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分析

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分析

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分析PICC导管(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在化疗患者中非常常见,但是由于这种导管是直接插入到静脉中的,在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的发生,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治护理。

本文将探讨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分析。

一、防治方法1、预防感染在PICC导管插入前,需要进行有效的洗手、戴手套等消毒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

同时,在每次进行化疗时,也需要消毒前臂皮肤,减少细菌的感染。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持导管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2、注意导管的位置PICC导管插入后,需要进行导管位置的确认。

确保导管不会移位或者穿透到其他位置。

如果发现导管位置不正常,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引起感染。

3、避免手法不当在插管过程中,需要避免手法不当。

过于用力会使得导管穿透到其他位置,导致感染的发生。

因此,在操作中需要轻柔,避免导管移位。

4、使用抗生素在感染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感染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二、护理措施1、保持导管畅通在PICC导管插入后,需要保持导管畅通,避免血管阻塞。

可以通过定期冲洗、使用抗凝剂等方式,使得导管保持通畅。

2、观察导管状况随时观察导管的状况,若发现导管出现异样,如导管与皮肤分离、皮下渗液等情况,及时处理。

3、保持皮肤清洁化疗患者皮肤通常比较脆弱,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导管口,并在导管口周围使用抗菌贴片。

4、注意饮食化疗患者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应当避免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油腻等食物。

同时,饮食应当均衡,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5、缓解化疗不适化疗会引起患者身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情况。

可以通过食疗、药物缓解等方式,减轻不适症状,增强患者体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总之,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分析主要涉及到预防感染、注意导管位置、避免手法不当、使用抗生素等方面。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化疗、输液等情况下。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以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供参考。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留置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等。

同时,要确保插管技术正确、操作无菌,避免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

2.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留置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堵塞。

如果发现导管堵塞,应及时处理,如冲洗导管、更换导管等。

3. 保持导管周围清洁:每天定时清洗导管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或消毒剂,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4. 规范输液操作:输液前,要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且佩戴手套。

输液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导管或输液瓶。

输液完成后,要及时拔除导管,避免导管长时间留置。

5. 避免局部压迫:避免导管周围的局部压迫,如穿紧身衣物、使用紧束带等,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护理静脉炎的措施:1. 观察症状: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留置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血栓形成,如有必要,可进行抗凝治疗。

3. 局部护理:根据医嘱,进行局部护理,如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导管周围的皮肤,避免皮肤感染。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保持导管的稳定。

4. 疼痛管理:如果患者有疼痛不适,可以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局部冷敷、疼痛药物等。

5.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定期更换留置导管,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对静脉炎的焦虑和恐惧感。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周围清洁、规范输液操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

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

导管相关性血 栓的治疗措施
2. 拔管时血栓会脱落吗?
拔管的时机选择上,多认为在接受一段时 间抗凝治疗之后再拔管有利于血栓的稳定, 从而降低拔管时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风 险。
尽管缺乏临床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专家 共识》建议在导管相关的深静脉血栓急性 期抗凝治疗 2 周后再考虑拔除导管更为安 全。
目前公认的拔管指证有关性血流感染。
对于血栓已经完全消融,且无其他持续存 在的高危因素,VTE 风险分级已下降至低 危的患者,是否必须将抗凝延长至拔管后 三个月,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来明确。
导管相关性血 栓的治疗措施
4. 需要常规溶栓治疗吗?
对于导管相关的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并 不是一种推荐的处理方式。
经导管溶栓用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目 前仅有少数文献报道。除非患者急性血栓 形成。
导管相关性血 栓的治疗措施
3. 抗凝治疗要多久?
目前指南建议:
对于拔除导管者,抗凝治疗一般建议到拔 除导管后三个月;
对于保留导管者,建议在保留导管期间一 直使用。
必须说明的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疗程 是基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经验而进 行的推导,缺乏直接相关研究。导管相关 血栓的治疗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提供高 质量的证据。
5. 臂围测量
确诊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 后,应严密观察记录患肢肿 胀消退情况、测量臂围,观 察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运动、 尺动脉及桡动脉搏动。 2016 版美国静脉治疗指南中 指出:当临床症状要求评估 水肿和可能的深静脉血栓存 在时应测量上臂围,在肘窝 上方 10 cm 的位置进行测量。
6. 心理护理
(症状出现短于 14 天)症状极为严重 (例如表现出上腔静脉综合征)且经评估 后出血风险较低,否则不推荐常规采用溶 栓治疗。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长期插管、输液、手术等情况下。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选择插管部位时,应避免静脉曲张、肿瘤、血栓等异常情况,并尽量选择表浅静脉,以便插管后观察和处理。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前,护士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佩戴洁净的手套,同时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3. 规范插管技术:插管时,应遵循标准的操作步骤,避免多次穿刺和移动插管,以减少对静脉内壁的损伤。

4. 注意插管固定:插管后,应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进行固定,确保插管的稳定性,避免插管的滑动和脱落。

5. 定期更换插管:长期留置的插管应定期更换,一般每3-7天更换一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避免过度活动:插管后,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插管部位的肢体,以免插管被拉扯或摩擦,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7. 注意皮肤护理:插管部位的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皮肤潮湿和细菌滋生。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插管部位的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插管部位护理:护士应每天对插管部位进行护理,包括清洁插管周围的皮肤,更换敷料,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

3. 输液监测:对于静脉炎患者,护士应密切监测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量、输液温度等,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4.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感的患者,护士应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 定期更换敷料:护士应每天定期更换插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维持患者心理舒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7.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措施、护理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

PICC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护理

PICC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护理

PICC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护理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护理人员能够独立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⑴。

在临床广泛应用过程中发现PICC存在相关性并发症,其中血栓静脉炎为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47%〜38%⑵。

血栓性静脉炎给肿瘤患者带来痛苦,严重时危及生命,为此我们对近年来PICC致肿瘤患者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一些研究,现综述如下。

1 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1.1置管技术:血管损伤被认为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2)。

置管时操作不熟练,反复静脉穿刺,送管速度过快或遇到阻力时强硬送管,损伤血管内膜。

1.2导管: 导管长期作为血管内的异物随着肢体的改变、血液流速以及压力改变可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2)研究发现导管的型号越大对静脉摩擦越大,对血管内膜损伤越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

另外,女性静脉腔比男性静脉腔小,导管与静脉发生的摩擦的可能性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高。

1.3化学药物:长期输入刺激强、高浓度的药物,刺激血管内膜和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性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影响输注药液的稀释,促进炎症进展,造成化学性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1.4高凝状态:血栓的形成主要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

1.5 血液淤滞:肿瘤患者由于治疗的毒副反应,特别是重度骨髓抑制,致使卧床时间较多,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淤滞;肿瘤的高凝状态进一步促进血液淤滞。

据报道,长期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动脉血栓高4倍。

2预防措施2. 1 正确选择导管与血管:有资料表明⑴ 选择三项瓣膜导管较好,导管材料为相容性硅胶,对静脉刺激性小。

穿刺血管应首选贵要静脉,贵要静脉走向较直,位置较深,静脉瓣少,由下至上管腔逐渐变粗,血流速快,送管顺利,静脉炎发生率低。

另外,注意避免选择放疗过肢体的血管,放疗可使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最新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教学教材

最新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教学教材

关注┃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管插入使其顶端置入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

其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许多并发症而影响导管的正常留置和应用,其中静脉炎是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6%~9.7%,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如何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现将PICC置管术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心理支持侧重于解释工作:术前的端正认知,包括置管的安全性、可行性、实用性、必要性及置管术简要过程,介绍成功病例,现身说法以缓解各种心理障碍;术中患者的配合对穿刺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给予真诚的安抚、有益的暗示以缓解焦虑、恐惧心理;术后引导患者分散对置管的注意力,以减轻自觉症状。

研究显示穿刺次数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针头对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选择适宜的导管研究表明,导管的管径越大(型号越大)对静脉摩擦越大造成机械性刺激越大,对血管内膜刺激损伤也越大,发生静脉炎几率也越高;女性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是由于女性静脉管腔比男性静脉管腔窄,导管与静脉摩擦的可能性大,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就高;老年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也高,与老年患者静脉较细、静脉瓣多、血管硬化、易痉挛有关。

因此,在置管前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尽量选择生物相容性高、表面光滑、柔软并能抵御潮湿及化学物品侵蚀的硅胶材质为好。

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PICC置管选择的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贵要静脉在肘窝处呈斜型,位置较深,虽不利于穿刺,但其管腔前细后粗、直,静脉瓣少;肘正中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大,静脉瓣较多;头静脉位置表浅,在肘窝外侧可见其管径粗、直,易于穿刺,但头静脉管腔由下而上逐渐变细,分支多,静脉瓣较多,不利于导管顺利通过,在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静脉瓣袋内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易形成附壁血栓,此正是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解剖基础。

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04
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 与处理案例分析
成功预防静脉炎的案例
案例描述
总结
某医院在为患者植入PICC导管时,采 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 的导管型号、确保导管插入技术熟练、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等。
成功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所 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成功因素
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确保导管插入 顺利,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定期 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问题。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PICC所致 静脉炎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 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等类型。
发生机制与原因
机械性静脉炎
由于PICC导管在插入过程中对静 脉内壁的刺激,以及导管在血管 内的摩擦、碰撞,导致内皮细胞
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化学性静脉炎
由于PICC导管材料、药物、消毒 剂等对静脉的刺激,导致血管内皮 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02
03
更新预防策略
根据最新的研究动态,更 新PICC置管后的预防策略, 提高预防效果。
推广物理预防方法
推广使用物理预防方法, 如压力衣、弹力袜等,以 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药物使用的规范
根据研究结果,规范抗炎、 抗凝药物在预防PICC所致 静脉炎中的使用,确保安 全性和有效性。
案例描述
某医院在为患者植入PICC导管时,未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 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静脉炎症状。医生虽然采取了相 应的处理措施,但效果不佳。
失败因素
未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导致导管插入困难,损伤血管内 皮;未定期评估患者情况,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总结
失败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能导致患者遭受更多的痛苦和并 发症。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摘要: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具有很多的优势,这种技术安全性高,可靠,治疗手段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治疗。

同时,这种治疗手段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手术伤口,并且时间长,比较稳定。

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这种治疗手段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在对于患者的治疗上很有推广的必要。

PICC置管后并不是非常稳定的,它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置管后,可能会有并发症,并且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发生这种情况,为了患者的安全,就必须要去掉置管。

但是由于置管的治疗方法的优越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在治疗的时候防止并发症,是目前在置管治疗技术中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正对上述情况进行讨论,对于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治疗;并发症在临床治疗当中,经常会发生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多种不同的炎症类型,同样的根据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人们也在努力的寻找解决的方法。

1.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PICC置管并发的静脉炎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等有很多的不同,具体的分为如血栓性静脉炎,由于过敏引起的静脉炎等,患者发生的静脉炎会因为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1]。

1.1机械式静脉炎在穿刺置管两天后到三天的时间段内会发生机械式静脉炎。

这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与置管的材料,大小,以及在患者的运动过程中置管与血管发生摩擦,或者置管的材质问题等引起的炎症[2]。

患者多次的重复一个自身常发生的动作,会对摩擦的地方造成持续性伤害,因此这种并发症往往伴随着血管的破损。

1.2血栓性静脉炎会发生的并发症还有一种就是由于病人自身的关系或者某些试剂的影响,从而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这种并发症一般在前期不会出现,但要注意在后期可能会慢慢地显现。

要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手术前用肝素盐水对管进行处理,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好处[3]。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机械刺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医院PICC置管病患100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和常规组,一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对策,另一组正常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病概率降低,已病者因处理及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引言:PICC技术是新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将管由外部的静脉穿刺进内部,然后留置在上腔静脉中,对于肿瘤病人的化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此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危险系数很低,操作一次就可以留置很长时间,对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凡事都有两面性,PICC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性静脉炎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目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科学合理的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PICC置管后引发的静脉炎有很多种,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以及感染或受到药物刺激产生的静脉炎等。

1、机械性静脉炎:此种症状发病前的空窗期比较短,一般在PICC置管后三天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导管直径及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一般如果穿刺部位在活动的关节处,如果导管的材质过硬,且管径不合适,加之病患每次活动都会给血管造成压力和摩擦力,反复作用后,血管的内膜就会被磨损,有炎症,最后促使了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

2、血栓性静脉炎:此症状发病的时间比较晚,一般都发生在PICC置管后期的时候,此病的发生与病人的自身体质和化学刺激有关系,一般在PICC置管之前要将导管在相关的化学溶液里浸泡防治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PICC置管后降低了周围血液的流速,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而造成的,化学药品的刺激也会造成局部的炎症。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预防与处理(一)原因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15天左右出现。

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

PICC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2.对导管材质过敏,被穿刺静脉小,导管型号大或材料过硬。

3.置管初期术肢剧烈运动导致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感染等。

4.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栓形成。

5.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疼痛而发生静脉炎。

6.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皮肤潮湿。

7.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二)预防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后定期换药(4—7天1 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

穿刺时置管动作要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4.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10cm。

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三)处理方法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小时,一但发生应给予对症处理。

1.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

2.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3.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

4.若为机械损伤、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一般可通过热敷、远红外线照射(每日3 次,每次30min)、抬高患侧手臂、外用消炎止痛膏、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

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药液通过导管输注在中心静脉中,由于其管径较大,流速较快,从而可以减轻患者因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管壁的损害,并且因其可以长期留置,从而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1]。

它一般适用于需要静脉高营养、化疗、高渗药物[2]及需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静脉条件差者[3]。

PICC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替代品,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此外,它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无需局麻和缝针固定,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推广应用。

但是,在PICC置管过程中常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水肿、穿刺点感染、导管漂移或脱出[4]等,其中静脉炎的发生最为常见[5],有人统计,大约有10%的患者接受PICC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6]。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病情的延误,因此,它的发生一直是护理界关注的问题。

本文现将PICC置管导致静脉炎产生的原因及其护理研究进展总数如下:1静脉炎产生的原因PICC置管导致静脉炎早期以机械性静脉炎为主,常出现在置管后3-5天[7]。

它与PICC管的选择[8]、血管的选择、肢体活动情况,穿刺部位及操作手法是其影响因素[1]。

后期就以其他形式的静脉炎多见了,其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凝血状态及体质、导管局部固定、药物的刺激等。

1.1 静脉炎与PICC管的关系当选择的导管型号与血管大小不相宜时,导管就容易摩擦、撞击血管内膜,造成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反应;此外,选择的导管材料过硬组织相容性差或者导管外壁粘附了手套上的滑石粉,都可以使静脉壁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引起静脉炎。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患者提供了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

然而,PICC 置管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了解并掌握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渗血是 PICC 置管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

其原因可能是穿刺时损伤了血管、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穿刺后肢体活动过度等。

预防措施:1、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应提前纠正。

2、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穿刺针,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血管损伤。

3、置管后在穿刺点局部按压 15 30 分钟,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包扎 24 小时。

4、告知患者置管后 24 小时内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

处理方法:1、若发现穿刺点有少量渗血,可更换敷料,局部加压包扎。

2、渗血较多时,应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二、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置管后的 1 7 天内,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疼痛。

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避免导管过粗。

2、规范置管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3、置管后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松拳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处理方法:1、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局部热敷或冷敷(24 小时内冷敷,24 小时后热敷)。

3、如症状较严重,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

三、导管堵塞导管堵塞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

血栓性堵塞多与血液高凝状态、导管末端位置不当等有关;非血栓性堵塞则可能是由于药物沉淀、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原因。

预防措施:1、正确冲管和封管,采用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技术。

2、输注高粘度、大分子药物后及时冲管。

3、定期评估导管功能,确保导管末端位置正确。

处理方法:1、对于不完全堵塞,可使用尿激酶或肝素钠进行溶栓处理。

2、若溶栓无效,需考虑拔管。

四、导管脱出导管脱出可导致治疗中断,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皮周围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长期输液、输血、药物输注等治疗的中心静脉通路。

然而,PICC 置管后可能会并发静脉血栓,这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以下将介绍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1.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去的病史、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等。

对于高龄、长期卧床、肿瘤患者等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需更加重视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2.提供合理的水分和营养支持: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

合理计算和提供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同时注意防治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3.定期监测血液凝血功能:护士应根据医嘱,定期进行相关的血液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4.定期观察和评估静脉置管部位:护士应定期观察和评估患者PICC置管部位的情况,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漏液或渗血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换药、加强局部清洁等。

5.遵循标准的静脉置管操作流程:护士在进行PICC置管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注意消毒、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6.应用抗凝药物:对于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护士应掌握抗凝药物的使用原则,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保证抗凝效果的科学有效。

7.鼓励活动和床上肌肉运动: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和床上肌肉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8.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醒患者注意症状的变化,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表现,及时寻求医生的治疗。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PICC管(穿刺式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过穿刺手术将导管插入静脉中,直接插入临静脉的导管。

虽然PICC具有众多优势,如长期使用、便于患者管理和护理等,但与之相关的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对策。

以下是一些护理对策:1.技术操作的严格控制:PICC的插入应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完成,避免插管过深、穿通静脉壁或摩擦静脉壁等不良操作,以降低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2.注意PICC导管的位置:PICC导管插入后,应密切观察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导管位置异常,应及时调整,避免导管对静脉壁的刺激和压迫,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定期检查:在插入PICC导管后,护理人员应每日检查插管部位的情况,包括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等异常症状,导管是否松动或脱落等。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及时处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适当的外部固定:对于PICC导管,应进行适当的外部固定,避免导管的频繁移动和摩擦,减少血管损伤的机会。

5.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应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定期进行及时冲洗和护理,避免血栓形成。

定期冲洗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医师指定的药物,保持导管的通畅。

6.血栓预防: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

然而,使用这些药物必须根据医师的指导,并且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

7.增加运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鼓励他们多进行下床活动,增加肢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8.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状况,定期更换PICC导管,以防止导管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

9.患者教育: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告知他们PICC导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血栓形成的症状,同时鼓励患者主动与护理人员沟通,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总结起来,预防PICC相关血栓形成需要护理人员运用合理的操作技术、严格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合理的药物使用,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处理:
1、血小板计数大于
预防处理:
5、妥善固定建议使用固定 翼、思乐扣 6、体外导管必须完全覆盖 透明敷料下
300×109/L、体温大于
38°C的病人避免行PICC 置管 2、严格无菌操作 3、按时更换无菌敷料输液 管、肝素帽 4、药液现配现用
7、做好院外宣教
8、血培养使用敏感抗菌素 9、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 菌培养
其他静 脉 炎


化学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静脉炎:
拔管
感染性静脉炎同时抗感染 血栓性静脉炎同时抗感染、溶栓治疗
导管阻塞
血凝阻塞: 非血凝阻塞:
末端开口式导管堵塞中最 常见原因
导管失去功能中≧40%由 此引发
非血凝性阻塞的原因



维护不当 脂类堵塞 药性沉淀 配伍禁忌
非血凝性堵塞的发现
率较高
纤维蛋白鞘形成

纤维蛋白素、血小板等将导管尖端包裹,形成纤维蛋白 鞘

导管内血凝块:
经导管抽血、输血,封管方法不正确,导管内有回 血,未及时处理
药物沉淀
封管方法不正确
临床表现

不完全性阻塞
液体点滴缓慢,有液体渗出, 回血缓慢,造影见阻塞部 分导管显影变小、模糊

完全性阻塞 液体完全不滴,无回血,造影时阻塞部位导管显影中断
静 脉 炎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
1、穿刺鞘、导管损伤血管内膜、静脉瓣:与导管的型 号 、导管的材料 、穿刺部位 、勉强送管有关(机 械性摩擦刺激引发变态反应) 2、穿刺技巧、机体免疫状况 3、导管尖端未达预定位置 4、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
机械性静脉炎
预 防(1)
4、将导管充分的浸泡 在生理盐水中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置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静脉输液技术,它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PICC置管后仍然存在一些常见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皮肤损伤等。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知识。

二、预防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方法1.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定期检查血流速度:通过测量PICC导管尖端的血流速度,可以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风险。

一般来说,血流速度低于20cm/s时,应考虑采取措施防止血栓形成。

(2)适当改变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应适当改变姿势,如抬头、侧卧等。

(3)使用抗凝药物: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肿瘤患者等,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凝药物,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输液不畅或无法输液。

为了预防导管堵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定期检查导管:每天检查PICC导管的通畅情况,一旦发现堵塞,应及时处理。

(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过快的输液速度容易导致导管堵塞,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3)避免使用粘稠液体:粘稠液体容易附着在导管内壁,导致导管堵塞。

因此,在使用输液前,应确保液体的流动性。

3. 皮肤损伤PICC置管后,由于导管的摩擦和压迫作用,患者的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破溃等症状。

为了预防皮肤损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合适的敷料:根据患者的皮肤特点,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保护。

一般来说,透明敷料比较适合PICC置管后的皮肤保护。

(2)定期更换敷料:每天更换一次敷料,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3)注意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皮肤出现红肿、破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感染加重。

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本文总结了12例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为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作为专科护士必须严格执行PICC置管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置管后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的表现;一旦发现血栓性静脉炎,应该立即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防止产生严重后果,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危害。

目的:对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0年1至12月,242例白血病患者行PICC置管,年龄15-55岁,其中男102例,女140例,结果 242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只有12例,给予拔除PICC管。

结论保护静脉是白血病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化疗的前提。

【关键词】白血病 PICC 血栓预防护理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点是使白血病患者化疗时,免除了外周静脉反复穿刺的痛苦,还有效的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内膜的刺激和损伤、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等特点。

然而,PICC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尤其是血栓性静脉炎不但给肿瘤患者增加痛苦和治疗费用,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PICC置管术后血栓性静脉炎是至关重要的。

现对我科2010年1至12月242例PICC置管患者12例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回顾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对2010年1-12月,我科242例白血病患者行PICC置管,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男102例,女140例,均为明确诊断的白血病化疗的病人。

统一采用巴德公司的三向瓣膜PICC管。

2 结果在242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12例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1.5岁,占4.9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7例患者使用米托蒽醌、赛德萨、柔红霉素化疗;5例患者使用赛德萨、吡柔比星化疗;12例患者均在PICC置管一周后,出现上臂沿PICC管走向处红、肿、热、痛,沿前臂静脉行走出现红色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等静脉炎的表现;经彩色多普勒确定为血栓性静脉炎,及时予聚维酮碘药膏外敷上臂红肿处,同时给予红外线照射局部BID,遵医嘱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一周后红、肿、热、痛症状消失,予拔除PICC管。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一)原因1.导管因素:留置导管尖端对静脉壁的刺激,导管直径过粗,头端置人位置过浅,留置时间过长。

2.疾病和用药因素: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化疗药物引起血管壁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

3.老年病人血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二)预防1.首先,在操作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放松心情,防止由于患者过度紧张而使血管痉挛,造成穿刺后送管困难,为防止一状况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局麻下操作,减轻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增加置管的成功率。

2.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应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在穿刺及送导管时,要使患者上肢尽量外展和身体呈90°,导管头到达患者肩部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90°,并将下颌贴近肩部,以避免误入颈静脉。

而其要求护理作时动作要轻柔,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给血管内膜造成损伤,防止血栓形成。

4.PICC置管后应指导患者:(1)注意冬季保暖,插管侧肢体不要过度活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但可以加强插管侧手部活动,促进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可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2)加强对插管患者的巡视,提醒患者避免压迫插管侧肢体。

(3)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三)处理方法如果疑似血栓形成,应立即进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与血管外科联系,可先不急于拔管,在血管外科,可利用PICC 管将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栓子处,边溶栓边拔管,溶栓期间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并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治疗心中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6-09T13:35:17.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春宁娟
[导读] 尽快发现,急速处理,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宝鸡市岐山县医院胸外肿瘤外科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722400
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机械刺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医院PICC置管病患100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和常规组,一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对策,另一组正常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病概率降低,已病者因处理及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
引言:
PICC技术是新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将管由外部的静脉穿刺进内部,然后留置在上腔静脉中,对于肿瘤病人的化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此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危险系数很低,操作一次就可以留置很长时间,对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凡事都有两面性,PICC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性静脉炎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目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科学合理的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PICC置管后引发的静脉炎有很多种,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以及感染或受到药物刺激产生的静脉炎等。

1、机械性静脉炎:此种症状发病前的空窗期比较短,一般在PICC置管后三天
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导管直径及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一般如果穿刺部位在活动的关节处,如果导管的材质过硬,且管径不合适,加之病患每次活动都会给血管造成压力和摩擦力,反复作用后,血管的内膜就会被磨损,有炎症,最后促使了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

2、血栓性静脉炎:此症状发病的时间比较晚,一般都发生在PICC置管后期的
时候,此病的发生与病人的自身体质和化学刺激有关系,一般在PICC置管之前要将导管在相关的化学溶液里浸泡防治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PICC置管后降低了周围血液的流速,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而造成的,化学药品的刺激也会造成局部的炎症。

因此病人在进行PICC置管后要适量的活动,切不可过量活动,那样会加速机械摩擦造成血管损伤严重,致使血栓静脉炎发生。

另外如果导管穿刺不到位,也会造成静脉炎的发生。

3、过敏性静脉炎:此种症状相对来说,发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且频率较低,一
般是由于患者对于PICC置管技术的导管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静脉炎。

PICC导管是用高级的硅胶制成的,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其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仍会有特殊的病患体质,对此种材料过敏,排斥经内部淋巴等细胞引起表皮产生反应,被我们称之为过敏性静脉炎。

4、在对患者进行PICC导管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遵守流程做无菌处
理,就会造成血管受到细菌刺激,而造成感染,发生炎症。

此外,由于患者体质较弱,抵抗力降低,PICC导管过程中,血管受大量化学药品的刺激,再加上每种药物的渗透压的差异,给血管造成很大损伤,导致静脉炎。

二、试验资料与试验方法
1、资料:以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技术文献作为理论基础“国家护理学研究”“护理杂志”等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找出相关知识“PICC置管技术”、“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等。

2、试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策略,将选取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技术的病患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进行试验,对实验组的病患实施PICC置管后血管性静脉炎预防和护理措施。

首先要组织专门的PICC置管静脉炎预防小组和护理小组,选一个小组总组长,然后在选择两个小组小组长。

其次总组长组织组员学习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日常护理等相关的知识,提高小组人员的自身水平。

最后,要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PICC置管后病患的具体情况及实验成效。

常规组正常治疗。

三、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的结果
实验组PICC置管病患,在置管后,经过专业小组人员的科学护理及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此类病症,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病患的痛苦。

且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

四、对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结果的讨论
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

充分了解了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导管周边的血液流速减慢,肢体会出现浮肿现象,且伴有疼痛感,皮肤表层温度升高发红,尤其是穿刺的部位疼痛更是剧烈,在对导管进行消毒清洗时,受到阻挠。

然后采取相关的预防护理促使,对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PICC置管前期的预防护理措施
首先在PICC置管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血管的承受力等,要仔细检查身体状况和调查以往病历,然后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导管,对导管的直径、柔韧度、和下管前浸泡药品的选择都要合理。

导管的合理性对于PICC置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导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PICC置管技术的实际的研究,证明了导管直径的大小,对静脉损伤有关系,直径越大,静脉所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造成的损伤就会越大,从而使血管产生炎症,还会伴有血栓的形成,随着PICC置管时间的加长,血管炎症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造成静脉炎的发生。

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患有静脉炎的机率比较大,因为,女性的血管比较窄,容易受导管的影响,而老年患者,静脉通常比较细,还有通常都有血管硬化的情况,所以是患静脉炎的高危人群。

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导管的直径进行选择,在材质上也要符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一般都选择弹性和亲水性比较好的导管,会较少其对血管壁的损伤。

此外PICC置管的部位对于对于病情的突发也有影响,不同的静脉发病的概率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贵要静脉发病的概率比较低,当然也要结合病患自身的情况而定。

2、PICC置管中的预防护理措施
置管开始时对于穿刺部位消毒剂的数量要严格把控,置管时动作尽量轻缓,且幅度不要过大,要将导管匀速置入患者体内,当置管受阻时,也不要蛮力进行,可适当的注射生理盐水,尽量避免在置管过程中损伤血管壁[3]。

3、PICC置管后期的预防护理措施
在PICC置管后要对穿刺部位,进行特别护理,消毒,理疗等,还要适当做动作,加速血液的流动,但动作不可过大,简单的握拳动作就可以,可以用热毛巾热敷穿刺部位周边的血管,也可加速血液的流动减少血管损伤。

用适当用消肿、止痛药物对穿刺部位涂抹,或者患者口服,注意日常的消毒工作。

另外,要注意,穿刺部位上方的血管最容易造成血栓,可用红外线照射的方法疏通血管。

结语
综合以上所论述的内容,可知PICC置管技术为我国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PICC置管也随之带来了许多的病发症状,以静脉炎为主,威胁了患者的健康,也阻碍了静脉输液治疗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及早预防,尽快发现,急速处理,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倩. PICC 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临床因素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2014,16(2) : 324-326.
[2]李俊英,余春花,付岚,等.肿瘤患者 PICC 并发静脉炎的护理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5(11) : 1034-1036.[3]张毅慧,王燕萍,黄莉.老年患者 PICC 置管时间的探讨[J].现代护理,2015,2( 14) : 303-3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