生顺势就去读文章,概括窗内的故事,找出窗外精彩世界的描写。
这也不失一个巧。
像《社戏》一文,直接从文章最后一句入手,“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也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了”直接问学生,那夜的戏好看吗?那夜的豆好吃吗?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就特别积极的看原文,从文中找答案,一个问题,轻松的就能把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全都串起来。
诗意语文课堂的构建
![诗意语文课堂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ebc5aca89eb172ded63b7a1.png)
们的语 文课 堂充满诗 意呢?
一
二、 诗意课堂 。 引领正确的情感取 向
、
诗 意课 堂 。 源于和谐 的师生关 系
《 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指 出 : “ 培
借助小 学语文 “ 现代 与经典 ” 之类 的课堂 教 养学 生正确 的思想观 念 、 科 学的思 维方式 、 高 尚
诗意语文课堂的构建
戈 春华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中的基础学科 , 语文 的游春中 , 师生走得更 近了, 为人之道也春风化雨
学科充盈着丰 富的人文性和情感性 , 有着 其他学 般融 人弟子的J 中。‘ ' i l t z k  ̄畔的春意更浓了” , 这
科所没有 的激情和浪漫 。因此 , 语文教 学应该是 真是春意盎然 , 诗意也盎然 的一堂课。 诗性 的 ,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 的。诤 陛的语文教 古 今教 育名家 的教育教 学方 式让 我们深 深
的发言 , 有 由衷 的赞美 , 有 精细 的点拨 ……他们 教育 , 它让教育为一种 自然 的流露和呈现 ” 。 还是 “ 语 文教 学应 在 师生 平等 对 话 的过 程 中进 的“ 这堂课” 。面对泗水河 , 孔子关 于“ 由此看来 ,
行 。” 是 的, 有诗性的教师 , 是—位能与学生平等交 水是君子啊 ” 的言论 , 是他沉思后 的 自言 自语 , 然
课 堂 已为大家所熟 知。教 学 中, 王老师 十分注重 活 动 中 , 王崧舟 老师执教人 教版 四年级课 文《 去
学生个体的体验 , 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 , 不是在 年的树》 , 让上课 的学生们 、 听课 的教师们着实感
教师 的讲解 中让学 生去体会 , 而是在学 生 自己品 动了一 回。 《 去年 的树 》 叙述 了小 鸟和大树之 间那
诗意的语文评课怎么写
![诗意的语文评课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361bae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2.png)
标题:探索诗意的语文课堂导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诗意的语文课堂,则是在教学中融入诗歌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内容:融入诗歌元素1. 选取经典诗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如唐诗宋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
2.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是自由诗、绝句、律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诗歌鉴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 情感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与诗歌产生共鸣,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的文字、音乐、图片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3. 互动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和创造力1.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表达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审美能力: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激发创造力: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结语:诗意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诗意情怀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融入诗歌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和创造力,我们可以打造一种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巧用读与练构建诗意语文课堂——以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教学为例
![巧用读与练构建诗意语文课堂——以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ac3b8d83d049649b6658c3.png)
话上升 到一种心灵对 话的高度 ,这 种对话是精 神的 自由交
生 的种 种 况 味 ,激 发 学 生 的情 感 渴 望 。那 么 , 如 何 读 才 能 达 到 心 灵 对 话 的 境 界 呢 ?根 据 王 老 师 的教 学 实 践 以及 理 论 总 结 ,笔 者认 为应 该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入 手 :
生 :极 其 简 单 。 师 : 简 单 到 无 以复 加 的 程 度 ,然 而 在 这 极 其 简 单 的 背
的阅读才有境可入 ,有情可发,才能将 自身置于语言文字所
造 的意 境 中 ,体 验 其承 载 的情 感 、 情昧 和 情怀 。 例 如 《 夜 的 工 作 》 , 在 大 部 分 人 看 来 ,这 篇 课 文 读 一 起 来 是 一 点 味 道 也 没 有 的 ,然 而 在 王 崧 舟 老 师 的 指 导 下 ,
( )入 情 一
流 ,是 思 想 火 花 的碰 撞 ,能 够 使 学 生 在 读 的过 程 中 体 验 人 此 而 已。
师 : 有 名人 字 画 吗 ? 生 :没 有 。 师 :只 有什 么? 生 : 一 个 不 大 的 写 字 台 , 两 张 小 转 椅 , 一 盏 台灯 , 如
文 本 是作 者 的一 种 精神 诉 求 ,字 里行 间透 着 作 者对 构 ,让学生在 分享 了作者 的种种经 验的 同时 ,又不断地勾
在特定 的情 景 中_ ,不 能游 离于语 言文字作种种 地渲染 人 生、社会和 自然的种种 感受 ,同时文本作 为一 种召唤 结 进行
和演 绎 。
王 崧舟 老 师认 为 语文 教 学应 该 是 “ 性 教学 ”,在 起 学生 已有 的关于 内心 、人生 、社会 、 自然 的种 种经验 , 感
秉持“四高”理念构建诗意高效课堂
![秉持“四高”理念构建诗意高效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67b04d2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6.png)
秉持“四高”理念构建诗意课堂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
语文课堂“就像一首诗”,是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表达出来的。
其“诗意”既在过程,也是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导学练案”为依托,将学的重点前移,将教的重心下移,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构建一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自主发展”的诗意的高效课堂呢?对此,我实行了一些有益尝试,能够概括为:秉持“四高”教育理念,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一种高境界的糊涂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写有“难得糊涂”一匾,其注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是板桥先生在历尽人间沧桑之后选择的一种处世之道。
在我看来,它同样也是一位教师应执手的课堂教学之道。
在教改实践中,老师理应学会“艺术地糊涂”,需要教师在清明的心境下故作“糊涂”,慧心是让学生在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找到学习的动力,获得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的“天纵其才”栏目时,一学生说:“詹天佑报效祖国,我佩服,但我还很崇拜钱学森,他的爱国及为国争光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老师说:“好啊,我和同学们对钱学森理解不是太多,你能给大家做一介绍吗?”那一学生动情激昂地说道:“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它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名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爱国志士——钱学森!”(该学生因为极其崇拜钱学森,把钱学森的事迹几乎都会背了,五年归国路的艰辛,十年两弹成的辉煌娓娓道来,近九百字竟没有一点停顿,语言铿锵,我很诧异和振动,其他学生也是深受震撼,听课老师们也都屏息凝神,他刚刚落音,教室就想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营造充满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小课题中期报告
![营造充满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小课题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bde0c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3.png)
营造充满诗意的⼩学语⽂课堂⼩课题中期报告构建充满诗意的⼩学语⽂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受应试教育的羁绊,我们的语⽂教学过分强调了思想性,⽽对⽂本中弥漫着的⼈性、诗性的光辉熟视⽆睹。
贴标签似的说教、⽀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课堂没有吸引⼒,教育的⼈⽂价值,精神内涵却被消解、异化。
应试教育将语⽂学科这门树⼈、育⼈的基础教育沦为⼀种⾼度⼯具化、技术化的训练。
充满⼈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应试之学,这种畸变在⼀个曾经有千年“诗教”历程的国度⾥,不啻是⼀道“尴尬的风景”。
语⽂教学⾯对的是有⾎有⾁的⼈,凭借的是有情有趣的⽂本,构建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
倘若语⽂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本⽣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沉沉,那么,语⽂教学就是最⼤的失败。
因此,语⽂教学需要诗意的滋润,要让诗意的清泉流进语⽂的课堂。
要让我们的语⽂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语⽂教师就需要较⾼的⼈⽂素养、蕴含诗意情怀,同时也需要灵活驾驭课堂教学,还学⽣以主体地位,让学⽣在涵咏、体悟中领会语⽂学习的真谛,进⽽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
这就是“诗意语⽂”存在的最⼤理由,也是“诗意语⽂”在今天课改中呈现的最⼤价值。
如果说“⼏乎每⼀个⼈的⼈⽣中,都有⼀段诗意盎然的岁⽉”,那么这段⼈⽣中的岁⽉,主要是指青少年时期。
因此我们提出课题“构建充满诗意的⼩学语⽂课堂的实践研究”。
我们尝试从体验⽂本之情,感受诗的意味;挖掘教师之情,发挥诗的魔⼒;促进学⽣之情,培养诗的情趣,通过诗意地导⼊、朗读、感悟、教学等让学⽣⾛⼊诗意的课堂。
⼆、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
(1)《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民主平等、和谐诗意的语⽂课堂氛围,承认学⽣是学习的主⼈,从以往的侧重认知⽬标和侧重结果改为体现三个维度,其中之⼀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强调过程,真正注重学⽣的终⾝发展。
”善于挖掘⽂本中的诗意美,并运⽤⾃⼰诗意的饱含着情感⾊彩的语⾔与姿态作某种提⽰与引导,从⽽构成语⽂课堂的诗意场。
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a06c6d15b7360b4c2e3f64a1.png)
教 师 。用 诗 意 联 系 师 生 , 而 让 学 生 和 语 文 “ 爱 ” 使 他 从 恋 , 们 打 下 良好 的 文 学 修 养 的 底 子 。 后 , 文 老 师 还 应 该 是 最 语
一
个 杂 家 。优 秀 的语 文 老师 , 有一 个共 同特 点 , 是 喜 都 就
欢 读 书 , 且 书读 得 比较杂 , 么都 读 , 不 一定 太 深 。 而 什 也 因 为 语 文 老 师 不 是 一 个 学 者 , 是 专 门 研 究 文 学 的 人 , 需 不 不 要 太 深 , 要什 么 都 读 一点 、 一 点 。 读得 要 杂 . 杂 之 但 懂 书 读 后 , 识 储 备 就 丰 富 。 一 个 文 本 要 读 懂 , 要 各 方 面 的 知 知 需 识 准备 . 读 得 杂 的话 , 识 就会 融 会贯 通 。 的 来说 , 书 知 总 就 是要 多读 书 。 二 、 飞 青 春 的梦 想— — 学生 的 诗意 放 学 生应 该 充 满诗 意 。 生 作 为课 堂 教学 中的 主体 , 学 充
关键 词 : 文教 学 语 Nhomakorabea课堂
诗 意
一
些 诗 。 意 地 生 活 着 , 然 爱 诗 、 文 学 、 书 。 愿 没 诗 当 爱 爱 宁
有 像 样 的 服 装 , 不 愿 舍 弃 喜 爱 的 书 籍 。 案 头 上 、 桌 也 饭
中学 语 文 教学应 该 构 建 充满 诗 意 的课 堂 。人 们 把世 界最 美 的状 态 称 为诗 境 . 心 中最 美 的 意念 称 为诗 意 。 把 法 上 、 头上 , 处 都 是 书 。 到好 书 , 手 不 释 卷 , 至通 床 到 看 会 甚 宵 达 旦 , 到 读 出 诗 文 背 后 那 些 鲜 活 生 动 的 形 象 , 出 直 读 字 里 行 间 流 动着 的诗 人 们 青 春 的 活 力 与 人 生 的热 情 。 诗 文 读 得 多 了 , 师 也 变 得 有 些 深 情 蕴 藉 , 文 尔 雅 。其 教 温 次 , 做 一 个 有 思 想 的 语 文 老 师. “ 思 想 ” 应 该 突 出 地 要 。有 。
注重教学艺术,打造诗意课堂论文
![注重教学艺术,打造诗意课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e084f7c8d376eeaeaa31da.png)
注重教学艺术,打造诗意课堂【提要】语文教师要做到富于激情,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用丰富的生活和知识储备充分挖掘文本的诗意。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诗意的氛围(如导入等),引诗词入文,对所学课文进行诗意的延伸。
而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有了诗意,语文教学就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诗意教学氛围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上下下都在谈观念更新,课程更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人意。
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把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
漫天飞舞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荡然无存,甚至望文生厌。
硬性的灌输,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越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一缕缕轻烟,成为泡沫。
语文这一科不同于其他理论学科,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趣的文本,倘若语文教师缺乏创意的讲授,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那么,语文教学就是失败的,语文教师也是失职的。
浮躁的心境让语文教师失却了对语文教学的热情,丝毫享受不到教育的快乐。
种种迹象表明只有诗意沛然的人,才能享受教育,才能把教育解读得如诗如画。
有人为教育做了一个诗化的比喻:“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
”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让语文教学受到诗意的滋润。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诗意课堂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诗意的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
而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它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让师生的心灵沉浸于语文文本灵透的字里行间,共同释放灵动的生命激情。
一是要具有激情,这是诗意课堂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激情应该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关怀。
关于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实践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41c2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6.png)
关于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是当前语文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成为了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学生面临着诸多焦虑和压力,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逐渐淡化,缺乏内化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熏陶。
构建一个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理论依据,实践探索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1.2 研究意义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诗意课堂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
构建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2. 正文2.1 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理论依据语文诗意课堂的理论依据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学美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来探讨。
教育学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设计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课堂活动;心理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情感、意志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理论支持;而文学美学则是我们构建诗意课堂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艺术特点,来指导我们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诗意的语文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5ab374c2cc17552706220816.png)
诗意的语文课堂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现阶段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让学生单纯地背诵和默写,更多的是通过对诗词的学习来丰富学生的意象知识,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创造力、智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本文为了营造一个诗意的语文课堂,就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在素质教育目标下,教师应该将富有诗意的诗词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欣赏诗情画意的途径和手段。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也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夺得。
为了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下面就如何开展诗词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一、读诗也读史古代的诗词通常都有其自身所包含的历史背景,要想真正理解诗词所要表现的各种情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该诗词所包含的历史背景进行细致的了解。
现阶段一些流行的经典诗词由于其本身具有文字上的美感,读起来使人感觉非常激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仅仅停留于对诗词表面的理解,而对于诗词背后所隐含的作者的历史背景则视而不见。
这样一来,会使我们很难从意境的基础上了解一个富有浓厚历史背景的诗词。
因此,在高中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富有深刻历史意义和丰富历史背景的诗词的理解一定要将读诗和读史结合在一起,即通过让学生在课下提前搜集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史实资料,然后让同学们在这个基础上来体会诗歌所要表现的情感和其所营造的意境。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写于曹操在经历官渡之战之后,可以充分表现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所表现的雄心和壮志。
又如其在定鼎许都后所写的一首《龟虽寿》,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所表现出的悲壮和慷慨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但是如果学生对于曹操征战这段历史不了解,则很难体会到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此外,苏轼的《江城子》,其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构建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
![构建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e6d353da32d7375a417805d.png)
构建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有人说:“一个远离诗歌的民族,算不上是文明的民族。
诗性的衰颓实质上是人性的萎缩。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却忽视了诗歌教学,忽视了领悟语文教学那诗意的美。
然而语文教育如果远离了诗歌,他就无法触及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无法真正承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从而根本不能培养出真正富有品味、富有诗意、人性美的人。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一、立足语文课堂,构筑诗意空间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可能营造诗歌教学的环境。
语文课堂本身应是富有诗意的。
首先,教师可利用自己诗化的语言营造诗意的空间,让学生被教师的诗才所折服,渴望自己也能出口成“诗”。
其次,教师可利用适当的机会(例如课前三分钟)给学生朗读、讲解一些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沐浴在诗歌的芬芳里。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名言诗句来概括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阅读写作中能很好运用诗句的格外表扬,鼓励学诗用诗。
二、补充重组诗歌,开放教学内容新教材虽然广选名篇佳作,但与历史上的优美诗篇相比,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中华民族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
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补充重组诗歌教学的内容。
教学时,教师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适当的调准。
学生如果学了李易安的《武陵春》后,对李易安非常喜欢的话,可以补充几节课李易安的专题。
如果学了东坡居士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学生余兴未了的话,也可以印发东坡居士的《赤壁怀古》等优秀诗篇,甚至可以在班里进行课外古诗词朗诵比赛,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朗读品味鉴赏,优化教学方法1.把握语言,以读促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
诗意课堂模式
![诗意课堂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2bb13ce5fbfc77da269b15a.png)
一导入(采用激情导入、音乐感染、绘画释情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为构建诗意的课堂提供良好的契入口。
)二导学(构建富有诗意的课堂,何为诗意?《现代汉语词典》:“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何为语文的诗意?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营造出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
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走进文本,寻找诗境。
(语文的诗意在哪里?在文本,在文本之美,在文本的秘妙中。
文本之美是诗意语文的基点和出发点。
诗意不是外加的,诗意是文本本有的、内蕴的。
语文教学指向文本秘妙,实在是诗意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第一法则。
而教师精彩的语言导引则是构建诗意课堂,寻找诗境的手段,诗意的课堂,教师的点拨是学生灵感产生的源泉,巧妙的教学机智孕育着深层次的教育智慧。
学生学习的欲望不断被唤起,新知识增长点不断生成,潜能被释放,个性被张扬,他们都主动地探究创造的真谛,一次又一次地体味运用智慧的乐趣。
)品读文本,解读诗意(突破此难点的主要手段是巧设情景,让语文课充满诗意,就要让学生们在诗意的环境中学习,于此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和渴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教师引领着学生进入审美的门户,去挖掘所有课程美的本质内核;点燃每一个学生热情参与的火把,让学生感受知识旷日持久的力量。
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更是在认识、感悟、选择、行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让自信、毅力、诚信、乐观等优良品质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酿造并成熟。
如果说文本秘妙是诗意语文的基点和出发点,那么,教师的诗意教学则是诗意语文的关键和互通点。
教师的诗意教学,前联文本、后接学生,是疏通、沟通和贯通文本诗意和学生诗意的桥梁和纽带。
诗意教学的策略和路径应该是多维的、立体的,往往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生而异,但在表面不一致的背后,则是某种更内在、更本质的同构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唐诗到宋词,诗歌犹如文学殿堂里一颗耀眼的明珠营造着一种美丽的意蕴和情境,让多少仁人志士沉浸其中。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是一门诗意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学缺乏诗意,就失去了应有的风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运用艺术手段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做一名诗意的教师
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最关键的是自己应该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严谨的语言导入课堂,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提问学生,应该用精致的语言品词析句,应该用文雅的语言点拨小结,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学习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采用一些歌词、名言或经典名句等让学生享受风趣幽默的语言,例如,在学习《可爱的中国》时,我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的名山、大川犹如一颗颗宝石把我们的祖国装扮的异常美丽,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歌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正是这引人入胜、妙语连珠的语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创设诗一般的导入语
诗意犹如一股习习扑面的春风,犹如一场丝丝蒙蒙的细雨,让我们顿感无限温暖,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眉开眼笑,那我们的学生定会载歌载舞;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柔情似水,那我们的学生就会温情脉脉;如果我们教师采用诗一般的导入语,那我们的学生定会情感迸发。
一旦有了情感碰撞,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放飞灵性的舞台,因此在学习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创设诗一般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大自然是我们改变心境最好的地方,如果你们觉得疲倦了,如果你们感觉烦闷了,我们就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永州的小石潭,去看一看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后摆脱抑郁之情的地方。
再如,在学习《海燕》时,我这样创设导入语:我不仅爱蓝天下的雄鹰,还爱草原上的骏马,但我更爱搏击海浪的海燕。
正是这诗一般的导入语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诗意的课堂。
诗意的课堂让人依依不舍,让人流连忘返,诗意的课堂不但神奇,而且智慧,它能够给学生以力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构建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尽情享受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焕国.浅谈如何在中学古诗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周刊,2011(11).
[2]李向明,黄鸿艳,叶小明.让孩子在诗情画意中成长.上饶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