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三峡大坝实习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坝枢纽工程

摘要:通过这一次对三峡大坝近距离的接触,让我亲眼目睹了五级船闸是如何工作的,并且通过老师的当场讲解,我对五级船闸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站在坝顶使我对三峡大坝的整体布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不是再像书上看到的一样只是一个感性的认识,参观了三峡大坝展览馆后我学到了更多关于三峡大坝的历史文化知识。

一.修建三峡大坝的原因

1.防洪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流域水系庞大,水量丰沛,它流经中国11个省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大陆面积的18.8%。湖北宜昌以上地区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的地区为长江中游,江西湖口以下地区为长江下游。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因此,治理和开发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洪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全流域型洪水,由全流域范围内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1年、1954年洪水。二是上游型洪水,由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及三峡区间上段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870年洪水。三是中下游型洪水,由三峡区间下段、清江、汉江、澧水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5年洪水。多年的实测资料表明,无论哪种类型的洪水,其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即长江上游,而中游的防洪重点是荆江河段。

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工程建成后在重庆至宜昌段形成巨大水库,当水位达到海拔175米时,水库可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有效调节和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工程,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和目标。

下面有一组数据可以为它提供理论依据:

1931年洪灾,受灾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淹没农田339万公顷,被淹房屋180万间,受灾民众2855万人,被淹死亡者达14.5万人,估计损失13.45亿银元。

1935年洪灾,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区8.9万平方公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份均受灾,淹没农田151万公顷,受灾人口1000万人,被淹死亡者14.2万人,估计损失3.55亿银元。

1949年洪灾,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灾农田181万公顷,受灾人口810万人,被淹死亡者5699人。

1954年灾情,长江中下游共淹农田318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4万人,被淹房屋427.66万间,被淹死亡者33169人,受灾县市123个,京广铁路不能通车达100天。

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国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3个月的抗洪抢险,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但仍有重大的损失。湘鄂赣皖四省共淹没耕地23.9万公顷,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1526人。

2.发电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当然,除此之外三峡大坝还有养殖,灌溉的作用。

二.三峡大坝选址的确定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距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市区40公里。三峡坝址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被世界水电界称为“天然坝址”。

三峡大坝的坝址选在三斗坪,经过大量的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才选定的。

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向上游延伸至石牌止,长13公里中选择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起,沿江而上至美人沱止,长25公里中选择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对这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初步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进行深入的地质勘察。历时三年,完成了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大、小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约53000米钻探;大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等工作。1959年,初定美人沱花岗岩坝区为三峡工程坝址。

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10段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这个两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经综合比较后,在1979年的选坝会议上,选定三斗坪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

三.三峡大坝修建时的前期准备工作

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后,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国务院于1993年1月3日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该机构是实施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层次决策机构,直接领导三峡工程建设,由国务院总理李鹏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有关日常工作;同时下设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落实;还设有监察局负责监察工作。199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项目业主,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含移民安置费)与偿还。1994年7月24日,国家计委批准中国三峡总公司实行计划单列;1994年8月27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同意中国三峡总公司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

资金筹措。国务院决定在1992年对全国电网用电征收每千瓦时3厘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基础上,从1994年开始,三峡基金调整为每千瓦时征收4厘钱;1994年3月18日,葛洲坝电厂的产权划归中国三峡总公司,其部分发电利润可用于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还通过利用三峡电站发电收入、贷款、发行债券等途径解决。

工程建设。1993年5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获得通过,并着手进行技术设计。三峡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的基坑开挖,于1994年7月1日在中堡岛破土动工,从此,中堡岛从地图上消失。右岸一期工程随之全面展开。1994年1月15日,三峡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三大建筑物,即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左岸大坝和电站的一期开挖工程正式开标。随后,中标的施工单位开始左岸一期工程紧张施工,形成轰轰烈烈的左右开弓的大好局面。与此同时,坝区内的的征地移民、场地整平、施工用水用电设施、对外专用公路以及西陵长江大桥和坝区内道路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坝区航运交通指挥部也宣布成立。

征地移民。1993年8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重点研究了三峡库区移民和资金筹措工作,决定“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同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1994年4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发[1994]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