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省森林旅游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林业行业调研报告

林业行业调研报告

林业行业调研报告林业是指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的一种经济活动。

在全球范围内,林业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介绍我国林业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状:1.林业资源丰富: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拥有世界上第四大森林面积。

森林资源质量优良,种类繁多,不仅有经济价值的木材资源,还有多种植物和动物资源。

2.林业产业规模扩大: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森林经济总产值稳步增长,林业部门的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多。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林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林业转型升级。

林业相关的医疗、旅游、生态建设等领域也得到了政策扶持。

二、面临挑战:1.资源消耗和破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林木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资源的丧失和破坏。

同时,森林火灾、盗伐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2.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伐木或者森林资源管理不当,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侵蚀、水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

3.科技创新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创新滞后,缺乏高技术含量的林业产品。

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够积极。

三、发展方向:1.加强资源保护: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推动森林综合管理,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建立起有效的管护机制,加强对盗伐、非法交易的打击。

2.推进绿色发展:加速推进绿色林业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林业产业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加大科技创新: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技术装备水平。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发绿色环保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林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林业的管理和发展水平。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装备。

野外森林调研报告范文

野外森林调研报告范文

野外森林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加深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了解,并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决定进行一次野外森林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标是研究森林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调研过程我们选择了位于某某地区的某某国家公园作为调研区域。

该公园拥有广阔的森林覆盖面积,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徒步穿越森林,观察并记录了不同区域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我们留意到了各种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灌木,还见到了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如白头叶猴和黑熊。

我们还注意到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差异,并对现场的气候、土壤等因素进行了观测和记录。

其次,我们进行了生态样地调查。

我们在不同区域设立了一系列生态样地,分别观测和记录了不同层次的生物,包括地表植物、地下植物以及各种动物。

我们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得出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和物种组成。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调研问卷。

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和公园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知和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看法。

这些问卷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学环境背景。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该森林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生态平衡较为稳定。

在现有的保护措施下,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过度的伐木、草地开发和非法猎捕都对该地区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这些破坏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野外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游客的大规模涌入、垃圾和污水的排放,以及不当的行为,如野营、野餐等,都对该地区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认为对该森林地区的保护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报告称:林下经济是集农牧业生产、生态旅游和非木质林产品开发等多方面于一体的产业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破坏。

因此,林下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

为了了解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调查对我国某个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调研目的:1. 了解某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情况2. 了解某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突破口3. 为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建议和建设性的意见二、调研范围和方法调查范围:1. 某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2. 对某县乡、村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访谈和调查3. 分析了某县林下经济的形式和特点调查方法:1. 现场调研法:调查员深入某县的乡村及相关企业拍摄照片、记录笔记,现场进行访谈、调查和分析。

2.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和数据分析,了解林下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措施等。

三、林下经济发展现状1. 发展的优势和形式某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某县的林下经济发展快速。

目前,某县的林下经济发展以种植业和旅游业为主,同时发展了一批以林木非木质产品开发、药材种植、养殖业为主的林下经济企业,如某某集团、某某公司等。

2. 发展的趋势和机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文明的不断提高,对绿色、有机产品、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 面临的方面和困难尽管某县林下经济发展形式多样,发展速度迅速,但它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如:发展资金和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好坏参差不齐、市场开发能力有限、在林下经济个体农民中培育品牌、品质等。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生态旅游调研报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近期,我对生态旅游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参观了某生态旅游景区。

该景区紧靠原始森林,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景色宜人。

在景区内,游客可进行露营、徒步、观鸟等活动,与自然亲密接触。

我发现,景区内的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看到乱扔垃圾或者损坏植被的行为。

同时,景区内还设有环保宣传牌,提醒游客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

景区管理者表示,他们注重对景区环境的保护,每年进行定期的环境检查和清理。

对于环境破坏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其次,我调查了一些游客对生态旅游的看法。

大多数游客表示,生态旅游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旅游方式,能够使人们与自然亲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他们认为,通过生态旅游,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热情。

同时,一些游客也指出,生态旅游需要配合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他们提到,一些景区存在着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的问题,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此应该引起重视。

此外,我还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也在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他们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支持和推广生态旅游项目。

同时,也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监管,确保其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此外,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和培训,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总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尽管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将能够实现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为旅游业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保护森林调研报告

保护森林调研报告

保护森林调研报告背景介绍保护森林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全球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保护森林的调研,旨在了解目前的保护森林情况,探索有效的保护措施。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保护森林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了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

其次,我们对多个地区开展实地走访,与当地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保护森林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存在的问题。

保护森林的现状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保护森林的形势严峻。

全球年均森林减少面积达到数十万公顷,森林资源匮乏的地区日趋增多。

同时,由于非法砍伐、过度放牧、山火等原因,森林破坏的速度加快,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在中国,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如《国家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国家湿地保护条例》等,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不够重视,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违法砍伐现象频发。

此外,一些地方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森林保护的意识。

保护森林的措施为了有效保护森林,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强化法律法规的实施政府应加大对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动力度,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盗采林木等犯罪行为。

同时,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森林资源的保护者。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积极保护森林的个人或企业一定的奖励和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森林的行动中来。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森林的同时,积极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培育木材林和经济林,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降低对自然林的依赖。

鼓励合理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增加保护森林的经济收益。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林业工作调研报告

林业工作调研报告

林业工作调研报告林业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林业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业,对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林业工作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林业工作提供有益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较为重视,相关政策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林业执法力量不足、违规砍伐现象仍时有发生等。

2.林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发现,林业经济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产品为支撑的林业经济模式较为成功。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3.林业科技创新:调研发现,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无人机巡林、遥感监测等。

但在一些基层单位,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需要加强科技人员培养和技术支持。

4.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发现,林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年轻人选择从事林业工作的意愿不高、一些基层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

四、存在问题1.林业执法力量不足,对违规砍伐等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2.一些贫困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困难,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经济效益。

3.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基层单位需要加强科技人员培养和技术支持。

4.年轻人选择从事林业工作的意愿不高,林业人才队伍年轻化程度不够。

五、建议1.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违规砍伐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大对贫困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3.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加大对年轻人从事林业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林业人才队伍的年轻化程度。

六、结论林业工作在保护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林业人才队伍的年轻化程度。

林业调研报告范文

林业调研报告范文

林业调研报告范文林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地林业发展现状,探索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时间和地点调研时间:2022年5月1日至5月5日调研地点:XXX市某县三、调研方法1. 文件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地林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

2. 实地走访调研:与相关部门人员、农民、林业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林业发展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四、调研内容1. 当地林业资源情况根据资料显示,该县林地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XX%。

森林资源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辅以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木材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优势树种有松木、柚木等。

2. 林业发展现状当地林业发展模式主要以森林经济为主导,包括木材加工、林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等。

林业企业数量有限,规模相对较小。

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3. 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挑战(1)林业经营主体单一:大部分林业经营主体为个体农户,缺乏规模经营,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林木资源利用率低:林木资源利用率较低,木材加工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3)森林防火意识不强:由于森林防火意识薄弱,导致森林火灾频发,对林木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4)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对林木生态功能的充分认识和保护意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五、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推进林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品附加值提升。

2. 鼓励林业经营主体组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3. 加大对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和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4.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5. 政府应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投入,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该县的林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林下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下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下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关注增加,林下旅游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林下旅游是指游客在森林内进行各种活动,如徒步、骑行、野炊等,同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态环境。

本报告旨在研究林下旅游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资源分析、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估。

2. 市场需求分析林下旅游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追求健康生活和亲近自然的人群。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放松心情。

林下旅游不仅可以提供身心放松的机会,还可以使人们亲近自然、享受宁静。

另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林下旅游也能满足人们对绿色旅游的需求。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林下旅游市场需求呈增长趋势。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选择参加林下旅游活动。

其中,年轻人群体是市场的主力军,他们追求健康、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3. 资源分析林下旅游的资源主要包括森林景观、野生动植物和文化遗产等。

3.1 森林景观森林景观是林下旅游的核心资源,对旅游体验至关重要。

我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包括原始森林、竹林、森林公园等。

这些森林景观多样化,包括山脉、溪流、瀑布等,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3.2 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是林下旅游的重要吸引点。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珍稀动物、特色植物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3.3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也是林下旅游中不可忽视的资源。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许多森林中隐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寺庙、古建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给游客带来历史与文化的体验。

4. 经济效益评估林下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方面。

4.1 旅游收入林下旅游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消费。

游客在林下旅游中的花费包括门票、导游费、住宿费、餐饮费等,这些都会产生直接的旅游收入。

此外,林下旅游还可以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

张家界旅游调研报告

张家界旅游调研报告

张家界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索旅游业的潜力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并成功收回了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

问卷中包含了有关旅游消费、景区游览、交通出行、住宿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旅游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在张家界的日均消费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

其中,食品和住宿是游客最主要的开销项目,占比分别为40%和30%。

2.景区游览:调查结果显示,张家界的核心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游客最主要的游览目的地,占比为80%。

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以自然风光和景区服务为主要原因,分别占比60%和30%。

3.交通出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选择飞机或火车前往张家界旅游,占比分别为40%和30%。

游客对张家界的交通之所的整体评价为中等水平。

4.住宿: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选择入住星级酒店或精品客栈,占比分别为50%和30%。

游客对酒店和客栈的整体评价为良好。

四、调研结果分析1.旅游消费方面,可推广旅游套餐和折扣活动,引导游客合理安排消费,并提升旅游消费的多样性。

2.景区游览方面,应加强景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拓展旅游产品的种类,增加游客留存率。

3.交通出行方面,应加强与各地交通部门的合作,提升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4.住宿方面,可增加高品质住宿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加强酒店和客栈的服务培训,提升住宿体验。

五、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加大对旅游消费的引导和监管,提高旅游消费的质量和效益。

2.加强景区管理和保护,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创新旅游产品,提升张家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加强与交通部门的合作,提高交通出行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增加游客到访张家界的便利性。

4.提升住宿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加强酒店和客栈的服务培训,提升住宿体验和满意度。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调研报告森林资源调研报告为了深入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本次调研选择了某市的森林地区进行考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整理,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报告如下。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进行了测算。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发现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森林覆盖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长期以来对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的重视。

实地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一个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其次,我们了解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分布着松树、柏树、橡树等针叶和阔叶树种。

其中,松树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树种,产量较高且易于管理。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野生动物和植物,这些物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我们重点研究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

通过采访当地农民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用于木材和竹材的生产、绿化美化和旅游开发等方面。

木材和竹材的生产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积极推进,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旅游开发方面,该地区秀丽的风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最后,我们为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强森林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遏制非法砍伐和滥砍滥伐现象,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木材和竹材的利用率,并探索森林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最后,要加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维护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该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并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利用。

然而,仍需加强相关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作者:王晨光陈雪黄金凤来源:《林业科技》2023年第06期摘要: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发展经济效益为需求,以产生社会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想要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使三者的发展达到平衡。

本研究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分析,构建了SWOT-AHP综合评价体系,为今后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实用评价方法和分级量化标准,提出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WOT-AHP;对策中图分类号: S 78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3)06 - 0049 - 03生态旅游是一种提供自然休憩体验的旅游形式,其注重对自然环境负责,保护旅游区域自然环境,也能够繁荣地方经济、提升旅游区居民生活质量,维护当地原住民传统文化之完整性。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的结合和延伸,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的绿色发展模式。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发展经济效益为需求,以产生社会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想要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使三者的发展达到平衡。

本研究确定了影响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社会、资源、环境、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我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的SWOT分析本文采用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理论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经济、社会等环境要素对森林生态旅游可能产生的机遇和威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优势,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路和策略进行调整,从而促进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

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

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一、宁夏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

全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总人口663万人,2014年末全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亿元。

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有翠岚接天的峻岭,蒿茅连空的高原,漠漠无垠的沙地,水网交错的平原和碧波万顷的湖泊,更有滔滔黄河从西南到东北斜贯全境。

四季分明的气候,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空气,山岳、河流、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湖泊、湿地、绿洲交融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在全国10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占8大类、46种,在旅游界有“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之称。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社会树立了“一切资源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1%和19%。

2014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671.62万人次,增长9%;接待入境游客33657人次,增长32.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2.69亿元,增长14.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2%,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区有A级景区43家,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4家。

A级景区中,共有生态旅游景区23家,其中5A级生态旅游景区2家(沙湖、沙坡头),4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旅游区、贺兰山岩画、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旅游区、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3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中卫寺口子风景旅游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玉泉营葡萄庄园、哈巴湖生态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森淼生态旅游区、宁夏园艺产业园、巴格斯酒庄、青铜峡黄河生态园)。

林业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林业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林业调研报告最佳范文一、调研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林业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于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成为了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林业资源的状况,探讨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管理方法,为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于林业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状况和管理方式;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学术界对于林业资源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调研结果1.林业资源的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林业资源总面积达到了2.22亿公顷,其中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96%。

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乱采滥挖等原因,我国的森林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同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木材加工、造纸和木材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如生态旅游、生态林业、林下经济等新型产业模式正在逐渐兴起。

3.林业资源的管理方法调研结果显示,林业资源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森林培育、抚育和保护等方面。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应用,林业资源的管理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对于林业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监测。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应该加强保护和利用。

2.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应该多样化和创新化。

3.林业资源的管理方法应该精细化和科技化。

4.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强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六、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林业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利用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发展与森林有关的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中国林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了解中国各地林下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对多个省份进行了调研。

首先,在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中,林木资源利用是重要环节之一、调研显示,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的利用方式,包括林木采伐、林产品加工和木制品生产等。

在林木采伐方面,不同省份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特点,既要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又要提高经济效益,在合理林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林木采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林产品加工方面,一些地方鼓励企业和农民合作,建立林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深加工,提高林产品价值。

此外,在木制品生产方面,一些省份将林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木材加工业,通过生产家具、木制工艺品等产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在林下经济发展的行业中,林果业也是重要的一环。

调研发现,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各地林果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

一些南方省份种植了柑橘、花椒、香蕉等热带水果,利用对水分和温度需求较高的特点,发展了高效果果业。

而北方省份则更多地发展了苹果、梨等深根植于本土文化的水果,通过冷藏、储藏等技术手段,延长水果的保鲜期,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一些地方还鼓励农民发展林下菌类种植,如花菇、木耳等,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生态旅游也是重要方向之一、调研发现,各地纷纷发掘森林资源的生态旅游潜力,通过开发生态旅游景区、农家乐和民宿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如在南方的热带雨林地区,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物种,开发了生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而在北方的山水风光区,通过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结合林地资源,发展生态度假村和森林露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良好的潜力和发展优势。

吉林省森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

吉林省森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
维普资讯
第1 8卷
第 1 期


大学学报 NhomakorabeaVo . 8 No 11 .1
20 年 1 08 月
J OUR NAL OF CHANGC HUN U VER IY NI ST
Jn 0 8 a .2 0
文章编 号 :0 9— 9 7 20 ) 1— 0 3— 3 10 30 (0 8 O 0 3 0
保护 区 、 近大 自然 为 主题 的生 态旅 游 热 将 在 全球 亲 兴 起 。大力 发展森 林旅 游业 , 林业 体制 改革 、 大 是 扩
对外开 放程 度 、 整产 业结 构 、 强经 济 活力 的重要 调 增
2 吉林省森 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据世 界旅 游 组织 调 查 预 测 , 代旅 游 由观 光 型 现
森林 和地 区 。
率列全 国第八位 , 森林蓄积量列全国第六位 , 有长 白 山、 松花湖、 向海、 莫莫格 、 查干湖 、 左家、 净月潭等 自 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0 3 余处 。保护区有着 丰富 的生物资源和原始的 自然生态面貌 , 四季风光资源、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民族文化与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为吉林省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的旅游 目的地 。
我 国森林 公 园每 年接 待游 客 14 7亿 多人 次 , 1 年 直接旅 游 收入 7 0多 亿 元 。森 林旅 游 业 正 在 逐 步成
为我 国林业 产业 发展 中最 具 活力和 最具 发展 潜力 的
新 型产 业 。
推 动吉林 省森 林旅 游业 的发展 具有 重 大 的意义 。
吉林 省森林旅 游开 发现状及开发策略
翟 英 金红艳 ,
( .长春大学 音乐 学院 , 1 吉林 长春 10 2 2 3 02;.长春大学 应用理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2 ) 3 0 2

国有林区调研报告

国有林区调研报告

国有林区调研报告国有林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用区域,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

为了全面了解国有林区的现状和问题,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措施,特进行本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国有林区的面积分布、植被类型、生态环境、经济利用情况以及保护措施等。

调研方法主要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

三、国有林区的面积分布根据调研结果统计,我国国有林区总面积约xxx万公顷,分布在二十多个省份。

其中,华北地区占比最大,约为总面积的xx%,其次是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四、国有林区的植被类型国有林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各地植被类型分布较为丰富,其中阔叶林面积占比最大,约为总面积的xx%。

五、国有林区的生态环境国有林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等。

六、国有林区的经济利用情况国有林区的经济利用主要包括木材采伐、林下经济、旅游等。

调研显示,木材采伐是国有林区主要的经济来源,但过度采伐导致了森林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林下经济和旅游潜力较大,但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七、国有林区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国有林区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相关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森林火灾防控、推行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

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力度。

八、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经调研发现,国有林区存在一些问题,如木材采伐过度、生态环境破坏、保护措施不力等。

为此,建议加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对国有林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大林区管理力度,加强林火防控能力建设。

九、总结国有林区是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

保护国有林区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林业局关于林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林业局关于林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林业局关于林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总结分析全县XX年以来林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提出XX年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的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综合调研的通知》要求,县林业局认真组织开展了综合调研,现报告如下:一、XX年工作情况主要成效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县林业局抓住生态建设这一重点,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绿化造林,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全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砍伐为主向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的转变。

XX年,预计完成杉木、川滇桤木为主的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5万亩,占计划的100%;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3.5万亩,占计划的100%;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完成种植200万株,占计划的100%;义务植树完成120万株,占计划的120%;中低产林改造8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封山育林完成2.8万亩,占计划的100%;完成沼气池建设2400口,节能改灶600眼,安装太阳能949套。

XX年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与XX年相比,分别从100万亩、34.9%、325万立方米增至149万亩、53.8%、534万立方米,土壤侵蚀总面积从152平方公里递减至44平方公里。

2、林业贡献率明显提升。

全县山区面积达90%以上,发展林业成为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点、亮点。

全县“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木材深加工为重点、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为补充”的林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得到进一步深化,特色种植基地发展快速,林业要素平台功能逐步完善,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科学提升,进一步提高林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

XX 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亿元,比XX年4.39亿元增长14%,比“十五”末增长30%,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全县林业产业呈现质量、效益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林业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第一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业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研究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结果1.林业资源丰富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退化林等。

其中,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人工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

林木种类繁多,包括松、柏、柳、桃等多个品种。

同时,我国还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湿地资源。

2.林业产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林业产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除传统的木材加工和森林旅游业外,林木脱胶、林产品深加工、林下经济等新兴产业也逐渐兴起。

例如,林木脱胶产业通过提取林木中的胶质,制造出可用于建筑和家具业的环保材料。

林下经济通过在林地中种植草药、养殖家禽家畜等方式,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3.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林木种植规模不足,导致我国的木材依赖进口,加剧了国内木材价格的上涨。

其次,林业产业链不完善,缺乏细分市场和品牌建设,影响了林产品的附加值。

另外,林业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最后,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存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木材种植规模政府应加大对木材种植的支持力度,通过补贴政策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和企业扩大木材种植规模。

同时,加强木材种苗生产和育苗技术研究,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2.完善林业产业链加强林产品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林业企业。

同时,建立健全林产品的市场化营销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差异化,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3.提高林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大对林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森林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森林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除了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外,森林还是动植物的乐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森林进行户外旅行和探险。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遭受到了破坏和破坏,越来越多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森林旅游可行性的研究,探讨森林旅游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森林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森林旅游的市场需求、资源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四、森林旅游资源概况1. 森林类型: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和特殊森林等多种类型,其中天然林占比最高,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2. 生态环境: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旅游设施:目前,很多森林都配备了多种旅游设施,如观光小火车、栈道、索道等,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五、森林旅游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森林旅游已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

2. 旅游消费者:森林旅游的消费者主要包括自然爱好者、户外探险者、生态养生者等,他们对环境质量和旅游体验要求较高。

六、森林旅游发展对策1. 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森林旅游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大众普及森林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

2. 完善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旅游设施,提高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

3. 加强环境保护:在开发森林旅游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七、森林旅游的可行性分析1. 支持政策:当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森林旅游的发展。

森林景观利用调研报告

森林景观利用调研报告

森林景观利用调研报告森林景观利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通过对森林景观利用现状的调研,了解森林景观利用的方式、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提升森林景观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森林景观利用的发展动态;2. 实地调研:前往某县的森林景区进行观察和采访,了解景区的建设情况以及游客的反馈意见。

三、调研结果1. 森林景观利用方式目前,森林景观利用主要包括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森林废物再利用等。

森林旅游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游客在森林之中感受自然之美、呼吸新鲜空气,同时也可以参与各类活动和体验项目。

森林康养通过森林环境的疗愈作用来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

森林废物再利用则是将森林中的剩余物资如枯枝落叶、木屑等进行处理和加工,生产出木质制品和生物质能源。

2. 森林景观利用效益森林景观利用带来了多方面的效益。

首先,它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森林康养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对于都市人群来说具有重要的疗养价值。

此外,森林废物再利用既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浪费,又解决了一部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3. 森林景观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森林景观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景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比较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游客的行为不文明问题比较突出,如乱丢垃圾、随意砍伐树木等,需要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此外,一些景区的设施和服务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限制了森林景观利用的发展。

四、建议和展望1. 加强森林景观利用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2. 加强游客教育,提倡文明游览,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减少对森林景区的破坏。

3. 加大投入,提升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体验项目,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我省森林旅游的调研报告根据省委卫书记的指示,省政协把发展我省森林旅游作为2010年调研重点课题。

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今年6月钟文主席、张海国、邱德群副主席带队,分三组赴安徽、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考察调研;9月组织了由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省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深入我省霸王岭、尖峰岭、五指山、七仙岭、吊罗山等森林旅游景区实地调研;9月17日、11月13日钟文主席主持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11月21—23日带领调研组相关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在三亚召开的全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

调研组在深入考察调研,充分吸收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此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调研组认为:海南蕴藏着宝贵、丰富、独特、原始的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但目前开放开发利用的很少,总体上还是消极保护和单一利用模式。

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应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坚决摈弃“开发即破坏”的错误认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和决心,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森林公园来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打造集雨林观光、森林保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热带海岛森林公园”。

一、海南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优势得天独厚(一)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海南四面环海,四季如春,冬季可避寒,夏季可避暑。

特别是森林空气清新,细菌含量少,植物精气丰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

调研组在部分林区实时测定,海南热带雨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局部地区高达5万个以上,其中霸王岭高达8万个以上。

海南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发展森林旅游、健康产业的“金字招牌”。

(二)稀缺独特、原始神秘的热带森林资源。

海南是全国热带天然林保存最完好、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

全省现有森林面积3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59.2%。

其中天然林面积989万亩,包括200多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海南被誉为热带生物“基因库”,有野生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蝴蝶等昆虫6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6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云豹、巨蜥等15种;全省有5大类24种湿地,面积近550万亩。

热带雨林植物景观典型神奇,地貌景观雄伟壮丽,水体景观瑰丽迷人。

这些宝贵珍稀的森林旅游资源,在国内独具特色,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

(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山海资源。

海南省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有1528公里海岸线、280个岛屿、68个海湾,有珊瑚礁、红树林、青皮林等构成的生物海岸,山海相连,蓝绿相依,是我国唯一既可发展热带滨海度假、又可发展热带山地雨林度假的区域。

(四)丰富多彩、浓郁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海南不仅有富集的森林旅游资源,而且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尤其是本岛独有的黎族,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璀璨而独特的文化,包括黎锦、船形屋、农耕、文身、老古舞、独木器、鼻箫、歌谣、礼仪风俗等,极能有效地激发游客的兴趣和热情。

神秘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别致的乡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海南森林旅游的潜在价值和生命力所在。

(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效应和优惠政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海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国家还赋予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发展森林旅游面临非常有利的条件。

发挥后发优势,在创新中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恰逢其时。

二、海南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自1992年尖峰岭被列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来,海南森林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相继建立8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森林公园,30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几年投入4.5亿元完善林区、森林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配套设施建设,森林旅游区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2009年接待游客总量约4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亿元。

特别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呀诺哒雨林文化旅游区、亚龙湾热带森林天堂公园、甘什岭槟榔谷等,论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知名度等远不如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但这些景区按照“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水平开发”的思路,以“民营为主”、“国有民投”等创新发展机制,以一流的理念、规划和管理,打造出一流的产品,成为海南热带雨林旅游成功的范例和森林旅游的名片。

如呀喏哒景区2008年试营业,今年1—10月游客已达74万人次,旅游收入逼近7000万元。

亚龙湾热带森林天堂公园去年开业,目前旅游人数已达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彰显了全新概念森林公园的发展活力和魅力。

但总体看,海南森林旅游处于破题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内外森林旅游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规划。

到目前为止,尚未编制完成全省森林旅游总体规划,森林旅游区的具体实施规划更不完善,一些匆匆上马的旅游开发项目档次偏低,雷同较多。

(二)基础设施落后。

我省热带森林资源大多地处中西部山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可进入性差,旅游区内旅游栈道、防火通道以及旅游设施大都破旧。

“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不配套、档次低,森林旅游收入主要依靠门票,人均消费不足200元。

目前,我省只有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七仙岭和蓝洋温泉等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对外开放,现有床位总数2264张,餐位总数3373个,旅游步道185公里。

(三)欠缺权威统一的管理机构。

调研中发现,有的森林旅游区在制定规划时,林区有规划、当地政府有规划、旅游部门、国土环保部门也有规划,相互之间难以协调一致,有的甚至各自为政、各行其道、相互扯皮,严重影响项目的开发建设进程和水平。

(四)极缺森林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大部分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有职工总数1887人,导游44人,旅游从业人员1297人。

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主要是原林场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缺乏旅游管理服务经验,多数景区处于“一流景观,三流服务”状态。

(五)宣传促销不力。

虽然有8个“国家森林公园”的金字招牌,但由于开放开发、宣传促销不够,市场认知度低,客源仍以本岛居民为主。

目前6个已开放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仅为4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不到1亿元。

其中霸王岭2009年游客刚突破10万人次,五指山还未达到10万人次。

尖峰岭年接待游客仅为3万人次,吊罗山2005年至今总共才接待游客8.2万人次。

三、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关键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调研组认为,我省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视野不开阔。

对发展森林旅游重视不够,紧迫性和主动性不强,以致缺乏好的思路和招数,使森林旅游处在被“边缘化”的状态。

为此,发展森林旅游,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高度统一。

(一)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生态资源、森林旅游、热带雨林等。

要求海南“有序开发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明确要求海南“高水平开发建设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等一批精品景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热带雨林等主题公园。

”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发展森林旅游的目标。

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是海南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尚方宝剑”。

(二)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是海南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

海南要建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实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三产总值比重的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三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这些新使命和新任务,必须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以海洋为主的蓝色旅游和以森林为主的绿色旅游,是海南旅游业的“两条腿”,也是海南旅游业腾飞的两张翅膀。

没有森林旅游的支撑,实现上述目标难度会很大,森林旅游是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的增长点。

省委省政府正在谋划我省森林旅游发展。

卫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指出海南丰富而宝贵的热带雨林是海南良好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领域。

要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提出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从而更好地在发展中保护森林,使保护森林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为。

罗省长对发展森林旅游实行倾斜政策,省政府还安排资金加快林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谭力副省长牵头,省旅游委、林业等部门正在组织编制我省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展相关的前期基础工作。

森林旅游蓄势待发。

(三)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是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最佳结合点。

森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也是最具吸引力的现代旅游,早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森林旅游的发展。

从国外看,森林旅游业发展较早的拉丁美洲,森林旅游收入已占到整个旅游收入的90%以上。

德国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建立“森林医院“,并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规定所有国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都向旅游者开放,每年森林游憩者近10亿人次;日本从1960年开始扩大森林公园面积,已把国土面积的15%规划为森林公园,每年进行“森林浴”的人次达几亿,日本政府还拨专款进行森林旅游设施建设,制定各种法令法规保障森林旅游业发展;1977年美国森林旅游消费就突破1600亿美元,超过石油工业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现在美国92%以上的林地都允许公众进入游憩,每年参加森林游憩的人数高达20亿人次,森林旅游消费高达3000亿美元,美国人均八分之一的收入都花在森林旅游上。

从国内看,1982年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目前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458处,2011处自然保护区、200多处湿地公园等旅游目的地。

近10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人数和综合产值保持着近20%的高增长速度,均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幅。

湖南“十一五”森林公园接待人数、创社会总产值分别比“十五”增长111.81%和113.62%;浙江省2009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7250万人次,总收入高达184亿元;福建仅“森林人家”这一品牌项目2009年接待旅游人数就达200多万人次;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人数2010年预计达到2200万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