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教学案例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

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得出所以结论。 b.接着,利用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地回答得出变异产生的原因。

3.在小组探究中,有些小组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做曲线图有困难,教师应该加强指导。

4.对于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主要依靠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些常见的实例帮助理解。

四、教学资源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大、小花生果实若干,坐标纸。

五、教学方法自学,学生探究,师生讨论,教师讲解。

六、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设计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可前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起创造能力。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变异原因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导引向学生展示一个大家庭的全家福照片,回顾和利用俗语引入课题:在本章开始我们学过: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40页第一段内容和四幅图片,引出“一、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教学。

教学方法设计

1.为了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然界中的现象再现到学生的眼前,特利用课本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为了实现能力目标,便于让老师捕捉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真实想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课堂组织设计

1.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把学生分成 4~5人一组展开活动。

2.在“对某一性状变异的深入探究”的学生活动中,每小组的4~5人自由选择分工。通过学生活动“找特征、找差异”,让学生观察P40四幅图片,归纳: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通过“你对某一性状的变异做过深入的探究吗?”引出“二、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的变异”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交流,并利用讨论题1~3引导学生达成共同的结论。

之后,再利用讨论题4~5以及教师举例,师生分析总结出变异的类型及原因,强调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组成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当堂练习让学生做课本45页练习1和配套练习册,学生不会的,教师帮助解答。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问题: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于品种不同吗?

假设: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平均值)是由品种的特性决定的。

结论:大花生的平均值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小,这是由于品种的不同(基因有差异)决定的,但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还受环境的影响。

1、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a. 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 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2、生物性状与基因和环境间的关系:表现型(性状)==基因型(基因组成)+环境

九、教学反思

这节内容虽然知识点不多,但是有些抽象。而且实验不好处理,再加上生物技术的应用,所以在处理上有些困难。现代教育家罗思菲尔德早就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的含义不是我们如何把教案设计的井井有条,而是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这还要包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景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乐于学习,能获取成就感,并学有效果才是真正的亮点。一堂简单的流畅的看似平常的课,但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并形成能力;自然的过渡,并且每一步都在为最后的教学目标作铺垫,这才是一节课最大的亮点。

(一)成功之处。

1、导入,我觉得用全家福情境和俗语导入,比较有亲切感,而且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实验设计,在处理实验上我做了大量的整合和改动,用圆规做卡尺减少误差,便以学生测量;分工上本着每位学生都动起来的原则,合理利用时间,实验快速完成;在设计曲线图上我认为用序号为横轴,以长度为纵轴更能说明种内差异与种间差异,事实证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设计上,我把课本中的大问题改成了梯度小的小问题,让学生易于解决乐于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之更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和学习;

3、学生评价,我遵循了生生、师生、和小组评价的原则,师生评价,适时给予鼓励,增加学习信心;小组评价,加大小组间的竞争,提高了学生的斗志。生生评价,学生推选表现最佳个人,这样使学生锻炼心智,遵循公正公平的做人原则。各种评价的实施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与提高,个个那么灵动积极,课堂气氛有序而高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4、传递知识用于实践才有价值的理念,并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培生养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遗憾与不足

上完这节课总感觉到许多不足和遗憾。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教学是一门艺术,“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提高自己,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三)教法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