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刘士勇1,刘守伟2*
(1.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2.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上的应用,探讨了基因工程在番茄抗病毒病、真菌、
细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番茄抗病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番茄;基因工程;抗病育种中图分类号:S641.2;Q78;S60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10-15
作者简介:刘士勇(1973-),男,黑龙江人,硕士,主要从事教务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
番茄作为一种蔬菜作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种植。但是由于连年重茬种植,病害相当严重,而且病害种类也多达40多种[1]。严重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和蔬菜的品质。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抗病品种。
直到目前为止,栽培番茄中仍缺乏一些抗病基因,如番茄的CMV
(黄瓜花叶病毒)、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等抗病基因在栽培种中都无法找到。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病基因转入番茄栽培种中,突破远源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开辟了番茄抗病育种的新途径[2]。近十几年来,利用转基因技术在番茄抗病育种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番茄抗病毒基因工程
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番
茄的大量减产。危害番茄的病毒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卷叶病毒(TYLCV)、苜蓿花叶病毒(AIMV)和番茄斑萎病毒(TSWV)等。Powell等[3]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将T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烟草和番茄,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毒植株。
目前在番茄上主要采用外壳蛋白基因、卫星
RNA基因、反义RNA基因等方法获得抗病毒的工
程番茄。Nelson等将TMV的CP基因转化番茄品
种VF36的叶片,获得的转基因番茄中CP含量占叶片可提取蛋白量的0.05%,大田接种TMV后系统感染的植株不到5%,而对照达99%。Sander将
TNVCP基因和T0MVCP基因分别导入番茄VF36,
发现转TMVCP基因工程番茄高抗TMV,但对
T0MV没有抗性或抗性水平很低,而转T0MVCP基
因工程的番茄对T0MV不表现症状,对照则97.5%发病,同时工程植株对TMV也有较高的抗性[4]。杨荣昌等[5]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CMVCP基因的植株,转基因番茄R1-R4代苗期人工接种CMV鉴定,表现出对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徐香玲等[6]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双抗CMV、TMV基因的番茄植株,该植株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Kim等1994年通过农杆菌介导转移番茄斑萎病毒(YSMV)核苷衣壳N蛋白基因技术,获得了对该病毒抗性水平达中到高抗的转基因番茄植株。Nilgun等1987年将苜蓿花叶病毒外壳蛋白
(AMV-CP)基因导入番茄,转基因植株接种AMV后发病
推迟,病情减轻,并对TMV也有一定抗性[7]。
卫星RNA是依赖于病毒才能复制的一类低分子量的RNA,它能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使症状减轻[8]。有人利用CMV卫星RNA-1的cDNA单体基因转化番茄,接种试验发现转基因番茄的症状减轻,田间试验也表现了对CMV的抗性[9]。
此外,栝楼的TCS基因可编码一种具有广谱抗植物病毒活性的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利用基因工程将TCS基因导入番茄,获得了具有广谱抗番茄病毒活性的转基因番茄,人工接种TMV,CMV,TBRV
(番茄黑环病毒)发现,转化植株的叶第37卷第1期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7(1):102 ̄1042006年2月Journalof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
February2006
文章编号
1005-9369
(2006)01-0102-03
片未出现典型症状,而未转化的对照植株感染率达到50%~60%,表现出褪绿、环斑或局部坏死等症状[10]。
姜国勇等[11]利用双抗表达载体,将天然花粉蛋白基因(TCS)和GUS基因偶联通过农杆菌介导,获得了TCS和GUS基因双双表达的再生植株,转基因植株对TMV和CMV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性。
单雷等[12]构建了CMV-CP基因和TMV-CP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番茄,获得双抗CMV和TMV的转基因番茄,将转化植株定植到带有CMV和TMV活体毒源的温室中,40d后发现转化植株生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果,无病症发生或感病很轻,而未转化的对照植株则出现感染症状,叶片严重卷曲。王傲雪等[13]也采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基因转化系统获得了一株同时表达CMV-CP基因和TMV-CP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
另外,Ultzen等将AIMV-CP基因转入番茄,获得了双抗TSWV(番茄斑萎病毒)和CMV的转化番茄,Kunik等则获得了抗TYLCV的转基因番茄[14]。
2番茄抗真菌病及细菌病基因工程
虽然药剂防治番茄真菌病有一定的效果,但因其剂量大残留多,使得培育抗真菌病害的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Jongedijk和Logemmann等将烟草Ⅰ型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转入番茄中,两基因在转基因番茄植株中同时表达,用枯萎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ersicif.sp.lycopersici)感染后,病害比对照减少36% ̄58%,且受害植株可恢复正常生长。Van和Jongedijk等的研究表明,烟草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同时表达的转基因番茄,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高于转单基因植株的抗性[2]。Thomzik等[15]将来源于葡萄的两个合成1,2-二苯乙烯的酶基因Vst1和Vst2导入番茄中,再与晚疫病真菌共培养,结果在番茄植株体内产生了1,2-二苯乙烯的后继产物植保素,这种番茄植株能抗晚疫病。在抗病番茄基因工程的研究中,也做了一些抗细菌番茄的研究工作。Tansley等从秘鲁番茄中克隆出抗细菌斑点病病菌的基因pto,转pto基因的番茄植株能抗细菌斑点病[16]。
Martini等[16]将Avr9基因导入Cf-9基因番茄的植株中获得成功,该转基因番茄对包括叶霉病在内的多种病原物表现出抗病性。Laugé等研究了一个抗番茄叶霉病的基因,并已通过叶霉病致病因子的鉴定。1998年,荷兰科学家以马铃薯PVX病毒为载体,构建了抗叶霉病基因Cf-ECP2,将其导入番茄中收到良好效果,使不含任何抗病基因的Cf-0番茄系获得对叶霉病的抗性[17]。
田长恩等[18]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柞蚕抗菌肽D基因导入番茄,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分子分析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大田接种试验显示,部分转基因植株的子一代具有较强的抗青枯病能力。3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的展望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病番茄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获得适用的抗病基因是番茄抗病基因工程的前提。随着病原物中诱导番茄产生抗病反应的基因、番茄自身的抗病基因及抗病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克隆,我们就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同时产生多种防卫反映而对多种病原产生较强的抗病力的番茄新品种。
另外,可以尝试通过研究不同抗病品种间相关motif的差异,未来可以直接改造相关结构域来消除这种种属专一性,培育出广谱抗性的番茄。
[参考文献]
[1]杜永臣.番茄育种研究主要进展[J].园艺学报,1999,26(3):161-169.
[2]王全华,王秀峰.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34(4):600-604.
[3]PoweuAbelP,NelsonRS,DeB,etal.Delayofdiseasedevelopm-entintransgenicplantsthatexpressthetobaccomosaicvirus
coatproteingene[J].Science,1986,232:738-743.
[5]陈玉辉,许向阳,李景富.转基因技术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4,2(1):133-138.
[5]杨荣昌,徐鹤林,龙明生,等.表达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转基因番茄及其对CMV的抗性[J].江苏农业学报,1995,11(1):
40-44.
[6]徐香玲,石锐,刘伟华,等.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omrhizogenes)介导二元载体向番茄导入TMV、CMV外壳蛋白的
研究[J].植物研究,1994,14(4):416-423.
[7]孟祥栋,张卫华,马红.番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
刘士勇等: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103・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