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维尔《认知发展》一书 第六章 社会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认知发展

社会认知发展主要分为: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性质和范围

二、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的异同

三、社会认知的发展:婴儿期、童年期的发展(重点:关于婴幼儿心理知识的发展)、关于特质(个性)和(社会)行为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及对社会关系(对递归思维的认识、对同伴关系和同伴互动的认识、社会-认知行为相联系、道德推理的发展)的认识等。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范围、性质

1.1社会认知的概念和性质

社会认知,以人类和人类事件为对象,指的是关于人们及其所做所为的认知。主要包括:①个人关于人类的内在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或属性的推论、信念或观念(对象包括自己、他人、另一群人);②个人关于个体或群体间的各种不同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了外显行为和内隐认知。

(是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理解和推断,包括:人(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社会生活事件等。)

1.2社会认知的范围

社会认知只涉及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领域,不包括物理和数理逻辑领域。主要有:对自我、对他人、对人际关系、对群体、对社会风俗和习惯以及对制度的认知等。

成功的社会认知的三个条件:存在、需要和推论。

社会认知发展是正在形成中的关于各种各样可能的心理状态和活动的知觉和一般知识(存在),是发展中的关于一个人何时和为什么可能或应该试图认识这类对象的觉知(需要),也是各种各样用以认识这类对象的认知技能(推论)的发展。

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二、社会与非社会认知的异同

2.1相似性

●用以思考的头脑相同:基本心理工具(知识结构、符号能力、信息加工)也

用于对社会资料进行分类、记忆、推理等。

●在输入的一些基本性质相似:人也是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物理客体、参与到

发生于一定时间的事件中、彼此之间以许多方式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社会概念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发展倾向的相似:

由表及里、有浅入深——都倾向于从表面现象开始,以后逐渐透过表面,建构某种推测性的底层事实。

为当前所吸引:易受此时此地突出特征的影响,年幼儿童紧密固着于

眼前的社会情境。

不变性的建构:对身体、个性、社会和性别角色及身份不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认知建构。

抽象和假设的思维:能思考具体的个人,也能思考群体、制度、人类以及宗教、道德、政治等抽象观念。

认知缺陷:在关于自己和他人的推理中常出现偏差和歪曲:归因、自我中心的不良影响。

游戏感:全面的揣测他人心思,认识到他人可能隐瞒自己的心理活动等。

2.2差异性

对象的不同:对象是人,人类有意识,持续进行着心理活动且人的行为难以预测。

自我-对象的关系的不同:个人与客体的关系不同:会利用自己作为参照点,假定其他人与我们以相同的方式感受事物;与社会对象存在动态、互动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对象的相互的特殊反应方式,且错综复杂地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上的差异:我们关于其他人对我们及我们的行为的想法、愿望、信念和态度的心理表征;我们对他人和我们自己在道德或社会传统的义务和责任等方面的心理表征。

三、社会认知的发展:婴儿期、童年期的发展

重点放在关于婴幼儿心理知识的发展方面。

3.1婴儿期社会认知发展

主要包括:对声音和面孔的早期注意偏好、跨通道感知、对面部表情和其他人类行为的模仿以及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社会认知与依恋:内在工作模型

3.2儿童关于心理的知识

3.2.1心理理论的定义

宽松的和严格的定义:宽松的泛指任何关于心理的知识-任何朴素的心理知识。严格的定义:某种日常的、非正式的用于认识心理世界的“框架”,这种“理论”由一个抽象、连贯的因果解释系统构成,它使儿童能够借助诸如信念和愿望等无法观测的心理状态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一般使用严格的定义。

3.2.2婴儿和学步儿的心理知识的发展

●关于婴幼儿有多少、具有哪一些心理知识以及心理知识以后的发展的研究。

●研究范式:错误信念范式。

●年龄特征:2、3、5、7、9岁等的差异。

●发展的差异:文化内的(家庭内的、性别的、归因的、生物的)、文化间

的(不同国家、文化的)、种族间的(人类和黑猩猩)

●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

理论论:儿童具有关于某一领域的日常的非正式的理论或框架。对心理理论的认识有内在一致性。争议:在多大程度上类似理论。

模块论:神经生物的成熟而不是来自经验(理论的修正)指引心理理论的发展。问题:各自的相对作用未达成一致。

拟化论:儿童利用他们关于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的知识去推测测他人的心理状态。如角色的采择的联系和发展、假装游戏能力。问题:对自我的心理内容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心理内容的认知的先后及其关系某一统一说法。

其他:领域普遍性的执行功能的局限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

3.2.3当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横向和纵向

●纵向联系:各种心理理论序列之间的联系。

●横向联系:心理理论与在同一时间发展的其他技能和概念的联系:

与语言、情绪发展、游戏、合作性、社会行为、神经水平的联系;

与认知任务:记忆、注意和问题解决的联系;

实际活动中每时每刻心理理论的使用情况。

3.3对自我的认识

主要有:儿童的认知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的发展研究。从婴幼儿到青春期的自我发展特点。

3.4关于社会关系的认识

主要分为:对递归思维的认识、对同伴关系和同伴互动的认识、社会-认知行为相联系、道德推理的发展的认识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