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导学案教师版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2. 通过学习胡同文化,培养学生对北京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与起源2. 胡同的发展历程3. 胡同的特点及文化内涵4. 胡同里的生活与文化传承5. 胡同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胡同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胡同里的生活与文化传承,胡同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胡同里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

3. 小组讨论法:讨论胡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胡同,加深对胡同文化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胡同文化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胡同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文化内涵。

3. 分析胡同里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胡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胡同,加深对胡同文化的感受。

7. 作业反馈与讲解:收集学生作业,对胡同文化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胡同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分析胡同文化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成就及其对胡同文化的影响。

2. 讲述胡同里的传统手工艺:介绍胡同里的传统手工艺,如京剧、皮影戏、剪纸等,分析其在胡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胡同文化创意设计: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胡同文化创意设计宣传海报、短视频等。

2. 开展胡同文化知识竞赛:以竞赛形式检验学生对胡同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胡同文化过程中的收获、不足及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学习胡同文化的经验和心得。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发展和分布特点。

(2)掌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了解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和保护现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直观地了解胡同的形象特征。

(2)运用比较法,分析胡同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

(3)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深入探讨胡同文化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我国多样性的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胡同的定义、历史发展和分布特点。

(2)胡同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和保护现状。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2)胡同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策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胡同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

(2)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讨论提纲。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

(2)搜集家乡或其他地区的胡同资料,进行初步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胡同景象。

(2)引导学生关注胡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胡同的定义、历史发展和分布特点。

(2)讲解胡同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案例分析:(1)以北京胡同为例,分析其历史变迁和保护现状。

(2)引导学生思考胡同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策略。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家乡或其他地区的胡同文化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强调胡同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家乡或其他地区的胡同现状,提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3. 搜集更多关于胡同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学会从文中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胡同文化。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京胡同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文中关键信息的提取和理解。

2. 教学难点: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对文中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胡同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学生自主探究,从课文中获取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对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进行分析。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文讲解,深入分析胡同文化的内涵。

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胡同文化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2. 分析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的分析能力。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胡同的风貌;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胡同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城市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和历史:解释胡同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胡同是一种特有的城市布局;介绍胡同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 胡同文化的特点:分析胡同文化的内涵,包括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社区关系等;探讨胡同文化的特点,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地域特色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胡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胡同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胡同的定义和历史,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胡同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胡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胡同文化和胡同特点的理解;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提供北京胡同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胡同的风貌;可以使用历史文献、纪录片等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北京的胡同,让学生亲身体验胡同文化;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胡同,如南锣鼓巷、五道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胡同的历史和文化。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发展、分布特点和胡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分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胡同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与历史发展2. 胡同的分布特点3. 胡同文化内涵4. 胡同中的传统建筑与民俗5. 胡同里的生活与变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胡同的定义、历史发展、分布特点和胡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胡同中的传统建筑与民俗,胡同里的生活与变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发展、分布特点和胡同文化内涵。

2. 查阅资料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胡同文化。

3. 观看视频法:播放有关胡同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胡同文化。

4. 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胡同中的传统建筑与民俗,胡同里的生活与变迁。

5.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胡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胡同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胡同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发展、分布特点和胡同文化内涵。

3. 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胡同文化。

4. 观看有关胡同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胡同文化。

5. 分组讨论胡同中的传统建筑与民俗,胡同里的生活与变迁。

6. 分析具体胡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胡同文化。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胡同定义、历史发展、分布特点和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对胡同中传统建筑与民俗,以及胡同里的生活与变迁的理解。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胡同的魅力。

利用实地考察或虚拟游览,让学生亲身体验胡同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北京胡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和历史:介绍胡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胡同的组成和结构:讲解胡同的街道、四合院、店铺等元素。

3. 胡同文化的影响:探讨胡同文化对北京地区的影响和价值。

4. 胡同文化的表现形式:介绍胡同中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

5. 胡同的保护与发展:讨论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胡同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胡同文化的影响和表现形式。

胡同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学生对胡同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2. 展示法:展示胡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胡同的魅力。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北京的胡同,亲身体验胡同文化。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胡同文化的影响和保护与发展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胡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胡同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胡同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讲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展示胡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胡同的魅力。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虚拟游览,让学生亲身体验胡同文化。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胡同的街道、四合院、店铺等元素。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胡同文化的影响和保护与发展问题。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总结胡同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强调胡同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与发展问题。

6. 作业:让学生完成胡同文化相关的研究报告或作品。

胡同文化导学案教师版

胡同文化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写人:马利霞初审人:语文组授课时间:9、22课题《胡同文化》教师版【学习目的】1、积累词汇:胡同、安土重迁、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西风残照、衰草离披。

2、能找出本文段落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3、能理解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4、能体会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复杂感情。

【学习重难点】1、胡同文化的内涵。

2、北京胡同文化自身特点与其衰亡的命运之必然联系。

3、作者对胡同文化饱含的复杂感情及所持的态度。

【学习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课堂如果我让大家说说北京有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大家会想到哪些呢对,雄伟的长城,威严的天安门,古老的故宫,美丽的圆明园,……这些都是北京的名胜。

如今,北京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鳞次栉比,体现了新北京的繁荣和商品经济大潮下的新文化。

在座的有没有人会想到老北京的胡同呢同学们,说起胡同,大家对它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不论你是农村的还是城镇的,往来于胡同之中的经验应该是有的。

但对于胡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能就不大注意。

对于这些文化,一般人习以为常,可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审视北京的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而连接四合院的通道就是胡同。

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北京的胡同,领略汪曾祺笔下独具情味的“胡同文化”。

)【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①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

但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的掌故,对北京人的行为、思想了如指掌;他多年从事民间工艺工作,使其一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喜爱。

②他的作品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他对市井民居的熟悉,以小说、散文居多。

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八十年代之后,读者开始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胡同文化》说课5篇(胡同文化备课教案)

《胡同文化》说课5篇(胡同文化备课教案)

《胡同文化》说课5篇(胡同文化备课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胡同文化》说课5篇(胡同文化备课教案)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胡同文化》说课5篇(胡同文化备课教案),以供借鉴。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语文2. 年级:八年级3. 课时:2课时4. 教材版本:人教版5. 教学目标:了解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胡同文化的概念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胡同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问题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胡同文化》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3. 词汇学习:教师挑选并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学生跟读和模仿,巩固词汇记忆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胡同文化相关的写作话题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词汇掌握情况:通过词汇学习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相关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胡同,亲身感受胡同文化的魅力2.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胡同文化的历史和发展3. 学生进行写作展示,分享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五、教学资源1. 教材:《胡同文化》课文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3. 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胡同文化的相关视频或图片4. 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使用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课堂表现反馈。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的文化专家或历史老师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胡同文化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胡同博物馆或相关展览,深入了解胡同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起源和特点;(2)掌握胡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内涵;(3)学会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法研究胡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像资料,直观感受胡同的历史变迁;(2)运用比较法,分析胡同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胡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历史起源和特点;2. 胡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内涵;3. 胡同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4. 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胡同的定义、历史起源和特点;胡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2. 教学难点:胡同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历史起源和特点;2. 比较法:分析胡同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3. 小组合作、讨论法:探究胡同文化内涵;4. 实地考察法:走进胡同,感受胡同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京胡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胡同;(2)邀请学生分享对胡同的认知和印象。

2. 知识讲解:(1)讲解胡同的定义、历史起源和特点;(2)介绍胡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3. 比较分析:(1)引导学生比较胡同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2)讨论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小组合作、讨论:(1)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胡同文化内涵;5. 实地考察:(1)安排学生走进胡同,进行实地考察;(2)引导学生关注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与发展。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胡同文化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胡同的定义、历史起源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胡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深入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胡同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胡同文化简介:教师简要介绍胡同文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3.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胡同文化》,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

第二课时1. 胡同文化内涵探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如邻里关系、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等。

2. 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胡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胡同的建筑风格、环境状况、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3. 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考察成果,分享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实地考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察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胡同文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课文《胡同文化》2. 胡同的照片或视频3. 实地考察所需的道具和器材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胡同文化。

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文化传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9篇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9篇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胡同文化》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内涵。

学会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胡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法,了解自己身边的胡同文化。

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探讨胡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学会尊重和保护胡同文化,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胡同的定义与起源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北京的胡同景观,引起学生对胡同的兴趣。

讲解胡同的定义和起源,引导学生了解胡同的基本概念。

介绍胡同的名称来源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历史背景。

2. 第二课时:胡同的发展历程讲解胡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胡同的历史变迁。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胡同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胡同的历史韵味。

讨论胡同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引发学生对胡同保护的关注。

3. 第三课时:胡同的主要特点讲解胡同的主要特点,包括布局、建筑、文化等各个方面。

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胡同的特点和魅力。

分析胡同特点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4. 第四课时:胡同文化的内涵讲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包括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

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体验胡同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对胡同文化的认识。

5. 第五课时:胡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讲解胡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胡同文化的保护问题。

介绍胡同文化的保护措施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保护工作的具体做法。

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胡同文化,激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收集北京的胡同景观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展示。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北京的胡同,增强对胡同的直观感受。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网站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理解胡同文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 通过观察和分析胡同中的各种元素,如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社区关系等,使学生深入认识胡同文化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与历史2. 胡同文化的发展3. 胡同中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4. 胡同社区关系5. 胡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胡同文化相关问题。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胡同的面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4.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与历史,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胡同文化的发展、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让学生深入认识胡同文化。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胡同中的社区关系,理解胡同文化中的邻里情谊。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胡同照片,记录胡同中的生活场景。

5. 分享:学生将拍摄的照片和观察到的胡同文化特点进行分享,开展小组讨论。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胡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重要性。

五、作业与评价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胡同文化的作文,表达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

3.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胡同文化的认知程度。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胡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胡同博物馆或历史文化街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胡同文化的魅力。

2. 邀请民间艺人进行胡同文化技艺展示,如京剧、曲艺等,让学生体验胡同文化中的艺术氛围。

3. 开展胡同文化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和展现胡同文化的魅力。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3)学会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胡同文化。

(2)运用观察、采访等方法,了解胡同居民的生活现状。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胡同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传统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3)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2)如何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提问:你们对胡同有什么印象?胡同文化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胡同的价值和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实践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胡同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2. 自主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评价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胡同文化》相关章节。

2. 图片:北京市胡同的照片。

3. 视频:关于胡同文化的纪录片或采访视频。

4. 网络资源:有关胡同文化的文章、报道等。

1.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课内所学,选取一座自己了解的胡同,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现状,形成调查报告。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胡同文化教案篇一1、走近北京胡同: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邮票、照片、图片,对胡同作一定的了解,获得直观感觉。

2)听一听北京城里的“胡同歌”,在歌声里走进悠悠的胡同,去领略胡同深处传唱的北京的民风。

——“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横胡同竖胡同,半截胡同斜胡同,就像那棋盘布在北京啊,砖塔胡同年代最久,交民巷它最长可分西东,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钱市胡同两个人相遇,您哪,要侧身行……”2、走近汪曾祺,了解“文化”的概念。

1、看一看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搜集到的胡同的图片(老师可补充学生课前搜集的不足),老师给图片配上悠扬的乐曲,运用音画效果来设置情景,让学生走近胡同。

2、说一说感受:看了图片,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胡同图片后的感受。

3、读一读课文,找找胡同的特点:重点阅读一~四段,采用圈点段落要点,根据要点理思路、概括要义的寻读法,引导学生从课文对胡同的描写中发现胡同的特征。

胡同的特点:走向——正名称——俗数目——多环境——静生活方便安静4、议一议胡同文化:1)阅读第五自然段“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明晰“文化” 的有关概念。

“文化”从广义说,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胡同文化”,指住在北京胡同里居民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文化心态。

2)探究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又安静的胡同里居民的习惯和精神状态,即胡同对胡同居民的影响。

让学生划出能揭示胡同文化的内涵的语句,抓点化要旨的句子来梳理思路、概括要义。

胡同居民: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独门独院,过往不多易于满足,要求不高爱瞧热闹,不管闲事3)进一步探究胡同文化的本质。

采用发现、引导法对胡同文化的内涵加以品读。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特点,理解胡同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分析胡同中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和社区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胡同文化的价值,认识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的重要性。

4.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和历史:介绍胡同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2. 胡同的特点:解析胡同在建筑风格、街巷布局、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3. 胡同文化的影响:探讨胡同文化对居民生活、社区关系、城市发展的影响。

4. 胡同文化的价值:分析胡同文化在历史、艺术、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5. 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介绍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社会力量在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方面的举措。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历史、特点和文化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胡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胡同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胡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胡同,增强学生对胡同文化的感知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胡同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讲解稿。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胡同的基本概念。

3. 实地考察准备:联系参观胡同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胡同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

2. 讲授胡同的定义和历史:详细讲解胡同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背景及其历史发展。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深入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

(2)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和评价胡同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介绍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分析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3)探讨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

2. 补充材料:(1)其他关于北京胡同文化的文章、影像资料等。

(2)胡同文化相关的诗词、歌曲等艺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和评价胡同文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北京的胡同,感受胡同文化的魅力。

4.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关于胡同文化的研究性学习任务。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关于胡同文化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胡同文化的基本概念。

2.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胡同文化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胡同文化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和评价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简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

(2)掌握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特色。

(3)了解胡同文化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感受胡同的风貌。

(2)运用比较法,分析胡同与其他地区街道的区别。

(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

(2)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特色。

(3)胡同文化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2)胡同与其他地区街道的区别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胡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教案、课件和教学用具。

(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点。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胡同的初步概念。

(2)搜集胡同相关的资料,如图片、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胡同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你们对胡同有什么印象?知道胡同的起源和发展吗?”(3)简介胡同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

2. 知识讲解(1)讲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特色,如建筑风格、生活习俗等。

(2)分析胡同文化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胡同资料,互相交流感受。

(2)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胡同与其他地区街道的区别。

(3)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胡同文化的问题。

4. 情感态度培养(1)引导学生关注胡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分享胡同文化相关的感人故事或人物,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胡同文化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如何?(3)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是否增强?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说课稿】《胡同文化》说课稿

【说课稿】《胡同文化》说课稿

【说课稿】《胡同文化》说课稿多看优秀教师资格证说课稿,学习其中的精髓,可以帮助你写好说课稿哦。

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胡同文化》说课稿”,来看看详情吧!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其实说是一篇散文、小品文更合适,作者从建筑学的胡同、胡同文化和胡同的衰落三个层次,写出了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它的衰败与没落,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很有味儿,亦不失典雅之气。

〔二〕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2、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

;3、体味本文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具有京腔京调的韵味,而且《大纲》中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机会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特色。

其中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应该作为难点来对待。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今年暑假新教材培训时济南一中的耿文波老师曾讲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我深受启发,后来在网上查阅资料时也见到类似的文章,于是在授课中我经常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预习,自主探究,可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文学常识,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讨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问题。

三、说媒体除了板书,我将采用一下媒体:1、电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写人:马利霞初审人:语文组授课时间:9、22课题《胡同文化》教师版【学习目的】1、积累词汇:胡同、安土重迁、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西风残照、衰草离披。

2、能找出本文段落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3、能理解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4、能体会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复杂感情。

【学习重难点】1、胡同文化的内涵。

2、北京胡同文化自身特点与其衰亡的命运之必然联系。

3、作者对胡同文化饱含的复杂感情及所持的态度。

【学习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课堂如果我让大家说说北京有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大家会想到哪些呢?对,雄伟的长城,威严的天安门,古老的故宫,美丽的圆明园,……这些都是北京的名胜。

如今,北京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鳞次栉比,体现了新北京的繁荣和商品经济大潮下的新文化。

在座的有没有人会想到老北京的胡同呢?同学们,说起胡同,大家对它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不论你是农村的还是城镇的,往来于胡同之中的经验应该是有的。

但对于胡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能就不大注意。

对于这些文化,一般人习以为常,可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审视北京的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而连接四合院的通道就是胡同。

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北京的胡同,领略汪曾祺笔下独具情味的“胡同文化”。

)【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①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

但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的掌故,对北京人的行为、思想了如指掌;他多年从事民间工艺工作,使其一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喜爱。

②他的作品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他对市井民居的熟悉,以小说、散文居多。

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八十年代之后,读者开始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2、识记文体“序言”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转.弯(zhuǔn)计数.(shù)储.存(chǔ)行.业(háng)约.鸡蛋(yāo)惊闺.(guī)房檩.(lǐn)街坊.(fang)王垿.(xù)国子监.(jiàn)胡同.(tòng)宅.门(zhái)伺.候(cì)低徊.(huái)陆润庠.(xiáng)怅.望(chàng)剃头挑.子(tiāo)噌.的一声(cēng)摞.起来(luò)4、解释下列词语①车水马龙:形容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②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③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④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如考查干部。

⑤考察:观察了解,调查研究,如出国考察。

⑥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含贬义)。

【合作探究】1、分小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⑴北京的胡同与城建格局的关系。

⑵介绍胡同的取名。

⑶介绍胡同的大小及数目。

⑷介绍胡同的特点:离闹市很近却很安静。

⑸强调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⑹指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⑺补充介绍北京人虽封闭,却也很讲究处街坊。

⑻北京人易于满足。

⑼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⑽突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10-12)⒀从居民住房已残破不堪,有些胡同已有名无实角度,指出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⒁指出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

⒂与胡同“再见”,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3、文章标题是“胡同文化”,那什么是胡同文化?(用原文回答)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4、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胡同(1-4)胡同文化(5-12)胡同和胡同文化在衰败、没落(13-15)【课堂测评】1、给文中的胡同名称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同、王皮胡同B、高义伯胡同、小羊宜宾胡同、胡同皮库C、手帕胡同、羊肉胡同D、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胡同2、选出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第二课时【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一部分。

1、分小组朗读。

2、文章标题是“胡同文化”,可起笔却是从北京的城建格局写起,为什么?为引出胡同和北京城建格局的关系。

3、北京的城建格局有什么特点?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4、胡同在北京城建格局中起什么作用?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5、作者是如何介绍胡同的取名?介绍胡同的取名,运用了分类举例的方法;对确知来历的说得比较肯定,对不确知来历的用“据说”“大概”引领。

6、作者是如何介绍胡同的大小和数目的?介绍胡同的大小,举胡同名为证;介绍胡同的数目,引北京人的俗话。

7、胡同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介绍胡同这一特点的?⑴离闹市很近,却很安静。

⑵介绍胡同离闹市很近,举生活实例;介绍胡同安静,举北京特有的走街小贩的招徕声。

8、“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⑴以动写静或衬托。

⑵更加突出了北京胡同的“静”的特点。

【课堂测评】1、运用俗语来表现北京人的特点,本文的一大特点,请说说下面两句话说明了北京人的什么特点?⑴“远亲不如近邻”是说明北京人善处街坊,重视邻里关系。

⑵“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说明北京人一般少问甚至不管他人事情的冷漠心态。

2、北京市民的典型文化活动有哪些?下棋、喝酒、会鸟3、在胡同文化内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略)第三课时【预习导学】1、全体学生朗读。

2、胡同给北京人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那么,作者对它的态度是不是厌恶的、完全否定的?文中哪些段落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胡同的复杂情感?⑴不是。

⑵第13-15段中,对胡同衰败、没落的描绘,以及“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使人怅望低徊”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惆怅与失落;“再见吧,胡同”表现了作者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的复杂心情。

(对胡同衰败、没落,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

面对现实,作者有其理智的一面,他在理智上知道,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这种文化无力与现代文明抗争,作者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胡同文化已经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

他在《日子就这么过来了》中说到:“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之中,更有新的希望在生长”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已经失去它存在的基础。

本文正是作者在北京胡同被大量拆除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

在新旧文化碰撞更替之际,对于情况,作者怀有一种伤感,一种留念,一份无可奈何。

)【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三部分1、面对如此衰败、没落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怀有这样的感情?⑴怀旧、伤感和无可奈何。

⑵从居民住房已残破不堪,有些胡同已有名无实的角度。

2、第13段中,“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几句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四个四字句,节奏整齐,音韵和谐,遣词造句又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渲染悲凉感伤情绪的用语,从而很好地烘托出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3、第14段中,作者为什么想到西安的虾蟆陵和南京的乌衣巷?提到这两个地名的作用是什么?⑴虾蟆陵和乌衣巷都是诗词中常见的古都繁华之地,现在已荡然无存了;这与正在衰败、没落的北京的胡同有相似之处。

⑵用这两个地名类比,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消失的惆怅、无奈。

4、“再见吧,胡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作者对胡同衰败、没落怀有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的复杂心情。

5、“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和“再见吧,胡同”这两句话所包含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前一句充满了作者对胡同古板、陈旧的批判,后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胡同衰败、没落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的复杂心情。

6、第8段中“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有什么表达效果?“知足”“不错”“那还有什么说的”“可以待姑奶奶”和“嘿”字构成递进关系,生动地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心态。

①“那还有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不用再说、再有更高的要求了,说明“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②“臭豆腐滴几滴香油”中“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滴”字说明香油之少,以香油之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

③“嘿”有什么表达效果?“嘿”是对“虾米皮熬白菜”这一美味的感叹,同样说明“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7、第11段中“还是的。

有棒子面就行”有什么表达效果?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值得着急的”,突出了北京人“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特点。

8、第12段中“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有何表达效果?表现作者对北京人“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批评,“真有你的”暗含“这种事你也做得出”的意思。

【课堂测评】1、第1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①大处着笔,从细小处感受。

②语言清淡,朴素,口语化。

③给读者散淡、平和的感觉。

2、“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结合原文看,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生活?又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思想?⑴生活影响:吃、住、行。

⑵封闭思想、易于满足、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

【教学总结】1、文章沿着胡同胡同文化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思路。

通过学习,我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感受到了汪老先生京味语言的纯厚魅力,也体验到了北京市民的散淡平和自足及作者的怀旧感伤与超脱理智。

2、其实,北京不仅是帝王之都,也不仅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在北京城里有许许多多的胡同,它们也一样是北京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见证。

通过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北京胡同正在衰败、没落,正在被一幢幢高楼大厦所代替,但是胡同文化将会随着北京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明天去北京,你所感受到的也许将会是一种新的文化气息。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