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65541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f.png)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姓名:杨宜军班级:B11080129系别:工程管理系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杨宜军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 B11080129摘要:现代的城市是一个靠人工维持的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部分地区和城市也在积极的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文章主旨是对现代城市景观生态的研究,阐明生态体系中的不足、现代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通过改正缺点得到更好的生态景观关键词:设计;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引言:城市是人类的社会,以环境为,生态为纲,文化为常。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该怎样解决?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变得如此不堪?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问题十分严重,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为此我们应该做出一些能解决的策略出来,为城市的美好未来做些贡献。
1景观生态现状与问题20世纪是全世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城市化的过程。
现在,发展中国家正处在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已成为当代人类高度集中地主要聚居区。
由于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需求,因而对城市景观生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景观正处在剧烈的变化中,可谓日新月异,然而,由于变化的如此迅速,其发展方向难以把握,许多城市建设得不伦不类,景观生态一搞得一塌糊涂,没有什么特色,也不美观,甚至有许多失去了往日原本名城的风采,成为景观生态的一大败笔。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普遍在提高,配合环保措施力度和投入也不断的加大,环境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
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生态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遏制。
水污染、白色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还是存在于各个城市中,并且相当严重。
人类过度的开发活动,导致了景观的破碎化,产生了很多的块状体,阻碍了孤立板块之间的物种的联系和交流,使得自然生态过程中断,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城市高大的建筑物,过度的高耸、或紧逼视觉通道、或造型不佳和周围环境不协调等等,有很多建筑物本身不难看,但因为没有合理的排序,高低落差很大,对景观造成不良的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范本模板】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41531fc5f0e7cd1842536ea.png)
JIUJIANG UNIVERSITY实践论文题目近代城市规划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工程造价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二零一六年十月目录摘要 (2)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2)二、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 (3)2.1.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3)2。
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3)三、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及划分办法 (3)3。
1。
阶段划分办法 (3)3.2.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3)3.2。
1。
三个阶段的划分 (3)3。
2.2。
七个阶段的划分 (3)3.2.3.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 (4)四、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5)4。
1。
1890-—1910年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 (5)4.2。
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5)五、城市模式探索 (6)5.1.欧文的“新协和村” (6)5。
2。
戈涅的“工业城市” (6)5.3。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7)六、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和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7)6.1。
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7)6.2。
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7)七、结语 (8)参考文献 (8)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历史意义摘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生活及生产需要。
对于生存环境的选址以及规划,中国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但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研究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进一步提出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思想流派历史意义Abstract:Human being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survival,safety and production during the long battle for existence。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de84fef12d2af90342e614.png)
城市规划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城市的形成在古代城市首先是交易的需要,然后为了维护这种交易,增强防备而修建了城,这就是城市的起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有交易的市场。
第二个就是用于防备的城墙。
有了交易就证明有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度时期出现了。
同时城市形成的地方一般都是交通位置和物产比较丰富的地区。
为城市的进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思想渊源1、社会意识对城市格局的影响我们都知道ZG是一个长期受到儒家思想主导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除了具备了交易和防备要求的城墙外,在布局中充分体现了上下尊卑的儒家思想。
在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以宫廷区为中心,这也体现了ZG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体现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分区明确,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等级制,这种中轴的运用一直连续到今。
并产生了古代的城市布局理论。
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把礼制的内容也纳如了规划当中,强调皇权,君权神授而西方是以神权至上,即教堂往往成为城市的中心。
直到后来运用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把儒家的这一思想推到了及至。
如明城的建设。
2、天文学、水利学和民居建设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由于科技的进步,城市的布局就不得不考虑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于是相地学,风水学等相关的有关城市布局和选址的学说蜂拥而起。
虽然这些学说有欠科学的地方但也不难看出ZG的“天人和一”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观念。
于是城墙不一定是方的,轴线也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ZG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进展,强调人工环境也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而在西方古代城市的规划上就大不一样了。
多以方格XX的道路为骨架,以城市广场、或教堂、圣庙为为中心放映了古代西方时期的市民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7df66d168884868762d67c.png)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摘要:凡是有人活动就离不开交通。
科学地搞好城市交通系统对于建立现代化城市,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问题措施Abstract: where there are people activities cannot leave the traffic. Science on urban traffic system for building a modern city, adapt to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have very important rol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for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will be of urban traffic comprehensive planning, urban traffic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measures are analyzed.Key words: urban traffic planning the problem faced measures一、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1、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城市形成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形成发展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自始至终贯彻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城市交通是与城市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线形成城市。
因此,也可以说城市对外交通(由外部对城市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最初形态。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3691f62f60ddccdb38a038.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城镇化的道路的选择姓名:班级:学号:专业:学院:指导老师:日期:2013年4月20日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摘要:城镇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又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种种误区,并因此带来诸多后遗症,必须来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小城镇化;小城镇化道路选择发展小城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统筹规划,综合清理。
由于在当前小城镇化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在小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陷人了种种误区应当予以澄清,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误区之一:建设小城镇就是农田变作坊,瓦房变楼房由此产生了小城镇建设出现的以下几种现象:(一)乱占耕地,盲目建厂有些乡村不考虑当地的资源和人口素质等状况,把耕地都建成了厂房;而厂房又建得像小作坊,建成后又无法良好运作。
更有甚者,大搞运动,强迫农民出工出劳,“创造”城镇,结果是毁了农业又造不起工业。
(二)不顾实际,拔苗助长小城镇的兴起、发展、繁荣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某些地方把小城镇建设当成“短平快”政绩任务,只求形式上的农村变城市,比速度,比规模,比数量,甚至提出半年建成一座小城镇,一年建成一座小城市。
结果耕地变成建筑垃圾堆,乡镇市场变成基建工地,修几条街道,盖几栋楼房,建几个作坊,就算“大功告成”。
殊不知,小城镇建设不仅要有硬件—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兴建,更要有软件—城镇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切不操之过急(二)布局混乱,规划滞后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用今天的眼光来建设小城镇,还不等小城镇建设起来就已经落后。
当前有不少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仍然缺少规划,甚至没有规划随处可见“三无”城镇,即规划无特色、建筑无风格、环保无举措。
小城镇建设成了“大杂烩”,生活区、生产区、休闲区全都在一块商业区、娱乐区都往一个中心挤,垃圾无人清理,这对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误区之二小城镇建设就是把人口集中,让农民进镇由于这种片面思想使某些乡政府不用间接手段调节农民进镇数量和速度,而是直接命令式的搬迁和盲目地鼓动、误导结果又导致了下列现象的出现。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模版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2ead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6.png)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模版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城市规划原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的定义、目标、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规划方法等方面,旨在为深入理解城市规划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发展历程;影响因素;规划方法一、引言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演变与规划密切相关。
城市规划不仅关乎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更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目标(一)定义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性的安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
(二)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商业活动空间。
2、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3、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4、传承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特色。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一)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往往受到宗教、政治和军事因素的影响,如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和古罗马的城市布局。
(二)中世纪城市规划中世纪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形成紧凑而有机的空间结构。
(三)近代城市规划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一)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选址、布局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和功能需求。
(三)政策法规政府的政策法规对城市规划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四)文化传统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着城市的建筑风格、空间形态和市民的生活方式。
五、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术(一)调查研究通过对城市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城市的问题和需求。
(二)规划编制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31722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2.png)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范⽂ 城市是⼈类社会经济⽂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出现以社会⽣产⼒除能满⾜⼈们基本⽣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
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论⽂范⽂,谢谢你的阅读。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范⽂篇⼀ 浅论城市规划 摘要:在当今世界,城市是现代⽂明的集中体现,城市的发展对⼀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重要的推动作⽤。
城市就像⼀块巨⼤的磁铁,吸引着各种⽣产要素的集聚。
并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合作协作的催化作⽤下,各种经济迅速发展,从⽽带动了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可以看出,做好城市的规划对发展经济有很⼤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态环境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the city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a region. The city is like a giant magnet, attracting a variety of factors in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献标识码:A⽂章编号: 城市是⼈类社会经济⽂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学术界尚⽆定论。
⼀般认为,城市的出现以社会⽣产⼒除能满⾜⼈们基本⽣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
城市是⼀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化的中⼼。
城市的形成是⼈类⽂明史上的⼀个飞跃。
⼀、城市规划的任务 我国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规划、合理利⽤城市⼟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a237fd6edb6f1afe001f7a.png)
城市规划原理——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题目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姓名学号学院建筑学院专业风景园林2015 年5 月 12 日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摘要:经过近一个学期对《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使得我们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日益加深.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越来越快,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渐渐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暴露出了我们国家过去所进行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城市规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经过学习,笔者对城市规划面临的矛盾和对策有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公众参与因地制宜环境效益公共治理个性城市正文:认识城市规划,先认识什么是城市对于城市,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在不同的学科对其的定义都略有不同.“概括起来,对城市可有如下认识: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发挥城市特有功能;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吴良镛,1988)。
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工业革命结束了城市中工厂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代之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城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
工厂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城市的本质就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生存的产物。
作为一种营群居生活的集体性动物,多个个体集聚生活不仅可以为集体的每个个体提供更好的保护,也大大提高了生存的成功率。
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论文7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论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a6ea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1.png)
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论文7篇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论文综述1. 引言城市规划与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综述了7篇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研究论文,旨在梳理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
2. 城市规划理论2.1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张晓刚(2018)在论文《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与发展》中提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发展,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2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李鹏飞(2019)在论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研究》中强调,城市规划应关注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城市规划实践3.1 城市发展战略王丽丽(2017)在论文《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研究》中,以某为例,探讨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认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应结合区域发展背景,明确城市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3.2 城市更新与改造陈思源(2016)在论文《城市更新与改造实践探讨》中,以某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更新与改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城市交通规划4.1 公共交通规划刘婷婷(2019)在论文《公共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中指出,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2 智慧交通与城市规划杨帆(2018)在论文《智慧交通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应用》中提出,智慧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将智慧交通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5.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5.1 生态规划与城市发展赵晓光(2017)在论文《生态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中强调,生态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论文范文(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论文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2cc767700abb68a982fbcf.png)
城市规划论文范文(精选5篇)城市规划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 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实施生态城市规划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之必然.必须要在城市规划中加入生态城市的设计, 才能对自然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入手分析研究, 根据当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状提出相关对策, 希望对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推进整个社会前进做出积极贡献.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 探讨;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前进的步伐.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加入生态城市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从城市规划阶段就着手进行环境保护, 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对于未来城市建设中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长期以来, 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大肆扩建城市建筑, 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造成很多困扰.究其原因, 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而忽略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这些环境问题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导致城市环境遭到很大的污染, 生态环境也遭到很严重的破坏.由于前期城市建设规划中, 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 导致后期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2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1) 注重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这是城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对城市的服务功能, 在满足对人们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生态建设, 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兼顾城市的服务功能, 才能够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 完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2) 注重城市的安全功能.城市中聚集着大量的人口与车辆,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安全功能是城市为人们提供的一个基本的功能, 只有保证了安全问题, 才能够不断位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在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不能盲目追求生态城市而忽略可安全问题.在满足城市的安全功能的基础上, 进行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 才是最正确的发展方式.(3) 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城市只有经济建设发展的好, 才能够真正体现城市的魅力.所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注重经济发展, 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出路.城市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和经济.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 才会聚集更多的人, 人一多, 城市经济就会向前发展.那么这个城市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 才能够真正为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 注重城市的气候条件.一个城市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条件,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 遵循地域性的原则, 根据城市的气候、地理、水文等条件对城市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植被, 遵循自然规律, 防止出现因为地域的差别导致植被无法生存的.这样既保持了城市特色, 又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地域性的差别导致的生态城市建设的重新施工, 避免经济损失和麻烦.3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应用(1) 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工作.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 对生态城市进行设计工作, 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在对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要全面考虑城市特有文化、城市特色、城市风格魅力以及吸引力.全面对城市的景观布局、产业结构设计、城市住户设计和各种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并进行多方论证, 以验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首先就是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 对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广场等进行人文景观和各种自然景观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 并制定建设方案, 在城市基础结构的框架下, 通过平面规划、高层规划、低层规划等做好景观设计工作, 满足现代城市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其次在城市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 对城市生态建设结合现代气息, 与城市生活融于一体, 让人们生活在城市中, 仿佛生活在森林里.同时, 在对城市规划的时候, 要以生态化的绿色产业园为标准,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建设生态环境体系,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 要努力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链, 对原有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实现产业链的升级转型, 提高生态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比重, 促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2) 对原有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城市生态系统在规划的时候, 可以依托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原有的生态系统与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相比较, 具有更加贴近城市自然环境的优势, 是人工所无法做到的.所以在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时, 对原有的生态景观、自然景观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 实施升级改造.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对原有生态景区进行设计, 体现人文气息和城市气息, 又不失现代都市气息, 成为人们居住的天堂, 和闲暇饭后休憩和旅游的好场所, 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3) 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城市湿地系统是城市的生态功能的肾, 承担者对城市环境调节的重要作用.湿地是对水、土和湿生植物的生态保护系统, 对于城市环境和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对调节局部小气候, 减缓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旱涝自然灾害具有实际价值.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要逐步对城市湿地系统进行恢复, 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扛干扰能力, 能够应对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 这对建设生态城市, 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4) 发展生态交通, 倡导绿色出行.在城市规划中, 规划建设绿色能源, 比如为公共自行车的建设进行规划设计, 倡导无污染出行, 取缔现在以小汽车出行为主的方式, 这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公共交通是实现城市生态交通的重要举措, 也是解决目前城市污染的重要通道和手段, 为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 要树立公共交通方式优先发展的意识, 在规则和制度上加以约束, 使人们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 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只有人人参与, 这个城市才可能会更加生态环保.所以在对城市进行生态系统规划的时候, 要把绿色出行方式规划在内, 只有让人们感觉到方便, 人们才会选择.在规划设计上, 要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切实为人们的出行提供自由和方便.4 结论总而言之, 在城市规划中建设生态城市, 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也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和基础, 更是当前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所以在生态城市设计中进行生态城市规划, 更加需要我们把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 以城市服务功能、安全功能、经济发展功能为建设基础, 以保护自然环境, 建设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城市为目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只有这样规划建设出来的生态城市才能够具备多方面的功能, 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 为祖国和人民造福.参考文献[1]李起金.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7 (13) :71-72.[2]俸荣伟.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6 (3) :95-96.123456下一页。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范文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7cb7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3.png)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以人为本,以城市发展为导向的一种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旨在使城市发展更加有序、良性且可持续。
城市规划原理包括三个方面:城市的整体规划、城市的综合利用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的整体规划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为基础的要素之一。
城市的整体规划真正使城市变得有序和美丽。
整体规划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
从宏观角度看,整体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城市的理念和方向的统一,使城市成为一个整体。
整体规划的基础是城市的发展概念和城市布局。
从微观角度看,整体规划的目标是指导城市的建筑和景观的设计,在空间布局上保持平衡和合理性。
城市的整体规划是一项复杂的任,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以确保规划同时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和居民的需求。
二、城市的综合利用城市的综合利用是指在规划城市时,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的综合利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城市规划师必须平衡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
城市的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师需要根据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人口特征,开发和利用城市中的资源,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
这可以通过合适的产业定位、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更好的公共服务来实现。
社会方面包括人口、教育、文化、医疗等问题,城市规划应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发挥社会功能。
环境方面包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问题。
城市规划需要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保护城市环境的周边环境,并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包括交通、水利、供电、燃气、污水处理等方面。
城市规划师必须考虑城市的规模、人口密度、城市布局以及城市预算等因素,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确保质量、效率和安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ff9f42d0d233d4b04e6930.png)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题目: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授课老师:日期: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城市人口和地域渐增,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两大系统工程如何统筹协调,是实现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都是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多学科、多专业共同研究,寻找最佳方案,保证环境与经济建没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发展引言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
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
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同时,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城市规划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2.城市环境的概念: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侠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环境及房屋、道路基础设施等人工环境。
广义的城市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等社会环境,资源、市场条件、就业等经济环境,以及风景、文物古迹等美学环境。
3.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现状4.(1)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是构成市区绿地的基础,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指标达标的基础,应该严格依照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布局安排落实,以确保城市总统绿地系统有机完整的统一。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f9d3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a.png)
城市规划论文近年来,城市规划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论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 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临诸多挑战,如住房紧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长远的治理手段,旨在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在经济方面,城市规划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在社会方面,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在环境方面,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3. 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住房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交通规划旨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住房规划旨在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公共设施规划旨在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机构、学校和娱乐场所等。
4. 城市规划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城市规划面临诸多挑战,如政府管理疏漏、利益冲突和社会参与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升规划师的专业水平,增加社会的参与度。
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城市规划的创新和改革。
5.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正向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方向转变。
智慧城市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城市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结:城市规划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能够缓解城市的各种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城市规划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加社会的参与度。
未来,城市规划将朝着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方向迈进,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8ccf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f.png)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第一篇:城市规划概论论文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赵世明(2013级城乡规划1班)摘要: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我国目前正是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推动小城镇发展。
那么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优化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等,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城镇化产业结构我国城镇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持续增长,那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中在新增人口问题与城镇住房问题等。
农村城镇化整体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以自己的家乡县--大方县为例,浅谈一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对策以及建议。
一、大方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目前,大方县城镇化率为31.41%,老城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30.488公里。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167套,建设园区及乡镇公共租赁住房521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967户。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44亿元,建成商品房187.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25.85万平方米。
建成完善污水管网51公里,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29.18%,污水处理率88%,路灯完好率98%,亮灯率98%。
基本建成黄泥塘镇、六龙镇、瓢井镇、凤山乡、文阁乡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带动农村人口转移2000人,完成全县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65个行政村2904个村民组院坝硬化390.87万平方米,连户路硬化4218.95千米。
虽然在县城和一些乡镇中的城镇化问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讲,城镇规模普遍偏小。
中心城镇的影响力与辐射作用毕竟有限,城镇的经济也难以发展。
二、城镇建设产业结构1.工业结构较为单一、目前仍是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体,而且基本上是以采掘业为主。
以附加值低为基本特征的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较短。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eab63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4.png)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畜牧业)与固定居民点的形成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农村、商业、手工业--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1)、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2)、埃及卡洪城布局(3)、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德国吕贝克.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是民主和法制。
史实为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史实是秦汉以来历代的政治措施,说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特点的史实是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代—城市雏形战国—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的发展《管子》《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南北朝时期,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宗庙和道观里坊制到街坊制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路易十四在巴黎城郊建造凡尔赛宫,凡尔赛的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1)背景:“人口不断流入已经过分拥挤的城市,而农村日趋荒芜”。
(2)论点:“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城市应与乡村结合)(3)“田园城市”与“花园城市”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德华认为田园城市应该通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来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1)背景:大城市恶性膨胀,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77af679d1f34693dbef3e62.png)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篇一: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概论期末论文题目: 论汽车场站的交通组织设计规划问题——以双流客运站及机场客运站为例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2130802029 202131703049所属院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建筑系专业:班级:完成日期: 2021年12月22日引言:现代交通运输通常有客运和货运两种方式,在客运的多种方式中,公路运输是四大运输业务: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陆交通,航空客运里与众多旅客接触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对于短途交通来说,它是最方便,最常用,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它不需要依赖更多的基础设施条件,只要有适宜宽度和坡度的公路即可通行。
近年来,随着公路运输客流量增加,公路建设速度加快,路网遍及城市和乡村,这些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带动了交通枢纽汽车客运站建设的发展。
因此,研究汽车站场交通组织规划问题,如何合理的规划汽车站场内部的交通以及合理衔接其与城市的交通成为了我们的议题。
关键词:汽车场站功能流线内外交通组织章节:一、汽车客运站的功能和性质二、汽车客运站内部的功能组织和流线分析三、汽车客运站对城市的交通组织设计规划四、乘客在汽车客运站的汇集以及分散五、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的设计规划六、总结与心得第一章汽车客运站的功能和性质1.汽车客运站客运站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有秩序地组织旅客乘车、下车,便利旅客办理一切旅行手续,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条件。
依据我国交通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200-2021,车站等级划分可分为五个级别以及简易车站和招呼站。
我国客运站主体建筑平面主要由候车厅、售票厅两大部分构成。
按两者的相互位置分为:沿马路一字布局,和候车厅、售票厅相互垂直布置呈“T”字形,根据旅客流线,这部分应为售票及综合服务之用,而候车厅则可用单层伸入内院。
在交叉路口设站时,可用“L”字形。
双流客运中心及机场客运中心的位置(图1-1)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案例的两个客运站。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839c5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9.png)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一: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论文1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机理1.1地下水过度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的机理1.2工程开挖基坑致边坡失稳、滑塌的机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其影响因素,同时也受到施工方法、程序及坡顶荷载等因素的影响。
边坡之所以会出现失稳、滑塌,主要原因在于破坏了原有土体的受力平衡;即土体内部发生剪切作用形成所谓的滑面,导致土体沿着滑面失稳,出现滑塌。
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边坡临空面会不断的扩大、暴露出来,可能引起应力重分布与应力集中等效应,特别是对于岩体结构面的切割,很可能与斜坡面组成不稳定斜坡,导致失稳,较常见于泥岩、页岩岩体结构中。
1.3地下暗挖工程导致地面发生塌陷的机理地下暗挖工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岩土体被部分的掏空,导致上部地层失去原有力的支撑,同时随着开挖空间的不断扩大且向上发展,或者随着隧道工程的延伸呈线形向延长方向发展,地层发生移动或者变形,引发地面沉降或者塌陷。
暗挖工程引发的地面变形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地面变形范围要明显大于地下开挖范围;第二个特征,开挖深度越大,到地面发生变形的时间越长,地面变形量越小且平缓均匀,但是变形面积较大;第三个特征,在较好地质条件下,地面变形可能不是很明显,只是出现少量的下沉或者地面裂缝,对地上建筑的影响不大。
2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2.1地下水位降低致地面沉降问题的预防与防治不论是施工致地下水位下降,还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所致,地下水位下降所造成的地面沉降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最关键是的是危险大;有必要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预防和进行有效防治。
第一,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供水角度,适当压缩地下水的开采量,科学、合理规划开采布局;第二,采取地下水轮流开采的方式,保证适中的开采频率,不过密开采、不过量开采;第三,实施开源节流措施,努力争取开辟新的水源地,加大处理后污水的再利用范围与力度;第四,对地下水位发生明显降低的施工场地,积极进行地下水回灌,减小与缓解地面沉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UJIANG UNIVERSITY实践论文题目近代城市规划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工程造价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二零一六年十月目录摘要 (2)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2)二、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 (3)2.1. 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3)2.2. 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3)三、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及划分办法 (3)3.1. 阶段划分办法 (3)3.2.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3)3.2.1. 三个阶段的划分 (3)3.2.2. 七个阶段的划分 (3)3.2.3. 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 (4)四、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5)4.1. 1890--1910年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 (5)4.2. 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5)五、城市模式探索 (6)5.1. 欧文的“新协和村” (6)5.2. 戈涅的“工业城市” (6)5.3.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7)六、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和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7)6.1. 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7)6.2. 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7)七、结语 (8)参考文献 (8)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历史意义摘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生活及生产需要。
对于生存环境的选址以及规划,中国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但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研究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进一步提出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思想流派历史意义Abstract:Human being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surviv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during the long battle for existence. In term of the city layout, China has a clear guiding ideology from the beginning, whi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urban planning ha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pluralism and historic.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nd the main theories, schools and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accordingly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will be realized and defined.Key words:city layout、developing background、develop history、schools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二、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2.1.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居住点模式.2)城市不断集中,人口爆发性增长.3)生活设施严重缺乏,居住条件恶劣.4)流行病大面积蔓延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5)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2.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田园城市、城市美化运动、公共卫生改革这三个基本事件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圣西门、傅利叶等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三、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及划分办法3.1.阶段划分办法一般而言,对规划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1)以时间的自然延续来划分。
如Donald Krueckeberg的划分方法,将某一时段的规划理论或规划实践作为这一年代的特征(2)以主流思潮为主线,再划定年代的上下界线,如Peter Hall的划分方法(3)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
3.2.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3.2.1.三个阶段的划分Donald Kruekeb将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 1880年-1910年,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2) 1910年-1945年,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3) 1945年-2000年,标准化、多元化时期。
3.2.2.七个阶段的划分Peter Hall将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1) 1890年-1901年:病理学地观察城市;(2) 1901年-1915年:美学地观察城市;(3) 1916年-1939年:从功能观察城市;(4) 1923年-1936年:幻想地观察城市:(5) 1937年-1964年:更新地观察城市;(6) 1975年-1989年:纯理论地观察城市;(7) 1980年-1989年:企业眼光观察城市:生态地观察城市; ;再从病理学观察城市3.2.3.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是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
先按照主要理论思潮出现的先后划出时代。
因为主流的思潮在历史上的发展并非转眼间更替的,所以一个时代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探索和主要理论思潮,而一种思潮也可以跨越几个时代。
这种时代划分方法的目的在于,在划分时段以便讨论研究的同时,强调思想的发展具有其渊源和后续。
(1)1890年-1915年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2) 1916年-1945年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态理论(3) 1946年-1960年核心思想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4) 1961年-1980年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5) 1981年-1990年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6) 1990年-2000年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四、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4.1.1890--1910年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词汇。
而在讨论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的时候,不得不首先要提到恩格斯1845年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这本书在今天的城市社会学中仍然被视为开创性的经典文献.由此,恩格斯也在城市社会学中被奉为最重要的开山鼻祖之一。
虽然这部历史文.献的题目和这样的第一手的调查研究上并没有冠以什么宏篇巨著的头衔,但这部文献不管是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影响了几代城市学者,其科学的光辉常存至今。
恩格斯对当时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状况的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是导致当时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迅猛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这些思潮后来成为“田园城市”等一系列城市社会改革方案的背景。
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这部文献直接导致了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
田园城市是以绿地为空间手段解决城市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案。
“田园城市”方案不但是这个时期的城市社会改革的标志性方案,而且还由于其方案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大量经济方案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霍华德1902年以《明日的田园城市》为书名,重新发表了他的1898年末造成重大影响的《明日:一条迈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田园城市的名字和思想迅速传遍了人西洋的两岸。
4.2.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柯布西埃在1925年发表了他的名著《城市规划设计)》。
他将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地带入了城市规划,1922年,他曾发表了一个称为“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的规划方案,城市的路网是方格对称地构成,几何形体的天际线,标准的行列式空间的城市。
在柯布西埃提出了空间集中的规划理论的时候,另一位却相反地提出反集中的空间分散的规划理论。
赖特在1935年发表于《建筑实录》上的论文《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赖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一名社会革命者,但他并未参加社会主义的左翼阵营。
相反的,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
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
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在对比柯布西埃和赖特的两个极端的规划理论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即: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而且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
五、城市模式探索早期的一些理想城市模式有乌托邦、太阳城、法郎吉斯特、新协和村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盖迪斯的“有机区域规划”理论对近代城市规划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西班牙索里亚·玛塔1882年的“线形城市”、芬兰沙里宁1918年的“有机疏散理论”、法国柯布西耶1992年的“明日城市”、法国夏涅的“工业城市”、美国赖特的“广亩城市”、第十小组的族群城市、日本菊竹清川和黑川纪章的“新陈代谢”,还有美国的麦克哈格为代表的生态景观城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