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接触网区间毕业设计

接触网区间毕业设计

接触网区间毕业设计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项毕业设计。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接触网区间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接触网区间是指电气化铁路系统中的供电部分,负责将电能输送到列车上,保障列车正常运行。

因此,接触网区间的设计和维护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接触网区间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供电系统,以满足列车运行的需求。

这个项目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电气工程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铁路运输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设计的接触网区间能够适应实际运行环境。

首先,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了解接触网区间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已有方案的研究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接触网区间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何减少能源损耗等等。

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毕业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接下来,学生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和模拟。

通过使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模拟接触网区间的运行情况,评估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供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电压和电流的分配、线路的阻抗和损耗等因素。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考虑到接触网区间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如何确保供电系统的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如何设计合理的维护和检修方案等等。

这些因素对于接触网区间的长期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除了理论设计和模拟,学生还需要进行实际的实验和测试。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使用实际设备,学生可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些实验结果将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证据。

最后,学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总结和归纳整个设计过程和结果。

在论文中,学生需要清晰地陈述设计目标、方法和过程,解释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接触网防雷接地装置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接触网防雷接地装置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接触网防雷接地装置分析一、设计(论文)题目:接触网防雷接地装置分析二、设计(论述)内容本文通过对避雷器、接地线、接地体的类别、特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析,并详细的介绍了接地体土壤电阻的测量与降低方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防雷接地装置的组成,从而为接触网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提供可靠依据。

三、基本要求1.接触网防雷接地装置组成2.选择合适的避雷器3.接地极的安装4.接地电阻测量四、接地装置形状选择接地装置的组成包括引下线、接地母线、汇流排、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等。

其中,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通常称地网,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以热镀锌角钢(L50×50×5×2000)作为垂直接地体为例,深埋0.8m, 垂直接地体之间距离4—6m,其接地体安设示意图如图所示。

接地装置的组成1、汇流排2、接地母线3、垂直接地体4、水平接地体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某些技术发展不完善和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文章可能对某些观点的阐述不准确,也可能因为本人水平的原因,对某些观点的阐述可能有错误。

望给予批评指正。

七、进度计划设计环节日期1 搜集相关材料,查阅有关文献,在充分理解工作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制定进度计划、拟定题目月日2 拟定题目后,开始阅读资料、考虑月日方案、实验调试等毕业设计工作,并将毕业设计的部分成果交指导教师,进行检查。

3 向指导老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

月日4 对毕业论文做必要的修改。

严格按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要求,正式书写或打印论文,交指导教师评阅。

月日中文摘要高速铁路的接触网随着电气化铁道分布极广,所经过地区的地理、地势、气象、气候条件差别较大, 情况复杂,雷电过电压现象严重威胁了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可靠性,使接触网线路遭受雷击引起损坏,因此在接触网上装设防雷接地装置对于避免接触网损坏、为动车组稳定供电是至关重要的。

公兴车站站场接触网设计毕业论文

公兴车站站场接触网设计毕业论文

公兴车站站场接触网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第1章绪论 (2)第2章机械计算 (3)2.1负载计算 (3)2.1.1自重负载 (3)2.1.2冰负载 (3)2.1.3风负载 (3)2.1.4合成负载 (4)2.2最大跨距计算 (4)2.2.1直线区段 (5)2.2.2曲线区段 (5)2.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6)2.3.1当量跨距计算 (7)2.3.2 Ψ值计算 (7)2.3.3 Tco值的计算三次方程 (8)2.3.4 临界负载qlj的计算 (8)2.3.5 计算并绘制有载承力索安装曲线 (9)2.3.4计算并绘制接触线的弛度曲线及悬挂点处高度变化曲线 (9)2.3.5计算并绘制无载承力索安装曲线 (11)2.3.6计算最大附加负载下承力索的力 (13)2.4关于力差 T J=F(L) (15)2.4.1直线区段 (15)2.4.2曲线区段 (16)2.5绘制ΔT J E、ΔT JD E随L X而变化的曲线 (17)第3章接触线的受风偏移较核 (19)第4章支柱腕臂基础校核 (20)4.1支柱容量校核 (20)4.1.1支柱及其腕臂的水平和垂直负载 (21)4.1.2支柱容量校验 (21)4.2腕臂强度校核 (22)4.2.1确定着力点 (22)4.2.2对各力进行分解 (23)4.2.3求最大弯矩及最大轴力 (25)4.2.4强度校核 (26)4.3基础稳定性校核 (26)4.3.1计算换算水平力和换算水平高度 (26)4.3.2求极限载荷 (26)4.3.3基础计算 (26)第5章接触网平面设计原则 (28)5.1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 (28)5.1.1站场平面设计的容和次序 (28)5.1.2站场平面设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28)5.2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 (30)5.3本设计主要技术原则 (31)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附录一 (36)附录二 (37)附录三 (38)附录四 (39)第1章绪论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进,实践证明,无论在运输能力、运输效率、机车的使用、检修、燃料的消耗以及劳动条件的改善等方面,蒸汽机车和燃机车牵引都是比不上的。

大学毕业设计---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

大学毕业设计---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

大学毕业设计---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一、设计题目及内容1、设计题目: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2、内容:电气化铁路的动力来源与电能,是通过接触网给电力机车供电的。

接触网开通送电即投入运行,由于接触网是露天装置,其结构、零件等必然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加上电力机车受电弓沿接触线高速摩擦滑行,使接触网经常处在振动、摩擦、电热及构件本身物理变化影响之中,接触网技术状态极易发生变化。

为了确保电力机车的安全行驶,应严格保证接触网的技术状态和供电质量,这样就必须对接触网进行经常的检查、调整和维修。

本文针对接触网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介绍。

二、基本要求1、运输能力、牵引总重提高、行驶速度。

2、消耗能源。

3、运输成本、机车车辆周转、整备作业。

4、污染、工作条件。

三、重点研究问题接触网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

四、主要技术指标(1)运输能力大、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行驶速度快。

(2)消耗能源少,其热效率可达20%~26%。

(3)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

(4)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工作条件好等优点。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一)应收集的资料(1)运输能力大、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行驶速度快。

(2)消耗能源少,其热效率可达20%~26%。

(3)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

(4)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工作条件好等优点。

(二)参考文献1吉鹏霄.接触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张道俊,张韬.接触网运营检修与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3刘达民.分段绝缘器和分相绝缘器的性能分析.北京.电气化铁道4侯应旗,柯志敏.接触网工.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5上海铁道科技.2008年第04期六、进度计划七、附注请老师斧正。

开题报告目前,电气化铁道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运营里程已经突破25万公里,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的近四分之一,承担了一半以上的铁路运量,显示了电气化铁道的巨大的潜力与生命力。

毕业设计方案---接触网弓网故障分析[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方案---接触网弓网故障分析[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方案---接触网弓网故障分析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接触网弓网故障分析专业:电气工程系姓名:侯迪学号:090130421指导教师:年月日电气工程系摘要设计题目:接触网弓网故障分析本论文阐述弓网故障所影响接触网安全运营的主要原因。

主要分析接触网弓网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多年学习经验,从加强接触网日常检测的角度,提出预防弓网故障的措施。

本论文共包括五章内容:绪论、弓网概述、弓网原理及故障原理、弓网故障分析、弓网故障预防与措施。

1、绪论:接触网弓网故障影响。

2、弓网概述:接触网组成,接触网弓网作用。

3、弓网原理及故障原理:工作原理,故障原理。

4、弓网故障分析:引起弓网故障原因,解决方法。

5、弓网故障预防与措施。

三、重点研究问题:接触网弓网。

四、参考文献:有关国家、部设计规范及标准;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铁路电力设计手册;《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基础》;《接触网设计及检测原理》。

本毕业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接触网弓网故障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接触网弓网;故障;预防;措施……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弓网概述接触网组成受电弓组成弓网故障及其表现形式打弓剐弓剐网第三章弓网原理与故障分析弓网原理动作原理受流质量弓网故障原因工务方面原因供电方面原因机务方面原因运输方面原因其他方面原因受电弓故障分析第四章弓网故障预防与预防措施弓网故障预防弓网故障预防措施结论谢辞文献第一章绪论随着我国铁路的几次大提速,对电气化铁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既有线路提速,特别是相关设备的老化,电气化铁路弓网故障的问题日益突显。

如何提高接触网运行质量,消灭弓网故障,是相关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接触网弓网故障的发生,根本原因是接触网自身技术参不符合标准造成。

由于弓网运行状态不良发的事故占有相当的比例。

弓网故障是长期困扰电气化铁路的一个难题。

它发生率高,中断供电和行车时间长,而且不易查找,不利防范,不便组织抢修,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是电气化铁路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接触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接触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接触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 (1)第一节电气化铁道概述 (1)第二节接触网(平面)设计原则 (1)第三节本论文的主要设计内容 (2)第二章接触网的设备与结构 (3)第一节接触网悬挂类型 (3)一、简单接触悬挂 (3)二、链形接触悬挂 (3)三、高速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4)第二节接触网线索 (4)一、接触线 (4)二、承力索 (6)第三节支持装置 (7)一、概述 (7)二、腕臂支持装置 (7)第四节定位装置 (11)一、定位装置的作用 (11)二、定位器类型 (11)三、定位装置形式 (12)四、高速接触网定位装置 (14)第五节支柱 (14)一、支柱的分类原则 (14)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 (14)三、钢支柱 (15)第六节基础及其类型选择 (15)一、基础类型 (15)二、钢筋混凝土柱横卧板 (16)第七节锚段关节及中心锚节 (17)一、锚段关节 (17)二、中心锚结 (21)第八节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23)第九节线岔及供电设施 (24)一、线岔 (24)二、接触网供电设施 (24)第三章接触网设计的基本内容 (26)第一节接触网的设计程序 (26)第二节接触网设计的原始资料 (27)第三节接触网设计的主要内容 (27)第四章接触网设计计算基础 (29)第一节气象条件的确定 (29)一、概述 (29)二、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29)第二节计算负载的确定 (31)一、自重负载 (31)二、冰负载 (32)三、风负载 (32)第三节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 (33)第四节接触线跨距许可长度的计算 (35)第五节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37)第六节支柱负载的计算 (38)一、垂直负载 (39)二、水平负载 (39)第五章接触网平面设计基础 (42)第一节概述 (42)第二节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 (42)一、区间锚段长度的划分 (42)二、区间支柱的平面布置 (43)第三节表格栏及相应说明 (44)一、侧面限界及拉出值 (44)二、支柱类型 (45)三、地质情况 (45)四、基础(横卧板)类型 (45)五、软横跨结点或拉杆、腕臂、定位管、定位器 (46)六、安装图号 (46)七、接触线高度 (47)第六章安家河—打柴沟接触网平面设计 (49)第一节原始资料 (49)一、气象资料 (49)二、线路资料 (49)第二节设计计算(调整校验) (50)一、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计算 (50)二、最大跨距许可长度的校验计算 (51)三、锚段长度的校验计算 (53)四、支柱容量的校验计算 (54)第三节设备选择及设计参数 (57)第四节平面布置(设计) (57)第七章结论 (59)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触网平面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接触网平面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接触网平面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近年来,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十分迅猛。

接触网技术的研究和设计是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的基础。

本论文在概述接触网基本组成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支持装置、结构特征、供电方式等,并着重论述了高速接触网的设计原理及设计内容。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年月日电气工程系随着当今国内外电气化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接触网的现代化施工和技术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对接触网的下部工程、支持结构、线索架设及接触悬挂、设备等相关施工项目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介绍。

在一系列项目中要保证每一个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保证每个施工项目的技术含量。

只有在保证技术、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接触网才会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才能保证良好地供给电力机车电能,保证电力机车在线路上安全,高速运行。

相对来说就对工程单位在电气化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准备方面要求较高,自然在施工前要做的施工技术规范。

施工技术规范更好的能统一全线工程在不同施工队施工时的施工标准以及工艺,能更好的标准了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卡控。

体现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施工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并在符合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省投资、结构合理、维修简便、便于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支持结构;线索架设;接触悬挂;设备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电气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之一。

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是电力机车,机车本身不带能源,所需能源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提供。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指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大部分。

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网上。

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设备。

沿着铁路线的两旁,架设着一排支柱,上面悬挂着金属线,即为接触网,它也可以被看作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

电力机车利用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牵引列车运行。

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哈尔斯克公司于1879年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铺设的,长300米,轨距为1000毫米。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量的增长和对能源利用率的重视,全世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在1300000公里的铁路中,电气化铁路有180000公里,占铁路总里程的13.8%。

毕业设计接触网

毕业设计接触网

题目:院系:专业:姓名: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院系兰州交通大学专业电气化铁道工程年级学号姓名学习中心襄樊学习中心指导教师题目车站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及吊弦偏移值计算指导教师评语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指导教师(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成绩答辩组组长(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班级学生姓名刘友军学号发题日期:2009年6 月1 日完成日期:2008年7月20 日题目车站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及吊弦偏移值计算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技术专题研究理论研究软硬件产品开发一、设计任务及要求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输电装置,接触网平面设计特别是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是施工设计的重要内容。

从现场设计、施工等部门来看,接触网平面设计占用了大量人力,花费过多精力。

因此,对电化专业而言掌握接触网平面设计及相关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掌握CAD 技术在接触网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二、应完成的硬件或软件实验①完成车站接触网支柱平面布置。

②完成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咽喉区放大图及下锚。

③完成接触网平面设计表格栏的计算④完成应用CAD技术的站场平面布置图。

三、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包括设计论文、程序清单或磁盘、实验装置或产品等)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论文四、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1.电子稿件和电子图书2.于万聚编著高速铁路电气化接触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五、要求学生搜集的技术资料(指出搜集资料的技术领域)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手册2.接触网施工规范六、设计进度安排第一部分收集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相关资料。

(1周)第二部分站场平面布置图。

(4周)第三部分支柱容量及软跨预制计算。

(2周)第四部分吊弦偏移值计算。

(1周)第五部分完成论文写作及整理。

(2周)评阅及答辩( 周)指导教师:年月日学院审查意见:审批人:年月日诚信承诺一、本设计是本人独立完成;二、本设计没有任何抄袭行为;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取消本人答辩资格。

毕业设计接触网站场设计

毕业设计接触网站场设计

题目:峨边接触网站场设计院系: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院专业:土木工程姓名:包伟指导教师:彭伟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系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07级学号姓名包伟题目峨边接触网平面设计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成绩答辩组组长(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班级土木2007 学生姓名包伟学号发题日期:2020年9月8日完成日期:2020年10月30日题目峨边接触网站场设计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技术专题研究理论研究软硬件产品开发一、设计任务及要求1.依照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地勘资料、现场情形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调研电气化铁路的进展概况及趋势是进行接触网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负载计算、最大跨距计算、安装曲线计算、张力差计算,最后对其受风偏移校核,设备选型于技术校验,以便确信最正确的接触网设计方案。

3.采纳AutoCAD 绘制施工布置图。

二、应完成的硬件或软件实验三、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包括设计论文、程序清单或磁盘、实验装置或产品等)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布置图、四、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五、要求学生搜集的技术资料(指出搜集资料的技术领域)1.2.3.4.5.六、设计进度安排第一部份选定题目(第一周)第二部份机械计算(第二周)第三部份站场设计(第三周)第四部份接触网风偏移校核(第四周)第五部份设备选型与技术校验(第五周)第六部份绘制施工布置图(第六周)第七部份编写并整理设计文稿,打印,装订(第七周)评阅及答辩(第八周)指导教师:年月日学院审查意见:审批人:年月日诚信许诺一、本设计是本人独立完成;二、本设计没有任何剽窃行为;三、假设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取消本人答辩资格。

许诺人(钢笔填写):年月摘要本毕业设计在己知悬挂类型、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峨边站场接触网进行平面布置和设计计算。

本站共有4股道,都为电气化,正线接触线为TGC-110,是全补偿链形悬挂。

接触网平面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接触网平面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接触网平面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技术的发展,电气化铁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我国对能够适用于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本设计的目的是完成嘉峪关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同时按要求绘制接触网设备装配图和平面图。

首先对设计地区的气象条件资料进行收集,根据铁路目标速度对线索材料进行了选择,再确定其悬挂类型。

根据气象条件及线索材料计算负载。

其次,根据最大受风偏移计算得到最大跨距;根据规程规定的锚段长度选择锚段,使其张力差要满足要求。

然后,对硬横跨进行分析选择。

考虑到接触网将来可能的改进及预留,根据计算结果对接触网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使本设计满足电气化铁路的技术要求。

最后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对嘉峪关车站接触网进行CAD平面设计,并对具有代表性的支柱进行了容量的校验计算。

在接触网平面图的表格栏里对地质情况、支柱类型、安装图号、侧面限界等进行相应的说明。

本论文以接触网的基本技术原理为核心,以实际线路状况为依据,对嘉峪关车站的接触网布置进行了平面设计,基本满足电气化铁路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接触网;平面设计;车站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al technology,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is developing more and more rapidly. Our country also makes a related request for catenar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his design is intended to complete graphic design of catenary for Jiayuguan station, and to draw its device assembly drawing and graphic draft.Firstly, the suspension was selected after the Jiayuguan weather condition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and clue material was sift. The load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weather condition and clue material. Secondly, the maximum outreach is obtained from the wind shift. Anchoring section is chosen according to specified anchoring section to satisfy tension difference. Then, portal structure was analyzed.The thesis considering the improvement and reserve in the future of catenary carries out som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for the design of catena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calculation, so that the design could be contented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principle, this thesis concentrated on the graphic design of Jiayuguan station with CAD, also conducted check computation for typical capacity of the pillars. Graphic design of catenary in the form column on the pillar type, geology, side gauge, install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 number and other instructions.Based on the basic technical principle of catenary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ailway condition, this thesis completed graphic design of catenary for Jiayuguan station, which could met the basic technological demand of electrified railway.Key Words: Catenary, Station, Graphic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1 绪论. (1)1.1 工程背景 (1)1.2 设计范围 (1)1.3 设计目标 (1)1.4 设计依据 (1)1.5 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1)2 气象资料 (3)3 设计计算 (4)3.1 主要线材选用 (4)3.2 接触网波动速度的计算 (4)3.3 接触悬挂类型及相关参数的选择 (5)3.4 接触网设计负载计算 (5)3.4.1 自重负载 (5)3.4.2 冰负载 (6)3.4.3 风负载 (6)3.4.4 合成负载 (7)3.5 接触网设计实际最大跨距计算 (7)3.6 全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8)3.6.1 直线区段 (8)3.6.2 曲线区段 (9)3.7 嘉峪关车站硬横跨结构 (10)4 绘制嘉峪关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 (11)4.1 放图 (11)4.2 支柱的布置 (11)4.3 锚段的划分 (11)4.4 接触线拉出值的确定 (11)4.5 支柱类型的确定 (11)4.6 校核与校验 (12)4.7 表格栏及相应说明 (12)4.8 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及设备装配图说明 (12)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附图A 嘉峪关车站接触网平面图 (18)附图B 嘉峪关车站接触网设备装配图 (18)1 绪论1.1 工程背景嘉峪关车站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现为一等站。

毕业设计(论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雷害分析与防雷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雷害分析与防雷研究

系别:内江教学点专业:姓名: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系专业年级姓名题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雷害分析与防雷研究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 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发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月日题目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周)第一部分( 周) 第二部分( 周) 第三部分( 周) 第四部分( 周) 第五部分( 周) 评阅及答辩( 周)备注指导教师:年月日审批人:年月日摘要本论文主要阐述接触网雷害分析及防雷措施。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系统必不可少的主要设施之一,特点是没有备用线路,发生任何事故,都将中断铁道运营。

接触网线路长,穿越山陵旷野,遭受雷电袭击的机率大,容易受雷击导致电气设备损坏。

接触网没有避雷线,接触网上装有少量的避雷器,其工作接地直接接在钢轨上,或接入轨道电路的轭流变压器线圈中点。

这样的简单方式对防止雷电过电压是不够的。

本文就是针对铁路电网结构及特点,研究雷电过电压及其保护措施,保证铁路电网的安全运行,减少雷击损失。

这不仅对铁路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对加快社会物质流动和经济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工程实际中需要研究解决的热门课题。

我国客运专线建设速度加快,所经地区地理、气象、气候条件差别较大,情况复杂,如果接触网不设避雷线,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

为保证接触网运行的高可靠性在分析德国、日本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气化铁道现状,提出接触网系统防雷的改建建议。

通过分析和理论计算,对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防雷进行研究。

针对电气化铁道中部分线路遭受雷击较频繁的现状对广深线接触网遭受雷击跳闸进行了统计分析,建议广深线全线架设架空地线架空地线采用柱顶方式安装。

在强雷区应设置避雷线对客运专线应切实做好避雷器和避雷线的接地,保障避雷设施正常运行。

关键词:接触网;雷害分析;防雷措施目录摘要 (I)引言 (1)第一章电气化铁道概述 (2)1.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概述 (2)1.2 电气化铁路组成和分类 (2)1.3 接触网的地线 (5)1.4 避雷器技术 (5)1.4.1 避雷器的作用 (7)1.4.2 间隙、磁吹间隙 (8)1.4.3 高压电容器 (9)1.4.4 铝电解避雷器 (10)1.4.5 氧化锌避雷器 (10)1.4.6 管型避雷器 (11)1.5 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采用的避雷器 (13)1.6 吸流变压器与回流线 (14)第二章接触网雷害分析 (15)2.1 国外高速铁路防雷设计概况 (15)2.1.1 德国铁路防雷现状 (15)2.1.2 日本铁路防雷现状 (15)2.2 国内接触网防雷设计概况 (15)第三章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措施 (17)3.1 雷电流的概率分布 (17)3.2 接触网遭受雷击过电压的分析 (18)3.2.1 直接雷台 (18)3.2.2 雷电反击过电压 (18)3.2.3 感应雷击 (18)3.2.4 接触网耐雷击水平计算 (18)3.3 接触网遭受雷击跳闸统计分析及防雷建议 (19)3.3.1 现场实例 (19)3.3.2 跳闸分析 (19)3.3.3 防雷建议 (19)3.4 避雷器设置的分析 (20)3.4 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建议 (21)结论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引言铁路是我国的主要交通干线,规划近期将建成铁道总里程80000km,其中电气化铁道20000km,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24%,但电气化铁路承担运量占我国铁路总运量的1/3以上。

毕业设计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

第一章绪言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的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将电能传给电力机车。

站场接触网是一种比较复杂而系统的架空供电装置。

站场一般由多股道组成,所以在设计接触网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股道数量和股道一一对应设计。

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主要以站场平面图为依据。

我们这次设计的是正线五股道带货运专线的站场。

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接触网站场设计的要求和标准,选用严格的技术数据和理论依据,通过对各个环节内容的仔细分析和研究而形成的一套站场接触网平面图实样。

设计选用的各种数据及用料类型都标于图中,使人一目了然。

下面就将整个站场接触网平面图设计程序逐一分述。

第二章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的程序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的依据是站场竣工平面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桥、涵及隧道等图表。

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次序按如下步骤进行。

1、放图站场的放图一般根据站场的大小,其比例取1:1000,对于小站也可取1:2000。

放图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①全部电化股道(含远期电化股道)及与架设接触网有关的非电化股道;②道岔型号、类型、编号及其理论岔心的坐标;③曲线起讫点、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④桥梁名称、中心里程标、结构类型及总长度;⑤隧道长度、起讫里程;⑥涵管、平交道、地道、天桥、跨线桥、架空渡槽等中心坐标及宽度;⑦站场名称、中心里程标、站台范围及与架设接触网有关的建筑物(如站舍、雨棚、货仓、水鹤、煤台以及机车检查坑等);⑧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里程标。

2、布置支柱先从咽喉区着手,然后布置站场中部,最后完成咽喉以外的其它部分。

3、划分锚段确定锚段径路、起讫点与中心锚结位置,并绘出咽喉区放大图。

4、确定接触线拉出值从咽喉区开始,依次确定出拉出值的大小与方向。

5、确定电分段、电分相及隔离开关的位置根据站场线路的多少、站线与货线的可靠性及灵活性的要求,以及有无牵引变电所等综合考虑确定。

6、确定支柱类型根据支柱所在位置、功用,确定钢柱、钢筋混凝土支柱以及软(硬)横跨柱、腕臂柱的类型、容量及编号。

接触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接触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接触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xx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接触网平面设计院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07年 06 月15 日摘要近年来,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十分迅猛。

接触网技术的研究和设计是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的基础。

本论文在概述接触网基本组成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支持装置、结构特征、供电方式等,并着重论述了高速接触网的设计原理及设计内容。

最后,本论文完成了安家河至打柴沟区间的接触网平面设计。

本论文共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对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概述;第二章则主要介绍了高速电气化接触网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征;第三章是关于接触网设计的基本内容;第四、五章主要包括接触网设计计算基础和平面设计基础;最后两章主要是对安家河至打柴沟区间的接触网平面设计。

关键词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平面设计,结构特征I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is very tendencyin recent years. It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catenary system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s of catenary systems, this thesis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the supporting equipments, structure features and power way of high-speed catenary systems, emphasizes onthe principle and contents of design catenary systems. At last, this thesis has completed thegraphic design of the interval from An Jia He to Da Chai Gou.This thesis includes 7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summaries to catenary systems of 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The second Chapter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s nd the structure features of catenary systems.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basic contents of a the design of the catenary systems . The forth and fifth Chapter are mainly including basicpters are mainly knowledge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graphic design. The last two Chaabout the graphic design from An Jia He to Da Chai Gou.K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catenary systems, graphic design,ey Wordsstructure features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 1 第一节电气化铁道概述 (1)第二节接触网(平面)设计原则 ...........................................1 第三节本论文的主要设计内容 ............................................. 2 第二章接触网的设备与结构 .. (3)第一节接触网悬挂类型 .................................................. 3 一、简单接触悬挂 ...................................................... 3 二、链形接触悬挂 (3)三、高速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 4 第二节接触网线索 ...................................................... 4 一、接触线 ............................................................ 4 二、承力索 ............................................................ 6 第三节支持装置 .. (7)一、概述 ..............................................................7 二、腕臂支持装置 ......................................................7 第四节定位装置 .......................................................11 一、定位装置的作用 ...................................................11 二、定位器类型 .......................................................11 三、定位装置形式 .....................................................12 四、高速接触网定位装置 ...............................................14 第五节支柱 ........................................................... 14 一、支柱的分类原则 ................................................... 14 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 (14)三、钢支柱 ...........................................................15 第六节基础及其类型选择 ............................................... 15 一、基础类型 (15)III二、钢筋混凝土柱横卧板 ............................................... 16 第七节锚段关节及中心锚节 ............................................. 17 一、锚段关节 ......................................................... 17 二、中心锚结 (21)第八节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 23 第九节线岔及供电设施 ................................................. 24 一、线岔 (24)二、接触网供电设施 ................................................... 24 第三章接触网设计的基本内容 ............................................ 26 第一节接触网的设计程序 ............................................... 26 第二节接触网设计的原始资料 ........................................... 27 第三节接触网设计的主要内容 . (27)第四章接触网设计计算基础 ..............................................29第一节气象条件的确定 ................................................. 29 一、概述 ............................................................. 29 二、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 29 第二节计算负载的确定 . (31)一、自重负载 .........................................................31 二、冰负载 ...........................................................32 三、风负载 ...........................................................32 第三节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 ....................................... 33 第四节接触线跨距许可长度的计算 ....................................... 35 第五节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 37 第六节支柱负载的计算 ................................................. 38 一、垂直负载 ......................................................... 39 二、水平负载 ......................................................... 39 第五章接触网平面设计基础 .............................................. 42 第一节概述 (42)第二节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 ..............................................42 一、区间锚段长度的划分 ...............................................42 二、区间支柱的平面布置 ...............................................43 第三节表格栏及相应说明 ............................................... 44 一、侧面限界及拉出值 ................................................. 44 二、支柱类型 (45)IV三、地质情况 (45)四、基础(横卧板)类型 (45)五、软横跨结点或拉杆、腕臂、定位管、定位器 (46)六、安装图号 (46)七、接触线高度 ....................................................... 47 第六章安家河—打柴沟接触网平面设计 .................................... 49 第一节原始资料 (49)一、气象资料 (49)二、线路资料 ......................................................... 49 第二节设计计算(调整校验) (50)一、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计算 (50)二、最大跨距许可长度的校验计算 (51)三、锚段长度的校验计算 (53)四、支柱容量的校验计算 ............................................... 54 第三节设备选择及设计参数 (57)平面布置(设计) ............................................... 57 第四节第七章结论 ......................................................... 59 致谢 (60)参考文献 ................................................................61外文资料翻译 ......................................................62 附录1A1.1 译文 (62)A1.2 原文 ..............................................................65 附录2 相关装配图 ........................................................ 68 一)支柱装配图 ......................................................... 68 附录3 安家河至打柴沟区间平面设计图(CAD图) (70)V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电气化铁道概述采用电力机车为主要牵引动力的铁路成为电气化铁路,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最先出现。

接触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接触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论文题目:高速接触网气象条件的选择问题分析与研究院: 电气工程学院级:名:o,号:指导教师:2012年3月11号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接触网是露天设备,气象对其机电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气象资料是接触网计算所需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了解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和环境,分析这些影响,建立相应曲线。

为统一认识,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和运营安全,结合相关标准对有关内容进行细化分析,提出气象参数的收集和计算方法,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气象参数的具体取值或相关曲线是有必要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计算气象参数是指依据接触网技术要求和线路所在区域的多年实际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确定接触网技术参数的气象数据。

计算气象参数的选择涉及接触网工程投资和运营安全,对接触网的安全寿命和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是一项严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占有大量的原始气象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

在接触网设计计算中,涉及的主要气象参数有温度、风速、覆冰、雷电,另外还包括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定位器、吊弦处于最佳位置时的温度,隧道内温度与风速等。

曹树森、柯坚等在《强风地区接触网动力稳定性分析》中指出,接触网作为铁路沿线的露天设施, 大风等外部环境因素严重影响着接触网的安全可靠性, 其防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铁路电气化改造的难点。

接触网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 承力索及接触线对支撑结构的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国外对大风区铁路线路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车辆的防风抗倾覆研究方面,而涉及大风对接触网的影响文章却较少, 国内在接触网抗风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谢虎在《风速取值与接触网腕臂柱容量确定分析》中指出,接触网腕臂柱的容量,在线材截面尺寸、张力、拉出值、导线高度、结构高度、曲线半径、跨距等条件一定时,受计算风速取值因素的影响最大。

容量反过来决定支柱选型和基础设计,所以,设计时如何合理进行风速取值,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结构的安全可靠、投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专业铁道供电系班级供电08—4姓名田建2010年 12月 6日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问题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答辩小组评议意见目录P11 一、接触网的组成(一)接触悬挂(二)定位装置(三)支持装置P12(四)支柱与基础二、接触网下部工程(一)测量P14(二)基坑定位P15(三)基础浇注P16(四)拉线P17三、接触网上部工程(一)腕臂柱P20(二)软横跨P26四、网上设备(一)接触网与承力索P30(二)导线高度P31(三)吊弦P32(四)定位管与定位器P34(五)补偿装置P35(六)中心锚结(七)线岔P36(八)分段绝缘器(九)分相绝缘器P37(十)隔离开关(十一)地线中文摘要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在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完全全部是新建铁路的铁路工程越来越少了,新建铁路施工和既有线路并列同时运行的工程越来越多了,在这些工程以及铁路提速改造工程中,接触网过渡工程就越来越多了;在接触网过渡工程中,有轨道线路改建工程有横向拨移、新建线在站场内和咽喉区的拨接、新建线与既有线不交叉和有交叉等类型。

为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就涉及到过渡工程,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不同情况,采取区间曲内拨转、区间曲外拨转、区间双线同时拨转、车站过渡施工。

区间上下行换侧、新建网与既有网接火等方案合理组织,为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创造施工开通条件,并保证接触网改造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接触网、支柱与基础、铁道电气化外文摘要前言根据国家积极扩大内需、加快铁路基本建设的战略部署,到201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km,电气化率达到50%以上。

铁路电气化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最终目标。

而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接触网,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受流质量,最终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安全。

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

因此接触网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

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及大家的接触网方面的知识。

接触网一、接触网的组成(一)接触悬挂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补偿装置以及连接零件。

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悬挂应满足下列要求:1、接触线悬挂的弹性应尽量均匀;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3、接触悬挂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4、接触悬挂的结构及零部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

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

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型悬挂。

简单悬挂是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

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

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

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

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

链型悬挂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

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

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定位线夹及连接零件。

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三)支持装置支持装置包括腕臂(又称斜腕臂)、水平压管(又称平腕臂)帮是绝缘子及其他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他建筑物。

支持装置的结构应能适应各种场所,尽量轻巧耐用,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方便施工和检修。

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支持装置结构图如下:(四)支柱与基础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

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即钢支柱固定在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给的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制成一个整体,下端直接埋入地下。

支柱是接触网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支撑设备,用来承受接触悬挂与支持设备的负荷。

接触网支柱,按其使用材质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支柱两大类。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简称为钢筋混凝土支柱采用高强度的钢筋,在制造时预先使钢筋产生拉力,它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支柱在同等容量情况下节省钢材、强度大、支柱轻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支柱本身是一个整体结构,不需另制基础。

钢柱以角钢焊成架结构,具有支柱较轻、强度高、抗碰撞、安装运输方便等优点。

根据安装使用地点不同,钢柱的型号规格及外形结构也不同。

支柱按其在接触网中的作用可分为中间支柱、转换支柱、中心支柱、锚柱、定位支柱道岔支柱、软横跨支柱、硬横跨支柱及桥梁支柱等几种。

二、接触网下部工程(一)测量1、钢卷尺的使用使用钢卷尺时,一只手握住尺盒,另一只手食指和拇指卡住尺头弯曲部位拉出卷尺。

测量时,要以钢卷尺的弯曲端边为基准,钢卷尺与被测物件位置应放正,横向要水平,竖向要垂直。

2、经纬仪的使用第一步,假设仪器。

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

第二步,对中。

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栓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第三步,整平。

使仪器竖轴铅垂。

水平度盘水平。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

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桑德连接螺栓,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队总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栓。

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旗袍居中。

第四步,瞄准与读数。

目镜对光: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

瞄准和物镜对光:粗瞄目标,物镜调焦使目标清晰。

注意消除视差。

精瞄目标。

读数:调整照明反光镜,使度数窗亮度适中,旋转度数显微镜的目镜刻度线清晰,然后读数。

3、丁字尺的使用将丁字尺放在靠支柱侧的钢轨上,贴紧钢轨内沿,丁字尺上“0”刻度线应与钢轨内沿重合,丁字尺另一端应紧贴支柱边缘,水平尺放在丁字尺上,用水平尺保持丁字尺水平即可读数。

测量方法:(1)在接触网平面图中找出测量起点或相邻站1号、2号道岔位置,并做出标记。

(2)由起测点或相邻站1号、2号道岔位置出发,按平时图中标注的跨距值,沿支柱邻近的钢轨外侧,使用钢卷尺拉链,确定支柱纵向位置。

(3)在确定的位置处,先用粉笔做出标记,然后在粉笔标记点处的轨腰上做出标记,定测后先用白漆刷底,然后用红漆标上标记(4)当测量到曲线处,在曲线直缓点用丁字尺将测量点转移到曲线外侧钢轨上继续测量(5)用测量绳测出软(硬)横跨杆位点的正线的垂线或曲线切线的法线(6)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时用钢卷尺在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找出600mm位置,道岔住即在此处的线路一侧(7)复式交分道岔标准定位时,用钢卷尺从道岔对称中轴量出1500mm(二)基坑定位通过对皮尺、丁字尺、线坠、测量绳等工具的正确使用,采用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法,最终完成基坑定位。

1、皮尺的使用:使用皮尺测量时,皮尺头部的铁环要平直,所测尺寸要从铁环头算起。

测量大型物件或长距离时,横向要水平,纵向与横向要垂直。

定位方法:(1)一句平面图复核轨腰上的测量标记,找出支持中心线的位置。

(2)将丁字尺至于轨面上,并对准支柱中心线标记,然后将丁字尺用水平尺找平。

(3)从丁字尺上确定出基坑内、外缘中心(4)过丁字尺上确定的基坑内、外缘中点作路中心线平行线,然后用粉笔作出标记(5)以内、外缘中心为基点,基坑宽的一半为基长在两平行线上截取四点,用粉笔连接这四点即为基坑轮廓线(6)在距基坑轮廓线1m且在内,外缘延长线上钉辅助木桩,桩心钉铁钉。

2、注意事项:(1)一个站场应尽量一次测完,不宜分批分段侧脸,以免造成大量返工,测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测道岔区,后测股道区;先测控制柱,后测一般柱,软(硬)横跨柱应成对定位“。

(2)测量中,对重点杆位应注意校核。

(3)在站场测量总,应在测量区段的两端各设防护人员,密切注意来往车辆,尤其注意溜车。

(4)禁止用钢卷尺进行横向拉链,以免造成轨道电路被短接。

(5)遇有土质松软易坍塌地带,在确定基坑时,需加大坑口尺寸,以满足基坑加设防护的需要。

(6)当遇有钢柱位于两线路之间时,应严格核测基坑对两线路中心的距离,以满足技规的要求。

(7)施工测量中,严禁用碎石块在钢轨上作标记,必须用粉笔做标记。

(三)基础浇注1、混凝土的基本常识混凝土,一般是指用水泥作胶结材料,按一定配合比掺加沙子、石子和水,搅拌均匀后经过硬化而形成的材料,又称人造石材。

混凝土可采用人工和机械搅拌。

所用的水泥、沙子、石子和水必须根据施工配合比要求量取,搅拌必须均匀。

倒入模型内的混凝土必须用捣固器或捣固铲捣实,待初凝后覆盖湿草袋加以养护。

养护时间:采用普通水泥为10—14天;火山灰和矿渣水泥为14—21天。

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是以标准制成品在15—20摄氏度温度下养护28天的抗压强度值来表示。

接触网混凝土基础强度标号为110、150和170号;钢筋混凝土支柱为400和500号;横卧板、锚板和底板为200号。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是水灰比。

2、基础类型基础按外形分类,目前常见的有工字形、锥形、单阶梯型、多阶梯型四种。

一般用于13m钢柱的基础多采用单阶梯型基础,用于15m钢柱的基础多采用多阶梯型基础,土壤承压力在0.39MPa以上的基坑中经常采用工字形基础,锥形基础较少采用。

3、浇注工艺(1)按照限界、方向、高差的要求安装模型板。

(2)将砂子倒在钢板上,再将水泥倒在砂子上,然后作业人员将砂子和水泥搅拌两遍。

(3)将石子倒入拌好的水泥砂子中,用铁锹将它们干拌三遍,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三遍。

(4)在基础的最低层铺上00mm厚的碎石垫层并铺平,然后将混凝土灌注到模型板内(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3m时,采用串筒或溜槽下落)(5)振捣器发动机启动以后,自然垂直或斜向插入混凝土中3—5cm进行振捣20—30s直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发生气泡,表面平整并出现水泥浆,外观均匀时停止。

(6)混凝土凝固2h以后将草袋盖到浇注完毕的基础上并浇上适量的水。

(7)养护天以后拆除模型板,修补基础表面窝坑,然后将土回填到基础周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