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
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a182fe2ccbff121dc368380.png)
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遇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的医院前急救,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紧急处理及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1]。
准确、合理、快捷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但目前由于基层医院急救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急救设备、交通工具相对落后,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综合急救素质偏低等,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促进我院院前急救护理体系的完善。
1 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1.1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为准则,缺乏科学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由于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各异,没有完全统一的院前急救质控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没有专门的院前急救护理训练计划,对院前急救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通常是边干边学,急救护理工作显得乱而无序。
1.2急诊医务人员不是专职从事院前急救,缺乏全面、系统、正规的院前急救教育和培训,综合急救护理水平低下受基层医院习惯于单项急救训练的影响,护士在现场急救中缺乏配合技巧,在充分利用现场人力资源上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有序性。
1.3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及风险评估做得不够好,缺乏预先护理思维,应急能力低下突出表现在灾难性事故的院前急救时,如爆炸事件、重大车祸、集体中毒、火灾现场等,护士仍习惯于依据生命体征作为判断病情,采取措施的依据,甚至按常规遵医嘱采取措施,把院前急救当成特殊转运任务来完成,错过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间”。
1.4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基层医院的抢救设备部分比较落后,在既无备用电源,又远离居所的边远现场,形同装饰,无法发挥作用。
1.5院前急救环境差感染率增高院前急救现场复杂多变,致病菌易污染伤口致感染。
基层医院急救车空间狭小,窗户密闭,里面只有一个换气扇,每天出诊任务繁重,接送不同病种病人,易被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难以对急救车进行完全、彻底消毒处理,增加感染机率。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de05a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b.png)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标题:院前急救工作汇报引言概述:院前急救工作是救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提供的急救服务,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培训和技能要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汇报。
一、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1.1 提高患者生存率:院前急救工作能够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
1.2 缓解医院压力:及时的院前急救工作能够减轻医院急救科室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3 保障患者安全:院前急救工作能够有效处理急救现场,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二、院前急救工作的现状2.1 人员短缺:目前院前急救工作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急需增加专业急救人员。
2.2 装备不足:部分急救车辆和设备陈旧,需要更新和升级。
2.3 救护技能不足:部分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影响急救效果。
三、院前急救工作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1 问题:急救人员缺乏实战经验。
解决方案:加强实地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急救人员应对各种急救情况的能力。
3.2 问题:急救车辆和设备不足。
解决方案:增加急救车辆数量,更新急救设备,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问题:急救人员技能和知识水平不够。
解决方案: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急救技能和专业水平。
四、院前急救工作的培训和技能要求4.1 快速反应能力:急救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冷静处理急情的能力。
4.2 专业技能:急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
4.3 团队合作能力:急救人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协作配合完成急救任务。
五、院前急救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5.1 智能化技术: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5.2 多元化培训:推广多元化的急救培训方式,提高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
5.3 建立急救网络:建立院前急救网络,实现急救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结论:院前急救工作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以提高急救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干休所老干部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干休所老干部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a02a929af45b307e8719776.png)
1 6病人 及 家属 往往 心情 急 切 , . 心理 压 力 大
病
人 及家 属往 往焦 虑不 安 和恐惧 , 求治 心 切 , 绪激 情
沈 阳军 区联 勤 部 沈 阳第 七 离 职 干部 休 养 所 卫 生 所
1O o 10 3
2 2 2制定 合理 有效 的个体 化抢 救预 案 ..
针 对 干
2 2 建立 高素质 的 院前抢救 队伍 .
1 4 医护人 员急救 水 平参 差 不 齐 目前 , 休 所 . 干
配 置 医护人 员不 足 , 业人 才 缺乏 , 专 医护 人员 均轮
流 值班 。现 有人 员 无 太 多 外 出 培训 进 修 机 会 , 直
接 影 响院前 急救 的质 量 。
状 掩盖 , 出现一些 特殊 的临床 表现 , 症状 包含 范 围
大, 特异 性差 , 叉繁 杂 , 及 系统 多 。 交 涉 1 3急救 现场 条 件 复 杂 急 诊 常 发 生 在 家 中 、 . 户 外 及各 种公 共场 所 , 间地 点不 确定 , 诸多 客 观 时 受
2 1 3完 善 各种 急救器 材 和药 品 ..
要 针对 老年人
发病 以心 脑血 管 急症 为 主 的特 点 , 齐 如 心 电 图 备
机 、 颤器 、 除 吸痰 器 、 氧 器等 抢 救设 备 及 各种 急 供
救药 品 。各种 抢 救 器 材药 品要 有 专 人 负责 , 位 定 定量 保管 , 期检查 及 时更换 补充 , 持其始 终处 定 保 于 良好 的工作 状态 。
救 时 间紧迫 。
它通 讯方 式报 警 , 因此 干休 所 要 给 每 户 老 干部 家
庭安 装急 救报 警 呼 叫 系统 , 发 生 紧 急 情况 时立 在 即按 下报 警器 开关 报 警 , 以便 卫 生 所 能 够在 第 一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91ace2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d.png)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以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急救意识和知识:在院前急救中,很多人缺乏对急救的认识和了解,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急救情况,导致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救护车调度不及时:由于救护车数量有限,很多时候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急救现场,使得患者等待救治的时间过长。
3. 急救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急救设施不完善,导致院前急救的效果不佳。
4.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急救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影响了院前急救的质量。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急救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大众的急救意识,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应对急救情况。
2. 提升救护车调度效率:建立健全救护车调度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救护车的迅速调度,缩短救护车到达急救现场的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3. 完善急救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急救设施的配置水平,确保院前急救设施的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条件。
4. 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够胜任院前急救工作,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5. 推广急救应用程序:开发和推广急救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急救指导和快速拨打急救电话的功能,方便民众在急救情况下及时获得帮助。
6. 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加大对急救队伍的建设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急救队伍,提高急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
7. 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加大对院前急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院前急救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保障。
三、总结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急救意识和知识、救护车调度不及时、急救设施不完善和人员素质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升救护车调度效率、完善急救设施建设、加强急救人员培训、推广急救应用程序、加强急救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等措施。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d1a7cde51e79b89680226b1.png)
总结
儿科院前急救的建立势在必行!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达到—— 社会可以满意 政府可以满意 最关键的是员工可以满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院院前急救
新生儿(85911005)
我院院前急救中心
(85911055)
普儿及其他(85911120)
(85911040)
标志我院院前急救工作新开端
——着眼未来,携手全省儿科界同仁,致 力儿童健康事业,为造福一方百姓而努力 奋斗!
二、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 及现状
院前急救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专业起步较晚 在运输工具、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急救体系建设等方
面有较大差距 世界上第一个急救医疗服务组织于1240年在意大利
佛罗伦萨州成立,我国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成立 于1987年。
——儿科院前急救差距更为明显
国外急救医疗体系特点
院前急救是急诊的突击队或先锋队,急 诊是桥头堡, ICU则是大本营。三者相 互依从 ,构成一个急救生命链 。
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
广义 泛指伤病人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救护
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 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
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
狭义 要素: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的专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 , 已初步建成了 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院前急救 网络系统。但是 , 随着卫生体制和医 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 ,医疗行业的变 革使传统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受到冲 击。
三、院前急救存在问题
国家和地方均未出台专门的院前急救相 应法律法规
网络建立仍不完善,急救网络达不到全 覆盖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背景
社会的高度进步和发展
我国院前急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我国院前急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65cca272af90242a895e558.png)
善 的标 准 化程 序并 不 现实 , 人类 的进步 和社 会 的 但
果 。建议 各 地 , 合 实 际情 况开 展各 种 预案 的实 战 结 演练。 24 院前 急救 与 院 内急 诊相 比 ,除 医疗风 险外 , . 又
作 者 单 位 :10 0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内 蒙 古 医 学 院 第 一 00 5 附 属 医 院 急救 中心 急 诊 外 科
院前 急救 的标 准化 问题 到 了非 解决 不可 的时候 [ 急 2 ] 。 救 医 学作 为一 个 年轻 学科 ,短期 内制 定 出一整 套完
全科 医学临床与教育 20 年 9 第 6 08 月 卷第 5 期 Cicl dctnoG nr r te e.08 o6N . l i uao ee l a i Sp20.V 1. o n aE i f aP c c . 5
监护病 房 。18 我 国各地 的综 合 医院相 继成 立急 输 型 救护 车 , 数 的随车 医护人 员不 懂 、 90年 少 不会 心肺 复
以期对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有所帮助。 1 院前急 救的发 展和 运作 模式
2 院前 急救 中存在 的几 个急待 解 决 的问题 与对 策
诊室并配备救护车开始院前急救 ,但救护车只有担 苏的急救基本技术。危重病人现场施救后与院内缺 架和 简易 出诊箱 , 并非 真正 意义 上 的院前 急救 。 96 乏有效的衔接 和相互配合 ,转送病人时没有院前 院 18 年成立中华 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并设立 院前急救 内的信息交流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救治 甚 组 。2 0多年 过去 了 , 由于种种 原 因 , 国 的城 市 急救 效 果 , 至 引起 了不必 要 的 医疗投 述 和纠 纷 。 因此 , 我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571f8d03968011ca2009126.png)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环节,急救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医学常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急救护理安全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的管理至关重要,为总结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着重阐述了急救护理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修分析,并提出了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标签: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环节【1】,急救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医学常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急救护理安全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的管理至关重要,为总结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阐述。
1、急救护理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1.1急救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和患者危急性等特征【2】,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全面的医学护理知识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急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急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编制少,没有严格按照护患比例进行配置,导致护理队伍不稳定,有的护理人员改行、从政或从事管理工作,更加剧了护理人员的缺乏,护士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工作敷衍,责任心不强,是导致急救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1.2急救药物和器械不齐全,影响救治效果。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没有及时清点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对缺失的药物没有及时补充,导致在急救过程中出现被动局面,影响了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等。
1.3急救没有严格按照急救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养成了一种定式习惯,对工作的步骤、方法没有创新,只是机械性的工作,而且,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抢救不到位,人工呼吸不规范等,导致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另外,有些突发事件,如大型交通事故,需要救治的人员多,护理人员救护思路不清晰,分不清工作重点,工作不扎实,没有能够及时救治危重患者、失血较多的患者,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导致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等。
院前急救护理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院前急救护理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10e66da80eb6294dd886c20.png)
■ 囤固雷雹
风险 。
激素是最有效 的控制气道 炎症 的药物 , 而吸入激素是长期
支气 管 哮喘社 区护理体 会
王 月玲 林 涛
( 山西省公路局大同分局医务所 , 1 山西 大同 0 7 0 3 0 6)
治疗哮喘的首选 。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 , 吸后要漱 口, 并观察副作用。当哮喘控制 并维持至 少 3 月后 , 个 可降级治疗 方案 。 对于低收入患者 , 视其病情严重程度不 同, 可使用 国产药 物、 吸入低剂量激素 、 加用 日服平 喘药等 。
3 哮 喘护 理
( 大同市第五人 民医院 , 2 山西 大 同 0 7 0 ) 3 06
31 心理护理 .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 呼吸道疾 病之一 , 近年来其患病 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 明规范化的诊
哮喘易反复发作 , 需要长期控制。发作时
多出现精神紧张 , 焦虑激动 , 惧害怕 , 恐 加重病情 恶化 ; 缓解期
作者简介 : 王月玲 , , 女 大专 , 主管护师。
E—mail tos @ 1 3.o li a x c m :n 6
做 呼吸保健操等 , 强体质 , 增 预防感 冒, 提高抗病能力 。生活规 免吸人烟雾 、 炒菜油烟 、 冷热空气 ; 避免受 凉、 劳 、 过 情绪激动 ;
避免接触过敏原 。 禁用能引起哮喘发作的药物 。熟悉哮喘发作 先兆征象 , 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
形象 。
【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也称 为现场急救 , 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 与院 内急救 、 重症监护治疗密切相关 , 目的是更有效 其
地抢救急 、 、 危 重症患者和应对各 种灾难性事件 f 挽救 患者 生 1 1 ,
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644d1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3.png)
在护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院前急救,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认识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急迫性、技术性以及法律性等。
院前急救作为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急救护理面对的通常都是具有多病种、多学科以及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的对象,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发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症结所在,运用有限的资源在短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风险性较大。
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必须针对护理方面发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院前急救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大部分护理人员固守传统医疗习惯,把解决病人健康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而忽略了在临床上潜在的法律问题,不具备充足的法律知识,不了解护患之间的法律责任,并且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致使护理风险的发生。
2.急救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在进行院前急救时,通常是在公共场所,在实施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引起群众围观,这对实施救治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出诊前,医护人员根本不清楚病人病情严重及复杂程度,例如打架斗殴、家庭纠纷及突发事件等发生,在对病患进行治疗时,还需要对所处环境和特殊人群采取相应的对策,若在此时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
3.转运中存在护理风险首先,转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例如道路颠簸,未能将患者固定牢靠,或者是遭遇意外情况而紧急刹车制动等而致使患者意外受伤或加重损伤;其次,对于脊柱外伤患者在搬运或固定过程中处理不当,途中发生颠簸造成继发伤,输液和输氧管道掉落,气管导管脱出,导致患者病情变化,增加了患者疾病危险性的风险。
4.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部分出诊护士没有充分地认识院前急救工作,对于规范化的抢救流程不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不全面,缺乏沟通技巧,参与急救工作的护士在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灵活应变的分析判断水平低、医嘱不严谨等,都将给院前急救造成不利影响。
二、解决对策1.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增加救护车辆和医疗设备,为急救人员配备防护装备,例如防护服和隔离式防毒呼吸器,以便于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通讯网络,有利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的了解掌握;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急救站,可以有效地缩减急救半径,切实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从而使急救医疗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保障;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加强对基层急救站的建设,并将其纳入急救网络中,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确保急救的安全性。
探讨院前急救调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探讨院前急救调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98b6f643323968001c9230.png)
探讨院前急救调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摘要】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是急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挽救患者生命和医院处理赢得时间和治疗条件。
院前急救是短暂的,是应急性的,经过简单急救后,病人还要转送到医院急诊科继续救治。
做好途中运送和救治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抢救时机,保证将病人运送到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没有医院的继续救治,院前急救的效果也是很难巩固的,甚至会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性。
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应提高到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要上来,提高到评价一个城市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上来。
本文分析院前急救调度工作中存在问题,探讨相应对策,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398-011.院前急救现状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直属4个急救站、26个依托式急救站,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近100余家,市区有效日呼救量平均170次,日接听电话平均700次,年有效调派救护车53000余次,年无车可派约2000次,年救治 47500 人次,年处置突发急救事件约450起。
调度员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量大,注意力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且岗位责任重大,夜班非常疲劳,压力很大,下半夜容易犯困,更容易调度出错。
2.院前急救存在问题2.1 社会救护车辆运行不规范,供需矛盾突出。
现有社会救护车辆,没有完全实行120统一指挥,其中部队医院、部分乡镇医院、民营医院自备急救车擅自开展院前急救业务,造成了院前急救的混乱,出现救护车放空率增加,浪费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给正常急救工作带来了困难。
2.2 110与120配合效率低虽然全国各地都实行110联动机制,但是有时会出现110联运无反馈信息,与120配合效率低,造成救护车放空率较高。
这主要是110总台是个综合性分流台,对可能涉及人员伤亡的报警直接联动到120,有些报警是不需要救治;有些交通事故中,交警直接通知社会救护车出车,不主动返馈现场情况;有时出现多人接警,导致重复联动情况。
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对策
![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656d47c850ad02de8041d4.png)
者抢救技术不过 硬 , 缺 乏 自信 。因此 , 在 抢救用 药和操 作 时
( 如除颤仪 的应 用 ) 比较谨慎 , 有 时干脆 直接 呼 叫等待 1 2 0 , 缺乏对抢救工作 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1 . 3 . 3 抢救工作难度大 抢 救的对象 因年迈体弱 , 病 程长 , 病种多 、 病情重 , 各系统器官功能退化 , 导致 发生急症时临床 表现不典型 , 病情变 化快 , 急救 人员往 往不能 在第一 时间赶 到现场 , 空巢家庭缺 少 目击 者和 现场抢救 助手 , 增加 了抢救
1 干 休 所 院 前 急 救 的 现 状
1 . 1 抢救 对 象
以住所老干部 为主 , 另有家 属、 遗属, 年龄平 均在 8 0岁 以上 , 患病种类 多 , 病情复杂。急症 以心脑血管病 为首位 , 其 次是 外伤 、 消化 、 呼吸系 统疾病等 , 外伤 以摔倒后 骨折多见 。 由于外 出少 , 发病多以居 家发病为多 。
2 0 0 1 , 2 4( 2 ) : 1 8 4 .
解症及多脏器 损害 1 例[ J ] . 国外 医学 儿科 学分 册 , 1 9 9 8 , 2 5
( 5 ): 2 1 4 .
[ 8 ] 况兵 , 侯金成. 口服药物致药源性过敏性休 克 8例 [ J ] . 医药导
报, 2 0 0 2 , 2 1 ( 8 ) : 5 2 7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 0 1 ) Βιβλιοθήκη ( 本文编辑 : 张阵阵 )
[ 9 ] 王 金莉 , 满宇 红 , 刘 彩芳. 复方 对 乙酰氨 基酚 致荨 麻疹 1例
军 队干 休所 院 前急救 的现状 与对 策
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85b716ef242336c1eb95e95.png)
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通过对急救中心现况调查,预见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找更好的应对方法,避免院前急救纠纷的发生,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需求,更好的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关键词】院前急救;预见性;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市民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会越来越重要,但院前急救水平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却不相平衡。
作为公共事业一部分的院前急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更好的服务广大民众,是所有急救人的职责。
1 社会方面1.1 供需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发达;生活节奏的加快;民众的保健和急救意识的提高等;对院前急救需求会不断的增多,而院前急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但各地的急救中心大多数存在着人员和设备的不足,并且在近期内也不能一步到位。
如玉林市人口590万,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5万,院前急救覆盖面积达12838平方公里;而急救中心车辆只有救护车11辆,医护司人员36人,与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规定,急救中心、急救站的城市每5—8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农村每10—15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1],至少配备救护车20辆、司机20名、医护人员40名的要求相差甚远。
1.2 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留守老人与独居老人的增加,需要院前急救帮助的对象会不断增加,但大部分急救中心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非急救用车的增加: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对服务行业的要求增多,很多没人照顾的人员或老人,需要扛抬下楼的时候、接送的时候,会拨打120电话求救。
1.4 急救资源不足大部分的急救中心均依托在医院的急诊科内,如广西14家地级市急救中心,除南宁市、玉林市、和北海市急救中心外,均没有专职化的院前急救队伍;大部分市、县级急救中心没有建立信息平台,如电话录音及定位追踪系统、救护车GPS定位系统、中心传输系统、通讯指挥系统;救护车辆大部分是普通型救护车,由于是普通型经过改装的车型,车上物品放置不合理;救护车上装备不足。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https://img.taocdn.com/s3/m/95b1bc7ef242336c1eb95ea2.png)
院前急救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胡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400030【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院前急救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院前急救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
结论:提高社会关注度,全员参与,加强急救人员综合能力培训才能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减小和避免医患纠纷,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关键词】院前急救问题防范措施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的医院前急救[1]。
院前急救时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要环节,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专业艺术,它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2]。
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社会性强、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以及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体力强度大等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3]。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而且可能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分析总结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共接120电话1528次,出诊1130次(其中内科系统568例,车祸231例,中毒7例,意外伤害236例,其他88例),空车返回346次,空返率30.6%,投诉纠纷9例,占总出诊次数0.796%。
1.2 方法1.2.1 以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拨打120患者及家属为对象,以电话回访方式收集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总结分析。
1.2.2 针对2013年1月至12月所有出诊记录单及投诉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2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及原因分析2.1 急救信息不准确 120指挥中心报告太过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值班人员在接听电话时责任心不强,记录信息不准确以致救护车空跑或不能及时找到位置而延误救治时间。
院前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现状及展望
![院前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现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8e7690676eeaeaad1f330ea.png)
院前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现状及展望院前急救是指对一些生命垂危的急症患者在送达医院抢救之前的紧急救护工作,包括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处理以及在监护转运至医院抢救的过程,这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做出了未来的展望。
标签:院前急救;急救技能;培训机构院前急救的特性主要是“急”和“救”,不论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还是自身疾病,病人都具备不确定性,院前的急救是否有效对于患者的生命有着决定性作用。
院前急救工作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首要工作和重要环节,应该遵循“黄金十分钟”原则,提高院前急救的有效性。
伴随着社会各界的对其的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也逐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 院前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訓现状1.1 院前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普及现状深证市在2003年实施了“社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普及工程,再实施了一段时间后统计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依旧不足2%,而广东、天津等地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仅不到1%;在2006年北京一急救中心对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统计显示,大学生在遇突发状况时,例如,火灾、爆炸、止血、昏倒等等,所知道正确急救方法的人数分别只有20%、45%、55%、54%。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据北京有关部门的统计,仅仅只有1万的市民拥有急救证书。
在2012年的一项南充市民的调查中,只有46%的市民能够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有43%的市民认识国际通用急救标志SOS,只有9%的人能够进行正确的心脏复苏急救。
2014年的陕西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现状的调查中表示,只有12%的警察和5%的高中生清楚的了解一些急救知识,大多数人并没有对急救知识和技能有正确的理解。
截止2016年底,上海市在公共场所已经设置超过1000台AED,但是急救设备的使用率确实很低。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我国的院前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普及率还是很低的。
1.2 院前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培训现状中国的急救培训工作一直没有得到相对的重视,在之前的一段时期内,虽然也有相关的部门进行宣传和培训,但是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8c799d0f12d2af90342e612.png)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目的:探讨我院院前急救现状与对策;方法:根据我院院前目前急救状况分析提出对策,其中强调急救知识的普及在院前急救中重要性;结果:在事发第一现场能采取有效的初步急救,争取抢救黄金时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
同时根据现状提出对策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标签: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对策探讨;普及急救知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197-01在現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不断提高,公众对急救需求日益增多.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疾病谱也在改变,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趋于年轻化,车祸不断增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增多,在事发第一现场如能采取有效的初步急救,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1]。
因此院前急救在病员治疗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缩短病员在院时间,也可以提高病员后期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
我院是一家三甲医院,根据我院院前急救状况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两年来院前急救出诊量,经统计有15000次,平均日出诊量20次,根据病情统计,下级医院病员转运平均6次/ 日(其中适合转院病员约2次);非急救范畴病员3次/日;到达现场无病员或多医疗救护2次/日;根据出车时间(救护车往返时间)统计,忽略现场救护时间平均超过1.5小时达15次/日(其中包括3小时以上甚至5小时)。
1.2 方法:根据目前我院院前急救现状进行问题分析。
1.2.1 病员转运:我院将对下级医院病员的转运纳入了院前急救范围。
下级医院病员的转运是我院出诊量的主要部分,转运这类病员所需时间少者2小时,多者5小时,甚至超过5小时,这类病员要么不属于急救范畴(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术后恢复期、慢性病治疗效果不满意),要么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失血性休克、脑卒中急性期、呼吸循环衰竭)。
干休所院前急救对策浅谈
![干休所院前急救对策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e7fbb6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9.png)
干休所院前急救对策浅谈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些身体上的问题,比如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等。
这些问题的发生,都可能会导致突发状况,此时能够及时进行急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而对于住宅小区的干休所来说,院前急救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那么在干休所如何进行院前急救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些简单的了解和探讨。
一、建立起健康档案干休所应该向居民征集健康档案。
这份健康档案中,应当包括一些关键信息,如是否有慢性病、过敏体质、特殊疾病等等。
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健康档案,才能在急救时有效减少迷失的时间,及时响应。
二、配置好急救箱干休所应该准备急救箱,急救箱中应包含一些常用的急救器械,例如消毒液、棉球、敷料、止血带、口罩、手套、口腔吸管、口唇外科刀等等。
在急救箱配置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配置。
三、自学急救技能干休所老龄人口大,但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居高不下。
因此,干休所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急救技术和心肺复苏等。
同时,在干休所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培训档案。
四、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配合在干休所常有一些老年人居住,这些人的身体状况需要关注。
因此,干休所要与周边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配合,一旦发生急病,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干休所可以与医疗服务中心进行联系,及时进行救治。
五、设立应急电话在干休所前台或其他突出位置上,应设置急救电话。
这样,一旦出现突发状况,不仅干休所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到医疗服务中心、安保等相关人员,以便组织起相关资源,及时救治患者,并且也方便居民联系干休所进行急救。
总之,干休所院前急救技术的掌握对于干休所安全管理、居民安全保障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得到积极的重视,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民的安全感。
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的探讨
![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8d1ddf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c.png)
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的探讨前言干休所在社区中拥有重要的地位,除了提供养老服务之外,它还肩负着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院前急救的重要职责。
干休所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除了紧急调度120急救通道之外,更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救助措施,缓解伤者病情。
本文将探讨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背景干休所常驻大量的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为脆弱,容易发生突发疾病,如心脏病、脑中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的发作往往需要进行及时的急救,否则会对患者产生较严重的后果。
干休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常需要在院前进行急救,因此在干休所内开展院前急救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问题由于干休所处在社区中,其周边环境较为嘈杂,社区中心及周边经常有车辆经过,因此在院前进行急救时,需要面临以下问题:噪音影响周边噪音会对患者的处置造成干扰,增加抢救难度,需要在急救现场降低噪音干扰。
地面不平整干休所位于社区中心,所在地面不平整,固定急救车的条件较为困难,需要制定严谨的急救方案来保证抢救质量。
人员不足干休所常常需要利用到周边社区的人员进行急救,然而周边社区的人员缺乏急救知识和经验,更容易出现诸如施救不当、误伤等问题。
对策提高急救人员技能干休所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提高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让其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更加有序、高效。
优化急救方案针对周边噪音影响,可设置隔音墙,降低噪音影响;针对地面不平整,可派遣相关工人进行地面改造,或将急救车停放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
增加急救设施干休所可增加急救设施,如增加清晰的标识、完善紧急通道、增加应急设备等,提高干休所的应急能力,优化院前急救过程。
结语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干休所在临床急救中必须积极地、有意义地推行院前急救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就探讨了如何解决干休所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信随着干休所以及社区其它重要组成部分的引导和举措,干休所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将取得更高效、更及时、更有效的成果。
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的探讨
![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880533faef8941ea66e0549.png)
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的探讨当今的急救医学把急救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救”阶段、“急诊科处置”阶段和“ICU 治疗观察”阶段。
所谓“院前急救”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1]。
在此期间,第一发现/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病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拨打急救中心电话,呼叫救护车并守候在病员身边,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救护车到达后,急救医生将会采取许多措施来延缓病员的病情,延长病员的生命,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
比如在现场利用便携式心脏起博器、救护车车载供氧系统、气管切开术等等手段实施心肺复苏;对于外伤施行消毒、包扎;利用急救固定器械对可能发生骨折的部位实施临时固定等等。
我所老干部年龄最高的93 岁,平均年龄达85岁,普遍进入高年龄、高发病的“双高期”,他们的卫生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高度重视。
通过对我所45 名老干部二十多年病例资料跟踪分析,我们发现老干部发生急诊年平均达65 人次,而老干部本人、家属及子女、保姆对急救医学知识了解较少。
其中会心肺复苏术者仅占5%,懂得跌伤、一氧化碳中毒救护知识者占11%,会处理出血、骨折者占19%。
可见老干部、家属及子女、保姆对于一般常见病的急救自救知识与技能十分欠缺,而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
对于老干部身边的人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发现/救援者,因此,也有必要了解院前急救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处原则。
为此,自2005 年起,我们加强了同体系医院急救中心的密切合作,定期组织老干部、家属、子女及保姆参加院前急救卫生教育和培训,努力让受训者熟练掌握一般常见病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
1 组织实施的对象方法1.1 对象选取2005~2010 年南平军分区干休所所属人员(老干部、家属及其子女、保姆)方法:分别对我所2005 年1 月~2010 年12 月急诊出车抢救的全部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8-24T16:59:47.5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0期作者:于伟亚金淑萍[导读] 院前急救是干休所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评价干休所应急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干休所院前急救水平的高低会对老干部的生命安全及干休所医疗保健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 250013 摘要:院前急救是干休所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评价干休所应急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干休所院前急救水平的高低会对老干部的生命安全及干休所医疗保健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患
者起病急、工作现场复杂等,只有切实解决、改善现实问题,才能进一步保证急救质量,保障老干部的生命健康。
文章总结了干休所的院前急救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干休所;院前急救;问题
一、干休所老干部疾病急性发作特点分析
相比之下干休所老干部疾病急性发作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患者起病急、时间紧。
干休所均为老年干部,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身体机能下降易产生病理、生理性改变,慢性疾病会损伤多器官、多系统,导致各种危急重症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发病后医务人员必须立即出诊、立即施救,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其次,患者发病症状不典型,涉及身体多个系统。
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时往往时间短,老年患者由于机能功能下降对疼痛不敏感,再加之感觉迟缓,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或者被原发疾病的主要症状所掩盖,体现出症状包含范围大、特异性差、涉及系统多的特点。
最后,疾病谱深广,增加了出诊量。
老干部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其对生命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疾病种类多且复杂,病情轻重存在较大的悬殊,老干部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出诊时需要面对多种复杂情况。
二、干休所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干所休院前急救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院前急救条件受限。
院前急救多在发病现场或转运途中进行,患者所处环境多种多样,情况复杂,一些环境光线暗淡、操作不便,导致医务人员无法有效实施各种抢救方案;院前救治通常无任何辅助检查工具,很多情况下无法对患者及家属准确其病情;急救设备还存在数量不足、性能落后等问题,无法保证急救工作的质量。
此外,在急救过程中,干休所医务人员既是抢救者又是搬运工,不仅要正确施救,还要随身携带各类抢救物品,精力、体力大量消耗,再加之施救现场、转运途中的复杂因素影响,导致干休所院前急救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其次,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应急能力会对急救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实际上干休所并未设置急诊科,医护人员多为全科医学专业,缺乏必要的抢救工作经验,医护人员配合度差,无法灵活处理紧急情况。
并且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还存在“重转送、轻救治”的守旧思想,部分医护人员思想守旧,在急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救治患者的希望放在医院急诊科;再加之一些医护人员顾虑医疗纠纷,遇到危急重症时不做任何处理,只是紧急转送,这种情况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
最后,医患沟通存在问题。
患者一旦发生急症会表现出多种严重症状,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会陡然增大,不仅情绪不稳定,而且会对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抱以较高的期望值;而由于抢救工作紧急、工作量大,部分医护人员未严格履行基本的告知义务,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缺乏技巧性,对患者及家属未及时交待病情、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等,这些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问题会使患者家属误认为抢救不及时而引起医疗纠纷。
三、提高干休所院前急救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干休所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干休所院前急救的有效性:(一)加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学习及技术培训首先,要向医护人员强调急救药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禁忌症等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相关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干休所各类急救器材的性能及操作。
其次,开展急救技术培训。
干休所内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的培训与学习,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技术水平,如条件允许可与当地医院急诊科建立合作关系,委派干休所业务能力突出的医务人员去医院急诊科实习,以提高干休所的整体急救技能。
再次,加强老干部及其监护人的急救常识教育及技术培训。
指导其识别急重症的方法、相关处理措施;掌握吸氧、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如何配合急救人员的抢救工作等,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二)完善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及预案。
成立干休所急救小组,建立24h全天值班制度,保证值班人员一旦接到呼吸信息可迅速到达施救现场;根据每位老干部的身体情况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的急救预案,以便于急救人员迅速做出正确诊断。
其次,完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干休所的硬件建设,配置吸痰器、简易呼吸机、氧气罐、急救盒等简易器材,区域配置担架、血压计、除颤起搏器、急救箱,放置地点安放于易取用的地方,便于急救时取用。
再次,加强急救设备的日常维护,各类急救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每天检查呼叫系统、心电图机、血糖仪等常用仪器的电量,每天调试呼吸机、吸痰器等,以保证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
最后,建立急救通道。
干休所要与相关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达成抢救协议,开辟绿色急救通道,以保证患者可直接送达对应科室及时得到专业救治。
转送途中要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及时联系就近医院,降低转送途中的死亡率。
(三)医护人员要注意沟通技巧急救现场医护人员不仅要采取冷静、果断的急救措施,还要注意照顾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耐心询问患者病史,及时告知其病情的危险性,以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
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常规医疗操作,规范医疗文书,准确使用各种医学术语,不能遗漏关键的阳性体征;详细、规范记录抢救过程,包括抢救人员、抢救时间、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等。
参考文献:
[1]陈碧.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196-197.
[2]侯昀.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影响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2,32(6):454.
[3]樊小寒,吴海英,惠汝太.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17(9):858-861.
[4]那琦.干休所老干部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17,24(5):315,320.
[5]蔡春辉,叶光华,李扬,等.军队老干部院前急救的特点与对策[J].人民军医,2017,54(8):65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