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合集下载

草船借箭的课文

草船借箭的课文

草船借箭的课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草船借箭的故事(通用8篇)

草船借箭的故事(通用8篇)

草船借箭的故事(通用8篇)草船借箭的故事篇1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

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

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

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

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

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书中描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草船借剑的成语故事,出自三国时期,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通用10篇)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篇1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高出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生出一计,以借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出,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狡猾阴险。

然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天,擂鼓呐喊,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

诸葛亮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流产”的同时,衬托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在别人取得成绩时不是探究别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由此我也反思自己。

每当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以便脚踏实地赶上去,而是希望学习好的同学在考试中多出错,这样就不会超过自己。

这种心态不正是妒忌的表现吗?假如我任由嫉妒这根毒草肆意生长,它就会使我失去健康的心态,也不可能团结同学,而且即使自己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惭愧啊!其实学习好的同学是榜样,又是尺子,他们可以让我找出差距,只要自己更勤奋、执著,总会有进步的。

总而言之,妒忌的危害性非常大,它害人又害己,书中的周瑜正是被自己的嫉妒心气死的。

因此,我要从小就把嫉妒心根除掉,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篇2《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它的故事也不断地被拍成各种电影、电视剧。

趁着暑假,我就从书架上抽出了《三国演义》,趴在床上静静地看着,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动荡岁月,去体会书中所描述的爱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让我觉得特别精彩。

当时的吴、蜀两家刚刚结盟,曹操却率领大军杀来。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下面是关于《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是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是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草船借箭》主要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

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10万支箭“借”到了手。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故事出自三国演义,故事主角主要是诸葛亮,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很有才能的两个人,周瑜对于诸葛亮的情感就是羡慕嫉妒恨,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二虎却同时在一个山里,两人同时效力于刘备。

周瑜出于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一次刘备的队伍武器匮乏,周瑜逮到机会刁难诸葛亮,命令诸葛亮在10天之内交出10万之箭。

10万支箭首先光从数字上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摆明了就是周瑜想让诸葛亮难堪。

但是诸葛亮却告诉周瑜只要3天。

诸葛亮问鲁肃借了船和士兵,总共是20条船和600个士兵。

这么一点人数怎么能够平白无故拿来10万支箭呢?诸葛亮在20艘船上放满干草垛,然后用布盖上,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时候,诸葛亮带着鲁肃去取箭。

诸葛亮将装满干草的20条船用绳索连成一条,然后往北方开去,当时江面上雾[〕气很大,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轮廓。

鲁肃被请来拿箭,看着这些场面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明白诸葛亮到底要做什么。

船在长江上顺着水流朝北驶去,而那面恰好是曹操的阵营,快靠近曹军的时候诸葛亮下令将20条船按照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的方式一一排好,然后让那600个士兵一边敲鼓一边呐喊,这种阵仗就是士兵打仗时的阵营。

曹操听到了击鼓呐喊声,但是考虑当时的大雾天气,所以曹军并未出来迎战,这也是诸葛亮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而做的决定。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很厉害的人在打仗。

一个叫周瑜,一个叫诸葛亮。

周瑜让诸葛亮在很短的时间里造出很多箭,这可太难啦。

但是诸葛亮很聪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找了很多条船,在船上放了很多草人。

然后趁着大雾天,把船开到敌人那里。

敌人以为是来进攻的,就拼命射箭。

结果箭都射到草人上啦。

诸葛亮就这样轻轻松松得到了很多箭。

小朋友们,诸葛亮是不是很聪明呀?
《草船借箭》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草船借箭。

诸葛亮准备好船和草人后,就带着士兵出发啦。

大雾把江面都遮住了,敌人看不清楚。

只听到“嗖嗖嗖”,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射过来。

船上的草人身上插满了箭。

诸葛亮他们一点也不害怕,稳稳地把船开了回去。

这下可把周瑜惊呆了,他没想到诸葛亮这么厉害。

小朋友,你觉得诸葛亮厉害不?
《草船借箭》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草船借箭。

诸葛亮知道敌人很小心,不会轻易上当。

所以他故意把船摆得很整齐,让敌人以为有埋伏。

敌人果然中计,拼命射箭。

箭一支支射过来,把草人都变成了“刺猬”。

等箭差不多够了,诸葛亮就带着满满的箭回去啦。

大家都夸诸葛亮聪明,小朋友们也要像他一样多动脑筋哟!。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草船借箭》课文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课文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课文主要内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太精彩啦!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有好多厉害的人物。

其中,诸葛亮的智慧那叫一个绝!话说,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嫉妒,一心想找机会难为他。

有一天,周瑜就故意提出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不是明摆着刁难人嘛!但是,诸葛亮竟然一口答应了,还说只要三天就能完成,哎呀,这可把大家都惊呆了!诸葛亮找鲁肃帮忙,让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鲁肃一脸懵,心里肯定在想:“这能行吗?”可还是照办了。

前两天,诸葛亮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那个迷糊呀,问:“这是要干啥?”诸葛亮笑笑说:“别问,跟我走就知道啦!”这时候,江上大雾漫天,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下令把船开往曹军水寨。

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我当时看的时候都紧张得不行,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啦!曹军这边呢,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吓得不敢出兵,只能一个劲儿地射箭。

箭像下雨一样射在草把子上。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散。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哇,这诸葛亮可真是胆子大呀!等到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才下令回师。

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啦!二十条船顺风顺水,很快就驶回了南岸。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就是《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他能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太了不起啦!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他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吗?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像诸葛亮一样善于思考,遇到问题也能迎刃而解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下陷阱让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计策,却淡定自若地答应下来。

他找来鲁肃,向他借了二十只船,并要求鲁肃保密。

每只船上都扎满了草人,然后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的凌晨会有大雾,便命船只靠近曹军的水寨。

曹操看到江面上雾气弥漫,看不清对方的情况,怕有埋伏,便命令士兵射箭。

于是,曹军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身上。

等到天亮雾散,诸葛亮命船只返回,此时每只船上的草人都插满了箭矢,数量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赏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周瑜的嫉妒和诸葛亮的从容应对,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周瑜的狡猾和诸葛亮的机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高人之姿。

其次,诸葛亮的计策巧妙而大胆。

他利用天气条件,制造出敌人的误判,成功“借”到了箭矢。

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的预见性和决断力。

再者,课文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从周瑜的设局,到诸葛亮的应战,再到最后的成功,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战争智慧的魅力,同时也寓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其主要内容描述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利用草船成功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

当时,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作为孙刘联军的一员,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要除掉他。

于是,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

然而,诸葛亮却识破了周瑜的计谋,并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便能完成任务。

在这三天里,诸葛亮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并在船上放满草人。

到了第三天夜里,江面上起了大雾,诸葛亮便邀请鲁肃一同前往曹营取箭。

当他们的船队接近曹操的水寨时,诸葛亮让士兵将船一字排开,横于曹军寨前,并擂鼓呐喊,制造出进兵攻击的声势。

由于雾大看不清江面情况,曹操担心敌军来袭,便下令士兵朝江面射箭。

这些箭纷纷射在了草人和船只的青布之上。

当船的两面都插满了箭后,诸葛亮便下令回营。

就这样,诸葛亮凭借几条草船成功向曹操“借”足了十万支箭,不仅完成了周瑜布置的任务,还为即将到来的赤壁之战做好了准备。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策略的历史故事,同时也传达了勇敢面对困难、用智慧解决问题的积极信息。

草船借箭文言文原文

草船借箭文言文原文

《草船借箭文言文原文》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草船借箭”的文言文原文。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这一段写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船只,而诸葛亮在前两天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才行动。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这里描绘了当时大雾弥漫的情景,为后面借箭成功做了铺垫。

“将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一字儿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诸葛亮让船一字排开,还让士兵擂鼓呐喊,鲁肃很害怕,诸葛亮却很淡定。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

”曹操不敢出兵,只让士兵射箭。

“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

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就这样,诸葛亮成功借到了很多箭。

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假如你是诸葛亮,面对这么大的任务,要去借箭,是不是很紧张?可诸葛亮多聪明呀,他巧妙地利用了天气和曹操的多疑,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同学们,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文言文原文,是不是很精彩?。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下面是关于《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是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是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

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

五年级草船借箭课文一、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课文《草船借箭》梗概

课文《草船借箭》梗概

课文《草船借箭》梗概1. 背景介绍《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蜀汉的军师诸葛亮与东吴的周瑜共同对抗北方的强大势力——曹魏。

在一次军事会议中,周瑜设计了一个计划,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造出十万支箭矢,这对于资源和人力有限的蜀汉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诸葛亮却自信满满地表示只需三天。

2. 诸葛亮策划诸葛亮回到营帐后,开始密谋策划。

他深知曹操多疑,且擅长弓箭,于是决定利用曹操的这一特点来“借”箭。

他计划利用草船作为诱饵,在夜间驶向曹军水寨,引诱曹军放箭射击。

3. 草船准备按照诸葛亮的计策,蜀军迅速准备了几十艘草船,并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以此作为吸引曹军弓箭的靶子。

同时,诸葛亮还秘密安排了一些士兵在船上,以备不时之需。

4. 夜间行动到了约定的第三天夜晚,诸葛亮亲自率领草船队伍,趁着夜色向曹军水寨进发。

曹军巡逻的士兵发现了这支队伍,但因为夜色朦胧,加之曹军对草船上的稻草人误以为是敌军士兵,于是不敢贸然攻击。

5. 曹操疑心曹操得知有船只接近水寨后,马上下令弓箭手射击。

他怀疑这是蜀汉的诡计,因此命令士兵不断放箭,确保“万无一失”。

6. 箭矢如雨随着曹操的命令,曹军士兵纷纷放箭,密集的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到草船上。

稻草人上很快就装满了箭矢,诸葛亮的目的已经达到。

7. 借箭成功当草船队伍返回蜀汉营地时,每艘船上都装满了箭矢,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诸葛亮成功地完成了周瑜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远超预期。

8. 诸葛智慧《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他没有选择直接对抗和制造箭矢,而是利用曹操的疑心和弓箭优势,巧妙地“借”来了所需的箭矢。

这不仅解决了蜀汉的燃眉之急,也展示了诸葛亮作为一代智者的风采。

5《草船借箭》课件(共29张PPT)

5《草船借箭》课件(共29张PPT)
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 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布置造箭任务。 经过 诸葛亮准备造箭。 高潮 诸葛亮借箭。 结果 诸葛亮借箭成功。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智,想陷害诸葛 亮,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 主动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不慌不忙,向鲁肃借了船,用计谋 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诸葛亮借到了箭, 立下奇功,鲁肃、周瑜心服口服。
诸葛亮知道曹操是一个小心、谨慎、多疑的人。
除了曹操,诸葛亮还了解谁?
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 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 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高密吗?
鲁肃——忠厚老实 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心胸开阔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曹操——生性多疑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除了算准三天后有大雾,诸葛亮 还作了一些巧妙的安排,具有有哪些?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 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知人心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 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曹操
诸葛亮
帅三军的元帅, 相当于现代的总 司令或国防部长。
鲁肃
东吴的一个将领
因为孙刘联盟,诸 葛亮和周瑜、鲁肃才会 一起做事,对抗曹操。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找准关键词
尝试概括故事的结果
诸葛亮 ——诸葛亮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借到 ——事情的最终结果是诸葛亮借到了箭。 心服口服 ——故事最后写道:“鲁肃见了周瑜,告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进攻江东。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他得知曹操的军队箭矢充足,而自己的军队箭矢匮乏。

周瑜看到这种情况,心生嫉妒,便设下陷阱,令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淡定自若,他向周瑜保证能在三天内完成任务。

他找来二十只大船,每船上扎满稻草人,然后趁着大雾弥漫的夜晚,将船只驶向曹操的水寨。

曹操见江面上有船只靠近,以为是敌军来袭,便命令士兵放箭。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草船,稻草人上很快插满了箭。

诸葛亮等箭矢足够后,便命人鸣金收兵,安然无恙地返回了自己的营地。

当周瑜看到诸葛亮带回的十万支箭时,心中既惊讶又佩服,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草船借箭》赏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首先,诸葛亮面对困境,不慌不忙,冷静分析,巧妙利用敌人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他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利用大雾天气,制造出敌军来袭的假象,成功引诱曹操的军队射箭。

其次,诸葛亮的计划精密,细节考虑周全。

他选择在大雾天行动,既能隐蔽自己的行动,又能迷惑敌人;他用稻草人代替士兵,既能减少己方的伤亡,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箭矢。

最后,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赢得了周瑜的敬佩,也展示了他在战争中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灵活应对,善于利用自身和环境的优势,才能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智慧、勇气和策略的重要性,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草船借箭的故事完整版

草船借箭的故事完整版

草船借箭的故事完整版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

它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了蜀国丞相诸葛亮用智谋成功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军队准备攻打曹魏。

然而,他的军队缺乏箭矢,面对敌军的进攻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诸葛亮决定想出一个巧妙的计策,来解决缺箭之困。

他首先下令在江边制造了一批草船,然后在船上装满了稻草,并让士兵们打扮成渔民的样子。

接着,诸葛亮派人去曹魏的大营里投降,声称蜀军已经用尽了箭矢,请求曹魏军队借箭给他们。

曹魏军队听信了这个消息,认为蜀军已经没有能力作战,于是答应了借箭的请求。

当曹魏军队派人把箭送到江边时,诸葛亮已经安排好了士兵们,让他们把稻草从船上卸下来,然后把箭全都收入囊中。

曹魏军队看到了这一幕,大为震惊,意识到被蒙骗了。

他们想要追击蜀军,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

诸葛亮利用了敌人的轻敌心理,巧妙地借箭解决了军队的困境,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武力。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则战争故事,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地依赖力量和暴力。

草船借箭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去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草船借箭原文翻译

草船借箭原文翻译

草船借箭原文翻译草船借箭原文翻译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原文: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孔明接入小舟对坐。

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

”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

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

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

”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

孔明欣然而至。

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

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

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

”瑜曰:“军中无戏言。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典故《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该故事发生在公元20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借风助火,成功筹集到了船只,并向东吴借来了大量箭矢, 为蜀国出兵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展现了诸葛亮聪明才智的故事。

故事发生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正面临着曹操的大军压境,而蜀国箭矢缺乏的问题使他感到十分棘手。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诸葛亮联系刘备的次子刘禅,向他提出了一个借船攻打东吴的计划。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向周围的百姓征集船只,并最终筹集到了几百艘船只。

接下来,诸葛亮下令将这些船只放在一片比较宽阔的水域上,然后点燃大火。

随着风助火烧,烟雾弥漫,让守城的东吴将领都以为是蜀军十分庞大,准备出来迎战。

就在这时,诸葛亮派遣蜀国将领赵云率领一支假装要渡河的部队,在城门口绕圈行进,以制造出假象让敌军相信蜀军即将大举进攻。

正当东吴将领准备收回城内的船只时,诸葛亮决定向东吴借箭矢。

他派出冯愿前往东吴向吴国大都督孙权提出借箭的请求。

孙权对这个借箭的需求感到疑惑,但又担心不借给蜀国会招来进攻,最终同意了借箭的请求。

诸葛亮在东吴借得大量箭矢后,他知道东吴将于某一时间早上射箭演习。

于是,他在这个时间点派出蜀军将领黄承儿率领一支部队撤离东吴,并将精心准备的旗帜、牌符发放给将士们。

黄承儿率领蜀军将士们迅速撤离,东吴的将领非常吃惊,觉得蜀国竟然如此轻易撤退,并以为他们可能是了解到了东吴将要进行射箭演习的消息。

于是,东吴的将领们纷纷放下弓箭、器械,全力赶往城外观察蜀军的情况。

正是大火、撤退和蜀军的全力表演,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幻象,使东吴将领们进一步相信蜀军即将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此时,诸葛亮派遣的赵云部队也正好来到东吴边境,引诱了吴将陆逊的部队追击。

在吴军集结进攻的时候,诸葛亮乘机带领蜀军成功地渡过长江,同时赵云也在后方主动撤退,吴将陆逊不愿放过这个良机,追击蜀军时吴军船队遭到了诸葛亮事先火烧草船留下的灰烬船只和弓箭射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一、《草船借箭》的破题开篇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说,学哪一课?生:《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师: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师:大家再看这个剑,(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

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

师:对不对?(生齐:对)是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有手把,双面刃;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所以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知道了吧?生:(齐)知道了。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师;三国,都有哪三个国?生:有东吴、西蜀,还有一个魏国。

师:你知道东吴由谁统治吗?生:孙权。

师:西蜀呢?生:刘备。

师:那么魏国呢?生:魏国,原来是曹操保着汉献帝,后来曹丕篡位,他当了魏国的皇帝。

师: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曹家还没有人当皇帝,但是魏国的大权实际上在曹操的手里。

对不对?生:对。

师:大家结合预习想一想,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生:讲了周瑜、诸葛亮,还有鲁肃和曹操。

(教师板书这四个人名)师:刚才在讲三国的情况时,曹操提到了。

现在我要问,诸葛亮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生:诸葛亮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是都督?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

鲁肃呢?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

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一个一个说,诸葛亮和周瑜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想用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答应了。

师:这句话说通没有?想用十万支箭为难他,通吗?生:我认为他没有说清楚。

应该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

师:简单地说就是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

可以不可以?生:我认为您说的有点不对了,光说造箭.不说期限,那什么时候造出来都可以。

应该说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他的发言是要强调短时间内。

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课文时还要议论,现在只说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他让他造箭,他答应了,简单地说,联系起来没有。

生:联系起来了。

师:诸葛亮和鲁肃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很简单,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帮助诸葛亮。

师:鲁肃帮助诸葛亮,鲁肃主动帮助?生:我认为就是借船造箭。

师:还是不正确。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

可以吗?(生答:可以)最后看诸葛亮和曹操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生:最简单的方法回答是:曹操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诸葛亮没去,曹操就借给他了?生: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再说得明确一点。

生:诸葛亮用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

师:很好。

那谁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下。

生:周瑜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师:说得不错。

刚才他说的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课文的什么?生:(齐)主要内容。

师:如果我现在请大家给课文分段,能分不能分?(学生沉默)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生:这件事情的起因,我认为是周瑜妒忌诸葛亮,让诸葛亮在短期内造箭。

师:可以吗?(生:可以)事情的结果,刚才没说,是什么?生:诸葛亮得到了箭。

师:那么剩下的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什么?生:(齐)经过。

师:可以分几段。

生:(齐)三段。

师;如果我想把经过再分成两部分,可以不可以?(生:可以)好。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

这是什么?我要求不说刚才那句话了一他请他帮忙,他答应了,不这样说了,怎么说?生:这一部分是做借箭的准备工作。

师:好。

这才是(指去向曹操借箭的有关板书)—生:正式的借箭过程。

师: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在这几段中哪一段是最主要的内容?生:经过是主要内容。

师:在经过里面准备和借箭谁是更主要的内容?生:经过中借箭是最主要内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前后,三国起了变化了。

三国,是三足鼎立,好像大鼎的三条腿。

现在,孙、刘已经联合起来了,共国抗御曹操。

要记住这一点,对理解课文很重要: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评析:这一课例的内容比较丰富,从多方面展示了教师在开始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所做的工作。

本教例主要采用的是师生谈话法。

在谈话中为即将开始的课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一、向学生渗透了学习课文时所必要的有关知识。

如箭与剑的形状、区别及各自的用途。

讲这一点是为了配合课文中周瑜的一句问话,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教师在这里预先点破,学文时学生就会不问自通。

同时,教师在谈话中很自然地向学生展现了这一故事的时代背景、三国的构成、统治者、课文中人物的所属和职务。

而所有这些都是在谈话中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的,有效地运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个别内容学生不了解,教师也不避讳地直接讲出,也是一种及时的、必要的补充。

特别是孙刘联合,共同抗曹这样的形势介绍,对学生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人物的所言所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这一教例,教师还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人物的相互联系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由此又推演出文章的段落结构、段内层次和文章的重点内容。

让学生在逐段学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

这不但显示了教学设计的巧妙,也表现了教师教学思路相当清晰。

三、在学生发言中,教师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他们说话要简练,要学会概括,要有逻辑性。

表现了教师不放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二、《草船借箭》的课堂终结《草船借箭》课文讲完了,黑板上出现这样一幅教师又请同学们综合课文内容,结合板书,总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要求高度概括为三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概括出知友、知敌、知天三点。

教师又要求把这三点再归纳为两点。

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知人、知天。

但教师仍然追问:还能把这两点再概括为一条道理吗?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事实,结合板书中提炼出来的内容,看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全在于他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预测和估计,完全同后来的事实相一致。

(他识破了周瑜设计陷害自已,但为了顾全大局,并不说穿,而是将计就计;他知道鲁肃性格忠厚,又极力主张孙刘联合共抗曹兵,就完全信赖,请他帮忙,求他保密,鲁肃果然帮了忙,保了密;他了解曹操用兵谨慎,心性多疑,就敢于率领草船,轻兵逼寨,曹操果然只放箭,不出兵;他预测三天后必有大雾,三天后果然大雾弥漫,成了他用兵的屏障)由此,学生归结出这条道理是:要想把事情办成,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

这是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一阶段。

接着教师又假设了一种具体情境,设问:如果那天驻守曹军大寨的不是曹操,而是一个性情莽撞的人,结果会怎样?要求学生用刚才得出的那条道理去分析。

讨论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二阶段。

评析:用这样的讨论来终结这篇课文的阅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凭借教材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概括能力,并在这种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想会说。

二、这个教学环节的第一阶段,是引导学生由具体的历史事件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第二阶段是借助假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普遍原理分析具体事例(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

这两个思维训练过程,正好是一次完整的认识活动的循环—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

人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

(毛泽东《矛盾论》)这样的教学,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三、在第一阶段中学生归纳出的要想把事情办成,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的这条道理,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实践论》)这样的教学设计,发掘了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这种启蒙教育完全没有出现硬性的、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课文所提供的具体凭借上的思考和体会。

没有外加,没有注入,没有拔高;不是贴标签,也不是喊口号。

四、这样的课堂终结,没有把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囿于一篇教材之内,做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深入教材又跳出教材,扩大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样来终结一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对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在借箭这一事件中所表现的足智多谋,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了整体认识。

这个整体认识,与讲课开始时对课文内容、结构的整体认识,其份量和高度都是不相同的。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之一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背景,创设气氛。

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

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

2.观看借箭经过影像,初步感知。

评: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古典文学语言的熏陶,恢宏的背景、生动的影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空间。

二、紧扣主题,探究性学习1.初读,学生质疑。

师: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

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很好,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呆会儿选择一处体会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

2.学生全面读书,从字词句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交流评价。

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生: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生:他还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生:他让船一字儿排开,借箭时,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边受满箭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明他对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

生:书中说船队回来时,顺风顺水,可以看出他算到风向。

评:让学生在媒体制作出的两军对垒军事简图上边演示边说,既灵活地检验了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