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十、主题概述
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且将其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 他对祖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 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邓稼先(1924—1986),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 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 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 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 的理论。成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 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 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 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被称为“两弹”元勋。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殷红】发黑的红色。 【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五、文体知识 1、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 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记叙本人或他所熟悉的人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知识点

1.写作基础知识:
(1)词语的准确使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句子的基本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概念和用法。
(3)语段的组织:课文中的短文都是由一段段组成的,要求学生学会
整理材料,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语言。
2.课文及词语解析:
(1)课文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根
据课文进行复述和总结。
(2)生词解析:对一些生词进行解析和理解,如:寄予、承载、伴随等。
(2)文章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能够分辨文章的类型并读懂相关的内容。
4.课文中的情感:
(1)情感的表达: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怒、哀、乐等,能
够准确地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
(2)对情感的理解:理解并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机。
5.语言点:
(1)词语的比喻意义: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的比喻意义,如:爱
情的火焰、蔚蓝的天空等。
(2)修辞手法:例如夸张、对比、排比、设问等,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丑小鸭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丑小鸭知识点《丑小鸭》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让同类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
今天为大家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丑小鸭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备考有帮助!一、原文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
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是一个皇帝。
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
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
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嘲笑对象。
这是头一天的情形。
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
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
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
灌木林里的小鸟们惊恐地向空中飞去。
“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故!”小鸭想。
于是他闭起眼睛,仍然继续逃跑。
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许多野鸭的沼泽地。
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非常疲乏和沮丧。
天亮的时候,野鸭都飞起来了。
他们瞧了瞧这位新来的朋友。
“你是什么人呀?”他们问。
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
“你真是丑得厉害!”野鸭们说。
“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人结婚,这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关系。
”可怜的小东西!他绝没有想到要结婚;他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喝点沼泽里的水就够了。
他在那儿整整躺了两天。
后来有两只雁严格地讲,应该说是两只公雁,因为他们是两个男子飞来了。
他们从妈妈的蛋壳里爬出来还没有多久,因此他们非常顽皮。
“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你做一只候鸟,跟我们一块儿飞走好吗?离这儿很近,另外有一块沼泽地,那里有好几只甜蜜可爱的雁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字音字形1.宰割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奠基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难堪仰慕选聘热泪盈眶罗布泊马革裹尸夐不见人河水萦带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颤抖层出不穷昆仑燕然勒功殷红挚友彷徨铤而走险2.地壳仰之弥高锲而不舍炯炯目光衰微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梳头凌乱无暇及此凌乱不堪众物腾怨心不在焉抱歉深宵伴侣漂白小楷群蚁排衙硕果卓越校补赫然而出潜心贯注迥乎不同一反既往独裁迭起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热情澎湃3.明朗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草率深恶痛绝揩桌子油腻洗澡悠然阖眼吩咐抹杀疙瘩不以为然揩油捆扎间断叱咤风云二、解释成语并造句1.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热泪盈眶马革裹尸夐不见人河水萦带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层出不穷燕然勒功铤而走险2.锲而不舍炯炯目光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无暇及此凌乱不堪众物腾怨心不在焉群蚁排衙赫然而出潜心贯注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热情澎湃3.深恶痛绝不以为然4.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三、文学常识(1)杨振宁,美籍华裔___________学家。
与___共获1957年诺贝尔______学奖。
(2)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为中国成功研制______、___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授予“______”功勋奖章。
《邓稼先》一文的体裁是________,也是一篇典范的________。
(3)闻一多,我国著名()()()。
代表作有诗集___、___;学术著作___、___等。
(4)《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0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并得到了老诗人闻一多,王统照的热心教诲,并在他们的指导下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
而其中《》是诗集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名副其实的故事》。
本单元共分为五个部分:一、名人的故事;二、小说中的名人;三、人物形象描写;四、人物性格刻画;五、人物关系描写。
一、名人的故事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几位历史上的名人的故事,如文天祥、岳飞、秋瑾等。
通过对他们的故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他们的事迹和品质,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小说中的名人本部分通过学习小说《庐山谣》中的张侠和《范进中举》中的范进middle discuss round课文,介绍了小说中的名人形象。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体会到小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三、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形象描写是指通过文字来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举止动作、服饰等方面的内容。
在阅读中,通过仔细阅读和观察文字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庐山谣》中张侠和《范进中举》中范进的形象描写,体会到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文字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格刻画是指通过文字来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可以使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
在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和《木兰诗》中的木兰的性格刻画,通过感受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五、人物关系描写人物关系描写是指通过文字来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类型的关系。
在阅读中,通过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在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宇文宅、《木兰诗》中的木兰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描写,通过感受和理解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P5 第7段 雪地捕鸟(9个动词)3.P6 第9段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 咻x iū咻玉簪zān花 骊lí歌 花圃pǔ懒惰duò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巩固知识,形成技巧,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欢迎大家阅读!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生字:菜畦qí 皂荚jiá 班蝥máo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盔甲kuī 锡箔bó 桑葚shèn 人声鼎dǐng沸脑髓suǐ 确凿záo 蝉蜕tuì 倜傥tìtǎng 宿sù儒收敛liǎn2、重点句子背记: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文学常识:选自《朝花夕拾》,是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
4、对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5、重点段落:课文第二段:①中心句(最能概括百草园特点的句子):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②四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③写吃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美女蛇的传说的作用: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④少年鲁迅把百草园看成乐园的原因: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⑤本段文字写景顺序:由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中“这里”是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⑦小标题:五彩缤纷的乐园。
⑧仿写文句。
课文第七段:①小标题:雪地捕鸟。
段意: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
写作特点:欲扬先抑(作用:突出孩子们爱玩的心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邓稼先》生字元勋yuánxūn奠基diànjī 选聘xuǎnpìn 谣言yáoyán 背诵bèisòng 昼夜zhòuyè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 至zhì死sǐ不懈búxiè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词语解释至死不懈xi 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 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 ìn :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 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 ǎi 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 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 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 ǎn 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 ūn :立大功的人。
鞠j ū躬尽瘁cu 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 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 àn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 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 ǎo :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 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七年级语文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涯,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字词攒(cuán) 拗(ǎo)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ân ) 轻捷(jiã ) 蟋蟀(xī shuài)臃肿(yōng zhǒng) 相宜(yí) 书塾(shú) 蝉蜕(tuì) 人迹罕至( jì hǎn) 人声鼎沸(dǐng)斑蝥(máo) 窍(qiào) 覆盖(fù) 收敛( liǎn ) 脑髓(nǎo suǐ) 秕谷(bǐ gǔ) 鉴赏(jiàn shǎng)肿胀(zhàng) 叮嘱(dīng zhǔ) 恐惧(kǒng jù) 骊歌(lí)花圃(pǔ ) 耻笑(chǐ) 玉簪花(zān)衣襟(jīn ) 掸子(dǎn zǐ) 徘徊(pái huái) 栅栏(zhà lán) 蒲公英(pú) 丑陋(lîu) 讪笑(shàn)嫉妒(jí dù ) 啄(zhuï) 吐绶鸡(shîu) 篱笆(lí bā) 沼泽(zhǎo zã) 沮丧(jǔ sàng) 嘎(gā)泥泞(nìng) 骇人(hài) 简陋(lîu) 铰链(jiǎo liàn) 冰雹(báo) 木屐(jī) 飕(sōu) 佣人(yîng)灌木(guàn) 恭敬(gōng jìng) 火钳(qián) 弥漫(mí màn) 瞬息(shùn) 幽寂(jì)荒草萋萋(huāng qī) 涉足(shâ) 伫立(zhù) 足迹(jì) 路径(jìng) 忧郁(yōu yù)皆(jiē ) 邑(yì) 扳(pān ) 环谒(yâ) 泯(mǐn) 方仲永(zhîng) 延绵(yán mián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1.易错字音鲜.(xiǎn)为人知 开拓.(tuò) 大厦.(shà) 燕.(yān)然勒功 元勋.(xūn) 殷.(yān)红 署.(shǔ)名 锋芒毕露.(l ù) 古罗布泊.(pō) 马革裹.(guǒ)尸 衰.(shuāi)微 赫.(hè)然 迭.(dié)起 锲.(qiè)而不舍 兀.(wù)兀穷年 沥.(lì)尽心血 函.(hán)寄 仰之弥.(mí)高 咳嗽..(ké sou) 调羹.(ɡēnɡ) 校.(jiào)对 喘.气(c huǎn) 忧郁.(yù) 2.易错字形筹.划 奠基.. 挚.友 仰慕. 至死不懈. 妇孺.皆知 抹.杀 轻捷. 竭.力 揩.油 疙瘩.. 家喻.户晓 慷慨淋漓.... 3.多音字差⎩⎨⎧chāi(差遣)chā(差别)chà(隔三差五)cī(参差不齐)校 ⎩⎨⎧xiào(学校)jiào(校对) 弹⎩⎨⎧tán(弹簧)dàn(子弹) 丧⎩⎨⎧sāng(奔丧)sàng(丧失) 薄⎩⎨⎧bò(薄荷)báo(薄片)bó(单薄)4.形近字⎩⎨⎧ 铤(tǐng):铤而走险蜓(tíng):蜻蜓 ⎩⎨⎧摄(shè):摄取慑(shè):震慑⎩⎨⎧载(zǎi):记载裁(cái):裁缝 ⎩⎨⎧炯(jiǒng):炯炯有神迥(jiǒng):迥异⎩⎨⎧瀚(hàn):浩瀚翰(hàn):翰林 ⎩⎨⎧竭(jié):竭力揭(jiē):揭露碣(jié):墓碣谒(yè):进谒 ⎩⎨⎧嗽(sòu):干嗽簌(sù):簌簌蔌(sù):山肴野蔌 ⎩⎨⎧喘(chuǎn ):喘气踹(chuài):踹门瑞(ruì):祥瑞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迥乎不同 潜心贯注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比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主要涉及到古诗文和现代诗歌的学习。
本单元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古诗文1. 诗歌格律诗歌格律是指古代诗歌的体裁、韵脚、字数和平仄等方面的规范。
一首合乎格律的古诗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体裁:古诗文的体裁主要有诗、词、曲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格律规范。
(2)韵脚:古诗文的韵脚一般有平声韵和仄声韵两种,平声韵有轻重音之分,仄声韵只有重音。
(3)字数:一首古诗文的字数通常是固定的,如七言绝句、五言古诗等。
(4)平仄:古诗文的平仄是指诗句中字的发音的轻重,一般分为平音和仄音两类。
2. 古诗文的鉴赏鉴赏古诗文涉及到对文学艺术的领悟和理解。
鉴赏古诗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格律:需要了解诗歌的体裁和格律规范,分析作者是否符合了古代的要求。
(2)意境:需要把握古诗文的情感、意境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3)语言:需要细读诗句中的每个词语,分析其意义和运用,领悟作者的语言技巧和文学魅力。
二、现代诗歌1. 现代诗歌的风格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不同,在文学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现代诗歌常见的风格有:(1)自由诗:没有格律限制,更加注重情感的自由表达。
(2)音乐诗:注重诗歌的音乐性,通过押韵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声音。
(3)象征主义诗:以象征意义为主,通过意象透露情感。
(4)现代主义诗:强调情感的个人化表达,反映社会现实而又自我超越的情感和意义。
2. 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也与古代诗歌有很大的不同。
现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内心独白:通过写下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来表达情感。
(2)象征意象:通过象征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更富于想象力和韵律感。
(3)人物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更加生动形象。
(4)自我体验:通过自我体验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更加真实感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1-4课知识点总结(全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1-4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邓稼先一、字音字形(虽然让填的是字音,也要注意这些词语的书写)奠基(diàn)谣言(yáo)孕育(yùn)挚友(zhì)元勋(xūn )颤抖(chàn)选聘(pìn)摄制(shè)背诵(sòng)昼夜(zhòu )昆仑(kūn )(lún )彷徨(páng)(huáng)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jū)(cuì)当之无愧(kuì)家喻户晓(yù)(xiǎo )锋芒毕露(lù)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guǒ)殷红(yān )戈壁滩(gē)燕然勒功(yān )任人宰割(zǎi )日曛(xūn )罗布泊(pō)直肠癌(ái )仰慕(mù)开拓(tuò)署名(shǔ)截然不同(jié)难堪(kān )萦带(yíng )筹划(chóu )二、多音字(xiān )鲜艳、屡见不鲜(yān )殷红鲜殷(xiǎn )鲜为人知(yīn )殷切、殷实、殷勤注:鲜表示“少”的意思时,读“xiǎn”。
殷只在组词“殷红”时读“yān”三、词义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部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文篇1.《伤逝》:以唐代杜甫的《春望》为引子,通过状物描写,表现自然万物依然春意盎然,而人类却抱愁涂炭的情景;用“既”“则”“又”等连接词表达情感。
2.《赋得古原草送别》:通俗易懂,通过“暮春”描写大自然,反衬人类的悲苦之情;通过用“伤离别之心”评价古代人文化内涵。
3.《小石潭记》:通过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评价了生命的可贵和虚无。
二、常识篇1.风景①风景:指风光、景色、风貌等。
②描写风景的方法:⑴形容词法:如美丽的、雄伟的等。
⑵对比法:如山峦连绵和深谷幽深。
⑶排比法:一层一层或一朵一朵地展现。
⑷夸张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的景色更为壮观。
⑸象征法:艺术家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心中的情感。
2.感受狭义上的感受指的是人的感情体验;广义上则包括感官的体验和认识过程的感受。
三、应用篇1.推广公园活动2.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描写风景的片段3.对如何表达感受所创作的作文等。
第二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文篇1.《突围》:为了避免被水淹没,译者和现场民众合作对围巾上下功夫,做出了让人敬佩的成绩。
2.《白雪爱晚》:以“雪”为主题,展示雪的特色,调动读者“世界一片白”的想象。
3.《过零丁洋》:哲理人生感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沟通。
二、常识篇1.雪①雪:是指自天空中以雪花形式降下的气态水,下雪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描写雪的方法:形容词法、对比法、排比法、夸张法、象征法、递进法和其他多种方法。
2.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类的发展源于自然环境。
②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③人类对自然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变革。
④人类在享受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三、应用篇1.仿写《过零丁洋》。
2.团队合作,拿到囧囧森林的小红花。
3.走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等。
第三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文篇1.《阳光小区》:饱含医者仁心、邻里和睦、传递正能量的人文关怀。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课文内容。
- 作者:杨振宁。
- 人物形象。
- 邓稼先: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奉献,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 写作手法。
- 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等性格特点。
-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展现邓稼先的事迹和品质,使文章条理清晰。
- 作者:臧克家。
- 人物形象。
- 闻一多:他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作为学者,他潜心研究,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革命家,他“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言行一致,英勇无畏。
- 写作手法。
- 夹叙夹议的写法。
在叙述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过程中,穿插着作者对他的评价,如“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 作者:萧红。
- 人物形象。
- 鲁迅:文章从多个生活细节展现了一个真实、平凡而又伟大的鲁迅形象。
他关心青年,对妻子许广平尊重、关爱,他幽默风趣,有着独特的生活情趣,同时他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 写作手法。
- 细节描写生动。
如“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鲁迅的干练、敏捷。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 奠基(diàn):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 选聘(pìn):挑选聘用。
- 挚友(zhì):亲密的朋友。
-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鲜为人知(xiǎn):很少有人知道。
-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 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1、邓稼先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 dài 癌症ái 署名shŭ 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淡àn 鲜为人知xi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 妇孺皆知rú 宰割zǎi 凛若霜晨lǐn 铤而走险tǐng 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尽瘁jū cuì 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二、词语解释。
1.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4.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10.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13.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
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亦称为“燕然勒石”。
三、文学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重点阅读理解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阅读《我不能走》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
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
4."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5.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的精神(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变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难的精神。
)6.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作用: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对同事的悼念,对完成遗愿的决心。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阅读《“两弹”元勋》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热爱祖国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6.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结尾点题,总结上文。
赞美邓稼先对中国贡献巨大。
7.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阅读《永恒的骄傲》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邓稼先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排比,增强了语势,又总结了全文。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别太久,对他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2【《说和做》】一、字音梳理。
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群蚁排衙yá迭起dié赫然hè迥乎不同jiǒng 沥尽心血lì慷慨淋漓kāng kǎi 潜心贯注qián 气冲斗牛dǒu 衰微shuāi 二、词语解释。
1.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5.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6.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极为畅快的样子。
7.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8.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和力量。
9.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10.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11.一反既往: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
三、文学常识。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2.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四、重点阅读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两个方面来写。
(一)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1.这部分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方面的说和做?是怎么说和做的?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2.通过几件事来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3.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内容)直接点题,形成鲜明对比, 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造成悬念(结构),引出下文.4.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注意加点部分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6、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7、加点的“精神食粮”和最后一段中的“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内容回答)“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8、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注意找准关键词...)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