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学科与硕士点建设发展规划稿1
专业硕士点建设
![专业硕士点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3ef7c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8.png)
专业硕士点建设
专业硕士点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专业硕士点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专业方向。
在确定专业方向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有选择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专业方向,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专业硕士点建设需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应该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内容。
课程设置要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的学习,也要注重实践的培养。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既要注重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硕士点建设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应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和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
教学质量评估要从多个方面对专业硕士点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专业硕士点建设需要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合作。
合作可以包括校企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可以使专业硕士点的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专业硕士点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合理的专业方向选择、科学的培养方案制定、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广泛的社会合作,才能够实现专业硕士点的优质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专业硕士点的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0f0380ea8956bec0975e353.png)
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办法(试行)院政办〔2009〕9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合肥学院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院政办〔2009〕3号)为基本依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第二章申报与立项第三条申报立项条件1、连续培养了三届毕业生。
2、申报专业应有较强的学科支撑、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富有特色的专业建设成果。
3、申报专业的建设方案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
4、申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和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5、专业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专业建设负责人水平高,具有教授职称。
6、按照学院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7、培养的学生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近三年招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就业率高,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好。
—1—第四条申报立项步骤1、系(部)申请。
由专业建设负责人填写《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报教务处。
2、学院评审。
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系推荐的专业进行评审,经学院批准后正式立项,并授予“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称号。
第五条申报立项时间和组织: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申报立项一般每两年组织一次,由教务处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
第三章建设内容第六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充实专业方向内涵。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建立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凸显我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合肥学院学科与硕士点建设发展规划稿1
![合肥学院学科与硕士点建设发展规划稿1](https://img.taocdn.com/s3/m/33104560af1ffc4ffe47ac31.png)
关于印发《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的通知各系部、院直各部门:现将《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自身特点与优势,研究和制定本单位的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学科与硕士点建设,促进学校上水平上台阶。
附件: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合肥学院2013年11月日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硕士点建设的核心,它包括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内容。
现根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制定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重点带一般,以特色促优势,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硕士点建设与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促进学校上水平、上台阶。
一、必要性分析1.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发展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遍地开花”难以形成竞争的态势和学校的优势,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遴选重点建设的学科,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容易凝练优势,打造特色。
这不仅有利于以重点带一般,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发挥整体效益,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2.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科梯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学科建设的成效之一就是科研条件的改善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通过学科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要求,创造事业育人、事业留人的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成长,打造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通过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必然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硕士点的建设硕士点的建设有赖于学科的发展。
特别是满足社会行业、职业需要的专业硕士,常常是需要多学科参与培养的复合型人才。
合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合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855a1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4.png)
合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学科管理,学科建设,依据《安徽省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科建设应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团队、打造学科平台、提升科研水平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
第三条学科建设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分级管理”的原则重点。
第四条采取“明确职责、定期评估、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动态管理模式。
二、组织第五条我校学科实行学校、级管理机制第条校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重点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
办公室设在校处,办公室主任由处处长兼任。
办公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管理办法与评估方案;2.主持校级重点学科项目的遴选、评估与验收;3.组织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的申报、管理、验收等工作;4.审核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
第条主要职责:1.制定本单位学科发展规划;2.支持、协助学科带头人搞好学科建设;3.优先保证重点学科发展必需的条件;4.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对重点学科加强管理,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第条学科建设实行学科带头人责任制,学科带头人负责具体执行学科建设规划、落实学科建设任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制定和实施本学科的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整合、凝练学科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科学术骨干;3.;4.合理使用学科建设专项经费5.负责学科建设工作总结和自我评估。
学科带头人因工作调离等原因需要变更的,由所在提出学科带头人增补人选,经校学研究确定。
第条学科点。
三、遴选第十条校级重点学科遴选,依据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采取学科点申报、审核、专家评、学校审批的形式择优确定。
第十一条校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设置,不设二级学科的可按一级学科设置,且与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学科不重复。
第十条申报校级重点学科,应具备下列条件:1.发展前景:符合学校学科建设总体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带动和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科研处发展规划处](https://img.taocdn.com/s3/m/3861b9c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b.png)
科研处发展规划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1合肥学院科研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基本实现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合肥大学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1》。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一)完成规划目标,取得可喜成绩1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4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学校明确了科研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即为以应用科学研究为主线,强化科研促进教学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两个重点。
2、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我校积极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科研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和课程建设,推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互动、优势互补,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团队培养,凝聚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促进人才成长;依托教师科研成果,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研对我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的实施起到了支撑作用。
3、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十一五”期间,我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培养学术团队。
目前,已设立16个研究所(中心),其中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教育厅立项建设;2008年立项建设了学校第一批六个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了我校科研水平与能力,促进了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拓展了科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
不断加强和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积极支持师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006年至2010年7月,共组织学术报告(讲座)531场,听众近72000人。
还成功举办了亚欧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中韩面向21世纪新农村建设研讨会、2007亚太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国际论坛、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三次国际会议,激发了师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1.合肥学院建设方案
![1.合肥学院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26725d3b3567ec102d8a6b.png)
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合肥学院2010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总论 (1)一、学校概况 (1)二、指导思想 (2)三、建设总目标 (2)四、建设内容 (3)(一)基础设施建设 (3)(二)专业建设 (3)(三)课程建设目标 (3)(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3)(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4)五、建设经费和进度安排 (4)六、机构及保障 (5)附件1合肥学院安徽省示范院校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分年度预算表 (6)第二部分具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8)一、生物工程专业实施方案 (8)(一) 现状分析 (8)(二) 建设目标 (13)(三) 建设内容 (13)(四) 进度安排 (2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29)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方案 (30)(一) 专业建设现状 (30)(二) 专业建设目标 (35)(三) 专业建设内容 (37)(四) 社会服务 (50)(五) 资金分配 (50)(六) 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51)(七) 预期效果 (51)三、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方案 (52)(一) 现状分析 (52)(二) 建设目标 (55)(三) 建设内容 (56)(四)资金预算及进度安排 (6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68)第一部分总论一、学校概况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2002年3月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师范学校、合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现有16个教学系部,43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生13838人。
学校现有南艳湖、黄山路、宁国路3个校区,教职工896人,硕、博学位占64%;高级职称237名,其中教授47名。
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
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64余人,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1人获‚国家友谊奖‛,9人次获‚黄山友谊奖‛)。
学校是安徽省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建设单位,已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达成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或意向。
2023申报硕士点
![2023申报硕士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093d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3.png)
2023申报硕士点
尊敬的教育部:
我谨代表XX大学向贵部门申请2023年设立硕士点。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设立新的硕士点
将为我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质
量的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此外,我们拥有完善的实验
室设施和学术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我们计划设立XXX专业的硕士点。
该专业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我们将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我们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资
源的整合和实践活动的安排,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计划与相关产业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
实习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我们相信,设立这个硕士点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
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您对我们申请的关注,我们期待获得贵部门的批准。
XX大学教务处
日期。
合肥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合肥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a1ff475a26925c52cc5bfad.png)
合肥市普通高等院校2012—2030年发展规划合肥高校现状:合肥是中国科教名城,“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市目前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共十所公办普通本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两所军校,另有三联学院、新华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及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四所民办本科。
专科院校在此不进行介绍。
合肥未来是要建成区域性大城市的,纵观中国的那些自称或是公认的区域大城市,基本上都是有十五所以上的本科院校,有的甚至有二十所以上,因此,合肥的目标就是建成十五所以上的本科院校(不包括三本、独立学院)!2015—2030年,利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合肥市有六所左右的学院更名大学,同时期安徽省可能有十二所左右的学院更名大学。
同时进行的进行的工作是,某些实力较强的高职,具备升本的能力,争取升格本科院校。
具体目标和规划:1、合肥大学:合肥大学以合肥学院为主体,合并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多学科协调发展,2015年筹建合肥大学,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再通过5—10年的建设,建成若干博士点,同时努力建设1—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2030年,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其地位达到现在水平的济南大学和沈阳大学。
未来的合肥大学以培养本科人才为主,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
以服务合肥经济圈为宗旨,为全国闻名的应用型高校。
2、合肥师范大学:未来的合肥师范大学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主体建成,争取在2020年以后建成十个以上的硕士点,在2030年之前建成合肥师范大学,同时建设若干博士点。
未来的合肥师范大学主要以培养合肥地区及合肥经济圈地区的教师为主,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
在师范大学中,仅次于安徽师范大学。
3、安徽文理大学(巢湖大学):以巢湖学院为主体筹建。
2030年之前建设若干硕士点,到2030年左右基本建成安徽文理大学。
合肥大学,合肥师范大学,合肥理工大学发展规划
![合肥大学,合肥师范大学,合肥理工大学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1bf6a077cd184254b3535b4.png)
合肥大学规划合肥大学是工、经、管、理、医、文、法、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首批“卓越计划”实施单位,国家级示范应用型高校,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校名:合肥大学学校简称:合大、肥大学校性质:综合性大学英文名称:hefei university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硕士点:125博士点:45博士后流动站:2院士:3国家重点学科:1国家重点实验室:1合肥大学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始创于1980年,是安徽省较早开始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总占地3200余亩,拥有三个校区,一个独立学院—庐州学院。
其中庐州学院400亩,宁国路校区80亩,南艳湖校区1200余亩,黄麓校区1600亩。
学校现在在校生近20000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0%,教授278人,副教授706人。
图书馆藏书230万册。
学校现有:地球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院化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艺术学院合肥大学大事记:1980年,合肥联合大学在合肥市成立。
2002年,三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2009年,合肥学院被批准为硕士点建设单位。
2012年,合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2014年,教育部批准筹建“合肥大学”。
2018年,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
2018年,合肥大学被安徽省批准为重点建设大学。
2022年,合肥大学被批准为博士点建设单位。
2025年,合肥大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27年,合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29年,合肥大学环境研究院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30年,合肥大学五十周年校庆。
2030年,合肥大学、宁波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等五十所大学被评为“改革开放五十所高校”2002年,合肥师范学校+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学院2014年,合肥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合肥大学(筹)2018年,教育部正式批文同意设立合肥大学,原合肥学院建制撤销。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af2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a.png)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1. 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升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学院向高水平大学迈进。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如下:- 提升学院的学科实力,增强学术影响力;- 扩大学院的学科覆盖面,增加优势学科数量;-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学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2.2 原则在实施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时,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 独立决策,避免引入法律纠纷和不可证实的内容;- 扬长避短,发挥合肥师范学院的特色和优势;- 以简单策略为主,避免复杂的工作计划;-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建设方案以适应发展需要。
3. 实施方案3.1 学科建设- 通过引进优秀学术人才,提升学科师资力量;-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优化学科结构;- 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提高科研水平;- 增加学科交流与合作机会,拓宽学科发展渠道。
3.2 人才培养-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和实践基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3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 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4. 合作与评估4.1 合作- 加强与其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学术联盟,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探索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发展。
4.2 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建设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方案。
5. 实施时间表具体的实施时间表将在后续制定,并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6. 结束语本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为学院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合肥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合肥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c3a431abb68a98271fefad2.png)
2014年2月(中)26科教导刊合肥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张金流(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本文针对合肥学院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实践基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好坏必将从根本上影响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试点单位也能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专业硕士质量保障合肥学院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Constr uction of Hefei Univer sity Pr ofessional MasterDegr e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ZHANG Jinliu(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Hefei,Anhui 230601)Abs tra c tIn this pape r,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efei University,in terms of curriculum,tutor team,practice bases and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discusse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aster Degre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thes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fundamental My graduate school training quality,on the othe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pilot unit can also play a role in learning and demonstration.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quality assurance;Hefei University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为企业培养出既具有创新能力、又用得上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校在多年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及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领域研究突出优势的基础上,于2011年8月成立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申报领导小组,正式向省及国务院学位办申请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在全体师生及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学位办于同年10月正式批准了我校的申请;2012年9月,我校首批16位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式入学,标志着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走入正轨;然而,经过一年的培养实践,我们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培养方案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短板问题;为保障我校研究生能按时高质量地顺利毕业,并能适应社会需求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及为拟申请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申请单位提供借鉴,本文拟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法建设等方面,对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总结。
合肥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
![合肥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e0ff92ce48d7c1c709a14546.png)
合肥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合肥学院学术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合肥学院学术委员会是由合肥学院教授和专家组成的学术评议、审议和学术决策咨询机构。
在院长领导下审议学校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科学研究成果,审议科研改革的重大政策与措施、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学校和系部认为应当提交审议的有关学术性事项。
第三条学术委员会致力于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主导与骨干作用,在开展学术审议工作中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反对学术作假,抵制学术腐败,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的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第二章组织第四条学术委员会由校学术委员会和系部学术委员会二级组成,校学术委员会为学校最高学术审议机构,系部学术委员会为系部或相关学科所涉及单位共同组成的学术审议机构。
第五条校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人,由院长担任。
副主任若干人,其人选由院长提名,院长办公会通过,院长聘任。
第六条各系部可设立相应的学术委员会,并受校学术委员会指导,其章程可参照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报校学术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并备案。
系部学术委员会由5至9人组成(一般为奇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1至2名,其中主任须具有正教授职称,委员一般应由校内人员担任。
第七条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学风严谨,坚持原则,办事公正,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由院长提名和各系推荐产生,经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由院长聘任。
系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由所在系部主任牵头,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提出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名单,报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八条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但不能任满一届的,不得担任委员职务。
各级委员的调整须经过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意,校学术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通过。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https://img.taocdn.com/s3/m/56c57313f242336c1fb95e48.png)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计划任务书
学校名称:
学校代码: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建设层次:
安徽省教育厅制
2013年12月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计划任务书(提纲)
一、学科基本概况
二、该学科的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分总体目标和年度建设目标描述】
(二)建设内容
【从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科研基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分别描述。
】(三)具体措施
三、经费筹措及使用计划
【分省财政投入、学校支持和自筹等渠道列出。
】
四、专家意见。
合肥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
![合肥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639fb6a76e58fafbb00346.png)
合肥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为促进学校本科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基本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要求。
学校专业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产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全国,以专业为龙头,学科为支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发展目标按照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打造10个左右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并创特色,新增省级以上优势专业20个左右;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设置新专业5-10个,鼓励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
二、专业设置(一)基本原则1.专业设置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重复设置。
2.专业设置和调整须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相关要求。
学校鼓励教学单位设置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的相关专业,鼓励设置学科交叉的专业,促使现有学科专业形成新的生长点。
3.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学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
教学单位应全面考察、论证专业设置所需条件是否成熟,原则上各教学单位两年内增设专业数不超过1个。
通过现有专业扩大招生、拓宽专业服务面等途径,能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专业领域不再新设置专业。
4. 专业设置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