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划痕技术在表征薄膜涂层体系力学性能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b)
(a)
(a) )
(b) )
α (º)
G (J/m2)
A; (d)
(b) (a)划 的 划 (b) 划
(d)
(c) A的 的 (c) 划
件 度 B的 曲 的 线 B.
试
.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Zheng将压电系数和介电系数通过本构方程转换成等效弹性系数, 将压电系数和介电系数通过本构方程转换成等效弹性系数, 将压电系数和介电系数通过本构方程转换成等效弹性系数 并运用复合梁理论分析、推导出界面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以及I型 并运用复合梁理论分析、推导出界面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以及 型 、 II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纳米压痕/划痕技术在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划痕技术在表征薄膜/涂 层体系力学性能中的应用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黄勇力
实验目的
1.了解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了解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2.学习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 .学习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 的原理和过程。 的原理和过程。 3.学习用纳米划痕 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 .学习用纳米划痕/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 的原理和过程。 的原理和过程。
h (nm) 350
Ef
(GPa) 120.95
νf
0.30
Gf
(GPa) 46.52
σR
(MPa) 24.99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数 曲 划 距 离 载 荷 划 痕 中 痕 距 离 线 过 采用圆锥形金刚石压头 的载荷下划入PZT薄膜。 在 薄膜。 采用 圆锥形金刚石压头 , 在 连续增加 的载荷下划入 圆锥形 金刚石压头, 连续增加的载荷下划入 薄膜 程
h(µm)
值。
模拟的电沉积镍镀层的载荷模拟的电沉积镍镀层的载荷-位移曲线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Kriese等人提出适于估算脆性膜 脆性基底之间界面强度的理论模型: 等人提出适于估算脆性膜/脆性基底之间界面强度的理论模型 等人提出适于估算脆性膜 脆性基底之间界面强度的理论模型:
能量释放率 (J/m2)
G (J/m )
2
20 10 0
(b)
70010 800 20
30 40 50
2
100
200
300
400
500
0 600
60
70
Indentation Depth (nm)
Interfacial fracture area (µm )
PZT薄膜试件的压痕载荷PZT薄膜试件的压痕载荷-深度曲线 薄膜试件的压痕载荷
最大载荷 (mN)
50mN 10mN
50
Indentation Load (mN)
样品厚度 40 (nm)
30 20 10 0 -100 0
Discontinuity points
50
残余印痕半径 40 (nm)
30
断裂区域 面积
Scratch model Indentation model
剥离区域半径 Elastic groundsill beam model (nm) (µm2) µ
Air Indent H-Pattern
光学显微 力-时间曲线 镜视场 Mark
(4) 选择位置,设定载荷、时间参数,进行压痕实验。 选择位置,设定载荷、时间参数,进行压痕实验。
保载
加载
卸载
时间
最大载荷 4000uN
(5)实验完毕,拷贝数据,关闭仪器,最后关闭电脑。 实验完毕,拷贝数据,关闭仪器,最后关闭电脑。 实验完毕
Unloading
P ax m
S
π S E = ⋅ r 2 A c
1 1−v2 1−vi 压痕示意图 = + E E E r i
2
h r
h ax m
载荷-位移曲线 载荷 位移曲线
h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70.3° °
Indenter
实验内容
结合纳米压痕实验与ABAQUS有限元分析 , 表 有限元分析, 结合纳米压痕实验与 有限元分析 征电沉积镍镀层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征电沉积镍镀层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用纳米划痕技术表征PZT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用纳米划痕技术表征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PZT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打开玻璃小窗, ⑴打开玻璃小窗,搁置样品
样品台
注意: 注意: 样品前低后高、 样品前低后高、左低右高 样品间隔大于传感器尺寸
传感器
(2) 开启电脑,打开仪器。 开启电脑,打开仪器。
2 光纤灯
扫描器 控制器
1 6 3
防震器
传感器 控制器
光镜 控制器
5
XYZ 控制器
4
(3) 打开软件,进行 打开软件,进行H-Pattern和Air Indent校准。 校准。 和 校准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压 入 过 程 数 值 模 拟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压入过程数值模拟的结果
100 80
σyf =1000M Pa
nf=0.5
网格划分示意图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输入的 材料参数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遵循幂强化规律: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遵循幂强化规律:
Eε σ ≤σy σ = n Rε σ ≥σy
电沉积镍镀层与低碳钢基底的力学性能参数 材料 电沉积镍镀层 低碳钢基底 杨氏模量(GPa) 杨氏模量 50~250 210 泊松比 0.3 0.27 屈服强度(MPa) 应变硬化指数 屈服强度 100~2000 500 0.1~0.5 0.1
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通常情况下,压痕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通常情况下,压痕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即所谓的加载过 Oliver-Pharr方法: 方法: 方法 程与卸载过程。 程与卸载过程。 硬度: 硬度
P ax H= m A c
P
Baidu Nhomakorabea
Loading
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
G= hσ I2 (1 − ν 2 ) f 2E f + (1 − β )
2 hσ R (1 − ν f
)
Ef
− (1 − β )
h(σ I − σ B ) (1 − ν f
2
)
Ef
+
2 τ xz
2G f
h
实验用材料为PZT压电薄膜 ,几何和性能参数如下表: 实验用材料为 压电薄膜 几何和性能参数如下表:
三维扫描图
实验设备及材料
1.设备:纳米压痕仪 .设备: 2.样品:电沉积镍镀层试样、PZT压电薄膜试样 .样品:电沉积镍镀层试样、 压电薄膜试样 3.丙酮清洗剂 .
实验步骤与方法
1.纳米压痕实验原理讲解; .纳米压痕实验原理讲解; 2.ABAQUS软件模拟压痕过程讲解和演示; . 软件模拟压痕过程讲解和演示; 软件模拟压痕过程讲解和演示 3.分组选择在镍镀层上压入不同的深度进行压痕实验和 . ABAQUS模拟,分析得到电沉积镍镀层的应力应变关系; 模拟,分析得到电沉积镍镀层的应力应变关系; 模拟 4. 在PZT薄膜上进行系列的压痕 划痕测试,根据给出的公式, 薄膜上进行系列的压痕/划痕测试 薄膜上进行系列的压痕 划痕测试,根据给出的公式, 分析得到PZT薄膜的界面强度,并对不同的测试模型进行 薄膜的界面强度, 分析得到 薄膜的界面强度 比较。 比较。
实验原理
1.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 2.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3.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4.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2um
ABAQUS建模
Coating
圆锥压头
Substrate
2
3
1
100um
压头、 压头、薄膜与基底几何形状组合图
100um
轴对称模拟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Coating
网格划分
四节点轴对称线性减缩积分
Substrate
单元(CAX4R) 单元 在压头附近采用密网格, 在压头附近采用密网格 , 远 离压头逐渐使用稀疏网格
ABAQUS模拟压痕过程 ABAQUS模拟压痕过程
a. 建立几何模型 b. 输入参数 c. 划分网格 d. 提交文件进行计算 e. 用图形读出计算结果并进行后处理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后每个人必须书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后每个人必须书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 目的、内容和实验的基本原理; 目的、内容和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实验设备型号及有关参数,试样材质及几何尺寸; 实验设备型号及有关参数,试样材质及几何尺寸; 3.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及其分析;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及其分析; 4. 给出结论; 给出结论; 5. 实验体会; 实验体会; 6. 写明报告人班次、姓名及书写报告的日期。 写明报告人班次、姓名及书写报告的日期。
5 光纤灯
扫描器 控制器
6 1 4
防震器
传感器 控制器
光镜 控制器
2
XYZ 控制器
3
纳米压痕测试的注意事项
1. 进入实验室必须换鞋,在实验室保持安静,实验过程 进入实验室必须换鞋,在实验室保持安静, 中不能碰触仪器。 中不能碰触仪器。 2. 放置样品时遵循前低后高、左低右高的原则,样品间 放置样品时遵循前低后高、左低右高的原则, 隔要大于传感器的尺寸。 隔要大于传感器的尺寸。 3. 注意开关机顺序。 注意开关机顺序。 4.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照软件提示操作。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照软件提示操作。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最大载荷为100mN的范围内,金刚石压头横向划过的长度为700µm。 的范围内,金刚石压头横向划过的长度为 最大载荷为 的范围内 。 痕 划 µ0= PT/PN PN,max (mN) PN,crit (mN) VI (µm3) a (µm) B0 (µm) A曲 d 摩擦 线 2 (µm 系 )
. 划 痕 距 离 划 痕 深 (c) 试 件 (a) 的PZT薄膜的 薄膜的 的
与实验测得的载荷-位 移曲线比较, 移曲线比较,修正输入参数 直至模拟得到的载荷值 , 直至模拟得到的载荷 位移曲线与实验测得的载荷 -位移曲线重合 , 参数值即 位移曲线重合, 位移曲线重合 为薄膜真实的力学性能参数
60
Ef = 250G Pa
40
nf = 0.5
P(mN)
20
0 0.0 0.2 0.4 0.6 0.8 1.0
−3 1 −12 KΙ = Ph cosω + 2 3Mh 2 sinω 2
−3 1 −12 KΙΙ = Ph sinω + 2 3Mh 2 cosω 2
c1 + c2 2 G= K 2 16cosh πε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对比分析
(b)
(a)
(a) )
(b) )
α (º)
G (J/m2)
A; (d)
(b) (a)划 的 划 (b) 划
(d)
(c) A的 的 (c) 划
件 度 B的 曲 的 线 B.
试
.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Zheng将压电系数和介电系数通过本构方程转换成等效弹性系数, 将压电系数和介电系数通过本构方程转换成等效弹性系数, 将压电系数和介电系数通过本构方程转换成等效弹性系数 并运用复合梁理论分析、推导出界面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以及I型 并运用复合梁理论分析、推导出界面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以及 型 、 II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纳米压痕/划痕技术在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划痕技术在表征薄膜/涂 层体系力学性能中的应用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黄勇力
实验目的
1.了解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了解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2.学习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 .学习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 的原理和过程。 的原理和过程。 3.学习用纳米划痕 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 .学习用纳米划痕/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 的原理和过程。 的原理和过程。
h (nm) 350
Ef
(GPa) 120.95
νf
0.30
Gf
(GPa) 46.52
σR
(MPa) 24.99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数 曲 划 距 离 载 荷 划 痕 中 痕 距 离 线 过 采用圆锥形金刚石压头 的载荷下划入PZT薄膜。 在 薄膜。 采用 圆锥形金刚石压头 , 在 连续增加 的载荷下划入 圆锥形 金刚石压头, 连续增加的载荷下划入 薄膜 程
h(µm)
值。
模拟的电沉积镍镀层的载荷模拟的电沉积镍镀层的载荷-位移曲线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Kriese等人提出适于估算脆性膜 脆性基底之间界面强度的理论模型: 等人提出适于估算脆性膜/脆性基底之间界面强度的理论模型 等人提出适于估算脆性膜 脆性基底之间界面强度的理论模型:
能量释放率 (J/m2)
G (J/m )
2
20 10 0
(b)
70010 800 20
30 40 50
2
100
200
300
400
500
0 600
60
70
Indentation Depth (nm)
Interfacial fracture area (µm )
PZT薄膜试件的压痕载荷PZT薄膜试件的压痕载荷-深度曲线 薄膜试件的压痕载荷
最大载荷 (mN)
50mN 10mN
50
Indentation Load (mN)
样品厚度 40 (nm)
30 20 10 0 -100 0
Discontinuity points
50
残余印痕半径 40 (nm)
30
断裂区域 面积
Scratch model Indentation model
剥离区域半径 Elastic groundsill beam model (nm) (µm2) µ
Air Indent H-Pattern
光学显微 力-时间曲线 镜视场 Mark
(4) 选择位置,设定载荷、时间参数,进行压痕实验。 选择位置,设定载荷、时间参数,进行压痕实验。
保载
加载
卸载
时间
最大载荷 4000uN
(5)实验完毕,拷贝数据,关闭仪器,最后关闭电脑。 实验完毕,拷贝数据,关闭仪器,最后关闭电脑。 实验完毕
Unloading
P ax m
S
π S E = ⋅ r 2 A c
1 1−v2 1−vi 压痕示意图 = + E E E r i
2
h r
h ax m
载荷-位移曲线 载荷 位移曲线
h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70.3° °
Indenter
实验内容
结合纳米压痕实验与ABAQUS有限元分析 , 表 有限元分析, 结合纳米压痕实验与 有限元分析 征电沉积镍镀层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征电沉积镍镀层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用纳米划痕技术表征PZT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用纳米划痕技术表征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PZT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 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打开玻璃小窗, ⑴打开玻璃小窗,搁置样品
样品台
注意: 注意: 样品前低后高、 样品前低后高、左低右高 样品间隔大于传感器尺寸
传感器
(2) 开启电脑,打开仪器。 开启电脑,打开仪器。
2 光纤灯
扫描器 控制器
1 6 3
防震器
传感器 控制器
光镜 控制器
5
XYZ 控制器
4
(3) 打开软件,进行 打开软件,进行H-Pattern和Air Indent校准。 校准。 和 校准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压 入 过 程 数 值 模 拟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压入过程数值模拟的结果
100 80
σyf =1000M Pa
nf=0.5
网格划分示意图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输入的 材料参数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遵循幂强化规律: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遵循幂强化规律:
Eε σ ≤σy σ = n Rε σ ≥σy
电沉积镍镀层与低碳钢基底的力学性能参数 材料 电沉积镍镀层 低碳钢基底 杨氏模量(GPa) 杨氏模量 50~250 210 泊松比 0.3 0.27 屈服强度(MPa) 应变硬化指数 屈服强度 100~2000 500 0.1~0.5 0.1
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通常情况下,压痕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通常情况下,压痕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即所谓的加载过 Oliver-Pharr方法: 方法: 方法 程与卸载过程。 程与卸载过程。 硬度: 硬度
P ax H= m A c
P
Baidu Nhomakorabea
Loading
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
G= hσ I2 (1 − ν 2 ) f 2E f + (1 − β )
2 hσ R (1 − ν f
)
Ef
− (1 − β )
h(σ I − σ B ) (1 − ν f
2
)
Ef
+
2 τ xz
2G f
h
实验用材料为PZT压电薄膜 ,几何和性能参数如下表: 实验用材料为 压电薄膜 几何和性能参数如下表:
三维扫描图
实验设备及材料
1.设备:纳米压痕仪 .设备: 2.样品:电沉积镍镀层试样、PZT压电薄膜试样 .样品:电沉积镍镀层试样、 压电薄膜试样 3.丙酮清洗剂 .
实验步骤与方法
1.纳米压痕实验原理讲解; .纳米压痕实验原理讲解; 2.ABAQUS软件模拟压痕过程讲解和演示; . 软件模拟压痕过程讲解和演示; 软件模拟压痕过程讲解和演示 3.分组选择在镍镀层上压入不同的深度进行压痕实验和 . ABAQUS模拟,分析得到电沉积镍镀层的应力应变关系; 模拟,分析得到电沉积镍镀层的应力应变关系; 模拟 4. 在PZT薄膜上进行系列的压痕 划痕测试,根据给出的公式, 薄膜上进行系列的压痕/划痕测试 薄膜上进行系列的压痕 划痕测试,根据给出的公式, 分析得到PZT薄膜的界面强度,并对不同的测试模型进行 薄膜的界面强度, 分析得到 薄膜的界面强度 比较。 比较。
实验原理
1.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 2.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3.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4.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2um
ABAQUS建模
Coating
圆锥压头
Substrate
2
3
1
100um
压头、 压头、薄膜与基底几何形状组合图
100um
轴对称模拟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Coating
网格划分
四节点轴对称线性减缩积分
Substrate
单元(CAX4R) 单元 在压头附近采用密网格, 在压头附近采用密网格 , 远 离压头逐渐使用稀疏网格
ABAQUS模拟压痕过程 ABAQUS模拟压痕过程
a. 建立几何模型 b. 输入参数 c. 划分网格 d. 提交文件进行计算 e. 用图形读出计算结果并进行后处理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后每个人必须书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后每个人必须书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 目的、内容和实验的基本原理; 目的、内容和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实验设备型号及有关参数,试样材质及几何尺寸; 实验设备型号及有关参数,试样材质及几何尺寸; 3.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及其分析; 实验和模拟的结果及其分析; 4. 给出结论; 给出结论; 5. 实验体会; 实验体会; 6. 写明报告人班次、姓名及书写报告的日期。 写明报告人班次、姓名及书写报告的日期。
5 光纤灯
扫描器 控制器
6 1 4
防震器
传感器 控制器
光镜 控制器
2
XYZ 控制器
3
纳米压痕测试的注意事项
1. 进入实验室必须换鞋,在实验室保持安静,实验过程 进入实验室必须换鞋,在实验室保持安静, 中不能碰触仪器。 中不能碰触仪器。 2. 放置样品时遵循前低后高、左低右高的原则,样品间 放置样品时遵循前低后高、左低右高的原则, 隔要大于传感器的尺寸。 隔要大于传感器的尺寸。 3. 注意开关机顺序。 注意开关机顺序。 4.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照软件提示操作。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照软件提示操作。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最大载荷为100mN的范围内,金刚石压头横向划过的长度为700µm。 的范围内,金刚石压头横向划过的长度为 最大载荷为 的范围内 。 痕 划 µ0= PT/PN PN,max (mN) PN,crit (mN) VI (µm3) a (µm) B0 (µm) A曲 d 摩擦 线 2 (µm 系 )
. 划 痕 距 离 划 痕 深 (c) 试 件 (a) 的PZT薄膜的 薄膜的 的
与实验测得的载荷-位 移曲线比较, 移曲线比较,修正输入参数 直至模拟得到的载荷值 , 直至模拟得到的载荷 位移曲线与实验测得的载荷 -位移曲线重合 , 参数值即 位移曲线重合, 位移曲线重合 为薄膜真实的力学性能参数
60
Ef = 250G Pa
40
nf = 0.5
P(mN)
20
0 0.0 0.2 0.4 0.6 0.8 1.0
−3 1 −12 KΙ = Ph cosω + 2 3Mh 2 sinω 2
−3 1 −12 KΙΙ = Ph sinω + 2 3Mh 2 cosω 2
c1 + c2 2 G= K 2 16cosh πε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界面强度的原理 界面强度的原理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